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ear dependent virtual flow rate sensor for progressing cavity pumps with deformable stator
1
作者 Jens Müller Sebastian Leonow +2 位作者 Johannes Schulz Christian Hansen Martin Monnigman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346-1353,共8页
This contribution presents a novel wear dependent virtual flow rate sensor for single stage single lobe progressing cavity pumps. We study the wear-induced material loss of the pump components and the impact of this m... This contribution presents a novel wear dependent virtual flow rate sensor for single stage single lobe progressing cavity pumps. We study the wear-induced material loss of the pump components and the impact of this material loss on the volumetric efficiency. The results are combined with an established backflow model to implement a backflow calculation procedure that is adaptive to wear. We use a laboratory test setup with a highly abrasive fluid and operate a pump from new to worn condition to validate our approach. The obtained measurement data show that the presented virtual sensor is capable of calculating the flow rate of a pump being subject to wear during its regular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KFLOW progressing cavity pump Virtual sensor WE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bmersible direct-drive progressing cavity pump rodless lifting technology 被引量:4
2
作者 HAO Zhongxian ZHU Shijia +4 位作者 PEI Xiaohan HUANG Peng TONG Zheng WANG Benyuan LI Dey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3期621-628,共8页
Submersible electrical motor direct-drive progressing cavity pump (PCP) rodless lifting was studied to solve the traditional rod-drive pump problems, such as rod-tubing wearing, low efficiency and short running time. ... Submersible electrical motor direct-drive progressing cavity pump (PCP) rodless lifting was studied to solve the traditional rod-drive pump problems, such as rod-tubing wearing, low efficiency and short running time.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es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of key tools such as submersible motor an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lifting system were introduced. The field application and economic benefit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rod pumping unit. A new low speed and large torqu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was developed. This motor was used to drive PCP without gear reducer, which improved the reliability and feasibility. It can run at the speed from 50 to 500 r/min with stepless speed regulation, and it can perform high efficiency and large torque. Besides, other key supporting tools, such as motor protector and flex shaft, were developed. The submersible electrical motor direct- drive PCP technology can be used in a 139.7 mm (5.5 in) casing well, with daily output ranging from 5 to 50 m3. Until now, the technology has been deployed more than 100 wells. The field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t eliminates the rod-tubing wearing and saves electric energy by more than 30%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rod pumping unit. And it also makes the oil produced in a safe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y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dless artificial LIFT SUBMERSIBLE MOTOR DIRECT-DRIVE progressing cavity pump SUBMERSIBLE MOTOR artificial LI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cous flow simulations through multi.lobe progressive cavity pumps 被引量:5
3
作者 F.M.El-Abd E.M.Wahba I.G.Adam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768-780,共13页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simulations of multi-lobe progressive cavity(PC)pumps are limited in the literature due to the geometric complexity of the pump,which places numerous restrictions on the grid generatio...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simulations of multi-lobe progressive cavity(PC)pumps are limited in the literature due to the geometric complexity of the pump,which places numerous restrictions on the grid generation process.The present study attempts to alleviate such restrictions by developing a detailed numerical procedure fo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multi-lobe progressive cavity pumps.The profile equations for the multi-lobe configuration at any section at each instant of rotation are presented.A structured grid generation method is developed to generate mesh files required for CFD simulations of multi-lobe PC pumps.Results from the present procedure are validated against single-lobe PC pump numerical results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Finally,a numerical parametric study i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number of lobes,the stator pitch,the circular fillet and clearance on the volumetric efficiency of PC pumps with viscous 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gressive cavity pump Structured grid generati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缝隙泄漏双向流固耦合方法
4
作者 叶卫东 王波波 +3 位作者 祖海英 李恒岩 张恩来 汪旭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562,共7页
针对螺杆泵泄漏机理,利用数值模拟加数据拟合方法,提出了一种针对螺杆泵螺旋微小缝隙泄漏的双向流固耦合模拟方法.利用此方法,对比了单向流固耦合和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在螺杆泵泄漏计算结果的偏差,计算结果表明,间隙越小偏差越大,间隙为0.... 针对螺杆泵泄漏机理,利用数值模拟加数据拟合方法,提出了一种针对螺杆泵螺旋微小缝隙泄漏的双向流固耦合模拟方法.利用此方法,对比了单向流固耦合和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在螺杆泵泄漏计算结果的偏差,计算结果表明,间隙越小偏差越大,间隙为0.500 mm时两结果相差20.3%,说明螺杆泵这种刚柔配合螺旋缝隙泄漏必须利用双向流固耦合求解才能获得准确结果.随后利用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对三维螺杆泵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求解,研究了初始间隙、流体介质黏度、螺杆泵单级腔室压差、进出口压力对螺杆泵泄漏的影响.结果显示:泄漏量随初始间隙的增大而增大,随流体介质黏度的增大而减少;进出口压力变化对螺杆泵泄漏影响很小,可以忽略;腔室间的压差造成橡胶定子变形形成间隙,间隙随着压差增大呈线性增大.最后利用双向流固耦合方法计算了不同举升压力螺杆泵的容积效率,与试验结果对比误差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缝隙 泄漏 双向流固耦合 容积效率 螺杆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油螺杆泵定子温度场数值模拟及敏感性分析
5
作者 王通 马增华 +4 位作者 赵云龙 刘明凯 勾字文 戴金明 张国栋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6期54-59,共6页
螺杆泵工作时,定子衬套滞后生热和定转子摩擦生热能够大幅增加定子衬套温度,长期工作会导致烧泵现象。为了明确螺杆泵定子温度场分布规律,基于双热源模型,对不同条件下的螺杆泵定子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定子衬套外径、偏心距... 螺杆泵工作时,定子衬套滞后生热和定转子摩擦生热能够大幅增加定子衬套温度,长期工作会导致烧泵现象。为了明确螺杆泵定子温度场分布规律,基于双热源模型,对不同条件下的螺杆泵定子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定子衬套外径、偏心距、橡胶弹性模量以及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杆泵工作时,定子衬套温度远高于泵内举升流体温度,并且受定子衬套几何形状影响,其温度呈集中分布,使得厚壁处温升最高。定子衬套温升依赖于其厚度,随着厚度增加,定子衬套滞后生热增加,而螺杆泵几何尺寸的变化通过改变定子衬套厚度能够有效改善定子衬套生热现象。此外,橡胶弹性模量和导热系数决定了定子衬套变形过程中能量的耗散、存储和扩散,随着弹性模量和导热系数增加,定子衬套温升降低。总之,螺杆泵定子衬套增温受其结构和性质影响,在进行螺杆泵研发设计时,在保证其举升效能的前提下,应合理优化定子衬套结构参数和橡胶选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泵 定子 温度场 滞后生热 摩擦生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潜螺杆泵入口处气液比动态变化特性分析
6
作者 刘学森 刘新福 +3 位作者 郝忠献 黄守志 刘春花 李明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122-126,共5页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螺杆泵采油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近年来,在高含气和稠油等非常规油气藏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游离气和溶解气的存在,气体进入泵内会影响螺杆泵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针对这种情况,综合考虑油气水三相流...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螺杆泵采油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近年来,在高含气和稠油等非常规油气藏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游离气和溶解气的存在,气体进入泵内会影响螺杆泵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针对这种情况,综合考虑油气水三相流体对螺杆泵运行工况的影响,结合钻井液密度、生产气油比、含水率和气体状态方程,建立了螺杆泵入口处的气液比计算模型,并以大港油田J36-6和J36-8油井的生产数据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动液面高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加下泵深度有利于降低泵入口处的气液比,高密度、高含水和低生产气油比是保证泵入口气液比较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潜螺杆泵 螺杆泵入口 气液比动态变化 油气水三相 下泵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气区排水采气工具研制新进展 被引量:30
7
作者 叶长青 熊杰 +2 位作者 康琳洁 彭杨 陈家晓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58,共5页
近年来,川渝地区排水采气工艺已从老探区中浅层气藏逐步向深井、酸性、油水气三相共存的气藏拓展,由单一工艺发展为组合工艺,常规优化设计发展为软件包系统决策并引入了经济评价,这同时也对现有的排水采气工具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技术... 近年来,川渝地区排水采气工艺已从老探区中浅层气藏逐步向深井、酸性、油水气三相共存的气藏拓展,由单一工艺发展为组合工艺,常规优化设计发展为软件包系统决策并引入了经济评价,这同时也对现有的排水采气工具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技术攻关,目前排水采气的相应配套工具、装备研发及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气举工具由常规发展至高抗硫,由偏心式发展至同心投捞式,气举阀充氮压力达25 MPa,抗外压达90 MPa;自主研发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电潜泵专用井口装置和远程监调控系统;柱塞举升工具配套实现国产化,自主创新研发了带远程远控功能的柱塞控制器和投、捞可靠方便高效的弹块式卡定器缓冲弹簧,以及测温测压柱塞等工具;连续油管悬挂器、大通径操作窗及取出连续油管堵塞器、双瓣式单流阀性能参数也达到了较高水平;高压井口驱动头和油管锚的优选大幅提升了螺杆泵应用效果和范围。上述排水采气工具及装备的集成创新,有效地扩大了排水采气工艺在川渝气区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气区 排水采气 气举 电潜泵 柱塞 连续油管 螺杆泵 装备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杆泵动力学热力耦合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曹刚 刘合 +2 位作者 金红杰 吴恒安 王秀喜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0-935,共6页
地面驱动螺杆泵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油田采油工程中的人工举升装置。由于螺杆泵深置地下的油管中,密封性很强,很难现场测试工作过程中定子橡胶材料的温度变化以及温度变化引起的定子变形。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螺杆泵定子的热力耦合效应... 地面驱动螺杆泵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油田采油工程中的人工举升装置。由于螺杆泵深置地下的油管中,密封性很强,很难现场测试工作过程中定子橡胶材料的温度变化以及温度变化引起的定子变形。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螺杆泵定子的热力耦合效应,讨论定子橡胶材料温度变化的物理机理。用热力学单向解耦分析方法分析单螺杆泵定子橡胶材料的温度分布场以及温度分布引起的定子型线变化。讨论了过盈量、转子转速对温度分布和定子型线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泵 有限元模拟 热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高效举升与节能技术的新发展 被引量:20
9
作者 师国臣 张佳民 +3 位作者 魏纪德 曹刚 胡松华 于永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46-252,共7页
人工举升系统是生产井实现有效开采的必要手段,也是油田开发中数量最大、能耗比例最多的生产环节之一。大庆油田的开发程度逐步加大,生产井数不断增加,综合含水持续上升,导致举升系统的设备数量和能耗比例不断上升。因此,大力发展... 人工举升系统是生产井实现有效开采的必要手段,也是油田开发中数量最大、能耗比例最多的生产环节之一。大庆油田的开发程度逐步加大,生产井数不断增加,综合含水持续上升,导致举升系统的设备数量和能耗比例不断上升。因此,大力发展新型节能举升工艺技术,对于进一步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益,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以及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回顾大庆油田节能举升工艺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做法,对于地面直驱螺杆泵、潜油柱塞泵、无游梁全平衡抽油机、大传动比抽油机等几种新型节能举升工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了分析评价;结合国内外人工举升工艺的技术现状,对今后节能举升工艺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升工艺 螺杆泵 电潜柱塞泵 全平衡抽油机 大传动比抽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螺杆泵综合防垢技术 被引量:24
10
作者 梁亚宁 曹刚 +3 位作者 师国臣 王国庆 李金玲 赵云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3-489,共7页
为了解决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过程中螺杆泵普遍结垢严重的问题,开展了螺杆泵防垢举升工艺研究。全面分析了三元复合驱过程中螺杆泵结垢的原因与机理,以及结垢导致的螺杆泵井常见故障形式,认为结垢引起的螺杆泵定/转子配合精度变差、摩擦... 为了解决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过程中螺杆泵普遍结垢严重的问题,开展了螺杆泵防垢举升工艺研究。全面分析了三元复合驱过程中螺杆泵结垢的原因与机理,以及结垢导致的螺杆泵井常见故障形式,认为结垢引起的螺杆泵定/转子配合精度变差、摩擦特性不规则、磨损加剧等问题是螺杆泵井故障率急剧升高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了包括螺杆泵定/转子过盈量优化、设备材料表面改性和化学清/防垢相结合的螺杆泵井综合防垢举升工艺技术对策。截至2010年底,螺杆泵井综合防垢举升工艺技术已先后在油田216口井中累计应用425井次,措施后螺杆泵运行寿命大大延长,由措施前的平均不足100 d延长至298 d,其中最长运行寿命达到1 370 d,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举升工艺 螺杆泵 结垢 表面改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驱动螺杆泵井节点系统优化设计技术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吴晓东 陈德春 +2 位作者 薛建泉 徐英霞 孔卫国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5期49-52,共4页
以油井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节点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地面驱动螺杆泵井优化设计模型。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并建立了地面驱动螺杆泵井抽油杆柱的应力计算模型。矿场验证结果表明,优化设计模型合理,建立的杆柱力学模型计算准确... 以油井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节点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地面驱动螺杆泵井优化设计模型。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并建立了地面驱动螺杆泵井抽油杆柱的应力计算模型。矿场验证结果表明,优化设计模型合理,建立的杆柱力学模型计算准确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井 螺杆泵 节点系统分析 优化设计 机械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直驱螺杆泵无杆举升技术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郝忠献 朱世佳 +4 位作者 裴晓含 黄鹏 童征 王本元 李德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4-601,共8页
针对传统有杆举升系统杆管偏磨严重、系统效率低、检泵周期短等问题,研发了井下直驱螺杆泵无杆举升技术,介绍了井下电机等关键工具的理论研究和室内实验情况以及举升系统施工工艺,分析了现场应用情况和经济效益,并与传统抽油机进行了对... 针对传统有杆举升系统杆管偏磨严重、系统效率低、检泵周期短等问题,研发了井下直驱螺杆泵无杆举升技术,介绍了井下电机等关键工具的理论研究和室内实验情况以及举升系统施工工艺,分析了现场应用情况和经济效益,并与传统抽油机进行了对比。采用井下永磁同步低速大转矩电机直接驱动螺杆泵,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和适用性,室内测试表明该电机能够实现50~500 r/min无级调速,运行效率高,输出转矩大。开发了井下电机高承载保护器以及柔性传动系统等关键配套工具,形成了井下直驱螺杆泵无杆举升工艺,能够满足139.7 mm(5.5 in)套管的应用需求,适用于日产液量5~50 m^3的油井。现场试验应用100余井次,应用情况表明该技术能够消除杆管偏磨,相比同型抽油机节电30%以上,能够实现安全环保举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杆举升 井下直驱 螺杆泵 井下电机 人工举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杆泵转子三维运动仿真分析及型线优化设计 被引量:8
13
作者 安永生 宋扬 +2 位作者 张德实 马露霞 孙春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5-158,164,共5页
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螺杆泵在过盈条件下的转子运动轨迹,分析在液压条件下液压力对定、转子相互作用的影响,得到液压条件下转子的运动规律,解释螺杆泵在运行过程中转子运动轨迹发生变化的机制。以改善螺杆泵的运行特性、降低扭矩为目... 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螺杆泵在过盈条件下的转子运动轨迹,分析在液压条件下液压力对定、转子相互作用的影响,得到液压条件下转子的运动规律,解释螺杆泵在运行过程中转子运动轨迹发生变化的机制。以改善螺杆泵的运行特性、降低扭矩为目的,提出同时改变螺杆泵转子节圆直径与偏心距的型线优化设计方法。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较好地修正螺杆泵转子在定子内部的运动轨迹,提高螺杆泵的举升特性,延长螺杆泵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泵 转子 定子 三维仿真 有限元分析 型线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油螺杆泵定子温度场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魏纪德 郑学成 +1 位作者 岳莉 曾艳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4,77,共4页
根据采油螺杆泵定子几何物理特性,对螺杆泵工况进行了合理的假设,建立了螺杆泵定子工作状态下的力学、传热数学模型。以常规GLB500—14型螺杆泵定子为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了定子力学场、温度场的耦合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了特定条件... 根据采油螺杆泵定子几何物理特性,对螺杆泵工况进行了合理的假设,建立了螺杆泵定子工作状态下的力学、传热数学模型。以常规GLB500—14型螺杆泵定子为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了定子力学场、温度场的耦合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了特定条件下的定子内部稳态温度场分布情况,给出了温度场分布云图。通过计算结果验证,认为数值计算模拟结果较真实地反映了定子的传热状况,可为螺杆泵定子的研制开发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泵 定子橡胶 有限元分析 温度场 稳态温度场 数值模拟分析 采油 有限元分析方法 传热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驱动螺杆泵井工况诊断新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聂飞朋 马英 +2 位作者 张雪梅 李临华 陈伟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6期76-77,共2页
为了对地面驱动螺杆泵井的工况有一个系统的诊断与评价,划分了螺杆泵井的工况类型,以光杆扭矩和轴向力2个参数作为诊断的基本条件,划分了其合理区间,建立了螺杆泵井系统诊断模型,通过常规测试与专用测试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螺杆泵... 为了对地面驱动螺杆泵井的工况有一个系统的诊断与评价,划分了螺杆泵井的工况类型,以光杆扭矩和轴向力2个参数作为诊断的基本条件,划分了其合理区间,建立了螺杆泵井系统诊断模型,通过常规测试与专用测试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螺杆泵井的各项运行参数,运用诊断软件对螺杆泵井的运行状况做出了评价。诊断结果表明,该方法测试数据操作方便、快捷,可不停机进行测试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泵井 工况诊断 故障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螺杆泵采油系统启动扭矩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吕彦平 吴晓东 李远超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70,共4页
单螺杆泵采油系统启动扭矩模型是螺杆泵井提高系统效率、进行故障诊断的理论基础。对启动过程中单螺杆泵的运动特点和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建立了该系统启动扭矩动力学模型。运用经典碰撞理论并考虑杆管非完全弹性碰撞的影响,利用该模型可... 单螺杆泵采油系统启动扭矩模型是螺杆泵井提高系统效率、进行故障诊断的理论基础。对启动过程中单螺杆泵的运动特点和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建立了该系统启动扭矩动力学模型。运用经典碰撞理论并考虑杆管非完全弹性碰撞的影响,利用该模型可计算出整个抽油杆柱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模型在二连油田B18-42井的应用结果表明,启动过程中的扭矩曲线在稳定时的井筒扭矩曲线左右摆动;延长启动时间可降低启动扭矩峰值,有效地解决螺杆泵井瞬时启动抽油杆扭矩过大造成的断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螺杆泵 启动扭矩 动力学模型 抽油杆 非完全弹性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机械采油方式单耗变化规律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永华 罗东坤 +1 位作者 常瑞清 王国庆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7-90,共4页
机械采油系统对油田综合开发效益影响很大。为了摸清大庆油田主要机械采油方式的能源消耗状况,挖掘节能潜力,深入研究了2008年以来的3种主要机械采油方式在不同产液量范围内的单耗变化规律,并对不同产液量、不同区块机械采油方式优选及... 机械采油系统对油田综合开发效益影响很大。为了摸清大庆油田主要机械采油方式的能源消耗状况,挖掘节能潜力,深入研究了2008年以来的3种主要机械采油方式在不同产液量范围内的单耗变化规律,并对不同产液量、不同区块机械采油方式优选及机械采油节能降耗技术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机械采油方式单耗变化规律研究对于机械采油系统节能降耗、提高管理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采油 抽油机 螺杆泵 潜油电泵 系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杆泵井偏磨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实 王海文 +1 位作者 赵伟 于建梅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1期80-82,共3页
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近年在油田应用数量逐步增多,随之而来的抽油杆管偏磨现象也日趋严重,制约了油田生产。针对这种情况,全面分析了螺杆泵杆管偏磨机理,并提出了防治偏磨的一些有效措施,包括坐封控制及使用旋转锚替代坐封,合理使用... 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近年在油田应用数量逐步增多,随之而来的抽油杆管偏磨现象也日趋严重,制约了油田生产。针对这种情况,全面分析了螺杆泵杆管偏磨机理,并提出了防治偏磨的一些有效措施,包括坐封控制及使用旋转锚替代坐封,合理使用扶正器及其下放位置计算方法,采用合理的转速,缩小杆径及使用连续抽油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泵井 偏磨 扶正器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螺杆泵采油实践及认识 被引量:9
19
作者 师国臣 孙延安 +1 位作者 魏纪德 夏丽娟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7-49,53,共4页
介绍了近几年大庆油田应用螺杆系采油技术及配套工艺技术、螺杆泵的开发与检测等方面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成功经验。根据实践,认为螺杆泵的设计与制造、定子橡胶的选择、螺杆泵的检测和螺杆泵井最优工况的实现是螺杆泵采油的技术关键,... 介绍了近几年大庆油田应用螺杆系采油技术及配套工艺技术、螺杆泵的开发与检测等方面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成功经验。根据实践,认为螺杆泵的设计与制造、定子橡胶的选择、螺杆泵的检测和螺杆泵井最优工况的实现是螺杆泵采油的技术关键,而螺杆泵的标准化和系列化、定子橡胶的综合性能分析及评价、采油螺杆系的优化设计、螺杆泵采油系统的能耗特性分析等是螺杆泵采油尚须解决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关于螺杆泵采油技术的6点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泵 螺杆泵 结构设计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杆泵井抽油杆扶正器结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海文 高国强 +3 位作者 苏庆欣 薛涛 梁玉凯 黄晓蒙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57,60,共3页
根据螺杆泵井抽油杆柱受力和旋转运动规律,设计了抽油杆扶正器。该扶正器由扶正器杆体、承磨层、承磨圆筒、支撑件和接箍组成,将其安装在2根抽油杆之间,下入油井的油管内。工作时,旋转的扶正器杆体相当于轴承的转轴,不旋转的承磨圆筒相... 根据螺杆泵井抽油杆柱受力和旋转运动规律,设计了抽油杆扶正器。该扶正器由扶正器杆体、承磨层、承磨圆筒、支撑件和接箍组成,将其安装在2根抽油杆之间,下入油井的油管内。工作时,旋转的扶正器杆体相当于轴承的转轴,不旋转的承磨圆筒相当于轴瓦,配用高寿命的耐磨材料,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支撑件不随扶正器旋转,液体流动通道位置固定,能够保持液体流动畅通。现场应用表明,这种扶正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对抽油杆起到良好的扶正作用,可有效防止杆管偏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泵 抽油杆 扶正器 偏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