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proliferation kinetics in large intestinal neoplasms: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xpression of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and AgNOR counting
1
作者 张亚历 周殿元 +3 位作者 彭华生 张月彩 周田谟 李永强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Expression of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in human colorectal lesions was studied immunohistologically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silver stained nucleolar organized regions (AgNOR)counting for eval... Expression of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in human colorectal lesions was studied immunohistologically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silver stained nucleolar organized regions (AgNOR)counting for evaluating the changes of proliferative kinetics in adenoma-carcinoma sequence of the large intestine.Ninety-six formalin-fixed paraffin-embedded specimens were used, which consisted of 21 normal colon mucosa,23 adenocarcinomas and 52 adenomas (34 cases with mild atypia, 12 morderate and 6 severe). Three types of PCNA distribution pattern were identified. 73. 9% normal mucosa was type A pattern. Type C pattern was characteristic of adenocarcinoma, and adenoma was of type B or C pattern. Labeling index (LI) of PCNA wa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to evaluate the proliferation activity. In normal mucosa, LI of PCNA was 0. 34±0. 10, while in malignant lesions, it was 0. 71±0. 09. Furthermore, the LI had a tendency to elevate with the degree of atypia in adenoma from 0. 52±0. 10 in mild atypia to 0. 68±0. 07 in severe atypia. The pattern of AgNOR counting changes, which were 1. 97±0. 36 and 4. 16±1. 24 in the normal mucosa and malignant mucosa respectively, was found to be similar to Ll changes of the PCNA in different lesions of the same section. A good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mean number of AgNOR per nucleus and the LI of PCNA in 23 adenocarcinomas (r=0. 59, P <0. 05).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roliferation kinetics could be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by combining immunohistological staining for PCNA and a simple silver staining for NOR, which would be advantageous for the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lesions and for evaluating the degree of histopathological atypia of adenom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AGNOR COUNTING proliferATION kinetics LARGE intestinalneopla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rcumin down-regulates PCNA,cyclin D1 and Bcl-X_L expression in human keratinocyte cell lines
2
作者 Yang Zhengsheng Li Xiaoli Peng Zhenhui Song Jianwen Ren Jianwen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10年第6期321-330,共10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curcumin on regulating the proliferation,cell cycle distribution,apoptosis and relevant mechanisms in keratinocyte cell lines.Methods:The human immortalized human keratinocyte li...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curcumin on regulating the proliferation,cell cycle distribution,apoptosis and relevant mechanisms in keratinocyte cell lines.Methods:The human immortalized human keratinocyte lines(HaCaT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curcumin.The effects of curcumin on cell viability were measured by MTT assay,and the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and apoptosis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y.The mRNA expression changes of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cyclin D1 and Bcl-xL were from real-time PCR analysis and the protein levels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ting.Results:Data obtained in the study showed that curcumin could cause significantly inhibitory effect on proliferation in HaCaT cells in a time- and dose-dependent manner.Cell arrest at G1/S phase and significant apoptosis were observed after being treated with curcumin for 24 h.In association with these,the expression of PCNA,cyclin D1 and Bcl-xL were decreased both at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for the same treatment.Conclusion:Curcumin can inhibit proliferation,induce cell arrest at G1/S phase and cause apoptosis in HaCaT cells.The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PCNA,cyclin D1 and Bcl-xL induced by curcumin contributes to the above effects in vit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CUMIN KERATINOCYTE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Cyclin D1 BCL-X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PCNA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验证
3
作者 许少全 麦尔哈巴·麦麦提艾力 +5 位作者 吕国栋 周润 赵金龙 李婧 夏衣旦木·吐尼牙孜 赵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56-4963,共8页
【目的】分析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 sensu lato,Eg)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特性,以及去氢骆驼蓬碱(HM)及其衍生物(H-2-168与H-2-104)对EgPCNA蛋白含量的影响,以期治... 【目的】分析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 sensu lato,Eg)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特性,以及去氢骆驼蓬碱(HM)及其衍生物(H-2-168与H-2-104)对EgPCNA蛋白含量的影响,以期治疗囊型棘球蚴病并为药物靶点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运用PCR扩增并克隆EgPCNA基因全长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和分析EgPCNA蛋白相关生物学信息。利用Mega 7.0构建蛋白序列系统发育树,并运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HM及其衍生物(H-2-168与H-2-104)对EgPCNA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EgPCNA基因全长783 bp,编码260个氨基酸,EgPCNA蛋白分子质量为28.36435 ku,等电点为4.62,脂肪指数为96.81,亲水性值为-0.015,为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蛋白分布于细胞质。该蛋白含有PCNA超家族结构与PCNA保守功能结构域,二级结构主要为无规则卷曲,其次是α-螺旋,有2条可靠的B细胞抗原表位,与人和家鼠等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较远。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与DMSO组相比,HM组EgPCNA蛋白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H-2-168与H-2-104组EgPCNA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了EgPCNA全长基因。EgPCNA蛋白对细粒棘球绦虫的DNA复制和修复具有调控作用,H-2-168与H-2-104具有下调EgPCNA蛋白含量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ina53、p53、PCNA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辉 黄晓霞 +4 位作者 胡伟华 张庆 肖卫 张万明 李军川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Mina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及Mina53、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其中联合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10例正常肺组织中Mina53、p53、PCNA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肺组织中Mina53、p53、PCNA表... 目的探讨Mina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及Mina53、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其中联合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10例正常肺组织中Mina53、p53、PCNA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肺组织中Mina53、p53、PCNA表达量都很少,而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均高度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ina53的阳性表达率是52.94%(18/34),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p53、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4.71%(22/34)、76.47%(26/34),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Mina53、p53、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两两之间均有相关性(P均<0.01)。结论 Mina53有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标记物,Mina53与p53、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联合检测,可起到互补作用,较全面地反映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A53 蛋白质P53 增殖细胞核抗原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G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CNA和P21WAF1的相关性 被引量:6
5
作者 付玉环 姜广建 +2 位作者 夏庆安 张艳普 张景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增殖抑制基因(HSG)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癌基因P21WAF1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乳腺癌及20例癌旁正常乳腺标本中HSG、PCNA和P21WAF1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HSG表达率较癌旁正常乳腺组下降,PCN... 目的探讨增殖抑制基因(HSG)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癌基因P21WAF1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乳腺癌及20例癌旁正常乳腺标本中HSG、PCNA和P21WAF1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HSG表达率较癌旁正常乳腺组下降,PCNA和P21WAF1表达率较癌旁正常乳腺组升高。乳腺癌组HSG低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ER有关,PCNA和P21WAF1高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复发和预后有关,HSG与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HSG低表达和PCNA、P21WAF1高表达均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抑制因子 免疫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小凹形态及微血管变化联合PCNA、p53检测在胃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张静洁 孟宪梅 +3 位作者 党彤 周怡 王晶 田旭阳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0期9-1,共4页
目的探讨胃小凹形态及微血管变化联合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检测在胃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因上腹不适、腹痛、腹胀、反酸等症状就诊的95例患者,均行放大色素内镜检查,观察并记录胃小凹的形态及微血管的变化,在小凹形态最明显... 目的探讨胃小凹形态及微血管变化联合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检测在胃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因上腹不适、腹痛、腹胀、反酸等症状就诊的95例患者,均行放大色素内镜检查,观察并记录胃小凹的形态及微血管的变化,在小凹形态最明显处取材活检,送病理检查,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送检胃黏膜组织中的p53及PCNA。结果在放大色素内镜下观察并取材共248处。胃小凹A型9处,B型38处,C型42处,D型67处,E型62处,F型30处。微血管分型R型92处,I型123处,D型33处。肠上皮化生的典型表现为E型小凹+I型微血管改变,不典型增生的典型表现为F型小凹+D型微血管改变。E、F型小凹胃黏膜组织中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0%、86.7%,高于A、B、C、D型小凹的22.2%、34.2%、50.0%、58.2%,P均<0.05。E、F型小凹胃黏膜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1%、93.3%,高于A、B、C、D型小凹的33.3%、39.7%、61.9%、67.2%,P均<0.05。结论放大色素内镜下如观察到胃小凹形态及微血管改变,同时有PCNA、p53高表达,高度提示早期胃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色素内镜 胃癌 胃癌前病变 P53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NA、p53和hTERT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吴国英 朱玲 +1 位作者 冯振卿 彭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PCNA、p53蛋白和hTERT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口腔黏膜单纯增生(HP)9例,轻度异常增生(LD)11例,中度异常增生(MD)10例,重度异常增生(原位癌CIS)9例,鳞癌(SCC)11... 目的:探讨PCNA、p53蛋白和hTERT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口腔黏膜单纯增生(HP)9例,轻度异常增生(LD)11例,中度异常增生(MD)10例,重度异常增生(原位癌CIS)9例,鳞癌(SCC)11例中p53蛋白、PCNA和hTERTmRNA的表达。结果:PCNA、p53和hTERT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中均有表达的异常。结论:hTERT、PCNA和p53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的发生发展有关,它们的异常表达有助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的早期诊断,为研究癌前病变癌变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病变 鳞癌 端粒酶逆转录酶 增殖细胞核抗原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FOXO3a、β-Catenin、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徐骏飞 江颖 +3 位作者 倪启超 何志贤 汪涛 徐青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叉头转录因子(FOXO3a)、β-连环素(β-Caten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标本68份(肿瘤组)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标本20份(腺瘤组),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两... 目的探讨叉头转录因子(FOXO3a)、β-连环素(β-Caten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标本68份(肿瘤组)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标本20份(腺瘤组),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两组FOXO3a、β-Catenin、PCNA蛋白表达;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三指标间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组、腺瘤组FOXO3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0%,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5%、25%,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3、5%,两两比较P均<0.05;FOXO3a阳性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腋窝淋巴结转移、预后相关,β-Catenin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CNA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乳腺癌组织中FOXO3a阳性表达与β-Catenin异常表达、PCNA阳性表达均呈负相关,β-Catenin异常表达与PCN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FOXO3a低表达、β-Catenin异常表达、PCNA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叉头转录因子 Β-连环素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hMSH2、PTEN和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范凯 马坚妹 +4 位作者 王朝晖 王彦 刘敏 吕申 许国旺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60,67,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中错配修复基因 hMSH2与 PTEN、PCNA 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胃癌、癌旁和胃炎粘膜中 hMSH2、PTEN 和 PCNA 的表达。结果:(1)hMSH2和 PCNA 在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癌组织;PTEN ... 目的:探讨胃癌中错配修复基因 hMSH2与 PTEN、PCNA 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胃癌、癌旁和胃炎粘膜中 hMSH2、PTEN 和 PCNA 的表达。结果:(1)hMSH2和 PCNA 在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癌组织;PTEN 在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非癌组织。(2)PTEN 在低分化癌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高分化癌和无转移者。PCNA 在低分化癌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分化癌和无转移者。(3)hMSH2与 PCNA 蛋白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PTEN 与 PCNA 蛋白表达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hMSH2的高表达及 hMSH2与 PCNA 表达的相互影响与胃癌的发生可能有关;检测3种蛋白有助于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HMSH2 PTEN pcna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ToPoⅡα、PCNA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磊 陈孝平 +2 位作者 张万广 曹斌 朱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α(ToPoα)和核增生细胞抗原(PCNA)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分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未经化疗的原发性肝癌组织中ToPoα及PCNA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ToPoα和PCN...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α(ToPoα)和核增生细胞抗原(PCNA)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分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未经化疗的原发性肝癌组织中ToPoα及PCNA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ToPoα和PCNA蛋白在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7%(50/57)和80.7%(46/57)。其表达在高分化与中、低分化肿瘤组织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P<0.01),在有转移的患者中的表达高于无转移者(P<0.05、P<0.01),在短期生存者中的表达高于中、长期生存者(P<0.05、P<0.01);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81,P<0.01)。结论ToPoα和PCNA的检测可作为评价肝癌分化程度和侵袭、转移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拓扑异构酶Ⅱα 核增生细胞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SDF-1、Ki-67、PCNA及Survivin与翼状胬肉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颖 杨文蕾 张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2120-2122,共3页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肿瘤增殖抗原(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及生存素(Survivin...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肿瘤增殖抗原(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及生存素(Survivin)与翼状胬肉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01/2015-05于本院进行诊治的79例106眼翼状胬肉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79例正常结膜者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组织VEGF、SDF-1、Ki-67、PCNA及Survivin阳性细胞数分级及染色强度分级进行比较,并比较其中不同性别、分期及分型患者的检测结果,同时以Logistic分析上述指标与翼状胬肉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组织VEGF、SDF-1、Ki-67、PCNA及Survivin阳性细胞数分级及染色强度分级均高于对照组,不同分期及分型患者的检测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均P<0.05),而不同性别患者间的检测结果则无明显差异(均P>0.05),经Logistic分析显示,上述组织指标均与翼状胬肉有密切的关系。结论:翼状胬肉组织中的VEGF、SDF-1、Ki-67、PCNA及Survivin表达呈现异常状态,上述指标均与翼状胬肉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SDF-1 KI-67 pcna SURVIVIN 翼状胬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Caveolin-1、PCNA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史璐 陈新明 +2 位作者 陈智 熊世春 李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96-599,共4页
目的:研究Caveolin-1、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分析二者的关系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5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标本及20例正常涎腺组织... 目的:研究Caveolin-1、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分析二者的关系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5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标本及2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Caveolin-1、PCNA的表达,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aveolin-1在2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Caveolin-1表达下调与病程短、病理级别及临床分期的增高有关,短病程组和长病程组间(42.1%vs 67.6%)、低分化和高分化组间(38.5%vs 63.3%)、Ⅲ+Ⅳ期和Ⅰ+Ⅱ期组间(33.3%vs 6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随着病理级别和临床分期的增高阳性表达率升高,低分化和高分化组间(33.38±11.98vs 20.12±10.13)、Ⅲ+Ⅳ期和Ⅰ+Ⅱ期组间(29.45±12.89vs 22.49±11.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veolin-1与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rs=-0.28,P=0.017)。Caveolin-1表达降低及PCNA表达增高与肿瘤复发显著相关(P<0.05)。结论:Caveolin-1的表达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增殖起抑制作用,Caveolin-1是影响粘液表皮样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 CAVEOLIN-1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NA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莲芝 张正荣 +2 位作者 杨军文 张莹 徐国祥 《安徽医学》 2003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0例正常子宫内膜、3 0例单纯性增生、3 0例复杂性增生、3 0例非典型增生和4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CNA和K...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0例正常子宫内膜、3 0例单纯性增生、3 0例复杂性增生、3 0例非典型增生和4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CNA和Ki-67的表达。结果 PCNA和Ki-67标记指数 (LI)在非典型增生组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和复杂性增生组 ,子宫内膜癌组高于非典型增生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PCNA和Ki-67LI均与子宫内膜癌分化程度、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结论 PCNA和Ki -67LI的检测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KI-67 标记指数 免疫组织化学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K1和PC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淑梅 马廷行 唐晓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LK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2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16例乳腺良性增生患者乳腺增生组织中PLK1、PCNA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LK1、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LK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2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16例乳腺良性增生患者乳腺增生组织中PLK1、PCNA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LK1、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3%(18/32)、71.9%(23/32),PLK1表达与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肿瘤分期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等因素无关(P均>0.05),与肿瘤分化程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有关(P均<0.05)。PCNA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ER表达有关(P均<0.05);与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PR及HER-2表达等因素无关(P均>0.05)。乳腺良性增生组织中PLK1、PCNA表达均为阴性或弱表达。结论PLK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具有一定肿瘤特异性,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PLK1 免疫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癌旁组织中PCNA、c-erbB-2、p53、ER、PR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5
15
作者 贾宗良 林子晶 +1 位作者 车向明 姚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2-216,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癌旁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C-erbB-2、p53、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蛋白的表达,探讨适合中国女性保乳手术的安全切除范...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癌旁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C-erbB-2、p53、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蛋白的表达,探讨适合中国女性保乳手术的安全切除范围。方法收集4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切除标本,将每一标本分为癌肿区和癌旁区,癌旁区再划分为癌旁1 cm、2 cm、3 cm及>3 cm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以上5组乳腺组织中非典型增生的发生率以及PC-NA、c-erbB-2、p53、ER、PR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距离原发癌肿越远,癌旁组织发生非典型增生以及c-erbB-2、p53蛋白阳性的比例越低(P<0.05);癌旁1 cm、2 cm组高危因素(非典型增生以及c-erbB-2、p53)的比例明显高于3 cm组(P<0.05),而癌旁1 cm与2 cm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PCNA、ER、PR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推荐以癌旁2 cm作为安全切除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非典型增生 增殖细胞核抗原 C-ERBB-2 P53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中FEZ1和PCNA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娜 王洪兴 张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8-19,共2页
目的检测FEZ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食管鳞癌及10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FEZ1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FEZ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 目的检测FEZ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食管鳞癌及10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FEZ1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FEZ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食管组织,其表达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C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其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FEZ1和PC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负相关。结论FEZ1的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有关,并且参于了其浸润、转移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FEZ1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细胞PCNA、DNA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焱 朱传升 +1 位作者 刘东梅 沈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12-13,共2页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 DNA表达与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 ,以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 L )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了 PCNA表达、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分布检测。结果...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 DNA表达与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 ,以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 L )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了 PCNA表达、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分布检测。结果  ANL L患者 PCNA表达为 (5 9.86± 2 2 .4 9) %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2 4 .0 1± 6 .94 ) % ;PCNA表达在白血病病程中呈动态变化 ,治疗前 PCNA标记指数 (L I)为 (6 0 .2 2±2 0 .35 ) % ,完全缓解时接近正常 [(2 6 .2 8± 12 .5 1) % ],复发时升至 (5 1.4 2± 2 1.34) % ;DNA异倍体的检出率为2 1.9%。结论  PCNA表达对观察 ANL L 患者病情有重要参考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pcna DNA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肿瘤中Bcl-2、p53和PCNA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顺宗 孙抒 +1 位作者 杨万山 李香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7期1-3,共3页
目的检测Bcl-2、p53和PCNA蛋白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旨在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乳腺良、恶性肿瘤中Bcl-2、p53和PC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Bcl-2蛋白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及良... 目的检测Bcl-2、p53和PCNA蛋白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旨在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乳腺良、恶性肿瘤中Bcl-2、p53和PC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Bcl-2蛋白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及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4%、93.3%和66.7%,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且Bcl-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0.01)。②p53蛋白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及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5%、23.2%和0%,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③PCNA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及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4%、70.0%和70.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C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0.01)。结论Bcl-2、p53和PCNA蛋白过表达在乳腺组织恶性转化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BCL-2蛋白 P53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NA与BCL-2的表达在大肠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英文)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异凡 何剪太 +1 位作者 卢焕元 李年丰 《中国医学工程》 2003年第6期33-37,44,共6页
目的 研究PCNA与BCL - 2的表达在大肠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用sABC免疫组化法分析 3年随访期间大肠癌患者肠标本的PCNA与BCL - 2的表达。结果 PCNA在正常大肠黏膜中不表达而在大肠癌中呈阳性表达 ,PCNA与肿瘤的复发、患者的死亡... 目的 研究PCNA与BCL - 2的表达在大肠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用sABC免疫组化法分析 3年随访期间大肠癌患者肠标本的PCNA与BCL - 2的表达。结果 PCNA在正常大肠黏膜中不表达而在大肠癌中呈阳性表达 ,PCNA与肿瘤的复发、患者的死亡时间、肿瘤分期和淋巴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 ,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呈负相关。BCL - 2仅与肿瘤分期高度相关 (P <0 .0 5 ) ,与复发时间、死亡时间、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无关 (P >0 .0 5 )。结论 分析PCNA与BC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基因表达 BCL-2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和PC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苏联珍 吴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和PCNA在18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正常组)、21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组)和22例子宫内膜腺癌(内膜癌组)中的表达。结...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和PCNA在18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正常组)、21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组)和22例子宫内膜腺癌(内膜癌组)中的表达。结果正常组、癌前病变组及内膜癌组PCNA表达分别为61.1%(11/18)、71.4%(15/21)和95.5%(21/2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表达分别为:正常组88.9%(16/18)、癌前病变组71.4%(15/21)、内膜癌组27.3%(6/2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A表达增强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在分子水平上的早期变化,PTEN表达减弱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对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pcna PT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