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FNA内固定术后患者营养不良预测模型构建及其准确性分析
1
作者 申琳 白小嘉 +3 位作者 王刚 薛丽娟 张春华 李霞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92-1101,共10页
目的探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PFNA)内固定术老年患者术后营养风险相关因素并建立营养不良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于我院接受PFNA内固定术老年患者574例,分为营养不良组(389例)和营... 目的探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PFNA)内固定术老年患者术后营养风险相关因素并建立营养不良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于我院接受PFNA内固定术老年患者574例,分为营养不良组(389例)和营养良好组(185例),比较2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经济、环境、医学等因素共39个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分析筛选营养风险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年龄偏高、BMI指数偏低、术后SAS评分偏高、骨折前较少锻炼、农民、经济压力较高,及术前白蛋白、前蛋白、血红蛋白偏低,骨折前Barthel指数偏低是PFNA内固定术患者营养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纳入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该类患者发生营养不良风险的AUC(95%CI)=0.995(0.987~1.000),在阈概率>0.02时采用本模型预测PFNA内固定术患者术后营养不良风险均可临床获益。结论基于年龄、BMI指数、经济压力、骨折前锻炼情况及术前白蛋白等指标构建老年患者PFNA内固定术术后营养风险预测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术式 营养风险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与InterTan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临床疗效的比较:一项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刘永伟 冯晓波 +4 位作者 谢卯 张波 刘国辉 苏佳灿 傅德皓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2-436,共5页
目的比较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InterTan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102例老年(≥65岁)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A2.2、A2.3、A3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PFNA组[n=48,平均年龄(75.6... 目的比较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InterTan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102例老年(≥65岁)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A2.2、A2.3、A3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PFNA组[n=48,平均年龄(75.6±6.7)岁]和InterTan组[n=54,平均年龄(75.3±6.6)岁]。后期随访中,门诊复查时记录Harris髋关节评分,通过电话、查访户籍获知患者死亡与否。结果两组间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InterTan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术中失血量高于PFNA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和术后尖顶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有4例患者发生螺钉切出。两组共有3例患者院内死亡(2.9%)。后期随访中,两组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InterTan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3.9和27.4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和InterTan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预后相当,PFNA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上有一定优势,但有螺钉切出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骨折固定术 股骨转子间骨折 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 InterTan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效手术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牛国庆 吴峰 +2 位作者 彭智浩 卢国良 霍志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8-734,共7页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效的手术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09~2018.09期间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本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的病例,筛选出内固定失效且病历资料...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效的手术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09~2018.09期间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本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的病例,筛选出内固定失效且病历资料完整的24例;观察其术前、术后及内固定失效复诊X线片,分析其术前外侧壁是否骨折,术后股骨粗隆内侧皮质的复位质量、正侧位X线片上螺旋刀所在区域并测量其尖顶距(tip apex distance,TAD)等指标。结果失效的24例病例,术前外侧壁骨折13例(54%),外侧壁有骨折倾向5例,外侧壁无骨折6例;内侧皮质复位阴性支撑16例(67%)、阳性支撑6例、中性支撑2例;TAD>25 mm 16例(67%),10~25 mm 6例,<10 mm 2例;X线正位片螺钉位于偏上19例(79%),中偏下3例,偏下2例;侧位片螺钉位于偏前17例(71%),偏后5例,中间2例。结论行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如存在术前外侧壁骨折或骨折倾向、内侧皮质复位欠佳、TAD过大以及螺旋刀片位置不良等因素,均会增加术后内固定失效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S、PFNA、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2
4
作者 孟庆奇 崔树廷 +7 位作者 梁伟国 王文 李爱国 李锋生 张同仁 王敏 奉振成 李斯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36-1039,1043,共5页
目的对比评估动力髋螺钉(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及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及并发症。方法以AO分型为标准,筛选92例70岁以上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比3种术式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足... 目的对比评估动力髋螺钉(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及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及并发症。方法以AO分型为标准,筛选92例70岁以上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比3种术式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足趾触地和完全负重的时间、HHS、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率及并发症。结果 PFNA在术中出血量和输血率方面要要优于其余两种术式。半髋关节置换则可以获得最优的负重开始时间,包括足趾触地时间和全负重时间,及3个月内的最佳的HSS分值。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如果患者耐受手术能力差,考虑到术中出血及术后早期下地,建议给予PFNA治疗。如果患者身体状况可,因为3种术式远期效果一致,应综合考虑患者的骨折类型、骨折复位难易、经济状况及术者对各种术式熟练程度做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 动力髋螺钉(DHS) 半髋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后康颗粒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5
作者 彭印文 陈棉智 张志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96-1699,共4页
目的研究骨后康颗粒(茯苓、川续断、党参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行PFNA内固定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研究骨后康颗粒(茯苓、川续断、党参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行PFNA内固定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观察组服骨后康颗粒,对照组服碳酸钙D3片。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骨密度(BMD)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6个月后,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BMD和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4.3%(P﹤0.05),药物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后康颗粒对促进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有显著效果,可提高BMD,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后康颗粒 pfna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术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61
6
作者 闫军 周劲松 +2 位作者 李雷 胡波 周立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10例,Ⅱ型2例。股骨干骨折按AO分型,A1型2例,B1型1例,B2型2例,B3型4例,C1型2例,C3型1例。术中利用牵引架闭合复位股骨干骨折,通过提拉钉纠正旋转及分离移位,再复位股骨粗隆间骨折,在C形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于大粗隆顶点打入导针,根据股骨髓腔大小插入合适直径的PFNA主钉,近端打入螺旋刀片,远端静态锁定。结果手术时间62~155 min,平均86.4 min。术中出血量80~240 ml,平均92.3 ml。11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得骨折愈合,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周,股骨干骨折愈合时间16~36周,平均24周;无螺旋刀片切割、退出,髋内翻畸形及下肢短缩等并发症;按髋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0.9%(10/11)。结论闭合复位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是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干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109
7
作者 周跃江 包洪卫 +1 位作者 王海红 程彦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小切口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8月使用骨科牵引床,闭合复位1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大粗隆近端做长约3 cm小切口,于大粗隆内侧壁...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小切口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8月使用骨科牵引床,闭合复位1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大粗隆近端做长约3 cm小切口,于大粗隆内侧壁开孔扩髓后插入PFNA主钉,调整主钉深度及螺旋刀头孔的前倾角,安装螺旋刀头及远端锁钉,固定骨折。结果手术时间为25~45 min,平均38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平均80 ml;术后61例接受输血,输红细胞1.5~5U,平均2.8 U。165例随访8~24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术后颈干角丢失:Evans分类Ⅰ型1度0例,Ⅰ型2度0例,Ⅰ型3度3例,Ⅰ型4度11例,Ⅱ型2例。1例术后2个月时出现主钉断裂,重新更换PFNA及骨折处植骨后5个月因心脏病死亡;1例术后9个月骨折不愈合,到其他医院治疗。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骨头未发生螺旋刀头切出。165例术后6个月患肢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07例,良53例,差5例,优良率97.0%(160/165)。结论采用PFNA小切口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及恢复快的特点,适合所有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但需要注意术后隐性失血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老年患者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腔三维解剖测量 被引量:24
8
作者 张晟 余斌 +2 位作者 罗吉伟 黄梦全 黄华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测量国人股骨近端髓腔形态,探讨适合国人的股骨近端髓内钉设计方案。方法选取120侧(男性55侧,女性65侧)正常成人单侧股骨近端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图像分析软件对股骨近端的髓腔内径及髓腔开大指数行三维解剖测量,研究其与身高、... 目的测量国人股骨近端髓腔形态,探讨适合国人的股骨近端髓内钉设计方案。方法选取120侧(男性55侧,女性65侧)正常成人单侧股骨近端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图像分析软件对股骨近端的髓腔内径及髓腔开大指数行三维解剖测量,研究其与身高、年龄之相关性,及性别差异,并与国内外数据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以小粗隆中点为参考点(T),男、女性组髓腔内径分别为:T+20(44.79±5.42)mm和(39.79±4.96)mm;T+10(34.00±3.64)mm和(32.06±3.29)mm;T(26.93±3.71)mm和(24.18±3.31)mm;T-20((18.65±2.96)mm和(18.21±2.60)mm;峡部(10.40±1.45)mm和(10.15±1.05)mm。男女组T+20、T+10、T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T-20、峡部处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身高与各组间数据存在正相关关系,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骺端髓腔开大指数呈负相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分析年龄与髓腔内径参数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各组髓腔开大指数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东西方人、男女性之间股骨近端髓腔内径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治疗粗隆间骨折时需要充分评估其股骨近端内径,选用合适的内固定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 髓腔 三维重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外侧壁重建对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志钢 徐晓峰 +2 位作者 陈奇 曹兴兵 孙继芾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重建股骨近端外侧壁完整性对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PFNA治疗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70例,按照是否重建外... 目的探讨重建股骨近端外侧壁完整性对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PFNA治疗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70例,按照是否重建外侧壁分为A组(外侧壁未重建组)、B组(外侧壁重建组)。观察指标:年龄、骨质疏松程度(Singh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TAD(尖顶距)及Offset(偏心距)值、骨折初步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5.2个月(3~10个月)。A、B两组患者的年龄、骨质疏松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TAD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组的内固定失效率、Offset短缩、骨折愈合时间均大于B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优良率小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由于外侧壁破损容易发生内固定失效以及转子间短缩等不良并发症;术中重建外侧壁,能够恢复其支撑作用,降低PFNA手术失效率,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外侧壁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带锁髓内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丽珍 赵峰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用三维有限元法测试新型股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的刚度、强度等生物力学性能,探讨其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前后生物力学应力应变分布情况。方法利用参数化设计软件UG建立髓内钉三维模型,并用三维图像... 目的用三维有限元法测试新型股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的刚度、强度等生物力学性能,探讨其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前后生物力学应力应变分布情况。方法利用参数化设计软件UG建立髓内钉三维模型,并用三维图像处理软件MIMICS对CT图片进行预处理,建立股骨骨折模型及愈合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骨折愈合前,最大Von Mises应力发生在骨折位置,高达663 Mpa,髓内钉远端锁钉位置应力仅为113 Mpa;骨折愈合后,最大Von Mises应力发生在螺旋刀片与主钉接触位置,股骨干上的锁钉位置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结论骨折愈合后远端锁定钉位置常发生股骨干骨折,因此骨折愈合后应将髓内钉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钉 有限元方法 应力分布 力学性能 数值模拟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牵引床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鲁成 刘磊 +7 位作者 仲文军 陈家麟 项征 杨劲松 薛天乐 侯德胜 吴泉 韩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6-8,共3页
目的 探讨在非牵引床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6月在非牵引床下采用PFNA治疗4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31例;年龄44-93岁,平均73.9岁。按AO分型:31A2型38... 目的 探讨在非牵引床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6月在非牵引床下采用PFNA治疗4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31例;年龄44-93岁,平均73.9岁。按AO分型:31A2型38例,31A3型5例;改良Evans分型:ⅡA型6例,ⅡB型8例,Ⅲ型29例。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下床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35-86 min,平均(48±13)min;术中出血量50-180 ml,平均(87±23)ml。4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26个月,平均15.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15周,平均10周;患者术后可完全负重行走为8-16周,平均12周。其中2例患侧深静脉血栓形成。无感染、髋内翻畸形、股骨头切割及断钉发生。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患侧髋关节功能,其中优32例、良9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5.35%(41/43)。结论 PFNA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非插管全麻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婕 贾暄东 唐立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0-374,共5页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非插管全麻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择期行PFNA内固定术老年患者57例,男33例,女24例,年龄≥65岁,BMI 18~25 kg/m^(2),ASAⅡ或Ⅲ级。...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非插管全麻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择期行PFNA内固定术老年患者57例,男33例,女24例,年龄≥65岁,BMI 18~25 kg/m^(2),ASAⅡ或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插管全麻组(T组,n=28)和非插管全麻组(NT组,n=29)。麻醉诱导前20 min行超声引导下患侧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注射0.375%罗哌卡因30 ml。T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NT组切皮前静注艾司氯胺酮0.5 mg/kg,术中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0.25 mg·kg^(-1)·h^(-1)和丙泊酚1.5 mg·kg^(-1)·h^(-1)进行麻醉维持,术中保留自主呼吸。记录术中低血压、托下颌和体动例数、术后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24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记录术后6、12、24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前1 d和术后1 d C-反应蛋白(CRP)浓度、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头晕、谵妄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1 d比较,术后1 d两组CRP浓度和NLR明显升高(P<0.05)。与T组比较,NT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术后肺部感染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术后24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术后12、24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1 d CRP浓度和NLR明显降低(P<0.05)。两组托下颌和体动发生率、术后6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术前1 d CRP浓度和NL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患者PFNA内固定术中,与气管插管全麻比较,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非插管全麻可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非插管全身麻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髂筋膜间隙阻滞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Meta分析 被引量:58
13
作者 张轩轩 李宝丰 +1 位作者 章莹 吴优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3-907,共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2018年发表有关PFNA与髋关节置换术对比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外文文章,选取随机对照研究(RCT)和临床对照研究(CCT)...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2018年发表有关PFNA与髋关节置换术对比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外文文章,选取随机对照研究(RCT)和临床对照研究(CCT)的文献,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Harris功能评分、术后下地负重时间(d)、术后并发症、再手术率。结果共纳入6篇英文文献,共672例研究对象,其中PFNA组329例,髋关节置换术组34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FNA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有关手术并发症少,术后Har-ris功能评分高;但髋关节置换组下地时间早,两者术后再次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有一定的优势,但临床需综合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 pfna(股骨近端髓内钉) 髋关节置换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微创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5
14
作者 高均宏 朱海涛 +5 位作者 冯健 王文跃 胡祖愉 王俭 胡江 刘洪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9期841-843,共3页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Ⅱ,PFNA-Ⅱ)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2月-2010年10月对46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Ⅱ。结果...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Ⅱ,PFNA-Ⅱ)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2月-2010年10月对46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Ⅱ。结果手术时间45-100 min,平均60 min。出血80-440 ml,平均120 ml。术后住院5-14 d,平均9 d。42例随访4-18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周-6个月,平均13周;未出现髋内翻,内固定物失效及切割现象;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6例,良10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85.7%(36/42)。结论 PFNA-Ⅱ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特点,是目前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定制钢板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外侧壁粉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振江 朱辉 +3 位作者 张国瑞 张艳亮 翟艺宗 徐永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9-624,共6页
目的 探究3D打印(3DP)定制钢板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外侧壁粉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IF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外侧壁粉碎的IF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PFNA组(n=52)... 目的 探究3D打印(3DP)定制钢板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外侧壁粉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IF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外侧壁粉碎的IF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PFNA组(n=52)使用PFNA,Unite组(n=56)为在PFNA组基础上联合3DP定制钢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指标、Harris评分、炎症因子、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采用随机行走模型评价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改善情况。结果 与PFNA组相比,Unite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及下床活动时间更短(P <0.05)。与PFNA组相比,Unite组术后12个月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度及Harris总分均更高(P <0.05),术后1个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均更低(P <0.05)。随机行走模型评价结果显示,Unite组手术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PFNA组。与PFNA组相比,Unite组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 <0.05),满意度更高(P <0.05)。结论 对于治疗外侧壁粉碎的IFF患者,3DP定制钢板联合PFNA治疗,手术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用PFNA,且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外侧壁 股骨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式比较 被引量:41
16
作者 郭建博 姜曼 +1 位作者 李书强 田松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4-468,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roximal femoral nail-rotation,PFNA)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hip arthroplasty,HA)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73例骨质疏松性老年股... 目的比较分析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roximal femoral nail-rotation,PFNA)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hip arthroplasty,HA)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73例骨质疏松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FNA组39例和HA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等指标以及术后12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A组的术中出血量(116.89±23.12 mL)、手术操作时间(75.36±14.18 min)明显少于HA组(362.57±136.41 mL,97.85±19.76 min),而术后下地时间(17.38±2.13 d)明显长于HA组(8.65±1.6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63,-2.532,9.914;P=0.001,0.030,0.000)。Harris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无明显差异(χ~2=0.562,P=0.454)。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Z=4.037,P=0.372)。结论 PFNA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在缩短手术时间、控制出血量方面优势明显,HA术后下地时间较短,更利于患者恢复。临床医生应当根据患者在年龄、身体状况、骨折类型、损伤程度等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人工髋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前后四物汤加味与肝素联合预防血栓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余作取 王锋 +1 位作者 戴寿旺 王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02-506,共5页
目的:评价四物汤加味联合肝素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于医院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治疗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在术前应用四物汤加味至术前,术后使用... 目的:评价四物汤加味联合肝素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于医院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治疗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在术前应用四物汤加味至术前,术后使用四物汤加味联合肝素14 d,对照组术后单独使用肝素14 d,测量所有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小腿周径、疼痛VAS评分、凝血功能、D-二聚体,采用下肢彩色多普勒评价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PT、APTT、FIB和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处理组患者的PT和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的FIB和D-二聚体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的患者术后24、7d的平均PT和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患者的术后24、7 d和2周的D-二聚体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处理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和术后7 d处理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小腿周径比较中处理组在术前、术后7 d和2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前应用四物汤加味,术后联合四物汤加味和肝素,可以预防血栓的发生,促进下肢肿胀消退和缓解患者疼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 四物汤加味 肝素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置换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5
18
作者 付玉平 李宏伟 +2 位作者 王帅 纪楠 李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92-1094,1100,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少于PFNA组;术后1个月及1年随访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总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明显多于PFNA组。结论 2种手术方式均可达到满意治疗效果,PFNA内固定术多适用于合并基础疾病多、术中闭合骨折复位易达到满意效果、骨质疏松程度轻、手术创伤耐受性较差等患者。对于内科相关疾病相对较轻、复位及固定困难,严重骨质疏松、手术耐受性较好患者,选择关节置换术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近端髓内针 粗隆间骨折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与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东平 徐雄 钱腾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78-1281,共4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10ckingcompressionplate,LCP)与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2011年共收入1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10ckingcompressionplate,LCP)与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2011年共收入1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行股骨近端LCP。另一组行PFNA。2组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个月。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卧床时间和术后引流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2组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Harrie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者有各自的优点和适应证,都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好方法,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好,并发症少,操作相对简单,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内固定 锁定加压接骨板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续骨汤联合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性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易先达 徐静磊 邓俊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究益气续骨汤联合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以及对其骨性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2019年8月于本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究益气续骨汤联合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以及对其骨性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2019年8月于本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PFNA手术,术后进行常规术后预防治疗,观察组给予PFNA手术联合益气续骨汤,PFNA手术操作同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tal analogue scale,VAS)分数、Harris分数、髋部骨密度和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I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的VAS分数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2周、1月、3月的观察组的VAS分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间VAS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rris分数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的观察组的VAS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间Harris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髋部骨密度值均明显升高,且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的观察组的髋部骨密度值均明显低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间髋部骨密度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PIN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的观察组的血清PI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续骨汤联合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明确,可有效改善临床疗效,增强髋部骨密度值,降低血清PINP水平,促进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 益气续骨汤 骨密度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