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overy of a small-molecule 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 inhibitor that induces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odulated autophagy-associated cell death in breast cancer 被引量:4
1
作者 Jin ZHANG Jie LIU Liang OUYANG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80-980,共1页
OBJECTIVE To discover a small-molecule 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BRD4)inhibitor that induces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odulated autophagy-associated cell death in breast cancer and exploreits potential mech... OBJECTIVE To discover a small-molecule 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BRD4)inhibitor that induces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odulated autophagy-associated cell death in breast cancer and exploreits potential mechanisms.METHODS BRD4 interactors were analyzed by PPI network prediction and 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analysis.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RD4 and AMPK was confirmed by co-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Novel BRD4 inhibitor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ased upon pharmacophore analysis of BRD4(1),then screened by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and Alpha Screen of BRD4(1).The selectivity of the best candidate compound 8f was validated by co-crystallization,FRET assay and co-immuno precipitation assay.The mechanisms of 8f were investigated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electron microscopy,Western blotting,immunocytochemistry,si RNA and GFP-m RFP-LC3 plasmid transfections,as well as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immunofluorescence.Potential mechanisms were discovered by i TRAQ-based proteomics analysis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8f was assessed by xenograft breast cancer mouse and zebrafish models.RESULTS We identified that BRD4 interacted with AMPK,which was remarkably downregulated in breast cancer.We next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49 candidate compounds,and eventually discovered a selective small-molecule inhibitor of BRD4(8f).Subsequently,8f was discovered to induce autophagyassociated cell death(ACD)by BRD4-AMPK interaction,and thus activating AMPK-m TOR-ULK1-modulated autophagic pathway in breast cancer cells.Interestingly,the i TRAQ-based proteomics analyses revealed that 8f induced ACD pathways,involved in HMGB1,VDAC1/2 and e EF2.Moreover,8f displayed a therapeutic potential on both xenograft breast cancer mouse and zebrafish models.CONCLUSION We discovered a novel small-molecule inhibitor of BRD4 that induces BRD4-AMPK-modulated ACD in breast cancer,which may provide a candidate drug for future cancer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BRD4) BRD4-AMPK interaction small-molecule inhibitor of BRD4 Autophagy-associated cell death(ACD) breast canc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MTDH与PDCD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飞 邓跃华 +4 位作者 刘弋 常家聪 李广鑫 胡世超 司小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54-957,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中异黏蛋白(MTDH)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83例原发性胃癌患者术后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中MTDH和PDCD4的表达。结... 目的研究胃癌中异黏蛋白(MTDH)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83例原发性胃癌患者术后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中MTDH和PDCD4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MTDH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PDCD4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MTDH表达的高低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浸润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DCD4表达的高低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在胃癌组织中,MTDH和PDCD4的表达存在关联(χ2=16.893,P<0.05,r=-0.451)。结论MTDH和PDCD4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均存在明显差异,且MTDH和PDCD4可能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二者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异黏蛋白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D4基因在胶质瘤细胞系的稳定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霞 王晓燕 +2 位作者 高琦 高飞 张利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程序性死亡4基因(programmed cell death4,PDCD4)的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系,观察PDCD4基因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构建好的携带PDCD4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PDCD4转染U251细胞,经过G418筛选...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程序性死亡4基因(programmed cell death4,PDCD4)的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系,观察PDCD4基因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构建好的携带PDCD4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PDCD4转染U251细胞,经过G418筛选获得稳定细胞系;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PDCD4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锥虫蓝染色活细胞计数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外源PDCD4转染对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成功建立稳定表达PDCD4的胶质瘤细胞U251-PDCD4。未转染的U251及空载体转染的U251细胞均不表达PDCD4,而pEGFP-PDCD4转染的U251-PDCD4细胞表达高水平的PDCD4mRNA和蛋白质;转染PDCD4基因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P<0.01)、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P<0.01);细胞周期检测显示,转染PDCD4的细胞较其他两对照组细胞S期升高、G2/M期明显降低(P<0.05)。结论:PDCD4通过干扰细胞周期明显抑制胶质瘤U251细胞的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4基因 神经胶质瘤 转染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靶向PDCD4调控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与迁移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明 裴晓宁 +3 位作者 岳恺 木亚林 张成辉 赵艳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2-338,共7页
目的:探讨miR-21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factor 4,PDCD4)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A549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分别将miR-21 mimics、miR-21inhib... 目的:探讨miR-21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factor 4,PDCD4)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A549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分别将miR-21 mimics、miR-21inhibitors、miR-NC质粒转染到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转染48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用qPCR法检测A549细胞中miR-21、PDCD4 mRNA的表达水平。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21与PDCD4的靶向关系,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TNF-α水平,用WB法检测细胞中PDCD4、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miR-21过表达和沉默的A549细胞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21靶向抑制PDCD4表达。过表达miR-21可明显抑制A549细胞中PDCD4 mRNA表达(P<0.01),促进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能力(P<0.05或P<0.01),提高TNF-α分泌水平(P<0.01),下调PDCD4蛋白的表达(P<0.01),上调p-NF-κB p65蛋白的表达(P<0.05)。沉默miR-21对细胞的影响则与过表达miR-21的作用相反。结论:过表达miR-21可促进A549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该作用可能与其靶向抑制PDCD4、激活NF-κB/TNF-α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MIRNA-21 非小细胞肺癌 A549细胞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靶向CCL20及PDCD4对脓毒症大鼠心肌中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佳 林雪容 +1 位作者 高恒波(指导) 张志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目的:研究miR-21靶向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脓毒症大鼠心肌中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脓毒症+NC组、脓毒症+miR-21组,后三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 目的:研究miR-21靶向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脓毒症大鼠心肌中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脓毒症+NC组、脓毒症+miR-21组,后三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模型,尾静脉注射NC mimic或miR-21 mimic进行干预,48 h后检测血清中肌钙蛋白Ⅰ(cTnⅠ)、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心肌HE染色、细胞凋亡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IL-1β含量、CCL20及PDCD4表达;培养心肌H9c2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1与CCL20及PDCD4基因mRNA 3’UTR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大鼠心肌中miR-21表达明显减少,血清cTnⅠ、CK-MB含量及心肌中细胞凋亡率、TNF-α、IL-1β含量、CCL20、PDCD4表达均明显提高(P<0.05);与脓毒症组相比,脓毒症+miR-21组心肌中miR-21表达明显增加,血清cTnⅠ、CK-MB含量及心肌中细胞凋亡率、TNF-α、IL-1β含量、CCL20、PDCD4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miR-21组H9c2细胞CCL20、PDCD4表达及CCL20、PDCD4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荧光活力均明显低于NC组(P<0.05)。结论:miR-21可抑制脓毒症大鼠心肌中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其分子机制可能为靶向抑制CCL2及PDCD4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心肌损伤 MIR-21 凋亡 炎症反应 CC趋化因子配体20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SNHG1靶向miR-145-5p/PDCD4轴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红英 张会军 +2 位作者 王军 穆秀娥 李红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04-909,916,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内小RNA宿主基因1(SNHG1)靶向miR-145-5p/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轴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H/R组、si-NC组、si-SNHG1组、mimic NC组、miR-14...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内小RNA宿主基因1(SNHG1)靶向miR-145-5p/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轴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H/R组、si-NC组、si-SNHG1组、mimic NC组、miR-145-5p mimic组、si-SNHG1+inhibitor NC组、si-SNHG1+miR-145-5p inhibitor组。除NC组外,其他组H9c2细胞均需转染对应物质后构建H/R模型。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H9c2细胞中SNHG1、miR-145-5p表达;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试剂盒检测H9c2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H9c2细胞中PDCD4、caspase 3、Bcl-2、Bax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SNHG1与miR-145-5p、miR-145-5p与PDCD4的关系。结果沉默SNHG1或过表达miR-145-5p可促进H/R诱导的H9c2细胞中miR-145-5p表达和细胞增殖,抑制PDCD4蛋白表达、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miR-145-5p inhibitor减弱了沉默SNHG1对H/R诱导的H9c2细胞中miR-145-5p表达和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以及对PDCD4蛋白表达、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SNHG1靶向调控miR-145-5p/PDCD4轴。结论沉默SNHG1可能通过调控miR-145-5p/PDCD4轴抑制H/R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内小RNA宿主基因1 miR-145-5p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凋亡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PDCD4逆转胃癌顺铂耐药的初步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柳丹 汤志明 +6 位作者 赵红艳 柯镜 白磊 牛成群 金佳晴 武福云 李珊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PDCD4)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促凋亡基因,文中主要研究PDCD4逆转胃癌顺铂耐药的分子机制,为胃癌的耐药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基因靶点。方法通过在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DDP中稳定过表达PDCD4基因,实验分为对照组... 目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PDCD4)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促凋亡基因,文中主要研究PDCD4逆转胃癌顺铂耐药的分子机制,为胃癌的耐药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基因靶点。方法通过在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DDP中稳定过表达PDCD4基因,实验分为对照组(仅转染p CMV质粒),高表达组(仅转染p CMV-PDCD4质粒),对照加药组(转染p CMV质粒并加入顺铂处理),高表达加药组(转染p CMV-PDCD4质粒并加入顺铂处理),进行细胞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实验分为空载加药组(转染p CMV质粒并加入顺铂处理)﹑PDCD4加药组(转染p CMV-PDCD4质粒并加入顺铂处理)和PDCD4加激活剂组(转染p CMV-PDCD4质粒,先加入SC79再加入顺铂处理)进行p Akt回补实验。结果高表达组PDCD4蛋白和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高表达加药组PDCD4蛋白和mRNA表达较对照加药组明显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早期凋亡水平显示,高表达加药组顺铂诱导的细胞早期凋亡率(25.22%)较对照加药组(21.08%)显著增高(P<0.05)。通过Western blot法表明,相较于对照加药组,高表达加药组中p Akt、p GSK3β和BCL-2的表达量均有明显降低(0.73±0.06 vs 0.42±0.04、0.88±0.05 vs 0.53±0.08、1.15±0.13 vs 0.84±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较于对照加药组,高表达加药组中促凋亡蛋白BAK的表达水平则明显升高(1.28±0.09 vs 1.48±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D4加药组p Akt、p GSK3β表达较空载加药组、PDCD4加激活剂组明显降低(P<0.05),PARP(C)表达较空载加药组、PDCD4加激活剂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过表达PDCD4能够通过p Akt/p GSK3β促进顺铂引起的胃癌细胞凋亡,有利于逆转细胞顺铂耐药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 AKT 糖原合酶激酶3Β 顺铂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及PDCD4低表达对食管癌细胞紫杉醇化疗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若楠 刘怡文 +3 位作者 杨洪 孔金玉 孙蔚 高社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目的: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低表达对食管癌细胞KYSE30紫杉醇(PTX)化疗的影响。方法:制备PDCD4敲降的食管癌细胞KYSE30-P。实验分为4组,KYSE30组、KYSE30-P组、KYSE30+Pg组、KYSE30-P+Pg组。采用Weste... 目的: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低表达对食管癌细胞KYSE30紫杉醇(PTX)化疗的影响。方法:制备PDCD4敲降的食管癌细胞KYSE30-P。实验分为4组,KYSE30组、KYSE30-P组、KYSE30+Pg组、KYSE30-P+Pg组。采用Western blo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PDCD4、干细胞标记物乙醛脱氢酶1(ALDH1)蛋白表达量及肿瘤干细胞(CSC)百分比,采用CCK-8法检测PTX处理细胞24 h的IC_(50)。24只裸鼠均分为4组,按以上分组接种细胞,成瘤后每3 d尾静脉注射一次PTX(10 mg/kg),共给药6次。末次给药后第3天观察成瘤能力,检测瘤体组织中PDCD4、ALDH1表达量及CSC百分比。结果:Pg感染与PDCD4敲降均可降低KYSE30细胞中PDCD4蛋白表达量,增高ALDH1蛋白表达量、CSC百分比及PTX处理24 h的IC_(50),二者存在协同作用(P均<0.05)。Pg感染与PDCD4敲降均可引起裸鼠瘤体对PTX敏感性减弱,瘤体增重,瘤体内PDCD4蛋白表达量降低,而ALDH1蛋白表达量及CSC百分比增高,二者存在协同作用(P均<0.05)。结论:有效清除Pg并激活PDCD4可能为食管癌治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食管癌 紫杉醇 化疗抵抗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亮菌口服液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及PDCD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胡磊 朱耀东 +1 位作者 李平 张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85-1689,共5页
目的探讨亮菌口服液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黏膜病理形态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自由饮用联合饥饱失常的方法制备CAG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亮菌口服液低剂量组、... 目的探讨亮菌口服液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黏膜病理形态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自由饮用联合饥饱失常的方法制备CAG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亮菌口服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胃复春组。连续灌胃28 d后,测定大鼠胃液pH、分泌量及胃蛋白酶效价; HE染色观察胃病理形态变化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组织PDCD4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液pH值增高(P <0. 01),胃液分泌量及胃蛋白酶效价明显减少(P <0. 01),胃黏膜腺体萎缩,胃黏膜组织中PDCD4的表达量明显下调(P <0. 01)。与模型组比较,亮菌口服液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胃复春组胃液pH值降低(P <0. 01),胃液分泌量及胃蛋白酶效价增多(P <0. 05),胃黏膜组织PDCD4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 <0. 05)。结论亮菌口服液能够有效抑制CAG模型大鼠黏膜腺体的萎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PDCD4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菌口服液 慢性萎缩性胃炎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PDCD4的表达对南蛇藤提取物抑制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巴赫 彭强 朱耀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8-362,共5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的表达变化在南蛇藤提取物(COE)抑制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将外源性重组真核质粒pcDNA3.1-PDCD4转染到人胃癌细胞SGC-7901内,经G418筛选并建立高表达PDCD4的稳定转染细胞...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的表达变化在南蛇藤提取物(COE)抑制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将外源性重组真核质粒pcDNA3.1-PDCD4转染到人胃癌细胞SGC-7901内,经G418筛选并建立高表达PDCD4的稳定转染细胞。同时建立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pcDNA3.1组、pcDNA3.1-PDCD4组、COE组、pcDNA3.1+COE组、pcDNA3.1-PDCD4+COE组。观察各组移植瘤生长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组织内PDCD4、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cDNA3.1-PDCD4组、COE组、pcDNA3.1+COE组、pcDNA3.1-PDCD4+COE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可抑制肿瘤的生长(P<0.05),抑瘤率分别为59.29%、57.52%、58.41%、71.68%;均可上调PDCD4、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下调N-c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P<0.05)。pcDNA3.1-PDCD4+COE组与其余3组相比,抑瘤率更高(P<0.05),PDCD4、E-cadherin、N-c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更大(P<0.05)。结论抑癌基因PDCD4可能参与COE对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蛇藤 胃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D4在肺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向莱 江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21-2227,共7页
目的:检测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4(PDCD4)在肺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水平及对细胞活力和肺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PDCD4、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I型胶原蛋白(COL-I)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系HFL-1组和HFL... 目的:检测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4(PDCD4)在肺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水平及对细胞活力和肺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PDCD4、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I型胶原蛋白(COL-I)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系HFL-1组和HFL-1+TGF-β1组的表达水平。将质粒pEZ-M03-PDCD4和空质粒pEZ-M03转染进肌成纤维细胞(MB),应用Western blot检测PDCD4的蛋白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空白对照组、pEZ-M03-PDCD4组、pEZ-M03组和LY294002组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p-AKT和AKT的蛋白水平及周期相关蛋白c-Myc和cyclin D1的表达情况; CCK-8法检测PDCD4对MB活力的影响;羟脯氨酸消化法检测HFL-1细胞和转染后MB上清液羟脯氨酸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模型组与对照组中肺组织PDCD4的表达水平。结果:与HFL-1组比较,HFL-1+TGF-β1组α-SMA和COL-I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 <0. 01),PDCD4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DCD4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 <0. 01)。与空白对照组及pEZ-M03组比较,pEZ-M03-PDCD4组的PDCD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 <0. 05),c-Myc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都显著减少(P <0. 05),细胞活力明显受到抑制(P <0. 01),上清液中羟脯氨酸的含量显著减少(P <0. 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EZ-M03-PDCD4组及LY294002组中的p-AKT蛋白水平显著减少(P <0. 05),pEZ-M03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在小鼠体内模型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PDCD4表达减少(P <0. 01)。结论:PDCD4在肺纤维化过程中低表达。过表达PDCD4可抑制MB活力,减少羟脯氨酸含量,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PI3K/AKT信号通路 成纤维细胞 肌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调节miR-21-5p/PDCD4通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戎 李兰英 +2 位作者 张国珍 苏布道 雷文秀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靶点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A7r5模拟高血压时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模型,并使用白藜芦醇与miR-21-5p mimic进行干预。利用CCK-8实验检测A7r5细胞活力;利用细...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靶点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A7r5模拟高血压时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模型,并使用白藜芦醇与miR-21-5p mimic进行干预。利用CCK-8实验检测A7r5细胞活力;利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A7r5细胞的迁移能力;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miR-21-5p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CNA、Cyclin D1、CDK4与细胞迁移相关蛋白MMP2、MMP9、PDCD4的表达。此外,选取对数生长期293T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技术验证miR-21-5p与PDCD4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力、迁移能力及增殖和迁移相关蛋白PCNA、Cyclin D1、CDK4、MMP2、MMP9与miR-21-5p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DCD4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模型组相比,白藜芦醇处理组的细胞活力、迁移能力及增殖和迁移相关蛋白PCNA、Cyclin D1、CDK4、MMP2、MMP9与miR-21-5p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DCD4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miR-21-5p mimic转染后细胞活力、迁移能力及增殖和迁移相关蛋白PCNA、Cyclin D1、CDK4、MMP2、MMP9与miR-21-5p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DCD4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双荧光素酶检测显示miR-21-5p可显著抑制野生型PDCD4 3’UTR报告基因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P <0.01)。结论:白藜芦醇通过调节miR-21-5p/PDCD4通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进而对高血压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平滑肌细胞 白藜芦醇 微小RNA-21-5p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猝死心肌组织中PDCD4、端粒酶表达量与凋亡分子、间质分子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旭庭 陈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4期3350-3353,共4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猝死心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端粒酶表达量与凋亡分子、间质分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尸检的猝死病例资料,根据尸检结果并结合法医鉴定书分为... 目的:研究冠心病猝死心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端粒酶表达量与凋亡分子、间质分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尸检的猝死病例资料,根据尸检结果并结合法医鉴定书分为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的A组、冠心病非心源性猝死的B组以及无冠脉病变的C组。收集心肌组织并测定PDCD4、端粒酶的mRNA表达量以及PDCD4、端粒酶、凋亡分子、间质分子的蛋白表达量。结果:A组心肌组织中PDCD4、端粒酶的mRNA表达量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心肌组织中Bax、p53、SOCS1的蛋白表达量均高于B组和C组(P<0.05),且与PDCD4、端粒酶的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Bcl-2、N-cadherin、Cx40、Cx43、Cx45、FN的蛋白表达量均低于B组和C组(P<0.05),且与PDCD4、端粒酶的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B组和C组心肌组织中PDCD4、端粒酶的mRNA表达量、蛋白表达量以及Bax、Bcl-2、p53、SOCS1、N-cadherin、Cx40、Cx43、Cx45、FN的蛋白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DCD4、端粒酶的高表达与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有关,心肌组织中凋亡及间质分子的表达均受其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源性猝死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 端粒酶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D4对卵巢癌细胞生长、凋亡及p-p38MAPK、p-STAT3水平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熊佳易 陈蕾 +2 位作者 魏燕 圣娟娟 钱桂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4,PDCD4)对卵巢癌细胞生长、凋亡及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hosphorylated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磷酸化p38丝裂原激活...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4,PDCD4)对卵巢癌细胞生长、凋亡及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hosphorylated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磷酸化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p38 mitogen activation protein kinase,p-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卵巢癌细胞SKO-V3转染PDCD4过表达载体(pDsRes2-N1-PDCD4)和对照载体(pDsRes2-N1),分别记为过表达组和阴性组,同时以不转染的细胞作为对照组。以下列方法对三组细胞进行检测和比较:以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PDCD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以噻唑蓝比色法和细胞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p38MAPK、p-STAT3水平。结果阴性组和对照组细胞中PDCD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细胞克隆形成数目、凋亡率、p-p38MAPK和p-STAT3表达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 0.05)。过表达组细胞中PDCD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阴性组(P_均<0.01),细胞OD和克隆形成数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阴性组(P_均<0.01)。过表达组细胞p-STAT3/STAT3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p-p38MAPK/p38MAPK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 PDCD4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促进卵巢癌细胞凋亡,这可能与其抑制STAT3信号通路激活和促进p38MAP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凋亡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CD4+T淋巴细胞微小核糖核酸-2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刘洋 李浪 +4 位作者 苏强 周游 王江友 孙羽涵 杨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CD4+T淋巴细胞微小核糖核酸-21(microRNA-21,miRNA-21)表达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11至2012-05在我院住院行择期PCI术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8例,...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CD4+T淋巴细胞微小核糖核酸-21(microRNA-21,miRNA-21)表达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11至2012-05在我院住院行择期PCI术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强化他汀组(阿托伐他汀术前80mg/d,术后40mg/d,n=34)和常规他汀组(阿托伐他汀术前术后均20mg/d,n=34):分别于PCI术前、术后16-24h抽血检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超敏C反应蛋白及新鲜外周血。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qRT—PCR)检测CD4+T淋巴细胞miRNA-21、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D4+T淋巴细胞PDCD4蛋白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a的浓度。结果:强化他汀组肌钙蛋白I高于正常高值1—5倍及高于5倍以上的发生率低于常规他汀组;强化他汀组CK—MB高于正常高值的发生率也低于常规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他汀组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PDCD4mRNA、PDCD4蛋白、肿瘤坏死因子-a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他汀组术后miRNA-21、白细胞介素-10表达量较术前明显升高,PDCD4mRNA、PDCD4蛋白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减轻PCI术后心肌损伤可能与上调PCI术后CD4+T淋巴细胞miRNA-21表达,导致其靶蛋白PDCD4表达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微小核糖核酸-2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dcd4 CD4+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马刚 郭克建 +4 位作者 张浩 尾崎岩太 松桥幸子 郑新宇 董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7-600,T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9例胰腺癌石蜡标本中PDCD4表达,同时采用Western印迹杂交方法检测其中8例冷冻保存的新鲜胰腺癌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PDCD4蛋白...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9例胰腺癌石蜡标本中PDCD4表达,同时采用Western印迹杂交方法检测其中8例冷冻保存的新鲜胰腺癌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PDCD4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其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显示,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相比,8例胰腺癌组织中PDCD4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弱或缺失。69例胰腺癌中,PDCD4低表达(阳性细胞数<30%)者占52.2%。其中,在中、低分化腺癌中,PDCD4低表达者分别为67.4%(15/23)和70%(14/20),而高分化腺癌仅有26.9%(7/26)为低表达。相关分析显示,PDCD4表达减弱或缺失与胰腺癌的不良分化相关(P<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TNM分期无关。结论PDCD4蛋白在胰腺癌中多呈低表达,并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相关,其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降低人胃癌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8
17
作者 武扬 曹春明 +2 位作者 王汉卿 李子木 孙震晓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2-628,共7页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NCTD)降低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的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NCTD 5~640μmo.lL-1与人胃癌BGC-823细胞作用24,48和72 h细胞存活率;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测定NCTD 0,6,30和60μmol.L-1作用BGC-823细胞24 h PDCD...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NCTD)降低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的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NCTD 5~640μmo.lL-1与人胃癌BGC-823细胞作用24,48和72 h细胞存活率;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测定NCTD 0,6,30和60μmol.L-1作用BGC-823细胞24 h PDCD4蛋白表达水平;NCTD60μmo.lL-1作用20 h后加入MG132 10μmo.lL-1作用4 h对PDCD4蛋白表达的影响;逆转录PCR法测定NCTD 60μmo.lL-1作用BGC-823细胞24 h后PDCD4 mRNA表达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NCTD 60μmol.L-1作用BGC-823细胞6,12和24 h后microRNA-21(miR-21)的表达。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转染miR-21抑制剂对PDCD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NCTD作用后BGC-823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NCTD作用BGC-823细胞24,48和72 h IC50分别为74.5,35.0和10.3μmo.lL-1。NCTD 6,30和60μmol.L-1作用于BGC-823细胞24 h,PDCD4蛋白分别降低9%,47%和62%。NCTD对PDCD4 mRNA表达无影响。与NCTD处理组相比,MG132和NCTD共处理对PDCD4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NCTD 60μmo.lL-1作用BGC-823细胞12和24 h后,细胞中miR-2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细胞转染miR-21抑制剂后,可抑制NCTD降低PDCD4蛋白表达的作用。结论 NCTD通过调控miR-21降低PDCD4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斑蝥素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MICRORNA-21 人胃癌细胞 BGC-8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4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8
作者 韩晓蓉 王颀 +3 位作者 吴坤河 谢四梅 连臻强 黄宗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4(programmed cell death gene 4,PDCD4)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共176例,均为女性,中位年...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4(programmed cell death gene 4,PDCD4)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共176例,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4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DCD4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的无病生存及总生存情况进行分析,并运用Cox回归法探讨影响三阴性乳腺癌生存预后的因素。结果 176例患者中,PDCD4表达阳性者79例(44.8%),显著低于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90.0%,P=0.005)。PDCD4表达缺失与年龄无关(P>0.05),而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个数及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肿瘤越大(r=-0.270,P<0.001)、淋巴结转移越多(r=-0.240,P=0.001)、组织学分级越高(r=-0.206,P=0.006),PDCD4阳性表达率越低。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PDCD4表达阳性者其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优于表达阴性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DCD4表达、肿瘤直径及分期是影响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中PDCD4表达缺失与预后不良相关,PDCD4可作为评估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4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与5-氟尿嘧啶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刚 刘宁 +3 位作者 徐亮 刘哲 宋从浩 王丹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1-434,共4页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5-氟尿嘧啶(5-FU)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协同效应。方法 选取PANC-1人胰腺癌细胞系,分别用PDCD4表达质粒PEGFP-N1/PDCD4和空载体质粒进行细胞转染,建立转染组和对照组细胞系,依次加入10、50、100...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5-氟尿嘧啶(5-FU)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协同效应。方法 选取PANC-1人胰腺癌细胞系,分别用PDCD4表达质粒PEGFP-N1/PDCD4和空载体质粒进行细胞转染,建立转染组和对照组细胞系,依次加入10、50、100、500μg/m L的5-FU,应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计数凋亡细胞,Western boltting检测PDCD4和细胞色素C(CytC)表达水平。结果 5-FU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且该效应在转染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浓度5-FU作用下,转染组的胰腺癌细胞中CytC表达增高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PDCD4能够增强5-FU对胰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并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增强5-FU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胰腺癌 5-氟尿嘧啶 凋亡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对原代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Toll样受体4表达的上调作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丽丽 艾明 +1 位作者 杨红霞 江双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97-602,共6页
背景研究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神经病变的发生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损伤是DR的早期特征性改变。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4(TLR4)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呈高表达,但TLR4与糖尿病性RGCs损伤的关系尚不明... 背景研究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神经病变的发生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损伤是DR的早期特征性改变。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4(TLR4)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呈高表达,但TLR4与糖尿病性RGCs损伤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研究高糖对原代培养的大鼠RGCs中TLR4表达的影响,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神经病变的预防和治疗以及靶向药物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木瓜蛋白酶消化法从出生后1~3 d的SPF级大鼠视网膜中分离RGCs并进行纯化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RGCs特异性标志物Brn3a的表达以鉴定培养的细胞。将培养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及10、20、30 mmol/L葡萄糖组,分别于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后24 h及48 h收集细胞,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RGCs中TLR4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细胞接种后贴壁生长并呈近圆形,纯化培养后24 h细胞体积逐渐增大且呈聚集样岛状生长,可见突触和轴突。培养的细胞中Brn3a为阳性表达。葡萄糖培养后24 h岛样细胞群周边细胞轮廓不清,反光弱,葡萄糖培养后48 h部分细胞内结构消失,仅残留细胞轮廓,可见大量细胞碎片。细胞培养后24 h,10、20和30 mmol/L葡萄糖组RGCs中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45±0.237、1.180±0.193和0.827±0.213,培养后48 h分别为1.509±0.422、2.433±0.617和1.435±0.410,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600±0.099和0.724±0.3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细胞培养后24 h,10、20和30 mmol/L葡萄糖组RGCs中TLR4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42±0.147、0.626±0.128和0.330±0.153,培养后48 h分别为0.464±0.121、0.930±0.441和0.394±0.158,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090±0.050和0.094±0.0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高糖环境下大量体外培养的RGCs细胞内结构消失,同时细胞中TLR4表达量上调,提示RGCs中TLR4的过量表达可能与高糖诱导的RGCs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病理 细胞死亡 TOLL样受体4 细胞培养 葡萄 糖/应用和剂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