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醋白芍炮制工艺优化
1
作者 刘静静 石典花 +2 位作者 田崇娅 戴衍朋 辛义周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1-1116,共6页
目的优化醋白芍炮制工艺。方法采用电子鼻测定不同炒制程度醋白芍气味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电子鼻各传感器响应值与炮制品内在指标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气味值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以炒制温度、炒制时间、闷润时间为影响因素,... 目的优化醋白芍炮制工艺。方法采用电子鼻测定不同炒制程度醋白芍气味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电子鼻各传感器响应值与炮制品内在指标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气味值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以炒制温度、炒制时间、闷润时间为影响因素,气味值及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炮制工艺。结果电子鼻差异感应响应值与米醋相同。最佳条件为净白芍用醋闷润30~60 min后,在180℃下炒制15 min(每100 g饮片用20 g米醋),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分别为2.74%、0.60%、30.09%。结论电子鼻可实现不同炮制程度醋白芍气味的客观判断,能用于其他中药炮制工艺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白芍 炮制工艺 电子鼻 Pearson相关性分析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浆法薄片成型试制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2
作者 刘兴乐 庄虎 +7 位作者 王吉利 张敦铁 王昊 邓杰 朱峰 赵峰海 夏璠 杨俊鹏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2,共8页
针对实验室研发需求,研发实验室稠浆法薄片试制装置,试制装置主要包括稠浆浇筑模块、成型钢带模块、稠浆薄片干燥模块、稠浆薄片剥离模块等,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厚度可调可控、制样时间少和原料使用少等优点。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关键... 针对实验室研发需求,研发实验室稠浆法薄片试制装置,试制装置主要包括稠浆浇筑模块、成型钢带模块、稠浆薄片干燥模块、稠浆薄片剥离模块等,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厚度可调可控、制样时间少和原料使用少等优点。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关键干燥参数对试制薄片成型、剥离、感官质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稠浆法薄片感官质量的影响:成型干燥时间>定型干燥时间>定型干燥温度>成型干燥温度。实验室薄片制备最佳工艺条件是成型干燥温度为140℃、成型干燥时间10 min,定型干燥温度为95℃、成型干燥时间3 min,薄片感官质量的评价得分最高。通过装置的研发和关键参数的研究,有利于实验室稠浆薄片质量的控制及提升,为薄片生产及验证奠定基础,推动加热卷烟加工工艺、添加剂筛选、工艺装备等技术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浆薄片 试制设备 干燥参数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的工艺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凯 盛颖航 +7 位作者 高鹏 崔彤 李复丽 王志全 孙步功 陈思颖 李博 国洪建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5-188,共14页
目的优化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的激光熔覆工艺参数,提升涂层的抗磨损和抗腐蚀性能。方法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基于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法对激光功率(600、800、1000 W)、扫描速度(6、7、8 mm... 目的优化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的激光熔覆工艺参数,提升涂层的抗磨损和抗腐蚀性能。方法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基于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法对激光功率(600、800、1000 W)、扫描速度(6、7、8 mm/s)、送粉速率(17、21、25 g/min)等3个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表征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通过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及电化学工作站考察涂层的相关性能。以涂层的稀释率、显微硬度、磨损率、耐腐蚀性为性能指标,探索不同工艺参数对其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以最佳工艺参数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涂层的物相主要由单一的FCC相构成,组织主要由等轴晶和柱状晶构成,工艺参数对涂层综合质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激光功率、扫描速度、送粉速率,激光功率是涂层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得到了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的最佳工艺参数,激光功率为600 W,扫描速度为6 mm/s,送粉速率为25 g/min。结论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可显著改善涂层的微观组织和性能,在最佳工艺参数下制备的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的性能得到较大提升,可为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高质量的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涂层 激光熔覆技术 工艺参数 FeCoCrNiMn 正交实验法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GC-IMS结合ROAV分析不同制油工艺对芜菁籽油特征香气成分的影响
4
作者 岳丽 祖力皮牙·买买提 +4 位作者 王佳敏 热依拉木·海力力 尼格尔热依·亚迪卡尔 毛红艳 于明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0-59,共10页
旨在为芜菁籽油的开发及品质提升提供依据,探究不同制油工艺对芜菁籽油挥发性成分及香气特征的影响。分别采用低温压榨法、热榨法和溶剂萃取法提取白皮、紫皮芜菁籽中油脂,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法(HS-GC-IMS)对芜菁籽油的挥... 旨在为芜菁籽油的开发及品质提升提供依据,探究不同制油工艺对芜菁籽油挥发性成分及香气特征的影响。分别采用低温压榨法、热榨法和溶剂萃取法提取白皮、紫皮芜菁籽中油脂,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法(HS-GC-IMS)对芜菁籽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不同制油工艺白皮、紫皮芜菁籽油特征香气成分,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合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研究不同制油工艺及不同品种芜菁籽油之间的差异香气化合物。结果表明:芜菁籽油中共检测出10类13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类、酮类、醇类、酯类,其次是杂环类、酸类、醚类等;紫皮芜菁籽油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多于白皮芜菁籽油的;热榨法芜菁籽油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多于低温压榨法的;溶剂萃取法芜菁籽油中硫醚类化合物总含量高于压榨法的;ROAV分析表明,3-甲硫基丙醛是芜菁籽油风味的主要贡献者;OPLS-DA结合VIP筛选出壬醛(二聚体)、辛醛、3-甲硫基丙醛、庚醛、己醛、异戊醛为差异挥发性化合物,可以用于区分不同制油工艺及不同品种的芜菁籽油。综上,制油工艺和品种影响芜菁籽油风味,可根据开发需求选择不同的制油工艺和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籽油 制油工艺 相对气味活度值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山药酥性饼干的研制
5
作者 黄小柯 韩森桐 +3 位作者 林静 开丽比努尔·图依贡 热则古丽·热扎克 李海霞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9期13-18,23,共7页
新疆石榴产量丰富,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石榴营养价值高,但深加工程度低、产品少。为提高饼干的营养价值和感官品质,研制石榴山药酥性饼干。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石榴汁、山药粉、黄油、绵白糖的用量,并分析对石榴山药酥性饼干品质的影响... 新疆石榴产量丰富,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石榴营养价值高,但深加工程度低、产品少。为提高饼干的营养价值和感官品质,研制石榴山药酥性饼干。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石榴汁、山药粉、黄油、绵白糖的用量,并分析对石榴山药酥性饼干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榴山药酥性饼干的最佳工艺配方为绵白糖用量11 g,山药粉用量4 g,石榴汁用量11 m L,黄油用量25 g,此时制作的饼干色泽均匀、口感酥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山药酥性饼干 感官评价 加工工艺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莓果酱制备工艺研究及其加工成本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鹏 朱凯 +2 位作者 余琴 马建林 唐也婷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2,共5页
红树莓果酱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抗氧化剂、纤维素、钾、镁、铁和钙等,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果酱,但传统的加工方式使得红树莓本身的营养成分损失严重,降低了其生物活性功效。该研究以红树莓冻干粉作为研究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 红树莓果酱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抗氧化剂、纤维素、钾、镁、铁和钙等,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果酱,但传统的加工方式使得红树莓本身的营养成分损失严重,降低了其生物活性功效。该研究以红树莓冻干粉作为研究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红树莓果酱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红树莓冻干粉与水的比例为1∶2、红树莓冻干粉与木糖醇的比例为1∶2、柠檬酸添加量为0.15%和卡拉胶添加量为0.3%时,红树莓果酱的感官评分最高,为85.2,此时的红树莓果酱香气浓郁,口感细腻且组织状态良好。另外,研究了贮藏时间和温度对红树莓果酱pH值、水分活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结果表明4℃条件更有利于红树莓果酱的贮藏。在红树莓果酱加工制作过程中,可以从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设备折旧成本3个方面进行控制,并通过提高红树莓质量和产量及增加品种和规格来提升果酱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酱 加工工艺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期云南乌天麻活性成分分析及其微波加工工艺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魏溱 汪海翔 +4 位作者 刘宏程 刘祥义 徐娟 林昕 侯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4-1088,共5页
目的 分析不同生长期云南乌天麻活性成分,并优化其微波加工工艺。方法 分别于当年10、11、12月至次年1、2月采集样品,HPLC法测定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微波... 目的 分析不同生长期云南乌天麻活性成分,并优化其微波加工工艺。方法 分别于当年10、11、12月至次年1、2月采集样品,HPLC法测定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样品量为影响因素,外观评价及各活性成分总含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微波加工工艺。结果 6种活性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86.76%~104.42%,RSD 3.70%~15.09%。最佳条件为先微波熟化(微波时间2 min,微波功率500 W)再微波干燥(微波时间4 min,微波功率200 W),各活性成分总含量在每1 g样品中的占比达3.98%。结论 11月是乌天麻最佳采摘期,微波熟化结合微波干燥后活性成分总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天麻 生长期 云南 活性成分 微波加工工艺 HPLC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U和角正交投影视图的多视角投影全息图
8
作者 曹雪梅 张春晓 +4 位作者 管明祥 夏林中 郭丽丽 苗玉虎 曹士平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541,共6页
针对多视角投影全息图生成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的多视角投影计算全息图合成方法.获取多个角正交投影视图,充分利用GPU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同时计算多幅投影视图对全息图的作用,... 针对多视角投影全息图生成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的多视角投影计算全息图合成方法.获取多个角正交投影视图,充分利用GPU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同时计算多幅投影视图对全息图的作用,即在计算过程中同时将沿着投影方向移位后的一系列角正交投影视图乘以其相应的常数相位因子.其中,每个投影图像的投影角决定了其移位的距离和常数相位因子.将所有并行计算结果累加,可以得到一个包含物体三维信息的二维复矩阵,即菲涅尔全息图.相较于使用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进行计算,本方法显著提升了计算速度,将计算效率提高了30~40倍,为多视角投影全息图的高效生成提供一种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计算全息 全息显示 图形处理单元 角正交投影视图 多视角投影全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辣菽肉大豆加工工艺优化及安全管理研究
9
作者 徐美燕 刘芸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78,共5页
麻辣菽肉大豆组织化食品是一种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和调味后制成的素食产品。通过对加工工艺的研究,改进麻辣菽肉大豆组织化食品的质量,提高其质地、嚼劲和口感,使其更接近肉类制品,提高消费者的接受度和满意度。另外,麻辣菽肉大... 麻辣菽肉大豆组织化食品是一种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和调味后制成的素食产品。通过对加工工艺的研究,改进麻辣菽肉大豆组织化食品的质量,提高其质地、嚼劲和口感,使其更接近肉类制品,提高消费者的接受度和满意度。另外,麻辣菽肉大豆加工工艺的研究还能提高其市场竞争力,随着素食市场的扩大和对素食产品需求的增加,产品的质量、口感以及营养价值提升可以明显增强麻辣菽肉大豆的竞争力,进而吸引更多消费者选择该产品。该研究基于此,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麻辣菽肉大豆组织化食品的膨化过程和油炸过程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发现麻辣菽肉大豆组织化食品的最佳加工工艺为料液比20∶15、棕榈油、油炸温度130℃、油炸时间55 s、机筒温度150℃和螺杆转速300 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辣 大豆 加工工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选盐炙小茴香的炮制工艺 被引量:1
10
作者 谷彩花 陈卫 +3 位作者 从桓瑜 张莉 张艳玲 信龙飞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7期44-47,共4页
为了探究盐炙小茴香的炮制工艺,以盐炙小茴香中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加盐量、粉碎粒度、炒制温度、炒制时间4个条件进行单因素考查并采用L_(9)(3^(4))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盐炙小香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小茴香30... 为了探究盐炙小茴香的炮制工艺,以盐炙小茴香中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加盐量、粉碎粒度、炒制温度、炒制时间4个条件进行单因素考查并采用L_(9)(3^(4))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盐炙小香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小茴香30 g,加盐量0.1 g,粉碎粒度50目,炒制时间4 min,炒制温度120℃,该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最高,为2.856%。该工艺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为工业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盐炙 小茴香 炮制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落酸的摇瓶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毛玉华 肖江 +4 位作者 聂波 张金儿 钟乐平 王会琼 聂志奎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1期142-148,共7页
【目的】通过脱落酸的摇瓶发酵工艺优化,提高脱落酸的摇瓶发酵水平,从而减少摇瓶效价误差,有利于诱变效应的分析。【方法】通过工艺试验确定对脱落酸摇瓶发酵的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进一步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得到脱落酸摇瓶培养基的最优... 【目的】通过脱落酸的摇瓶发酵工艺优化,提高脱落酸的摇瓶发酵水平,从而减少摇瓶效价误差,有利于诱变效应的分析。【方法】通过工艺试验确定对脱落酸摇瓶发酵的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进一步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得到脱落酸摇瓶培养基的最优配比组合浓度。【结果】脱落酸摇瓶配方中的麦麸可以完全被黄豆粉替代,替代后其摇瓶效价从0.171 g/L提高到0.550 g/L,提高幅度达221.6%。经过进一步正交试验,以黄豆粉、麦芽糖、乙二醇为影响因素,摇瓶产量为评价指标,摇瓶产量结果显示黄豆粉为最显著影响因子,其次为麦芽糖。得到最佳摇瓶配方为黄豆粉5 g/L、麦芽糖10 g/L、乙二醇4 g/L,花生粉4 g/L,葡萄糖4 g/L,硫酸镁1 g/L。摇瓶发酵效价从0.205 g/L提高到1.441 g/L,比对照提高602.9%,其提高幅度较大。【结论】发酵摇瓶中黄豆粉替代麦麸更有利于发酵过程中脱落酸菌产素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落酸 摇瓶发酵工艺 摇瓶发酵水平 工艺试验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花果味果冻的研制及工艺优化
12
作者 胡玉霞 陆祥菲 +2 位作者 徐俊杰 蔡雨轩 谢骏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7期48-50,56,共4页
建立了无花果味果冻的最佳工艺配方。以无花果为原料,去皮熬制浓缩果汁,经过滤处理后,以浓缩果汁添加量、果葡糖浆添加量、复合胶添加量及柠檬酸添加量为单因素,选择感官评分较高的添加量,通过正交试验找出无花果味果冻的最优工艺。结... 建立了无花果味果冻的最佳工艺配方。以无花果为原料,去皮熬制浓缩果汁,经过滤处理后,以浓缩果汁添加量、果葡糖浆添加量、复合胶添加量及柠檬酸添加量为单因素,选择感官评分较高的添加量,通过正交试验找出无花果味果冻的最优工艺。结果表明,浓缩果汁添加量6%,复合胶添加量8%,果葡糖浆添加量25%,柠檬酸添加量0.36%时所得无花果冻口感柔顺细腻,有明显无花果香气,清亮透明,酸甜适中,无异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 果冻 正交试验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仁用杏果脯加工工艺研究
13
作者 武士科 李洁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7期90-93,共4页
为更好地提高仁用杏果肉利用率,本试验选用仁用杏‘超仁’果肉为果脯加工原材料,研究仁用杏明矾溶液浓度、糖煮时间、柠檬酸溶液浓度和烘烤时间(60℃)对果脯加工的影响,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仁用杏果脯在试验条件下的最... 为更好地提高仁用杏果肉利用率,本试验选用仁用杏‘超仁’果肉为果脯加工原材料,研究仁用杏明矾溶液浓度、糖煮时间、柠檬酸溶液浓度和烘烤时间(60℃)对果脯加工的影响,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仁用杏果脯在试验条件下的最佳加工工艺。结果表明,糖煮时间10 min,在60℃下烘烤7 h,加入0.30%明矾溶液进行硬化处理,加入0.4%柠檬酸溶液浓度保持酸甜度为该试验条件下仁用杏果脯加工最佳工艺。该工艺下所得仁用杏果脯产品酸甜可口,口感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用杏 果脯 正交试验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选自然铜炮制工艺 被引量:11
14
作者 高婵 李伟东 +2 位作者 李俊松 蔡皓 蔡宝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3期492-494,共3页
目的:优选自然铜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疏松度、硬度、Fe2+含量、As含量4个指标相结合,综合评分,对自然铜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煅制自然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1B1C3D3E2F2,即控制自然铜粒度在9~10mm,铺垫厚度3cm,煅... 目的:优选自然铜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疏松度、硬度、Fe2+含量、As含量4个指标相结合,综合评分,对自然铜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煅制自然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1B1C3D3E2F2,即控制自然铜粒度在9~10mm,铺垫厚度3cm,煅制温度450℃,时间2h,程序升温时间40min,用醋含酸量3.8g/100mL,效果最佳。结论: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此工艺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铜 炮制工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马铃薯全粉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崔璐璐 林长彬 +2 位作者 徐怀德 孟祥萌 蒋慧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1-224,228,共5页
目的:为完善紫马铃薯全粉的加工技术,提高产品品质。方法:对紫马铃薯全粉品质的影响因素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对产品品质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发现,将紫马铃薯进行分拣清洗、去皮、切片护色、蒸煮、60℃下干... 目的:为完善紫马铃薯全粉的加工技术,提高产品品质。方法:对紫马铃薯全粉品质的影响因素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对产品品质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发现,将紫马铃薯进行分拣清洗、去皮、切片护色、蒸煮、60℃下干燥10h,粉碎60~80目,紫马铃薯全粉得率为20.69%;产品为深紫色,颗粒组织均匀细腻,具有浓郁的鲜薯泥香味,有润滑的沙质口感,无其他杂质;紫马铃薯全粉中淀粉占54.50%,蛋白质占7.30%,总多酚含量为466.40mg/100g,花青素含量为348.03mg/100g,其中花青素保存较多;在紫马铃薯全粉加工过程中,蒸煮和干燥处理对花青素影响最大,是生产的关键环节。结论:采用本工艺能得到品质较优的紫马铃薯全粉产品,而高温对花青素有破坏作用,生产上尽量缩短蒸煮和干燥时间并控制干燥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马铃薯 全粉加工 花青素 品质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果醋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牛广财 朱丹 +3 位作者 魏文毅 王欣 王鹤霖 杨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26-228,233,共4页
以沙棘汁为主要原料,经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制成沙棘原醋,再调配成沙棘果醋饮料。以沙棘原醋用量、沙棘果汁用量、蜂蜜用量、蔗糖糖浆用量为实验因素,以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研究了沙棘果醋饮料的配方和加工工艺。经正交实验得出每100mL... 以沙棘汁为主要原料,经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制成沙棘原醋,再调配成沙棘果醋饮料。以沙棘原醋用量、沙棘果汁用量、蜂蜜用量、蔗糖糖浆用量为实验因素,以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研究了沙棘果醋饮料的配方和加工工艺。经正交实验得出每100mL沙棘果醋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沙棘原醋8mL,沙棘果汁15mL,蜂蜜3g,蔗糖糖浆10g。经过调配、过滤、灌装后,在100℃下杀菌5min。生产的沙棘果醋饮料色泽亮丽,酸甜适口,具有浓郁的沙棘果香、醋香和蜂蜜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果醋饮料 正交实验 配方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饮料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彦华 田呈瑞 +2 位作者 徐长波 韦能 秦立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23-326,共4页
本文研究了生产条件下金花茶饮料浸提的基本工艺,及防止金花茶饮料出现货架期浑浊的澄清工艺。通过多因素正交实验。
关键词 金花茶叶 浸提 生产工艺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食薇菜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刚凤 王敏 +2 位作者 谭沙 谢勇 吕真真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9-93,共5页
以薇菜干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即食薇菜加工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即食薇菜的最佳加工工艺条件为:薇菜干质量为100%,食盐添加量7%,腌制时间30 min,油炸时间80 s,食用油添加量25%,在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即食薇菜色... 以薇菜干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即食薇菜加工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即食薇菜的最佳加工工艺条件为:薇菜干质量为100%,食盐添加量7%,腌制时间30 min,油炸时间80 s,食用油添加量25%,在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即食薇菜色泽均匀,无水分渗出且饱满,有较淡香味,口味独特,与调料融合均匀,硬度适中,咀嚼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薇菜 复水 腌制 加工工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乳饮料生产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麻成金 姚茂君 +1 位作者 张永康 欧阳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9-272,共4页
本文研究了百合乳饮料的生产工艺条件,并对影响百合乳饮料稳定性的稳定剂、pH、均质压力等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0.08%黄原胶、0.15%柠檬酸三钠、0.1%CMC-Na、0.04%海藻酸钠构成的复合稳定剂可取得较理想的稳定效果;采用百合干... 本文研究了百合乳饮料的生产工艺条件,并对影响百合乳饮料稳定性的稳定剂、pH、均质压力等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0.08%黄原胶、0.15%柠檬酸三钠、0.1%CMC-Na、0.04%海藻酸钠构成的复合稳定剂可取得较理想的稳定效果;采用百合干片浆液:百合精粉浆液=1:4、1.0%脱脂乳粉、4.0%蔗糖、30×10-6乙基麦芽酚的原料配方以及pH值为6.5、均质压力25MPa和90℃杀菌10min的生产条件,百合乳饮料的风味和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乳饮料 生产工艺条件 稳定性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菌型山楂乳酸菌功能饮料生产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吕长鑫 赵大军 +1 位作者 宋立 唐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84-487,共4页
以山楂和牛奶为主要原料,通过稳定剂、改良剂筛选和沉淀率测定,以及调配酸度、杀菌方式和糖酸比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配方,研制出一种功能性山楂活菌型乳酸菌饮料。结果表明,以鲜牛奶为基数,添加3%发酵剂、8%蔗糖,在42℃发酵3h后,冷却30m... 以山楂和牛奶为主要原料,通过稳定剂、改良剂筛选和沉淀率测定,以及调配酸度、杀菌方式和糖酸比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配方,研制出一种功能性山楂活菌型乳酸菌饮料。结果表明,以鲜牛奶为基数,添加3%发酵剂、8%蔗糖,在42℃发酵3h后,冷却30min,再加入复配添加剂可得饮料成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乳酸菌 工艺技术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