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9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lex field network-coded cooperation based on multi-user detec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被引量:2
1
作者 Jing Wang Xiangyang Liu +1 位作者 Kaikai Chi Xiangmo Zha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3年第2期215-221,共7页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can achieve spatial diversity gains,and consequently combats signal fading due to multipath propag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powerfully.A novel complex field network-coded cooperation(CFNCC...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can achieve spatial diversity gains,and consequently combats signal fading due to multipath propag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powerfully.A novel complex field network-coded cooperation(CFNCC) scheme based on multi-user detection for the multiple unicast transmission is proposed.Theoretic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cooperation(CC) scheme and network-coded cooperation(NCC) scheme,CFNCC would obtain higher network throughput and consumes less time slots.Moreover,a further investigation is made for the symbol error probability(SEP) performance of CFNCC scheme,and SEPs of CFNCC scheme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NCC scheme in various scenarios for different signal to noise ratio(SNR)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coding complex field wireless network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multi-user det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oint channel estimation and symbol detection for space-time block code
2
作者 单淑伟 罗汉文 宋文涛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4年第3期266-269,共4页
The simplified joint channel estimation and symbol detection based on the EM (expectation-maximization) algorithm for space-time block code (STBC) are proposed. By assuming channel to be invariant within only one STBC... The simplified joint channel estimation and symbol detection based on the EM (expectation-maximization) algorithm for space-time block code (STBC) are proposed. By assuming channel to be invariant within only one STBC word and utilizing the orthogonal structure of STBC,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cost of this algorithm are both very low, so it is very suitable to implementation in real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time block code expectation-maximization algorithm channel estimation symbol det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rget detection using CDMA based passive bistatic radar 被引量:10
3
作者 Haitao Wang Jun Wang Hongwei L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6期858-865,共8页
Recently, th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waveform exists in the large area across the world. However, when using the CDMA system as the illuminator of opportunity for the passive bistatic radar (PBR), th... Recently, th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waveform exists in the large area across the world. However, when using the CDMA system as the illuminator of opportunity for the passive bistatic radar (PBR), there exists interference not only from the base station used as the illuminator of opportunity but also from other base stations with the same frequency. And be cause in the CDMA system, the signal transmitted by each base station is different, using the direct signal of one base station can not cancel the interference from other base stations. A CDMA based PBR using an element linear array antenna as both the reference antenna and surveillance antenna is introduced. To deal with the interference in this PBR system, an adaptive temporal cancellation algorithm is used to remove the interference from the base station used as the illuminator of opportunity firstly. And then a robust adaptive beamformer is used to suppress the interference from other base stations. Finally, the preliminary experiment re sults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CDMA signals as a radar wave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ive bistatic radar (PBR)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 (CDMA) signal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target det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al selection of tests for fault detection and isolation in multi-operating mode system 被引量:3
4
作者 LIU Yuanho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9年第2期425-434,共10页
The complex systems are often in the structure of multi-operating modes, and the components implementing system functions are different under different operation modes, which results in the problems that components of... The complex systems are often in the structure of multi-operating modes, and the components implementing system functions are different under different operation modes, which results in the problems that components often fail in different operating modes, faults can be only detected in specified operating modes, tests can be available in specified operating modes,and the cost and efficiency of detecting and isolating faults are different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modes and isolation levels.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an optimal test selection method for fault detection and isolation in the multi-operating mode system is proposed by using the fault pair coding and rollout algorithm. Firstly,the faults in fault-test correlation matrices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modes are combined to fault-pairs, which is used to construct the fault pair-test correlation matrices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modes.Secondly, the final fault pair-test correlation matrix of the multioperating mode system is obtained by operating the fault pair-test correlation matrices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modes. Based on the final fault pair-test correlation matrix, the necessary tests are selected by the rollout algorithm orderly. Final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erified by examples of the optimal test selection in the multi-operating mode system with faults isolated to different level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mine the fault detection and isolation ability of tests and it is suitable for the optimal test selection of the multi-operating mode system with faults isolated to the replacement unit and specific fa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rating MODE test optimization FAULT PAIR CODING FAULT detection FAULT ISO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mbols detection for frequency-selective V-BLAST OFDM systems
5
作者 WuXiaojun LiXing WangJilo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5年第2期418-425,共8页
As the combining form of the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technique and the vertical Bell Labs layered space-time (V-BLAST) architecture, the V-BLAST OFDM system can better meet the demand of next... As the combining form of the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technique and the vertical Bell Labs layered space-time (V-BLAST) architecture, the V-BLAST OFDM system can better meet the demand of next-generation (NextG) broadband mobile wireless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The symbols detection problem of the V-BLAST OFDM system is investigated under the frequency-selective fading environment. The joint space-frequency demultiplexing operation is proposed in the V-BLAST OFDM system. Successively, one novel half-rate rotational invariance joint space-frequency coding scheme for the V-BLAST OFDM system is proposed. By elegantly exploiting the above rotational invariance property, we derive one direct symbols detection scheme without knowing channels state information (CSI) for the frequency-selective V-BLAST OFDM system. Extensiv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of the novel half-rate rotational invariance joint space-frequency coding schem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irect symbols detection sch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vertical Bell Labs layered space-time architecture symbols detection frequency-selective fading joint space-frequency demultiplexing rotational invariance joint space-frequency co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formance Analysis Concerning Antinoise for Several Pseudo-random Code Fuzes
6
作者 刘己斌 赵惠昌 路建伟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6年第4期280-284,共5页
Introduces in brief the principle of three kinds pseudo-random code fuzes, viz. the pseudo-random code phase modulation fuze,the pseudo-random code phase modulation and 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PAM) combined fuze,an... Introduces in brief the principle of three kinds pseudo-random code fuzes, viz. the pseudo-random code phase modulation fuze,the pseudo-random code phase modulation and 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PAM) combined fuze,and the pseudo-random code phase modulation and random(pseudo-random) 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PPM) combined fuze. On this basis, their SNR gains in signal processing after band pass filter to the correlation detection, and the overall SNR gains of the whole procedure after correlation detection are deduc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tter two kinds of fuzes have the same performances concerning antinoise that are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pseudo-random code phase modulation fu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信 伪随机码 相位调制 信噪比 抗噪音 效用分析 相关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点中心性和大模型的漏洞检测数据增强方法
7
作者 张学旺 卢荟 谢昊飞 《信息网络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0-563,共14页
智能系统源代码漏洞是影响其安全的重要因素,基于深度学习的源代码漏洞检测存在因数据集不平衡、规模小、质量低而引发的模型检测能力与泛化能力不足的问题。虽然采样技术和数据增强技术可改善一部分问题,但在真实数据集上效果不佳。为... 智能系统源代码漏洞是影响其安全的重要因素,基于深度学习的源代码漏洞检测存在因数据集不平衡、规模小、质量低而引发的模型检测能力与泛化能力不足的问题。虽然采样技术和数据增强技术可改善一部分问题,但在真实数据集上效果不佳。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基于节点中心性和大模型的漏洞检测数据增强方法DA_GLvul。该方法首先利用代码属性图将源代码抽象为图结构,并借助图节点中心性分析计算代码优先级值,将最大值对应节点的对应代码行作为关键代码语句,以实现在无已知漏洞语句信息的原始数据集的前提下定位关键代码语句。其次定义一个包含全面的变异规则的变异指令模板,填入原始样本与关键代码后输入至不同的大模型中以生成增强后的代码样本,最终使用增强代码样本与原始样本共同训练漏洞检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生成的数据中有效样本占73.82%,较两个主流的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漏洞检测模型在各项评估指标上均对原始结果有优化,其中F1值相比无增强方法平均提升168.85%,相比最优基线方法平均提升8.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洞检测 代码生成 数据增强 大语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导波轨底裂纹检测的信号增强技术
8
作者 何继平 周永久 +5 位作者 钦佩 张岩 周守镇 王平 周文涛 刘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0-263,268,共5页
[目的]导波在钢轨中的传播过程中存在抗干扰能力差和信号衰减严重问题,不利于识别轨底裂纹。为提高信噪比,有必要提出一种信号增强技术用于增强导波信号。[方法]在传统超声导波检测基础上,利用Barker码作为伪随机序列码,采用BPSK(二进... [目的]导波在钢轨中的传播过程中存在抗干扰能力差和信号衰减严重问题,不利于识别轨底裂纹。为提高信噪比,有必要提出一种信号增强技术用于增强导波信号。[方法]在传统超声导波检测基础上,利用Barker码作为伪随机序列码,采用BPSK(二进制相位编码)技术将原始激励信号经过编码调制后得到新的激励信号,实现对激励信号的扩频处理,并对采集的接收信号进行解扩。搭建超声导波轨底裂纹检测试验平台,分别对不同尺寸的钢轨轨底人工裂纹进行对比试验,分别在激励信号扩频与非扩频情况下,计算所接收导波信号的衰减系数。[结果及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导波信号使用信号增强技术之后,相较于未经处理的原始导波信号,在传播相同距离时,衰减系数得到了明显降低,超声导波信号将能传播更远距离;相同尺寸人工裂纹所产生的影响更加明显,超声导波对钢轨轨底裂纹的检测灵敏度得到了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钢轨裂纹检测 Barker码 超声导波 信号增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嵌入式设备固件漏洞检测
9
作者 姚军 慕涛涛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5-262,共8页
随着嵌入式设备的种类和数量日益繁多,嵌入式设备的安全性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常,安全专家可以手动识别嵌入式设备的固件程序中存在的软件漏洞,但是人工分析非常耗时费力。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代码属性图及双向图神经网络的固... 随着嵌入式设备的种类和数量日益繁多,嵌入式设备的安全性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常,安全专家可以手动识别嵌入式设备的固件程序中存在的软件漏洞,但是人工分析非常耗时费力。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代码属性图及双向图神经网络的固件程序漏洞检测方法,从源代码级别自动检测固件程序中存在的软件漏洞。为了验证本方法的可行性,对从SARD收集的软件漏洞数据集和真实世界漏洞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漏洞检测精度和F1分数最高分别达到了93.4%和86.54%,可以显著提高软件漏洞的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设备 图神经网络 代码属性图 漏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构图表征的源代码漏洞检测方法
10
作者 张学军 梁书滨 +4 位作者 白万荣 张奉鹤 黄海燕 郭梅凤 陈卓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44-1652,共9页
针对现有的源代码漏洞检测模型对异构特征和底层信息提取不足导致的检测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异构图表征的源代码漏洞检测方法.从中间代码表示(IR)中提取8种指令级特征作为程序依赖图的节点嵌入,解决底层信息提取不足的问题.在节... 针对现有的源代码漏洞检测模型对异构特征和底层信息提取不足导致的检测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异构图表征的源代码漏洞检测方法.从中间代码表示(IR)中提取8种指令级特征作为程序依赖图的节点嵌入,解决底层信息提取不足的问题.在节点层和依赖层分别构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聚合模块来提取图表征数据中的异构性特征,通过调整注意力系数捕获关键节点信息.对图数据的聚合结果进行分类,预测是否存在漏洞.在合成数据集和2个真实项目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相比于现有方法,本文方法具有更强的异构特征提取能力和更高的漏洞检测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洞检测 图表征 注意力机制 异构特征 中间代码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散模型的恶意代码数据集扩充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思聪 王坚 +2 位作者 宋亚飞 王硕 冯存前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3,共9页
随着大数据的支撑,深度学习模型在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展现出卓越的能力。然而,在恶意代码图像领域应用中,可能会出现训练数据不足的情况。由于部分恶意家族训练样本数量有限,无法充分描述整个数据集的分布特征,深度学习模... 随着大数据的支撑,深度学习模型在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展现出卓越的能力。然而,在恶意代码图像领域应用中,可能会出现训练数据不足的情况。由于部分恶意家族训练样本数量有限,无法充分描述整个数据集的分布特征,深度学习模型可能会过度拟合于这些稀缺数据,导致模型的性能不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散模型生成新样本的数据集扩充方法,通过学习从原始数据到噪声的转换过程,并利用反向过程还原噪声样本为新的相似样本,实现数据集的扩充,生成与原始数据集相似但不同的新样本,以缓解部分家族数据不平衡对分类检测任务的影响,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代码检测 扩散模型 恶意代码可视化 数据增强技术 U-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通感一体化系统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冉鑫怡 陈前斌 +3 位作者 徐勇军 左文科 赵耘 陈莉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3-250,共18页
随着无线通信与雷达感知技术的深度融合,通感一体化(ISAC)通过共享硬件平台与频谱资源,在提升系统效率方面展现出显著潜力。然而,传统ISAC依赖先验模型和专家知识,难以应对动态环境下的实时通信与感知需求。近年来,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 随着无线通信与雷达感知技术的深度融合,通感一体化(ISAC)通过共享硬件平台与频谱资源,在提升系统效率方面展现出显著潜力。然而,传统ISAC依赖先验模型和专家知识,难以应对动态环境下的实时通信与感知需求。近年来,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为破解这一困境提供了新范式,使得系统能够更有效地处理大量数据,实现自适应学习,并在复杂环境中做出智能决策,进而优化系统性能。为此,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ISAC展开综述。首先,介绍了ISAC原理、系统模型、网络架构和技术方案类型;其次,阐述了ISAC主要采用的深度学习模型架构;然后,分析了深度学习在ISAC信道估计、信道编码、资源分配、人体检测、目标识别与追踪等典型场景的研究现状;最后,探讨了深度学习驱动的ISAC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和未来方向。此外,上述研究对推动6G网络通信感知深度融合、促进智能网络全要素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一体化 深度学习 信道估计 信道编码 资源分配 人体检测 目标识别与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RT-DETR的航拍图像小目标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宣岁寒 罗印升 宋伟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51,共8页
实时、准确地定位与识别航拍图像中飞机、轮船和车辆等目标是进一步决策的根本基础,针对航拍图像中小目标检测存在的效率和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RT-DETR的航拍图像小目标检测算法。首先,通过构建高效的CCFM-P2ASF尺度序列特... 实时、准确地定位与识别航拍图像中飞机、轮船和车辆等目标是进一步决策的根本基础,针对航拍图像中小目标检测存在的效率和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RT-DETR的航拍图像小目标检测算法。首先,通过构建高效的CCFM-P2ASF尺度序列特征融合模块,获得更丰富的语义信息,同时提高对小目标的敏感度;其次,集成灵活性更强的可学习的位置编码,提供更清晰的位置界定;然后,设计更高效的边界框损失函数,减小对目标位置预测的偏差,提供更准确的边界框信息;最后,构建EMA重参数响应模块,从而更有效地提取输入图像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RT-DETR模型较原始模型参数量减少38.3%,精确率、mAP50和mAP50∶95指标分别提升5.1、5.0和2.2个百分点。对比其他同类主流算法模型,在航拍小目标检测任务中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目标检测 RT-DETR算法 特征融合 定位损失 位置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压缩在超声导波钢轨断裂检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溢航 王平 +1 位作者 杨元 王勇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17,共6页
为提高超声导波钢轨断裂检测距离与断面定位精度,保证钢轨服役期间安全性。本研究采用Barker码编码方式与凯塞窗函数对激励信号进行调制,扩展激励信号时宽,增强发射信号能量,通过对检测信号进行脉冲压缩处理,提高缺陷信号分辨率。开展... 为提高超声导波钢轨断裂检测距离与断面定位精度,保证钢轨服役期间安全性。本研究采用Barker码编码方式与凯塞窗函数对激励信号进行调制,扩展激励信号时宽,增强发射信号能量,通过对检测信号进行脉冲压缩处理,提高缺陷信号分辨率。开展有限元仿真研究,搭建钢轨三维仿真模型,并模拟钢轨断裂损伤情况。钢轨断裂程度为20%时,采用多周期正弦波信号激励,直达波信号的主波包信号与相邻波包信号峰峰值之比为1.065,而采用Barker13编码信号激励,直达波信号的主波包信号与相邻波包信号峰峰值比提高到2.542。分析不同断裂程度下的缺陷回波信号特征,采用Barker13编码激励信号回波信号强度幅值变化在40 dB以上,经有限元仿真研究可知,编码激励与脉冲压缩技术有效提高检测信号的分辨率与信号幅值。结合线下长距离钢轨检测实验,采用多周期正弦波信号所得到的检测信号,始波与回波信号成分复杂,时间差计算困难,而脉冲压缩技术有效提高检测信号信噪比,改善始波信号与回波信号的信号分辨率,断面定位准确率为99.3%。编码激励和脉冲压缩技术有效提高检测信号的幅值以及检测定位精度,为长距离钢轨断面定位提供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断裂 超声导波检测 巴克码 凯塞窗 脉冲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双编码与元学习的小样本输电线异物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哲煊 高雪莲 +1 位作者 宋佳宇 刘毅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205,共13页
输电线作为电力传输的重要设施,其异物检测是电网巡检维护的重要环节。然而,受限于输电线巡检数据的可获得性和输电线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复杂背景下的小样本数据集输电线异物检测依然是一个挑战。就此提出一种由主编码Swin Transformer... 输电线作为电力传输的重要设施,其异物检测是电网巡检维护的重要环节。然而,受限于输电线巡检数据的可获得性和输电线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复杂背景下的小样本数据集输电线异物检测依然是一个挑战。就此提出一种由主编码Swin Transformer网络和次编码卷积神经网络(CNN)构成的基于两阶段元学习训练策略的双编码目标检测网络(ML-DCTDN),该网络的创新点在于:一方面主编码Swin Transformer网络通过2个阶段的元学习训练获得泛化特征提取能力,即第1阶段学习输电线特征,第2阶段学习异物特征,提高其在小样本数据集的目标检测任务中的表现;另一方面该双编码网络分别采用红绿蓝图像和灰度图像的输入方式,通过分层融合模块(LFM)和特征金字塔网络(FPN)模块实现红绿蓝图像和灰度图像的多模态特征融合,既利用了红绿蓝图像丰富的色彩和纹理信息,又借鉴了灰度图像对光线和细节纹理的鲁棒特性,强化了模型在复杂背景下的抗干扰能力与检测能力。消融实验表明,元学习训练策略明显提高了模型平均准确率(mAP),灰度图像输入方法将mAP提高了至少4%;与SSD、Faster RCNN、YOLOv5以及YOLOv8算法的对比实验表明,小样本数据集的输电线异物检测任务中借鉴元学习策略和双编码网络结构,能明显提高复杂背景下模型的目标检测精度,mAP50和mAP75值分别提高到98.6%和6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异物检测 元学习 双编码 小样本数据集 Swin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控制环境中QR Code的检测和识别算法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宁钟 苏军 孙涵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459-2463,共5页
以QR Code为例,研究工业控制环境中的二维条码检测和识别技术.首先针对光照不均,利用Retinex理论,处理光照校正.然后根据QR Code条码的特征,提出了基于边缘信息的二值分割算法,并设计了一种快速定位算法.接着分析了条码图像经过高斯函... 以QR Code为例,研究工业控制环境中的二维条码检测和识别技术.首先针对光照不均,利用Retinex理论,处理光照校正.然后根据QR Code条码的特征,提出了基于边缘信息的二值分割算法,并设计了一种快速定位算法.接着分析了条码图像经过高斯函数模糊的数学模型,求解高斯函数方差,并给出了利用逆滤波对条码图像进行反模糊复原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时间复杂度,能在复杂的背景中有效地检测定位条码,并显著地提高了条码的识别率,满足了工业控制环境使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条码 QR码 工业控制 检测 识别 逆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码特征的代码克隆搜索方法
17
作者 张明睿 陈碧欢 +1 位作者 张跃 赵文耘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4,共8页
当前代码克隆搜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了搜索实现方式相同或变化不大的代码克隆上,对于语义代码克隆搜索,当前的方法表现不佳。为了提高语义代码克隆搜索的准确性,提出一个基于代码特征的代码克隆搜索方法,对代码片段建立代码图,并在图中... 当前代码克隆搜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了搜索实现方式相同或变化不大的代码克隆上,对于语义代码克隆搜索,当前的方法表现不佳。为了提高语义代码克隆搜索的准确性,提出一个基于代码特征的代码克隆搜索方法,对代码片段建立代码图,并在图中抽取关键节点来构造语义特征表示,使用倒排索引以及基于TF-IDF的评分算法进行搜索。实验结果表明,在语义代码克隆搜索能力上,所提出的方法比现有方法有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码克隆 克隆检测 代码搜索 代码克隆搜索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混合量子卷积神经网络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其冰 苗启广 +2 位作者 杨天 袁本政 费洋扬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5-390,共6页
量子计算是基于量子力学的全新计算模式,具有远超经典计算的强大并行计算能力。混合量子卷积神经网络结合了量子计算和经典卷积神经网络的双重优势,逐渐成为量子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当前,恶意代码规模依然呈高速增长态势,检测... 量子计算是基于量子力学的全新计算模式,具有远超经典计算的强大并行计算能力。混合量子卷积神经网络结合了量子计算和经典卷积神经网络的双重优势,逐渐成为量子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当前,恶意代码规模依然呈高速增长态势,检测模型越来越复杂,参数量越来越大,迫切需要一种高效轻量型的检测模型。为此,设计了一种混合量子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将量子计算融入经典卷积神经网络,以提高模型的计算效率。该模型包含量子卷积层、池化层和经典全连接层。量子卷积层采用低深度强纠缠轻量型的参数化量子线路实现,仅使用两类量子门:量子旋转门Ry和受控非门CNOT(controlled-NOT),并仅使用两量子比特实现卷积计算。池化层基于经典计算和量子计算实现了3种池化方法。在Google TensorFlow Quantum上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模型在恶意代码公开数据集DataCon2020和Ember的分类性能(accuracy,F1-score)分别达到了(97.75%,97.71%)和(94.65%,94.78%),均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计算 量子机器学习 混合量子卷积神经网络 恶意代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格雷码的激光角度探测组件设计及仿真
19
作者 张辛 赵明哲 +5 位作者 兰江 王永俊 刘国迎 唐万松 袁少钦 黄正中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4-608,共5页
为了满足激光告警场景对来袭激光束方位的探测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格雷码的曲面掩模编码型激光角度探测组件。采用10位编码的新编码方式(其中的7位、1位、2位分别作为角度编码、正负编码、参考位使用),设计了新的2维曲面掩模板,探测视... 为了满足激光告警场景对来袭激光束方位的探测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格雷码的曲面掩模编码型激光角度探测组件。采用10位编码的新编码方式(其中的7位、1位、2位分别作为角度编码、正负编码、参考位使用),设计了新的2维曲面掩模板,探测视场角度为±30°,分辨率为1°,选择合适的辐照强度阈值来准确区分编码“0”和“1”;通过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得到不同视场角度下探测器靶面的光迹图和辐照强度值,并对辐照强度值进了行归一化处理。结果表明,光迹图分辨出的编码结果与设计的编码表对比基本一致;使用参考位传感器10#平均辐照强度的47.5%作为阈值,能够准确区分编码“0”和“1”;探测组件可以实现更均匀的光束强度分布,避免了传统平面掩模板可能产生的边缘效应和不均匀性。基于格雷码的高分辨率角度探测组件设计具有可行性,该研究为激光告警应用中的探测信号处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技术 激光告警 格雷码 掩模编码 角度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码克隆差异分析的函数模板挖掘和检索方法
20
作者 肖泉彬 陈源 +1 位作者 吴毅坚 彭鑫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74-2793,共20页
在软件工程领域,代码库承载着丰富的知识资源,可以为开发者提供编程实践的案例参考.源代码中频繁出现的模式化重复片段,若能以代码模板的形式有效提炼,就能显著提升编程效率.当前实践中,开发者常常通过源代码搜索复用现有解决方案,然而... 在软件工程领域,代码库承载着丰富的知识资源,可以为开发者提供编程实践的案例参考.源代码中频繁出现的模式化重复片段,若能以代码模板的形式有效提炼,就能显著提升编程效率.当前实践中,开发者常常通过源代码搜索复用现有解决方案,然而此方法往往产生大量相似且冗余的结果,增加了后续筛选工作的负担.与此同时,以克隆代码为基础的模板挖掘技术往往未能涵盖由分散小克隆片段构成的广泛模式,进而限制了模板的实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码克隆检测的代码模板提取和检索方法,通过拼接多个片段级克隆以及提取和聚合方法级克隆的共享部分,实现了更高效的函数级代码模板提取,并解决了模板质量问题.基于所挖掘的代码模板,提出了一种代码结构特征的三元组表示法,有效地对纯文本特征进行补充,并实现了高效而简洁的结构表示.此外,提出了一种结构和文本检索相结合的模板特征检索方法,以便通过匹配编程上下文的特征来检索这些模板.基于该方法实现的工具CodeSculptor,在包含45个高质量Java开源项目的代码库测试中展现了其提取高质量代码模板的显著能力.结果表明,该工具挖掘的模板平均可实现减少60.87%的代码量,且有92.09%是通过拼接片段级克隆产生的,这一比例的模板在传统方法中是无法识别出来的,这印证了该方法在识别和构建代码模板方面的卓越性能.在代码模板检索和推荐的实验中,Top-5检索结果精确度达到了96.87%.通过对随机选择的9600个模板进行的初步案例研究,讨论了模板的实用性,并发现大多数抽样代码模板在语义上是完整的,少数无意义的模板表明该模板提取工作未来的潜力.用户研究进一步表明,使用CodeSculptor能够更有效率地完成代码开发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检测 代码检索 特征表示 软件开发 代码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