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最优混料设计制备青藤碱微乳及其药效学初步考察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勤 陈楠 +4 位作者 贾乐彤 汪洁 陈静 杨雨微 吕志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1-398,共8页
目的优化青藤碱微乳的制备工艺,进行初步药效学评价。方法建立青藤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及伪三元相图等初步筛选青藤碱微乳处方,利用D-最优混料实验设计法以粒径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进行青藤碱微乳处方优化,并对其粒径、... 目的优化青藤碱微乳的制备工艺,进行初步药效学评价。方法建立青藤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及伪三元相图等初步筛选青藤碱微乳处方,利用D-最优混料实验设计法以粒径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进行青藤碱微乳处方优化,并对其粒径、载药量及稳定性等进行评价;采用体外透皮实验考察经皮吸收情况,进行耳肿胀实验评价抗炎药效。结果以甲醇∶0.1%磷酸(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2 nm测定青藤碱含量,方法适用性好;获得微乳最佳处方为蓖麻油占比7.0%,PEG40氢化蓖麻油/无水乙醇为混合乳化剂占比69.0%,最佳Km值为3∶1,蒸馏水占比24.0%;制得微乳平均粒径18.76 nm,PDI为0.072,载药量5.225%;1.0%青藤碱微乳12 h累积渗透量为1.2234μg·cm^(-2),稳态渗透速率为0.0649μg·cm^(-2)·h^(-1),均优于青藤碱溶液;高浓度的青藤碱微乳对小鼠耳肿胀抑制率为65.07%,与阳性药地塞米松效果相近。结论制得青藤碱微乳工艺稳定,载药量高,透皮吸收及抗炎效果较好,为青藤碱经皮给药制剂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微乳 伪三元相图 D-最优混料设计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微乳捕收剂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琳 刘炯天 +2 位作者 王运来 吕宪俊 李书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15-2320,共6页
针对煤泥浮选过程中烃油捕收剂分散性差、耗量大的缺陷,采用自制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LYS制备柴油微乳捕收剂LY,并通过煤泥浮选试验对LY和柴油的浮选性能进行了比较。通过拟三元相图法,确定微乳捕收剂配方中最佳助表面活性剂为正戊醇,... 针对煤泥浮选过程中烃油捕收剂分散性差、耗量大的缺陷,采用自制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LYS制备柴油微乳捕收剂LY,并通过煤泥浮选试验对LY和柴油的浮选性能进行了比较。通过拟三元相图法,确定微乳捕收剂配方中最佳助表面活性剂为正戊醇,最佳Km(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1.5;通过激光粒度测试法、电导率法和染色法测定和评价微乳捕收剂的性质,优化出最佳配方为柴油∶LYS∶正戊醇:水=5∶3∶2∶6(质量比),微乳类型为O/W,平均粒径30.71 nm;分别采用柴油和LY作为捕收剂对试验煤样进行了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捕收剂获得的最佳浮选完善指标相近,但LY的用量比柴油低100 g/t,柴油节油率可达到73%左右(不考虑表面活性剂),综合成本比柴油节省0.23元/t煤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微乳捕收剂 拟三元相图 浮选 煤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B/正丁醇-正辛烷-水和盐水的拟三元体系相图及微乳液微观结构的电导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罗静卿 赵新华 周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85-1089,共5页
绘制了 CTAB/正丁醇 -正辛烷 -水和 Al( NO3) 3(或 Na2 WO4 )盐水拟三元体系的 3 5℃相图 .用电导法并结合电解质理论讨论了微乳液的微观结构 ,将整个微乳液单相区分为 W/ O微乳区、O/ W微乳区和 B.C.双连续区 ,并且用渗滤理论确定了一... 绘制了 CTAB/正丁醇 -正辛烷 -水和 Al( NO3) 3(或 Na2 WO4 )盐水拟三元体系的 3 5℃相图 .用电导法并结合电解质理论讨论了微乳液的微观结构 ,将整个微乳液单相区分为 W/ O微乳区、O/ W微乳区和 B.C.双连续区 ,并且用渗滤理论确定了一个分散相质点为 W/ O球状结构的反胶团微乳液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B 微乳液 拟三元体系相图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微乳液-凝胶法合成堇青石陶瓷纳米粉体 被引量:8
4
作者 陆浩然 王少洪 +5 位作者 侯朝霞 王浩 牛厂磊 薛召露 王彩 胡小丹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5-160,共6页
配制以A l(NO3)3.9H2O、Mg(NO3)2.6H2O和TEOS为前驱体原料的溶胶,使其增溶于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合成了堇青石纳米粉体。对微乳液拟三元相图、凝胶所需pH值及温度条件、溶胶凝胶机理及析晶过程进行了研究。结... 配制以A l(NO3)3.9H2O、Mg(NO3)2.6H2O和TEOS为前驱体原料的溶胶,使其增溶于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合成了堇青石纳米粉体。对微乳液拟三元相图、凝胶所需pH值及温度条件、溶胶凝胶机理及析晶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合成纳米堇青石的最佳pH值为5.5,微乳液体系的最佳增溶温度为45℃。所得纳米粉体能在950℃下低温致密化烧结,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ε<3,tanδ<0.001;1 GHz),是应用于高频片式电感等电子元器件的理想介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堇青石 溶胶-微乳液-凝胶法 拟三元相图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O-9/SAS60)/石油醚/醇/水微乳液相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樊文娜 李刚辉 +2 位作者 王婷婷 宋洁 赵冬冬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61-767,共7页
以AEO-9和SAS60为表面活性剂,醇(无水乙醇、正丁醇、正戊醇、正辛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对水和石油醚进行了微乳化实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和醇的种类、含量,盐的含量,醇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EO-9与SAS60... 以AEO-9和SAS60为表面活性剂,醇(无水乙醇、正丁醇、正戊醇、正辛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对水和石油醚进行了微乳化实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和醇的种类、含量,盐的含量,醇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EO-9与SAS60质量比为7∶3时,协同效应最好;正戊醇做助表面活性剂时,拟三元相图中微乳区的面积最大;当正戊醇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值为0.8时,体系的溶油量最大;当微乳液质量浓度为1.824 g/L时,表面张力为24.49 m N/m;微乳液的质量分数为0.3%时,界面张力可以降至9.25×10-4m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表面活性剂 拟三元相图 相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S/正戊醇-二甲苯-水(盐水)拟三元体系相图和电导研究及纳米ZnO的制备 被引量:3
6
作者 朱艳 魏宁波 +1 位作者 原帅 肖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05-1409,共5页
实验绘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戊醇(n-C5H10OH)-二甲苯[C6H4(CH3)2]-水[或Zn(NO3)2溶液]四组分微乳液体系在不同温度时的拟三元相图.测定了电导率随水(或盐溶液)含量变化的规律,电导的规律与相图吻合.依据电解质理论探讨了微乳液的... 实验绘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戊醇(n-C5H10OH)-二甲苯[C6H4(CH3)2]-水[或Zn(NO3)2溶液]四组分微乳液体系在不同温度时的拟三元相图.测定了电导率随水(或盐溶液)含量变化的规律,电导的规律与相图吻合.依据电解质理论探讨了微乳液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温度对油包水(W/O)反相微乳液区域影响不大,电解质的加入对油包水(W/O)反相微乳液区域影响较大.通过SDS/正戊醇-二甲苯-H2O及SDS/正戊醇-二甲苯-盐水的拟三元体系的相图观察及实验研究,选择乳化剂(SDS/正戊醇)与二甲苯质量比为4∶6的微乳液作为最佳条件,制备出了ZnO纳米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微乳液 拟三元体系相图 电导率 纳米Z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柴油微乳体系拟三元相图绘制与燃烧性能测定”实验教学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广平 孙峰 +1 位作者 林利添 曾荣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2-125,132,共5页
实验中将三元相图的绘制方法与量热技术相结合,选择备受关注的能源与环境问题,结合水-柴油体系的微乳化原理与拟三元相图的绘制,配制不同性质的乳化柴油,并通过氧弹量热装置测定柴油、乳化柴油以及添加助燃催化剂二茂铁后燃油的燃烧效... 实验中将三元相图的绘制方法与量热技术相结合,选择备受关注的能源与环境问题,结合水-柴油体系的微乳化原理与拟三元相图的绘制,配制不同性质的乳化柴油,并通过氧弹量热装置测定柴油、乳化柴油以及添加助燃催化剂二茂铁后燃油的燃烧效率与速率,以了解乳化柴油性质、形成原理与柴油乳化的助燃消烟作用,使学生通过实验,加深了解物理化学原理在不同领域的综合应用,关注社会、关注环境。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本实验设计科学合理,可作为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综合创新实验开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相图 表面活性剂 乳化 氧弹卡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相对卵磷脂-乙醇微乳体系相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唐甜甜 王瑛杰 +2 位作者 胡雄彬 陆秀玲 向大雄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6期1065-1069,共5页
目的:考察不同油相对卵磷脂-乙醇微乳体系相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水滴定法制备不同碳链长度油相的微乳,绘制油-卵磷脂-乙醇-水体系伪三元相图,以微乳区域面积大小为指标研究不同油相对卵磷脂-乙醇微乳体系形成的影响。结果:在同一条件... 目的:考察不同油相对卵磷脂-乙醇微乳体系相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水滴定法制备不同碳链长度油相的微乳,绘制油-卵磷脂-乙醇-水体系伪三元相图,以微乳区域面积大小为指标研究不同油相对卵磷脂-乙醇微乳体系形成的影响。结果:在同一条件下,不同油在合适的比例下均能与卵磷脂-乙醇体系形成油包水型微乳,不同油相对微乳的形成有显著影响。其中,以中链油为油相的微乳体系其微乳区域面积大于以长链油和短链油为油相形成的微乳区域面积,且微乳区域面积与Km值成正比。结论:油相的分子结构和极性大小对微乳区域面积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相 卵磷脂 微乳 伪三元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甲基正十二烷基胺/无机含氧酸体系的相态结构研究
9
作者 印志磊 杨永会 +3 位作者 邵华 宋新宇 孙思修 杨天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795-1799,共5页
利用拟三元相图法研究了 N ,N -二甲基正十二烷基胺 ( DMDA)多元体系的相态结构 ,并用电导、偏光显微镜以及红外、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发现 N,N-二甲基正十二烷基胺体系随水相含量的增加 ,铵盐发生不同形式的有序缔合 ,分别... 利用拟三元相图法研究了 N ,N -二甲基正十二烷基胺 ( DMDA)多元体系的相态结构 ,并用电导、偏光显微镜以及红外、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发现 N,N-二甲基正十二烷基胺体系随水相含量的增加 ,铵盐发生不同形式的有序缔合 ,分别形成了 W/O型微乳液、“节 -结”型链状缔合体、层状液晶和 O/W型微乳液 ;在层状液晶中 ,SO2 - 4 主要以桥式双齿配位形式存在 ,中性胺分子有利于体系中液晶的形成 ;层状液晶于 5 0 0 nm波长处有一吸收峰 ,在 4 30 nm附近发生“光短路”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育缔合 拟三元相图 N N-二甲基正十二烷基胺 无机含氧酸 萃取体系 萃取机理 相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温-80制备食品级微乳及其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嘉敏 陈中 林伟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0-54,共5页
以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S),乙醇、丙二醇和甘油为助表面活性剂(CS),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酸酯(MCT)和丁酸乙酯为油相(O)制备食品级微乳,通过绘制拟三元相图研究不同油相和助表面活性剂以及各种环境因素对微乳区域大小的影响,并且通过电导... 以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S),乙醇、丙二醇和甘油为助表面活性剂(CS),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酸酯(MCT)和丁酸乙酯为油相(O)制备食品级微乳,通过绘制拟三元相图研究不同油相和助表面活性剂以及各种环境因素对微乳区域大小的影响,并且通过电导法和黏度法来考察吐温-80制备食品级微乳的结构类型以及结构转变。结果表明:油相的结构,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温度、盐度以及pH值等的变化对微乳的形成均有影响。当体系的含水量低于50%~56%时,形成W/O型微乳;大于70%~72%时,形成O/W型微乳;在50%~72%则形成双连续型(B.C.型)微乳。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比例,能够提早W/O型微乳向B.C.型微乳的转变和延迟B.C.型微乳向O/W型微乳的转变,从而扩大B.C.型微乳的形成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型微乳 O/W型微乳 食品级 吐温-80 拟三元相图 结构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甘油单月桂酸酯-油酸微乳体系的构建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敬松 王雨生 +2 位作者 李天昊 赵文晴 陈海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1-89,共9页
为构建安全高效的微乳体系,提高姜黄素的溶解度,拓展微乳液及姜黄素在食品中的应用,制备具有较高姜黄素溶解度、可无限稀释的食品级微乳液。以油酸和不同聚合度的聚甘油单月桂酸酯、不同碳链长的醇为原料,通过对拟三元相图的分析,筛选... 为构建安全高效的微乳体系,提高姜黄素的溶解度,拓展微乳液及姜黄素在食品中的应用,制备具有较高姜黄素溶解度、可无限稀释的食品级微乳液。以油酸和不同聚合度的聚甘油单月桂酸酯、不同碳链长的醇为原料,通过对拟三元相图的分析,筛选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研究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m)、水相pH值和NaCl浓度对微乳体系相行为的影响,用电导率法分析微乳液的结构,用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测定观察微乳液滴的粒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以质量比为2∶1的六聚和十聚甘油单月桂酸酯复配为表面活性剂,以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Km=1/2,制备的微乳液效果最好,微乳区域面积占比最大,微乳液滴呈均一球形,粒径在10~100 nm之间。非中性的水相、NaCl的加入均会导致微乳区域面积占比的减小和最小可稀释比的增大。当表面活性剂与油相质量比为9∶1时,能够形成可无限稀释微乳体系,该体系结构在含水量小于45%时为W/O型,继续增加含水量,体系结构逐渐转变为双连续型,含水量超过60%时为O/W型。姜黄素微乳化不影响姜黄素生物活性,且姜黄素的溶解度可达4.87 mg/mL,可有效地解决姜黄素溶解性差、稀释性差的问题,说明微乳液是姜黄素的优良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聚甘油单月桂酸酯 姜黄素 拟三元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H)_(2)-)NaOH-Na_(2)WO_(4)-H2O和(Ca(OH)_(2)-)NaOH-Na_(3)PO_(4)-H_(2)O体系的热力学与应用
12
作者 吕世杰 李江涛 +4 位作者 刘旭恒 陈星宇 何利华 孙丰龙 赵中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132-1144,共13页
白钨矿(CaWO_(4))碱压煮工艺是我国主流的钨冶炼工艺。但是,该工艺的机理仍不是很明确。本文利用相平衡原理,开展了白钨矿浸出过程、浸出渣洗涤过程、浸出液蒸发结晶过程中的热力学研究。根据浸出热力学平衡相图的分析,发现白钨矿中的... 白钨矿(CaWO_(4))碱压煮工艺是我国主流的钨冶炼工艺。但是,该工艺的机理仍不是很明确。本文利用相平衡原理,开展了白钨矿浸出过程、浸出渣洗涤过程、浸出液蒸发结晶过程中的热力学研究。根据浸出热力学平衡相图的分析,发现白钨矿中的钙对杂质的浸出有抑制作用(以磷为例),合理地解释了浸出液中磷等杂质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在浸出渣稀释-溶解钨酸钠晶体的过程中,利用热力学平衡相图解释了添加磷酸钠作为抑制剂,抑制二次白钨生成的作用机理,并优化了磷酸钠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逆反应有抑制效果的工艺参数。在钨酸钠浸出液蒸发结晶钨碱分离过程中添加Ca(OH)_(2),在回收利用余碱的同时,还可实现溶液中杂质磷的脱除。该过程的热力学平衡相图表明,蒸发结晶结束区域是Ca_(5)(PO_(4))_(3)OH的稳定区,而CaWO_(4)不稳定,说明了Ca(OH)_(2)的加入不会影响钨的损失。实验结果表明,在蒸发结晶开始时加入理论量的Ca(OH)_(2),可以去除90%的磷,钨的损失率控制在0.2%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OH分解 白钨矿 赝三元相图 蒸发结晶 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智精油O/W型微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小丽 胡璇 +3 位作者 黄英 王凯 王丹 于福来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01-1210,共10页
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提取物是一种天然的化妆品原料,可作为植物功能油使用。为了获得稳定的益智精油(AOEO)水包油型(O/W型)微乳液,本研究通过拟三元相图法构建含AOEO的O/W型微乳液,考察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Km(表面活性... 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提取物是一种天然的化妆品原料,可作为植物功能油使用。为了获得稳定的益智精油(AOEO)水包油型(O/W型)微乳液,本研究通过拟三元相图法构建含AOEO的O/W型微乳液,考察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Km(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以及其不同组分及比例对微乳液面积的影响,并测定微乳液的粒径、形貌、电导率、水溶性及稳定性等指标,探讨其表征与理化性能。结果得到益智精油O/W型微乳液的较优配方为:m(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0(EL-40))∶m(1,2-丙二醇)∶m(AOEO)=10.5∶3.5∶6,水相的过渡点为60%(质量分数),平均粒径为(26.580±0.133)nm,多分散指数(PDI)为0.226±0.010,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与数码生物显微镜(DBM)下微乳液呈球形或类球形,规整,无黏边,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离心稳定性、热稳定性及低温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以微乳液为载体可实现益智精油的纳米包覆,为益智精油在日化领域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精油 微乳液 拟三元相图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 O/W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油成分分析及其微乳液的制备、表征、生物活性及体外消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佳诺 杨兵 +2 位作者 高伟 范丽鹏 桑亚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7,共11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和电子鼻对姜黄油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相对含量较高组分为芳姜黄酮(23.09%)、姜黄酮(21.36%)和β-姜黄酮(14.93%)。为最大限度提高姜黄油的稳定性以及掩盖其刺激性呈味物质...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和电子鼻对姜黄油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相对含量较高组分为芳姜黄酮(23.09%)、姜黄酮(21.36%)和β-姜黄酮(14.93%)。为最大限度提高姜黄油的稳定性以及掩盖其刺激性呈味物质,通过构建微乳液对其进行包封。采用水滴定法制备并以伪三元相图获得姜黄油微乳液的最佳工艺:油相为姜黄油,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助表面活性剂为1,2-丙二醇,水相为去离子水,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4∶1,混合表面活性剂与油相的质量比为8∶2,微乳液水分质量分数为70%,此时形成的微乳液区面积最大。对姜黄油微乳液进行表征,测得其pH值为6.81±0.02,密度为(1.053±0.001)g/mL,多分散性指数为0.27±0.11,平均粒径为(32.81±14.54)nm,其为水包油型微乳液,姜黄油微乳液液滴呈球形或椭球形。制备的姜黄油微乳液具有良好的离心稳定性、贮藏稳定性和口腔胃液消化稳定性,可以在肠道中释放并被消化利用。构建微乳液体系可显著提高姜黄油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综上所述,微乳液包封可显著提高姜黄油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能进入肠道进行有效释放消化,研究结果可为姜黄油高值化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油微乳液 伪三元相图 表征 生物活性 体外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碱微乳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15
作者 郭晔 陈建平 +7 位作者 成日青 徐长进 高鑫 齐和日玛 白文明 王来兵 于姝燕 郭慧卿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19-2126,共8页
为了提高辣椒碱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将其制备成微乳,经溶解度实验和伪三元相图确定微乳处方组成和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最佳质量比(Km);以粒径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辣椒碱微乳处方;并对最优处方制备的辣... 为了提高辣椒碱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将其制备成微乳,经溶解度实验和伪三元相图确定微乳处方组成和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最佳质量比(Km);以粒径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辣椒碱微乳处方;并对最优处方制备的辣椒碱微乳进行质量评价。辣椒碱微乳最优处方为辣椒碱5.12%,油酸乙酯5.82%,曲拉通X-100和无水乙醇(K_(m)=3∶1)28.54%,加纯化水至5.0 g;制得的微乳为O/W型澄清透明的均一液体,其形态为表面光滑的球形;CAP微乳粒径为16.5±0.17 nm,多分散指数为0.387±0.02,Zeta电位为-12.1±0.12 m V,粘度为33±1.73 m Pa·s;冻融稳定性和离心稳定性良好;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辣椒碱被包裹在微乳中。将辣椒碱制备成辣椒碱微乳,溶解度得以提高,解决了其水溶性低的问题,为辣椒碱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碱 微乳 伪三元相图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白蜡高级烷醇微乳液的制备及其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马金菊 马李一 +5 位作者 李凯 张雯雯 张玉荣 杨茂栋 陈晓鸣 张弘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8-84,共7页
为解决虫白蜡高级烷醇不溶于水,难应用于澄清稳定型功能饮料的瓶颈问题,制备高负载量的高级烷醇微乳液,获得其最佳乳化条件,通过伪三元相图确定微乳区域,评价其稳定性,并将其作为功能性添加剂配制高级烷醇功能饮料。结果表明:当复配乳... 为解决虫白蜡高级烷醇不溶于水,难应用于澄清稳定型功能饮料的瓶颈问题,制备高负载量的高级烷醇微乳液,获得其最佳乳化条件,通过伪三元相图确定微乳区域,评价其稳定性,并将其作为功能性添加剂配制高级烷醇功能饮料。结果表明:当复配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为10,乳化温度为70~75 ℃时,得到各添加剂用量均在食品国家标准允许添加范围内的稳定澄清的高级烷醇微乳液;微乳的离心、冷热循环和稀释稳定性良好,室温贮藏65 d后依然稳定透明;伪三元相图中微乳区域随着Km值的减小而不断缩小;微乳与其他辅料复配后可以制备成透明稳定的高级烷醇功能饮料。将虫白蜡高级烷醇制备成微乳,有效解决了其不溶于水以及在饮料中稳定性差、极易上浮等问题,为制备高品质、透明稳定的高级烷醇功能饮料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也为高级烷醇新产品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烷醇 微乳液 伪三元相图 功能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链长烷基芳基磺酸盐形成微乳液的性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志伟 丁伟 +5 位作者 李钟 董志龙 于涛 曲广淼 王会敏 罗石琼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5-399,共5页
以Winsor相态图法和拟三元相图法研究了自制的3种不同链长烷基芳基磺酸盐在多组分体系中形成的微乳液的性质,并考察了分子结构、无机盐和短链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盐浓度的增加导致表面活性剂/正丁醇/正辛烷/NaCl/水形成的微乳液体... 以Winsor相态图法和拟三元相图法研究了自制的3种不同链长烷基芳基磺酸盐在多组分体系中形成的微乳液的性质,并考察了分子结构、无机盐和短链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盐浓度的增加导致表面活性剂/正丁醇/正辛烷/NaCl/水形成的微乳液体系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由WinsorⅠ→WinsorⅢ→WinsorⅡ型转变;随着烷基芳基磺酸盐分子的长烷基链碳原子数的增加,耐盐能力减弱,增溶能力提高;随着醇碳链的增大,微乳区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当烷基芳基磺酸盐分子结构固定时,最大微乳液区域醇的选择依据符合Bansal理论.醇的链长一定时,随着烷基芳基磺酸盐分子的长烷基链碳原子数的增加,微乳液的区域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芳基磺酸盐 微乳液 Winsor相态图 拟三元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诺沙星纳米乳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杨雪峰 齐永华 +1 位作者 宁红梅 王清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3-699,共7页
为制备恩诺沙星纳米乳,首先通过滴定法绘制伪三元相图,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m)形成纳米乳的区域,筛选出最佳制备处方,并对制备的恩诺沙星纳米乳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最佳的纳米乳处方... 为制备恩诺沙星纳米乳,首先通过滴定法绘制伪三元相图,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m)形成纳米乳的区域,筛选出最佳制备处方,并对制备的恩诺沙星纳米乳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最佳的纳米乳处方为肉豆蔻酸异丙酯(IPM)、聚氧乙烯蓖麻油-40(EL-40)、乙酸(HAc)和水,其中Km为3∶2,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恩诺沙星15%,IPM 3%,EL-40和HAc 48%,蒸馏水34%;所制备的恩诺沙星纳米乳为O/W型,澄明均一,平均粒径为(22.45±2.92)nm,粒径呈正态分布,pH 4.36;该纳米乳对大肠杆菌ATCC25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其原料药MIC的1/2;在离心试验和温度试验条件下,未见乳液分层、破乳和药物析出现象.结果显示,恩诺沙星纳米乳制备工艺简单、溶解度高、抗菌活性强、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纳米乳 伪三元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的研制与质量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根新 张继瑜 +6 位作者 吴培星 李剑勇 刘英 周绪正 魏小娟 牛建荣 胡宏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61-1167,共7页
本研究旨在研制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5%)并对其理化性能、载药量、稳定性和急性毒性进行评价。采用伪三元相图法进行处方筛选,在常温下,以黏度、电导率、折光率、Z电位、平均粒径为指标考察纳米乳的理化性能;在不同的温度、光照和湿度... 本研究旨在研制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5%)并对其理化性能、载药量、稳定性和急性毒性进行评价。采用伪三元相图法进行处方筛选,在常温下,以黏度、电导率、折光率、Z电位、平均粒径为指标考察纳米乳的理化性能;在不同的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以药物含量为指标考察纳米乳的稳定性;采用HPLC法测定载药量,用小鼠灌胃的方法进行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纳米乳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乳滴呈球状,平均粒径为70 nm;不同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含量无明显变化,稳定性良好;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该纳米乳注射液(0.1%)属于实际无毒。结果提示,本研究研制的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5%)制备简单,是一种质量稳定、安全性高的新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维菌素 纳米乳 伪三元相图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氟沙星纳米乳的制备及其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高娴 欧阳五庆 +4 位作者 李梦云 刘岳 王波臻 郑寅 杨鸣琦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69-2077,共9页
拟制备托氟沙星纳米乳,并对其理化性质与急性毒性进行研究。以纳米乳的载药量、稳定性为考察指标,筛选油相、表面活性剂、助溶剂,结合伪三元相图确定纳米乳的最佳配方,制备托氟沙星纳米乳。通过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乳的微... 拟制备托氟沙星纳米乳,并对其理化性质与急性毒性进行研究。以纳米乳的载药量、稳定性为考察指标,筛选油相、表面活性剂、助溶剂,结合伪三元相图确定纳米乳的最佳配方,制备托氟沙星纳米乳。通过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乳的微观形态、粒径;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药物含量,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与有效期;经小鼠灌胃试验评价其急性毒性。结果显示,托氟沙星纳米乳的最佳配方:托氟沙星1.36%、牛至油3.24%、乳酸2.60%、聚氧乙烯醚-40-氢化蓖麻油25.98%、蒸馏水66.82%。该纳米乳的乳滴呈圆球形,平均粒径为16.16nm,稳定性良好,有效期为24个月。托氟沙星在3~100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对应的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纳米乳的平均回收率为99.33%±1.24%,相对标准偏差为1.25%,精密度较高。小鼠灌胃LD50>10 000mg·kg-1,最大耐受剂量为39.72g·kg-1。成功制备了托氟沙星纳米乳,为进一步开发纳米级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氟沙星 纳米乳 伪三元相图 质量评价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