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法帝国主义”的虚幻与宪法学的迷思——第三只眼看“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争论 被引量:21
1
作者 苗连营 程雪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我国宪法学界和民法学界曾就《物权法》(草案)没有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是否属于形式违宪,展开过激烈的争论,而且这种争论并没有因《物权法》的通过而停息。分析双方共识难以达成的原因,进而找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答案就显得... 我国宪法学界和民法学界曾就《物权法》(草案)没有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是否属于形式违宪,展开过激烈的争论,而且这种争论并没有因《物权法》的通过而停息。分析双方共识难以达成的原因,进而找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答案就显得重要而紧迫。尽管民法学出于对法治的向往和对市民社会的渴望,但由于选择了一种不是很合适的论证路径和方式,因而得出了一个值得商榷的结论。毫无疑问,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只有宪法才是"惟一根本法"。但是,"宪法是根本法"却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法律制定中有诸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之类的条款,宪法学界在此问题上的坚守可能是对"宪法是根本法"这一命题的误解。围绕《物权法》的制定所生发出来的学术争鸣既折射了我国法治建设所面临的种种复杂与艰难之境遇,也彰显了学科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 宪法与民法的关系 根本法 人权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立法完善——从被害人民事权益保障视角的思考 被引量:21
2
作者 廖中洪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5-150,共6页
现行《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全面承袭了1979年《刑诉法》的相应规定,在刑事司法审判中已经明显不适应对于被害人权利保护的需要。充分保障被害人的权利,在程序上应当对于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被害人提起附带民... 现行《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全面承袭了1979年《刑诉法》的相应规定,在刑事司法审判中已经明显不适应对于被害人权利保护的需要。充分保障被害人的权利,在程序上应当对于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被害人在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反诉;撤回公诉以后附带民事诉讼的处理等等问题进行完善。在完善相应程序制度的方式上,应当通过立法修改的方式进行,而不是采用现行司法解释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权利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民事权益 撤回 刑事司法 公诉 程序制度 方式 规定 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比例原则在强制执行中适用之困境及消解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昌超 齐路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40-47,共8页
讨论比例原则在强制执行中的适用是为了充分地保护强制执行中的债务人的合法利益,更是对执行中的各方利益进行权衡,以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达到和谐统一。实践中,存在比例原则在强制执行中的适用极易被忽视,法律地位不明确,运用标准难... 讨论比例原则在强制执行中的适用是为了充分地保护强制执行中的债务人的合法利益,更是对执行中的各方利益进行权衡,以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达到和谐统一。实践中,存在比例原则在强制执行中的适用极易被忽视,法律地位不明确,运用标准难以把握等现实困境。应从强制执行权具有行政权属性和强化强制执行中的人权保障意识出发,在比例原则和强制执行之间建立理论上的联系,进而确立比例原则为我国强制执行的基本原则,借鉴行政裁量基准制度和发挥案例的指导作用以解决实践中比例原则的运用标准难以把握的问题,从而消解该原则适用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原则 强制执行 人权保障 运用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态文明入宪后环境条款的整体性诠释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建学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8-79,共12页
生态文明入宪具有重大时代意义。这种意义的准确阐释不能割裂宪法环境条款的整体变迁,只有借助历史解释方法才能真正理解环境、发展与人权的关系。从内容上看,生态国策、环境人权和国家环保义务构成三位一体的环境规范整体,宜采用体系... 生态文明入宪具有重大时代意义。这种意义的准确阐释不能割裂宪法环境条款的整体变迁,只有借助历史解释方法才能真正理解环境、发展与人权的关系。从内容上看,生态国策、环境人权和国家环保义务构成三位一体的环境规范整体,宜采用体系解释方法实现三者的价值贯通与功能互补,由此,生态文明条款自身的效力与实施也得以强化。有必要探索宪法环境条款的释义学并构建环境宪法,填补环境立法的价值真空并实现环境法的内容统合。目前宪法环境条款主要通过立法得到实施,环境法的立法和解释应充分体现宪法价值,尤其是对环境人权的尊重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环境人权 国家环保义务 部门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审前程序诉讼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胡志斌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79,307-308,共12页
刑事诉讼审前程序诉讼化是保障人权、控辩平衡等诉讼理念的应然要求。基于不同的诉讼价值观和诉讼结构模式,从理论上可以将刑事诉讼审前程序诉讼化界别为诉讼模式和准诉讼模式,准诉讼模式又可分为侦控机关系统内准诉讼和侦控机关系统外... 刑事诉讼审前程序诉讼化是保障人权、控辩平衡等诉讼理念的应然要求。基于不同的诉讼价值观和诉讼结构模式,从理论上可以将刑事诉讼审前程序诉讼化界别为诉讼模式和准诉讼模式,准诉讼模式又可分为侦控机关系统内准诉讼和侦控机关系统外准诉讼两种形式。考察域外刑事诉讼审前程序诉讼化的构造,其诉讼模式较为明显。在我国,随着刑事诉讼法的嬗变,审前程序的准诉讼构造渐次明显,而诉讼模式的构造一直未能进入立法。基于中短期内我国宏观政治司法变化的有限性,审前程序诉讼化改造只能沿循准诉讼方向发展,诉讼模式暂不宜成为我国审前程序诉讼化的模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审前程序 诉讼化 人权保障 控辩平衡 诉讼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国法律平等保护的局限性——从黑人争取基本权利的视角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石庆环 方瑞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1-172,共12页
文章从黑人争取基本权利的角度切入,考察和研究了美国法律平等保护的理论与实践,进而从法律平等的视角来思考美国社会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同时,作者还着重从制宪者们的"人民观"、最高法院法官的保守主义政治倾向、总统对待奴... 文章从黑人争取基本权利的角度切入,考察和研究了美国法律平等保护的理论与实践,进而从法律平等的视角来思考美国社会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同时,作者还着重从制宪者们的"人民观"、最高法院法官的保守主义政治倾向、总统对待奴隶制和黑人境遇的矛盾心理与摇摆态度,以及"白人种族与文化优胜论"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挖掘了阻碍美国黑人得到法律平等保护的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法律平等保护 黑人 公民基本权利 民权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事执行程序中的人权保障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燕 高星阁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8-271,共14页
民事执行程序虽然以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实现作为主要目标,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对被执行人基本人权的保障同样应当予以重视,此两者作为现代人权理念的应有之义,共同构成了民事执行程序中的人权保障话语体系。但是民事执行程序的主要使命决定... 民事执行程序虽然以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实现作为主要目标,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对被执行人基本人权的保障同样应当予以重视,此两者作为现代人权理念的应有之义,共同构成了民事执行程序中的人权保障话语体系。但是民事执行程序的主要使命决定了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权和债务人的基本人权保障始终处于一个脆弱的“偏向式”动态平衡状态,在执行程序中对债权人债权实现权的强化会逐步加剧两者之间的张力,脆弱的平衡状态随时可能被打破。《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作为对我国民事执行司法实践经验和智慧的总结,其立法科学化的衡量维度固然在于以对申请执行人债权实现之成效作为重要衡量指标之一,但是不能单极化发展,被执行人的人权保障同样应当纳入其中。因此,《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必须回应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实现和被执行人基本人权保障之间的紧张博弈和冲突。应当充分发挥权利平等保护原则、比例原则以及程序救济原则在具体制度构建中的基本价值功能,以对被执行人生存权、生活安宁权、人身权以及人格尊严权之保障“划定”强制执行权作用于被执行人时之限度,以此为基础厘清民事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的人权保障边界。最终通过对债权人债权实现和被执行人基本人权保障之间的价值衡平,为《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镶嵌”人权保障的“内核”,为中国人权话语体系构建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执行 人权保障 比例原则 程序救济 强制执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服刑人员和被羁押人员民事权利保障机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73,共5页
人权保障是国家和谐稳定和法治文明的必然要求。被关押人员的民事权利由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更容易被人们所漠视。应秉持法治理念和人权保障意识,结合中国国情,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规定和保障机制,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民主和法制进程。
关键词 服刑人员和被羁押人员 人权保障 民事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人权的民事诉讼保护
9
作者 田平安 肖晖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73,共7页
人权大致可分为:自由权、参政权、生存权、请求权和平等权。民事诉讼当事人在诉讼进程中应当充分享有上述的基本人权。在民事诉讼中,应保障当事人的自由权能够充分有效地实施;应倡导"官民协商对话"的民主型诉讼模式;在审判程... 人权大致可分为:自由权、参政权、生存权、请求权和平等权。民事诉讼当事人在诉讼进程中应当充分享有上述的基本人权。在民事诉讼中,应保障当事人的自由权能够充分有效地实施;应倡导"官民协商对话"的民主型诉讼模式;在审判程序,特别是执行程序中对生存权加以切实地保护;加强对程序法上的请求权的人权保护;强调对当事人人格尊严的尊重,落实当事人的平等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人权 民事诉讼当事人 人权的民事诉讼保护 问题与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法视域中的人权保障
10
作者 贾焕银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29,共9页
由于语言的模糊性、调控对象的单一性和法律程序的局而不终性决定了法律的有限性,切实保障人权需要其他规范类型的协力作用。民间法秩序下的人权具有文化多元性、践行性和注重集体人权等特点。民间规范对于人权之保障是通过多样化的规... 由于语言的模糊性、调控对象的单一性和法律程序的局而不终性决定了法律的有限性,切实保障人权需要其他规范类型的协力作用。民间法秩序下的人权具有文化多元性、践行性和注重集体人权等特点。民间规范对于人权之保障是通过多样化的规范类型实现的,但是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此,乡村社会中人权之保障应谐合法律与民间规范之作用,才能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保障 民间规范 乡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法典中不能设置人格权编 被引量:49
11
作者 梁慧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54,共7页
人格权与人格有本质联系,与其他民事权利有本质区别。人格权不能依权利人的意思、行为而取得或处分,不适用民法总则编关于法律行为、代理、时效、期日、期间等的规定。如果人格权单独设编,就违反了民法典总则与分则的逻辑关系。认为只... 人格权与人格有本质联系,与其他民事权利有本质区别。人格权不能依权利人的意思、行为而取得或处分,不适用民法总则编关于法律行为、代理、时效、期日、期间等的规定。如果人格权单独设编,就违反了民法典总则与分则的逻辑关系。认为只要民法典单独设置人格权编,就可以将人权保护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制定了民法典,其中仅有乌克兰民法典对人格权单独设编。该法典过度强调结社自由权和集会自由权,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内多次发生政治变革,因而不具有借鉴意义。德国、美国等国都是用侵权法保护人格权。中国民法典编纂应当尊重中国经验,在民法总则编的自然人一章专设一节规定人格权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总则 商品化权 一般人格权 乌克兰民法典 人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遍民事管辖权初探
12
作者 彭硕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72,162,共8页
.普遍管辖权原为在刑法领域惩治某些严重侵害人权的国际犯罪的手段。近年来,随着人权普遍保护理念的深入人心,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部分国家和国际社会中出现了建立普遍民事管辖权制度的思潮,并且通过立法和部分判例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综... .普遍管辖权原为在刑法领域惩治某些严重侵害人权的国际犯罪的手段。近年来,随着人权普遍保护理念的深入人心,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部分国家和国际社会中出现了建立普遍民事管辖权制度的思潮,并且通过立法和部分判例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综合来看,普遍民事管辖权为世界各国充分接受的时机仍不成熟。目前,吸收普遍民事管辖权的合理价值并对现有制度进行完善仍然是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民事管辖权 国际民事诉讼 人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