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生物分解PLA/PPC/改性淀粉共混薄膜拉伸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谢飞 何江川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0,116,共3页
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用二氧化碳共聚物脂肪族聚碳酸酯(PPC)、改性淀粉对聚乳酸(PLA)改性,制备出韧性得以改善的PLA/PPC/改性淀粉共混薄膜。通过研究共混薄膜拉伸性能与共混组成配比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加入30%甘油对淀粉进行糊化,对淀... 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用二氧化碳共聚物脂肪族聚碳酸酯(PPC)、改性淀粉对聚乳酸(PLA)改性,制备出韧性得以改善的PLA/PPC/改性淀粉共混薄膜。通过研究共混薄膜拉伸性能与共混组成配比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加入30%甘油对淀粉进行糊化,对淀粉改性效果较好。随着PPC组分的增加,提高了共混膜的断裂伸长率,增强了其韧性,但是加入量较大时会降低共混膜的拉伸强度,因此应控制其加入比例。PLA/PPC/改性淀粉(甘油/淀粉=3∶7)3组份质量比为60∶20∶20的三元共混膜具有良好的断裂伸长率,达到增韧效果,同时拉伸强度并未下降太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PLA) 二氧化碳共聚物脂肪族聚碳酸酯(ppc) 改性淀粉 共混 柔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H-560改性PPC型水性聚氨酯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惠兰 刘保华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17,71,共6页
以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PPC)、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原料,制备水性聚氨酯乳液(WPU),采用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对WPU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反应机理、KH-560用量对WPU乳液、胶膜性能的影响... 以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PPC)、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原料,制备水性聚氨酯乳液(WPU),采用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对WPU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反应机理、KH-560用量对WPU乳液、胶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KH-560主要在中和及成膜阶段与DMPA中羧基发生反应;改性后WPU胶膜的耐水性得到明显改善,吸水率最高下降500%,当KH-560用量达到质量分数2%时,水浸5天后,胶膜对玻璃的附着仍然达到0级;研究还发现,KH-560改性后,胶膜硬度有所提高,但是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出现一定程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 有机硅改性 水性聚氨酯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的降解机理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保华 张敏 +1 位作者 余爱芳 陈立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6-79,共4页
研究了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的降解,提出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室温会发生解拉链降解和无规断链降解。解拉链降解主要在残余聚合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光和热对该反应具有明显催化作用。无规断链降解放出二氧化碳,同时产生具有端烯基组分的化合... 研究了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的降解,提出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室温会发生解拉链降解和无规断链降解。解拉链降解主要在残余聚合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光和热对该反应具有明显催化作用。无规断链降解放出二氧化碳,同时产生具有端烯基组分的化合物。根据实验提出了抑制降解的相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 降解反应 催化剂 二氧化碳 聚碳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基生物降解共混物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志刚 胡广 任杰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5-129,共5页
聚乳酸(PLA)是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生物基绿色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但PLA存在的韧性差、熔体强度低等性能缺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更广泛应用。通过与其他生物降解聚合物共混改性可以有效改善PLA的... 聚乳酸(PLA)是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生物基绿色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但PLA存在的韧性差、熔体强度低等性能缺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更广泛应用。通过与其他生物降解聚合物共混改性可以有效改善PLA的这些性能。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聚乳酸与其他生物可降解物质共混改性材料的制备以及其在包装袋、生物降解地膜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了聚乳酸/聚碳酸亚丙酯、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聚羟基脂肪酸酯、聚乳酸/淀粉等其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碳酸亚丙酯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淀粉 生物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温度与助剂对聚碳酸亚丙酯热降解性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田政 邓运泽 +3 位作者 潘莉莎 徐鼐 庞素娟 林强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4-68,共5页
通过特性黏度法研究加工温度与助剂对聚碳酸亚丙酯(PPC)热降解性的影响,并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评价特性黏度法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PPC对温度敏感,温度升高,特性黏度变低,相对分子质量变低。当加工温度从120℃升高到160℃,PPC的特性... 通过特性黏度法研究加工温度与助剂对聚碳酸亚丙酯(PPC)热降解性的影响,并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评价特性黏度法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PPC对温度敏感,温度升高,特性黏度变低,相对分子质量变低。当加工温度从120℃升高到160℃,PPC的特性黏度从2.16 dL/g下降到1.31 dL/g,继续升高到200℃时,特性黏度从1.31dL/g下降到1.18 dL/g,说明温度越高,PPC特性黏度越低,热降解加剧,在120—160℃下降解速率较在160—200℃下快。在加工温度为140℃时,PPC的特性黏度为1.62 dL/g,PPC/MAH和PPC/AO1010的特性黏度比PPC的特性黏度分别提高了0.65 dL/g和0.25 dL/g,说明封端剂MAH、热稳定剂AO1010的加入能抑制PPC的热降解,提高PPC的热稳定性。采用特性黏度法研究PPC热降解的方法是可行的,且经济、方便、快捷,是研究PPC热降解性、可实现在线分析的一种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性黏度 加工温度 助剂 聚碳酸亚丙酯 热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的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保华 巴伟 +2 位作者 李素晓 马熊邦 张敏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40,45,共4页
研究了残余双金属催化剂存在下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的热稳定性,发现添加质量分数为0.5%的A1助剂能够完全抑制残余催化剂的活性,树脂无论在常温条件下,还是在80~120℃条件下均不发生降解,这将大幅度扩展树脂的应用范围,延长树脂的存储期。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环氧化物 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 降解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物分解APC/PLA/淀粉共混薄膜拉伸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谢飞 何江川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50-152,共3页
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用二氧化碳共聚物脂肪族聚碳酸酯(PPC)、改性淀粉对聚乳酸(PLA)改性,制备出韧性得以改善的PPC/PLA/淀粉共混薄膜。通过研究共混薄膜拉伸性能与共混组成配比的关系表明,当PPC质量分数由10%增加至40%,共混膜拉伸强度... 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用二氧化碳共聚物脂肪族聚碳酸酯(PPC)、改性淀粉对聚乳酸(PLA)改性,制备出韧性得以改善的PPC/PLA/淀粉共混薄膜。通过研究共混薄膜拉伸性能与共混组成配比的关系表明,当PPC质量分数由10%增加至40%,共混膜拉伸强度没有明显变化,而断裂伸长率由37%提高到61%。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共混组分质量比、改性淀粉中增塑剂种类和用量等因素对共混膜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组分质量比是显著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二氧化碳共聚物脂肪族聚碳酸酯 改性淀粉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亚丙酯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亮 麻乐 +1 位作者 陈伟彬 刘保华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45,共5页
以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PPC)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乙二胺(EDA)为原料,制备了PPC型水性聚氨酯(PPCWPU)。研究了异氰酸酯指数、DMPA用量对水性聚氨酯乳液及其成膜后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w(DMPA)为5%、异氰... 以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PPC)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乙二胺(EDA)为原料,制备了PPC型水性聚氨酯(PPCWPU)。研究了异氰酸酯指数、DMPA用量对水性聚氨酯乳液及其成膜后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w(DMPA)为5%、异氰酸酯指数值为1.5时产品的综合性能最优,拉伸强度达到50MPa,断裂伸长率达到583%。实验表明,PPCWPU的强度和聚碳酸亚己酯型WPU相近,远远超过聚醚和聚酯型WPU,断裂伸长率处于聚醚和聚酯型WPU之间。PPCWPU还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热分解失重5%的温度为271℃,和其他类型的水性聚氨酯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二元醇 水性聚氨酯 合成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交联型聚碳酸亚丙酯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化珍 王斌 李雅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5-519,544,共6页
以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PPC)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三羟甲基丙烷(TMP)为扩链交联剂,合成系列内交联型聚碳酸亚丙酯水性聚氨酯(PPCWPU)。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耐水性实验和接... 以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PPC)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三羟甲基丙烷(TMP)为扩链交联剂,合成系列内交联型聚碳酸亚丙酯水性聚氨酯(PPCWPU)。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耐水性实验和接触角实验对WPU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TMP用量的增加,WPU胶膜的热性能提高。同时,胶膜的耐水性和防水性也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交联 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ppc) 三羟甲基丙烷(TMP) 水性聚氨酯(WPU) 建筑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产品中聚醚多元醇的提取及用于聚氨酯的合成
10
作者 王艳艳 陈桂吉 +2 位作者 肖敏 王拴紧 孟跃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4-116,共3页
探讨了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中副产物聚醚的提取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的表征,并进行了用其合成聚氨酯(PU)的应用研究。通过拉伸测试、邵氏硬度测试和热重分析(TG)考察了不同硬段... 探讨了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中副产物聚醚的提取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的表征,并进行了用其合成聚氨酯(PU)的应用研究。通过拉伸测试、邵氏硬度测试和热重分析(TG)考察了不同硬段比例、-NCO与-OH比例对所合成的PU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CO∶OH略大于1时,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合成的聚氨酯的力学性能和邵氏硬度随之增加,T-5%、软硬段分解温度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无较大变化;当-NCO∶-OH值较低时,聚氨酯的力学性能、硬度及热性能均有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多元醇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 聚醚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环氧丙烷共聚合成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保华 巴伟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33-36,共4页
利用双金属氰化物作为催化剂,催化CO2/环氧丙烷调节共聚制备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PPC),详细考察了催化剂用量、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及其用量、CO2用量等对聚合的影响.研究发现PPC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的用量成线性关系,可... 利用双金属氰化物作为催化剂,催化CO2/环氧丙烷调节共聚制备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PPC),详细考察了催化剂用量、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及其用量、CO2用量等对聚合的影响.研究发现PPC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的用量成线性关系,可以根据需要合成具有规定相对分子质量的PPC树脂.最后提出聚合过程中碳酸丙烯酯可能按照解拉链的方式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环氧丙烷 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 调节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环流反应器合成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保华 巴伟 +1 位作者 李素晓 马熊邦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51,55,共4页
以二氧化碳/环氧丙烷为原材料,在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催化下,利用环流反应器合成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研究发现,环流反应器能够使产品分子量分布变窄,提高产品中碳酸酯基团含量及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研究还发现分子量调节剂对产品分子量... 以二氧化碳/环氧丙烷为原材料,在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催化下,利用环流反应器合成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研究发现,环流反应器能够使产品分子量分布变窄,提高产品中碳酸酯基团含量及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研究还发现分子量调节剂对产品分子量分布有较大影响,采用混合型调节剂也能够使分子量分布变窄并降低小分子物质含量。本文还利用所得到的聚碳酸亚丙酯树脂制备出性能优良的聚氨酯弹性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环氧丙烷 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 环流反应器 分子量调节剂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