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rginal optimization method to improve the inconsistent comparison matrix i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被引量:11
1
作者 Shihui Wu Jiang Xie +3 位作者 Xiaodong Liu Bo He Minxiang Yang Zhengxin L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6期1141-1151,共11页
To improve the inconsistency i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a new method based on marginal optimization theory is proposed. During the improving process, this paper regards the reduction of consistency ratio(... To improve the inconsistency i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a new method based on marginal optimization theory is proposed. During the improving process, this paper regards the reduction of consistency ratio(CR) as benefit, and the maximum modification compared to the original pairwise comparison matrix(PCM) as cost, then the improvement of consistency is transformed to a benefit/cost analysis problem. According to the maximal marginal effect principle, the elements of PCM are modified by a fixed increment(or decrement) step by step till the consistency ratio becomes acceptable, which can ensure minimum adjustment to the original PCM so that the decision makers’ judgment is preserved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proved mathematically by theorem. Firstly, the marginal benefit/cost ratio is calculated for each single element of the PCM when it has been modified by a fixed increment(or decrement).Then, modification to the element with the maximum marginal benefit/cost ratio is accepted. Next, the marginal benefit/cost ratio is calculated again upon the revised matrix, and followed by choosing the modification to the element with the maximum marginal benefit/cost ratio. The process of calculating marginal effect and choosing the best modified element is repeated for each revised matrix till acceptable consistency is reached, i.e., CR<0.1. Finally,illustrative examples show the proposed method is more effective and better in preserving the original comparison information than existing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comparison matrix CONSISTENCY marginal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圈破裂过程与被动陆缘盆地地层样式
2
作者 田纳新 解习农 +2 位作者 李军 余笑航 杨光庆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7-870,共14页
岩石圈深部结构与被动陆缘沉积充填的耦合关系是盆地动力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以南海珠江口盆地、北大西洋被动陆缘为例,从被动陆缘深部地壳结构与盆地充填耦合角度,揭示贫岩浆型和富岩浆型陆缘沉积充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圈破裂... 岩石圈深部结构与被动陆缘沉积充填的耦合关系是盆地动力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以南海珠江口盆地、北大西洋被动陆缘为例,从被动陆缘深部地壳结构与盆地充填耦合角度,揭示贫岩浆型和富岩浆型陆缘沉积充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圈破裂过程经历了伸展、薄化、剥露、裂解四个阶段,空间上从陆到洋划分出近端带、细颈带、远端带和洋陆过渡带。早期伸展阶段,发育以高角度正断裂为特征的孤立断陷;进入薄化和剥露阶段,细颈带和远端带发育以低角度拆离断裂为特征的拆离断陷;直到初始洋壳出现,被动陆缘区进入漂移期,以区域热沉降为特征。因此,基于岩石圈非瞬时破裂过程所建立的被动陆缘地层样式对被动陆缘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陆缘 地层样式 岩石圈破裂过程 破裂不整合 贫岩浆型和富岩浆型陆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缘临兴地区深层煤层顶底板与含气性耦合关系研究
3
作者 霍少伟 冯兴强 +4 位作者 吴见 张守仁 周磊 钱竹良 晁巍巍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5-247,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的深层煤层气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已经成为重点勘探开发区。研究表明煤层顶底板对煤层气的富集保存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未开展深层煤层顶底板对含气性影响的系统研究,二者的耦合关系不清楚。为丰富深层煤层...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的深层煤层气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已经成为重点勘探开发区。研究表明煤层顶底板对煤层气的富集保存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未开展深层煤层顶底板对含气性影响的系统研究,二者的耦合关系不清楚。为丰富深层煤层气富集理论,综合应用测井、钻井和录井等资料,针对临兴地区8+9号煤层顶底板特征与含气性的耦合关系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临兴地区本溪组—太原组发育障壁-潮坪-潟湖沉积体系,8+9号煤层主要发育于潮上带、泥炭坪和泥炭沼泽,顶底板沉积环境为泥坪、潟湖、灰坪和砂坪沉积微相。受沉积环境的影响顶底板主要由灰岩、泥岩和砂岩3种岩性构成;煤层顶板和底板厚度平面分布变化较大,顶板厚度介于1.90~19.00 m,底板厚度介于1.99~21.19 m;具有顶灰底泥型、顶泥底灰型、顶泥底泥型、顶泥底砂型、顶砂底灰型、顶砂底泥型、顶砂底砂型7种不同的顶底板岩性组合。进一步研究顶底板特征与煤层含气量的关系发现,顶灰底泥型、顶泥底灰型和顶泥底泥型煤层呈现出高含气量的特征;顶泥底砂型和顶砂底灰型煤层呈现较高含气量的特征;顶砂底泥型和顶砂底砂型煤层呈现低含气量的特征;同一岩性下,顶底板厚度越大,煤层含气量越高,顶底板厚度与含气量呈正相关。利用层次分析法可划分为3类深层煤层顶底板与含气性的耦合模式:Ⅰ类(耦合关系好)含气量大于15 m^(3)/t、Ⅱ类(耦合关系较好)含气量范围为12~15 m^(3)/t、Ⅲ类(耦合关系差)含气量小于12 m^(3)/t。该研究成果明确了深层煤层顶底板对含气量的控制作用,对深层煤层气的有利区评价、优选和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进一步丰富了深层煤层气富集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煤层气 顶底板 含气性 耦合关系 层次分析法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样本不平衡下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化工过程故障诊断
4
作者 钱强 马萍 +3 位作者 王妮妮 张宏立 王聪 李新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6-86,共11页
为解决实际化工过程故障样本匮乏,现有故障诊断模型在数据分布不平衡下故障诊断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代价敏感多感受野时空图注意力网络(cost sensitive multireceptive fields spatio-temporal graph attention network,CSMRFST... 为解决实际化工过程故障样本匮乏,现有故障诊断模型在数据分布不平衡下故障诊断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代价敏感多感受野时空图注意力网络(cost sensitive multireceptive fields spatio-temporal graph attention network,CSMRFSTGAT)故障诊断模型。该模型通过最大信息系数(maximal information coefficient,C_(MI))加权计算,将化工过程采集的相关变量数据转换为拓扑图数据,利用图卷积网络(graph convolution network,GCN)的故障诊断模型设计出了多感受野图卷积模块(multireceptive fields graph convolutional module,MRFGCM)和时空图注意力模块(space-time graph attention module,STGAM),然后提出了混合边缘感知焦点损失函数(hybrid margin-aware focus loss,L_(HMF)),用于对较难识别样本施加更多的惩罚。将所提模型应用于田纳西伊斯曼过程(Tennessee Eastman process,TEP)和三相流(three-phase flow,TPF)数据集中多个不平衡场景下评估其诊断性能。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TPF数据集中的分类精确率和F1分数分别达到了91%和92%以上,同时在TEP数据集中的分类召回率和F1分数均突破了99%;相较于机器学习模型、深度学习模型以及图深度学习模型,所提模型能更加有效地识别故障。所提模型在处理数据不平衡问题上具有优异的泛化性能,能有效实现样本不平衡下化工过程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过程 故障诊断 样本不平衡 图深度学习 混合边缘感知焦点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酯绝缘油对220 kV电力变压器主绝缘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杨莹 王建民 +3 位作者 杜振斌 马明元 张亚杰 李欣然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1,共7页
为了分析天然酯绝缘油对高压变压器绝缘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一台220 kV电力变压器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波过程计算得到雷电冲击全波下的节点电位与油道梯度电压,并建立变压器主绝缘电场计算模型得到工频及雷电全波电压下的电场分布,再计... 为了分析天然酯绝缘油对高压变压器绝缘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一台220 kV电力变压器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波过程计算得到雷电冲击全波下的节点电位与油道梯度电压,并建立变压器主绝缘电场计算模型得到工频及雷电全波电压下的电场分布,再计算绝缘裕度。结果表明:天然酯绝缘油变压器在工频下主绝缘裕度较大,而在雷电全波下该值较小。通过改进天然酯绝缘油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可缩小天然酯绝缘油变压器中压、高压绕组间主绝缘距离约6%,增大调压绕组匝绝缘厚度及角环半径,可使其在雷电全波下的绝缘裕度最小值提高15%,同时有效节约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酯绝缘油变压器 波过程 主绝缘电场 绝缘裕度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与生物圈”保护理念的甘肃兴隆山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佳忆 耿硕 +8 位作者 冯春婷 申立泉 刘瑞 王功 祁军 路晓平 周鑫 桑珠扎西 孟秀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258-10270,共13页
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是实现保护目标的重要手段。基于管理、生态和社会经济等多维度进行的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有助于优化自然保护地的设计和管理,从而满足不断发展的需求。基于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十年评估构建自然保护地管理... 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是实现保护目标的重要手段。基于管理、生态和社会经济等多维度进行的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有助于优化自然保护地的设计和管理,从而满足不断发展的需求。基于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十年评估构建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框架及指标体系,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管理有效性评估及分析。结果表明,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分为82.68分,其管理有效性较高,但仍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在管理基础、生态有效性、保护职能、发展职能和治理职能5项评估内容中,保护职能得分率最高(89.12%),发展职能得分率最低(78.72%)。护林员对基础设施与人员配置的评分显著较低;周边社区对经济发展、社区治理等指标评分显著较低。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主要存在资金保障问题,其管理实践受预算限制且收入与创收能力均较低,社区治理发展程度较低,科研能力和性别平等方面也存在不足。在未来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建议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等青藏高原东北缘区域的自然保护地加强社区治理、扩大资金来源、并积极建立自然保护地网络,政府也应从未来资金方面提供自然保护地与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支持,切实提高保护水平与管理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有效性 自然保护地 层次分析法 生物圈保护区 青藏高原东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过程对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热演化影响研究
7
作者 信延芳 闫义 罗阳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共10页
在被动大陆边缘形成过程中,沉积过程会促进岩石圈挠曲均衡调整和产生沉积热披覆效应,影响大陆边缘结构和热演化过程,是被动大陆边缘伸展破裂机制研究和油气盆地烃源岩演化的重要控制因素。本文总结了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热演化研究进展,分... 在被动大陆边缘形成过程中,沉积过程会促进岩石圈挠曲均衡调整和产生沉积热披覆效应,影响大陆边缘结构和热演化过程,是被动大陆边缘伸展破裂机制研究和油气盆地烃源岩演化的重要控制因素。本文总结了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热演化研究进展,分析了沉积过程对其构造热演化的影响。多种地质证据表明,沉积-剥蚀过程会通过调整裂谷体系中的负载分布和地壳后续变形等,对裂谷断层发育、大陆边缘形态及对称性、裂后异常构造沉降和岩浆作用等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被动大陆边缘形成过程数值模拟研究仍较少考虑二维(2D)或三维(3D)剥蚀-沉积过程,不能较好地恢复沉积盆地热史和生烃史。通过耦合2D或3D沉积过程的岩石圈构造演化模型,可以对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热演化带来新的、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 裂谷盆地 沉积过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噪性高斯过程用于风电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的评估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强 张津 李上杨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6-137,共12页
基于机器学习的风电系统安全评估方法已成为当下热点,但对样本噪声影响不予以充分考虑,则难以保证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此构建抗噪性高斯过程多分类模型(noisy input multi-class Gaussian process,NIMGP),首先,... 基于机器学习的风电系统安全评估方法已成为当下热点,但对样本噪声影响不予以充分考虑,则难以保证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此构建抗噪性高斯过程多分类模型(noisy input multi-class Gaussian process,NIMGP),首先,引入稀疏高斯过程,选用诱导点代替部分原输入点进行训练,以降低模型计算的复杂度;其次,对模型中的输入数据引入可加性高斯噪声实现抗噪处理,通过泰勒级数法近似求解含噪声输入的高斯过程,使输入噪声转化为输出噪声、改善模型评估性能。最后,在含风电场的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进行仿真,对系统暂态电压的稳定、临界和失稳状态及稳定样本的稳定裕度进行预测。多种不同工况仿真结果对比表明,NIMGP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在不同工况下仍有较好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系统 稀疏高斯过程 抗噪性高斯过程 多分类 稳定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凝视焦平面探测器亚像元成像处理算法 被引量:5
9
作者 徐超 金伟其 +1 位作者 李雅琼 王霞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08-1611,共4页
利用光学微扫描和亚像元成像处理技术,实现亚像元成像系统是当前提高光电成像系统空间分辨率的重要技术途径.本文在分析二维凝视焦平面探测器的亚像元成像和重构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二维2×2微扫描的亚像元成像处理方... 利用光学微扫描和亚像元成像处理技术,实现亚像元成像系统是当前提高光电成像系统空间分辨率的重要技术途径.本文在分析二维凝视焦平面探测器的亚像元成像和重构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二维2×2微扫描的亚像元成像处理方法,解决了边界精确标定法的标定以及边界值近似法的误差问题.模拟分析表明:算法可有效实现亚像元成像,且处理工作量小,易于实现实时处理,可望在可见光和红外亚像元成像领域获得应用,算法对于发展高性能热成像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像 光学微扫描 亚像元成像 图像处理 边界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装置裕量评价与瓶颈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锋 蒋慧蓉 +1 位作者 王锐 罗雄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31-2144,共14页
考虑实际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在化工过程设计时有必要对设计变量留出足够的裕量,使操作点位于过程约束边界内。基于过程稳态最优设计的一阶灵敏度分析,设计变量的局部裕量造成过程有效约束存在边界距离,操作变量进行操作优化所... 考虑实际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在化工过程设计时有必要对设计变量留出足够的裕量,使操作点位于过程约束边界内。基于过程稳态最优设计的一阶灵敏度分析,设计变量的局部裕量造成过程有效约束存在边界距离,操作变量进行操作优化所能获得的最大潜在经济效益是由有效约束的边界距离决定的。因此,采用操作优化得到的装置潜在经济效益可以用于对装置总体裕量进行评价。以催化裂化装置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操作优化的方法计算装置的潜在经济效益,以此对装置的总体裕量进行评价。考虑过程的动态变化过程,结合动态优化的方法,利用稳态优化的经济效益和动态优化的经济效益对装置的总体裕量进行划分,分清保证操作控制可实现性的控制裕量和可以提升装置潜在经济效益的工艺裕量。通过分析各设计变量的局部裕量对装置总体裕量的影响确定设计瓶颈的所在,找到消除设计瓶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量评价 瓶颈分析 总体裕量 控制裕量 工艺裕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面与陡坡地貌形成过程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约束 被引量:21
11
作者 黎敦朋 赵越 +6 位作者 胡健民 万景林 李新林 周小康 杜少喜 潘燕兵 裴军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0-910,共11页
对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内部和陡坡地貌带2个花岗岩体10件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表明,高原内部大红柳滩—郭扎错逆冲断裂上盘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4.8±4.9~14.0±1.3Ma,此外,一个玄武岩烘烤的热事件年龄为7.9±0.8Ma;而... 对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内部和陡坡地貌带2个花岗岩体10件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表明,高原内部大红柳滩—郭扎错逆冲断裂上盘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4.8±4.9~14.0±1.3Ma,此外,一个玄武岩烘烤的热事件年龄为7.9±0.8Ma;而陡坡地貌带的西昆仑中间逆冲断裂上盘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9±0.5~0.9±0.3Ma。进一步的热历史模拟结果显示,高原内部自渐新世以来经历了2期隆升-剥露,分别是渐新世—早中新世(30~16Ma)和上新世以来(≤5Ma),而陡坡带只记录了晚中新世以来(≤8Ma)的隆升-剥露,暗示他们经历了不同的热演化历史。结合前人在该区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和野外地质现象,认为现今高原边缘陡坡地貌带可能是自晚中新世以来(≤8Ma)高原边界断裂伴有向塔里木盆地后展式叠瓦逆冲产生的构造抬升的结果;现今高原面有可能是由高原边界断裂系于大约5~2Ma以来强烈活动逐渐形成的,其隆升-剥蚀幅度>2000~3000m。这对自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面与陡坡地貌形成过程提供了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的重要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 高原面 构造地貌 剥露过程 青藏高原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膜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昕 高东林 黄欢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65-1468,共4页
为了在膜分离过程的数值模拟中建立准确的几何模型,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通过灰度变换、中值滤波、图像分割、边缘检测和矢量化等方法,处理了膜的SEM(扫描电镜)图像,得到了膜的边界矢量图和膜的孔隙率等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处理后的膜... 为了在膜分离过程的数值模拟中建立准确的几何模型,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通过灰度变换、中值滤波、图像分割、边缘检测和矢量化等方法,处理了膜的SEM(扫描电镜)图像,得到了膜的边界矢量图和膜的孔隙率等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处理后的膜断面图像准确地呈现出了膜内部的结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图像 数字图像处理 边界矢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成矿带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康高峰 刘池阳 +2 位作者 王永 王亚红 吕录仕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7-892,共6页
目的通过地物光谱测试及图像波谱分析,总结一套ETM卫星图像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的方法。方法根据野外波谱测试数据,建立蚀变矿物波谱数据库,并按ETM数据的波段对波谱库进行相应的重采样,使得重采样后的光谱分辨率与ETM的光谱分辨率相匹配,... 目的通过地物光谱测试及图像波谱分析,总结一套ETM卫星图像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的方法。方法根据野外波谱测试数据,建立蚀变矿物波谱数据库,并按ETM数据的波段对波谱库进行相应的重采样,使得重采样后的光谱分辨率与ETM的光谱分辨率相匹配,以选择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的最优波段组合;根据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的最优波段组合,分别采用比值(组合比值)、主成分分析(多重主成分分析)和光谱角填图等方法提取铁化、泥化和硅化信息,并对所提取的各类矿化蚀变信息进行可靠性评估。结果经野外实地验证和已知资料对比分析,预测的成矿远景区均具一定找矿前景。结论利用遥感技术手段,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在西部植被覆盖较少地区进行成矿远景预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蚀变 信息提取方法 波谱测试及处理 柴北缘 成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超大型热水沉积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英 祁思敬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7-20,共4页
中国北方超大型热水沉积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李英祁思敬(西安地质学院,西安710054)关键词超大型矿床热水沉积作用大陆边缘盆地热旋回中国北方超大型热水沉积硫化物矿床(SEDEX)集中产出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与扬子地台北缘... 中国北方超大型热水沉积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李英祁思敬(西安地质学院,西安710054)关键词超大型矿床热水沉积作用大陆边缘盆地热旋回中国北方超大型热水沉积硫化物矿床(SEDEX)集中产出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与扬子地台北缘西段,即秦岭与狼山两区。可确定的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矿床 热水沉积作用 大陆边缘盆地 热旋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台西缘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早期海水进退及其与聚煤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16
15
作者 彭格林 钟蓉 唐伟忠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8-27,共10页
从古元古代至晚古生代,华北地台西缘经历了坳拉槽、槽后坳和坳陷发育阶段.笔者在大区域地层对比及详细的沉积环境分析基础上,对晚古生代海水进退与聚煤作用关系作了较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晚石炭世晚期至早二叠世早期华北地台西缘主要为... 从古元古代至晚古生代,华北地台西缘经历了坳拉槽、槽后坳和坳陷发育阶段.笔者在大区域地层对比及详细的沉积环境分析基础上,对晚古生代海水进退与聚煤作用关系作了较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晚石炭世晚期至早二叠世早期华北地台西缘主要为潮坪和三角洲沉积发育区,在空间上沉积环境具有东西有别南北分带的特点;西部由潟湖潮坪沉积环境逐渐过渡为河控潟湖三角洲和受潮汐影响的河控滨海三角洲沉积环境;东部为潮坪沉积环境,东侧边缘还出现近山滨海平原沉积环境.研究区在晚石炭世早期一早二叠世早期发生过4次2级海水进退,其中第三、第四次海侵全区发育.早二叠世早期初的第三次2级海侵是最大的一次.最大海侵前夕——晚石炭世晚期末是大区域发育厚—巨厚煤层的最好时期.潟湖三角洲平原和陆源碎屑潮上泥炭坪及泥炭沼泽是最佳的聚煤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 海水进退 聚煤作用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弃儿及其前景 被引量:69
16
作者 葛新斌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7-40,共4页
中国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天壤之别,显示出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农村社会弃儿命运的一幅侧影。农村教育被双重边缘化的不幸遭遇,只有在推进农村社会现代化尤其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艰难过程中,才可能得到缓解和最终消除。而这必将经历一个极其... 中国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天壤之别,显示出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农村社会弃儿命运的一幅侧影。农村教育被双重边缘化的不幸遭遇,只有在推进农村社会现代化尤其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艰难过程中,才可能得到缓解和最终消除。而这必将经历一个极其漫长和痛苦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育 现代化进程 双重边缘化 二元结构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的形成过程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26
17
作者 亓玉慧 李森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37,共6页
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是在课堂教学中未被教师和其他同学接受或因自身原因(心理、性格、身体状况等)疏离于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的学生个体或群体。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潜隐性与显露性共存、共同性与差异性共存、稳定性与发展性共存、特质性与情... 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是在课堂教学中未被教师和其他同学接受或因自身原因(心理、性格、身体状况等)疏离于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的学生个体或群体。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潜隐性与显露性共存、共同性与差异性共存、稳定性与发展性共存、特质性与情境性共存的特征。从标签理论视角出发可以发现,边缘人的形成经过了教师对学生行为的经验性感知、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性标定及学生对自我边缘身份确认三个阶段。积极应对边缘人现象需要教师调整思维方式、转换教学主体、优化师生关系及改善课堂管理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边缘人 形成过程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及其大陆边缘新生代构造迁移与盆地演化 被引量:104
18
作者 索艳慧 李三忠 +2 位作者 戴黎明 刘鑫 周立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602-2618,共17页
构造迁移是盆地发展演化过程中十分普遍的地质现象,但西太平洋地区相关研究程度较低,本文基于近10年来对中国东部海域渤海湾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陆架盆地和南海盆地等所开展的大量研究工作,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西太平洋地区中最具... 构造迁移是盆地发展演化过程中十分普遍的地质现象,但西太平洋地区相关研究程度较低,本文基于近10年来对中国东部海域渤海湾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陆架盆地和南海盆地等所开展的大量研究工作,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西太平洋地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东部及邻近海域的新生代构造迁移特征进行了系统讨论。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位于欧亚、太平洋和印度三大板块的交汇处,占据了全球板块汇聚中心的独特位置,并同时受到印度板块的挤入、太平洋板块的后退式俯冲、台湾造山带的楔入的联合作用,自新生代以来,形成了宽阔的自西向东后退式的沟弧盆体系。中国东部及邻区作为西太平活动大陆边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大地构造背景下,新生代的构造特征总体也表现出自西向东的迁移规律,具体表现在盆地的断裂活动性、沉积作用、断陷的萎缩与消亡等自西向东变新逐步演化,新生代的生、储、盖、圈、运、保六大油气成藏要素也表现出西早东晚、自西向东迁移的特征。这种成藏规律的识别对于中国东部油气、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从板缘、板内和板下过程和机制,探讨了盆内和盆间的新生代构造迁移机制,这种构造-岩浆-成盆-成藏等的向洋变新迁移和跃迁是晚中生代以来挤出构造和新生代北西向壳内伸展、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诱发的软流圈向东流动的远程效应及太平洋俯冲带的跃迁式东撤的联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及其大陆边缘 构造迁移 板缘 板内 板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地抛荒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14
19
作者 韩立达 陈卫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12966-12968,共3页
基于对重庆某县某镇农地抛荒现象的调查统计,从农地边际效益、城市化进程、农村土地制度3个方面对农村农地抛荒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提高农... 基于对重庆某县某镇农地抛荒现象的调查统计,从农地边际效益、城市化进程、农村土地制度3个方面对农村农地抛荒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等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地抛荒现象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粮食危机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抛荒 边际收益 城市化进程 土地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线插补的字体边缘识别技术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燕伟 朱双胜 +2 位作者 卢东 田先斌 杨帆 《机电工程》 CAS 2009年第5期52-54,62,共4页
为了满足市场上对各种汉字加工的需要,在Windows系统下,通过对汉字边缘识别技术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基于BMP图形像素点的八方向边缘检测算法,成功地识别和提取了不同参数的字体外形轮廓信息,并采用逐点比较直线插补算法,提取了关键数据点... 为了满足市场上对各种汉字加工的需要,在Windows系统下,通过对汉字边缘识别技术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基于BMP图形像素点的八方向边缘检测算法,成功地识别和提取了不同参数的字体外形轮廓信息,并采用逐点比较直线插补算法,提取了关键数据点的信息,最后开发了XY运动仿真平台控制软件,实现了字体运动轨迹的仿真及实际雕刻加工。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该技术的字体加工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插补 边缘识别 字体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