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jectory prediction algorithm of ballistic missile driven by data and knowledge
1
作者 Hongyan Zang Changsheng Gao +1 位作者 Yudong Hu Wuxing Ji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6期187-203,共17页
Recently, high-precision trajectory prediction of ballistic missiles in the boost phase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This paper proposes a trajectory prediction algorithm driven by data and knowledge(DKTP) to solve ... Recently, high-precision trajectory prediction of ballistic missiles in the boost phase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This paper proposes a trajectory prediction algorithm driven by data and knowledge(DKTP) to solve this problem. Firstly, the complex dynamics characteristics of ballistic missile in the boost phase are analyzed in detail. Secondly, combining the missile dynamics model with the target gravity turning model, a knowledge-driven target three-dimensional turning(T3) model is derived. Then, the BP neural network is used to train the boost phase trajectory database in typical scenarios to obtain a datadriven state parameter mapping(SPM) model. On this basis, an online trajectory prediction framework driven by data and knowledge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SPM model, the three-dimensional turning coefficients of the target are predicted by using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target, and the state of the target at the next moment is obtained by combining the T3 model. Finally, simulation verification is carried out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KTP algorithm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data-driven and knowledge-driven, improves the interpretability of the algorithm, reduces the uncertainty, which can achieve high-precision trajectory prediction of ballistic missile in the boost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listic missile Trajectory prediction The boost phase Data and knowledge driven The BP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ta driven prediction of fragment velocity distribution under explosive loading conditions
2
作者 Donghwan Noh Piemaan Fazily +4 位作者 Songwon Seo Jaekun Lee Seungjae Seo Hoon Huh Jeong Whan Yoo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This study presents a machine learning-based method for predicting fragment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warhead fragmentation under explosive loading condition.The fragment resultant velocities are correlated with key de... This study presents a machine learning-based method for predicting fragment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warhead fragmentation under explosive loading condition.The fragment resultant velocities are correlated with key design parameters including casing dimensions and detonation positions.The paper details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or fragmentation,the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dynamic hardening and fracture models,the generation of comprehensive datasets,and the training of the ANN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e influence of casing dimensions on fragment velocity distributions,with the tendencies indicating increased resultant velocity with reduced thickness,increased length and diameter.The model's predictive capability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the accurate predictions for both training and testing datasets,showing its potential for the real-time prediction of fragmentation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 driven prediction Dynamic fracture model Dynamic hardening model FRAGMENTATION Fragment velocity distribution High strain rate Machine lear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ta-driven modeling on anisotropic mechanical behavior of brain tissue with internal pressure
3
作者 Zhiyuan Tang Yu Wang +3 位作者 Khalil I.Elkhodary Zefeng Yu Shan Tang Dan Pe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5-65,共11页
Brain tissue is one of the softest parts of the human body,composed of white matter and grey matter.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brain tissue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regulating brain morphology and brain function... Brain tissue is one of the softest parts of the human body,composed of white matter and grey matter.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brain tissue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regulating brain morphology and brain function.Besides,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and various brain diseases are also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brain's mechanical properties.Whether white matter or grey matter,brain tissue contains multiscale structures composed of neurons,glial cells,fibers,blood vessels,etc.,each with differ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As such,brain tissue exhibits complex mechanical behavior,usually with strong nonlinearity,heterogeneity,and directional dependence.Building a constitutive law for multiscale brain tissue using traditional function-based approaches can be very challenging.Instead,this paper proposes a data-driven approach to establish the desired mechanical model of brain tissue.We focus on blood vessels with internal pressure embedded in a white or grey matter matrix material to demonstrate our approach.The matrix is described by an isotropic or anisotropic nonlinear elastic model.A representative unit cell(RUC)with blood vessels is built,which is used to generate the stress-strain data under different internal blood pressure and various proportional displacement loading paths.The generated stress-strain data is then used to train a mechanical law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to predict the macroscopic mechanical response of brain tissue under different internal pressures.Finally,the trained material model is implemented into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to predict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a whole brain under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distributed body forces.Compared with a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that employs a reference material model,our proposed approach greatly reduces the computational cost and improves modeling efficiency.The predictions made by our trained model demonstrate sufficient accuracy.Specifically,we find that the level of internal blood pressure can greatly influence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determine the possible related damage behavi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 driven Constitutive law ANISOTROPY Brain tissue Internal press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system parameters towards safer impact based shock-to-detonation transition in a novel laser driven flyer plate prototype
4
作者 Gonca Saglam Ozkasapoglu Selis Onel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03-113,共11页
Laser driven flyer plate technology offers improved safety and reliability for detonation of explosives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ranging from mining and stone quarrying to the aerospace and defense industries.This s... Laser driven flyer plate technology offers improved safety and reliability for detonation of explosives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ranging from mining and stone quarrying to the aerospace and defense industries.This study is based on developing a safer laser driven flyer plate prototype comprised of a laser initiator and a flyer plate subsystem that can be used with secondary explosives.System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 to initiate the shock-to-detonation transition(SDT)of a secondary explosive based on the impact created by the flyer plate on the explosive surface.Rupture of the flyer was investigated at the mechanically weakened region located on the interface of these subsystems,where the product gases from the deflagration of the explosive provide the required energy.A bilayer energetic material was used,where the first layer consisted of a pyrotechnic component,zirconium potassium perchlorate(ZPP),for sustaining the ignition by the laser beam and the second layer consisted of an insensitive explosive,cyclotetramethylene-tetranitramine(HMX),for deflagration.A plexiglass interface was used to enfold the energetic material.The focal length of the laser beam from the diode was optimized to provide a homogeneous beam profile with maximum power at the surface of the ZPP.Closed bomb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n internal volume of 10 cm^(3) for evaluation of performance.Dependency of the laser driven flyer plate system output on confinement,explosive density,and laser beam power were analyzed.Measurements using a high-speed camera resulted in a flyer velocity of 670±20 m/s that renders the prototype suitable as a laser detonator in applications,where controlled employment of explosives is crit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driven flyer plate Shock to detonation transition DETONATION Secondary explosives Pyrotechnic materials CONFIN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暴雨条件下城市内涝模拟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添红 唐佐槐 +3 位作者 褚俊英 周祖昊 李孟泽 唐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2,30,共10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极端暴雨事件频发,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峻,威胁城市安全。为减轻内涝威胁和提高极端暴雨事件的应急管理水平,借助模拟手段分析极端暴雨条件下城市内涝过程已成为重要研究趋势。在极端暴雨基本特征分析的...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极端暴雨事件频发,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峻,威胁城市安全。为减轻内涝威胁和提高极端暴雨事件的应急管理水平,借助模拟手段分析极端暴雨条件下城市内涝过程已成为重要研究趋势。在极端暴雨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识别了城市内涝积水的主要影响因素;系统总结了极端暴雨条件下城市内涝模拟的两大主流方法,即机理驱动模型和数据驱动模型,前者物理过程明确,但计算用时长,后者计算效率满足快速模拟预测的要求,但缺乏物理机理。在此基础上,从城市内涝模拟结果的多指标动态分析、模拟精度和效率的提升、城市尺度模型与流域尺度模型的深度融合、机理模型和数值天气预报的动态结合、机理驱动模拟和数据驱动模拟的实时耦合5个方面展望了极端暴雨条件下城市内涝模拟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成果可为极端暴雨条件下城市内涝过程识别与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城市内涝模拟 数据驱动模型 机理驱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驱动乡村治理——城乡要素流动视角的动力学机制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民坤 邓小桂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9,共15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通过乡村旅游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能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文章从城乡要素流动视角,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的分析框架,构建了旅游驱动乡村治理的模型,借助Ve...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通过乡村旅游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能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文章从城乡要素流动视角,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的分析框架,构建了旅游驱动乡村治理的模型,借助Versim系统动力学建模软件揭示旅游驱动乡村治理的复杂内在机制。通过对驱动力子系统的主要参数进行调节,预测状态子系统和响应子系统的仿真变化,模拟6种不同驱动力情景下乡村治理水平受到各种因素共同影响的作用机制和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单要素驱动模式中创新要素的驱动效果最为明显,多要素综合驱动模式中乡村旅游驱动模式的仿真结果为最优,此模式既能有效激活城乡各要素的协同驱动力,又能规避生态环境风险,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文章初步搭建了旅游驱动乡村治理的系统动力学研究框架,完善、深化了对乡村旅游通过城乡要素流动驱动乡村治理内在作用机制的研究,为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治理实践提供了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驱动 乡村治理 要素流动 系统动力学 内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驱动自组装过程中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春萍 冯娟 +1 位作者 项缨 朱国强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0-1011,共12页
为探究pH驱动自组装过程中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采用浊度滴定法、电位及粒径分析法,研究pH值、蛋白质-多糖比例和盐离子浓度对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复合物形成的影响;通过测定复合体系的溶解度、相对分子质量、巯基含... 为探究pH驱动自组装过程中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采用浊度滴定法、电位及粒径分析法,研究pH值、蛋白质-多糖比例和盐离子浓度对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复合物形成的影响;通过测定复合体系的溶解度、相对分子质量、巯基含量、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揭示两者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降低,玉米醇溶蛋白-果胶溶液的浊度先增大后减小,在pH值7.25时达最大值;果胶比例的增加导致最大浊度的pH值下降,并在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的比例为4∶1时达到最小值,且体系的粒径分布较为均匀;盐离子明显影响体系的稳定性,因此推断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复合物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是静电相互作用。此外,果胶的包覆作用使复合物游离巯基含量降低,紫外光谱产生增色效应,并猝灭了玉米醇溶蛋白的固有荧光,表明疏水作用和氢键也参与了复合物的形成,同时存在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的共价结合。研究结果为合理设计玉米醇溶蛋白-果胶复合物,以用于pH驱动处理包埋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果胶 pH驱动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推动由政策主导型到“政策、科技和市场”协同型拓展
8
作者 朱满德 程国强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共12页
农民种粮不挣钱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最大难点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风险点。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则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举措。但现阶段,保障种粮农民收益过于依赖政策,忽视科技和市场的功能效... 农民种粮不挣钱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最大难点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风险点。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则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举措。但现阶段,保障种粮农民收益过于依赖政策,忽视科技和市场的功能效应,而通过粮食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来保障种粮农民收益正在面临严峻挑战,其具体包括: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扭曲效应及外溢影响、直接补贴政策的财力约束和分利效应,保险政策的精准性、实效性不佳等。今后一个时期,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应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粮食全链条降成本、防风险、增效益,推动由“政策主导”拓展到“政策、科技、市场”协同发力,按照政策保本兜底、科技降本增效、市场提质优价思路综合施策、分类施策、精准施策,努力形成有为政府精准扶持、粮食科技有力支撑、粮食市场有效引领、种粮农民能动性充分调动、多主体全链条协同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粮收益 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 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科技降本增效机制 市场提质优价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驱动传统村落老洞系统重构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家其 宗晗姝 +1 位作者 邓运员 朱烜伯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3-1104,共12页
开展旅游驱动传统村落系统重构的逻辑路径探究是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推动该类村落保护性开发,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积极探索。通过构建旅游驱动传统村落系统重构的理论框架,明确重构目标定位,剖析重构驱动力、维度,继而解析系统重... 开展旅游驱动传统村落系统重构的逻辑路径探究是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推动该类村落保护性开发,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积极探索。通过构建旅游驱动传统村落系统重构的理论框架,明确重构目标定位,剖析重构驱动力、维度,继而解析系统重构逻辑,并以典型村落为例开展重构路径探究。结果表明:①传统村落重构驱动力主要来自资源、区位的自然本底条件支撑,民族文化体验的旅游市场需求,追逐利益的企业资本投入,改善民生的地方居民诉求及乡村振兴战略下旅游产业扶持政策推动,与一般乡村重构驱动力相比,需重点关注共性驱动要素在这类特殊地域产生的溢出效应及强化效果;②重构对象包括空间格局、生产方式、社会关系、自然人文环境等多个维度,各维度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传统村落系统重构;③基于系统性重构思维,具体从空间范围、景观特点、生产类型、旅游开发形式、开发主体、利益分配、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展开老洞村重构路径探究,结合物质空间景观特点和保护开发形式将其划分为原真性景观核心保护区、过渡性景观缓冲区、建构性景观协调区,针对各区生产资料、生产对象差异,通过重塑生产逻辑与价值导向、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优化市场发展模式、重视生态服务价值赋能生产方式转型,驱动生产关系由单一主体向多主体共治转变,形成复合社会关系网络,继而引导各区文化生态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驱动 重构逻辑 传统村落 老洞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问题驱动的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世泽 孙章 +3 位作者 张毅 肖军华 邹亮 伍丹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14,共5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出行和城市发展紧密相关。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对出行效率的不断追求,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存在与产...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出行和城市发展紧密相关。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对出行效率的不断追求,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存在与产业需求脱节、选题脱离实际需求、产学融合度低等问题,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也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需对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方法]对真问题驱动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为例,提出了一种真实问题驱动的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结果及结论]在引入真实问题情境后,学生能够深度参与实际项目,并进一步与企业合作,从而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真问题驱动的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力,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并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创新思维方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学科教育 真问题驱动 研究生培养 创新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技术如何驱动公共服务个性化的实现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静 韩松言 周锐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7,228,共12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公共服务供给的同时,如何满足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是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亟需回答的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公共服务供给的同时,如何满足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是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亟需回答的关键问题。数智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可能。以温州市F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为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公共服务个性化的实现是一个以需求为核心的动态闭环过程,将个性化服务需求的精准识别、碎片化需求事实的数据连接、稀缺性公共资源的算法配置、多元供给主体的计算整合以及复杂场景中的智能决策等环节有机结合,可以构建一套系统化的公共服务个性化实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个性化 数智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随机事件驱动故障恢复策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冲 石大夯 +3 位作者 万灿 陈霞 吴峰 鞠平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6-193,共8页
为了减少配电网故障引起的失负荷,提升配电网弹性,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随机事件驱动故障恢复策略:提出了在电力交通耦合网故障恢复中的随机事件驱动问题,将该问题描述为半马尔可夫随机决策过程问题;综合考虑系统故障恢... 为了减少配电网故障引起的失负荷,提升配电网弹性,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随机事件驱动故障恢复策略:提出了在电力交通耦合网故障恢复中的随机事件驱动问题,将该问题描述为半马尔可夫随机决策过程问题;综合考虑系统故障恢复优化目标,构建基于半马尔可夫的随机事件驱动故障恢复模型;利用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对所构建的随机事件驱动模型进行求解。在IEEE 33节点配电网与Sioux Falls市交通网形成的电力交通耦合系统中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和方法在电力交通耦合网故障恢复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可实时调控由随机事件(故障维修和交通行驶)导致的故障恢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事件驱动 故障恢复 深度强化学习 电力交通耦合网 多智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框架体系与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晓红 肖粲然 +2 位作者 曹文治 张威威 刘咏梅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0,共11页
数字经济成为时代发展潮流,建设全国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性举措。本文探讨了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的概念和内涵,结合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现状总结了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建设面临的制度体系、... 数字经济成为时代发展潮流,建设全国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性举措。本文探讨了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的概念和内涵,结合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现状总结了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建设面临的制度体系、基础设施、技术服务、市场标准等方面的问题;构建了多层次的数据要素市场,针对性提出了我国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体系框架以及市场生态、交易平台、保障体系等建设要点。研究认为,我国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建设可采取“两阶段、四步走”的发展路径,突出市场基础建设阶段的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安全存储管理,场景驱动服务阶段的高效交易流通、实际应用效能。为此建议,深化政策扶持、强化设施建设、规范数据标准、破除数据壁垒、培育良好生态,加快建设健康、稳定、高效的数据市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统一大市场 市场生态 场景驱动 数据交互 数据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数据驱动的地质冶金学建模方法
14
作者 陈进 徐万红 +3 位作者 张丽 邓浩 毛先成 王国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22-2537,共16页
提出了一种知识-数据驱动的地质冶金学建模方法,以克服单纯数据驱动建模地质可解释性不足的问题。该建模方法基于普通克里格法构建地质冶金学变量空间分布模型,通过高斯混合模型提取地质冶金学变量特征,引入马尔可夫随机场量化地质冶金... 提出了一种知识-数据驱动的地质冶金学建模方法,以克服单纯数据驱动建模地质可解释性不足的问题。该建模方法基于普通克里格法构建地质冶金学变量空间分布模型,通过高斯混合模型提取地质冶金学变量特征,引入马尔可夫随机场量化地质冶金学矿域的空间相关性特征,采用贝叶斯理论将二者集成,构建数据驱动的地质冶金学矿域划分模型,最后融入矿山生产知识经验,引导和约束划分过程。此外,该建模方法采用地质冶金学变量空间分布建模和矿域划分迭代优化的策略以提升模型精度。白云鄂博矿建模应用本文方法,划分了7个地质冶金学矿域。对比实验表明,相较于高斯混合模型和K-means聚类方法的结果,该建模方法提升了地质冶金学矿域的空间连贯性和地质可解释性,能为矿山精细化开发及多矿种综合利用的转型提供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知识驱动 地质冶金学建模 矿域 精细化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的混合决策模型构建:以室性心动过速病因诊断为例
15
作者 王敏 胡兆 +3 位作者 徐晓巍 郑思 李姣 姚焰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4-461,共8页
目的构建一个融合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的混合决策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诊断。方法检索2018—2023年心律失常疾病领域的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和医学文献作为知识源,并回顾性收集2013—202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室性... 目的构建一个融合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的混合决策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诊断。方法检索2018—2023年心律失常疾病领域的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和医学文献作为知识源,并回顾性收集2013—202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患者的电子病历信息作为数据集。采用基于知识规则的方法构建临床路径作为知识驱动模型;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构建VT病因诊断三分类机器学习模型,并选取其中的最佳模型作为数据驱动模型代表;以临床路径为基本框架,将机器学习模型以自定义运算符的形式嵌入临床路径的决策节点中,作为混合模型。评价上述3种模型的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结果共纳入3部临床实践指南作为知识驱动模型的知识源;收集了1305条患者数据作为数据集,构建了5种机器学习模型,其中XGBoost模型最佳。混合模型采用知识驱动的决策思维,分别将XGBoost模型嵌入2层分类的决策节点中。3种模型的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如下:知识驱动模型为80.4%、79.1%和79.7%;数据驱动模型分别为88.4%、88.5%和88.4%;混合模型分别为90.4%、90.2%和90.3%。结论融合知识与数据驱动的混合模型展现出更高的准确性,且混合模型的所有决策结果均基于循证证据,这更接近临床医生的实际诊断思维。未来需更严格地验证混合模型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知识驱动 数据驱动 混合模型 决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卷应考到自洽调适:追赶型城市数字政府建设的解释路径 被引量:1
16
作者 龚宏龄 原珂 吴秋怡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3,共11页
不同于引领型城市内生驱动的主动创新,追赶型城市的数字政府建设具有较为明显的外部驱动性和被动色彩。具体实践中,政策引领、经验示范、指标考核、调适改进等内嵌于技术平台建设、结构流程重塑、政务服务优化等核心事项中,从权威、创... 不同于引领型城市内生驱动的主动创新,追赶型城市的数字政府建设具有较为明显的外部驱动性和被动色彩。具体实践中,政策引领、经验示范、指标考核、调适改进等内嵌于技术平台建设、结构流程重塑、政务服务优化等核心事项中,从权威、创新、考评和自洽等维度型塑着追赶型城市数字政府建设的“应考”逻辑。通过对L市的分析得出,追赶型城市的数字政府建设以对标先进为典型实现路径,是在中央政策部署和顶层设计引领下,由组织高位统筹和政绩考核驱动等因素共同推进,有着明显的“开卷”应考特征。在此过程中,自上而下的政策引领、先进经验示范等外部驱动因素极有可能因水土不服而出现排异反应,因此基于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调适改造是追赶型城市纵深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必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赶型城市 数字政府 权威驱动 自洽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部地区在更高起点上崛起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小玉 李华旭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8,共11页
中部地区作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其崛起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产业基础明显改善,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中部地区崛起已站上了一个... 中部地区作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其崛起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产业基础明显改善,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中部地区崛起已站上了一个更高起点,但仍然面临创新驱动力偏低、高能级产业支撑力不强、高端人才储备不足、开放能级不高、区域一体化进程缓慢等现实困境。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能从区域发展动能、产业转型升级、资源要素配置、绿色发展模式构建和开放体系完善等方面对新时代在更高起点上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起到引领带动作用。中部地区应进一步加强战略衔接,共建新质生产力战略腹地;强化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促进产业升级,筑牢新质生产力实体根基;坚持绿色优先,厚植新质生产力生态底蕴;推动双向开放,开拓新质生产力市场空间,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部地区在更高起点上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部地区崛起 创新驱动 产业升级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驱动公众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逻辑指向与纾困理路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军 段娟娟 +2 位作者 严家高 董蕾 邵雪梅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3,共9页
公众有效参与是新时代构建我国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检验成果,大数据、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驱动公众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提供了物质前提。立足于数字技术驱动公众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的内涵释义... 公众有效参与是新时代构建我国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检验成果,大数据、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驱动公众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提供了物质前提。立足于数字技术驱动公众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的内涵释义与理论框架,深入剖析其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发现存在数字技术嵌入不足掣肘公众服务需求识别精准度、数字鸿沟障碍影响弱势群体治理参与效能、互动反馈渠道受阻拉低公众共同体意识、制度保障缺失滋生公众数据隐私泄露风险等阻滞壁垒。建议从紧抓数字改造与人才培养、培育技术亲民性与普适性、重塑公众需求反馈新范式与拓增公众隐私安全制度供给等方面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个性化服务供给、便捷化流程再造、扁平化互动渠道与匿名化隐私保护水平,以期进一步为数字技术驱动公众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驱动 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公众参与治理 精准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学习:实然问题、应然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6
19
作者 钟绍春 杨澜 范佳荣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9,33,共8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全面推进和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为破解个性化学习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学习已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当前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学习普遍存在着学习行为感知与状态评价精度不高...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全面推进和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为破解个性化学习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学习已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当前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学习普遍存在着学习行为感知与状态评价精度不高、学习特征挖掘不准、学习规律挖掘不全、学习问题溯源不深、学习干预精度不佳等瓶颈性难题。为此,研究从情境感知、主体理解和智能干预等方面深入剖析了数据驱动个性化学习的应然逻辑。在此基础上,从学习行为数据有效感知与理解、学习效果精准评估的个性化学习追踪、薄弱知识点和异常学习行为的学习问题成因溯源、潜在交互学习规律发现的教育知识图谱高阶推理、公共学习路网构建与高适配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等方面,讨论了数据驱动个性化学习的实现路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学习 数据驱动 情境感知 学习路径规划 教育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驱动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内在机理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3
20
作者 夏杰长 张雅俊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6,共15页
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是实数融合的重要内涵,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场景是释放数字技术赋能效应的重要载体和基础,为实数融合阶段转变提供了强劲动力。实体经济为数字技术提供了丰... 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是实数融合的重要内涵,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场景是释放数字技术赋能效应的重要载体和基础,为实数融合阶段转变提供了强劲动力。实体经济为数字技术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数字技术催生了数字场景等突破物理场景局限的新兴场景,基于场景的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够有效推动和实现实数融合,场景驱动成为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新的重要模式。从具体实践看,新型工业化、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与算法算力、产业元宇宙等是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典型应用场景,以数字技术核心技术群为重点的成果转化与创新应用成为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领域。为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进一步深度融合,需要加速完善要素体系、产业体系、生态体系和治理体系等支撑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底层技术创新突破与深入应用,创新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的应用场景,探索构建数字场景等虚实共生场景,促进相关主体“全面连接”和价值共创,实现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双向赋能、互促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经济 数字技术 实数融合 场景驱动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