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及在钻井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雄虎 王灿 +2 位作者 肖喆 张喜 赵月琴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9,共10页
纤维素作为常用钻井液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水基钻井液体系中,可以有效降低钻井液失水、增强携带岩屑性能、改善钻井液流变性;纳米纤维素作为新型钻井液添加剂既具有常规纤维素的优点,又具有抗温、抗盐碱等性能,可以显著改善钻井液的... 纤维素作为常用钻井液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水基钻井液体系中,可以有效降低钻井液失水、增强携带岩屑性能、改善钻井液流变性;纳米纤维素作为新型钻井液添加剂既具有常规纤维素的优点,又具有抗温、抗盐碱等性能,可以显著改善钻井液的稳定性能和流变性能,有效降低钻井液的滤失量。介绍了目前制备纳米纤维素的方法以及纳米纤维素在钻井液中的应用,并对纳米纤维素在钻井液中的应用作了展望,旨为制备新型抗高温环保型钻井液处理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制备 钻井液 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排采数据的煤层气井排水-降压-产气有效性研究——以黔西织金区块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晨 史康 +9 位作者 秦勇 袁航 陈贞龙 高为 卢玲玲 李猴强 张旭阳 王祥 何红斌 张润涵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0-384,共15页
煤层气井排水、降压、产气是一个递进过程,可分解为排水降压与降压解吸产气2个环节,任一环节失效均会导致产气受限。通过分析排采数据剥离上述2个环节的有效性,明确解吸产气的主要制约因素,对于促进煤层气经济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构... 煤层气井排水、降压、产气是一个递进过程,可分解为排水降压与降压解吸产气2个环节,任一环节失效均会导致产气受限。通过分析排采数据剥离上述2个环节的有效性,明确解吸产气的主要制约因素,对于促进煤层气经济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一种基于累计产水量与井底流压、累计产气量与井底流压、以及累计产水量与累计产气量3条关系曲线的排采有效性分析方法,具有水侵识别、水源劈分、气藏参数获取与关键环节剥离等功能,将其应用于黔西织金区块煤层气井排采动态分析,取得一定成效。基于累计产水量与井底流压关系曲线,上凹型代表水侵井,下凹型代表非水侵井。面向开发需求,将含气系统概念延伸为产气系统,指具有相近水文地质条件、开发动态及生产规律的含气系统及其组合,不同产气系统合采兼容性差。织金区块含煤地层可划分为上部(1~9号煤层)与下部(10~35号煤层)2套产气系统,上部产气系统水文地质开启程度高,易发生水侵,而下部产气系统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封闭,无明显水侵现象,有利于高效降压与产气。气藏属性参数计算结果显示,水侵井具有启抽压力低,弹性产水指数高的特点,非水侵井与之相反。水侵井的水侵产水量大于弹性产水量,总产水量高;非水侵井主要产出弹性水,总产水量低。产水能量驱动类型的差异决定了排水降压有效性,进而影响了气井的产能潜力。限制或避免水侵、提高排水降压有效性将是织金区块老井提产改造与新井开发设计的基本思路。研究成果可为叠置煤层气系统发育背景下的煤层气井排采动态分析与产能主控因素诊断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排采 水侵识别 产气系统 合采 储层流体效应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式离心机极限分流比及最佳操作参数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任强 安申法 +4 位作者 陈家庆 姬宜朋 栾智勇 于海 孙丰旭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88,共7页
在三相分离器前进行预分水是确保老油田采出液含水体积分数持续增加现状下,油气集输系统稳定的最经济措施。围绕快速、多分水的目标,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入口含水体积分数对预分水用管式离心机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 在三相分离器前进行预分水是确保老油田采出液含水体积分数持续增加现状下,油气集输系统稳定的最经济措施。围绕快速、多分水的目标,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入口含水体积分数对预分水用管式离心机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其极限水出口分流比;探讨管式离心机在极限水出口分流比工况下,分离性能崩溃点随操作参数变化的分布规律,进而确定该工况下转速和流量的最佳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入口含水体积分数的增加,管式离心机水出口含油质量浓度缓慢降低,分水率逐渐增加;当入口含水体积分数为80%时,极限水出口分流比为70%(此时分水率为88%);影响水出口分流比增加的关键原因为油水界面随水出口分流比的增加而不断向水出口方向移动,进而导致水出口含油质量浓度持续上升;基于熵权-Topsis算法计算设计处理量下的经济转速为600 r/min。研究结果可为采出液预分水用管式离心机的优化和性能改进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采出液 管式离心机 预分水 极限分流比 熵权-Topsis 操作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产液剖面示踪剂连续监测方法研究应用
4
作者 田翔 刘远志 +1 位作者 高晓飞 温守国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0,共7页
利用缓释固体示踪剂开展水平井产液剖面监测中,需要关井一定时间后再进行高频取样测试,导致影响产量、误差较大。为此,通过试验研究了影响示踪剂释放的关键因素,以释放速率与含水体积分数的正向线性关系作为基本理论,以释放速率与冲刷... 利用缓释固体示踪剂开展水平井产液剖面监测中,需要关井一定时间后再进行高频取样测试,导致影响产量、误差较大。为此,通过试验研究了影响示踪剂释放的关键因素,以释放速率与含水体积分数的正向线性关系作为基本理论,以释放速率与冲刷量间的正相关作为约束条件,建立生产条件下产液剖面与含水体积分数的数学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对产液剖面拟合求解,建立示踪剂连续监测方法,并利用冲刷试验对方法精度进行了验证。同时,在海上油田某ICD水平井中应用,完成了200余天连续测试,并有效分析了该井3个封隔段的产液剖面及其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室内测试误差小于10%,现场测试剖面结果与地质油藏参数趋于一致,准确性高。所得结论可为油田水平井管理提供一种便捷高效的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示踪剂 产液剖面 缓释 连续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矿化度压裂液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伟 许可 +3 位作者 张成娟 易新斌 石阳 郑存川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39-2144,共6页
综述了高矿化度采出水配液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高矿化度采出水对常规压裂液体系性能的影响机理,同时对近年来耐高矿化度水基压裂液体系的性能特点和应用情况作出总结,提出了滑溜水速溶粉剂减阻剂体系是未来耐高矿化度压裂液的一个重要... 综述了高矿化度采出水配液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高矿化度采出水对常规压裂液体系性能的影响机理,同时对近年来耐高矿化度水基压裂液体系的性能特点和应用情况作出总结,提出了滑溜水速溶粉剂减阻剂体系是未来耐高矿化度压裂液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矿化度 采出水 压裂液 水基压裂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计量撬现场参数整定及单井计量测试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奇霖 何云腾 +3 位作者 李雁飞 吴辰 朱沫 李东晖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7,82,共8页
单井多相计量一直是油田迫切需要突破的问题,科氏力流量计以其较高的质量流量精度,实时提供含水率而广受欢迎。但受限于现场条件,作为含水率及体积流量换算的密度参数并不准确或无法提供。基于此阐述一种在油田现场对单井采出液就地进... 单井多相计量一直是油田迫切需要突破的问题,科氏力流量计以其较高的质量流量精度,实时提供含水率而广受欢迎。但受限于现场条件,作为含水率及体积流量换算的密度参数并不准确或无法提供。基于此阐述一种在油田现场对单井采出液就地进行油水分离及密度检测的方法。以现场实验获取的单井采出液原油,地层水水密度值作为基于科氏力多相计量撬的参数,进行所采样单井的计量测试实验,与平台现有高精度流量计及取样化验含水率数据比对,相对误差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单井计量 现场采出液分析 密度整定 石油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破乳采出液的乳化影响因素及量化分析
7
作者 渠慧敏 孙玉海 +4 位作者 张广中 郭慧 王海燕 戴群 吴琼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521,共6页
聚合物驱采出液的乳化程度提高、破乳脱水难度增加。以胜利油田孤岛聚合物驱难破乳采出液和正常破乳时的采出液为研究对象,通过油水样性质参数对比分析、交叉乳化及破乳实验和乳状液微观形态变化分析导致聚合物驱采出液破乳难度增加的... 聚合物驱采出液的乳化程度提高、破乳脱水难度增加。以胜利油田孤岛聚合物驱难破乳采出液和正常破乳时的采出液为研究对象,通过油水样性质参数对比分析、交叉乳化及破乳实验和乳状液微观形态变化分析导致聚合物驱采出液破乳难度增加的关键因素,同时借鉴胶体聚沉理论,量化了其内在因素对乳化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高价金属阳离子和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是导致破乳困难的关键因素;降低高价金属阳离子浓度,原油乳状液的破乳脱水率大幅度提高;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配制的O/W型乳状液,加入Fe^(3+)后O/W乳状液稳定性变差,出现向W/O型乳状液变化的趋势。参考胶体聚沉理论定义了金属阳离子影响参数M,孤岛原油乳状液M的临界阈值为214 mmol/kg,表面张力的临界阈值为45 mN/m,当M大于214 mmol/kg且表面张力小于45 mN/m时孤岛乳化体系难破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采出液 影响因素 乳化程度 量化 金属阳离子影响参数 临界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油田清洁能源利用工艺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7
8
作者 曲虎 陆诗建 +2 位作者 杨佳朋 宋义伟 刘静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9,共11页
油田企业是能源行业的用能大户,采用清洁能源替代油田消耗的化石能源,降低油田碳排放,可有效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根据油田用能结构特点和资源条件,以不同类型项目为实例,分析了高温采出液利用、热泵工艺、液化天然气(LNG)工艺、太阳... 油田企业是能源行业的用能大户,采用清洁能源替代油田消耗的化石能源,降低油田碳排放,可有效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根据油田用能结构特点和资源条件,以不同类型项目为实例,分析了高温采出液利用、热泵工艺、液化天然气(LNG)工艺、太阳能利用和风力发电等油田清洁替代工艺的应用条件、投资、运行费用和碳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能耗下,水源热泵工艺单位综合造价为0.17×10^(4) CNY/kW、LNG工艺为0.40×10^(4) CNY/kW,二者相较于其他工艺投资低。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不产生碳排放,太阳能光热、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运行费用为0.018×10^(4)~0.040×10^(4) CNY/(kW·a),碳排放强度为0~0.45 t(/kW·a),这3种工艺相较于其他工艺运行费用和碳排放强度低。在高温采出液、油田伴生气和电力等条件均具备的条件下,应优先采用费用现值最低的高温采出液利用和水源热泵工艺,分别为1.20×10^(4) CNY/kW和1.29×10^(4) CNY/kW。在高温采出液和油田伴生气等条件不具备的条件下,优先采用LNG工艺和大型风机发电。与小型风机相比,大型风机发电经济效益更加明显,光伏发电经济效益介于大型风机和小型风机之间。在零碳油田建设中,应优先采用高温采出液利用和水源热泵工艺提供热力,采用大型风机或者光伏提供电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清洁能源 高温采出液 热泵 太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返排液及采出水处理示范工程实例 被引量:3
9
作者 许跃 许洪祝 +3 位作者 周启立 陆彩霞 史金卓 孙金龙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8-152,共5页
陕西省神府某区块致密气压裂返排液及采出水组分复杂,难于处理。采用“隔油/高密斜管沉降/一体化破胶/涡凹气浮/无机过滤/保安过滤/精细过滤”处理工艺,处理规模为采出水130 m^(3)/d,压裂返排液为150 m^(3)/d,共计280 m^(3)/d。工艺运... 陕西省神府某区块致密气压裂返排液及采出水组分复杂,难于处理。采用“隔油/高密斜管沉降/一体化破胶/涡凹气浮/无机过滤/保安过滤/精细过滤”处理工艺,处理规模为采出水130 m^(3)/d,压裂返排液为150 m^(3)/d,共计280 m^(3)/d。工艺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出水含油量≤5 mg/L、悬浮固体含量≤1 mg/L、悬浮物颗粒直径中值≤1μm,满足SY/T 5329-2012中注入层平均空气渗透率<0.01μm^(2)级水质标准并进行顺利回注。神府1#水处理站实现了紧凑一体化、高度自动化的橇装集成,布局紧凑合理,占地面积仅为1 943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水 压裂返排液 工程实例 一体化破胶 撬装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水基钻井液固液分离产水回用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林静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2-296,共5页
以废弃水基钻井液为对象,采用“破胶—压滤—沉淀”工艺进行处理,将处理产水回用于钻井液配制。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破胶剂为质量分数20%的聚合氯化铝(GW-CFA)溶液,加入量36 mL/L;适宜的离子沉淀剂为三巯基-三嗪三钠盐(TMT-15)(固),加入... 以废弃水基钻井液为对象,采用“破胶—压滤—沉淀”工艺进行处理,将处理产水回用于钻井液配制。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破胶剂为质量分数20%的聚合氯化铝(GW-CFA)溶液,加入量36 mL/L;适宜的离子沉淀剂为三巯基-三嗪三钠盐(TMT-15)(固),加入量7.5 g/L。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选用石灰与GW-CFA复合破胶剂(GW-CFA溶液(质量分数20%)加入量15mL/L,石灰加入量5.0g/L)对废弃钻井液进行破胶,压滤产水时间可缩短至10'10'',产水率为61%。废弃水基钻井液经“破胶—压滤—沉淀”工艺处理后,产水回用于钻井液配制是完全可行的,所配制钻井液的各项性能均能满足现场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井液 固液分离 产水回用 破胶剂 离子沉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采出液油水分离旋流工作参数优化研究
11
作者 夏宏泽 赵宇 +4 位作者 李宁 白健华 孙超 付治军 徐保蕊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101,共9页
针对稠油相对于常规采出液分离难度大的特点,以螺旋流道形旋流器为基础设计了一套稠油产出液高效处理工艺流程,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旋流分离装置的运行操作参数进行优化模拟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入口流量、分流比以及入口含水体积分数... 针对稠油相对于常规采出液分离难度大的特点,以螺旋流道形旋流器为基础设计了一套稠油产出液高效处理工艺流程,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旋流分离装置的运行操作参数进行优化模拟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入口流量、分流比以及入口含水体积分数对流场和整体分离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旋流器螺旋流道结构可实现稠油介质油相的聚结,实现稠油采出液油水两相的分离;当Ⅰ-1旋流器入口流量为5 m^(3)/h,分流比为0.4,含水体积分数为95%,Ⅰ-2旋流器分流比为0.3时,Ⅰ-1旋流器、Ⅰ-2旋流器分离效率分别为96.44%、99.76%;当入口含油质量浓度为15200 mg/L时,第一级底流出口含油质量浓度1275 mg/L,第二级底流出口含油质量浓度1359 mg/L。研究结论可为稠油处理的工艺流程设计和操作参数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采出液 油水分离 旋流器 操作参数优化 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综述 被引量:272
12
作者 程杰成 廖广志 +3 位作者 杨振宇 李群 姚玉明 徐典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2期46-49,共4页
经过多年的室内研究及矿场试验攻关 ,大庆油田已先后成功地进行了 5个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三元复合驱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 2 0 %以上 ,乳化对提高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有利 ;三元复合驱在注采液能力下降的同时 ,由于含水... 经过多年的室内研究及矿场试验攻关 ,大庆油田已先后成功地进行了 5个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三元复合驱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 2 0 %以上 ,乳化对提高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有利 ;三元复合驱在注采液能力下降的同时 ,由于含水也大幅度下降 ,仍可保持较高的采油速度 ;采取压裂等增产措施可使下降的采液能力大幅回升 ,螺杆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矿场试验 注入能力 采液能力 乳化 结垢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聚合物驱油井产出液中聚丙烯酰胺浓度的新方法——超滤浓缩薄膜干燥法 被引量:15
13
作者 由庆 赵福麟 +2 位作者 穆丽娜 何龙 贾艳平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9-112,F0003,共5页
由于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和水解度发生变化,常规的淀粉-碘化镉浓度检测方法已不适用于见聚油井产出液中聚丙烯酰胺浓度的检测。因此,研究了聚合物驱见聚油井产出液的处理方法,采用超滤技术,应用美国Millipore切向流超滤系统,消除了... 由于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和水解度发生变化,常规的淀粉-碘化镉浓度检测方法已不适用于见聚油井产出液中聚丙烯酰胺浓度的检测。因此,研究了聚合物驱见聚油井产出液的处理方法,采用超滤技术,应用美国Millipore切向流超滤系统,消除了产出液中盐和表面活性剂等杂质的影响,确定了超滤浓缩薄膜干燥法测定产出液中聚丙烯酰胺浓度的方法,解决了目前现场产出液中聚丙烯酰胺浓度检测不准确的难题。结果表明,超滤浓缩薄膜干燥法测得的聚丙烯酰胺浓度的相对误差小于1.0%,满足现场检测的要求;与该方法相比,用淀粉-碘化镉法测得见聚油井产出液中聚丙烯酰胺浓度明显偏低,误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油井产出液 聚丙烯酰胺浓度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二区西部三元复合驱试验效果与认识 被引量:14
14
作者 任文化 牛井岗 +1 位作者 张宇 李忠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7-118,共2页
杏二区西部三元复合驱是在先导性试验成功后进行的三元复合驱扩大规模试验 ,该试验是在工业井距和中心井 10 0 %含水率条件下进行的 ,在分析试验效果的基础上 ,对地层的适应性、三元体系的配伍性及采出液的乳化以及色谱分离等取得了一... 杏二区西部三元复合驱是在先导性试验成功后进行的三元复合驱扩大规模试验 ,该试验是在工业井距和中心井 10 0 %含水率条件下进行的 ,在分析试验效果的基础上 ,对地层的适应性、三元体系的配伍性及采出液的乳化以及色谱分离等取得了一定的认识 ,为三元复合驱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了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油 试验效果 油层适应性 采出液 含水率 配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驱油机理研究 被引量:55
15
作者 杨清彦 宫文超 贾忠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26,共3页
从水驱后的残余油图象与三元复合体系驱替后的图象对比及残余油驱替过程入手,深入剖析了残余油在水驱和三元复合驱过程中的受力变化情况,阐明了各种残余油被三元复合体系驱替的内在原因:三元复合体系使油水之间界面张力降低和介质润... 从水驱后的残余油图象与三元复合体系驱替后的图象对比及残余油驱替过程入手,深入剖析了残余油在水驱和三元复合驱过程中的受力变化情况,阐明了各种残余油被三元复合体系驱替的内在原因:三元复合体系使油水之间界面张力降低和介质润湿性改变而引起的毛细管力和粘附力大大降低,甚至使毛细管力由阻力变为驱油动力,是三元复合驱驱替柱状残余油和簇状残余油的主要机理;三元复合体系降低粘附力和内聚力的作用是驱替膜状残余油的内在因素;三元复合驱降低内聚力使孤岛状残余油在下游端拉出油丝、拉断、逐渐分散成较小油滴,变小后的油珠容易通过细小孔喉,最终将孤岛状残余油驱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ASP 复合驱 驱油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新型污水处理剂的研制和应用 被引量:21
16
作者 马宝东 陈晓彦 +1 位作者 张本艳 杨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72,共3页
针对化学驱油技术应用过程中各类油田助剂的广泛使用,油田采出污水处理难度逐渐加大,污水水质逐年变差的特点,研制了适用于油田聚合物驱采出液处理的新型污水处理剂SCI-1。室内研究显示,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金属离子、矿化度以及悬浮... 针对化学驱油技术应用过程中各类油田助剂的广泛使用,油田采出污水处理难度逐渐加大,污水水质逐年变差的特点,研制了适用于油田聚合物驱采出液处理的新型污水处理剂SCI-1。室内研究显示,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金属离子、矿化度以及悬浮物和原油等因素对聚合物溶液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降粘作用。通过分子改性技术,SCL-1药剂克服了聚合物驱采出污水处理中污水粘度高、乳化程度深、油水分离阻力大等技术难点。注聚合物区现场试验结果显示,污水处理剂SCL-1具有显著的综合处理能力,在油田注聚合物区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油水分离 破乳 聚合物驱 采出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乳化及其对油井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洪冀春 王凤兰 +5 位作者 刘奕 张子涵 HONG Ji-chun WANG Feng-lan LIU Yi ZHANG Zi-han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3-25,共3页
室内研究认为 ,乳化与作用力、体系中的化学剂类型和浓度及含水率等因素有关。三元复合驱原油乳化后 ,油井的产能指数下降 。
关键词 大庆油田 三元复合驱油 乳化 产液指数 产能指数 化学试剂 含水率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计算油井静压的新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邢晓龙 杨邦贵 +2 位作者 周化彬 王荣芳 段建辉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3期49-51,共3页
油井静压与油层中深、动液面、流体密度、含水、采液指数等因素有关 ,运用混液密度与含水、原油密度关系式 ,流压与混液密度、油层中深、动液面关系式计算出流压。再运用采液指数与含水关系式 ,生产压差与日产液、采液指数关系式计算出... 油井静压与油层中深、动液面、流体密度、含水、采液指数等因素有关 ,运用混液密度与含水、原油密度关系式 ,流压与混液密度、油层中深、动液面关系式计算出流压。再运用采液指数与含水关系式 ,生产压差与日产液、采液指数关系式计算出生产压差。最后运用静压与流压、生产压差关系式计算出油井静压。把计算出的油井静压与实际测得的油井静压进行分析对比确定出该方法的可信度。用该方法进行油藏压力评价 ,比传统方法更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方法 油井静压 动液面 原油密度 采液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复合驱增油效果及采出液性质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别梦君 卢祥国 +1 位作者 于涛 肖传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6期97-99,共3页
经过30多年的注水开发,辽河油田锦16块油藏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分注和堵水效果逐年变差,开发效率降低,需转换油田开发方式。在现有研究工作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开展无碱二元复合驱全过程五点法仿真物理模拟实... 经过30多年的注水开发,辽河油田锦16块油藏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分注和堵水效果逐年变差,开发效率降低,需转换油田开发方式。在现有研究工作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开展无碱二元复合驱全过程五点法仿真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岩心平均渗透率相近的情况下,层内纵向非均质模型的水驱采收率较高,而平面非均质模型的化学驱采收率增幅较高。在化学药剂费用和段塞尺寸相同条件下,"调剖剂+二元复合体系"段塞组合的增油效果要好于单独二元复合驱。其中,"体膨聚合物颗粒+二元复合体系"增油效果最好。调剖可以减少化学药剂采出量,进而减小采出液化学药剂浓度和黏度,增大界面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驱 增油效果 采出液性质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驱与H_2O驱采出液中原油性质对比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颖 张磊 +3 位作者 孙锐艳 梁宏宝 孙男男 孙露露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8-512,共5页
采用吸附分离法测定了CO2驱与H2O驱采出液中原油的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通过析水率分析二者的乳化性,同时测定了油样的酸值、黏度、界面张力,探讨了CO2驱与H2O驱采出液中原油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与H2O驱原油相比,CO2驱原油中沥青质含量... 采用吸附分离法测定了CO2驱与H2O驱采出液中原油的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通过析水率分析二者的乳化性,同时测定了油样的酸值、黏度、界面张力,探讨了CO2驱与H2O驱采出液中原油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与H2O驱原油相比,CO2驱原油中沥青质含量、胶质含量及酸值较高,黏度、界面张力较低;受上述条件的影响,CO2驱采出液中原油的乳化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H2O驱 采出液 原油 乳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