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实践与对策建议
1
作者 田巍 陈庆伟 +1 位作者 吴险峰 梁康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8,共12页
围绕水质监测、保护体系、风险防控、应急处置、科技支撑5个方面,综合分析南水北调一期工程通水10年来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取得的实践经验。在现状基础上对当前水质安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围绕提升水质水生态监... 围绕水质监测、保护体系、风险防控、应急处置、科技支撑5个方面,综合分析南水北调一期工程通水10年来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取得的实践经验。在现状基础上对当前水质安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围绕提升水质水生态监测监控能力、推进水质安全保障协同机制建设、加强沿线污染风险源动态管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以及做好水质保护科技支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可为保障南水北调及后续工程水质安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水质安全保障 水质监测 应急处置 污染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季赤水河流域某支流水质超标分析与措施
2
作者 杨星亮 杨旅涵 《绿色科技》 2025年第4期112-116,122,共6页
为推动赤水河流域良好水体保护工作,针对流域内某支流断面雨季水质经常性超标情况,搜集了该断面2023-2024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可视化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降雨影响下,水质浊度大幅度提高,总磷和高锰酸钾指数易出现... 为推动赤水河流域良好水体保护工作,针对流域内某支流断面雨季水质经常性超标情况,搜集了该断面2023-2024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可视化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降雨影响下,水质浊度大幅度提高,总磷和高锰酸钾指数易出现超标情况。2023年里水质超标主要与浊度有关,2024年里水质超标与浊度有关同时,与流域内养殖业畜禽粪污粗放式利用也存在一定联系。为进一步防控雨季流域水质超标现象,从源头防控,路径衰减和末端治理三方面构建了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流域 水污染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季节泵送混凝土结构施工期温控防裂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雪丰 程井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7,共7页
低温季节施工时针对泵闸等结构泵送混凝土防冻与防裂的技术难题,以SYG工程为例,结合工程实际施工过程及现场温控监测成果进行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温控防裂反馈分析;对比分析了不通水工况与实际通水工况下的应力曲线与混凝土容许拉应力曲线... 低温季节施工时针对泵闸等结构泵送混凝土防冻与防裂的技术难题,以SYG工程为例,结合工程实际施工过程及现场温控监测成果进行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温控防裂反馈分析;对比分析了不通水工况与实际通水工况下的应力曲线与混凝土容许拉应力曲线,并结合现场温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低温季节下泵闸工程的温控防裂技术.结果表明,在-8℃的较低温度下,采取充分的水管冷却和严格的表面保温措施可有效控制结构内部最高温度、内外温差以及最大拉应力水平,减小水闸结构开裂风险.本工程温控实践经验可为类似条件下的泵闸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闸工程 泵送混凝土 温控防裂 通水冷却 表面保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成效、管理经验与优化实施建议
4
作者 陈强 董姣 +2 位作者 赵少延 赵丽 姜霞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2-680,共9页
水污染防治资金自2015年设立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在加强与规范资金项目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针对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管理的研究较少,也缺少相关经验做法总结。基于环境状况公报、绩效... 水污染防治资金自2015年设立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在加强与规范资金项目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针对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管理的研究较少,也缺少相关经验做法总结。基于环境状况公报、绩效评价等数据,分析了项目在推动水质改善、促进生态修复、建立长效机制、带动社会投入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从资金投向、项目谋划、资金分配、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等方面梳理总结了水污染防治资金设立以来的项目管理经验,并通过调研提炼了部分省(区)在制度建设、项目谋划、过程监管、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典型做法;同时,分析了现阶段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管理存在的资金支持范围有待拓宽、项目谋划系统性有待提升、技术保障有待加强、绩效管理有待优化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资金项目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出如下建议:结合新时期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和地方实际需求,合理拓宽资金支持范围;坚持流域统筹,提升项目谋划系统性;制定完善技术指导文件,强化技术保障;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加强成效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资金 项目管理 典型做法 绩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巢湖地区沙河流域污染负荷总量控制及削减措施 被引量:2
5
作者 谢三桃 朱慧娈 +3 位作者 叶勇 朱璇睿 李然 汪可欣 《水资源保护》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4,141,共9页
针对巢湖污染负荷总量控制的问题,以巢湖二级子流域沙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对沙河流域水文特征、河道水质受损情况、污染源分布及源强评估分析,建立了陆域污染物负荷与水质定量响应关系,识别了流域重点控制区域,通过水文模拟模型(HSPF... 针对巢湖污染负荷总量控制的问题,以巢湖二级子流域沙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对沙河流域水文特征、河道水质受损情况、污染源分布及源强评估分析,建立了陆域污染物负荷与水质定量响应关系,识别了流域重点控制区域,通过水文模拟模型(HSPF)模拟了流域污染负荷总量控制目标值,并制定了污染负荷削减分配方案。结果表明:在工业点源污染、生产区径流污染、村镇生活污水处理严格执行巢湖流域地方排放标准,镇区截污纳管率提高到80%,村镇坑塘治理率达到85%以上等削减措施情景下,各管控区域出口断面水质可达到目标水质考核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负荷总量控制 水污染防治 水文模拟模型 沙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林地水源污染修复及防治策略研究
6
作者 马力子 于海洋 田国行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46-50,203,共6页
林地水源污染关系到整个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为保护水源水质开展了水源污染修复及防治策略研究。以某自然保护区内的一处水源地为例,采集试验所需的原水,在选取试验试剂和设备的基础上,确定4项水质分析项目和对应的检测方法... 林地水源污染关系到整个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为保护水源水质开展了水源污染修复及防治策略研究。以某自然保护区内的一处水源地为例,采集试验所需的原水,在选取试验试剂和设备的基础上,确定4项水质分析项目和对应的检测方法。通过壳聚糖微球+活性渗滤反应墙、原位投菌技术来修复水源,通过人工湿地和人工增氧来实现污染防治。结果表明,修复策略实施后,各项水质指标表现越来越好,林地水源中浮游生物数量和叶绿素a含量逐渐上升,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和高锰酸盐指数逐渐下降,修复策略起到了应有的净化效果;防治策略实施后,前1~3 d内4项水质指标的表现仍在继续提升,之后出现小幅度下降并最终维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水平,说明防治策略基本维持住了修复策略的实施效果,起到了应有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林地水源污染 水质分析 污染修复 污染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入库方案技术要点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郇环 晁韶良 +2 位作者 周爱霞 杨洋 赵小兵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8-918,共11页
水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建设是解决地下水突出问题、确保完成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的重要举措.入库方案技术成熟度是项目通过率最大的影响因素.本文首先梳理总结了地下水生态环境调查评估、地下水污染防控修复(含废弃井封井回填)... 水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建设是解决地下水突出问题、确保完成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的重要举措.入库方案技术成熟度是项目通过率最大的影响因素.本文首先梳理总结了地下水生态环境调查评估、地下水污染防控修复(含废弃井封井回填)和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三类项目入库时存在的实施方案目标不明确、缺少因地制宜的具体方案、不满足相关技术文件要求、缺少前期工作基础等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建议:①调查评估类项目应明确因地制宜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成果支撑环境管理或后续风险管控修复措施,高度重视全链条质量控制;②监管能力建设类项目应充分整合评估现有可用监测井,建设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明确地下水环境监管信息化需求,探索构建智能高效监管平台,聚焦地下水环境监管短板,提升地下水监管软硬件能力;③防控修复类项目应明确地下水污染防控修复必要内容,优先采用工艺成熟、低成本、绿色低碳化的管控修复技术,充分体现“源−路径−受体”的系统整治思路,复杂地下水污染区探索建立分区分级管控与修复集成模式.最后从完善技术指导文件、联合不同部门积极探索可复制和可推广的技术模式以及统筹谋划重大项目等方面提出入库建议,以期为提高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入库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 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调查评估 监管能力建设 防控修复 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申芳 杨晓灵 王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84,共7页
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体系对解决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问题至关重要。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受水区为例,在统筹考虑受水区河流水系分布、水环境现状、水污染防治形势等因素的基础上,... 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体系对解决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问题至关重要。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受水区为例,在统筹考虑受水区河流水系分布、水环境现状、水污染防治形势等因素的基础上,以控制单元为抓手,以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与污染物入河总量可控为底线,以污染防治措施为手段,以“天空地一体化”水环境监测体系和水环境风险应急处置系统为保障,通过科学核算控制单元水域纳污能力,合理制定污染物排放控制总量方案,建立了“抓手+底线+方法+手段+保障”五位一体的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该技术体系科学、合理,具备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抓手、底线、方法、手段、保障等5项关键技术的应用,可有效解决引调水工程受水区的水污染问题,实现“增水不增污”的目标。在全面落实170项水污染防治规划措施、完善水环境风险应急处置系统的基础上,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通水后,2035年工程受水区废污水入河量虽较现状增加了183.22%,但污染物COD、氨氮、总磷入河量较现状均有减少,减幅分别为13.2%,61.7%,77.5%。研究成果可从关键技术体系的视角为管理决策者提供指导,可为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 引调水工程受水区 关键技术体系 控制单元 水环境监测体系 水环境风险应急处置系统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丘陵地区水田湿地磷污染的“源-汇”效应研究
9
作者 王国泰 蒋琼华 +4 位作者 何国军 敖亮 黄凌悦 范围 樊卫国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219,共7页
以重庆市大足区典型水田为研究对象,在冬水田-水稻种植模式下,探究水田湿地的面源污染“源-汇”效应及磷拦截效果。在施肥期(3—5月)、生长期(6—9月)及冬水田期(10—12月及次年1—2月)开展水田田面水和淋溶水磷素浓度原位观测,结果显示... 以重庆市大足区典型水田为研究对象,在冬水田-水稻种植模式下,探究水田湿地的面源污染“源-汇”效应及磷拦截效果。在施肥期(3—5月)、生长期(6—9月)及冬水田期(10—12月及次年1—2月)开展水田田面水和淋溶水磷素浓度原位观测,结果显示:在施肥期,田面水和淋溶水中的磷素浓度大幅度升高,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20 mg/L和0.12 mg/L,易产生面源污染。在生长期,田面水中的磷素浓度保持较高水平,总磷平均浓度为0.18 mg/L。此时,田面水流失是面源污染的“源”。在生长期,淋溶水中的磷素浓度特别是溶解态总磷浓度呈下降趋势,总磷、溶解态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07、0.02 mg/L。此时,增加水田蓄水量,将田面水转化为淋溶水,能有效控制溶解态总磷的流失。在冬水田期,田面水和淋溶水中的磷素浓度较低,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09 mg/L和0.03 mg/L。此时,水田成为面源污染的“汇”。因此,在西南丘陵地区,推广开展冬水田蓄积工程建设能起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 面源污染 控制雨量 淋溶水 田面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子河邓州段纳污能力核算及污染防治思路研究
10
作者 贺笙哲 林晶晶 +4 位作者 黄小龙 张朦 赵晏慧 颜美霞 陈玺帆 《环境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8-44,共7页
调查入河污染负荷并核算河流纳污能力,对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基于控制断面水质达标要求建立“水质评价-入河污染负荷计算-纳污能力核算-断面达标评估”技术体系,对排子河邓州段水环境现状及污染防治思... 调查入河污染负荷并核算河流纳污能力,对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基于控制断面水质达标要求建立“水质评价-入河污染负荷计算-纳污能力核算-断面达标评估”技术体系,对排子河邓州段水环境现状及污染防治思路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20年排子河邓州市断面水质能够达到“十四五”水质考核目标,主要定类因子为NH_(3)-N、TP。2020年COD、NH_(3)-N、TP入河污染负荷分别为1022.73、43.13和22.89 t/a,主要污染源为畜禽养殖污染、农业种植污染和乡镇生活污染,污染源主要分布在陶营镇、都司镇及林扒镇。当水质目标为地表水Ⅳ类时,研究河段COD、NH_(3)-N、TP的纳污能力分别为1750.58、113.04和23.03 t/a,能够承载其入河污染负荷,但仍存在TP、NH_(3)-N超标的风险;当未来水质目标提升至地表水Ⅲ类时,河段TP、COD纳污能力不足,需削减入河污染负荷比例分别为43.38%和31.41%。建议从减排、增流、加强监管三方面入手构建水污染防治体系,进一步提高排子河邓州段水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河污染负荷 纳污能力 数值模拟 水污染防治 排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工业水污染防治措施实施情况评估 被引量:12
11
作者 曹宏斌 李爱民 +3 位作者 赵赫 李庭刚 张笛 朱利中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7-144,共8页
自2018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以来,工业水污染防治措施条款总体执行良好,全国工业水污染防治相关政策措施与设施建设已取得显著进展与成效。国家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各省市积极响应,发布相关政策法规... 自2018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以来,工业水污染防治措施条款总体执行良好,全国工业水污染防治相关政策措施与设施建设已取得显著进展与成效。国家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各省市积极响应,发布相关政策法规等60余项;各级部门继续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完成了1400余项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支撑水污染防治工程举措落地。此外,通过调研评估发现,在部分法律条款执行和工业系统性水污染防治等方面仍然存在落实进展缓慢的情况,存在条款间地区、行业落实不平衡,污染超标排放时有发生,支撑新的国家/地方污水排放标准的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以清洁生产为核心抓手,全过程综合控制工业水污染,同时优化调整排水指标,进一步推进环境信息公开,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的完成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 工业水污染 防治措施 工程举措 清洁生产 信息公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区矿井水污染问题及防控技术体系构建 被引量:62
12
作者 孙亚军 徐智敏 +9 位作者 李鑫 张莉 陈歌 赵先鸣 高雅婷 刘琪 张尚国 汪韦峻 朱璐璐 王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6,共16页
煤炭开采必然产生大量的矿井涌水,我国目前的矿井水整体上表现出水质相对较差、水处理成本较高等问题。首先明确了我国典型矿区矿井水水质的主体特征:常规离子是造成矿井水水质差的主要化学组分;矿井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占比小,且基本优于... 煤炭开采必然产生大量的矿井涌水,我国目前的矿井水整体上表现出水质相对较差、水处理成本较高等问题。首先明确了我国典型矿区矿井水水质的主体特征:常规离子是造成矿井水水质差的主要化学组分;矿井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占比小,且基本优于地下水Ⅲ类水质量标准。其次,详细探讨了我国矿井水水质形成、演化的几个科学问题,包括不同水文地质结构下物理–化学作用所起的主导作用,时间效应对水质演化的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相关关系,水动力场–化学场–微生物场–温度场的多场耦合问题等。接着重点介绍矿井水污染防控的技术方法,以减少矿井突(涌)水量和水资源保护为前提,以实现煤–水双资源协调开采、煤炭绿色开采为目标,以矿井水"阻断、减量、保护"为主要防控思路,围绕煤矿区矿井水阻断技术、污染负荷减量技术、污染区修复治理等科学问题展开分析;通过各种现有技术、方法、工艺,最大可能地降低吨煤矿井水处理成本,如采用井下预处理、地面深度处理、超深回灌封贮、生态资源化利用等。最后,提出研发煤矿区地下水及污染物的阻断材料和吸附材料、注浆装备、监测设备、投料设备、原位取样检测设备等,形成我国煤矿区矿井水污染防控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的构建可对煤矿绿色开采、煤矿区深层地下水污染防控、闭坑矿井水污染防控、矿区地下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利用等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矿井水 污染防控 阻断 减量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三省主要饮用水源有机物监测 被引量:20
13
作者 韩方岸 陈钧 +3 位作者 将兆峰 吉文亮 李小娟 周长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65,共6页
采用固相萃取、吹扫捕集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江苏、浙江、山东省的21个主要地表饮用水源、126份水样中的25种VOCs、38种SVOCs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有19种VOCs、10种SVOCs至少在一个水源地多次被检出,其中挥发性氯代烃、苯系物... 采用固相萃取、吹扫捕集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江苏、浙江、山东省的21个主要地表饮用水源、126份水样中的25种VOCs、38种SVOCs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有19种VOCs、10种SVOCs至少在一个水源地多次被检出,其中挥发性氯代烃、苯系物、氯代苯类、酚类、硝基苯类、酞酸酯类、农药为中国或美国环境保护局提出的"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最高检出量为27.79μg/L。三省主要地表水受到有机物轻度污染,水体中VOCs、SVOCs含量尚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限值,工业废水排放及农田雨水径流是地表水有机物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饮用水源 优先控制污染物 挥发性有机物 半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氮磷污染防治政策建议:生态补偿.污染控制·质量考核 被引量:28
14
作者 秦延文 赵艳民 +4 位作者 马迎群 郑丙辉 汪星 王丽婧 李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三峡水库是我国重要战略水资源库.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富营养化问题日益凸显,TN、TP成为影响库区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其中80%~85%入库氮、磷污染负荷来自流域上游.受长江富含营养物质水质输入和流域内人类活动面源输入等共同影响,长江... 三峡水库是我国重要战略水资源库.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富营养化问题日益凸显,TN、TP成为影响库区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其中80%~85%入库氮、磷污染负荷来自流域上游.受长江富含营养物质水质输入和流域内人类活动面源输入等共同影响,长江中下游超过80%的湖泊发生富营养化,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赤潮频发.因此,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仅实施国家统一的COD和氨氮水污染物目标总量控制已不能满足流域水环境安全要求.为保障三峡水库、长江中下游湖泊和东海海域环境安全,支撑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应按照湖泊保护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氮、磷污染控制与治理.新安江是我国第一个跨省流域水质补偿试点,2010—2013年,为加强新安江水污染防治,提高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中央财政、浙江、安徽两省共拨付资金12.7×10~8元,试点工作启动后,新安江跨界断面连续3 a水质均符合补偿协议要求,ρ(COD_(Mn))、ρ(氨氮)和ρ(TP)均下降,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借鉴新安江流域水质补偿试点实施的成功经验,就"十三五"期间继续深化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国家、下游和上游省(市)政府三方共同出资,建立长江流域水质补偿专项资金;(2)科学制订三峡水库水污染防治规划,强化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氮、磷污染负荷控制;(3)建立并实施长江流域跨行政区水环境质量考核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三峡库区 水污染防治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微生物溯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魏源送 郑嘉熹 +2 位作者 王光宇 张玉秀 王亚炜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11,共11页
论述了微生物溯源(microbial source tracking,MST)技术的发展背景与特征,从源指示物的选择、源指示物的检测和源解析总结了MST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进展,并介绍了用于支持最大日负荷总量(total maximum daily load,TMDL)方案制定或实施的MS... 论述了微生物溯源(microbial source tracking,MST)技术的发展背景与特征,从源指示物的选择、源指示物的检测和源解析总结了MST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进展,并介绍了用于支持最大日负荷总量(total maximum daily load,TMDL)方案制定或实施的MST技术工作流程,对今后MST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地表水病原微生物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污染 地表水病原微生物 污染控制 源指示物 微生物溯源技术 TM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协同管理控制模式初探 被引量:7
16
作者 井柳新 孙愿平 +3 位作者 孙宏亮 刘伟江 王东 吴悦颖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5-98,共4页
地表水与地下水关系密切,是两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对独立的水资源子系统。为进一步控制中国水环境污染,实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建立中国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协同管理控制模式尤为重要。通过总结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和污... 地表水与地下水关系密切,是两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对独立的水资源子系统。为进一步控制中国水环境污染,实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建立中国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协同管理控制模式尤为重要。通过总结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和污染物在地表水-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从法规监管、资源开发和污染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地表水与地下水协同管理控制的水污染防治模式,为中国水污染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 污染 管理控制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远 张明 王西琴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70-875,共6页
科学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水污染防治规划,是改善中国流域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措施之一。对中国"九五"和"十五"期间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状况进行了评估,分析了规划制订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改进中国流... 科学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水污染防治规划,是改善中国流域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措施之一。对中国"九五"和"十五"期间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状况进行了评估,分析了规划制订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改进中国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定和实施的相关对策。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状况较差,突出表现为控制目标没有达到、投资额不能到位和项目实施率较低等现象。通过对制约规划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的深入分析,发现规划目标可达性较差、数据可靠性较低、规划技术方法以及监管体制、环境标准和法律法规等不完善问题是制约规划成功实施的关键性要素。针对上述问题,分别提出了规划体系、管理体制、投资方式、监督管理、标准体系建设以及法律法规完善等方面的改善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 规划 评估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河(杭州段)沉积物中Cu和Zn的释放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朱广伟 陈英旭 田光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6-442,共7页
采用模拟试验研究了运河 (杭州段 )沉积物中Cu和Zn的释放规律 ,以及投加石灰、曝气等地表水治理手段对其释放规律的影响 .结果表明 ,沉积物中Cu的释放速率很快 ,在 1— 2d内沉积物 上覆水间Cu的分配即达到平衡 ,而Zn的释放速率较慢 ,在 ... 采用模拟试验研究了运河 (杭州段 )沉积物中Cu和Zn的释放规律 ,以及投加石灰、曝气等地表水治理手段对其释放规律的影响 .结果表明 ,沉积物中Cu的释放速率很快 ,在 1— 2d内沉积物 上覆水间Cu的分配即达到平衡 ,而Zn的释放速率较慢 ,在 2 1d的模拟试验中上覆水Zn的浓度仍在增加 .运河沉积物的释放尽管不会导致上覆水中Cu和Zn浓度超过地表水的二类标准 ,但显著超过了渔业水质标准 ,对运河的水生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采用投加石灰和水体曝气可以有效降低上覆水中Cu和Zn的平衡浓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 杭州段 水质监测 沉积物 CU ZN 释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水污染现状调查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8
19
作者 王圣瑞 舒俭民 +4 位作者 倪兆奎 冯明雷 刘志刚 庞燕 方红亚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42-349,共8页
利用近20余年鄱阳湖水质数据和人类活动情况等资料,系统分析了鄱阳湖水质演变趋势、污染特征及其面临的严峻形势,并根据污染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鄱阳湖水质总体为中营养水平,近年来下降趋势明显;空间上呈现南部污... 利用近20余年鄱阳湖水质数据和人类活动情况等资料,系统分析了鄱阳湖水质演变趋势、污染特征及其面临的严峻形势,并根据污染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鄱阳湖水质总体为中营养水平,近年来下降趋势明显;空间上呈现南部污染较重北部较轻的格局,在时间分布上为丰水期水质优于枯水期。鄱阳湖水污染形势严峻,人口压力、建设生态经济区和水利枢纽工程均可能对鄱阳湖水质产生较大影响。优化三峡水库和"五河"调度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确立和实施差异性区域环境准入与排放标准等是解决鄱阳湖水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水环境 污染特征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黃河水污染的研究进展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剑辉 冯精兰 +3 位作者 柴艳 张干 李军 王国良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2-87,共6页
系统地总结和评述了黄河水污染的研究现状,黄河水质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与生活废污水排放量的逐年增加、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降水量的减少;防治黄河水污染的主要对策是积极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加大废污水综合治理与处罚、整改... 系统地总结和评述了黄河水污染的研究现状,黄河水质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与生活废污水排放量的逐年增加、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降水量的减少;防治黄河水污染的主要对策是积极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加大废污水综合治理与处罚、整改力度、注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立水污染防治统一管理机制、开展污染源全面调查、切实实行计划和节约用水并大力加强水污染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水污染 研究进展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