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尺度新型卷边PEC柱-钢梁T形件摩擦耗能型连接中节点抗震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方有珍 顾强 +2 位作者 万财知 沈晓明 孙国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5-133,共9页
本文考虑柱轴压力、PEC柱布置方式和钢板组合截面类型等设计参数,对4个大尺度新型PEC柱-钢梁T形件摩擦耗能型中节点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基于试验数据,分析了试件承载能力、连接力学性能、节点传力机理和破坏模态等抗震性能。研究结果发... 本文考虑柱轴压力、PEC柱布置方式和钢板组合截面类型等设计参数,对4个大尺度新型PEC柱-钢梁T形件摩擦耗能型中节点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基于试验数据,分析了试件承载能力、连接力学性能、节点传力机理和破坏模态等抗震性能。研究结果发现:新型卷边PEC柱较大程度增强了核心区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更好满足"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要求;PEC柱轴压力增大了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其二阶效应降低了节点抗弯承载力,但加快了梁截面进入屈服的损伤进程;预拉对穿螺栓使节点域实现了混凝土斜压带传力机理,相应降低了节点区的抗剪需求,且具有一定的自复位功效;由于T形件对节点的加强作用,使得除试件SLJ3外的其余试件破坏模态均为T形件端部外排螺栓附近钢梁截面充分屈服形成塑性铰的理想延性破坏机构,对应连接转角均大于大震层间相对侧移限值1/30,表明摩擦耗能型连接较好实现了"小震通过摩擦耗散地震能,中大震利用T形件端部外排螺栓附近梁截面屈服耗散地震能"的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PEC柱 T形摩擦耗能型连接 拟静力试验 节点区传力机理 破坏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阻尼减振结构抗震性能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斌 张纪刚 欧进萍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4年第1期75-81,共7页
对设置两种新型摩擦阻尼器(T形芯板摩擦阻尼器和拟粘滞摩擦阻尼器)和粘滞阻尼器的单自由度结构及多层实际工程结构进行了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三种阻尼器都能有效地控制结构的反应,另一方面T形芯板摩擦阻尼器的位移控制效果略... 对设置两种新型摩擦阻尼器(T形芯板摩擦阻尼器和拟粘滞摩擦阻尼器)和粘滞阻尼器的单自由度结构及多层实际工程结构进行了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三种阻尼器都能有效地控制结构的反应,另一方面T形芯板摩擦阻尼器的位移控制效果略好于拟粘滞摩擦阻尼器,但是后者的加速度控制效果好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减振 耗能减振 摩擦阻尼器 粘滞阻尼器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拟粘滞摩擦阻尼器的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吴斌 张纪刚 欧进萍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30,共7页
对一种改进的拟粘滞摩擦阻尼器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凸面拟粘滞摩擦阻尼器相比,改进的拟粘滞摩擦阻尼器的摩擦面由线接触改为面接触,疲劳性能显著改善,阻尼器的吨位也大大提高;与Pall型摩擦阻尼器相比,改进的拟粘... 对一种改进的拟粘滞摩擦阻尼器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凸面拟粘滞摩擦阻尼器相比,改进的拟粘滞摩擦阻尼器的摩擦面由线接触改为面接触,疲劳性能显著改善,阻尼器的吨位也大大提高;与Pall型摩擦阻尼器相比,改进的拟粘滞摩擦阻尼器支撑内力明显降低,尤其是在大位移的情况下更为突出,这将有利于降低柱子的轴力,提高柱的延性。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基于几何非线性的数值分析方法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能减振 拟粘滞摩擦阻尼器 性能试验 几何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粘滞摩擦耗能器的性能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吴斌 欧进萍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9年第1期1-11,共11页
在分析粘滞耗能器的优缺点和Pall摩擦耗能器构造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拟粘滞摩擦耗能器;进行了拟粘滞摩擦耗能器的滞回特性试验和疲劳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拟粘滞摩擦耗能器基本实现了粘滞耗能器的主要力学特征;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建... 在分析粘滞耗能器的优缺点和Pall摩擦耗能器构造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拟粘滞摩擦耗能器;进行了拟粘滞摩擦耗能器的滞回特性试验和疲劳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拟粘滞摩擦耗能器基本实现了粘滞耗能器的主要力学特征;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拟粘滞摩擦耗能器的恢复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耗散 拟粘滞 摩擦耗能器 疲劳性能 抗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VD与FPB在大跨长联减隔震体系梁桥中的联合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正楠 陈兴冲 +2 位作者 张永亮 丁明波 张熙胤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9-625,共7页
为验证液体黏滞阻尼器(FVD)与摩擦摆支座(FPB)组合在大跨长联减隔震体系梁桥中的应用效果,以一联(50+8×100+5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通过输入场地地震安评报告提供的50年超越概率为2%的三条人工模... 为验证液体黏滞阻尼器(FVD)与摩擦摆支座(FPB)组合在大跨长联减隔震体系梁桥中的应用效果,以一联(50+8×100+5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通过输入场地地震安评报告提供的50年超越概率为2%的三条人工模拟地震波,开展单独及组合使用液体黏滞阻尼器和摩擦摆支座的大跨长联梁桥减隔震研究,从能量耗散的角度揭示液体黏滞阻尼器与摩擦摆支座组合在大跨长联减隔震体系梁桥中的联合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大跨长联梁桥仅使用黏滞阻尼器,其长周期特性激发黏滞阻尼器充分发挥耗能,但无法避免对固定墩的地震损伤;仅使用摩擦摆支座隔震在纵(横)向强震下会引起支座位移超限;摩擦摆支座与黏滞阻尼器组合的减震机理为摩擦摆支座提供墩梁间的弱连接,激发墩梁间的相对速度,促进黏滞阻尼器(速度型)充分发挥阻尼耗能作用。另外,组合减震方案中摩擦摆支座为辅助耗能装置,黏滞阻尼器为主要耗能装置,且主控梁体位移;相比仅使用摩擦摆支座隔震,由于黏滞阻尼器激发的阻尼力增强了墩梁间约束,这种组合减隔震可能使结构输入能量增加,从而导致地震反应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长联 液体黏滞阻尼器 摩擦摆支座 耗能 联合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拟粘滞摩擦耗能结构的试验与参数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吴斌 欧进萍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9年第2期17-27,共11页
首先对一座安装有拟粘滞摩擦耗能器的1:8的16层三跨钢结构模型、该结构未装耗能器的空框架以及装有普遍支撑的框架模型进行了振动台地震模拟试验和动力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拟粘滞摩擦耗能器有良好的减振效果.然后对影响耗能体系减... 首先对一座安装有拟粘滞摩擦耗能器的1:8的16层三跨钢结构模型、该结构未装耗能器的空框架以及装有普遍支撑的框架模型进行了振动台地震模拟试验和动力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拟粘滞摩擦耗能器有良好的减振效果.然后对影响耗能体系减振效果的主要参数进行了数值研究,讨论了支撑刚度、初始起滑力和耗能器接触刚度对减振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能减振 拟粘滞 摩擦耗能器 高层结构 抗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滞阻尼框架结构动力可靠度及参数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狄生奎 赵子斌 李凯峰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3-127,共5页
针对装有粘滞阻尼器的框架结构,建立粘滞阻尼结构的动力方程.利用虚拟激励法和Kanai-Tajimi地震动模型求解出在地震作用下的随机响应.基于随机振动的首次超越破坏理论分析装有粘滞阻尼器结构的可靠度.通过调整不同的支撑刚度和阻尼系数... 针对装有粘滞阻尼器的框架结构,建立粘滞阻尼结构的动力方程.利用虚拟激励法和Kanai-Tajimi地震动模型求解出在地震作用下的随机响应.基于随机振动的首次超越破坏理论分析装有粘滞阻尼器结构的可靠度.通过调整不同的支撑刚度和阻尼系数,得出这些参数对粘滞阻尼结构可靠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减震 粘滞阻尼器 虚拟激励法 随机地震反应 结构可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井有杆抽油系统井下耗能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柏希 刘宏昭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37-341,共5页
针对现有抽油系统井下能耗计算公式难以确定杆液、杆管间摩擦耗能的缺陷,提出一种比较精确的分析方法。首先,对杆管间库仑摩擦力以及杆柱各节点的弹性运动速度进行了计算;其次,对抽油系统中库仑摩擦力、粘滞阻尼力以及盘根盒摩擦力在一... 针对现有抽油系统井下能耗计算公式难以确定杆液、杆管间摩擦耗能的缺陷,提出一种比较精确的分析方法。首先,对杆管间库仑摩擦力以及杆柱各节点的弹性运动速度进行了计算;其次,对抽油系统中库仑摩擦力、粘滞阻尼力以及盘根盒摩擦力在一个抽油周期内的耗能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悬点功图计算出一个抽汲周期内井下输入功,进而对井下效率进行了计算;最后给出了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杆柱弹性运动速度引起的粘滞阻尼力耗能不能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仑摩擦力 粘滞阻尼力 有杆抽油系统 定向井 能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基础上拟粘滞摩擦耗能系统性能的研究
9
作者 文明 王新芳 邓子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6-108,共3页
本文运用WILSON-θ法研究安装于柔性基础上的拟粘滞摩擦耗能系统的性能,考察基础柔性对该系统的重要影响,对耗能器各参数变化对该系统抗振性能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为该耗能器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拟粘滞摩擦耗能器 基础柔性 WILSON-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粘滞摩擦耗能系统响应精细算法的研究
10
作者 文明 王新芳 邓子辰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84-1587,共4页
拟粘滞摩擦耗能器既有摩擦力与速度成正比的特点,又克服了粘滞耗能器粘液易渗漏的缺点,在工程抗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于拟粘滞摩擦耗能系统响应的计算,我们一般采用Wil-son-θ法和Newmark-β法,但存在误差大,对时间步长要求严格... 拟粘滞摩擦耗能器既有摩擦力与速度成正比的特点,又克服了粘滞耗能器粘液易渗漏的缺点,在工程抗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于拟粘滞摩擦耗能系统响应的计算,我们一般采用Wil-son-θ法和Newmark-β法,但存在误差大,对时间步长要求严格的缺点,笔者将精细积分法引入拟粘滞摩擦耗能系统响应的计算中,并将在不同时间步长下的计算结果与用传统的Wilson-θ法和New-mark-β法的计算结果加以比较,得出在相同时间步长下,引入精细积分法的计算精度较高,且在较大时间步长下,该种方法仍能保持较好精度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粘滞摩擦耗能器 精细积分法 WILSON-Θ法 NEWMARK-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