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车坳陷复杂高陡构造地震成像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符力耘 肖又军 +3 位作者 孙伟家 吴超 管西竹 张敬洲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85-2001,共17页
复杂构造地震成像主要取决于叠前地震数据品质、偏移速度可靠性和偏移算子成像精度.库车坳陷异常复杂的近地表条件导致极低信噪比的地震采集数据.该区逆冲推覆高陡构造刺穿盐体大面积分布,盐层厚度变化大、顶底面形态复杂,盐下断裂带破... 复杂构造地震成像主要取决于叠前地震数据品质、偏移速度可靠性和偏移算子成像精度.库车坳陷异常复杂的近地表条件导致极低信噪比的地震采集数据.该区逆冲推覆高陡构造刺穿盐体大面积分布,盐层厚度变化大、顶底面形态复杂,盐下断裂带破碎、小断块发育,形成异常复杂的地震成像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三个关键环节:(1)精细的叠前地震预处理研究:根据该区地震地质复杂性和地震资料特征,采用一些新的方法技术和技术组合从振幅与时移的大、中、小尺度变化三个层次来解决资料信噪比问题,重建深部反射信号;(2)三级偏移速度分析研究:利用库车坳陷盐刺穿逆冲推覆构造建模理论及变速成图配套技术解决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时深转换问题,利用井约束低频速度地震迭代反演技术解决连井层速度场与偏移速度场的融合问题,实现从DMO速度分析、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分析到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分析的有机衔接,建立拓扑结构相对保持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3)基于退化Fourier偏移算子的半解析波动方程叠前时间和深度偏移研究,极大地改善了地震偏移过程中高波数波的成像问题.通过对库车坳陷大北、博孜、却勒、西秋4和西秋10等复杂高陡构造的叠前时间和深度偏移地震成像处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复杂高陡构造 叠前数据精细预处理 三级偏移速度建模 退化Fourier偏移成像算子 叠前时间和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及其GPU实现 被引量:55
2
作者 刘国峰 刘洪 +2 位作者 李博 刘钦 佟小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01-3108,共8页
山地地区地下地质结构复杂,地表高差大,变化剧烈.目前该类地区地震勘探中主要的成像手段依然是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但地表高程的剧烈变化使叠前时间偏移的基准面很难选择.本文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浮动基准面上修正常规... 山地地区地下地质结构复杂,地表高差大,变化剧烈.目前该类地区地震勘探中主要的成像手段依然是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但地表高程的剧烈变化使叠前时间偏移的基准面很难选择.本文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浮动基准面上修正常规叠前时间偏移走时计算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该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山地地区、特别是地表高差变化大地区的成像效果.本文还介绍了GPU在叠前时间偏移上的应用,通过GPU对叠前时间偏移的优化和实现,得出如下结论:应用单颗NVIDIA Tesla C1060 GPU进行叠前时间偏移,相比应用主频2.5 GHz的单核CPU计算效率可提高70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地震资料 叠前时间偏移 GP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叠前偏移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田彦灿 曾华会 +3 位作者 鲁烈琴 袁刚 郄树海 张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3-536,共4页
以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实际地震资料为例,论述了各向异性叠前偏移技术、各向异性参数的求取方法以及各向异性偏移的处理流程。应用效果证实,相对保幅的各向异性叠前偏移技术,通过求取更为准确的各向异性速度和保留丰富的远偏移距振幅信息... 以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实际地震资料为例,论述了各向异性叠前偏移技术、各向异性参数的求取方法以及各向异性偏移的处理流程。应用效果证实,相对保幅的各向异性叠前偏移技术,通过求取更为准确的各向异性速度和保留丰富的远偏移距振幅信息,提高了偏移速度和偏移算子的精度,有效提高了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地震成像品质,使"串珠"反射特征更清楚,断层和断点刻画更加清晰,从而提高地震储集层描述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 碳酸盐岩 叠前时间偏移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方位AVO技术在裂缝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刘朋波 蒲仁海 +1 位作者 潘仁芳 朱正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7-442,367,共7页
在共反射点三维道集的地震资料中,振幅不仅随入射角变化而变化,而且也随方位角变化而变化。振幅随方位角的变化与地层的各向异性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尤其当地层出现一定方位的裂缝时,近平行裂缝和近垂直裂缝方向上共反射点道集的AVO属... 在共反射点三维道集的地震资料中,振幅不仅随入射角变化而变化,而且也随方位角变化而变化。振幅随方位角的变化与地层的各向异性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尤其当地层出现一定方位的裂缝时,近平行裂缝和近垂直裂缝方向上共反射点道集的AVO属性参数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大小和平面展布正好反映了裂缝的发育程度和分布。本文在对三维纵波道集资料进行叠前时间偏移的基础上,分别抽取沿主测线和联络测线两个方向的道集资料进行AVO异常属性参数分析,然后对比分析两个方向的属性参数的差异,最后应用差异的大小和分布检测了裂缝的发育状况。结果表明,这种方法预测的裂缝与钻井取心和成像测井反映的裂缝发育状况有较好吻合性,与相干体所指示的断裂分布也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O 各向异性 裂缝 叠前时间偏移 相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共炮时间域高斯波束偏移 被引量:12
5
作者 高成 孙建国 +3 位作者 齐鹏 孙辉 刘志强 刘明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33-1340,共8页
针对传统射线方法在奇异区成像精度不高,而2D频率域高斯波束叠前深度偏移需要计算成像点处每个频率的格林函数,影响计算效率的问题,本文通过使用复走时代替实走时,改变频率域下成像公式的积分顺序,给出了在时间域下进行高斯波束偏移的... 针对传统射线方法在奇异区成像精度不高,而2D频率域高斯波束叠前深度偏移需要计算成像点处每个频率的格林函数,影响计算效率的问题,本文通过使用复走时代替实走时,改变频率域下成像公式的积分顺序,给出了在时间域下进行高斯波束偏移的方法和计算公式.本文使用复杂数值模型验证了2D时间域高斯波束叠前偏移方法的正确性,并同传统射线偏移成像结果做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时间域高斯波束偏移在成像精度上优于传统射线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域 高斯波束偏移 叠前深度偏移 复走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前时间偏移资料的AVO处理技术 被引量:18
6
作者 胡贤根 尚新民 +2 位作者 石林光 李红梅 童思友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3期343-346,共4页
与国外的处理流程相比,国内AVO资料处理过程中一般不作归位处理,这使AVO资料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针对这一问题,在胜利油田永安地区的AVO资料处理过程中,使用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对常规CMP道集进行归位,得到了CRP道集。在此基础... 与国外的处理流程相比,国内AVO资料处理过程中一般不作归位处理,这使AVO资料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针对这一问题,在胜利油田永安地区的AVO资料处理过程中,使用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对常规CMP道集进行归位,得到了CRP道集。在此基础上进行AVO分析,不但较好地解决了AVO异常的归位问题,而且叠前时间偏移使绕射能量归位,削弱了随机噪音的干扰,使AVO响应更清晰,提高了AVO资料的分析质量。介绍了AVO资料处理过程中叠前时间偏移的实现步骤,包括数据准备、偏移速度场的建立、偏移实现过程和偏移后CRP道集处理等,并结合实际资料进行了效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时间偏移资料 AVO处理技术 地震勘探 CMP道集 CRP道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盆地大面积三维叠前时间偏移连片处理的地质意义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海民 张玮 +2 位作者 谢占安 曹孟起 刘占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3-699,共7页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含油气构造带已经基本完成了三维地震勘探工作。为了能够按现代层序地层学理 论重新认识和评价这些断陷盆地,开展断陷盆地大面积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是一项必然的选择。本文以南堡凹陷 为例,重点对叠前时间偏移连片处...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含油气构造带已经基本完成了三维地震勘探工作。为了能够按现代层序地层学理 论重新认识和评价这些断陷盆地,开展断陷盆地大面积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是一项必然的选择。本文以南堡凹陷 为例,重点对叠前时间偏移连片处理的可行性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通过南堡凹陷取得的处理效果表明,在 陆相断陷盆地实施大面积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偏移连片处理,对于深化地质认识、挖掘老区潜力、突破新区 勘探、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大面积 叠前时间偏移 连片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补偿介质吸收叠前时间偏移技术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树民 刘礼农 +3 位作者 张剑峰 裴江云 陈志德 王成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6-583,共8页
通过引入描述黏性吸收的等效Q值参数,发展了补偿介质吸收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该方法基于地表观测数据建立等效Q值模型,应用补偿因子的光滑性阈值控制解决介质黏性吸收补偿的稳定性问题。基于倾角域菲涅尔带估计,结合稳相偏移的补偿介... 通过引入描述黏性吸收的等效Q值参数,发展了补偿介质吸收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该方法基于地表观测数据建立等效Q值模型,应用补偿因子的光滑性阈值控制解决介质黏性吸收补偿的稳定性问题。基于倾角域菲涅尔带估计,结合稳相偏移的补偿介质吸收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能够在压制介质吸收补偿噪声的同时提高计算效率。利用多流、双缓存机制实现补偿介质吸收叠前时间偏移的GPU/CPU协同计算,缩短了计算时间。大庆油田实际地震数据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恢复地震波中被衰减的高频成分,提高地震成像的分辨率,其成果数据支持了大庆油田扶余油层致密油的水平井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Q值 补偿介质吸收 叠前时间偏移 稳相偏移 倾角域 高分辨率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流程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朱海波 林伯香 +2 位作者 徐兆涛 刘志成 潘宏勋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6-492,423,共7页
复杂山地地表高程变化剧烈,影响速度分析和速度建模,造成偏移归位不准确。为消除山地地震资料偏移处理因高程变化大引起成像聚焦变差的问题,有效避开低信噪比下的深度域速度建模,提出了一套基于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的处理流程,主要处... 复杂山地地表高程变化剧烈,影响速度分析和速度建模,造成偏移归位不准确。为消除山地地震资料偏移处理因高程变化大引起成像聚焦变差的问题,有效避开低信噪比下的深度域速度建模,提出了一套基于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的处理流程,主要处理步骤包括成像基准面构建、基于成像基准面的速度模型更新和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构建成像基准面的目的是使获得的速度模型与实际速度模型最大程度相吻合;基于成像基准面的速度模型更新能使速度模型更有效地收敛;还原实际炮、检点关系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提高了时间偏移的聚焦能力。西部某山区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采用该处理流程得到的剖面品质高、分辨率显著提升、断点清晰、断面刻画明显,为后续解释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地表 高程变化 叠前时间偏移 旅行时计算 炮检点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O和叠前时间偏移的共同起点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华忠 徐蔚亚 +2 位作者 徐兆涛 匡斌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4-229,共6页
王华忠 ,徐蔚亚 ,徐兆涛 ,匡斌 ,马在田 .DMO和叠前时间偏移的共同起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3) :2 2 4~ 2 2 9DMO和叠前时间偏移对于改善速度分析及叠加效果 ,最终提高剖面成像质量都是很有用的工具 ,一般在共偏移距道集... 王华忠 ,徐蔚亚 ,徐兆涛 ,匡斌 ,马在田 .DMO和叠前时间偏移的共同起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3) :2 2 4~ 2 2 9DMO和叠前时间偏移对于改善速度分析及叠加效果 ,最终提高剖面成像质量都是很有用的工具 ,一般在共偏移距道集中进行。其实现方法有多种 ,如等价偏移距方法 (equivalent offset migration,Bancroft et al,1994 )、DMO+PSI(prestack imaging)方法 (Gardner,1986 )和非成像的炮集偏移 (non- imaging shot- record m i-gration,Berryhill,1996 )等。这些方法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用一个新定义的偏移距替代原来的偏移距。在每一种方法中 ,成像过程都归结为以新偏移距定义的共反射点双曲线型时—距关系上的动校正。本文中 ,我们证明了不同方法的 DMO和叠前时间偏移有其共同起点——双平方根算子 ,说明它们在原理上是等价的 ;最后我们提出了基于波动方程的 DMO和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O 叠前时间偏移 双平方根算子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覆盖次数的叠前振幅归一化处理在大庆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吴清岭 李来林 +1 位作者 陈斌 毕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123,127,共4页
振幅一致性处理对连片处理至关重要,尤其对叠前偏移,因为各个区块的施工因素不同,区块间的能量差异很大,这样在叠前偏移处理中会导致严重的偏移噪音(边界划弧现象),影响了成像质量。利用基于覆盖次数的振幅归一化处理技术,对大庆油田松... 振幅一致性处理对连片处理至关重要,尤其对叠前偏移,因为各个区块的施工因素不同,区块间的能量差异很大,这样在叠前偏移处理中会导致严重的偏移噪音(边界划弧现象),影响了成像质量。利用基于覆盖次数的振幅归一化处理技术,对大庆油田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连片叠前时间偏移的振幅一致性进行处理,在保证原始地震道不丢失的前提下,很好地解决了叠前偏移的能量一致性问题,见到了明显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次数 叠前时间偏移 振幅归一化连片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在红北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红旗 孟小红 +4 位作者 王宇超 李斐 冯心远 肖明图 王小卫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1期68-70,75,共4页
红北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构造复杂,地层倾角大,三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效果不好,为此,在该地区开展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的研究。介绍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对该方法在红北地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叠前时... 红北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构造复杂,地层倾角大,三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效果不好,为此,在该地区开展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的研究。介绍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对该方法在红北地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和叠后时间偏移剖面的对比说明,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剖面上断点清楚,断层清晰,地震波组特征明显,与井的吻合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时间偏移 波组特征 偏移成像 时间偏移剖面 地震资料 三维 地层倾角 实现过程 清晰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移/反偏移的地震数据映射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锴 王毓玮 +1 位作者 王华忠 冯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6,7+130,共12页
基于宏观速度场的数据映射理论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叠前偏移/反偏移是最适宜于提高叠前成像质量的数据映射手段。面对低信噪比地震资料,本文采用叠前时间偏移/反偏移作为数据映射工具,将常规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通过初... 基于宏观速度场的数据映射理论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叠前偏移/反偏移是最适宜于提高叠前成像质量的数据映射手段。面对低信噪比地震资料,本文采用叠前时间偏移/反偏移作为数据映射工具,将常规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通过初始的偏移速度场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映射到成像空间,然后在该空间内实施合理的相干加强处理之后再用同一个速度场将其反偏移回到叠前数据空间。数值计算和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由于叠前时间偏移/反偏移这一对算子具有良好的共轭性质,采用叠加速度作为偏移速度场也不会造成地震数据的畸变。文中提出两种处理流程A和B,两种流程均要做相干加强处理,均可得到可靠的速度分析和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映射 叠前时间偏移/反偏移 相干加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滩海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吕公河 邸志欣 +2 位作者 朱伟强 胡来东 安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3-622,605+742,共12页
在滩海过渡区域的浅层勘探中,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地震资料采集、处理技术,并取得以下认识:①地震资料采集技术包括提高浅层覆盖次数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提高分辨率的激发技术、气泡效应压制技术、水中检波器二次定位技术等内容。提高浅... 在滩海过渡区域的浅层勘探中,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地震资料采集、处理技术,并取得以下认识:①地震资料采集技术包括提高浅层覆盖次数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提高分辨率的激发技术、气泡效应压制技术、水中检波器二次定位技术等内容。提高浅层覆盖次数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要求观测系统应具有小面元、小炮检距、小炮点密度的特点。提高分辨率的激发技术要求在水深小于2m的过渡带宜采用炸药震源激发,并采用浅井、小药量激发方式,遵循"枪数少、近组合"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海域选取不同的气枪阵列组合,以较好地压制气泡效应,提高资料信噪比。水中检波器二次定位技术可准确地确定检波器的实际位置,是保证资料采集精度的重要环节。②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包括水中检波器二次定位校正、手工切除动校正拉伸、子波匹配技术、海底鸣震压制处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等内容。针对水中检波器漂移问题,利用声纳定位结果以及初至二次定位结果进行检波器位置校正,确定了检波器的真实位置,提高了资料处理精度。采用手工切除动校正拉伸,提高了浅层资料信噪比。子波匹配技术要求在CDP道集叠加前进行子波匹配滤波,以消除由于海、陆采集方法不同造成的地震子波差异,从而得到较好的叠加效果。采用两步法预测反褶积压制海底鸣震,使海底鸣震得到较好的衰减,剖面信噪比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处理,提高了复杂构造及5m断距的小断层的偏移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海过渡区 浅层地震 气枪震源 二次定位 子波匹配 叠前时间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波数域共偏移距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棣 王华忠 +1 位作者 马在田 胡中标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1期8-10,共3页
叠前时间偏移 (PSTM)是一种改善速度分析及叠加效果 ,提高剖面成像质量的十分有用的工具。AVO分析前进行叠前时间偏移 ,能够有效地改善AVO的分析效果。提出了一种 2D频率波数域共偏移距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阐述了其基本原理 ,并用数值计... 叠前时间偏移 (PSTM)是一种改善速度分析及叠加效果 ,提高剖面成像质量的十分有用的工具。AVO分析前进行叠前时间偏移 ,能够有效地改善AVO的分析效果。提出了一种 2D频率波数域共偏移距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阐述了其基本原理 ,并用数值计算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该方法不仅能够对大倾角地层进行成像 ,较好地保持振幅 ,而且运算速度快。偏移后的道集可以用于偏移速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 频率波数域 大倾角地层 AVO分析系统 地震勘探技术 石油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地震资料的成像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平 宋宏文 +2 位作者 张文坡 舒良树 高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6,共5页
大民屯凹陷是辽河断陷北端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该区地表条件及地质构造复杂,凹陷东、西两侧发育高角度逆断层,使得地震资料处理工作面临两个亟待解决的地质问题:一是下第三系沙三段、沙四段碎屑岩储层的详细评价和横向预测;二是陡坡带... 大民屯凹陷是辽河断陷北端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该区地表条件及地质构造复杂,凹陷东、西两侧发育高角度逆断层,使得地震资料处理工作面临两个亟待解决的地质问题:一是下第三系沙三段、沙四段碎屑岩储层的详细评价和横向预测;二是陡坡带局部构造的准确落实和成因机制研究。本文以近年精细采集的480km2三维资料为背景,针对构造主体部位的深层和东、西两个复杂构造陡坡带资料,开发及应用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形成了一套针对大民屯凹陷资料特点的成像技术和流程。实际资料处理表明,成像效果明显改善,发现了7个有利圈闭,预测有利含油面积32.7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后时间偏移 叠前深度偏移 克希霍夫偏移 波动方程偏移 偏移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偏移距道集平面波叠前时间偏移与反偏移 被引量:9
17
作者 管路平 唐亚勋 王华忠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01-1309,共9页
在Dubrulle提出的共偏移距道集频率波数域叠前时间偏移的基础上,提出了共偏移距道集频率波数域叠前时间偏移与反偏移一对共轭算子.讨论了该对算子的变孔径实现过程.并把该对共轭算子串连起来实现了叠前地震数据的规则化处理.指出最小二... 在Dubrulle提出的共偏移距道集频率波数域叠前时间偏移的基础上,提出了共偏移距道集频率波数域叠前时间偏移与反偏移一对共轭算子.讨论了该对算子的变孔径实现过程.并把该对共轭算子串连起来实现了叠前地震数据的规则化处理.指出最小二乘意义下的叠前地震数据规则化会得到更好的效果.v(z)介质模型和Marmousi模型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方法理论正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偏移距道集 叠前时间偏移 平面波偏移 反偏移 地震数据规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doop的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并行算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亢永敢 赵改善 +3 位作者 魏嘉 杨祥森 孙成龙 许自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3-1218,1036,共6页
为了适应大规模地震勘探海量数据快速处理的需求,本文深入分析了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广泛应用的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Hadoop技术实现叠前时间偏移的并行算法;采用数据的两次分块和内存循环利用等技术,提高了Kirchhof... 为了适应大规模地震勘探海量数据快速处理的需求,本文深入分析了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广泛应用的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Hadoop技术实现叠前时间偏移的并行算法;采用数据的两次分块和内存循环利用等技术,提高了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海量数据处理效率。实际数据的测试表明,基于Hadoop的叠前时间偏移算法的计算效率比MPI版本提高了6.7%,同时在大规模生产应用条件下(大规模工区和大规模集群系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容错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Hadoop 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转换波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海峰 李向阳 +2 位作者 赵波 钱忠平 侯爱源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2-518,443,共7页
转换波地震勘探能同时获得纵波与转换横波资料,更有利于预测地层岩性、流体性质以及裂隙分布。但由于转换波本身传播路径的特殊性,不能直接采用常规的纵波处理方法来实现,三维转换波处理技术一直是转换波地震勘探的难点。针对西部某地... 转换波地震勘探能同时获得纵波与转换横波资料,更有利于预测地层岩性、流体性质以及裂隙分布。但由于转换波本身传播路径的特殊性,不能直接采用常规的纵波处理方法来实现,三维转换波处理技术一直是转换波地震勘探的难点。针对西部某地区三维转换波地震资料的特点,进行了转换波处理技术研究,确立了转换波静校正、多参数迭代速度分析和VTI介质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等关键技术,建立了配套的转换波处理流程,使研究区转换波资料的成像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为后续纵、横波联合解释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转换波资料处理 静校正 多参数速度分析 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伏地表下的直接叠前时间偏移 被引量:32
20
作者 董春晖 张剑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9-244,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和流程,可不必应用野外静校正,直接对起伏地表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本文采用输入道成像方式,通过基于稳相点原理给出单道数据的走时和振幅计算方法,发展了一个表驱动的叠前时间偏移算法.偏移... 提出了一种新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和流程,可不必应用野外静校正,直接对起伏地表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本文采用输入道成像方式,通过基于稳相点原理给出单道数据的走时和振幅计算方法,发展了一个表驱动的叠前时间偏移算法.偏移方法可依据同相轴是否被拉平确定叠加速度和修正近地表速度模型,也可依据拟成像的构造倾角,自适应地确定偏移孔径;后者既减少了偏移计算量,也压制了偏移噪声.文中用二维起伏地表的断陷盆地模型的理论数据验证了所发展方法的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时间偏移 起伏地表 野外静校正 表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