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封闭圆管冲击射流紊动特性PIV试验研究
1
作者 陈明 郭佳 +2 位作者 黄海津 杨岚彬 周绪生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42,共15页
冲击射流作为一种高效的质量、动量及能量传递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热工设备及清洗系统等工程领域。在实际应用中,射流常受到结构空间的限制,形成半封闭冲击射流,其特征为喷嘴出口存在与冲击板平行的半封闭板,使射流流场结构更加复... 冲击射流作为一种高效的质量、动量及能量传递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热工设备及清洗系统等工程领域。在实际应用中,射流常受到结构空间的限制,形成半封闭冲击射流,其特征为喷嘴出口存在与冲击板平行的半封闭板,使射流流场结构更加复杂,湍流特性显著变化。采用二维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不同冲击距条件下的半封闭圆管冲击射流流场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获取射流中心面上的瞬时速度场,重点分析了紊动能、脉动速度概率密度、偏斜因子、平坦因子及两点相关函数的沿程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冲击距的增大,自由射流剪切层内紊动能峰值及高紊动能区域均显著增大,而壁面射流区紊动能峰值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其中,壁面紊动能局部峰值沿径向呈指数衰减,其半值宽随径向线性增长,且扩展率与衰减指数对冲击距变化不敏感。脉动速度概率密度分析显示,射流中心线上轴向脉动速度分布由瘦高逐渐趋于扁平,壁面射流区的径向脉动速度分布则由扁平转向瘦高;进一步的偏斜因子与平坦因子分析表明,射流中心线上轴向脉动速度分布呈左偏态且陡峭特性,壁面射流区径向脉动速度分布则呈右偏态且陡峭特性,表明射流发展过程中存在非高斯性与间歇性特征。两点相关函数分析显示,积分长度尺度随射流发展沿程增大,表明湍流结构在沿程发展中不断合并、扩大。本研究深化了对半封闭冲击射流紊动特性的理解,为其在质量、动量及能量传递中的机理分析提供了试验支撑,并为相关工程应用中的结构优化与性能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射流 封闭板 紊动能 高阶速度矩 两点相关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导Ordered Bi Bi机制速度方程的新方法(英文)
2
作者 邹煜平 刘德立 赵玉芬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8-361,共4页
阐述推导OrderedBiBi机制速度方程的新方法:(1)引入新的公因子:1/coefAB;(2)V1、V2分别以V1=num1coefAB[E0]、 V2=num2CoefPQ[E0]的形式代入推导过程;(3)不需要引用Haldane方程化简.
关键词 酶动力学 orderED BI Bi机制 速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鲷鱼鱼糜粉干燥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及货架期预测
3
作者 范茂梅 赵悦 +3 位作者 步营 朱文慧 李学鹏 励建荣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35,共7页
为了探究鱼糜粉的干燥特性,以鲷鱼鱼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微波联合烘箱干燥(microwave combined oven drying,MCOD)、热风干燥(hot-air drying,HAD)、冷风干燥(cold-air drying,CAD)和红外干燥(infrared radiation drying,IRD)4种干燥方... 为了探究鱼糜粉的干燥特性,以鲷鱼鱼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微波联合烘箱干燥(microwave combined oven drying,MCOD)、热风干燥(hot-air drying,HAD)、冷风干燥(cold-air drying,CAD)和红外干燥(infrared radiation drying,IRD)4种干燥方式对干燥鱼糜粉的水分比、干燥速率的影响,构建了干燥动力学模型并对干燥鱼糜粉的货架期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IRD的干燥速率最快、干燥时间最短,MCOD次之,CAD的干燥速率最慢、干燥时间最长;IRD、MCOD、HAD、CAD干燥鱼糜粉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分别为1.23×10-9,9.14×10^(-10),8.49×10^(-10),5.52×10^(-10)m^(2)/s,与干燥速率一致。Page模型中HAD、CAD和IRD的干燥过程拟合效果较好,CAD的拟合度最高,具有较高的R 2值0.9989及较低的χ2值1.03×10-4和RMSE值0.0069。测定在3种不同温度(37,45,55℃)下贮藏的干燥鱼糜粉TVB-N值的变化,结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可以得到3种温度下干燥鱼糜粉的货架期分别为105,20,4 d。通过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和阿伦尼乌斯(Arrhenius)方程预测鲷鱼鱼糜粉在25℃下的货架期为10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糜粉 干燥方法 干燥特性 Page模型 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硝酸从失效含银废催化剂中浸出银及其动力学研究
4
作者 贾露薇 朱小平 +2 位作者 常佳仟 沈畅 吴广明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9-496,共8页
研究了采用HNO_(3)+H_(2)O_(2)浸出体系从含银废催化剂中浸出银,利用液-固相反应的收缩核模型分析了浸出动力学,考察了浸出温度和硝酸浓度对银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硝酸浓度1.1 mol/L、浸出温度50℃、搅拌速度300 r/min、n(H_(2)O_... 研究了采用HNO_(3)+H_(2)O_(2)浸出体系从含银废催化剂中浸出银,利用液-固相反应的收缩核模型分析了浸出动力学,考察了浸出温度和硝酸浓度对银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硝酸浓度1.1 mol/L、浸出温度50℃、搅拌速度300 r/min、n(H_(2)O_(2))∶n(Ag)=1.5∶1、浸出时间50 min、液固体积质量比4 mL/1 g最佳条件下,银浸出率达94.18%;浸出受内扩散模型控制,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5.45 kJ/mol,氢离子反应级数为1.131。该法可为含银废催化剂高效资源化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银废催化剂 硝酸 浸出 动力学 活化能 反应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碳输入对苔原土壤有机碳矿化和组分的影响
5
作者 张思琪 王彩玲 +7 位作者 许嘉巍 靳英华 徐晓云 彭博妍 李宇 杨雪婷 雷虹 侯汝栋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22-2140,共19页
苔原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巨大,其微小的变化都可能显著影响大气CO_(2)的浓度,对调节全球碳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长白山岳桦(Betula ermanii)林下的草本植物入侵苔原,导致苔原植被发生显著变化,为揭示不同外源碳输入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组... 苔原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巨大,其微小的变化都可能显著影响大气CO_(2)的浓度,对调节全球碳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长白山岳桦(Betula ermanii)林下的草本植物入侵苔原,导致苔原植被发生显著变化,为揭示不同外源碳输入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组分的影响,开展了120 d的室内培养实验。选取苔原带原生灌木优势种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aureum)和入侵草本优势种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的凋落物,采集牛皮杜鹃样方内表层土样(0—15 cm),设置6个凋落物处理模拟不同外源碳输入。研究结果表明:(1)与灌木凋落物输入相比,随着草本外源碳输入比例的提高,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和正激发效应,特别是培养初期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正激发效应增加更为显著;并且较高品质的混合凋落物输入使各项测量指标高于品质更高的单一草本植物凋落物输入。(2)与灌木凋落物输入相比,随着草本外源碳输入的增加,减少了土壤有机碳库中总有机碳的数量和重组有机碳的比例,增加了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比例,而且也增加了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3)通过相关分析、一级动力学单指数模型和一级动力学双指数衰减模型拟合表明,高品质的外源碳输入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矿化,而低品质的外源碳输入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稳定。综上,随着草本植物入侵程度的加重,苔原土壤有机碳库变得越来越不稳定,而当未来草本植物完全代替灌木植物时,苔原土壤有机碳库又会变得相对稳定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苔原带 土壤有机碳矿化 土壤有机碳组分 一级动力学模型 土壤有机碳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adsorbent of three-dimensional ordered macro/mesoporous carbon for removal of malachite green dye 被引量:5
6
作者 WAGN Jie HOU Guang-ya +3 位作者 WU Lian-kui CAO Hua-zhen ZHENG Guo-qu TANG Yi-p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388-402,共15页
Three-dimensional ordered macro/mesoporous carbon(3DOM/m-C)with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was synthesized by colloid crystal template method with chemical activation by KOH and used as the adsorbent for removing mala... Three-dimensional ordered macro/mesoporous carbon(3DOM/m-C)with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was synthesized by colloid crystal template method with chemical activation by KOH and used as the adsorbent for removing malachite green(MG)in aqueous solution.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adsorben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ESEM,TEM and BET,and the effects of initial dye concentration,contact time,solution pH,and temperature on adsorption performance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3DOM/m-C exhibits extremely high adsorption capacity of 3541.1 mg/g within 2 h,whic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novel ordered hierarchical structure with mesopores on three-dimensional ordered macroporous carbon walls.And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conforms to the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 and Langmuir adsorption isotherm.3DOM/m-C can be recycled after being desorbed by absolute ethanol,and still maintains a high capacity of 2762.06 mg/g after 5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achite green adsorption three-dimensional ordered macroporous MESOPOROUS thermodynamics kinetics DESOR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提铝残渣制备4A分子筛及Cu(Ⅱ)吸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世永 肖雨辰 +3 位作者 马清清 杨珍妮 王纪镇 樊晓萍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134,共8页
4A分子筛由于其优异的阳离子交换能力,成为处理重金属废水优良的吸附材料。为了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以粉煤灰酸法提铝残渣为原料制备地质聚合物,再经水热原位转化合成体型化4A分子筛。采用XRD、FT-IR、SEM、BET、TGA等手段对4A沸石进行... 4A分子筛由于其优异的阳离子交换能力,成为处理重金属废水优良的吸附材料。为了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以粉煤灰酸法提铝残渣为原料制备地质聚合物,再经水热原位转化合成体型化4A分子筛。采用XRD、FT-IR、SEM、BET、TGA等手段对4A沸石进行表征,探讨吸附时间、Cu(Ⅱ)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及溶液p H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动力学方程和吸附等温线模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4A分子筛孔隙发达且微孔含量较多,总比表面积为71.85 m^(2)/g,其中微孔比表面积为53.91 m^(2)/g,微孔孔径主要集中在1.3 nm左右。体型化4A分子筛吸附Cu(Ⅱ)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为240 min、Cu(Ⅱ)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吸附剂用量为2.0 g/L、溶液p H为6~9,此时吸附量为32.97 mg/g,Cu(Ⅱ)的去除率可达65.93%。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Langmuir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表明Cu(Ⅱ)在合成4A沸石上的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且拟合得到的Cu(Ⅱ)的最大吸附量为37.0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提铝残渣 体型化4A分子筛 Cu(Ⅱ)吸附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LANGMUI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康宁木霉对含铬黑T废水的处理特性研究
8
作者 林锦美 郑鹏 +2 位作者 丁能能 巫晶晶 陈锦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8-483,489,共7页
利用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对铬黑T模拟废水进行脱色降解。以铬黑T去除率为指标,探究反应时间、初始铬黑T浓度、投菌量、葡萄糖用量、温度以及转速等对拟康宁木霉处理铬黑T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探究拟康宁木霉处理铬... 利用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对铬黑T模拟废水进行脱色降解。以铬黑T去除率为指标,探究反应时间、初始铬黑T浓度、投菌量、葡萄糖用量、温度以及转速等对拟康宁木霉处理铬黑T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探究拟康宁木霉处理铬黑T的最佳条件,并对其处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拟康宁木霉处理铬黑T模拟废水的最适条件包括初始铬黑T质量浓度20 mg/L,投菌量7.5 g/L,转速140 r/min,以0.4 g/L葡萄糖作为外加碳源,在30℃下反应20 h,铬黑T去除率达96.8%,且该菌对混合染料废水的去除率在90%左右。拟康宁木霉对铬黑T的吸附属于均质单层吸附,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康宁木霉对铬黑T的处理是通过生物吸附与降解的协同作用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康宁木霉 铬黑T 生物降解 生物吸附 一级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振动仿真分析与多工况下试验验证
9
作者 刘克铭 蔡琳滢 吴雪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
为分析某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CVT)振动产生机理,采用集中参数法建立双级行星齿轮非线性扭转动力学模型,应用四阶龙格库塔方法进行动态响应求解,利用ADAMS软件进行动力学仿真,对动态响应进行验证,进行CVT振动台架试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 为分析某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CVT)振动产生机理,采用集中参数法建立双级行星齿轮非线性扭转动力学模型,应用四阶龙格库塔方法进行动态响应求解,利用ADAMS软件进行动力学仿真,对动态响应进行验证,进行CVT振动台架试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四阶龙格库塔方法与ADAMS动态仿真得到的动态响应结果基本一致;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前进挡转速为2500 r/min时,低速挡输入轴轴向位置的振动加速度最大为0.623 m/s^(2),转速为1000 r/min时,低速挡输入轴轴向位置的加速度最大为0.309 m/s^(2);倒挡工况下,转速为2500 r/min时,倒挡输入轴轴向位置的振动加速度最大为0.703 m/s^(2),转速1000 r/min时,倒挡输入轴轴向位置的加速度最大为0.504 m/s^(2);倒挡工况下的振动加速度幅值比前进挡高12.85%;倒挡阶次谱中54.4阶和108.8阶振动信号最为明显,挡位切换过程中双级行星齿轮啮合次数增多,啮合间隙是CVT在倒挡动力传递中振动增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级变速器 振动分析 行星齿轮 阶次分析 四阶龙格库塔法 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ZVI处理亚甲基蓝染料废水的好氧实验研究
10
作者 高秀红 张馨月 +2 位作者 王鑫桐 魏明蝶 朱雯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7-340,共4页
采用零价铁与Na2S在厌氧条件下制备硫化零价铁(S-ZVI)颗粒,并对其处理亚甲基蓝废水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ZVI表面粗糙附有硫化物薄膜,具有壳核结构;S-ZVI颗粒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随着S/Fe比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当S/Fe比为0.025时... 采用零价铁与Na2S在厌氧条件下制备硫化零价铁(S-ZVI)颗粒,并对其处理亚甲基蓝废水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ZVI表面粗糙附有硫化物薄膜,具有壳核结构;S-ZVI颗粒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随着S/Fe比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当S/Fe比为0.025时对亚甲基蓝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98.02%,整体反应在150 min基本达吸附平衡,且遵循伪二级动力学反应;在应用S-ZVI去除亚甲基蓝废水时最佳pH在6~8之间。好氧条件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为厌氧的1.46倍,氧的存在有助于提高S-ZVI对亚甲基蓝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 亚甲基蓝 伪二级动力学 有氧反应 硫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悬式机械臂提升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运康 何晓晖 +1 位作者 邵发明 张恒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96-401,共6页
提出一种悬式机械臂在预张紧和提升阶段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柔性梁、电机以及圆柱形有效载荷之间的动态耦合。采用Rayleigh-Ritz法,将能量代入拉格朗日方程,从而得到系统微分方程,使用MATLAB内置的四阶Runge-Kutta法对微分方程数... 提出一种悬式机械臂在预张紧和提升阶段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柔性梁、电机以及圆柱形有效载荷之间的动态耦合。采用Rayleigh-Ritz法,将能量代入拉格朗日方程,从而得到系统微分方程,使用MATLAB内置的四阶Runge-Kutta法对微分方程数值求解,并得到部分重要的参数曲线。数值解和曲线与其实际工作情况显示良好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式机械臂 预张紧阶段 提升阶段 动力学分析 四阶Runge-Kutt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散粒粗糙床面明渠紊流特性研究
12
作者 徐翔宇 钟亮 +1 位作者 李国际 阎鑫铭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2,共6页
为揭示非均匀散粒粗糙床面明渠紊流特性,采用d_1=1.0 cm、d_2=1.5 cm的正方体散粒制成粗糙床面开展PIV水槽明渠紊流试验,探讨了紊动强度、速度高阶矩、雷诺应力和紊动能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粒间区中部,邻近剖面颗粒的绕流作用使紊... 为揭示非均匀散粒粗糙床面明渠紊流特性,采用d_1=1.0 cm、d_2=1.5 cm的正方体散粒制成粗糙床面开展PIV水槽明渠紊流试验,探讨了紊动强度、速度高阶矩、雷诺应力和紊动能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粒间区中部,邻近剖面颗粒的绕流作用使紊动强度发生明显变化。(2)速度高阶矩纵向偏度系数S_(u')与垂向偏度系数S_(v')的分布特性揭示在近床处主要发生扫掠事件,而颗粒顶部以上区域喷射事件占主导。(3)平均雷诺应力R_(mean)在粒间区沿程先增大再减小,在颗粒区先减小后增大。(4)紊动能呈条带状分布,在河床底部和水面受到的抑制使得整体紊动能从床面开始增大,在颗粒顶部附近达到最大之后开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散粒粗糙 明渠紊流 紊动强度 速度高阶矩 雷诺应力 紊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合成具有增强光催化性能的CeO_(2)纳米中空球/g-C_(3)N_(4)纳米复合材料
13
作者 刘玉娇 李英萍 +3 位作者 符袅 王霞 白茜茜 何洁丽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141,共7页
以Ce(NO_(3))_(3))·6H_(2))O和三聚氰胺为原料,采用简单的原位聚苯乙烯球模板法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CeO_(2)纳米中空球/g-C_(3)N_(4)纳米复合材料。将其用于紫外光催化降解对硝基苯胺(PNA)。结果表明,当CeO_(2)的复合质量分数为2.5%... 以Ce(NO_(3))_(3))·6H_(2))O和三聚氰胺为原料,采用简单的原位聚苯乙烯球模板法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CeO_(2)纳米中空球/g-C_(3)N_(4)纳米复合材料。将其用于紫外光催化降解对硝基苯胺(PNA)。结果表明,当CeO_(2)的复合质量分数为2.5%时,PNA降解效率达到90.26%。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PNA光催化降解过程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与g-C_(3)N_(4)(k=0.0060 min^(-1))和CeO_(2)(k=0.0023 min^(-1))相比,CeO_(2)纳米中空球/g-C_(3)N_(4)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PNA的反应速率常数(k=0.0110 min^(-1))分别提高了1.8倍和4.8倍。CeO_(2)和g-C_(3)N_(4)复合后形成的异质结构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延长了光生载流子的寿命,从而显著提高了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_(2)纳米球 g-C_(3)N_(4) 光催化降解 对硝基苯胺 一级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钛酸型锂吸附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丽芬 陈白珍 +2 位作者 石西昌 马立文 陈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49-1854,共6页
以TiO2和Li2CO3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合成偏钛酸型锂吸附剂前躯体Li2TiO3,将该前躯体经过盐酸洗脱锂,得到偏钛酸型锂吸附剂H2TiO3,其中锂的抽出率达到98.86%,钛几乎不溶损。对TiO2、Li2TiO3、H2TiO3以及H2TiO3吸附锂后的样品进行XRD和SEM... 以TiO2和Li2CO3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合成偏钛酸型锂吸附剂前躯体Li2TiO3,将该前躯体经过盐酸洗脱锂,得到偏钛酸型锂吸附剂H2TiO3,其中锂的抽出率达到98.86%,钛几乎不溶损。对TiO2、Li2TiO3、H2TiO3以及H2TiO3吸附锂后的样品进行XRD和SEM表征。研究偏钛酸型锂吸附剂H2TiO3对锂离子的吸附性能,并用伪一级动力学方程和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计算相应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H2TiO3对锂离子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力,在LiOH溶液中对锂离子的吸附容量为39.8mg/g;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吸附过程主要为化学吸附,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吸附剂 Li2TiO3 吸附动力学 伪二级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钾素释放动力学及其供钾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金继运 高广领 +2 位作者 王泽良 王莲池 张乃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39-48,共10页
应用自行研制的连续流动交换仪研究了取自不同类型的19个土壤样品的钾素释放动力学及其供钾特征。不同土壤钾的释放差异很大,钾的释放持续时间变幅为100~600分钟;最大释放速率变幅为0.46~20.55毫克·千克^(-1)·分^(-1);平均... 应用自行研制的连续流动交换仪研究了取自不同类型的19个土壤样品的钾素释放动力学及其供钾特征。不同土壤钾的释放差异很大,钾的释放持续时间变幅为100~600分钟;最大释放速率变幅为0.46~20.55毫克·千克^(-1)·分^(-1);平均释放速率变幅为0.009~1.25毫克·千克^(-1)·分^(-1);总释放量变幅为40~430毫克·千克^(-1)。供试土壤钾的释放过程可以用一级反应方程拟合,表明钾的释放速率主要受交换位上钾离子饱和度的影响。应用一级方程计算出钾的释放速率常数变幅为5.48×10^(-3)~65.62×10^(-3)·分^(-1)。多数土壤的钾释放过程符合单一的一级反应;而以云母类为主,且含有部分绿泥石的土壤的钾释放过程由两个速率不同的一级反应构成,表明不同吸附位上的钾离子可能有不同的释放机制。用供试土壤连续种植玉米幼苗5—7茬进行土壤钾素耗竭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连续流动交换仪研究得出的土壤钾素释放的动力学参数可以较可靠地评价土壤的供钾特征。释钾速率快,持续时间长,总释放量大的土壤(如青海栗钙土),在耗竭试验中显出很强的供钾能力;而释钾速率慢,持续时间短,总释放量小的土壤(如广东砖红壤)在盆栽试验中供植物吸收的钾量很低。有的土壤(如四川紫色土)钾的总释放量不低,但释放速度快,持续时间短,在盆栽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放 动力学 供钾强度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极质谱法研究重氮盐光致水解动力学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希贤 侯恩鉴 +2 位作者 李燕 李大珍 赵淑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8年第2期88-90,共3页
四极质谱仪的质量分析法可对气体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了探讨把四极质谱法运用于化学动力学的研究,本文用该法研究了对氯代苯重氮氯化物光致水解反应的动力学.1 实验药品、仪器用常规法按下述反应制备反应物:
关键词 QUADRUPOLE mass spectra REACTION kinetics photechemical HYDROLYSIS DIAZONIUM SALT order of the re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4/TiO_2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布洛芬的机制 被引量:42
17
作者 苏海英 王盈霏 +7 位作者 王枫亮 苏跃涵 蔡宗苇 刘国光 吕文英 姚琨 李富华 陈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5-202,共8页
以TiCl_3为TiO_2钛源,二聚氰胺为g-C_3N_4前驱体,制备了g-C_3N_4/TiO_2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等对g-C_3N_4/TiO_2复合材料进行形貌、元素和催化活性的表征.结果表明,TiO_2能很... 以TiCl_3为TiO_2钛源,二聚氰胺为g-C_3N_4前驱体,制备了g-C_3N_4/TiO_2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等对g-C_3N_4/TiO_2复合材料进行形貌、元素和催化活性的表征.结果表明,TiO_2能很好地依附在g-C_3N_4的表面;吸收光发生了红移,扩大了TiO_2的吸收光谱范围;催化剂活性实验研究表明g-C_3N_4与TiO_2按1:9的质量掺杂比例制备出的g-C_3N_4-10/TiO_2复合材料对布洛芬(IBU)的光催化降解效果最好;实验同时研究了g-C_3N_4-10/TiO_2复合材料对IBU光催化降解的影响机制.IBU的光催化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规律;酸性环境下有利于IBU的降解;使用异丙醇作为·OH分子探针,检测到·OH存在于g-C_3N_4/TiO_2光催化体系中,并计算得出·OH的贡献率为73.7%,表明·OH在降解中起到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g-C3N4/TiO2 光催化降解 一级动力学 活性氧化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啶虫脒水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谢国红 刘国光 +1 位作者 孙德智 郑立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9629-9630,共2页
为全面评价啶虫脒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啶虫脒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水体中的水解情况,研究其水解动力学。啶虫脒在酸性条件下非常稳定,中性条件下几乎不水解,当pH值≥8时,其水解加速,且随着pH值的升高,水解速度显著增加。啶... 为全面评价啶虫脒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啶虫脒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水体中的水解情况,研究其水解动力学。啶虫脒在酸性条件下非常稳定,中性条件下几乎不水解,当pH值≥8时,其水解加速,且随着pH值的升高,水解速度显著增加。啶虫脒的水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30℃条件下,pH值为8、91、0时,其水解半衰期分别为2311、03和11.7 d。pH值为89、和10时,温度每提高10℃,水解速率分别增加3.8、3.1和2.9倍,水解温度效应系数分别为4.8、4.1和3.9,活化能分别为120.1、107.2和103.6kJ/mol。啶虫脒的水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属于碱催化水解。pH值和温度的升高显著加速啶虫脒的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虫脒 水解 动力学 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活性炭吸附水中氯苯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林明利 赵志伟 崔福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98-1901,共4页
为了解粉末活性炭(PAC)对水中氯苯的吸附性能,研究了4种PAC对水中氯苯的吸附动力学,并对4种PAC的物理特征及孔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PAC均具有较广的孔径分布,其对氯苯的平衡吸附量随比表面积和孔容积的增大而增大.PAC对氯苯吸... 为了解粉末活性炭(PAC)对水中氯苯的吸附性能,研究了4种PAC对水中氯苯的吸附动力学,并对4种PAC的物理特征及孔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PAC均具有较广的孔径分布,其对氯苯的平衡吸附量随比表面积和孔容积的增大而增大.PAC对氯苯吸附速率很快,5 min吸附量可达到平衡时的80%以上,30 min后吸附基本达到平衡.假二级和假三级动力学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假二级模型更适合描述2 h以内的吸附过程,假三级模型适合描述吸附时间大于2 h的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苯 PAC 假二级动力学 假三级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o/MCM-41上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瑶 孙仲超 +5 位作者 王安杰 阮立峰 鲁墨弘 任靖 李翔 姚平经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6-211,共6页
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化合物,在高压滴流床反应器上考察了以MCM-41担载不同原子物质的量比的Co-Mo催化剂的加氢脱硫(HDS)活性,并在总压5.0MPa、温度280~340℃和液时空速30~90h-1条件下,研究了HDS的反应动力学.利用假1级平推流反应... 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化合物,在高压滴流床反应器上考察了以MCM-41担载不同原子物质的量比的Co-Mo催化剂的加氢脱硫(HDS)活性,并在总压5.0MPa、温度280~340℃和液时空速30~90h-1条件下,研究了HDS的反应动力学.利用假1级平推流反应模型求得了DBT加氢脱硫反应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和表观反应活化能.根据DBT加氢脱硫反应网络中氢解路径的速率常数和加氢反应路径的速率常数随Co和Mo原子物质的量比的变化关系可以看出,氢解反应和加氢反应在不同的活性中心上进行,Co的引入强化了催化剂的氢解反应活性.在不同Co和Mo原子物质的量比的催化剂上进行反应时,DBT加氢脱硫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不同.Co和Mo原子物质的量比为0.25、0.50、0.75和1.0时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11.0、92.9、82.1和101.4kJ.mol-1.研究结果表明,表观活化能与反应活性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反应动力学 二苯并噻吩 HDS 钴-钼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