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4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cavernous sinus fistula and ICA-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 aneurysm: report of two cases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s 被引量:2
1
作者 GUOYuan-xing LITie-lin DUANChuan-zhi WANGQiu-jing HUANGQing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366-371,共6页
The authors described two cases with 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 Case 1 was a 32-year-old woman who suffered dizziness and a serious pulsatile intracranial bruit on the left ear, and sometimes associated with pulsati... The authors described two cases with 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 Case 1 was a 32-year-old woman who suffered dizziness and a serious pulsatile intracranial bruit on the left ear, and sometimes associated with pulsatile intracranial bearing-pain on the left temporal side six months before she wa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She also suffered from obvious diplopia on left lateral gaze for the last 5 months. She had suffered no recent traum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demonstrated a suspected intracranial aneurysm located in left cavernous sinus.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was performed and a 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cavernous sinus fistula in left side was found. Intraluminal occlusion of the fistula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mmediately after angiography using 6 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s (GDC), and the patient was cured finally. Case 2 was a 28-year-old woman who suffered a serious intermittent cephalodynia associated with soreness on the left body two years before she wa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She had suffered no recent trauma.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 demonstrated a suspected intracavernous aneurysm of the right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was performed. Right internal carotid angiography showed a 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 (PTA) run between the cavernous segment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the distal portion of the basilar artery. On initiation of PTA of R-ICA a small wide-necked saccular aneurysm was incidentally visualized. The aneurysm was successfully embolized after angiography using 2 Stent (Neuroform, 4.5mmm × 20mmm)-assisted detachable coils (Matrix), the ICA and PTA were preserved, and the patient was cured fin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动脉瘤 治疗 原发性三叉神经动脉窦瘘管 ICA P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 of carotid-cavernous sinus fistula associated with a 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case report
2
作者 Jieqing WAN, Jiong DAI, Shanquan LISetting: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Shanghai Renji Hospital, Shanghai, China.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142-142,共1页
BACKGROUND AND PURPOSE We evaluated our experience in placing detachable coils in the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CCFs due to rupture of a 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 Methods A 48-year-old female presented with right c... BACKGROUND AND PURPOSE We evaluated our experience in placing detachable coils in the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CCFs due to rupture of a 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 Methods A 48-year-old female presented with right conjunctival chemosis and right abducens nerve paresis. Cerebral angiography demonstrated a right carotid-cavernous sinus fistula associated with persistent 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 Transvenous routes to the sinus were failed due to the tortuous facial vein. The fistula was treated by Matrix detachable coils and Fibered detachable coils through the transarterial approach. Results The patient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means of 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 and symptoms improved within a week. Conclusions Although other techniques using a transvenous approach may also be useful, 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 with detachable coils should be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immediately occlude the fist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E 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 of carotid-cavernous sinus fistula associated with a 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case rep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ant aneurysm at the junction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nd persistent 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 (PPTA) treated with endovascular GDC coiling, a case report of experience in Ramathibodi hospital
3
作者 P. Jiarakongmun S. Pongpech J. Suvikrom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PPTA treated with endovascular GDC coiling a case report of experience in Ramathibodi hospital Giant aneurysm at the junction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nd persistent 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锡铁山铅锌矿床沉积盆地构造与找矿方向浅议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正明 王备战 +5 位作者 展卫露 战嘉华 郭文波 王宏宇 董星 李增涛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7,共12页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矿体主要产于奥陶系滩间山群O3tna-2正常沉积岩段。对深部构造的探测和原始成矿环境的恢复一直是勘查研究工作的重点。矿山以往深部找矿投入了瞬变电磁法(TEM)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对...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矿体主要产于奥陶系滩间山群O3tna-2正常沉积岩段。对深部构造的探测和原始成矿环境的恢复一直是勘查研究工作的重点。矿山以往深部找矿投入了瞬变电磁法(TEM)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对深部的结构、构造反映不够清楚,找矿效果也不理想。2020年首次投入了高分辨广域电磁法(WEFM),取得了较好的勘查效果。笔者结合已有的地质资料,对广域电磁法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初步认为锡铁山铅锌矿床原始沉积盆地走向为EW向,属于南高北低的抬斜式盆地。受NE-SW向的斜向推覆作用,形成目前盆地的构造形态;同时推测盆地内部存在两条主要的同生断裂。笔者依据同生断裂和已知矿体的空间位置预测了找矿靶区,指出了锡铁山沉积盆地内铅锌矿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铁山铅锌矿 原始沉积盆地 广域电磁法 斜向推覆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小溪洞杜鹃的解剖结构特征
5
作者 李丹丹 刘杰 +1 位作者 李晓花 张乐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6,共8页
为了从解剖学角度探究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小溪洞杜鹃(Rhododendron xiaoxidongense W.K.Hu)的环境适应性机制和濒危机制,采用扫描电镜对其花粉特征及种子表面纹饰进行观察,并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其叶片、幼茎、侧根和幼果的解剖结构... 为了从解剖学角度探究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小溪洞杜鹃(Rhododendron xiaoxidongense W.K.Hu)的环境适应性机制和濒危机制,采用扫描电镜对其花粉特征及种子表面纹饰进行观察,并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其叶片、幼茎、侧根和幼果的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溪洞杜鹃的花粉为复合型四合体,单粒花粉近球形,表面具黏丝,并具3个萌发沟。种子表面具肋纹且有明显的背腹面之分,两端具明显的翅。幼果的心皮边缘内卷,将子房分为8个心室,胚珠沿中轴胎座排列于两侧。叶为典型的异面叶,上表皮为复表皮,由2层排列紧密的不规则扁长方形表皮细胞组成,栅海比为0.49,而下表皮则由1层椭圆形表皮细胞组成,并分布有气孔;主脉仅有1个维管束,近圆形,并向叶片上表皮延伸形成维管束鞘延伸区,木质部位于维管束鞘中心位置且较为发达,韧皮部位于木质部四周,属于周韧维管束型。茎由表皮、皮层、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和髓组成,薄壁组织细胞内含有晶簇,无周皮,处于初生结构向次生结构的过渡阶段。侧根维管柱位于栓内层内,次生韧皮部面积较小,次生木质部较发达,木射线细胞在次生木质部呈放射状环绕排列。综上所述,小溪洞杜鹃为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inn.)植物的原始类群,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特征既是该种的分类参考依据,也是其适应生境的一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溪洞杜鹃 解剖结构 形态分类 生态适应性 原始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氧杂苯并菲基元取代的α-氰基二苯乙烯对硝基芳环类爆炸物的探针性能研究
6
作者 张宇金 陈自然 +3 位作者 李博 张宇红 何旭东 张莉萍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34,共8页
快速选择性检测苦味酸(PA)、三硝基芴酮(TNF)等硝基芳环爆炸物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B3LYP/6-311+g(d,p)理论水平,对氮杂苯并菲基元取代的α-氰基二苯乙烯(TPN-Ar-DPA:a)、氮、氧杂苯并菲基元取代的α-氰基二苯乙烯(TPNO-Ar-DPA... 快速选择性检测苦味酸(PA)、三硝基芴酮(TNF)等硝基芳环爆炸物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B3LYP/6-311+g(d,p)理论水平,对氮杂苯并菲基元取代的α-氰基二苯乙烯(TPN-Ar-DPA:a)、氮、氧杂苯并菲基元取代的α-氰基二苯乙烯(TPNO-Ar-DPA:b)探针分子及八个被检硝基芳环分子进行结构优化与频率计算;对a、b分子稳定结构分别计算气态和四氢呋喃(C_(4)H_(8)O)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对a、b探针分子与硝基芳环所形成二聚体分子的结合能分别计算;最后对二聚体分子进行了简约化密度梯度(RDG)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子b的平面性优于a,分子b的能隙值小于a.气相与C_(4)H_(8)O溶剂中,分子b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比分子a均明显红移,但在C_(4)H_(8)O溶剂中,两个分子的荧光光谱均有不同程度的蓝移;与分子a相比,分子b与八个被检物所形成二聚体的结合能绝对值相对较大,对硝基芳香环检测物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更好,可设计为对硝基酚(PNP)、TNF、PA、3,4-二硝基苯甲酸(DNBA)的探针分子.探针分子对硝基芳环具有较好地选择性和灵敏度,主要源于二聚体分子间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菲基元 硝基芳环 爆炸物 探针性能 密度泛函理论 简化密度梯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念格融合模型的垃圾评论识别研究
7
作者 刘伟江 马小雯 王博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5,共13页
[目的/意义]为有效解决基元学习器和集成模型对单形态特定模式的依赖和局限,本文通过加大观察粒度将分类器拓展为可适应多形态混合模式的分类器,以期提升模型理解能力和分类能力。[方法/过程]本文以概念集替代原始特征,引入互斥概念集... [目的/意义]为有效解决基元学习器和集成模型对单形态特定模式的依赖和局限,本文通过加大观察粒度将分类器拓展为可适应多形态混合模式的分类器,以期提升模型理解能力和分类能力。[方法/过程]本文以概念集替代原始特征,引入互斥概念集和正交样本集的概念,对样本进行分离、归纳和融合,构建概念格融合模型,并从模型特质、模型能力、模型品质及过拟合4个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结论]以亚马逊23971条评论为样本集的测算结果表明,概念格融合模型在准确性、稳定性、抗干扰性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且模型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更佳的内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评论 基元学习器 集成模型 概念格 概念格融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直觉”到“科学”:学术思想史视角下知识碎片理论对科学概念转变的理解与解释
8
作者 郑旭东 陈月高 杨佳美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7,共11页
过去几十年,科学教育领域的“概念转变”研究经历了从连贯性理论到碎片化理论的范式变迁。研究基于学术思想史的视角对此展开了考察。在与连贯性理论的对比中,碎片化理论彰显出对科学概念转变之理解与解释的独特价值。以物理学为样本,... 过去几十年,科学教育领域的“概念转变”研究经历了从连贯性理论到碎片化理论的范式变迁。研究基于学术思想史的视角对此展开了考察。在与连贯性理论的对比中,碎片化理论彰显出对科学概念转变之理解与解释的独特价值。以物理学为样本,知识碎片化理论构建了一个旨在解释科学概念转变的整体性、系统性框架。在微观层面,该框架以现象学基元概念重组模型及重组过程中的结构化优先级认知机制,来描述直觉物理学的心理机制;在宏观层面,该框架通过协调类概念来组织模型,并利用感知与推理的认知机制,来描述科学物理学的心理机制。二者的结合,阐释了学习者在科学概念转变过程中如何从“直觉”走向“科学”,从而为科学教育中更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科学概念转变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碎片化理论 科学概念转变 现象学基元 协调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雕刻任务的机器人技能学习应用研究
9
作者 占宏 黎志毅 杨辰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2-275,共4页
缺乏自主作业能力是制约机器人在工业制造领域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机器人通过学习操作技能,可有效加强自主作业能力,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针对雕刻任务,提出了一种机器人技能学习方法以实现高效作业。该方法首先对任意轨迹进... 缺乏自主作业能力是制约机器人在工业制造领域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机器人通过学习操作技能,可有效加强自主作业能力,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针对雕刻任务,提出了一种机器人技能学习方法以实现高效作业。该方法首先对任意轨迹进行分割和特征提取,利用梯度提升决策树多分类方法进行轨迹分类,并基于改进型动态运动原语模型的技能学习方法生成待雕刻字样轨迹。同时,在所搭建的机器人雕刻实验平台,采用艾力特机械臂完成了雕刻英文任务,实验结果表明雕刻效果良好,实现了机器人雕刻技能学习。该方法效率高,能够适应不同任务需求,在工业制造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雕刻任务 技能学习 动态运动原语 梯度提升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越地域文学的起源与生成
10
作者 项义华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1-143,155,160,161,共16页
学界以往将一些从古籍中辑录的文本当作浙江上古时期的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并将其视为浙江文学的两大源头。然而,前者中有的是从楚地流传过来的时代特征不明的歌谣,有的是汉人仿楚辞体为书中人物代拟的诗赋,并不是浙江上古时期的原始歌... 学界以往将一些从古籍中辑录的文本当作浙江上古时期的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并将其视为浙江文学的两大源头。然而,前者中有的是从楚地流传过来的时代特征不明的歌谣,有的是汉人仿楚辞体为书中人物代拟的诗赋,并不是浙江上古时期的原始歌谣;后者则大多是从中原发端的大禹神话在越地的延伸和衍生。作为中国地域文学中比较晚起的一个分支,吴越文学事实上并不是在先越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是在吴越文化接受楚文化和中原文化影响进而逐渐汉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而其地域特色的彰显,则有赖于作者的在地书写实践和对地域文化主体性的发掘。就文本形态而言,吴越文学发轫于汉初吴人辞赋,是南北文学交汇融合的产物。而东汉时期出自越地的一批文人著述,尤其是《吴越春秋》,则更加充分地吸收融合了南北两大文学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语言。这些作品通过书写吴越历史传奇,展现了吴越文化的主体性,是吴越文学初步成形的一个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文学 原始歌谣 神话传说 文化融合 在地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一潮流控制器的负序抑制最优潮流算法
11
作者 陈谦 陈杉桐 +2 位作者 张裕 王姝莼 刘莹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共8页
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越来越高,其受电网三相不平衡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尤其负序超标是导致电力系统安全性降低的重要原因。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UPFC)具有调节各序电流输出的能力,可用于提升系统的平衡性。为此,... 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越来越高,其受电网三相不平衡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尤其负序超标是导致电力系统安全性降低的重要原因。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UPFC)具有调节各序电流输出的能力,可用于提升系统的平衡性。为此,首先建立基于解耦-补偿原理的UPFC正序最优补偿潮流算法;其次构建UPFC的负序补偿电流控制模型,将电压不平衡补偿的优化求解问题归结为凸二次约束二次规划(quadratically constrained quadratic programming,QCQP)问题,并采用原-对偶内点法求取UPFC的负序电流最优输出值;最后提出计及正序网损与负序电压指标的负序电压补偿最优潮流(optimal power flow,OPF)计算方法以及区域负序电压总体补偿策略。通过算例分析验证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潮流控制器 二次约束二次规划 原-对偶内点法 解耦-补偿法 负序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昇腾处理器的高性能同步原语自动插入方法
12
作者 李帅江 张馨元 +4 位作者 赵家程 田行辉 石曦予 徐晓忻 崔慧敏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62-1978,共17页
指令级并行(instruction level parallism,ILP)是处理器体系结构研究的经典难题.以昇腾为代表的领域定制架构将更多的流水线细节暴露给上层软件,由编译器/程序员显式控制流水线之间的同步来优化ILP,但是流水线之间的物理同步资源是有限... 指令级并行(instruction level parallism,ILP)是处理器体系结构研究的经典难题.以昇腾为代表的领域定制架构将更多的流水线细节暴露给上层软件,由编译器/程序员显式控制流水线之间的同步来优化ILP,但是流水线之间的物理同步资源是有限的,限制了ILP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昇腾处理器的高性能同步原语自动插入方法,通过引入“虚拟同步资源”的抽象将同步原语的插入和物理同步资源的选择进行解耦.首先提出了一种启发式算法在复杂的控制流图上进行虚拟同步原语的插入,随后通过虚拟同步原语合并等技术,将虚拟同步资源映射到有限数量的物理同步资源上,并同时在满足程序正确性与严苛硬件资源限制的前提下,根据指令间的偏序关系删除程序中冗余的同步原语.使用指令级与算子级基准测试程序在昇腾910A平台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自动插入同步原语的程序在保证正确性的基础上,整体性能与专家程序员手动插入同步原语接近或持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昇腾处理器 同步原语 异构编程 领域定制架构 自动插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行为基元优化与博弈的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13
作者 王博洋 李欣萍 +3 位作者 宋俊杰 关海杰 刘海鸥 陈慧岩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2-74,共13页
为解决以拟人化行为基元序列为期望轨迹的无人车轨迹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行为基元离线优化与在线博弈协调相结合的轨迹跟踪控制方法。以从真实驾驶数据中直接提取出的行为基元库为根基,通过基于模型的非线性优化方法,生成满足车辆... 为解决以拟人化行为基元序列为期望轨迹的无人车轨迹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行为基元离线优化与在线博弈协调相结合的轨迹跟踪控制方法。以从真实驾驶数据中直接提取出的行为基元库为根基,通过基于模型的非线性优化方法,生成满足车辆运动学特性约束的行为基元库;通过粒子群算法离线寻优得到行为基元库中各类别基元的最优控制参量,并采用多层感知机建立控制器最优参量与行为基元类别之间的映射关系;在对基元内控制参量进行优化的基础上,以在线博弈协调控制方法为核心,实现行为基元间的最优控制参量生成。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融合行为基元优化与博弈的控制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对行为基元序列的跟踪控制精度,并有效解决各独立行为基元间的稳定平滑过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基元 轨迹跟踪控制 粒子群优化 微分博弈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原始积累概念及其当代重构
14
作者 夏巍 王永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0,共10页
原始积累指涉的是资本的起源问题,马克思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所谓原始积累”的“节欲论”和“储蓄论”及其观念的批判,揭示出资本起源的历史性前提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变革。这一“分离”同时构成... 原始积累指涉的是资本的起源问题,马克思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所谓原始积累”的“节欲论”和“储蓄论”及其观念的批判,揭示出资本起源的历史性前提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变革。这一“分离”同时构成了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的核心,原始积累的“分离”是资本形成的历史性前提,而资本积累是在对其历史前提“扬弃”的基础上再生产这种分离,从而转化成为资本的构成性前提,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分离”的辩证关系。在对原始积累过程中暴力作用的分析基础上,指出暴力在形式和内涵上的变化,它不再体现为超经济的直接暴力,而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层面上,成为一种习惯而内化于资本主义结构中。对于当今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所出现的新的“圈地运动”,技术封建主义者重构了马克思的原始积累概念,圈地不仅剥夺了用户生成的数据并榨取租金,还在用户和传统资本家与云领地之间形成一种封建依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积累 分离 暴力 技术封建主义 租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培育条件下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早期性腺分化特征研究
15
作者 王彦茹 张燕 +4 位作者 阮泽超 王跃斌 汪倩凤 姚赛男 柴学军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0-780,共11页
为进一步掌握人工培育条件下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早期性腺分化特征,以0~65 dpd(day post deliver,分娩后日龄)的仔稚鱼为研究对象,从组织学、性激素及性腺分化相关基因3个层面对早期性腺分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褐菖鲉5 ... 为进一步掌握人工培育条件下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早期性腺分化特征,以0~65 dpd(day post deliver,分娩后日龄)的仔稚鱼为研究对象,从组织学、性激素及性腺分化相关基因3个层面对早期性腺分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褐菖鲉5 dpd开始出现原始生殖细胞,15 dpd开始迁移到生殖嵴并进一步发育为原始性腺;40 dpd卵巢腔出现,标志着卵巢分化开始;55 dpd输精管出现,标志着精巢分化开始。结合各时期性腺分化比例统计发现,在人工培育条件下褐菖鲉卵巢先于精巢分化,且分化为卵巢的比例高于精巢。此外,性激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雌二醇(E2)和睾酮(T)含量在各时期均有分布且在20 dpd含量最高,可能参与原始性腺生长发育的调控。在性腺分化相关基因表达量方面,ERα、ERβ2(雌激素核受体基因α、β2)和Foxl2(叉头框Fox转录因子基因2)在30~35 dpd表达量出现显著性上调,可能与卵巢分化存在密切联系;Amh(抗米勒管激素基因)和Dmrt1(双性及mab-3相关转录因子基因)在60 dpd时表达量出现显著性上调,可能与精巢分化存在密切联系。首次对人工培育条件下褐菖鲉早期性腺分化过程进行连续追踪和系统研究,掌握性腺分化的时间节点和生物学特征,结果将有助于丰富卵胎生鱼类生殖生物学理论,为后续深入开展性别决定机制研究和性控育种提供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菖鲉 早期性腺分化 组织学观察 性激素变化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冗余机械臂可操作性的改进动态运动基元方法
16
作者 李臻恺 付明磊 +2 位作者 姜国栋 刘锦元 Uladzislau Sychou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6,共12页
针对动态运动基元方法(DMP)在轨迹规划时忽略关节运动学约束,导致机械臂灵活度下降、轨迹跟踪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操作性的改进版DMP(M-DMP)。该方法首先通过数值解确定冗余机械臂当前的可操作性梯度,并分别从末端速度分量和零... 针对动态运动基元方法(DMP)在轨迹规划时忽略关节运动学约束,导致机械臂灵活度下降、轨迹跟踪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操作性的改进版DMP(M-DMP)。该方法首先通过数值解确定冗余机械臂当前的可操作性梯度,并分别从末端速度分量和零空间分量调整动态运动基元的外力耦合项。然后设计了动态参数,能够自适应调节外力耦合项大小,保证机械臂运行时的灵活度。其次为解决原方法无法避障,以及避障过程中可能出现灵活度降低的问题,利用指数函数优化势力场后,将其与M-DMP结合实现避障。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M-DMP的稳定性。最后在多种场景下进行仿真和实物实验,结果表明M-DMP方法在避开障碍物的同时,降低了53.56%的轨迹跟踪误差,并将可操作性提高了27.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学习 动态运动基元 可操作性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维趋化-流体简化模型解的爆破准则
17
作者 闫念念 朱尹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7,共10页
研究了一类趋化-流体简化模型在3维情况下解的爆破准则,即若种群密度和营养物质浓度满足适当条件,该模型的解在3维情况下全局存在.该爆破准则对流体速度未加任何约束条件.
关键词 Keller-Segel方程组 primitive方程组 趋化 爆破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型风格的喀什民居纹样生成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睿智 向殊彧 +1 位作者 鄂琪瑄 阿迪莱·阿布都热木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4-363,共10页
目的针对喀什民居纹样在设计创作过程中存在纹样样式复杂的问题,以喀什传统民居纹样为对象,提出一种基于纹样构型的提取方法,探究如何在不改变原有传统风格的条件下批量化生成喀什民居纹样。方法通过分析纹样特点,发现其纹样单元排列规... 目的针对喀什民居纹样在设计创作过程中存在纹样样式复杂的问题,以喀什传统民居纹样为对象,提出一种基于纹样构型的提取方法,探究如何在不改变原有传统风格的条件下批量化生成喀什民居纹样。方法通过分析纹样特点,发现其纹样单元排列规律,归纳结构模块并从原始喀什民居纹样选取合适图案纹样构建纹样库。结果提取出了几种典型的喀什民居纹样构件,使用软件实现纹样的快速生成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所生成的纹样进行评估。结论结果表明,基于喀什民居纹样构型特征进行纹样的快速生成具有可能性。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少设计工作的时间,同时对纹样的原有样式改变较小,满足传承与发扬喀什传统民居纹样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民居 纹样生成 图案构型 纹样基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6份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
19
作者 李泽楷 段子旭 +5 位作者 卢秀梅 黄铭浩 Dylan O’Neill ROTHENBERG 肖遂 刘助生 黄亚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30,共12页
【目的】探究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较原始环境下生长的茶树资源生化成分的特点,并筛选特异种质资源。【方法】以56份单株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氨基酸、儿茶素和生物碱组分,按国家标准规定方法测定其水分、水... 【目的】探究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较原始环境下生长的茶树资源生化成分的特点,并筛选特异种质资源。【方法】以56份单株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氨基酸、儿茶素和生物碱组分,按国家标准规定方法测定其水分、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等指标,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差异分析。【结果】(1)56份资源的生化成分具有明显的共性,表现为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丰富,其中茶氨酸为优势氨基酸,大部分单株属于高咖啡碱资源。(2)该地区资源生化成分与常规茶树品种有明显区别,其中,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含量高于常规茶树品种,部分单株中存在苦茶碱,可能与当地特殊的小气候和动植物分布有关。(3)各非酯型儿茶素单体和氨基酸单体含量在不同单株中差异较大,可将56份资源按生化成分差异聚为5大类群,其中类群Ⅰ的8个单株与其他类群差异最大,可能存在较远的亲缘关系。(4)筛选得到氨基酸含量超过5%的资源1份,咖啡碱含量低于2%的资源1份,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大于10%的资源3份,ECG含量超过5%的资源13份,苦茶碱含量大于1%的资源8份,含γ-氨基丁酸的资源2份。【结论】该地区茶树资源内含物质丰富,具有较高的加工利用价值;生化成分多样性丰富,可能存在其他群体,有望发现和选育更多特异茶树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生化成分 种质资源 苦茶碱 原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约束优化模型的智能电表运行误差及日线损率联合估计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玉玲 陈文礼 +3 位作者 程瑛颖 苏宇 陈飞宇 刘学文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7-1265,共9页
台区日线损率是影响智能电表运行误差估计的重要因素。在现有的智能电表误差估计方法中,或假设日线损率为常值,或与总供电量成正比,这些假设通常与真实日线损率的实际变化规律不符,也会降低智能电表误差估计方法的性能。该文提出一种基... 台区日线损率是影响智能电表运行误差估计的重要因素。在现有的智能电表误差估计方法中,或假设日线损率为常值,或与总供电量成正比,这些假设通常与真实日线损率的实际变化规律不符,也会降低智能电表误差估计方法的性能。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约束优化模型的智能电表误差与日线损率联合估计方法。首先,为精准刻画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以智能电表误差与日线损率为变量的线性方程组;然后,通过对实际台区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智能电表误差与日线损率波动的上下界,并以此构造约束优化模型;最后,根据模型特点推导高效的原始-对偶算法迭代寻找约束优化问题的最优解。通过实际数据验证发现,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文所提方法在智能电表误差与日线损率的估计上均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表 误差估计 日线损率 约束最小二乘 原始-对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