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8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cess Principle of Information
1
作者 张高锋 任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332-333,共2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process the information in a discourse and studies the process principles of information.They are Deletion Principle,Generalization Principle,Construction Principle,Fuzzy Parsing Princip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process the information in a discourse and studies the process principles of information.They are Deletion Principle,Generalization Principle,Construction Principle,Fuzzy Parsing Principle.They can be used in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ORMATION Process principles Discourse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retaining walls with multiple failure modes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道兵 孙志彬 朱川曲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0期2879-2886,共8页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rrors of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etaining wall structur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function, in the estimation of parameter and algorithm, firstly, two new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models of an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rrors of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etaining wall structur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function, in the estimation of parameter and algorithm, firstly, two new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models of anti-slipping and anti-overturning based on the upper-bound theory of limit analysis were established, and two kinds of failure modes were regarded as a series of systems with multiple correlated failure modes. Then,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rameters of the retaining wall structure were inferred by maximal entropy principle. At last, the structural reliabilities of single failure mode and multiple failure modes were calculated by Monte Carlo method in MATLAB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on the sensitivity. It indicates that this method, with a high precision, is not only easy to program and quick in calculation, but also without the limit of nonlinear functions and non-normal random variables. And the results calculated by this method which applies both the limit analysis theory, maximal entropy principle and Monte Carlo method into analyzing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etaining wall structures is more scientific, accurate and reliable,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calculated by traditional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aining wall MAXIMAL entropy principle LIMIT analysis MONTE Carlo method multiple failure MODES reli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tem hardness traits with fiber and yield-related traits in core collections of Gossypium hirsutum 被引量:1
3
作者 RAZA Irum HU Daowu +13 位作者 AHMAD Adeel LI Hongge HE Shoupu NAZIR Mian Faisal WANG Xiaoyang JIA Yinhua PAN Zhaoe ZHANG Peng YASIR Muhammad IQBAL Muhammad Shahid GENG Xiaoli WANG Liru PANG Baoyin DU Xiongming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21年第1期66-75,共10页
Background:Stem hardness is one of t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plant architecture in upland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 L.).Evaluating hardness phenotypic trait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election of elite lines ... Background:Stem hardness is one of t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plant architecture in upland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 L.).Evaluating hardness phenotypic trait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election of elite lines for resistance to lodging in Gossypium hirsutum L.Cotton breeders are interested in using diverse genotypes to enhance fiber quality and high-yield.Few pieces of research for hardnes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fiber quality and yield were found.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find the relationship of stem hardness traits with fiber quality and yield contributing traits of upland cotton.Results: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measure the bending,acupuncture,and compression properties of the stem from a collection of upland cotton genotypes,comprising 237 access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notypic difference in stem hardness was highly significant among the genotypes,and the stem hardness traits(BL,BU,AL,AU,CL,and CU)have a positive association with fiber quality traits and yield-related traits.Statistical analyses of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descriptive statistics result bending(BL,BU)has a maximum coefficient of variance,but fiber length and fiber strength have less coefficient of variance among the genotype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trimmed quantitative characters into nine principal components.The first nine principal components(PC)with Eigenvalues>1 explained 86%of the variation among 237 accessions of cotton.Both 2017 and 2018,PCA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L,BU,FL,FE,and LI contributed to their variability in PC1,and BU,AU,CU,FD,LP,and FWPB have shown their variability in PC2.Conclusion:We describe here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mechanism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enhancing fiber quality and yield by stem bending strength,acupuncture,and compression properties of G.hirsut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DING Compression ACUPUNCTURE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Stem hard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etence Set Analysis Under Risk and Uncertainty
4
作者 Feng Junwe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ece and Technology, 210094, P. R. Chin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1年第2期12-18,共7页
The competence set analysis technology can be applied to solve the decision making problems successfully and satisfactorily.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expanding strate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eten... The competence set analysis technology can be applied to solve the decision making problems successfully and satisfactorily.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expanding strate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etence set under risk and uncertainty. A systematic expression of the competence set analysis is described, several expanding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with regard to several different cases are presented,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are discussed, som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to be developed in a further work are inclu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etence set analysis Competence expansion Decision analysis Habitual domain Risk and uncertainty analysis Expansion principle and strate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微动缩小机构设计与刚度分析
5
作者 杨满芝 王悦 +3 位作者 张晓栋 张传伟 韩飞燕 冯斌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1-538,共8页
精密微动缩小机构能够提供较小空间内精密运动位移,可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医疗器械和芯片封装等精密操作领域。本文基于柔性铰链杠杆原理和无附加运动原理设计一种精密微动缩小机构,该机构能够将输入位移按照2∶1精密缩小,且在运动过程... 精密微动缩小机构能够提供较小空间内精密运动位移,可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医疗器械和芯片封装等精密操作领域。本文基于柔性铰链杠杆原理和无附加运动原理设计一种精密微动缩小机构,该机构能够将输入位移按照2∶1精密缩小,且在运动过程中无附加力及位移。通过等效刚度法对所设计的精密微动缩小机构进行刚度分析,计算得到该机构理论刚度为75.72 N/μm;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得到精密微动缩小机构刚度为74.06 N/μm;采用实验法测得到精密微动缩小机构刚度为68.86 N/μm。理论分析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误差为2.19%,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为9.06%,分析结果验证了等效刚度法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及精确性。研究结果对精密微动机构设计及刚度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缩小机构 刚度分析 等效刚度法 杠杆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萌芽期耐盐性鉴定与评价
6
作者 成宜德 刘辰 +3 位作者 刘贤娴 徐文玲 车亚莉 王淑芬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9,共10页
为了在早期对萝卜的耐盐性进行评价鉴定,本研究以6份不同类型的萝卜种质为材料,对其萌芽期耐盐能力评价的适宜盐浓度进行筛选,进而用筛选确定的盐浓度对107份萝卜种质进行胁迫试验,分析其对发芽势、发芽率、相对发芽势、芽鲜重、芽根长... 为了在早期对萝卜的耐盐性进行评价鉴定,本研究以6份不同类型的萝卜种质为材料,对其萌芽期耐盐能力评价的适宜盐浓度进行筛选,进而用筛选确定的盐浓度对107份萝卜种质进行胁迫试验,分析其对发芽势、发芽率、相对发芽势、芽鲜重、芽根长、相对根长、芽长、相对芽长共8项指标的影响,并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萌芽期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NaCl浓度为200 mmol/L时,6份萝卜种质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下降,但发芽率多在60%左右,确定其为耐盐性评价的适宜浓度。用200 mmol/L NaCl对107份萝卜种质进行萌发期耐盐性胁迫分析,8项指标均存在一定变异,其中发芽势的变异系数最大,芽长的变异系数最小。盐胁迫下萝卜种质的发芽势、发芽率、芽根长、相对发芽率、相对根长、相对芽长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盐胁迫下萝卜种质各项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高达80.687%。利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分别对供试萝卜种质的耐盐性进行排序和聚类,两项分析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筛选出强耐盐种质5份,分别为:101号(春白玉)、70号(扬州圆白)、89号(德高良峰红)、79号(华夏壹品)和91号(一点红)。本研究结果可为萝卜耐盐性评价鉴定提供数据支持,为今后耐盐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萌芽期 耐盐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沉默影响因素回归模型的机器学习训练优化与验证
7
作者 郭名静 熊鑫 +1 位作者 詹国强 郭树蕻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3,共6页
针对高等院校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课堂沉默现象,提出以机器学习理论为基础,构建课堂沉默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与学习优化实验。运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提取主要综合影响因素类别变量。基于机器学习模型训练构建沉默行为与主要综合影... 针对高等院校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课堂沉默现象,提出以机器学习理论为基础,构建课堂沉默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与学习优化实验。运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提取主要综合影响因素类别变量。基于机器学习模型训练构建沉默行为与主要综合影响因素的多项式回归模型,通过模型学习曲线计算优化模型性能。结合课堂教学干预实验,探究影响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因素及其干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课堂沉默与外在和内在影响因素之间均存在回归关系。针对外在教学方式和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因素,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是能起到较为明显的改善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沉默 机器学习 回归分析 因子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判别不同质量等级酱香型白酒
8
作者 舒楠 张福艳 +4 位作者 姜东明 魏立男 张翔 周璐 陈家好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8-154,共7页
为实现酱香型白酒的数据化评价与区分,该研究以7种不同质量等级酱香型白酒(编号为J1~J7)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同时采用气相色谱(GC)法对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检测,并基于检测结果对7种不同质量等级酱香型白酒进行主成分分析(P... 为实现酱香型白酒的数据化评价与区分,该研究以7种不同质量等级酱香型白酒(编号为J1~J7)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同时采用气相色谱(GC)法对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检测,并基于检测结果对7种不同质量等级酱香型白酒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从7种不同质量等级酱香型白酒中共检测定量出30种共有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PCA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可达到98.998%,可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综合得分散点图能有效区分不同质量等级酱香型白酒,其中酒样J1与其他酒样存在较大差异,而酒样J6与酒样J7、酒样J4和酒样J5、酒样J2和酒样J3两两之间存在一定相似性,各酒样的综合评分结果为:J7>J6>J5>J4>J3>J2>J1,这与感官品评结果一致。综上,基于共有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对不同质量等级酱香型白酒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能够对其进行准确、快速区别和评价,为年份基酒、成品酒的鉴定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等级 酱香型白酒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磨损的磨粒检测技术进展
9
作者 陈通 汪久根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2-474,共23页
机器零部件的磨损是机器失效故障的主要原因,由磨损引发机械故障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有必要开展机械设备的磨损检测.磨粒检测技术通过磨粒的形状与图像分析,可以认知磨损的机理与磨损过程,实现视情维修,并且实现对机械零部件剩余寿命的预... 机器零部件的磨损是机器失效故障的主要原因,由磨损引发机械故障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有必要开展机械设备的磨损检测.磨粒检测技术通过磨粒的形状与图像分析,可以认知磨损的机理与磨损过程,实现视情维修,并且实现对机械零部件剩余寿命的预测.本文中拟从磨粒的检测原理与方法、统计分析、几何分析、图像分割、图像识别与处理、在线铁谱技术与磨粒智能分析,对机械磨损的磨粒检测技术进展进行评述.铁谱仪的原理有直读式铁谱仪、分析式铁谱仪、旋转式铁谱仪和在线铁谱仪.基于磨粒的检测原理有铁谱技术、基于霍尔效应的磨粒检测、激光网检测、微流控检测技术、径向磁感应的磨粒检测、静电检测磨粒的方法、超声波反射检测磨粒的方法和并行共振激励检测等.本文中介绍了铁谱技术的统计分析、几何形态分析、分形分析、图像分割研究、基于图像的铁谱分析、在线铁谱分析和铁谱的人工智能分析进展;另一方面,提出了机械磨损的磨粒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今后需要研究的问题.基于机器视觉,自动分析磨粒的大小、边缘形状和表面纹理,得到磨粒的特征参数,用群理论分析磨粒的统计参数,减少对试验分析人员经验的依赖,实现更快、更准确的磨粒特征分析.基于分形几何理论表征磨粒的几何形态,得到磨粒的尺度不变量.逆分形分析技术是从小尺度到大尺度,可以对磨粒的几何形态提供新的表征信息.采用三维磨粒的全信息检测技术,可以提取磨粒的三维几何特征.针对磨粒几何形态的分形计算,引入粗糙集理论,来提高磨粒图像分割的精度与速度.新的磨粒产生速率是衡量磨损变化趋势的有效参数,可以预测机械零件的剩余寿命.2种或者多种检测原理的融合与集成,可以提高监测磨损的准确性,为机器的磨损故障预测提供更高的可信性.此外,集成不同研究者各自开发的磨粒智能检测分析方法,研制机器磨损故障监测的软件包,实现基于磨粒信息的机械磨损的故障诊断与机械零件剩余磨损寿命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磨损 检测原理 形态分析 图像分析 智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可调喷管机构设计与仿真研究
10
作者 苏鹏 史志 +2 位作者 闵敏 王勇 杜桂贤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2,共9页
具有高红外隐身性能的武器系统在现代空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隐身原理是通过改变喷管出口面积形状,减少飞机产生的红外特征信号,降低被侦测的概率。为实现喷管出口的面积调节与闭合,基于折纸原理设计一种新型可调喷管。首先,采用折纸... 具有高红外隐身性能的武器系统在现代空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隐身原理是通过改变喷管出口面积形状,减少飞机产生的红外特征信号,降低被侦测的概率。为实现喷管出口的面积调节与闭合,基于折纸原理设计一种新型可调喷管。首先,采用折纸原理简化喷管闭合规律,建立多机构单元三维模型,并对其进行运动学建模,获得喷管的运动学特性;其次,通过数值仿真和虚拟样机仿真对比可调喷管机构出口面积变化规律,验证机构运动学模型建立的合理性;最后,对喷管进行气动特性仿真研究,分析不同出口面积状态下喷管的综合气动性能。结果表明,该设计可快速实现喷管出口的面积调节与闭合,运动机构的控制规律误差不大于1%,调节过程稳定并拥有良好的运动特性;喷管喉道面积为0.6、0.3 m^(2)时推力系数分别为0.993和0.977,具有较优的综合气动性能。基于折纸原理的设计方法可为可调喷管的设计提供新思路,为后续的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纸原理 可调喷管 运动学分析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桥梁摩擦摆减隔震体系简化分析方法
11
作者 苏伟 李晓波 +2 位作者 王雨权 国巍 管仲国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4-131,共8页
高烈度铁路桥梁减隔震设计广泛使用摩擦摆支座,采用非线性时域分析方法费时费力,等效线性化分析方法是个隐式求解过程,不仅需要迭代计算,而且由于铁路桥墩下部结构体量很大,仅基于首阶振型可能显著低估桥墩的地震响应。结合铁路桥梁的... 高烈度铁路桥梁减隔震设计广泛使用摩擦摆支座,采用非线性时域分析方法费时费力,等效线性化分析方法是个隐式求解过程,不仅需要迭代计算,而且由于铁路桥墩下部结构体量很大,仅基于首阶振型可能显著低估桥墩的地震响应。结合铁路桥梁的结构受力特点,基于等效线性化原理,提出高精度等代显式计算方法,用于求解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的地震响应,提出考虑首阶振型与墩身自振振型组合的简化求解方法,用于求解桥墩地震响应。参数分析结果显示,减隔震支座的位移响应可以很好地表征为1 s周期的反应谱值的幂函数,由此建立的简化显式计算方法在常用的设计参数范围内,即摩擦摆支座等效回转半径3~6 m、摩擦因数0.03~0.06,误差小于3%。进一步基于典型高速铁路桥梁,建立结构分析基准模型,通过变化墩高和基础刚度、摩擦摆支座回转半径和摩擦因数、地震作用强度,开展了200个参数抽样,对每个抽样又进行了12条地震波作用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显示:简化显式计算方法与非线性时域分析的平均结果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考虑首阶振型与墩身自振振型组合的简化求解方法也能很好地估计各样本的墩底剪力和弯矩响应,而仅考虑首阶振型平均偏低估计墩底剪力和弯矩分别约为40%和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桥墩 等效线性化原理 简化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eo-Johnson变换和最大熵原理的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
12
作者 张雯静 李洪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2-571,共10页
针对航空航天、车辆等工程领域存在输入数据完全随机缺失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Yeo-Johnson变换和最大熵原理的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首先,通过Yeo-Johnson变换将原始数据变换为正态化数据。再次对正态化数据进行扩充抽样,推导Yeo-Johnso... 针对航空航天、车辆等工程领域存在输入数据完全随机缺失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Yeo-Johnson变换和最大熵原理的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首先,通过Yeo-Johnson变换将原始数据变换为正态化数据。再次对正态化数据进行扩充抽样,推导Yeo-Johnson逆变换,并对扩充数据进行逆变换。最后利用最大熵原理对全部数据进行概率密度函数拟合及失效概率的计算。将本文方法应用在3个算例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缺失数据进行样本扩充,有效解决因为数据完全随机缺失无法正常进行可靠性分析的情况,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失数据 Yeo-Johnson变换 最大熵原理 结构可靠性分析 失效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P和VSM分析的F公司车间效率优化研究
13
作者 姜金德 崔晓东 +1 位作者 王荣 吴言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3-177,共5页
为了研究F公司车间的效率问题,通过分析车间的物流量和搬运距离而构成的物流强度,运用SLP法重新布置,改进车间布局不合理问题,使物流强度得以降低;根据ECRS原则,改MRP中的MTS为MTO式、设立钣金及钣焊超市为缓冲器等工序流程优化措施,经... 为了研究F公司车间的效率问题,通过分析车间的物流量和搬运距离而构成的物流强度,运用SLP法重新布置,改进车间布局不合理问题,使物流强度得以降低;根据ECRS原则,改MRP中的MTS为MTO式、设立钣金及钣焊超市为缓冲器等工序流程优化措施,经过价值流图析技术比较,增值比、提前期、平衡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最后,通过因素分析法分析表明,车间布局优化、工序流程优化在提升总效率中的贡献分别为73.3%和26.7%,而工序流程优化中提高平衡率和增值比在提升总效率中的贡献分别为11.9%和14.8%,为企业通过布局优化降低物流强度,通过工序流程优化而降低瓶颈时间、减少等待时间和作业时间,从而提高车间生产效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布置设计 ECRS原则 流程优化 价值流图分析 因素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拖拉机使用中的几种故障原因及诊断原则
14
作者 琚孟隆 孔晨飞 琚东升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1期114-116,共3页
大中马力拖拉机在使用中的故障率较高,2023年度平均故障率约为145%。为使拖拉机在出现故障后能够快速找到故障原因,快速得到维修,通过对拖拉机使用中的三个实际维修案例进行分析汇总,得出32字拖拉机故障诊断原则:结合构造,联系原理;搞... 大中马力拖拉机在使用中的故障率较高,2023年度平均故障率约为145%。为使拖拉机在出现故障后能够快速找到故障原因,快速得到维修,通过对拖拉机使用中的三个实际维修案例进行分析汇总,得出32字拖拉机故障诊断原则:结合构造,联系原理;搞清征象,具体分析;从简到繁,由表及里;按系分段,推理筛选。按照此故障诊断原则进行故障分析,能快速找到故障原因,提升诊断效率,适宜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 故障分析 诊断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小麦地方品种苗期耐盐性评价与耐盐种质筛选
15
作者 刘飞 亓臣翰林 +7 位作者 汝雅婷 赵欣雨 杨棒棒 宋健 吴迪 高锐 张玉梅 王会芳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52,共9页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小麦地方品种携带有许多优良基因,因此筛选耐盐地方品种资源对培育耐盐小麦新品种以及盐碱地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85份山东小麦地方品种和耐盐品种德抗961(...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小麦地方品种携带有许多优良基因,因此筛选耐盐地方品种资源对培育耐盐小麦新品种以及盐碱地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85份山东小麦地方品种和耐盐品种德抗961(对照)为试材,采用1/2 Hoagland营养液水培法,设置对照组(1/2 Hoagland营养液)和NaCl组(250 mmol/L NaCl+1/2 Hoagland营养液)两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小麦苗期表型性状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系统聚类等方法对其进行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筛选耐盐种质。结果表明,NaCl组小麦的苗高、苗鲜重、苗干重、根长、根鲜重、根干重、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变异系数介于9.93%~18.96%。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苗鲜重、相对根鲜重、相对根干重、相对SPAD值可作为小麦苗期耐盐性评价的主要指标;依据隶属函数法计算得到的各品种综合评价值(D值),利用系统聚类法将86份小麦品种划分为5个类群,其中,类群Ⅰ包括4份极端耐盐型品种,类群Ⅱ包括5份耐盐型品种(包括对照品种德抗961),类群Ⅲ包括46份中间型品种,类群Ⅳ包括28份盐敏感型品种,类群Ⅴ包括3份极端盐敏感型品种。随机选取3份耐盐品种和3份盐敏感品种进行表型性状和抗氧化性状比较,结果表明,盐胁迫下耐盐小麦品种的苗高、根长、叶片SPAD值及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盐敏感小麦品种,而叶片丙二醛、超氧阴离子含量均显著低于盐敏感小麦品种。本研究结果可为小麦苗期耐盐性鉴定提供简便、准确的方法,并可为耐盐小麦新种质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山东省地方品种 苗期 耐盐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视觉技术在大坝表面变形监测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孝臣 薛磊磊 +3 位作者 李峰 戴春华 葛国昌 徐金英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5-129,共5页
针对大坝表面变形自动化监测中GNSS系统垂直位移监测精度低、费用昂贵和静力水准仪布设难度大、维修成本高等问题,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大坝表面变形进行监测。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相机与标靶距离在100 m范围内,机器视觉的测量精度可达到亚... 针对大坝表面变形自动化监测中GNSS系统垂直位移监测精度低、费用昂贵和静力水准仪布设难度大、维修成本高等问题,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大坝表面变形进行监测。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相机与标靶距离在100 m范围内,机器视觉的测量精度可达到亚毫米级,且水平和垂直变形位移精度相近。由误差分析可知,标靶与相机的距离与测量精度有明显的相关性,而环境因素是影响远距离监测精度的重要因素,并利用大坝视准线原理优化了机器视觉监测系统。最后以浙江省大力塘水库为试点,对大坝表面变形进行实时监测,结果表明,机器视觉技术完全可满足实际工程需求,且优化后的机器视觉测量技术可明显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大坝表面变形 视准线原理 图像处理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方法研究的原理与设计:以QCA与多案例研究的混合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孙宁 杜运周 陈凯薇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5-196,共12页
混合方法整合了多种研究方法的优势,具有优于单一研究方法的解释力,为分析日益复杂的管理现象提供了方法论。然而,尽管混合方法具有诸多优势并得到了反复呼吁,但大部分研究者对于其原理、设计和应用思路仍不清晰。基于混合方法的已有研... 混合方法整合了多种研究方法的优势,具有优于单一研究方法的解释力,为分析日益复杂的管理现象提供了方法论。然而,尽管混合方法具有诸多优势并得到了反复呼吁,但大部分研究者对于其原理、设计和应用思路仍不清晰。基于混合方法的已有研究,本文梳理了混合方法的内涵、哲学基础及其设计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QCA与多案例研究的混合方法,并分析了QCA与多案例研究的4种混合类型,分别为准混合设计、顺序混合设计、转换混合设计以及充分集成混合设计。最后,本文提出了开展混合方法研究时建议遵循的相关性、适配性、系统性和透明性4个原理,进而讨论了混合方法研究值得探索的发展方向。研究为开展其他混合方法研究提供了借鉴,对促进混合方法在管理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方法 混合类型 混合原理与设计 定性比较分析(QCA) 多案例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考虑裂缝扩展路径的混凝土细观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冬 黄百惠 +2 位作者 王苑佐 金浏 杜修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41,共12页
文章提出一种能够考虑混凝土裂缝扩展过程中绕过骨料或穿过骨料发展的细观数值模拟方法。首先,回顾了用于类混凝土材料I-型断裂分析的自洽有限应力模型的基本原理;进而,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从局部能量等效和宏观力学等效两个维度验证了... 文章提出一种能够考虑混凝土裂缝扩展过程中绕过骨料或穿过骨料发展的细观数值模拟方法。首先,回顾了用于类混凝土材料I-型断裂分析的自洽有限应力模型的基本原理;进而,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从局部能量等效和宏观力学等效两个维度验证了基于自洽有限应力原理建模和常规建模之间的等效性;最终,发展了基于自洽有限应力原理和细观裂缝扩展路径准则的数值模拟方法,在细观尺度上实现模拟混凝土裂缝绕过骨料发展和穿过骨料发展等细观断裂破坏行为。文章研究成果可为后续发展基于细观尺度断裂破坏准则的高效数值分析方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断裂 细观尺度 有限元分析 自洽有限应力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密堆二次电池正极材料中离子宿住迁移与能量存蓄机制晶体化学新探索 被引量:3
19
作者 梁叔全 郭珊 +4 位作者 何伟 曹鑫鑫 马君剑 周江 方国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69-1785,共17页
在二次电池电极材料中,有一类性能优良的材料具有阴离子密堆或近密堆方式构筑的晶体结构。宿住阳离子在密堆留下的空隙空间中宿住、迁移,从而实现能量转换与存储。相关过程微观机理的研究由于涉及原子尺度的微观结构辨析和电子层面的分... 在二次电池电极材料中,有一类性能优良的材料具有阴离子密堆或近密堆方式构筑的晶体结构。宿住阳离子在密堆留下的空隙空间中宿住、迁移,从而实现能量转换与存储。相关过程微观机理的研究由于涉及原子尺度的微观结构辨析和电子层面的分析,实验研究难度较大。因此,更多是通过晶体学理论分析与晶体场理论和量子力学第一性原理计算结合展开。已有的理论从过渡金属配位体晶体场分析展开,但宿住离子宿住迁移中电子相互作用关注相对不足。本文根据已有的实验事实,在精准描述最具代表性的阴离子(氧离子)面心立方紧密堆积(FCC)结构中空隙空间准确形态和微分几何方法准确解析空腔真实体积的基础上,结合空隙空腔独特形态,对经典晶体学中Pauling第一规则的分析方法作了拓展。根据新的理解,提出了宿住阳离子在空隙空腔宿住和徒迁拓扑形变新模式,及其可能拥有的电子形态学新特征,提出了空隙空腔中宿住阳离子体积与密堆阴离子半径间的新关系。为了进一步说明住宿离子电子形态特征,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获得了典型FCC结构LiMn_(2)O_(4)尖晶石中电子密度等势图,构造了锂离子宿住四面体空隙空腔的电子密度等势特征分布的三维形态,与晶体学分析中获得的电子形态新特征变化一致。通过夹在两个密排面间的{110}面族电子云密度分布分析,首次清晰地揭示了LiMn_(2)O_(4)中锂离子的“S”形徒迁途径,及其对附近锰离子配位多面体电子云密度分布的影响。依据宿住离子脱/嵌新特征,提出阴离子拓扑多面体晶体场对宿住阳离子电子云压缩发生拓扑变形实现能量转换储蓄的新思路,据此计算了典型紧密堆积构造的电极材料新的理论能量密度,并和传统方法计算的理论值进行了比较,二者十分接近,为从晶体学和量子力学理解二次电池能量储存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电池 密堆积正极材料 离子迁移 能量存蓄机制 晶体化学分析 第一性原理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BP神经网络的巷道通风摩擦阻力系数预测模型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科 吕航宇 +1 位作者 戚志鹏 刘玉姣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3,共7页
根据实测巷道通风摩擦阻力系数数据的特点,建立了主成分分析PC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采用PCA法对影响巷道通风摩擦阻力系数的支护类型、断面形状、巷道宽、巷道高、支护部分周边长、巷道断面积和巷道长度7个因素进行降维。将降维后因... 根据实测巷道通风摩擦阻力系数数据的特点,建立了主成分分析PC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采用PCA法对影响巷道通风摩擦阻力系数的支护类型、断面形状、巷道宽、巷道高、支护部分周边长、巷道断面积和巷道长度7个因素进行降维。将降维后因素的贡献率进行排序筛选,得到3个主成分指标(F_(1)、F_(2)和F_(3)),作为BP神经网络输入层的神经元。利用实测数据对PCA-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支持向量机回归(SVM)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全因素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SVM预测模型的平均精度分别为92.9420%、93.0235%,而PCA-BP预测模型的平均精度达到了96.4325%。PCA-BP神经网络模型不但简化了网络结构,更提高了网络的泛化能力,使预测误差更小、精度更高,为更准确地获得巷道通风摩擦阻力系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通风 巷道通风摩擦阻力系数 预测模型 PCA-BP神经网络 主成分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