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8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ult diagnosis and process monitoring using a statistical pattern framework based on a self-organizing map 被引量:2
1
作者 宋羽 姜庆超 颜学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601-609,共9页
A multivariate method for fault diagnosis and process monitoring is proposed. This technique is based on a statistical pattern(SP) framework integrated with a self-organizing map(SOM). An SP-based SOM is used as a cla... A multivariate method for fault diagnosis and process monitoring is proposed. This technique is based on a statistical pattern(SP) framework integrated with a self-organizing map(SOM). An SP-based SOM is used as a classifier to distinguish various states on the output map, which can visually monitor abnormal states. A case study of the Tennessee Eastman(TE) process is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fault diagnosis and process monitoring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based SOM method is a visual tool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fault diagnosis that can be used in complex chemical processes.Compared with other SOM-based methods,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more efficiently monitor and diagnose fa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istic pattern framework self-organizing map fault diagnosis process monito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droforming Process Design Using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for a Vehicle Instrument Panel Support Frame 被引量:1
2
作者 樊黎霞 郑再象 辛文秀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6年第4期245-250,共6页
Tubular hydroforming has attracted increased attention in the vehicle industry recently. This paper covers a complete hydroforming process design for an instrum ent panel frame by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using the e... Tubular hydroforming has attracted increased attention in the vehicle industry recently. This paper covers a complete hydroforming process design for an instrum ent panel frame by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using the explicit code LS-DYNA.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the instrument panel frame consists of tube pre-be nding and final hydroforming. To accomplish hydroforming process design successf ully, a thorough investigation of proper combination of process parameters such as internal hydraulic pressure and axial feeding is carried out by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to predict the tube wall thickness and shape. An optimized process parameter combination is obtained and verified by the instrument panel frame hyd roforming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designed process parameters can be used in real production through FEA simulation, but tubular thinned amplitu de by FEA is less than that with the exper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仪表板支架 液压成形 工艺设计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中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LS-PDCA运行模式研究
3
作者 江田汉 曾明荣 +6 位作者 高东风 姜传胜 李世龙 王利群 刘志强 郭焘 周福宝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7-55,共9页
为解决我国大中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运行驱动力和支持不足的问题,从控制和合规的视角,一方面基于STAMP模型构建分层安全控制结构及其过程模型,阐述安全控制和全过程支持的动力机制;另一方面明晰我国大中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党建引... 为解决我国大中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运行驱动力和支持不足的问题,从控制和合规的视角,一方面基于STAMP模型构建分层安全控制结构及其过程模型,阐述安全控制和全过程支持的动力机制;另一方面明晰我国大中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党建引领、领导作用、组织管理,及其人、财、物、技术、信息和文化等方面保障支持的法规依据,进而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lead)-支持(support)-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LS-PDCA)体系运行模式。该模式强调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的关键作用,强化全过程、全方位的支持,深度驱动PDCA循环管理流程稳健运转。研究结果表明:LS-PDCA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PDCA循环管理流程及其内涵。研究结果可为完善中国特色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体系框架 安全控制 过程模型 运行模式 LS-PD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工具与创新对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信息化的影响
4
作者 吴琼 焦润达 +1 位作者 王勐 邱五七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3-809,共7页
目的探索政策工具与创新对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信息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网络爬虫工具收集2009-2023年公开发布的与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信息化相关的中央政策文件,采用词频分析与词频-逆文件频率(TF-IDF)权重计算方法提取核心关键词,从... 目的探索政策工具与创新对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信息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网络爬虫工具收集2009-2023年公开发布的与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信息化相关的中央政策文件,采用词频分析与词频-逆文件频率(TF-IDF)权重计算方法提取核心关键词,从政策工具和政策创新过程2个维度进行政策文本内容分析,采用指数增长模型拟合政策工具演化趋势。结果在纳入的45项中央政策文本中,总计使用政策工具178次,需求面政策工具占比最高(71次,39.89%),反映出政策对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多样化需求的响应;供给面政策工具共被使用51次,其中“信息系统及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工具使用频次最高(33次),反映出国家加大数字基础设施与技术投入的导向。从政策创新过程看,政策工具主要作用于政策创新的采纳阶段(55.06%),其次是执行阶段(38.20%),最少用于发起阶段(6.74%);发起阶段受3类政策工具的影响较为均衡,采纳阶段受需求面政策工具影响最多,执行阶段受供给面政策工具影响最多。这种变化趋势反映出近年来政策重心由价值引导逐步转向操作性和落地性,体现出政策对数字技术推进、治理能力提升等现实需求的适应。结论不同类型政策工具在信息化创新各阶段具有差异化效用,这表明需要将政策工具与政策创新各阶段精准匹配,有针对性推进信息化进程;同时细化和完善现行顶层政策文件,明确界定相关政策理念;此外,针对偏远和贫困地区信息化基础建设滞后,细化政策理念执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信息化 政策工具 政策创新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峰值检测的便携式钢筘测量仪研发
5
作者 徐帅 杨晓芳 +2 位作者 毛雷 孙百胜 宋子俊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3,共7页
针对纺织生产现场随时进行机上快速测量的使用需求,研发了一款采用振动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的便携式钢筘筘号测量仪。首先,在分析振动信号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振动信号波峰数量获得筘齿数。其次,在统计波峰过程中,引入并优化无参数的自动... 针对纺织生产现场随时进行机上快速测量的使用需求,研发了一款采用振动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的便携式钢筘筘号测量仪。首先,在分析振动信号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振动信号波峰数量获得筘齿数。其次,在统计波峰过程中,引入并优化无参数的自动多尺度峰值检测算法,降低其时空复杂度,实现筘齿的准确计数。最后,设计便携式钢筘测量仪硬件、软件架构,硬件上采用高性能STM32微控制器,能较好采集数据和运行算法;软件上增添时间和位移的双重条件检查,增加测量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优化峰值检测算法的便携式钢筘测量仪,能够较好地测量工厂常用钢筘的筘号,并具有操作方便、无需设置阈值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筘筘号 峰值检测 算法优化 钢筘检测 信号处理 纺织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圈破裂过程与被动陆缘盆地地层样式
6
作者 田纳新 解习农 +2 位作者 李军 余笑航 杨光庆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7-870,共14页
岩石圈深部结构与被动陆缘沉积充填的耦合关系是盆地动力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以南海珠江口盆地、北大西洋被动陆缘为例,从被动陆缘深部地壳结构与盆地充填耦合角度,揭示贫岩浆型和富岩浆型陆缘沉积充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圈破裂... 岩石圈深部结构与被动陆缘沉积充填的耦合关系是盆地动力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以南海珠江口盆地、北大西洋被动陆缘为例,从被动陆缘深部地壳结构与盆地充填耦合角度,揭示贫岩浆型和富岩浆型陆缘沉积充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圈破裂过程经历了伸展、薄化、剥露、裂解四个阶段,空间上从陆到洋划分出近端带、细颈带、远端带和洋陆过渡带。早期伸展阶段,发育以高角度正断裂为特征的孤立断陷;进入薄化和剥露阶段,细颈带和远端带发育以低角度拆离断裂为特征的拆离断陷;直到初始洋壳出现,被动陆缘区进入漂移期,以区域热沉降为特征。因此,基于岩石圈非瞬时破裂过程所建立的被动陆缘地层样式对被动陆缘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陆缘 地层样式 岩石圈破裂过程 破裂不整合 贫岩浆型和富岩浆型陆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端制造模式转型之路(三-下):技术创新体系
7
作者 张根保 罗天洪 朱晓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7-137,173,共12页
针对高端制造模式转型的技术创新要求,首先,给出了高端数控机床的技术创新流程和方法;其次,建立了高端数控机床技术创新的体系框架,包括共性技术创新、专有技术创新、应用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等;再次,进行了高端数控机床的功能... 针对高端制造模式转型的技术创新要求,首先,给出了高端数控机床的技术创新流程和方法;其次,建立了高端数控机床技术创新的体系框架,包括共性技术创新、专有技术创新、应用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等;再次,进行了高端数控机床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最后,系统讨论了整机功能原理和布局结构技术创新、以精度和可靠性为代表的共性技术创新、以主轴和进给系统为代表的功能部件技术创新、高端数控系统的技术创新、典型应用分系统技术创新和制造现场管理的技术创新等,为高端制造模式企业的技术创新构建了系统性的运作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端制造模式 转型 框架 技术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端制造模式转型之路(三-上):技术创新体系
8
作者 张根保 罗天洪 朱晓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5-108,共14页
针对高端制造模式转型的技术创新要求,首先,给出了高端数控机床的技术创新流程和方法;其次,建立了高端数控机床技术创新的体系框架,包括共性技术创新、专有技术创新、应用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等;再次,进行了高端数控机床的功能... 针对高端制造模式转型的技术创新要求,首先,给出了高端数控机床的技术创新流程和方法;其次,建立了高端数控机床技术创新的体系框架,包括共性技术创新、专有技术创新、应用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等;再次,进行了高端数控机床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最后,系统讨论了整机功能原理和布局结构技术创新、以精度和可靠性为代表的共性技术创新、以主轴和进给系统为代表的功能部件技术创新、高端数控系统的技术创新、典型应用分系统技术创新和制造现场管理的技术创新等,为高端制造模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了系统性的运作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端制造模式 转型 框架 技术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赋能场景式公共信息服务的供需匹配:内在机制、过程框架与实现路径
9
作者 朱红灿 郑恺迪 余莹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1-160,F0003,共11页
文章基于供需匹配理论,分析AI赋能场景式公共信息服务供需匹配的内在机制,从“识别-设计-供给-管理”的逻辑构建过程框架。基于分析提出一系列实现路径,包括技术嵌入场景、集成信息资源、强化需求牵引、深化人机协同等,旨在优化AI在场... 文章基于供需匹配理论,分析AI赋能场景式公共信息服务供需匹配的内在机制,从“识别-设计-供给-管理”的逻辑构建过程框架。基于分析提出一系列实现路径,包括技术嵌入场景、集成信息资源、强化需求牵引、深化人机协同等,旨在优化AI在场景式公共信息服务供需匹配中的赋能效果,推动形成智能化、响应迅速且贴近民生的高质量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式公共信息服务 AI 赋能 供需匹配 内在机制 过程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者使用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过程研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冶凤 纪凤仪 +1 位作者 钟林生 吴必虎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538,共14页
已有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缺少对使用者视角和使用过程的分析。基于现有文化服务研究成果,以旅游者这类重要的文化服务使用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案例地,从旅游者主体视角出发,对其生成的网络游记文本进行质性分析,使用框... 已有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缺少对使用者视角和使用过程的分析。基于现有文化服务研究成果,以旅游者这类重要的文化服务使用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案例地,从旅游者主体视角出发,对其生成的网络游记文本进行质性分析,使用框架法构建理论框架以剖析旅游者使用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过程。研究发现,可从使用客体、具身感知、意义生成三个阶段来理解旅游者使用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过程。在旅游者使用文化服务的过程中,自然和生态系统作为使用客体,可分为地质地貌、生物生态、天气气象、人化自然、人文人工、复合对象,共6种类型;具身感知来自于旅游者视觉、体感、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官感知;意义生成,即旅游者在使用文化服务过程中的具身体验、联想精神、信息流动、负面情感,且这些意义影响着使用客体功能的发挥。研究发现有助于提升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实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使用过程 旅游者 框架法 武夷山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性购买情境下算法推荐解释框架的匹配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炳成 吴继飞 +1 位作者 于洪彦 陈建兰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3,共13页
可解释性是揭开算法决策“黑箱”的关键方法,也是提升消费者采纳及促进有效人机交互的重要手段。为此,本文从算法可解释性与购买情境匹配角度,通过四项实验探讨了不同购买情境下算法推荐解释框架的匹配效应及其中介机制与边界条件,结果... 可解释性是揭开算法决策“黑箱”的关键方法,也是提升消费者采纳及促进有效人机交互的重要手段。为此,本文从算法可解释性与购买情境匹配角度,通过四项实验探讨了不同购买情境下算法推荐解释框架的匹配效应及其中介机制与边界条件,结果发现:(1)在不同购买情境下,算法推荐解释框架对消费者采纳意愿的影响具有匹配效应,即对于体验购买,消费者更愿意采纳基于用户(vs.产品)的算法推荐解释框架;对于实物购买,消费者更愿意采纳基于产品(vs.用户)的算法推荐解释框架。(2)如上效应受到加工流畅性的中介作用,即购买情境与算法推荐解释框架匹配(vs.不匹配)时,能够诱发消费者更高的加工流畅性,进而导致更高的采纳意愿。(3)该匹配效应受到决策风格的调节作用,即对于最优型决策主导的个体,在实物(vs.体验)购买情境下,算法推荐解释框架的匹配效应存在(vs.被抑制);对于满意型决策主导的个体,在体验(vs.实物)购买情境下,算法推荐解释框架的匹配效应存在(vs.被抑制)。本文从可解释性与购买情境匹配角度丰富了算法推荐系统及体验购买与实物购买的理论研究,并为企业有效运用解释策略提升算法推荐效果提供了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推荐 解释框架 体验购买 加工流畅性 决策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与纳木错天光背景亮度在一天中的不同变化过程
12
作者 刘强 刘煜 +10 位作者 宋腾飞 任安炳 赵明宇 张雪飞 李小波 祝凤荣 沙飞扬 OLOKETUYI Jacob Oladeji 王新建 段晓梅 罗启旺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天光背景是评价一个日冕观测站是否优秀的重要参数,这直接决定日冕仪能否实现对日冕活动的长期监测.日晕光度计(Sky Brightness Moniter,SBM)是一款精确测量白日天光背景、大气积分水汽含量、大气消光指数等重要大气参数的精密仪器,它... 天光背景是评价一个日冕观测站是否优秀的重要参数,这直接决定日冕仪能否实现对日冕活动的长期监测.日晕光度计(Sky Brightness Moniter,SBM)是一款精确测量白日天光背景、大气积分水汽含量、大气消光指数等重要大气参数的精密仪器,它也是日冕仪选址的国际通用仪器、中国西部太阳选址的重要设备.在利用纳木错观测点和丽江观测站累计的数据统计分析之前,先对两组代表性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基于代表性数据的时间轮廓来初步研究和掌握址点的天光背景特性.首先通过实际气候特点和归算天光背景两方面,逐步解释天光背景在一天中的不同变化过程;其次建立一种有效的计算方法来衡量揭示一个台址的日晕亮度演化特性.两个址点的结果表明:(1)海拔3200 m的丽江站与海拔4700 m的纳木错观测点天光背景(530 nm)均较好,最小值均能达到10×10^(-6)量级,可以保障日冕常规观测;(2)纳木错观测点和丽江观测站天空背景亮度随时间演化的不同.丽江观测站不适合全天观测,上午观测条件远优于下午观测条件.而纳木错观测点的可观测时间长(从9:00至16:00),配合其他台站的观测设备可以显著提高空间天气的地面监测效率.结果分析不仅为后续统计纳木错的天光背景提供分析样例,同时也展示了纳木错天光背景的预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选址 天文仪器 方法:数据分析 技术: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新框架
13
作者 彭兴韵 欧明刚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1,共10页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建立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2018年政府不再宣布M2的调控目标,这意味着中国事实上放弃了以货币供应量为核心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建立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成为学术界与管...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建立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2018年政府不再宣布M2的调控目标,这意味着中国事实上放弃了以货币供应量为核心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建立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成为学术界与管理层的共识。尽管中国人民银行曾尝试建立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但它并不是以利率为中心的货币政策框架。中国建立新的货币政策框架,首先需要明确选择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指标利率,隔夜回购利率是比较好的选择,同时要完善利率走廊机制,使利率走廊收窄并变得更加灵活;其次,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正常化的基础上,建立中央银行贷款和基于国债买卖的公开市场操作相结合的政策工具组合。为此,需要发挥再贷款或再贴现的第一级市场流动性调控功能,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丰富国债品种,完善公开市场操作,促使利率平滑化和引导利率期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框架 中间目标 政策工具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题——工具”架构分析的职业教育信息化政策动态演进与优化路径
14
作者 王苏曦 卢洪艳 +1 位作者 鲍丽萍 钟志贤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74-82,共9页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在转型起步阶段总结和借鉴职业教育信息化各阶段的发展经验将有助于转型高效落地。聚焦国家信息化战略下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发展,以2001—2020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发布的职业教育信息化...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在转型起步阶段总结和借鉴职业教育信息化各阶段的发展经验将有助于转型高效落地。聚焦国家信息化战略下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发展,以2001—2020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发布的职业教育信息化政策内容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搭建政策工具与政策主题二维分析框架展开探究。通过政策文本分析,在职业教育信息化政策主题和政策工具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主题—工具”二维和“主题—工具—时间”的三维视角,揭示政策的演进特征。同时,也发现政策制定中存在能力建设工具监督缺失、象征和劝告工具过度且激励不足、系统变革工具匮乏致协同治理困难等问题。基于此,建议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制定中,强化权威工具效力以健全评估监控机制,提升激励工具活力推动数字化应用,激活系统变革工具促进协同治理,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政策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信息化 “主题—工具”架构 数字化转型 政策工具 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C-AHP方法在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中的探索与实践
15
作者 陈亮 聂文博 +1 位作者 张欣 席海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23-229,252,共8页
针对高校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中存在指标同质化与动态引导不足等问题,本研究融合平衡计分卡(BSC)与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客户―财务―流程―成长”四维准则层,采用自下而上的权重计算机制,建立了一套校级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及实施方... 针对高校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中存在指标同质化与动态引导不足等问题,本研究融合平衡计分卡(BSC)与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客户―财务―流程―成长”四维准则层,采用自下而上的权重计算机制,建立了一套校级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法,并开发配套信息系统实现了自动化考评。实践表明:该体系能够纵向贯通国家和地方政策要求,向下适配校内二级单位差异化特征;依托动态权重机制推动共享策略向效益导向转型;基于科学考评结果驱动低效单位整改、促进仪器资源盘活与使用效能提升,为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科学评价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开放共享 评价考核 平衡计分卡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情报预警预测智能化方法发展
16
作者 刘鑫 王侃 +2 位作者 戴礼灿 曹开臣 王良刚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9,共14页
系统性探讨了国内外战略情报预警预测相关概念内涵及其演变过程,给出了契合新时期我国情与军情的战略情报预警预测定义。针对预警预测要求与活动特点,提出了战略情报预警预测的基本环节与流程框架,归纳总结了实施战略情报预警预测的认... 系统性探讨了国内外战略情报预警预测相关概念内涵及其演变过程,给出了契合新时期我国情与军情的战略情报预警预测定义。针对预警预测要求与活动特点,提出了战略情报预警预测的基本环节与流程框架,归纳总结了实施战略情报预警预测的认知驱动类和数据驱动类智能化方法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算法模型,能为战略情报分析领域研究人员开展研究提供工具选择、方法途径等方面的指导与参考。认知驱动类方法有可解释性和交互性方面的优势,数据驱动类方法在大规模数据处理效率方面更佳,两者结合在人机协同式的复杂战略情报预警预测分析任务中能发挥更好的效能。未来上述智能化方法将重点解决人机认知差异性度量、异构知识关联融合、弱隐微线索挖掘、证据链印证闭环等方面的问题,以满足预警预测领域的全面性、准确性、可信度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情报 预警预测概念 预警预测流程 智能化方法 求解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辅助喂食全过程意图识别的多模态安全交互方法研究
17
作者 吕相谊 赵东辉 +2 位作者 丁嘉辉 杨俊友 王硕玉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1-362,共12页
为提高无法自主进食的弱机能人群面对被喂食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灵活性,提出一种面向辅助喂食行为的多模态安全人机交互框架及其全过程意图识别算法。首先,结合用户特征及安全性与灵活性需求,提出一种结合视、触、力、位与语言融合的多模... 为提高无法自主进食的弱机能人群面对被喂食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灵活性,提出一种面向辅助喂食行为的多模态安全人机交互框架及其全过程意图识别算法。首先,结合用户特征及安全性与灵活性需求,提出一种结合视、触、力、位与语言融合的多模态人机交互框架并构建辅助喂食系统。其次,针对进食全过程包括对进食意图、菜品选择意图、动态喂食点估计与递送位姿计算、咀嚼意图等,提出一种基于视觉为主导的喂食意图全过程识别方法。选取有效刻画进食过程面部动态变化的特征点并设计融合口部纵横比与下颌纵横比识别算法,通过视线矢量分析用户菜品选择意图并基于面部实时位姿设计动态喂食点,从而形成全过程动态意图准确识别。同时,在辅助喂食虚拟映射系统中,结合大语言模型对交互全过程中的模糊意图、临时变更意图进行提问,形成反馈机制进而提升交互安全性。最终通过仿真与综合性实验验证提出的方法,通过多模态交互框架可以有效提升辅助喂食过程的灵活性,同时结合大语言模型形成模糊意图与变更意图有效反馈,最终提升交互过程的安全性,该方法为弱机能人群的日常生活辅助喂食行为提供了新型护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喂食 全过程意图识别 多模态交互框架 安全性与灵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玻璃纤维纱团外观缺陷检测系统设计
18
作者 李吉国 景军锋 +2 位作者 程为 王永波 刘薇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3-251,共9页
为解决玻璃纤维(简称玻纤)纱团在生产或运输过程中出现缺陷人工检测效率低和漏检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玻纤纱团外观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将传统图像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相结合,首先使用传统方法预处理图像,减少玻纤纱团塑... 为解决玻璃纤维(简称玻纤)纱团在生产或运输过程中出现缺陷人工检测效率低和漏检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玻纤纱团外观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将传统图像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相结合,首先使用传统方法预处理图像,减少玻纤纱团塑料包装的反光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利用RGB与HSV色彩空间通道识别玻纤纱团型号标签;其次将疑似缺陷的玻纤纱团图像传入改进的MobileNetV2深度学习模型进行缺陷判定。最后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玻纤纱团外观缺陷检测软硬件系统,以西门子S7-200 PLC作为硬件控制器,完成玻纤纱团检测过程中的自动传送与分拣,基于模型在线服务(EAS)架构设计了功能齐全的软件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检测准确率为97%,玻纤纱团品种分类正确率达99%,相机采集和检测处理速度满足工业实际需求,能够有效代替人工并提高质检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玻璃纤维纱团 缺陷检测 图像处理 模型在线服务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共价有机骨架的制备及应用——仪器分析开放性实验教学实践
19
作者 江丹丹 贾琼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5-709,共5页
针对当前有机合成实验在性质研究方面的不足以及仪器分析实验方法相对独立、缺乏整合性的现状,我们设计了一个本科生开放性实验。本实验将有机合成与仪器分析实验进行结合,构建了一个包含材料合成与表征、羟基多氯联苯的吸附性能及检测... 针对当前有机合成实验在性质研究方面的不足以及仪器分析实验方法相对独立、缺乏整合性的现状,我们设计了一个本科生开放性实验。本实验将有机合成与仪器分析实验进行结合,构建了一个包含材料合成与表征、羟基多氯联苯的吸附性能及检测方法探究的本科生创新实验。首先,采用正硅酸四乙酯对Fe_(3)O_(4)进行处理,引入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制备氨基改性的Fe_(3)O_(4)。随后,加入三甲酰氯和对苯二胺单体用于制备磁性共价有机骨架(MCOF)。本实验利用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对MCOF的表面基团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最后,将MCOF应用于辽河水样中羟基多氯联苯的吸附,并结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羟基多氯联苯的分离和检测方法,而且能够对羟基多氯联苯在辽河水样品中的含量情况有所了解。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仪器分析实验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地位。这一系统的实验流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仪器分析基础知识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这一开放性实验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实验室现有资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实验 仪器分析 磁性共价有机骨架 羟基多氯联苯 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分类第3版》编码框架与使用流程简介
20
作者 姜岳 李杰 顾湲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9期I0001-I0004,共4页
在全球老龄化加速、慢性病共病负担激增的背景下,全科医疗面临健康数据碎片化、医防协同低效、资源错配三大核心挑战。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2020年12月发布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分类第3版》(ICPC-3)延续了对就诊原因、健康问题和诊... 在全球老龄化加速、慢性病共病负担激增的背景下,全科医疗面临健康数据碎片化、医防协同低效、资源错配三大核心挑战。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2020年12月发布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分类第3版》(ICPC-3)延续了对就诊原因、健康问题和诊疗流程进行系统性分类编码的优势,增加了功能相关等章节,并重新分类和提供编码框架。相比于其他疾病分类系统,ICPC-3更加注重以患者为中心,囊括初级卫生保健/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中面临的复杂症状、未分化疾病和非疾病状况,突出了基层医疗的服务价值。ICPC-3特有的双轴分类法提升了其系统性和合理性,可与其他疾病分类方法互补,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本文系统介绍了ICPC-3的编码框架和使用流程,以期为ICPC-3在我国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分类第3版 疾病分类 国际疾病分类法 编码框架 使用流程 全科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