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碳汇现状及低碳发展路径分析
1
作者 黄婷 《福建林业》 2025年第3期36-38,共3页
福建省作为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省份,其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在碳汇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以福建省5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邵武二都、上杭梅花山、福州岁昌、三元格氏栲、浦城匡山)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系统评估各森... 福建省作为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省份,其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在碳汇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以福建省5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邵武二都、上杭梅花山、福州岁昌、三元格氏栲、浦城匡山)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系统评估各森林康养基地的碳汇能力及碳排放特征。研究发现,各森林康养基地碳汇量差异显著,邵武二都年碳汇量达37896.47 t CO_(2)·a^(-1),而浦城匡山仅为221.04 t CO_(2)·a^(-1);碳排放主要源于游客出行与住宿环节,其中三元格氏栲出行碳排放是福州岁昌的10倍以上。基于此,本文提出扩大森林康养基地森林面积、优化游客结构与出行方式、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碳账户与碳积分体系建设等建议,旨在为福建省森林康养产业低碳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康养 碳汇 低碳发展 碳排放分析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投资银行贷款林业项目在河南省的实践与创新
2
作者 裴卫国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2期68-74,共7页
介绍欧洲投资银行林业项目的理念和目标以及主要做法,阐述“参与式磋商”设计等理念在河南省相关项目新造林、森林修复与质量提升、森林认证、碳汇计量等方面的应用方法和步骤,以期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欧洲投资银行 参与式磋商 森林认证 碳汇计量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黑龙江省森林冰雪旅游与碳汇经济融合发展路径
3
作者 孙莹 关大伟 《林业勘查设计》 2025年第3期79-85,94,共8页
新质生产力以其创新驱动为核心,为森林冰雪旅游产业提供更高效、绿色的发展路径,同时也为碳汇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黑龙江省依托其丰富的森林和冰雪资源,发展森林冰雪旅游产业,并与碳汇经济相结合,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多重效益。通... 新质生产力以其创新驱动为核心,为森林冰雪旅游产业提供更高效、绿色的发展路径,同时也为碳汇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黑龙江省依托其丰富的森林和冰雪资源,发展森林冰雪旅游产业,并与碳汇经济相结合,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多重效益。通过阐明新质生产力对黑龙江森林冰雪旅游与碳汇经济融合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出促进融合发展的策略和建议,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森林冰雪旅游产业与碳汇经济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森林冰雪旅游产业 碳汇经济 融合发展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权益类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见 张运明 +2 位作者 曹兰芳 周训芳 李敏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96-100,共5页
权益类森林生态产品是一类需要政府赋权和确权并通过市场实现生态价值的生态产品,具有不完全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特征,依靠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实现生态价值。湖南省探索开发了林业碳汇项目、集体林权、林权抵押贷款等三种权益类森林生态产... 权益类森林生态产品是一类需要政府赋权和确权并通过市场实现生态价值的生态产品,具有不完全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特征,依靠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实现生态价值。湖南省探索开发了林业碳汇项目、集体林权、林权抵押贷款等三种权益类森林生态产品,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依然在运行机制、配套政策等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应当采取优化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推动集体林权交易监管协同、打通林权抵押贷款通道等举措,推动权益类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益类森林生态产品 林业碳汇项目 集体林权交易 林权抵押贷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4—2018年福建省森林碳储量特征及动态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肖嘉文 刘金福 +4 位作者 郑雯 王智苑 方梦凡 洪宇 谭芳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8,共8页
基于福建省1974—2018年共9期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和平均生物量法,分析福建省森林碳储量动态变化,并对2014—2018年乔木林各优势树种(组)的碳储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4—2018年,福建省森林总体碳储量从13539... 基于福建省1974—2018年共9期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和平均生物量法,分析福建省森林碳储量动态变化,并对2014—2018年乔木林各优势树种(组)的碳储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4—2018年,福建省森林总体碳储量从13539.64×10^(4)t增长到33962.34×10^(4)t,平均碳密度从25.75 t·hm^(-2)增长到39.86 t·hm^(-2)。乔木林中,幼龄林和中龄林的面积较大,而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的面积逐期增加;中龄林的碳储量最高;成熟林和过熟林的碳密度整体较大。天然林和人工林的面积、碳储量和碳密度逐期增加,且天然林各指标均高于人工林。2014—2018年,天然林中阔叶混交林的碳储量最高,锥栗〔Castanea henryi(Skan)Rehder et E.H.Wilson〕的碳密度最大;人工林中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的碳储量最高,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inn.)的碳密度最大。综上所述,福建省森林有较高的碳储量和碳汇能力,阔叶混交林和杉木是乔木林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因此,可通过改善这2个树种(组)的林龄结构并加强经营管理来提升福建省森林碳汇能力;并通过合理的采伐和种植策略,优化幼龄林和中龄林的比例,以提高福建省森林碳汇能力,保持成熟林和过熟林面积占比,以维持福建省较高的森林碳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森林 碳储量 碳密度 碳汇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丽水市森林碳汇时空演变及对极端降水的响应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宁馨 毛方杰 +6 位作者 杜华强 李雪建 孙佳倩 赵吟吟 郑兆东 腾先锋 叶峰峰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9-927,共9页
【目的】模拟并分析浙江省丽水市森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时空演变趋势,揭示其对极端降水的响应机制,为丽水市森林固碳潜力时空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综合样地调查、遥感观测、InTEC模型,模拟3种气候情景(RCP 2.6、RCP 4.5和RCP ... 【目的】模拟并分析浙江省丽水市森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时空演变趋势,揭示其对极端降水的响应机制,为丽水市森林固碳潜力时空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综合样地调查、遥感观测、InTEC模型,模拟3种气候情景(RCP 2.6、RCP 4.5和RCP 8.5)下1979—2079年丽水市森林NEP时空格局,分析极端降水时空特征,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极端降水对NEP的影响。【结果】①1979—2015年丽水市极端降水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未来气候情景下除RCP 2.6之外,RCP 4.5和RCP 8.5极端降水量、频率和强度仍持续增加,其中莲都区、缙云县以及景宁畲族自治县等地区极端降水事件上升趋势较强。②1979—2015年森林NEP呈增加趋势,增长速度为18.44 g·m^(-2)·a^(-1)。2016—2079年,3种气候情景下森林NEP均呈下降趋势,但碳汇总量呈上升趋势,最大NEP累积达10.97 Pg。③1979—2015年极端降水对NEP产生积极影响,2016—2079年除RCP 2.6影响不显著,其他2种情景下极端降水对NEP均产生消极影响,但RCP 8.5情景下极端降水较RCP 4.5对NEP的影响更小。【结论】丽水市森林碳汇能力较强,在未来气候情景下仍具有较高的碳汇潜力,然而极端降水对NEP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图5参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森林碳汇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 inTEC模型 浙江省丽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植被碳汇动态及其自然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海溶 莫宏伟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4-313,共10页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是生态系统极为重要的特征量,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碳交换的物理量。该文基于MODIS NPP和气象数据,利用土壤微生物呼吸模型估算2000—2020年湖南省的植被NEP,并结合趋势拟合、...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是生态系统极为重要的特征量,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碳交换的物理量。该文基于MODIS NPP和气象数据,利用土壤微生物呼吸模型估算2000—2020年湖南省的植被NEP,并结合趋势拟合、变异系数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植被碳汇动态变化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利用地理探测器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自然因子对植被碳汇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南省植被碳汇多年平均值为603.01 gC·m^(-2)·a^(-1),呈现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由西南向东北逐步降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000—2020年,植被碳汇平均趋势系数为2.97 gC·m^(-2)·a^(-1),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变异系数以低波动和较低波动为主,高波动地区主要分布于部分城市周边容易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干扰的区域;植被碳汇变化是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因子解释力依次为:海拔>坡度>气温>降水量>坡向,海拔和坡度对湖南省植被碳汇的时空分布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气温和降水对植被碳汇的解释力较弱,植被碳汇与气温、降水量正相关的区域分别占植被总面积的75.13%和73.11%。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碳汇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 动态变化 驱动因子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2影像的武汉市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地上碳储量估算 被引量:3
8
作者 韩云亭 李思悦 罗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1-619,共9页
探究国产高分辨率数据在森林碳储量估算研究中的潜力,为构建森林碳储量估算模型提供新思路。选取武汉市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以GF-2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地面实测信息,对研究区森林地上碳储量进行估算,共提取6个植被指数、4... 探究国产高分辨率数据在森林碳储量估算研究中的潜力,为构建森林碳储量估算模型提供新思路。选取武汉市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以GF-2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地面实测信息,对研究区森林地上碳储量进行估算,共提取6个植被指数、4个波段值、8种纹理特征,筛选出9个与实测碳储量相关的遥感变量,运用线性与非线性方程对单个高相关变量和多个相关变量进行建模,选出最优模型,为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将模型代入4种纹理窗口(3×3、5×5、7×7、9×9)。结果表明:通过遥感图像提取的植被指数之间,具有较强的共线性,单变量建立的模型精度低于多变量模型;利用均方根误差RMSE与决定系数R^(2)对4个窗口下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评价,模型在5×5窗口下预测效果最好(R^(2)=0.73,RMSE=0.5),3×3窗口下预测效果最差(R^(2)=0.64,RMSE=0.8),将所有估测模型进行比较,在纹理窗口下模型精度提高了0.11。利用5×5窗口下构建的多变量模型对研究区碳储量进行估算,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碳储总量为1.06×10^(4) t,总体平均碳密度为84.59 t/hm^(2),具有一定的固碳作用。选用国产高分辨率影像GF-2数据对武汉市九峰山森林公园进行反演研究,能很好地运用在森林植被碳储量定量与生长状况领域。研究结果对“双碳”目标下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管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2 地上碳储量 遥感反演 森林碳汇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行业参与碳市场的潜力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弘毅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129,共8页
在全国统一碳市场发展完善、铁路部门出台相应政策的背景下,铁路行业应积极探索发掘其潜力碳资产以参与到碳市场中。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碳市场及铁路行业参与碳市场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铁路行业特征,从光伏项目、林业碳汇项目、高速铁路与... 在全国统一碳市场发展完善、铁路部门出台相应政策的背景下,铁路行业应积极探索发掘其潜力碳资产以参与到碳市场中。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碳市场及铁路行业参与碳市场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铁路行业特征,从光伏项目、林业碳汇项目、高速铁路与节能管理技术、铁路项目施工建造技术等多方面分析铁路行业参与碳市场的潜力。铁路行业在尚未被纳入且短期内无法被纳入全国碳排权交易市场的情况下,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和区域碳市场当中。这要求铁路行业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多方积极参与建设,开发铁路行业全过程的碳减排计算理论及项目方法学,为铁路行业清算及盘活碳资产提供方法及依据,将“沉睡”的碳转变为铁路行业的资产和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资产 碳市场 碳减排 铁路工程 光伏项目 林业碳汇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四水”河岸带碳汇及其经济价值评估
10
作者 闫峰 陆紫薇 喻雪婷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9-213,共5页
基于CASA模型、GSMSR模型和市场价格法,构建了河岸带碳汇及经济价值评估模型,以湖南省的湘江、资江、沅江和澧水(简称“四水”)为例,计算了它们的河岸带碳汇量,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评估了“四水”河岸碳汇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湖南省... 基于CASA模型、GSMSR模型和市场价格法,构建了河岸带碳汇及经济价值评估模型,以湖南省的湘江、资江、沅江和澧水(简称“四水”)为例,计算了它们的河岸带碳汇量,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评估了“四水”河岸碳汇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湖南省“四水”干流河岸带多年碳汇总量平均值为7.04×10^(4)t,其中湘江2.29×10^(4)t,资江1.81×10^(4)t,沅江1.49×10^(4)t,澧水1.45×10^(4)t。空间方面“四水”的消落区表现为碳源,岸上区域主要表现为碳汇;且受水位波动的影响,消落区评价结果的变异系数大于岸上区域。时间方面河岸带碳汇呈4~9月高、10月~次年3月低的年内变化特点及平水年高、丰枯年低的年际变化特点。河岸带碳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土地利用类型和水位变化。较高的温度、较大的林地占比和较低的水位变化有助于提升河岸带的碳汇。经济价值方面湖南省“四水”河岸带碳汇年均经济价值为298.73×10^(4)元,其中湘江95.67×10^(4)元,资江77.17×10^(4)元,沅江63.53×10^(4)元,澧水62.36×10^(4)元。河岸带具有较高的碳汇价值,可通过碳交易为河流保护与治理提供潜在资金来源,从而服务于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评估 河岸带 经济价值 湖南省“四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7—2021年中国省域碳排放和碳吸收能力分析
11
作者 张煜星 张哲 +1 位作者 尹晶萍 蒲莹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对1997—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不包括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和西藏)的碳排放情况和森林植被碳吸收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大部分省(区、市)的碳排放呈增长趋势。截至2021年,已有8个省(区、市)实现或接近碳达峰。2)... 对1997—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不包括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和西藏)的碳排放情况和森林植被碳吸收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大部分省(区、市)的碳排放呈增长趋势。截至2021年,已有8个省(区、市)实现或接近碳达峰。2)中国碳减排已初步取得成效,技术进步在碳减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省(区、市)碳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与2005年相比,2021年18个省(区、市)的碳强度下降幅度超过65%。总体来看,经济较发达的省(区、市)碳强度普遍较低。3)各省(区、市)碳排放量与当年GDP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2021年,碳强度最低的5个省(区、市)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的5.11%,其GDP总和却占全国的16.25%;碳强度最高的5个省(区、市)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的33.51%,但其GDP总量仅占全国的6.98%。4)当前,中国能源消耗结构仍以煤炭和石油为主。2021年全国煤炭和石油能源消耗占比高达91%.能源消耗增量对GDP增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这种滞后性正逐步减弱,单位能耗的经济产出效益显著提高。5)全国森林植被的年均固碳能力持续增强。2021年,全国森林植被碳汇量达到4.51亿t,吸收二氧化碳当量达16.55亿t,2017—2021年全国碳汇年均增长率为4.02%,但同期碳排放年均增长率达10.7%,固碳能力的增长速度显著低于碳排放增长速度。6)各省(区、市)的碳汇能力均有所提升,但多数省(区、市)的森林碳汇量不足本省(区、市)当年碳排放量的10%;其中,江西、广西、吉林和湖南的碳汇能力超过30%;云南和四川的森林植被年固碳量分别为省(区、市)年均碳排放量的2.16倍和1.13倍,表现出较强的固碳能力。7)2021年,全国森林植被固碳量占当年碳排放量的12.63%,而全国陆地生态系统植被总碳汇量占当年碳排放量的23%。尽管碳排放的增长速度仍快于森林植被碳吸收能力的增长速度,但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陆地生态系统仍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要素。保护并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碳减排潜力接近峰值后进一步增强碳汇能力、实现碳中和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 碳排放 碳汇 碳达峰 森林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安徽省林草碳汇工作探讨
12
作者 王晶晶 黄士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0期104-105,131,共3页
就新形势、新要求下,对社会面关注较高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以正确引导安徽省林草碳汇的发展方向。根据新发布的政策文件,解读新的造林碳汇方法学和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CCER)开发流程,介绍了CCER登记、交易、审定与核查机... 就新形势、新要求下,对社会面关注较高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以正确引导安徽省林草碳汇的发展方向。根据新发布的政策文件,解读新的造林碳汇方法学和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CCER)开发流程,介绍了CCER登记、交易、审定与核查机构,分析了对林草碳汇工作的见解。应该冷静地看待林草碳汇工作,国家需要的是新增减排量和新增碳汇量,认清林草碳汇的战略地位,林草碳汇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补充和调节手段。林草碳汇可供开发和交易的资源份额很小,通过各种渠道切实达到安徽省森林资源扩面提质、林草碳汇能力全面提升,提前做好战略规划才是林草碳汇的工作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碳汇 方法学 自愿减排项目 战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经济林碳汇测算及其产品开发探析
13
作者 傅乐乐 苏建兰 张凯迪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2期34-39,共6页
本文运用生物量法,以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报告和云南省森林资源报告数据为基础,测算分析云南省经济林固碳状况。结果表明:九次统计期间,云南省经济林固碳量从280.56万吨增长到2928.37万吨,绝对增量为2647.81万吨,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 本文运用生物量法,以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报告和云南省森林资源报告数据为基础,测算分析云南省经济林固碳状况。结果表明:九次统计期间,云南省经济林固碳量从280.56万吨增长到2928.37万吨,绝对增量为2647.81万吨,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按不同经济林用途,果树林、工业原料林、食用油料林三种经济林类型的固碳作用最为显著;从不同区域看,西双版纳、临沧、普洱、大理以及红河五个区域的经济林固碳量居于前列。综合考虑云南省经济林资源的发展现状、碳汇项目方法学、农民增收愿望以及政策支持,提出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发具有云南特色的经济林碳汇产品,即经济林碳汇项目和碳汇金融,将云南特色的碳汇项目与金融市场相结合,为该地区的经济林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为云南省多方向、多渠道实现经济林更大的效益提供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碳汇 碳汇测算 碳汇产品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不同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及经济价值
14
作者 张泓宇 曹文志 杨盛昌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12-118,141,共8页
以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和福建省地方政府年度报告数据为资料,采用蓄积量扩展模型,研究2015—2020年福建省不同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相比过去40 a,2015—2020年间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有所提升;在2015—... 以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和福建省地方政府年度报告数据为资料,采用蓄积量扩展模型,研究2015—2020年福建省不同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相比过去40 a,2015—2020年间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有所提升;在2015—2020年间,福建省不同地区碳汇(CO_(2))的变化较大,介于46.9~2170万t·a^(-1),其中以南平市最高;碳汇密度(CO_(2))介于7.09~19.17 t·a^(-1)·hm^(-2),以福州市最高;各地区分布特点,碳汇和人均碳汇为“西北高、东南低”、碳汇密度为“东北高、西部低”;福建省碳汇经济价值为45.76亿元·a^(-1),不同地区变化幅度较大,介于0.20~9.30亿元·a^(-1)之间,均值为5.08亿元·a^(-1);福建省GDP水平更低的地区,碳汇经济价值相对GDP的水平更高。自然禀赋的不同,是导致福建省不同地区间碳汇潜力呈现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碳汇 碳储量 经济价值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保工程的森林碳中和效率静态及动态测度分析
15
作者 王冰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6期25-29,33,共6页
为了对森林碳中和效率进行测度,选取辽宁省天保工程为研究区域,并从森林碳汇效率入手,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指数方法,设计对应的静态和动态测度模型,构建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数据分箱和插补法对数据中的异常值和缺失值... 为了对森林碳中和效率进行测度,选取辽宁省天保工程为研究区域,并从森林碳汇效率入手,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指数方法,设计对应的静态和动态测度模型,构建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数据分箱和插补法对数据中的异常值和缺失值进行处理。结果表明:2014年到2019年铁岭市和本溪市森林碳汇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252和0.278,综合效率的最大值分别为0.438和0.461,最小值分别为0.239和0.241。铁岭市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212、0.982、0.665、0.573和1.086。技术进步在全要素生产率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通过分析森林碳汇测度能够对天然林的碳汇能力和潜力进行了解,为后续的碳汇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 测度 静态 动态 天保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丘陵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特征 被引量:25
16
作者 孙伟军 方晰 +2 位作者 项文化 张仕吉 李胜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7765-7773,共9页
为了解天然次生林保护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研究方法,对湘中丘陵区不同演替阶段4种林分类型(杉木人工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其与土壤养分相关性进... 为了解天然次生林保护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研究方法,对湘中丘陵区不同演替阶段4种林分类型(杉木人工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其与土壤养分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土层总有机碳(T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均表现为: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杉木人工林,在0—30cm土层,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TOC含量比杉木人工林分别高出13.40%、19.40%和29.91%,MBC含量分别高出15.62%、32.89%和53.33%,DOC含量分别高出8.52%、8.75%和13.76%,EOC含量分别高出32.79%、38.48%和78.30%;2)天然次生林各土层MBC占TOC的比率以南酸枣落叶阔叶林最高,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为其次,马尾松+石栎混交林最低,均高于同一土层杉木人工林(除马尾松+石栎混交林15—30cm土层外),天然次生林各土层DOC占TOC的比率随着演替进展而下降,均低于同一土层杉木人工林(除马尾松+石栎混交林0—15cm土层外),天然次生林各土层EOC占TOC的比率随着演替进展而增加,且均高于同一土层杉木人工林;3)土壤MBC、DOC、EOC含量与TOC含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天然次生林土壤MBC、DOC、EOC含量与TOC含量的相关系数随着演替进展而增高,均高于杉木人工林;4)4种林分土壤TOC、MBC、DOC、EOC含量与土壤全N、碱解N、全P、有效P、全K、速效K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演替进展 杉木人工林 活性有机碳库 湘中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桉树碳储量和碳汇价值估算 被引量:18
17
作者 侯学会 牛铮 +1 位作者 黄妮 高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17,共5页
利用雷州林业局2002年二次森林清查资料和广东省林业调查的研究资料,分析了不同龄组的桉树各器官的碳含量在乔木碳含量中的比例,并初步探讨碳密度随蓄积量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估算了2002年广东省桉树林的碳储量和碳汇价值。结果表明,... 利用雷州林业局2002年二次森林清查资料和广东省林业调查的研究资料,分析了不同龄组的桉树各器官的碳含量在乔木碳含量中的比例,并初步探讨碳密度随蓄积量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估算了2002年广东省桉树林的碳储量和碳汇价值。结果表明,不同龄组各组分碳含量比例有明显差异,桉树的碳含量主要表现为树干的碳含量。对于幼龄林,各器官所含碳含量的分配格局是干>皮>叶>根>枝,对于中龄林、近成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各器官的碳含量分配格局基本一致,为干>根>皮>枝>叶。不同龄组的碳密度,均随林分蓄积量的增加而增加。2002年广东省桉树总碳储量约为1 153.32万t,其中中龄林碳储量最多为443.13万t,而过熟林由于立地面积较少,仅为21.65万t。成熟林的碳密度最大,为50.50 t/hm2,碳密度最小的是幼龄林,为12.72 t/hm2。采用造林成本法和瑞典碳税法计算不同龄组桉树的碳汇价值,结果表明,成熟林最高,为12 695.06~51 280.18元/hm2。两种估价方法取平均,估算2002年广东省桉树的碳汇总价值为51.92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清查资料 碳储量 碳汇价值 桉树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碳汇交易可借鉴的国际经验 被引量:35
18
作者 陆霁 张颖 李怒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27,共6页
发达经济体在利用林业碳汇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市场化运作方面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做法。本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政府注资建立的太平洋碳信托基金进行研究。分析基金的基本运行模式,归纳基金实施林业碳汇项目过... 发达经济体在利用林业碳汇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市场化运作方面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做法。本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政府注资建立的太平洋碳信托基金进行研究。分析基金的基本运行模式,归纳基金实施林业碳汇项目过程中可供我国借鉴的做法,总结其将林业碳汇纳入温室气体减排方案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实施林业碳汇项目的意义和林业碳汇作为减排手段的优势,以及实施林业碳汇项目中遇到的问题——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林业碳汇供需不畅、林业碳汇未纳入碳交易试点方案以及森林经营水平亟待提高等,提出应通过建立专业机构拓宽我国林业碳汇项目资金来源,发挥专业机构功能理顺林业碳汇的供需不畅问题,把林业碳汇产生碳权纳入当前碳交易试点方案以及加快研制森林经营增汇减排方法学的研究。针对太平洋碳信托基金碳权项目实施和碳权交易运作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经济效率不高及公平性问题,提出我国实施项目时应对类似问题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碳信托基金 林业碳汇项目 林业碳汇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森林碳储量的区域分布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加猛 杜丽永 +1 位作者 蔡志坚 张智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4-89,共6页
运用因子连续函数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森林碳储量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10年,江苏省森林碳储量为4 615.55×104 t,苏北、苏南和苏中的占比分别为57.83%、28.26%和13.91%;2005~2010年,江苏省森林碳储量增加了2 02... 运用因子连续函数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森林碳储量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10年,江苏省森林碳储量为4 615.55×104 t,苏北、苏南和苏中的占比分别为57.83%、28.26%和13.91%;2005~2010年,江苏省森林碳储量增加了2 025.59×104 t,森林"碳汇"效应显著,但各区域的碳储量变化不均衡。在江苏新增造林面积空间较为有限的背景下,提高林地生产力,优化树种和林龄结构是增加森林碳储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储量 森林碳汇 区域分布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 被引量:69
20
作者 焦秀梅 项文化 田大伦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共5页
 基于湖南省第4次(1990~1995年)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结合生物量测定数据,估算了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和碳密度,分析了它们的地理分布规律和植被类型特性.结果表明:湖南省森林植被碳贮量为173.974Tg,在14个地州市中,怀化市的森林植被...  基于湖南省第4次(1990~1995年)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结合生物量测定数据,估算了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和碳密度,分析了它们的地理分布规律和植被类型特性.结果表明:湖南省森林植被碳贮量为173.974Tg,在14个地州市中,怀化市的森林植被碳贮量最大,为31.047Tg,其它依次是永州市、郴州市和邵阳市,它们的森林植被碳贮量分别为21.527、19.306和19.239Tg,各森林类型中,杉木林的碳贮量最大,为51.588Tg,占湖南省碳贮量的29.65%;湖南省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为15.88t·hm-2,各地州市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变化为12.01~17.95t·hm-2,各森林类型中阔叶林的碳密度最大,为32.45t·hm-2,是湖南省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的2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 碳贮量 森林植被 碳密度 地理分布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