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scribed performance neural control to guarantee tracking quality for near space kinetic kill vehicle 被引量:5
1
作者 ZHANG Tao LI Jiong +2 位作者 LI Weimin WANG Huaji LEI Hum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9年第3期573-586,共14页
A prescribed performance neural controller to guarantee tracking quality is addressed for the near space kinetic kill vehicle (NSKKV) to meet the state constraints caused by side window detection. Different from the t... A prescribed performance neural controller to guarantee tracking quality is addressed for the near space kinetic kill vehicle (NSKKV) to meet the state constraints caused by side window detection.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prescribed performance control in which the shape of the performance function is constant, this paper exploits new performance functions which can change the shape of their func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ymbols of initial errors and can ensure the error convergence with a small overshoot. The neural backstepping control and the minimal learning parameters (MLP) technology are employed for exploring a prescribed performance controller (PPC) that provides robust tracking attitude reference trajectories. The highlight is that the transient performance of tracking errors is satisfactory and the computational load of neural approximation is low. The pseudo rate (PSR) modulator is used to shape the continuous control command to pulse or on-off signal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hruster.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achieve state constraints, pseudo-linear operation and high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CRIBED PERFORMANCE control near space kinetic KILL vehicle (NSKKV) neural approximation minimal learning parameter (MLP) pseudo rate (PSR) MODULA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提铝残渣制备4A分子筛及Cu(Ⅱ)吸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世永 肖雨辰 +3 位作者 马清清 杨珍妮 王纪镇 樊晓萍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134,共8页
4A分子筛由于其优异的阳离子交换能力,成为处理重金属废水优良的吸附材料。为了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以粉煤灰酸法提铝残渣为原料制备地质聚合物,再经水热原位转化合成体型化4A分子筛。采用XRD、FT-IR、SEM、BET、TGA等手段对4A沸石进行... 4A分子筛由于其优异的阳离子交换能力,成为处理重金属废水优良的吸附材料。为了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以粉煤灰酸法提铝残渣为原料制备地质聚合物,再经水热原位转化合成体型化4A分子筛。采用XRD、FT-IR、SEM、BET、TGA等手段对4A沸石进行表征,探讨吸附时间、Cu(Ⅱ)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及溶液p H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动力学方程和吸附等温线模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4A分子筛孔隙发达且微孔含量较多,总比表面积为71.85 m^(2)/g,其中微孔比表面积为53.91 m^(2)/g,微孔孔径主要集中在1.3 nm左右。体型化4A分子筛吸附Cu(Ⅱ)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为240 min、Cu(Ⅱ)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吸附剂用量为2.0 g/L、溶液p H为6~9,此时吸附量为32.97 mg/g,Cu(Ⅱ)的去除率可达65.93%。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Langmuir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表明Cu(Ⅱ)在合成4A沸石上的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且拟合得到的Cu(Ⅱ)的最大吸附量为37.0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提铝残渣 体型化4A分子筛 Cu(Ⅱ)吸附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LANGMUI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非线性函数的动能拦截器自抗扰姿态跟踪控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亮 鄢杰 +1 位作者 张哲 黄盘兴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5,共11页
针对动能拦截器在开展空间拦截任务时,对姿态控制系统快速性、准确性和鲁棒性的极高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自抗扰控制方法.建立了动能拦截器姿态动力学模型,并将其转换为姿态跟踪误差二阶状态方程;基于自抗扰控制器中小误差大增益、大误... 针对动能拦截器在开展空间拦截任务时,对姿态控制系统快速性、准确性和鲁棒性的极高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自抗扰控制方法.建立了动能拦截器姿态动力学模型,并将其转换为姿态跟踪误差二阶状态方程;基于自抗扰控制器中小误差大增益、大误差小增益的思想,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非线性函数;基于该非线性函数,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跟踪微分器,并且优化了扩张状态观测器和非线性控制器.将指定时间收敛的预设性能函数作为跟踪微分器的期望信号,可实现姿态误差按照预设性能函数收敛到期望值,且收敛时间可预先确定.利用伪速率(pseudo rate,PSR)脉冲调制器对连续控制力矩进行脉冲调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控制方法具有较高的姿态控制精度,在面临环境扰动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能拦截器 非线性函数 自抗扰控制 脉冲调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ZVI处理亚甲基蓝染料废水的好氧实验研究
4
作者 高秀红 张馨月 +2 位作者 王鑫桐 魏明蝶 朱雯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7-340,共4页
采用零价铁与Na2S在厌氧条件下制备硫化零价铁(S-ZVI)颗粒,并对其处理亚甲基蓝废水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ZVI表面粗糙附有硫化物薄膜,具有壳核结构;S-ZVI颗粒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随着S/Fe比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当S/Fe比为0.025时... 采用零价铁与Na2S在厌氧条件下制备硫化零价铁(S-ZVI)颗粒,并对其处理亚甲基蓝废水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ZVI表面粗糙附有硫化物薄膜,具有壳核结构;S-ZVI颗粒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随着S/Fe比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当S/Fe比为0.025时对亚甲基蓝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98.02%,整体反应在150 min基本达吸附平衡,且遵循伪二级动力学反应;在应用S-ZVI去除亚甲基蓝废水时最佳pH在6~8之间。好氧条件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为厌氧的1.46倍,氧的存在有助于提高S-ZVI对亚甲基蓝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 亚甲基蓝 伪二级动力学 有氧反应 硫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动力学研究
5
作者 李强 李海勇 +2 位作者 侯颖 刘聪 王红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97-201,207,共6页
研究了离子交换树脂催化碳酸乙烯酯(EC)和甲醇(MeOH)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反应动力学。在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中研究了催化剂的种类、搅拌速率、醇酯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酯交换过程的影响;采用拟均相动力学模型对实验... 研究了离子交换树脂催化碳酸乙烯酯(EC)和甲醇(MeOH)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反应动力学。在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中研究了催化剂的种类、搅拌速率、醇酯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酯交换过程的影响;采用拟均相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结果表明,估算的动力学参数使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建立了离子交换树脂催化酯交换反应的动力学模型,为反应精馏过程中的模拟计算以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树脂 碳酸二甲酯 反应动力学 拟均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钛酸型锂吸附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丽芬 陈白珍 +2 位作者 石西昌 马立文 陈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49-1854,共6页
以TiO2和Li2CO3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合成偏钛酸型锂吸附剂前躯体Li2TiO3,将该前躯体经过盐酸洗脱锂,得到偏钛酸型锂吸附剂H2TiO3,其中锂的抽出率达到98.86%,钛几乎不溶损。对TiO2、Li2TiO3、H2TiO3以及H2TiO3吸附锂后的样品进行XRD和SEM... 以TiO2和Li2CO3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合成偏钛酸型锂吸附剂前躯体Li2TiO3,将该前躯体经过盐酸洗脱锂,得到偏钛酸型锂吸附剂H2TiO3,其中锂的抽出率达到98.86%,钛几乎不溶损。对TiO2、Li2TiO3、H2TiO3以及H2TiO3吸附锂后的样品进行XRD和SEM表征。研究偏钛酸型锂吸附剂H2TiO3对锂离子的吸附性能,并用伪一级动力学方程和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计算相应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H2TiO3对锂离子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力,在LiOH溶液中对锂离子的吸附容量为39.8mg/g;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吸附过程主要为化学吸附,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吸附剂 Li2TiO3 吸附动力学 伪二级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鱼藻对Cu^(2+)的生物吸附特征 被引量:33
7
作者 曾阿妍 颜昌宙 +2 位作者 金相灿 王圣瑞 马小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1-694,共4页
研究了沉水植物金鱼藻对Cu2+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金鱼藻对Cu2+的吸附在20min内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的实验结果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其相关系数达到0.9937,表明该吸附为多种反应同时作用的复杂过程.用Langmuir和Freundli... 研究了沉水植物金鱼藻对Cu2+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金鱼藻对Cu2+的吸附在20min内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的实验结果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其相关系数达到0.9937,表明该吸附为多种反应同时作用的复杂过程.用Langmuir和Freundlich2种吸附等温式拟合吸附热力学的实验结果表明,以Langmuir模型拟合效果更好,相关系数为0.9977,其最大吸附量为7.79mg/g.在解吸实验中,各浓度组的解吸率均在1%以下,表明金鱼藻对Cu2+的吸持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生物吸附 CU^2+ 伪二级动力学方程 吸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活性炭吸附水中氯苯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林明利 赵志伟 崔福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98-1901,共4页
为了解粉末活性炭(PAC)对水中氯苯的吸附性能,研究了4种PAC对水中氯苯的吸附动力学,并对4种PAC的物理特征及孔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PAC均具有较广的孔径分布,其对氯苯的平衡吸附量随比表面积和孔容积的增大而增大.PAC对氯苯吸... 为了解粉末活性炭(PAC)对水中氯苯的吸附性能,研究了4种PAC对水中氯苯的吸附动力学,并对4种PAC的物理特征及孔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PAC均具有较广的孔径分布,其对氯苯的平衡吸附量随比表面积和孔容积的增大而增大.PAC对氯苯吸附速率很快,5 min吸附量可达到平衡时的80%以上,30 min后吸附基本达到平衡.假二级和假三级动力学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假二级模型更适合描述2 h以内的吸附过程,假三级模型适合描述吸附时间大于2 h的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苯 PAC 假二级动力学 假三级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沸石吸附甲基橙的准二级动力学 被引量:13
9
作者 朱路 张宗阳 +4 位作者 张仲鼎 韩攀 李银丽 王蔚 韩润平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97-100,共4页
以天然沸石为吸附剂,研究了时间和温度对沸石吸附水溶液中甲基橙的影响.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沸石对甲基橙的吸附量也增加,升温有利于吸附.根据准二级动力学的线性形式和非线性形式,采用最小差方和方法,用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方... 以天然沸石为吸附剂,研究了时间和温度对沸石吸附水溶液中甲基橙的影响.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沸石对甲基橙的吸附量也增加,升温有利于吸附.根据准二级动力学的线性形式和非线性形式,采用最小差方和方法,用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的参数.结果表明,线性分析和非线性分析都可用于预测时间对天然沸石吸附甲基橙的影响,误差分析表明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优于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沸石吸附甲基橙的表观活化能为14.8 kJ.mol-1,吸附过程属于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吸附 甲基橙 准二级动力学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硅MCM-41担载的Ni-W催化剂上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翔 王安杰 +2 位作者 孙仲超 李矗 胡永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7,共7页
以二苯并噻吩 (DBT)的质量分数为 0 .2 %~ 0 .8%的十氢萘溶液为模型化合物 ,在中压固定床反应器上 ,研究了全硅MCM 41担载的Ni W硫化物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反应 (HDS)动力学。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都表明 ,常用的Langmiur Hinshelwood方... 以二苯并噻吩 (DBT)的质量分数为 0 .2 %~ 0 .8%的十氢萘溶液为模型化合物 ,在中压固定床反应器上 ,研究了全硅MCM 41担载的Ni W硫化物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反应 (HDS)动力学。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都表明 ,常用的Langmiur Hinshelwood方程不适用于气 液 固三相滴流床积分反应器。应用假 1级平推流反应模型 ,分别得到了各催化剂作用下的该反应的速率常数和表观活化能。催化剂的Ni/W摩尔比 (nNi/nW)为 0 .2 5、 0 .5、0 .75和 1.0时 ,该催化HDS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 117.3、 96.7、 64 .4和 72 .9kJ/mol。其中 ,nNi/nW =0 .75的反应表观活化能最低。将催化剂的HDS活性与表观活化能相关联可以发现 ,表观活化能和催化剂活性之间有对应关系 ,表观活化能越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硅MCM-41 Ni—W催化剂 二苯并噻吩 加氢脱硫 反应动力学 石油炼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柏树锯末对废水中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娜 谢霖湘 +2 位作者 程秀梅 杨晓萃 杨秀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1-354,共4页
本文研究了柏树锯末对模拟印染废水中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锯末用量及染料溶液的初始浓度等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料在柏树锯末上的吸附等温线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动力学可以用拟二级... 本文研究了柏树锯末对模拟印染废水中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锯末用量及染料溶液的初始浓度等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料在柏树锯末上的吸附等温线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动力学可以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通过Langmuir方程在318K下计算得到其最大单层吸附容量为35.93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树 锯末 罗丹明B 吸附等温线 拟二级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降解酚类物质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绍峰 孙连鹏 黄君礼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9-102,共4页
利用UV H2O2系统对苯酚进行氧化降解,不同的苯酚初始浓度,浓度自然对数与时间呈良好线性关系,表明苯酚与UV H2O2系统中羟自由基反应可以按假一级动力学进行处理,其表观反应速率为0 00219s-1;pH值由3 2升高至10 95时,苯酚的反应速率由0 0... 利用UV H2O2系统对苯酚进行氧化降解,不同的苯酚初始浓度,浓度自然对数与时间呈良好线性关系,表明苯酚与UV H2O2系统中羟自由基反应可以按假一级动力学进行处理,其表观反应速率为0 00219s-1;pH值由3 2升高至10 95时,苯酚的反应速率由0 00241s-1下降至0 00110s-1,说明pH对反应的速率有一定的影响。当反应体系温度由20℃上升至40℃时,间甲酚、苯酚和4-氯酚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 00419s-1和0 00582s-1、0 00219s-1和0 00473s-1、0 00160s-1和0 00459s-1,表明反应速率均有较大提高,反应自由能分别为29 341、12 521和40 158kJ mol,说明在常规水处理过程中,羟自由基与酚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在室温下就可以很快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2O2 动力学 假一级反应 表观速率常数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铁处理Cr(Ⅵ)动力学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迎雪 李杰 董波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1-44,共4页
海绵铁是由精矿粉和氧化铁磷加工而成的铁质多孔性颗粒状物质,是一种新型水处理材料。本文应用海绵铁处理Cr(Ⅵ),研究了Cr(Ⅵ)的初始浓度、pH值、温度以及海绵铁粒径对动力学反应的影响,从lnC0/C-t曲线推断出海绵铁处理六价铬的反应属... 海绵铁是由精矿粉和氧化铁磷加工而成的铁质多孔性颗粒状物质,是一种新型水处理材料。本文应用海绵铁处理Cr(Ⅵ),研究了Cr(Ⅵ)的初始浓度、pH值、温度以及海绵铁粒径对动力学反应的影响,从lnC0/C-t曲线推断出海绵铁处理六价铬的反应属于准一级反应,考虑海绵铁活性表面随时间延长而衰减这一因素,提出了海绵铁处理Cr(Ⅵ)的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铁 六价铬 准一级反应 动力学模型 初始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啉的O_3及O_3/UV降解规律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小 黄霞 +1 位作者 左晨燕 胡洪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研究了O3单独作用及O3/UV联合作用时喹啉的降解规律,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空气吹脱和UV本身对喹啉的去除贡献率都不大.O3单独作用时,提高体系的初始pH值有利于喹啉的降解.O3/UV联合作用时,在某个临界pH值上,无论是提高还是降低... 研究了O3单独作用及O3/UV联合作用时喹啉的降解规律,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空气吹脱和UV本身对喹啉的去除贡献率都不大.O3单独作用时,提高体系的初始pH值有利于喹啉的降解.O3/UV联合作用时,在某个临界pH值上,无论是提高还是降低体系的初始pH值都有可能提高喹啉的去除速率.初始pH值较低时,O3单独作用时喹啉的去除速率明显低于O3/UV联合作用时喹啉的去除速率,但在初始pH值较高的情况下,UV的介入可能会降低喹啉的降解速率.无论是O3单独作用还是O3/UV联合作用,喹啉的降解基本上满足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如果体系的pH值基本保持恒定,这种规律就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啉 O3 O3/UV 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降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PS降解水中2,4-二氯苯酚及毒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菊香 高乃云 +4 位作者 鲁仙 王超慧 古振川 江闯 杨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166,共5页
比较采用PS,UV/PS 2种工艺降解2,4-DCP的去除效果、一级反应动力学;考察不同氧化剂(PS)剂量、不同初始浓度的2,4-DCP、腐殖酸条件对该光解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以及采用发光菌青海弧菌-Q67来评价2,4-DCP和光解过程中间产物溶液对生态环境... 比较采用PS,UV/PS 2种工艺降解2,4-DCP的去除效果、一级反应动力学;考察不同氧化剂(PS)剂量、不同初始浓度的2,4-DCP、腐殖酸条件对该光解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以及采用发光菌青海弧菌-Q67来评价2,4-DCP和光解过程中间产物溶液对生态环境的毒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单独PS工艺光解2,4-DCP去除率仅有4%,而UV/PS光解2,4-DCP去除率高达96.4%,充分说明UV/PS工艺可高效去除2,4-DCP,且其反应基本遵循拟一级反应动力学,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为35.1×10^(-3)min^(-1).UV/PS降解2,4-DCP的降解率和反应速率常数随着氧化剂(PS)的增加而增大,随着2,4-DCP初始浓度增大而降低.随着腐殖酸初始浓度的增大,有先增大后变小的过程.毒性评价实验中,随着2,4-DCP光解45min,发光菌抑制率降低,溶液对环境毒性在降低,且从长期时间规律来看,同一氧化时间溶液对发光菌相对抑制率与发光菌接触时间没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氯苯酚 UV/PS 动力学 拟一级 毒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沸石对猪场沼液氮磷吸附特性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文艺 郑泽鑫 +1 位作者 韩有法 占明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37-1842,共6页
针对猪场沼液氮磷含量高、有机污染严重、难以处理的问题,采用经氯化钠溶液改性沸石为载体对沼液中氮磷吸附特性和去除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考察了沸石投加量、吸附时间、沼液初始浓度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沸石投加量为每100mL10g、吸... 针对猪场沼液氮磷含量高、有机污染严重、难以处理的问题,采用经氯化钠溶液改性沸石为载体对沼液中氮磷吸附特性和去除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考察了沸石投加量、吸附时间、沼液初始浓度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沸石投加量为每100mL10g、吸附时间48 h时,最大氨氮去除率可达90.66%,氨氮饱和吸附量可达1.43 mg·g-1,最大总磷去除率可达85.97%,磷饱和吸附量可达0.16 mg·g-1。吸附后的沸石污泥含有大量氮磷元素,是一种优质缓释肥料。Freundlich、Langmuir方程均能较好地解析改性沸石的等温吸附过程,其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均达0.98以上。沸石对猪场沼液中有机态氮磷去除主要基于物理性吸附和沸石中的活性基团与有机官能团所产生的配位络合,无机态氮磷则主要以离子交换及吸附沉淀方式得以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沸石 猪场沼液 吸附等温线模型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Origin求解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化学模型参数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鑫 李伟 +4 位作者 胡建东 张润娜 汪杏莉 李振锋 李宏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1-33,90,共4页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可实时监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整个动态过程而不需要对反应物进行任何标记,求解它们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和亲和力参数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建立了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然后根据SPR传感器检测蛋白A和球蛋...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可实时监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整个动态过程而不需要对反应物进行任何标记,求解它们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和亲和力参数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建立了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然后根据SPR传感器检测蛋白A和球蛋白IgG相互作用所获得的数据,应用Origin软件提供的非线性拟合方法对蛋白A和球蛋白IgG的结合和解离过程曲线进行拟合,拟合曲线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最后计算出了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ka、kd、KA和KD等动力学及亲和力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分子 表面等离子共振 准一级动力学 ORIG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水植物菹草在低温条件下对重金属Cu、Pb、Zn的吸附和富集 被引量:14
18
作者 沈佳 纪桂琴 +2 位作者 许文 周兴龙 石福臣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5-591,共7页
在10℃的较低温度条件下,研究了冬春季节生长旺盛的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L.)对重金属离子Cu2+,Pb2+,Zn2+的生物吸附特征及解吸情况,对不同初始浓度重金属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去除率情况,以及在此过程中菹草各器官(叶、茎、... 在10℃的较低温度条件下,研究了冬春季节生长旺盛的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L.)对重金属离子Cu2+,Pb2+,Zn2+的生物吸附特征及解吸情况,对不同初始浓度重金属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去除率情况,以及在此过程中菹草各器官(叶、茎、根茎、根)对重金属离子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菹草对Cu2+,Zn2+的吸附在20min内达到平衡,对Pb2+的吸附在50 min内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结果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决定系数分别达1,1,0.997 8。Freundlich等温线可较好地拟合菹草吸附Cu2+,Pb2+,Zn2+的过程,Cu2+,Pb2+,Zn2+的吸附容量分别达到66.900 6,26.543 0,30.371 8 mg.L-1。以去离子水作洗脱剂,解吸液中3种重金属离子浓度均低于仪器检出限(0.01 mg.L-1),解吸程度微弱。投放菹草后,随着初始处理浓度的升高,水体Cu2+的去除率先降低后升高,Pb2+的去除率的变化趋势与Cu2+类似。Zn2+去除率则随水体Zn2+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菹草各器官对水体3种重金属离子的富集能力不同,排序为Cu2+>Zn2+>Pb2+。不同器官对同一种重金属离子的富集量差异显著,叶是富集重金属离子的主要器官。水体重金属离子的初始浓度会影响菹草各器官富集重金属离子的能力,一般随水体重金属初始浓度升高,菹草各器官的重金属离子富集量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富集系数持续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重金属 伪二级动力学方程 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 去除率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萘)在涤纶织物上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3
19
作者 茅文良 陈海相 +3 位作者 张克和 俞杭芳 俞旭霞 汪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4,共6页
研究多环芳烃(PAHs)之一的萘(naphthalene)在涤纶织物上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考察温度对萘在涤纶织物上吸附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拟二阶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地拟合萘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萘在涤纶... 研究多环芳烃(PAHs)之一的萘(naphthalene)在涤纶织物上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考察温度对萘在涤纶织物上吸附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拟二阶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地拟合萘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萘在涤纶织物上的等温吸附符合Frenundlich方程,且萘在涤纶织物上的吸附量较大,温度升高使萘的吸附量下降。通过热力学研究发现,吸附焓变ΔH<0,吸附自由能变ΔG<0,表明萘在涤纶织物上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自发进行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 吸附动力学 热力学 拟二阶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红素微乳液制备及降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永强 黎晨晨 +1 位作者 王鑫 王艺锜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148,共10页
目的设计一种包埋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延缓番茄红素降解速率,从而扩大番茄红素的应用。方法以番茄红素晶体为目标芯材,利用伪三元相图获得番茄红素微乳液的最佳配方。利用光降解和热降解动力学模型,探究番茄红素晶体... 目的设计一种包埋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延缓番茄红素降解速率,从而扩大番茄红素的应用。方法以番茄红素晶体为目标芯材,利用伪三元相图获得番茄红素微乳液的最佳配方。利用光降解和热降解动力学模型,探究番茄红素晶体包埋前后的光、热稳定性。结果制备番茄红素微乳液的最佳配方:油相为乙酸乙酯,表面活性剂为吐温60,助表面活性剂为无水乙醇,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之比(K_(m))为2∶1,此时形成的微乳面积最大为53.05%。番茄红素微乳液中番茄红素的质量浓度为352.90μg/mL,平均粒径为13.22 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为0.0548,其构相为O/W型微乳液。制备的番茄红素微乳液具有良好离心稳定性和贮藏稳定性。在不同光照时间和温度处理下,其降解均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规律,且微乳中番茄红素降解速率小于番茄红素晶体降解速率。结论番茄红素被微乳液包埋后提高了水溶性、稳定性,同时能够有效延缓番茄红素晶体的光降解和热降解速率,对番茄红素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晶体 微乳液 伪三元相图 降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