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PFNA)内固定术老年患者术后营养风险相关因素并建立营养不良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于我院接受PFNA内固定术老年患者574例,分为营养不良组(389例)和营...目的探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PFNA)内固定术老年患者术后营养风险相关因素并建立营养不良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于我院接受PFNA内固定术老年患者574例,分为营养不良组(389例)和营养良好组(185例),比较2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经济、环境、医学等因素共39个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分析筛选营养风险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年龄偏高、BMI指数偏低、术后SAS评分偏高、骨折前较少锻炼、农民、经济压力较高,及术前白蛋白、前蛋白、血红蛋白偏低,骨折前Barthel指数偏低是PFNA内固定术患者营养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纳入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该类患者发生营养不良风险的AUC(95%CI)=0.995(0.987~1.000),在阈概率>0.02时采用本模型预测PFNA内固定术患者术后营养不良风险均可临床获益。结论基于年龄、BMI指数、经济压力、骨折前锻炼情况及术前白蛋白等指标构建老年患者PFNA内固定术术后营养风险预测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效的手术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09~2018.09期间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本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的病例,筛选出内固定失效且病历资料...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效的手术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09~2018.09期间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本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的病例,筛选出内固定失效且病历资料完整的24例;观察其术前、术后及内固定失效复诊X线片,分析其术前外侧壁是否骨折,术后股骨粗隆内侧皮质的复位质量、正侧位X线片上螺旋刀所在区域并测量其尖顶距(tip apex distance,TAD)等指标。结果失效的24例病例,术前外侧壁骨折13例(54%),外侧壁有骨折倾向5例,外侧壁无骨折6例;内侧皮质复位阴性支撑16例(67%)、阳性支撑6例、中性支撑2例;TAD>25 mm 16例(67%),10~25 mm 6例,<10 mm 2例;X线正位片螺钉位于偏上19例(79%),中偏下3例,偏下2例;侧位片螺钉位于偏前17例(71%),偏后5例,中间2例。结论行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如存在术前外侧壁骨折或骨折倾向、内侧皮质复位欠佳、TAD过大以及螺旋刀片位置不良等因素,均会增加术后内固定失效的风险。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益气续骨汤联合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以及对其骨性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2019年8月于本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目的探究益气续骨汤联合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以及对其骨性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2019年8月于本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PFNA手术,术后进行常规术后预防治疗,观察组给予PFNA手术联合益气续骨汤,PFNA手术操作同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tal analogue scale,VAS)分数、Harris分数、髋部骨密度和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I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的VAS分数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2周、1月、3月的观察组的VAS分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间VAS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rris分数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的观察组的VAS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间Harris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髋部骨密度值均明显升高,且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的观察组的髋部骨密度值均明显低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间髋部骨密度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PIN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的观察组的血清PI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续骨汤联合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明确,可有效改善临床疗效,增强髋部骨密度值,降低血清PINP水平,促进骨愈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PFNA)内固定术老年患者术后营养风险相关因素并建立营养不良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于我院接受PFNA内固定术老年患者574例,分为营养不良组(389例)和营养良好组(185例),比较2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经济、环境、医学等因素共39个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分析筛选营养风险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年龄偏高、BMI指数偏低、术后SAS评分偏高、骨折前较少锻炼、农民、经济压力较高,及术前白蛋白、前蛋白、血红蛋白偏低,骨折前Barthel指数偏低是PFNA内固定术患者营养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纳入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该类患者发生营养不良风险的AUC(95%CI)=0.995(0.987~1.000),在阈概率>0.02时采用本模型预测PFNA内固定术患者术后营养不良风险均可临床获益。结论基于年龄、BMI指数、经济压力、骨折前锻炼情况及术前白蛋白等指标构建老年患者PFNA内固定术术后营养风险预测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文摘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效的手术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09~2018.09期间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本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的病例,筛选出内固定失效且病历资料完整的24例;观察其术前、术后及内固定失效复诊X线片,分析其术前外侧壁是否骨折,术后股骨粗隆内侧皮质的复位质量、正侧位X线片上螺旋刀所在区域并测量其尖顶距(tip apex distance,TAD)等指标。结果失效的24例病例,术前外侧壁骨折13例(54%),外侧壁有骨折倾向5例,外侧壁无骨折6例;内侧皮质复位阴性支撑16例(67%)、阳性支撑6例、中性支撑2例;TAD>25 mm 16例(67%),10~25 mm 6例,<10 mm 2例;X线正位片螺钉位于偏上19例(79%),中偏下3例,偏下2例;侧位片螺钉位于偏前17例(71%),偏后5例,中间2例。结论行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如存在术前外侧壁骨折或骨折倾向、内侧皮质复位欠佳、TAD过大以及螺旋刀片位置不良等因素,均会增加术后内固定失效的风险。
文摘目的探究益气续骨汤联合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以及对其骨性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2019年8月于本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PFNA手术,术后进行常规术后预防治疗,观察组给予PFNA手术联合益气续骨汤,PFNA手术操作同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tal analogue scale,VAS)分数、Harris分数、髋部骨密度和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I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的VAS分数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2周、1月、3月的观察组的VAS分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间VAS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rris分数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的观察组的VAS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间Harris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髋部骨密度值均明显升高,且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的观察组的髋部骨密度值均明显低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间髋部骨密度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PIN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的观察组的血清PI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续骨汤联合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明确,可有效改善临床疗效,增强髋部骨密度值,降低血清PINP水平,促进骨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