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3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米尔高原及邻区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和各向异性联合成像
1
作者 刘嘉鑫 裴顺平 郭一村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7-560,共14页
帕米尔高原位于印度-欧亚碰撞带西端,研究帕米尔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上地幔的速度和各向异性结构对于认识陆-陆碰撞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Pn波的射线路径集中在上地幔顶部,其横向速度变化能够显示上地幔构造活动差异... 帕米尔高原位于印度-欧亚碰撞带西端,研究帕米尔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上地幔的速度和各向异性结构对于认识陆-陆碰撞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Pn波的射线路径集中在上地幔顶部,其横向速度变化能够显示上地幔构造活动差异,而其方位各向异性结构则能够显示出地幔物质的运动及形变特征。文中利用363 414个Pn波到时数据,通过对Pn波到时进行层析成像,获得了帕米尔高原及其邻近区域上地幔顶部的高分辨率地震波速度和各向异性图像。层析成像结果与地质构造显示出明显的相关性,主要结果表明:1)帕米尔高原、天山、兴都库什、西昆仑、阿尔金山等构造活动区的Pn波速较低,而印度板块、塔里木盆地、塔吉克盆地、准噶尔盆地、费尔干纳盆地等古老稳定地块显示出高Pn波速度特征。2)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产生较强的Pn波各向异性,在帕米尔高原碰撞区两侧的印度板块、塔里木盆地和塔吉克盆地,各向异性方向与板块运动方向一致,而在碰撞区的中间部位,各向异性方向与最大压应力方向及地壳相对运动方向几乎垂直,可能是由于碰撞带上地幔的纯剪切变形所致。天山两侧也存在类似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高原 上地幔顶部 pn 速度和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PN/A工艺中NOB抑制的挑战与对策研究进展
2
作者 任核葶 刘浩杰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46,共9页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PN/A)工艺因节省曝气能耗、无需外加碳源及污泥产量少等优势,成为城市污水生物脱氮工艺的研究热点。城市污水低温、低氨氮的特性使得PN/A工艺中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抑制困难,进而影响PN/A系统的脱氮效能及稳定...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PN/A)工艺因节省曝气能耗、无需外加碳源及污泥产量少等优势,成为城市污水生物脱氮工艺的研究热点。城市污水低温、低氨氮的特性使得PN/A工艺中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抑制困难,进而影响PN/A系统的脱氮效能及稳定性。综述了城市污水PN/A工艺中NOB抑制的挑战及对应解决策略,包括曝气控制、基于生物膜及颗粒污泥的污泥龄(SRT)控制、基于游离氨(FA)/游离亚硝酸(FNA)的NOB活性抑制、强化氨氧化菌(AOB)和厌氧氨氧化菌(AnAOB)活性,以及多种抑制策略联合等。为助力主流PN/A工艺运行调控提供了新思路,并指出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开发新型组合工艺强化对NOB的抑制以及提升脱氮性能的稳定性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 亚硝酸盐氧化菌抑制 氨氧化菌 亚硝酸盐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对称PN码设计的时间同步系统及Simulink仿真
3
作者 杨鹏 郗波 张恒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0-876,共7页
针对无线通信系统易受噪声干扰导致时间同步不准,接收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对称伪噪声(Pseudo-Noise,PN)码设计的时间同步系统,应用Simulink软件完成通信全链路仿真设计。基于伪随机序列(PN码)的自相关特性提出了极性对称的PN... 针对无线通信系统易受噪声干扰导致时间同步不准,接收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对称伪噪声(Pseudo-Noise,PN)码设计的时间同步系统,应用Simulink软件完成通信全链路仿真设计。基于伪随机序列(PN码)的自相关特性提出了极性对称的PN码,设计了基于对称PN码的Simulink时间同步系统,以8PSK为调制解调方式,仿真了波形生成、最佳采样、符号同步、数据解调等全链路通信过程。系统基于PN码对称特性提出了增强型滑窗定位算法以提高自相关峰幅值,降低噪声干扰导致的同步字误捕获概率。仿真结果表明,在同等噪声干扰条件下,相比于单极性PN码和Walsh码设计方式,所提时间同步系统具有更高的帧同步准确率,接收端误码率性能具有2 dB以上的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伪噪声码 同步 最佳采样 8PSK SIMULINK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es of noncommensurate sampling used in high-precision regenerative pseudo-noise ranging systems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兆斌 金小军 +1 位作者 张朝杰 金仲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963-969,共7页
A high-precision pseudo-noise ranging system is often required in satellite-formation missions. But in an actual PN ranging system,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limits the ranging accuracy, only level up with meter-scale... A high-precision pseudo-noise ranging system is often required in satellite-formation missions. But in an actual PN ranging system,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limits the ranging accuracy, only level up with meter-scale. Using non-integer chip to sample time ratio, noncommensurate sampling was seen as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cope with the drawback of digital effects. However, researchers only paid attention to selecting specific ratios or giving a simulation model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oncommensurate ratios. A qualitative analysis model is proposed to character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nge accuracy and the noncommensurate sampling parameters. Moreover, a method is also presented which can be used to choose the noncommensurate ratio and the correlation length to get higher phase delay distinguishability and lower range jitte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e correctness of our analyses and the optimal ranging accuracy can be up to centimeter-level with the proposed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enerative pseudo-noise (pn ranging system range jitter phase delay distinguishability noncommensurate sampling correlation leng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分配比对分段进水PN/A工艺脱氮性能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冬 王凯璐 +2 位作者 祝彦均 吕恒康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672-3681,共10页
以预脱碳污水和市政污水作为目标污水,建立了好氧段分段进水的新模式,通过调整进水分配比来优化好氧段C/N,以期实现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PN/A)工艺在实际工况下的稳定运行.采用4组以好氧/缺氧/好氧/缺氧(O/A/O/A)模式运行的序批式反应器... 以预脱碳污水和市政污水作为目标污水,建立了好氧段分段进水的新模式,通过调整进水分配比来优化好氧段C/N,以期实现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PN/A)工艺在实际工况下的稳定运行.采用4组以好氧/缺氧/好氧/缺氧(O/A/O/A)模式运行的序批式反应器(SBR),R1、R2、R3及R4以进水分配比(预脱碳污水:市政污水)分别为1:0、2:1、1:1及1:2的分段进水模式运行.结果表明,R1未能实现PN/A工艺,总氮去除率(NRE)仅为60.2%.随着进水分配比不断下降,R2、R3、R4分别在第34,30及36d实现PN/A工艺,NRE分别达到71.8%、80.3%及74.1%.其中R3系统处理性能最好且最稳定,厌氧氨氧化贡献率达到83.9%.污泥沉降性与粒径最佳.此外,高通量结果显示氨氧化菌(Nitrosomonas)和厌氧氨氧化菌(Candidatus_Kuenenia)丰度分别为2.74%和12.17%,且与好氧异养菌(AHB)形成了良好的协同作用.因此,分段进水模式在进水分配比为1:1时有利于实现稳定的PN/A工艺,此时各功能微生物可得到较好富集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进水 pn/A工艺 进水分配比 竞争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iΡed pseudo-noise code regeneration method
6
作者 Xiaojun Jin Zhonghe Jin Chaojie Zhang Jianwen Jiang Yangming Zh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0年第3期370-374,共5页
A modiΡed pseudo-noise(PN) code regener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clock tracking accuracy without impairing the code acquisition time performance.Thus,the method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high accura... A modiΡed pseudo-noise(PN) code regener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clock tracking accuracy without impairing the code acquisition time performance.Thus,the method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high accuracy ranging measurements in short time periods demanded by radio-science missions.The tracking error variance is derived by linear analysis.For some existing PN codes,which can be acquired rapidly,the tracking error varianc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bout 2.6 dB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JPL scheme(originally proposed by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and about 1.5 dB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double loop sch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enerative pseudo-noise (pn ranging chip tracking loop tracking error variance code acquisition ti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CCD的实时X射线成像数据采集系统
7
作者 霍嘉 赵晓帆 +3 位作者 崔苇苇 王于仨 王昊 陈勇 《光学精密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166-3173,共8页
根据pnCCD的工作特点,采用多线程处理和多帧图像叠合技术,研制了基于pnCCD的实时X射线成像数据采集系统。为了满足高速数据实时采集与缓存的需求,硬件采用DDR3存储器接收缓存探测器机箱的科学数据。上位机软件采用LabVIEW的列队操作函... 根据pnCCD的工作特点,采用多线程处理和多帧图像叠合技术,研制了基于pnCCD的实时X射线成像数据采集系统。为了满足高速数据实时采集与缓存的需求,硬件采用DDR3存储器接收缓存探测器机箱的科学数据。上位机软件采用LabVIEW的列队操作函数实现了数据采集、存储、多帧叠合成像的多线程处理,并设计了多模式下的实时图像处理模块。测试结果表明,该数据采集系统满足pnCCD各工作模式下的数据采集,实时的图像处理快速呈现了聚焦相机成像的位置信息,加快完成在X射线标定装置中聚焦相机对轴对焦等实验过程。数据采集系统通信稳定可靠,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可移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成像 pn结电荷耦合器件(pnCCD) 数据采集 LAB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eudo-noise preamble based joint frame and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algorithm in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s 被引量:4
8
作者 Qingfeng Jing Ming Cheng +2 位作者 Yuping Lu Weizhi Zhong Hongwei Ya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4年第1期1-9,共9页
Frame and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are essential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ystems. The frame offset owing to incorrect start point position of th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window,... Frame and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are essential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ystems. The frame offset owing to incorrect start point position of th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window, and the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CFO) due to Doppler frequency shift or the frequency mismatch between the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scil ators, can bring severe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ISI) and 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 (ICI) for the OFDM system. Relying on the relatively good correla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pseudo-noise (PN) sequence, a joint frame offset and normalized CFO estim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PN preamble in time domain is developed to realize the frame and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in the OFDM system. By comparison,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traditional algorithm and the improved algorithm are simulat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N preamble based algorithm both in frame offset estimation and CFO estimation is more accurate, resource-saving and robust even under poor channel condition, such as low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and large normalized CF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frame synchronization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CFO) estimation preamble pseudo-noise sequ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周期PN序列水声直扩系统抗单频干扰能力的变化规律与试验验证
9
作者 王晓玮 周其斗 +2 位作者 唐永壮 谢志勇 刘文玺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49,共7页
对无法定量分析短周期PN序列直扩系统抗单频干扰性能的问题,首先通过理论推导得到单频干扰经相关处理产生的干扰分量;然后,结合直扩系统对单频干扰的处理增益,针对水声系统扩频序列周期较短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周期性PN序列水声直扩系统... 对无法定量分析短周期PN序列直扩系统抗单频干扰性能的问题,首先通过理论推导得到单频干扰经相关处理产生的干扰分量;然后,结合直扩系统对单频干扰的处理增益,针对水声系统扩频序列周期较短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周期性PN序列水声直扩系统抗单频干扰性能定量分析的理论表达式;最后,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了理论表达式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单频干扰经相关处理后得到的干扰序列呈直流或正弦分布;单频干扰对系统误码率的影响与信干比、干扰频偏、相位偏差以及扩频码本身结构有关,误码率随干扰相位偏差变化呈周期分布;在干扰频偏值为整数倍码元带宽的所有工况中,频偏为一倍码元带宽的单频干扰对系统影响最大;简明的理论表达式,对快速预报现实短码水声系统抗单频干扰性能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通信 短周期pn序列 单频干扰 标准高斯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传输线理论的pn结二极管小信号模型
10
作者 李翔 刘军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8-225,共8页
为了精确表征毫米波频段pn结二极管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传输线理论的pn结二极管小信号模型。该模型包括表征pn结的本征部分和寄生部分。以量化的pn结耗尽区串联电阻作为中间项,通过非线性传输线理论近似方法,推导出全新的pn结二极管... 为了精确表征毫米波频段pn结二极管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传输线理论的pn结二极管小信号模型。该模型包括表征pn结的本征部分和寄生部分。以量化的pn结耗尽区串联电阻作为中间项,通过非线性传输线理论近似方法,推导出全新的pn结二极管小信号模型的拓扑结构。通过导纳参数和阻抗参数的参数解析提取方法,提取等效电路中各元件参数值。使用某磷化铟(InP)工艺线加工所得2×3μm、8×8μm、4×16μm二极管的散射参数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1~110 GHz频率范围内,不同偏压的模型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均吻合较好,同时也能表明模型在毫米波频段内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频段 pn 耗尽区串联电阻 传输线理论 参数解析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ANAMMOX两段法处理污泥消化液
11
作者 李霞 李惠娟 +3 位作者 王理明 高敏 梅若晨 张典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921-3934,共14页
通过将部分亚硝化(PN)与厌氧氨氧化(ANAMMOX)组合形成两段法,研究了该工艺在处理污泥消化液过程中氮素的转化规律、脱氮效果、影响因素及污泥消化液对两段法系统中微生物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段法可对实际的污泥消化液进行有效处理,在... 通过将部分亚硝化(PN)与厌氧氨氧化(ANAMMOX)组合形成两段法,研究了该工艺在处理污泥消化液过程中氮素的转化规律、脱氮效果、影响因素及污泥消化液对两段法系统中微生物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段法可对实际的污泥消化液进行有效处理,在进水氨氮浓度为1000 mg·L^(−1),部分亚硝化反应器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HRT分别为1d时,两段法对总氮平均去除率为83.37%.不调节进水碱度,PN反应器出水NO_(2)^(-)-N/NH_(4)^(+)-N的比值大于1,满足了ANAMMOX反应对基质浓度的要求,为ANAMMOX反应器的后续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ANAMMOX反应中NH_(4)^(+)-N、NO_(2)^(-)-N的消耗量与NO_(3)^(-)-N生成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为1∶(1.14±0.10)∶(0.18±0.02),低于理论值.PN和ANAMMOX污泥样品中关键微生物分别为Proteobacteria和Planctomycetes(门水平),在处理消化液前其相对丰度分别为65.2%、38.85%,在处理消化液后其相对丰度分别为35.36%和19.05%.实际消化液中的有机物导致其它异养微生物在两个反应器的污泥中增殖,降低了氨氧化菌(AOB)和厌氧氨氧化菌(AnAOB)的相对丰度,但对其种属无明显影响,因此并不影响两段式PN/A工艺的脱氮效率.通过DO+FNA和DO+FA交替控制PN反应器运行,并通过控制ANAMMOX反应器进水NO_(2)^(-)−N/NH_(4)^(+)-N的比值可实现ANAMMOX的稳定运行,从而保证了两段法工艺对污泥水的高效脱氮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消化液 部分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 微生物种群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PVA/PA/Fe凝胶载体的PN/A工艺研究
12
作者 靳德源 何浩宸 +3 位作者 田文清 李小锋 李党勇 梁继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部分硝化-厌氧氨氧化(PN/A)是低碳低耗的污水自养脱氮工艺。然而,如何在反应器内有效截留缓慢生长的厌氧氨氧化菌(AnAOB),并创建厌氧菌AnAOB与好氧氨氧化菌(AOB)的共生生境是构建PN/A稳定运行的关键。该研究拟采用负载铁的多孔生物载体P... 部分硝化-厌氧氨氧化(PN/A)是低碳低耗的污水自养脱氮工艺。然而,如何在反应器内有效截留缓慢生长的厌氧氨氧化菌(AnAOB),并创建厌氧菌AnAOB与好氧氨氧化菌(AOB)的共生生境是构建PN/A稳定运行的关键。该研究拟采用负载铁的多孔生物载体PVA/PA/Fe促进AnAOB的截留及与AOB协同共生,实现PN/A的快速启动和高效运行。结果表明,相较于未添加载体和添加PVA/PA载体,PVA/PA/Fe显著促进了AnAOB的截留及与AOB协同共生脱氮,AnAOB丰度相较对照组在Anammox阶段提高5.93%,在PN/A阶段提高7.81%;在Anammox阶段添加PVA/PA与PVA/PA/Fe载体的反应器表现出更良好的抗冲击负荷的性能,NLR可达1.01 kg-N/(m^(3)·d),而对照组只能稳定在0.61 kg-N/(m^(3)·d);加入PVA/PA/Fe载体的反应器在PN/A阶段启动7 d时就达到RETN>85%,而对照组与添加PVA/PA载体的反应器在经过12 d时才达到此处理效果。上述结果为PN/A工艺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PA/Fe凝胶载体 ANAMMOX pn/A Candidatus_Kuenen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通过抑制AMPK/mTOR介导的自噬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
13
作者 张露 颜丽君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8-304,共7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和MCAO+PNS组(腹腔注射PNS 100 mg/kg)。利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平衡木实验评估大鼠神经和运动功能。利...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和MCAO+PNS组(腹腔注射PNS 100 mg/kg)。利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平衡木实验评估大鼠神经和运动功能。利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利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的病理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各组大鼠大脑皮质中Beclin-1与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II(LC3-Ⅱ)的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测定脑组织中Beclin-1、LC3-Ⅱ与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蛋白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MCAO组海马组织呈现神经元坏死,胞质边界不清,萎缩严重;神经缺陷评分、横梁行走时间和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加(P<0.05);脑组织中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水平,p-AMPKα/AMPKα比值及Beclin-1、LC3-Ⅱ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mTOR/mTOR比值显著降低(P<0.05)。经PNS治疗后上述现象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PNS通过抑制AMPK/mTOR介导的自噬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是治疗脑缺血的潜在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缺血性脑卒中 自噬 神经功能 AMPK/mTOR信号通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及其邻近地区的Pn波速度与各向异性 被引量:28
14
作者 胥颐 李志伟 +1 位作者 刘劲松 郝天珧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44-1450,共7页
利用中国东部地震台网和ISC报告1980~2004年的地震走时数据,反演了黄海及其邻近地区的Pn波速度和各向异性,根据岩石层地幔的横向非均匀性分析了区域地质构造的深部特点.Pn波速度的变化与区域地质构造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黄海地区上地幔... 利用中国东部地震台网和ISC报告1980~2004年的地震走时数据,反演了黄海及其邻近地区的Pn波速度和各向异性,根据岩石层地幔的横向非均匀性分析了区域地质构造的深部特点.Pn波速度的变化与区域地质构造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黄海地区上地幔顶部的P波平均速度较高,没有发现明显的低速异常,表明上地幔顶部不存在大范围的地幔扰动.速度异常的分布表明,南黄海东部和西部有可能分属于不同的构造块体,其间的分界大致对应于南北走向的黄海东部断裂带,具有相对较低的Pn波速度.边界东、西两侧的Pn波各向异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南黄海西部Pn波的快波方向以北东—北北东方向为主,反映了海区内部扬子块体向北运动产生的构造变形;南黄海东部Pn波的快波方向为南北方向,与黄海东部断裂带的走向基本一致,说明黄海东部和西部之间存在一个深达岩石层地幔的南北向转换边界.结合相关资料估计黄海东部断裂带在中生代时期发生了右旋走滑运动,以响应中国东部郯庐断裂带的大规模左旋剪切以及南黄海扬子块体的向北嵌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地区 pn波速度 各向异性 岩石层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及其邻近地区的Pn波速度结构与各向异性 被引量:30
15
作者 胥颐 李志伟 +2 位作者 郝天珧 刘建华 刘劲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73-1479,共7页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和ISC台站1980-2004年的地震数据,反演了南海东北部及其邻近地区的Pn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上地幔顶部的速度变化揭示出区域地质构造的深部特征:华南地区速度较高并且变化平缓,具有构造稳定地区的岩石层地幔特征;...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和ISC台站1980-2004年的地震数据,反演了南海东北部及其邻近地区的Pn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上地幔顶部的速度变化揭示出区域地质构造的深部特征:华南地区速度较高并且变化平缓,具有构造稳定地区的岩石层地幔特征;华南沿海尤其是滨海断裂带附近出现低速异常,表明该断裂可能穿过壳幔边界深达上地幔顶部.南海北部至台湾海峡较高的速度与华南地区类似,反映出大陆边缘和陆架地区的岩石层地幔性质;西沙海槽附近较高的速度不仅反映了华南大陆向南的延伸,而且与海槽裂谷拉张引起的地幔上拱有关,整个南海北部没有发现大规模地幔热流的活动痕迹.相比之下,南海东部次海盆的上地幔顶部存在明显的低速异常,对应于海底扩张中心的地幔上涌区,表明岩石层地幔强烈减薄甚至缺失;台湾东部-吕宋-菲律宾北部的低速异常与地震、火山活动以及岩浆作用紧密相关,揭示了西太平洋岛弧俯冲带的活动特征;南海东北部的洋-陆边界清晰,南海东部和菲律宾海西部较高的速度代表了海洋岩石层地幔的性质.Pn波各向异性反映出区域性构造应力状态及岩石层地幔的变形痕迹:华南地区的各向异性较小,说明这一构造稳定地区的岩石层地幔变形程度较弱;南海北部的快波方向与地壳浅表层构造的伸展方向一致,主要反映了中、新生代以来的大陆边缘张裂和剪切作用对岩石层地幔结构的影响;琉球-台湾-吕宋岛弧两侧各向异性十分强烈,平行于海沟的快波方向表明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大陆的相互作用导致俯冲板块前缘的岩石层地幔强烈变形;台湾东南海域快波方向的变化可能与欧亚大陆和菲律宾海板块俯冲机制的转换以及岩石层被撕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北部 pn波速度 各向异性 岩石层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及邻区Pn速度层析成像 被引量:30
16
作者 裴顺平 许忠淮 +1 位作者 汪素云 Thomas M.Hearn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8-225,共8页
利用新疆及邻区 2万多条Pn射线的走时资料 ,采用层析成像的方法反演该地区上地幔顶部的Pn速度结构 .主要结果是 :①新疆地区平均Pn速度为 8 2km s ,高于中国大陆地区的平均值 (8 0km s) ,速度变化量从 - 0 3km s到 0 2km s.②准噶尔... 利用新疆及邻区 2万多条Pn射线的走时资料 ,采用层析成像的方法反演该地区上地幔顶部的Pn速度结构 .主要结果是 :①新疆地区平均Pn速度为 8 2km s ,高于中国大陆地区的平均值 (8 0km s) ,速度变化量从 - 0 3km s到 0 2km s.②准噶尔盆地是明显的高Pn速度区 ,高速区与地貌形状吻合较好 ,最大值达 8 4km s;塔里木盆地整体上呈现高速异常 .二者都可能与盆地是稳定地块、构造活动和变形较弱有关 .③在盆地与山脉的交接带即主要的构造活动带 ,存在较低的Pn速度 ,可达 7 9km s.④塔里木南缘中部存在一显著的低速区 ,可能与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较强有关 .⑤上地幔顶部波速各向异性整体上盆地中心较弱 ,边缘地带较强 .新疆南部波速的各向异性可能是因印度板块对欧亚大陆的碰撞使地幔物质向北蠕动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pn速度 层析成像 地幔 测板法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邻区Pn波速度结构与各向异性 被引量:29
17
作者 顾勤平 丁志峰 +1 位作者 康清清 赵启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04-515,共12页
郯庐断裂带是一条纵贯我国大陆东部NNE走向的巨型深断裂,其中南段及邻区(115°E—122°E,29°N—38°N)跨越了华北断块区、扬子断块区和华南褶皱系三大一级构造单元,由于其重要性和复杂性,长期以来一直是地学家们研... 郯庐断裂带是一条纵贯我国大陆东部NNE走向的巨型深断裂,其中南段及邻区(115°E—122°E,29°N—38°N)跨越了华北断块区、扬子断块区和华南褶皱系三大一级构造单元,由于其重要性和复杂性,长期以来一直是地学家们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国际地震中心(ISC)、中国地震台网及区域地震台网的地震观测报告中精心挑选出6381个Pn震相数据,用Pn波时间项层析成像法反演得到了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邻区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结果显示,研究区上地幔顶部具有显著的横向非均匀性,相对于7.95km·s-1的平均速度而言,Pn波速度值在7.68-8.24km·s-1范围内变化.Pn波速度分布在郯庐断裂带中段和南段具有分段性:沿中段及周边存在一NE向低速异常带,低速可能是由于岩石圈的减薄和软流圈的高温物质沿郯庐带上涌导致;沿南段表现为一NNE向弱高波速异常带,作为高低速的边界带清晰地勾勒出了华北与扬子这两个不同块体,该边界在江苏域向华北地块NW方向凹进.Pn波速度各向异性的强弱与速度分布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总体上,如鲁西隆起及以南等低速区、茅山断裂附近的高低速过渡带,其速度各向异性较为强烈;而在具有高速异常的苏北盆地、合肥盆地等稳定区域下方其各向异性较弱.本文通过Pn波震相基本未能探测到郯庐断裂带中段的方位各向异性,推测是上地幔顶部被"冻结"下来的各向异性痕迹被软流圈热物质上涌这一强烈构造运动削弱所导致.南段具有与断裂伸展方向近乎平行的快波速方向.Pn波速度横向变化和强震活动存在一定关联.强震主要发生在Pn波低速异常区或高低速过渡带上.郯城8.5级地震震中位于中段和南段高低速过渡带,该区域也是速度横向变化最大的地方,最容易集中应力和产生应力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中南段 pn波速度 各向异性 郯城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Pn波速度结构与强震孕育的深部背景 被引量:22
18
作者 汪素云 许忠淮 裴顺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79-785,T002,共8页
在作者以往工作的基础上 ,增加了中国地震年报 (1997~ 1998年 )、朝鲜以及我国各区域地震台网的数据 ,使Pn到时数据增加到近 14万条 ,从中选取符合反演条件的 80 4 3次地震在 5 81个地震台站上记录到的Pn射线994 4 0条 ,重新作了中国大... 在作者以往工作的基础上 ,增加了中国地震年报 (1997~ 1998年 )、朝鲜以及我国各区域地震台网的数据 ,使Pn到时数据增加到近 14万条 ,从中选取符合反演条件的 80 4 3次地震在 5 81个地震台站上记录到的Pn射线994 4 0条 ,重新作了中国大陆Pn波速层析成像 ,空间分辨率达到 3°× 3°.文中将Pn波速度横向变化与活动地块的划分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Pn波速度横向变化与Ⅰ级活动地块区之间关系密切 ,大致以 10 5°E为界 ,西部地区速度以正异常为主 ,其中西域地块区速度正异常最大 ,其次是青藏地块区 ,而滇缅地块区为负异常区 ;东部地区速度以负异常为主 ,华北地块区速度负异常最大 ,其次是东北亚地块区 .西部的地块区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各向异性的平均快波速度方向大体为NWW—SEE向 ;东部的地块区大体为NNW—SSE向 ,大致与相应的张应力优势方向一致 .Pn波速度横向变化与强震活动间的关系也较明显 ,所有MS≥ 7.0的强震大部分发生在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的低速异常区上面的地壳内 ,少数发生在高、低速区域的过渡地带或两个高速区之间的相对低速部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 速度结构 地震学 强震孕育 中国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截流后长江口秋季TSM、POC和PN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19
作者 宋晓红 石学法 +2 位作者 蔡德陵 王国庆 王江涛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8-177,共10页
基于2004年11—12月长江口56个站位的悬浮体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江口区悬浮体总量(TSM)、颗粒有机碳(POC)和颗粒氮(PN)质量浓度的平面分布特征,探讨该区TSM及颗粒有机质的物质来源和三峡截流对长江三角洲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底层TSM与PO... 基于2004年11—12月长江口56个站位的悬浮体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江口区悬浮体总量(TSM)、颗粒有机碳(POC)和颗粒氮(PN)质量浓度的平面分布特征,探讨该区TSM及颗粒有机质的物质来源和三峡截流对长江三角洲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底层TSM与POC、PN质量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并都呈现出南高北低的格局,说明了长江悬浮颗粒物入海后主要沿东南方向输运。POC、PN质量分数与POC、PN的质量浓度不同,它们与TSM质量浓度对数有负相关关系。由于河口区底质再悬浮作用显著,TSM和POC、PN质量浓度呈现表层低、底层高的特点。长江口悬浮体主要来自长江径流和底质沉积物的再悬浮。与三峡截流前数据的对比表明,截流对目前长江口区的TSM和POC尚未造成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TSM POC pn C/N比值 三峡截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天山地区的Pn波速度结构与各向异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志伟 胥颐 +2 位作者 Steven W.Roecker 郝天珧 刘劲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66-1072,共7页
利用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GHENGIS和吉尔吉斯地震台网KNET记录的地震波走时数据,反演了中天山地区的Pn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结果表明,中天山上地幔顶部平均速度偏低,具有构造活动地区的特点和明显的横向非均匀性;中天山南部地幔上涌区的P... 利用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GHENGIS和吉尔吉斯地震台网KNET记录的地震波走时数据,反演了中天山地区的Pn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结果表明,中天山上地幔顶部平均速度偏低,具有构造活动地区的特点和明显的横向非均匀性;中天山南部地幔上涌区的Pn波速度非常低,表明存在较高的热流活动.Pn波速度的变化与地震分布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地震大都发生在中天山北部Pn波高速区上方,而南部的Pn波低速区上方几乎没有地震.这一现象说明地幔上涌引起高温极大地降低了岩石层地幔的强度,并以热传导的方式进入地壳使其失去地震破裂强度而发生韧性变形.中天山北部和南部的各向异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南部各向异性的快波方向为近南北方向,与SKS波的各向异性特征基本一致,反映了地幔物质的迁移方向;北部各向异性的快波方向呈向南凸出的旋转趋势,估计与哈萨克地台南缘楚河盆地地壳块体向天山挤入造成应力场的改变和岩石层变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天山 上地幔顶部 pn波速度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