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nkage Between Hepat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ory of Modern Medicine
1
作者 LIN QI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000-3005,共6页
关键词 中医药学 中医预防 养生 气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汗血同源理论的传承创新与科学内涵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国菊 梁小雨 +1 位作者 郝校鹏 黄璐琦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共4页
汗液是人体重要的体液之一,也是人体的代谢产物,但是汗液检测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并不广泛。中医汗血同源理论对汗液的认识和临床应用有指导意义,通过系统梳理汗血同源的经典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的传承与创新,阐释和丰富了中医汗血同源理... 汗液是人体重要的体液之一,也是人体的代谢产物,但是汗液检测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并不广泛。中医汗血同源理论对汗液的认识和临床应用有指导意义,通过系统梳理汗血同源的经典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的传承与创新,阐释和丰富了中医汗血同源理论。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研究进展,通过汗液中的生化指标检测、病毒检测、血药浓度检测与监测,以及汗液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研究进展,揭示了汗血同源的部分科学内涵,为汗液检测及发汗治疗在临床的应用拓宽了思路。旨在聚焦中医原创理论,定位临床问题,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把中医汗液理论说明白、讲清楚的同时,推动中医临床实践的传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液 中医原创理论 汗血同源 传承 创新 科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权变组织理论的县级公立中医医院治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尹然 焦楠 +1 位作者 杨子涵 谭曦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4,共4页
县级公立中医医院作为卫生医疗体系中的一环,起到承接大型综合医院和引领乡镇医院的重要作用。因此,县级公立中医医院的独特定位及学科特性要求其具有一定“韧性”,以面对外界风险和不确定性。作者基于系统权变组织理论,从物理韧性维度... 县级公立中医医院作为卫生医疗体系中的一环,起到承接大型综合医院和引领乡镇医院的重要作用。因此,县级公立中医医院的独特定位及学科特性要求其具有一定“韧性”,以面对外界风险和不确定性。作者基于系统权变组织理论,从物理韧性维度、组织结构韧性维度、经济技术韧性维度、社会心理韧性维度和管理韧性维度5个方面表现为县级公立中医医院韧性治理的维度,并提出相应韧性治理路径,以期提升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应对风险挑战和复杂环境的能力,进而实现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治理 系统权变理论 公立医院 县级中医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络学说”探讨铜死亡对糖尿病心肌病的影响
4
作者 林玉婷 余昆 +3 位作者 陈飞 李滨 欧阳秋芳 郭进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76-2182,共7页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起病隐匿,易被忽视,后期心肌损伤严重,预后较差,目前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铜死亡是体内铜离子浓度失衡引起的线粒体代谢异常的新型细胞死亡模式,是DCM的重要机制之一,靶...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起病隐匿,易被忽视,后期心肌损伤严重,预后较差,目前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铜死亡是体内铜离子浓度失衡引起的线粒体代谢异常的新型细胞死亡模式,是DCM的重要机制之一,靶向铜死亡途径治疗DCM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气络学说”是络病理论的学科分支之一,是主运行经气系统的学说,络病-心血管的证治体系对DCM的论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学认为,络气虚滞是DCM的发病之源,瘀毒阻络,心络受损是病变核心,心之气血阴阳虚衰是最终转归。“气络学说”和铜死亡在生理功能、病变过程具有相似之处,铜死亡可以说是“气络学说”的微观表现之一。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补虚行滞为常,攻补兼施为纲,扶正固本为核的分期治疗原则,以期为临床论治DCM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气络学说 铜死亡 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科学实验在中医药研究中的意义及其可能的指导性的探讨
5
作者 杜力军 雷帆 +3 位作者 孙虹 李成功 胡时先 任宾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320,共7页
当前科学实验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这使得传统中医药的作用不断被阐明。但是科学实验真正意义在于对原有理论的探讨,并因实验中新发现对原有理论发展进行可能的指导。因此,仅仅将科学实验定位于“阐释”中医药作用机理而不是... 当前科学实验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这使得传统中医药的作用不断被阐明。但是科学实验真正意义在于对原有理论的探讨,并因实验中新发现对原有理论发展进行可能的指导。因此,仅仅将科学实验定位于“阐释”中医药作用机理而不是导向中医药理论发展、就失去了科学实验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从历史角度出发、结合相关文献对科学实验和中医药两种理论范式进行分析,就其异同及其可能的连接点、科学实验在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可能的指导性进行了探讨,认为科学实验与中医药虽属不同理论范式,但是其来源于临床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决定了科学实验与中医药之间的可连接性,即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并可以此为基本点实现科学实验与中医药的连接;为保证这种科学实验与中医药的连接的正确性,在科学实验中应注重科学观的贯彻执行、以保证所研究结果的专属性和特异性,最终对中医药理论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研究 现代科学 科学实验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原创汗液理论的系统梳理
6
作者 董国菊 郝校鹏 +1 位作者 梁小雨 黄璐琦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共4页
汗液是人体的五液之一,汗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首。自《黄帝内经》开始,中医对汗液有着丰富的认识和论述,经历代医家不断补充完善,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原创汗液理论。梳理和传承中医原创汗液理论是创新和发展中医汗液理论的基础和前提,通过... 汗液是人体的五液之一,汗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首。自《黄帝内经》开始,中医对汗液有着丰富的认识和论述,经历代医家不断补充完善,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原创汗液理论。梳理和传承中医原创汗液理论是创新和发展中医汗液理论的基础和前提,通过系统整理中医对汗液的生成、输布、代谢、致病、测病、治病等的论述,旨在促进未来临证中不断发掘汗液理论的临床转化应用,促进未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阐释汗液原创理论的科学内涵,将中医汗液理论在守正创新中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液 中医原创理论 汗法 汗的生成 汗的代谢 汗液生理功能 病理性汗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多源流模型视角下我国《“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友良 陈亚楠 +5 位作者 姜姗 马琨 李然 马小清 王伟 李瑞锋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1-485,537,共6页
信息化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强大动力,也是推动中医药全面振兴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约翰·W·金登所提出的多源流模型并结合我国常规政策制定的实际情境对该模型进行修正,分析探究我国《“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 信息化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强大动力,也是推动中医药全面振兴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约翰·W·金登所提出的多源流模型并结合我国常规政策制定的实际情境对该模型进行修正,分析探究我国《“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政策出台的内在逻辑与外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理念认知与重视不足、资金有限,专业人才短缺、信息标准体系不完善,数据互联水平较低等构成了问题源流;政府的政策探索、利益相关方的迫切诉求与积极呼吁及专家学者的深入理论研究共同构成了政策源流;党中央的执政理念和公众舆论导向则构成了政治源流。三大源流在特定时机下相互交织、产生耦合效应,促成了“政策之窗”的开启。明确了该项政策出台过程中的三大源流及其各自的作用和地位,即政治源流作为根本动力,发挥主导作用;问题源流作为内驱动力,发挥导向作用;政策源流作为外驱动力,发挥催化作用。为进一步优化政策制定过程,研究建议从多源流理论视角出发,聚焦问题源流、充分利用政策源流、准确把握政治方向,促进我国中医药信息化发展政策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 中医药 信息化发展 多源流理论 政策议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泛凋亡探讨中医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何树诺 张威 +2 位作者 马贤德 刘继东 王哲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6-220,I0010,共6页
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达83%左右,主要治疗方法是采用溶栓治疗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而血液恢复会进一步引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目前,大量研究证明中医药可通过调控细胞焦亡、细胞凋亡... 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达83%左右,主要治疗方法是采用溶栓治疗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而血液恢复会进一步引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目前,大量研究证明中医药可通过调控细胞焦亡、细胞凋亡及坏死性凋亡减少脑梗死面积,保护神经元细胞,改善CIRI。在此基础上,泛凋亡作为其产生的全部生物效应在细胞凋亡、细胞焦亡和坏死性凋亡成分之间发生重叠调控的新机制,为中医药防治CIRI提供新思路。故文章将阐述CIRI中存在泛凋亡机制的可能性,基于泛凋亡机制中医药防治CIRI的可行性,为科研及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泛凋亡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脏一体观探讨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机制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敏燕 郑琴 +4 位作者 魏韶峰 刘豫 高钶涵 李佳巧 王晓敏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9-208,F0003,共11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导致患者认知和记忆功能衰退及判断力障碍等的严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极大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健康,AD已然成为备受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现代医学临床药物治疗A...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导致患者认知和记忆功能衰退及判断力障碍等的严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极大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健康,AD已然成为备受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现代医学临床药物治疗AD的疗效有限、不良反应大,因此,探讨AD的发病机制及探求更为有效治疗方法意义十分重大。中医药具有多方位、多成分、多途径、整体调节、辨证论治、安全可靠、可通过多靶点实现协同作用等优势,成为解决AD的潜在关键途径。AD病位主要在脑,中医整体观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人体的外在形体诸窍,四肢百骸,精神情志,都与五脏密切联系。作者根据现有研究探讨脑与五脏相关理论并总结中医药治疗AD的作用机制研究,以期为AD的古方新用、新药复方制剂开发和临床诊疗提供更翔实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中医药 五脏一体观 中医基础理论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正邪理论与肿瘤免疫疗法辨证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史伟伟 张璐 +5 位作者 武艺铭 杨铠滔 申星辰 陈银芝 郭之蕾 刘怀民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42,共4页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是正邪斗争的结果,“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其与现代医学肿瘤免疫治疗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来进一步杀伤肿瘤细胞有理念共趋性。在正邪理论指导下用中药激活并增强免疫系统、...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是正邪斗争的结果,“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其与现代医学肿瘤免疫治疗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来进一步杀伤肿瘤细胞有理念共趋性。在正邪理论指导下用中药激活并增强免疫系统、规避肿瘤免疫逃逸,与肿瘤免疫治疗起到协同作用。因此,应当辨证看待中医正邪理论与现代免疫疗法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索肿瘤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拓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正邪理论 肿瘤免疫治疗 理念共趋性 整体观 微环境 微观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SR方法论视角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实践 被引量:2
11
作者 易花兰 吴俊 +3 位作者 宋鑫 孟晓伟 吴剑 彭佳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268,共6页
高校实验室是科技创新与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基于CiteSpace软件对2021~2024年实验室安全领域研究论文进行分析,提炼出“安全管理”是研究热点。以江西省X重点实验室为... 高校实验室是科技创新与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基于CiteSpace软件对2021~2024年实验室安全领域研究论文进行分析,提炼出“安全管理”是研究热点。以江西省X重点实验室为例,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引入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论,运用“全标准化、全过程化、全制度化、全时间化、全分级化、全职能化”(“6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针对实验室安全管理不足,从物理、事理、人理3个维度,实施安全培训深化、制度建设完善、设备管理规范及布局调整等整改措施。实践表明,该模式有效降低了实验室安全风险,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了实践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安全管理 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 “6全”管理概念 中医整体观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培彤应用“培土生金法”治疗肺结节术后经验撷英 被引量:1
12
作者 缪锐 张铮 +1 位作者 张若琪 张培彤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7,共4页
肺结节是近年来的常见疾病,发病率和检出率逐年增高。目前西医对于肺结节多采用定期复查随访和手术治疗为主,治疗手段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对于尚未达到手术标准的患者没有有效的治疗策略,对于手术后的患者也没有进一步的诊疗方案。张培彤... 肺结节是近年来的常见疾病,发病率和检出率逐年增高。目前西医对于肺结节多采用定期复查随访和手术治疗为主,治疗手段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对于尚未达到手术标准的患者没有有效的治疗策略,对于手术后的患者也没有进一步的诊疗方案。张培彤教授治疗肺结节临证30余年,经验丰富。张培彤教授认为肺结节为本虚标实证,标在邪聚,本于正伤,而手术则可以切除局部凝聚的实邪,但也会产生手术相关病理因素,并进一步损伤人体正气,因而在治疗肺结节术后时以“扶正”为主。培土生金法,又称补脾益肺法,即通过健脾气以补肺气的治疗方法,遵循“虚则补其母”的理论思想,是五行学说体现在临床中的一种诊疗方法。张培彤教授临证治疗肺结节术后患者时,多以培土生金法为核心治则,实行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个体化治疗,临床疗效确切,现总结经验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五行理论 培土生金 中医 病因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肾病综合征动物模型分析
13
作者 徐婷婷 张霞 +8 位作者 丁樱 徐闪闪 王龙 刘嘉贤 孟彦利 罗文杰 冉思琪 王追越 任献青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72-1378,共7页
通过整理肾病综合征动物模型相关文献,并以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动物模型为例,结合中西医病因病机、临床诊断标准和辨证分型治疗,查阅文献对造模方法、造模动物、模型特点进行归类分析和综合评价。以微小病变型动物模型为例,此造模方法... 通过整理肾病综合征动物模型相关文献,并以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动物模型为例,结合中西医病因病机、临床诊断标准和辨证分型治疗,查阅文献对造模方法、造模动物、模型特点进行归类分析和综合评价。以微小病变型动物模型为例,此造模方法以阿霉素尾静脉注射最为常见,模型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但此造模方法多依据西医病症特点,模型涉及因素过于单一,缺少以中医理论为主的中医造模方法,同疾病发病特点存在一定偏差。因此,未来肾病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制备需朝着更加贴近临床实际的方向进行,除依据西医病症特点外,也要引入中医元素,这样的动物模型才能够为临床诊治及中西医药物研制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动物模型 中西医 诊断标准 病症结合 评价标准 辨证分型 中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胰腺炎-癌转化中医病机要素挖掘兼具抗炎抗肿瘤功效的清热类中药
14
作者 包雅娜 张晓楠 +5 位作者 关溪 赵亮 崔钰莹 吴昱 尚东 项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7,共7页
背景我们前期在论述“胰-脾一体”新观点时,提出湿热滞脾、因滞而虚是胰腺“炎-癌转化”的中医病机要素,其中湿热是“炎-癌转化”的土壤。目的基于以“湿热”为主的胰腺炎-癌转化中医病机要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兼具抗炎抗肿瘤作用的... 背景我们前期在论述“胰-脾一体”新观点时,提出湿热滞脾、因滞而虚是胰腺“炎-癌转化”的中医病机要素,其中湿热是“炎-癌转化”的土壤。目的基于以“湿热”为主的胰腺炎-癌转化中医病机要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兼具抗炎抗肿瘤作用的清热类中药的药性、归经、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此类中药的药物特性。对胰腺炎-癌转化过程中的用药提出前瞻性预测。方法以《中药学》(第10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为药物数据的主要来源,对其中66味清热药进行以“炎*中药名”或“(炎+肿瘤)*中药名”以及inflammation*na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nflammation+tumor)*na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在中国知网和PubMed文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在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数据库中筛选药物活性成分。结果66味清热药(未统计附药)中有58味中药具有抗炎作用,有53味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有48味中药同时具有抗炎及抗肿瘤作用。兼具抗炎抗肿瘤的清热类中药在性味上以苦、甘、辛味为主,在归经上以肝、胃、肺、心、大肠经为主。在TCMSP数据库中运用“类药五原则”对抗炎抗肿瘤药物进行活性成分筛选,共筛选出1041种活性成分数据,删除掉重复项后最终获得798种活性成分。排名前三的活性成分分别为Luteolin、Kaempferol、Acacetin。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清热类药五味、归经和有效成分的分析发现,具有抗炎和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具有高度重合性,这一发现对胰腺炎-癌转化疾病的药物研究及临床遣方用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清热药 抗炎 抗肿瘤 药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性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不同成分的规律性研究
15
作者 宋芝超 黄森兰 +4 位作者 祝茜茜 陆姗姗 刘文君 瞿叶清 陈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5,共8页
目的阐明热性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不同成分的规律性。方法以五种热性中药挥发油(高良姜油、干姜油、肉桂油、胡椒油、吴茱萸油)为研究对象,以常用化学促渗剂(Penetration enhancer,PE)氮酮为对照,首先考察皮肤安全性,然后在建立分析方法... 目的阐明热性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不同成分的规律性。方法以五种热性中药挥发油(高良姜油、干姜油、肉桂油、胡椒油、吴茱萸油)为研究对象,以常用化学促渗剂(Penetration enhancer,PE)氮酮为对照,首先考察皮肤安全性,然后在建立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实验以考察热性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9种中药成分的效果。结果5种热性中药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IC 50值是氮酮的3.63~8.15倍。HPLC方法专属性良好,各成分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准确性。热性中药挥发油的透皮促渗效果与所促渗成分的油水分配系数相关,对于log P在2.6~3.5范围内的亲脂性成分如白藜芦醇、延胡索乙素、槲皮素等促渗效果较好。结论应根据促渗成分的油水分配系数合理选用热性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中药挥发油 皮肤细胞毒性 透皮促渗效果 油水分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辨证论治疗法对慢性胆囊炎伴胆结石的肝胆功能及血清MOT、GAS、SS水平的影响
16
作者 徐宏 吕建东 +2 位作者 高绮 陈财良 刘斌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疗法对慢性胆囊炎伴胆结石的肝胆功能及血清胃动素(motilin,MOT)、胃泌素(gastrin,GAS)、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医院接诊的120例慢性胆囊炎伴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疗法对慢性胆囊炎伴胆结石的肝胆功能及血清胃动素(motilin,MOT)、胃泌素(gastrin,GAS)、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医院接诊的120例慢性胆囊炎伴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论治疗法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胃肠功能(MOT、GAS、SS)、肝胆功能[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比较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48/60)(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为(4.42±1.08)分,低于对照组的(7.54±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OT、GAS水平为(359.41±95.33)ng/L、(71.65±7.58)ng/L,高于对照组[(318.27±91.52)ng/L、(63.16±8.2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S水平为(35.25±8.55)ng/L,低于对照组[(40.24±9.2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Bil、TBA、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3/60),明显低于对照组(21.67%,13/60)(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伴胆结石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肝胆功能,调节血清MOT、GAS、SS水平,降低应激反应,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胆囊炎 胆结石 中医辨证论治 肝胆功能 胃肠功能 应激指标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医系统论视阈下循经刮痧的辨治内涵
17
作者 唐青 汤文政 +5 位作者 郭啸南 祝紫瑞 林淑惠 林丽丽 黄千涵 林丽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9-993,共5页
循经刮痧是中医学外治技术之一,是传统刮痧疗法与经络理论的结合,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与养生保健中。中医系统论是以系统科学为主导,基于中医经典思想对人的复杂性的认识,与系统科学原理相结合提出对人的复杂性进行调理的原理和方法。... 循经刮痧是中医学外治技术之一,是传统刮痧疗法与经络理论的结合,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与养生保健中。中医系统论是以系统科学为主导,基于中医经典思想对人的复杂性的认识,与系统科学原理相结合提出对人的复杂性进行调理的原理和方法。现从中医系统论的元整体原理、功能性原理、自主性原理几个方面入手,分析“痧象”的辨证意义、循经刮痧的施治机制以及其在治未病中的应用,探讨系统科学理论视阈下循经刮痧的辨治内涵,以帮助我们用现代科学理论更好地与传统医学对话交流,从而进一步探索循经刮痧疗法的现代化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刮痧 刮痧 中医学 体表干预 经络理论 中医系统论 系统科学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羧甲基化修饰准噶尔山楂多糖理化性质及降糖活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江升旗 柴雨阳 +3 位作者 王俊龙 边鹏 时文盼 蔺永刚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64-1572,1624,共10页
通过磷酸钠法、氯乙酸法分别对准噶尔山楂多糖(CSP)进行磷酸化、羧甲基化修饰,制备了磷酸化准噶尔山楂多糖(P-CSP)和羧甲基化准噶尔山楂多糖(CM-CSP)。采用FTIR、NMR、XRD、SEM、TGA对CSP、P-CSP、CM-CSP进行了表征,通过CSP、P-CSP和CM-... 通过磷酸钠法、氯乙酸法分别对准噶尔山楂多糖(CSP)进行磷酸化、羧甲基化修饰,制备了磷酸化准噶尔山楂多糖(P-CSP)和羧甲基化准噶尔山楂多糖(CM-CSP)。采用FTIR、NMR、XRD、SEM、TGA对CSP、P-CSP、CM-CSP进行了表征,通过CSP、P-CSP和CM-CSP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及对胰岛素抵抗人源癌细胞(IR-HepG2)葡萄糖消耗量、肝糖原含量进行了测定,考察了其体外和体内降糖活性。结果表明,与CSP相比,P-CSP、CM-CSP的黏度[(1988.00±27.25)、(1638.00±31.35) mPa·s]降低,水溶性[(132.38±0.41)、(136.47±0.25) g/L]、相对分子质量(19.74 kDa)增加,表面形貌发生改变,热稳定性提高;但单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三螺旋结构未发生变化;CSP、P-CSP、CM-CSP对α-淀粉酶最大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3.78、1.94、3.82 g/L,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_(50)分别为3.82、1.98、2.12 g/L;质量浓度2.0 g/L的CSP、P-CSP、CM-CSP的葡萄糖消耗量分别为6.61、8.23、7.62 mmol,肝糖原含量分别为6.31、7.14、6.52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 羧甲基化 准噶尔山楂多糖 理化性质 降糖活性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化、磷酸化薰衣草多糖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边鹏 杜刚 +3 位作者 柴雨阳 王俊龙 蔺永刚 时文盼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86-1294,共9页
采用氯乙酸法、磷酸钠法对薰衣草多糖(LAP)分别进行羧甲基化、磷酸化修饰,制备了羧甲基化薰衣草多糖(CM-LAP)、磷酸化薰衣草多糖(P-LAP)。采用GPC、SEM、XRD、NMR、FTIR、TGA对LAP、CM-LAP和P-LAP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物性。通过1,1-二苯... 采用氯乙酸法、磷酸钠法对薰衣草多糖(LAP)分别进行羧甲基化、磷酸化修饰,制备了羧甲基化薰衣草多糖(CM-LAP)、磷酸化薰衣草多糖(P-LAP)。采用GPC、SEM、XRD、NMR、FTIR、TGA对LAP、CM-LAP和P-LAP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物性。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考察了LAP、CM-LAP和P-LAP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并探究了LAP、CM-LAP、P-LAP对H_(2)O_(2)诱导肝细胞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LAP相比,CM-LAP和P-LAP黏度降低,溶解度提高,表面形貌发生改变,热稳定性和500℃残炭率提高;相对分子质量、三螺旋结构和晶体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其组成中的6种主要单糖(岩藻糖、甘露糖、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葡萄糖)摩尔分数发生了改变。CM-LAP、P-LAP比LAP具有更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的最大半抑制质量浓度(IC_(50))分别为1.28和0.98和2.84 g/L;LAP、CM-LAP、P-LAP能够降低H_(2)O_(2)诱导损伤的肝细胞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力,MDA含量由6.768 nmol/mg pro(pro代表蛋白质,下同)分别降至4.029、3.517、3.772 nmol/mg pro,SOD活力由6.086 U/mg pro分别提高至6.991、7.474、7.192 U/mg pro,GSH-Px活力由7.019 U/mg pro分别提高至8.017、8.591、8.227 U/mg p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化 磷酸化 薰衣草多糖 理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通天”论与中医天人整体哲学解构
20
作者 刘立安 孙永章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5-28,共4页
以《黄帝内经》“通天”相关论述为指引,结合多学科互鉴,考察了中医药乃至中华文明中的天人整体哲学,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天人同构、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层次与路径,并综合多学科知识,呈现了三者相应的内涵解读视角。继而参合所考析之天人... 以《黄帝内经》“通天”相关论述为指引,结合多学科互鉴,考察了中医药乃至中华文明中的天人整体哲学,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天人同构、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层次与路径,并综合多学科知识,呈现了三者相应的内涵解读视角。继而参合所考析之天人整体哲学层次,进行了《黄帝内经》“通天”理论及与之相应的实践要素解构,提要式解诂了“形体之柔”“精神之抟”“形神若一”,并简要探讨了中医运动观、养心观、清静观等养生与技艺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天 整体观念 中医哲学与经典理论 抟精神 《黄帝内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