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ismic 3D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on Parallel Computers
1
作者 Liu Ping & Chen Yunhe(Wuhan Digit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Wuchang P. O. Box 74223, P. R. China 430074)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5年第3期49-55,共7页
Parallel versions of prestack KirchhofT 3D integral migration algorithm, which is suitable forseismic data processing,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inherent parallel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data process... Parallel versions of prestack KirchhofT 3D integral migration algorithm, which is suitable forseismic data processing,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inherent parallel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data processing are analyzed. Then some principles in algorithm partition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se analyses and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this algorithm is divided into four subtasksallocated to four nodes of 990 STAR-l. Then we describe in detail a module-partitioning method-theI / O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 are separated from the computation process, the processes includingI / O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 are allocated to transputer T805 and the other is allocated to processori860. These two processes are synchronized by shared memory and memory-lock mechanism, but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nodes is implemented through links of transputer. Load balance among fourprocessor modules is performed dynamically. Finally, we discussed the speed--up of the parallel versions ofprestack KirchhofT 3D integral migration algorithm running on four nodes. Some further researches are also melltion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 algorithm 3D prestack migration parallel process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岩气“甜点”储层智能综合预测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道清 陈永波 +5 位作者 杨东 李啸 苏航 周俊峰 仇庭聪 石小茜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5,共13页
为了解决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岩厚度小、气源断裂垂向断距小导致的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及煤岩气“甜点”储层预测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五步法”逐级控制的测井-地质-地震一体化智能综合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五步... 为了解决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岩厚度小、气源断裂垂向断距小导致的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及煤岩气“甜点”储层预测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五步法”逐级控制的测井-地质-地震一体化智能综合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五步法”是利用构造保边去噪和谐波高频恢复处理技术提高叠前CRP道集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通过调谐厚度法和分频智能反演法相结合定量预测煤岩厚度分布;利用深度学习智能断裂检测技术预测气源断裂展布特征;基于煤岩流体替换对不同含气饱和度时的AVO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含气饱和度预测含气分布范围;采用叠合分析法预测“甜点”储层,即位于断鼻(或断块)、煤岩厚度大,存在气源断裂及含气饱和度高于50%的叠合部位。②研究区“甜点”主要分布在北部走滑断裂的南北两侧断鼻或断块圈闭中,共发育31个煤岩气“甜点”区,累计面积达231.9 km^(2),其中走滑断裂北侧的5个“甜点”储层勘探潜力更大。③依据“五步法”部署的预探井与实钻井考核指标的吻合率达92%;对部署的水平井井轨迹进行了优化设计和动态监控,提高了单井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气 叠前CRP道集处理 分频智能反演 智能断裂检测 深度学习 “甜点”预测 西山窑组 侏罗系 白家海凸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山地深度域地震成像处理方法--以龙门山山前带海棠铺复杂构造区为例
3
作者 李继伟 李光鹏 +3 位作者 刁永波 冯荣昌 杜佳骏 吴松翰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8-588,共11页
山前带复杂构造区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和速度建模困难是目前山前带地震数据精确成像面临的主要问题。以龙门山山前带海棠铺地区地震数据为例,开展了叠前深度域地震成像处理方法攻关研究,重点在叠前噪声压制和叠前深... 山前带复杂构造区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和速度建模困难是目前山前带地震数据精确成像面临的主要问题。以龙门山山前带海棠铺地区地震数据为例,开展了叠前深度域地震成像处理方法攻关研究,重点在叠前噪声压制和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等两方面开展了研究,具体如下。①加强低频弱信号保护,采用二次信噪分离技术,对噪声记录中有效信号进行二次信噪分离,最大限度保护低频弱信号不受损伤。②优化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流程:首先优化传统深度域速度场更新输入道集与偏移输入道集共用一个道集的方式,对驱动速度场更新的输入道集进行五维数据规则化处理以提高其信噪比;然后以地质导向为基础,精细刻画强反射速度缺失界面,联合层析反演并融合深度域近地表速度模型,建立具有地质模型约束的深度域速度场;得到了精确的速度模型后,再修改偏移成像输入道集及偏移方法,将五维数据规则化前的地震道集作为输入道集,将全方位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作为最终偏移成像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川西北海棠铺地区的地震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大幅提高了研究区的地震成像精度,最终得到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结果信噪比高,偏移归位合理,为进一步推动该区的深入勘探开发,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深度域地震成像处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成像处理 全方位角度域 叠前深度偏移 深度域速度建模 叠前噪声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高密度三维地震处理技术与效果
4
作者 马运利 蒋红志 +1 位作者 杜春江 陈振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3-124,共2页
长期以来,地震勘探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何文渊等,2011)。近年来,中石化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地区逐步开展准高密度、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黄土塬区地震地质条件异常复杂。一方面,地表覆盖巨厚黄土层,压实... 长期以来,地震勘探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何文渊等,2011)。近年来,中石化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地区逐步开展准高密度、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黄土塬区地震地质条件异常复杂。一方面,地表覆盖巨厚黄土层,压实作用较弱,结构松散,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吸收衰减作用和能量屏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初至拾取 约束层析反演 分步多域噪音压制 一致性处理 Q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及其GPU实现 被引量:55
5
作者 刘国峰 刘洪 +2 位作者 李博 刘钦 佟小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01-3108,共8页
山地地区地下地质结构复杂,地表高差大,变化剧烈.目前该类地区地震勘探中主要的成像手段依然是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但地表高程的剧烈变化使叠前时间偏移的基准面很难选择.本文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浮动基准面上修正常规... 山地地区地下地质结构复杂,地表高差大,变化剧烈.目前该类地区地震勘探中主要的成像手段依然是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但地表高程的剧烈变化使叠前时间偏移的基准面很难选择.本文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浮动基准面上修正常规叠前时间偏移走时计算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该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山地地区、特别是地表高差变化大地区的成像效果.本文还介绍了GPU在叠前时间偏移上的应用,通过GPU对叠前时间偏移的优化和实现,得出如下结论:应用单颗NVIDIA Tesla C1060 GPU进行叠前时间偏移,相比应用主频2.5 GHz的单核CPU计算效率可提高70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地震资料 叠前时间偏移 GP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资料处理中的聚束滤波方法 被引量:77
6
作者 胡天跃 王润秋 R.E.White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5-115,共11页
聚束滤波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与噪音模型、设计准则和所获得的聚束滤波器.本文所用的自适应聚束滤波器是根据具有参数化的动校正量、振幅及相位随偏移距变化(MVO、AVO及PVO)的一次反射和多次反射信号模型而设计的.但... 聚束滤波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与噪音模型、设计准则和所获得的聚束滤波器.本文所用的自适应聚束滤波器是根据具有参数化的动校正量、振幅及相位随偏移距变化(MVO、AVO及PVO)的一次反射和多次反射信号模型而设计的.但在实际应用中PVO通常不能得到证实.结果分析能为进一步的从AVO及PVO获取岩石类型信息的专题研究提供资料.人工合成资料的例子给出了参数化的自适应聚束滤波的实施细节和所设计滤波器的响应特性.实际资料的例子表明数据自适应聚束滤波在叠前共中点道集地震多次波消除上比Radon变换方法更灵活、有效.类似于其它叠前处理过程,自适应聚束滤波的优越性在信噪比较高的资料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束滤波 消除多次波 地震资料处理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覆盖次数的叠前振幅归一化处理在大庆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吴清岭 李来林 +1 位作者 陈斌 毕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123,127,共4页
振幅一致性处理对连片处理至关重要,尤其对叠前偏移,因为各个区块的施工因素不同,区块间的能量差异很大,这样在叠前偏移处理中会导致严重的偏移噪音(边界划弧现象),影响了成像质量。利用基于覆盖次数的振幅归一化处理技术,对大庆油田松... 振幅一致性处理对连片处理至关重要,尤其对叠前偏移,因为各个区块的施工因素不同,区块间的能量差异很大,这样在叠前偏移处理中会导致严重的偏移噪音(边界划弧现象),影响了成像质量。利用基于覆盖次数的振幅归一化处理技术,对大庆油田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连片叠前时间偏移的振幅一致性进行处理,在保证原始地震道不丢失的前提下,很好地解决了叠前偏移的能量一致性问题,见到了明显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次数 叠前时间偏移 振幅归一化连片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AVA广义非线性纵、横波速度反演 被引量:39
8
作者 孟宪军 姜秀娣 +1 位作者 黄捍东 魏修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5-650,共6页
利用叠前 AVA地震资料反演地下介质的纵、横波速度 ,可以为地层岩性、储层物性及含油气性解释提供丰富的弹性参数信息。本文以 Aki和 Richards近似公式为基础 ,将最小平方问题转化为大型稀疏矩阵的求解问题 ,直接反演出纵、横波速度 ;... 利用叠前 AVA地震资料反演地下介质的纵、横波速度 ,可以为地层岩性、储层物性及含油气性解释提供丰富的弹性参数信息。本文以 Aki和 Richards近似公式为基础 ,将最小平方问题转化为大型稀疏矩阵的求解问题 ,直接反演出纵、横波速度 ;根据建立的反演目标函数导出了广义非线性矩阵反演方程 ;噪声协方差矩阵和模型协方差矩阵的加入 ,使叠前反演稳定性增强 ;通过 AVA合成记录标定、AVA反演子波估算以及测井、构造层位信息的共同约束 ,有效地降低了反演的多解性问题。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均表明 ,该方法处理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 反演 横波速度 合成记录 弹性参数 地震资料 资料处理 稀疏矩阵 多解性 问题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凹陷三维地震资料叠前连片处理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黄棱 杨光大 +3 位作者 王加海 李刚 安丽影 赵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56-60,共5页
长岭凹陷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断陷带,对该区域7个区块的地震资料进行连片处理,有利于深化区域的地质认识,寻找更多的有利目标。提出了三维叠前连片处理流程,重点分析了连片处理中关键环节及其参数选择方法,该方法在应用中见到了明显的... 长岭凹陷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断陷带,对该区域7个区块的地震资料进行连片处理,有利于深化区域的地质认识,寻找更多的有利目标。提出了三维叠前连片处理流程,重点分析了连片处理中关键环节及其参数选择方法,该方法在应用中见到了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岭凹陷 连片处理 叠前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在红北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红旗 孟小红 +4 位作者 王宇超 李斐 冯心远 肖明图 王小卫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1期68-70,75,共4页
红北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构造复杂,地层倾角大,三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效果不好,为此,在该地区开展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的研究。介绍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对该方法在红北地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叠前时... 红北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构造复杂,地层倾角大,三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效果不好,为此,在该地区开展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的研究。介绍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对该方法在红北地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和叠后时间偏移剖面的对比说明,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剖面上断点清楚,断层清晰,地震波组特征明显,与井的吻合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时间偏移 波组特征 偏移成像 时间偏移剖面 地震资料 三维 地层倾角 实现过程 清晰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17
11
作者 胡英 姚逢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2-64,共3页
叠前深度偏移是解决复杂地质构造成像问题的重要技术。高质量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依赖于高精度的深度 速度模型。常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方法不仅要求提供高质量的叠前地震数据 ,而且迭代建模过程较长 ,从而限制了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叠前深度偏移是解决复杂地质构造成像问题的重要技术。高质量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依赖于高精度的深度 速度模型。常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方法不仅要求提供高质量的叠前地震数据 ,而且迭代建模过程较长 ,从而限制了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针对我国东部老油区钻井较多的特点 ,提出测井约束建模法 ,此方法利用已知声波测井、VSP等资料中的低频速度信息 ,帮助处理人员建立初始的宏观层速度模型 ;再根据叠前深度偏移之后 ,深度剖面上的主要层位应与测井中相应层位的深度值一致的约束条件来修正层速度模型。通过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应用证明 ,该方法实用有效 ,能够在缩短叠前深度偏移周期、节省机时费用的基础上提高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质量 ,使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东部深层勘探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建模 叠前深度偏移速度 地震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移/反偏移的地震数据映射方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锴 王毓玮 +1 位作者 王华忠 冯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6,7+130,共12页
基于宏观速度场的数据映射理论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叠前偏移/反偏移是最适宜于提高叠前成像质量的数据映射手段。面对低信噪比地震资料,本文采用叠前时间偏移/反偏移作为数据映射工具,将常规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通过初... 基于宏观速度场的数据映射理论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叠前偏移/反偏移是最适宜于提高叠前成像质量的数据映射手段。面对低信噪比地震资料,本文采用叠前时间偏移/反偏移作为数据映射工具,将常规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通过初始的偏移速度场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映射到成像空间,然后在该空间内实施合理的相干加强处理之后再用同一个速度场将其反偏移回到叠前数据空间。数值计算和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由于叠前时间偏移/反偏移这一对算子具有良好的共轭性质,采用叠加速度作为偏移速度场也不会造成地震数据的畸变。文中提出两种处理流程A和B,两种流程均要做相干加强处理,均可得到可靠的速度分析和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映射 叠前时间偏移/反偏移 相干加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前带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流程探讨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华忠 张兵 +5 位作者 刘少勇 徐兆涛 蔡杰雄 王立歆 方伍宝 杨勤勇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4-583,597,共11页
山前带地震勘探中地震数据成像处理的特殊性来自于复杂的地表条件,它导致了地震数据的低信噪比和剧变的道间时差。地表高程剧烈变化以及地表横向变速使得常规的基于CMP道集叠加的均方根速度分析过程不再有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得... 山前带地震勘探中地震数据成像处理的特殊性来自于复杂的地表条件,它导致了地震数据的低信噪比和剧变的道间时差。地表高程剧烈变化以及地表横向变速使得常规的基于CMP道集叠加的均方根速度分析过程不再有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得到较广泛认可的、有效的成像处理流程来解决实际的山前带地震数据成像问题。在分析山前带地震波传播和常规处理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成像处理流程,关键环节包括:①选择尽可能接近地表的、比较光滑的基准面作为消除高频道间时差的标准,此基准面也是后续叠前深度成像和速度建模的起始深度面;②以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算子为引擎的Monta Carlo方法初始背景速度反演;③以Beam波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算子为引擎,进行基于成像点道集的剩余速度分析和基于角度道集的层析速度反演。另外,去噪或提高信噪比主要依赖于基于Fresnel半波带的同相叠加方法;静校正主要靠浅层层析速度建模和中深层层析速度建模的联合来统一解决,不再强调表层静校正处理。初步的数值试验验证了上述流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带地震勘探 成像处理流程 速度估计 速度建模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D区块二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高成 周刚 +2 位作者 司卫 张娟 杨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31-35,202+5,共5页
为提高中国西部D区块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本文首先采用了层析静校正技术,信号多次重构(LIFT)法去除面波,多域联合法去除线性干扰,高精度拉东变换去除多次波;然后采用常相位旋转统一相位,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解决井震资料及由地表原因引... 为提高中国西部D区块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本文首先采用了层析静校正技术,信号多次重构(LIFT)法去除面波,多域联合法去除线性干扰,高精度拉东变换去除多次波;然后采用常相位旋转统一相位,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解决井震资料及由地表原因引起的子波非一致性问题;最后通过建立精确速度模型,采用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提高了该区复杂构造偏移成像精度。处理结果表明,最终成果剖面信噪比得到大幅提高,成像准确,波组特征清楚,地层接触关系明确,各种构造形态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静校正 叠前去噪 子波一致性处理 叠前时间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变子波提取及其在地震资料智能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戴永寿 张鹏 +4 位作者 万勇 孙伟峰 张彧豪 韩浩宇 吴莎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35,共8页
利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究时变子波提取及其在地震资料智能处理中的应用。首先提出采用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和极零点配置方法,分别估计子波振幅谱与相位谱,从而实现时变地震子波的准确提取。然后基于稀疏表示理论构建复杂噪声干扰下... 利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究时变子波提取及其在地震资料智能处理中的应用。首先提出采用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和极零点配置方法,分别估计子波振幅谱与相位谱,从而实现时变地震子波的准确提取。然后基于稀疏表示理论构建复杂噪声干扰下的叠后非平稳反褶积目标函数,利用提取的子波与分裂Bregman迭代法反演反射系数序列。最后研究时变子波在叠前偏移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并验证基于时变子波的地震资料智能处理技术在实际地震数据处理方面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稀疏表示的叠后非平稳反褶积方法在复杂噪声干扰下反演反射系数序列,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通过准确估计震源子波,拓宽叠前资料频带,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地层结构,进一步提高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地震子波 叠后反褶积 叠前偏移 智能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振幅保持技术在三维连片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翠华 何光明 +1 位作者 朱敏 王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2-18,195+5,共9页
在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由于不同时期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的施工参数不同,激发、接收条件不同,获得的地震资料品质差异大;各区块地震资料的振幅(能量)、频率、相位等特征不一致,信噪比和分辨率也存在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连片叠... 在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由于不同时期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的施工参数不同,激发、接收条件不同,获得的地震资料品质差异大;各区块地震资料的振幅(能量)、频率、相位等特征不一致,信噪比和分辨率也存在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连片叠前时间偏移中运用相对振幅保持处理技术对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区7块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使不同震源衔接处和不同区块拼接处地震记录的振幅、频率、相位一致,实现了地震资料的同相叠加。利用相对振幅保持处理使浅、中、深层的反射波同相轴拼接自然,振幅保持良好,偏移成像精度高,断层和断点清楚,有利于连片区域整体的地质评价和构造解释,更能满足岩性研究和储层预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振幅保持 连片叠前时间偏移 子波一致性处理 提高分辨率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构造地震资料成像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平 宋宏文 +2 位作者 高树生 柳世光 高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2期45-48,共4页
针对辽河油区复杂构造区地震资料介质速度横向变化快和信噪比低的特点,开展了基于波动方程理论的炮域保幅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和共反射面元(CRS)技术研究。并将这2项新技术应用于辽河断陷复杂构造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成像,实际应用取得了较... 针对辽河油区复杂构造区地震资料介质速度横向变化快和信噪比低的特点,开展了基于波动方程理论的炮域保幅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和共反射面元(CRS)技术研究。并将这2项新技术应用于辽河断陷复杂构造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成像,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为辽河油田小断块、微幅度复杂构造和深层、凹陷两侧油气勘探地质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 地震资料处理 复杂构造 辽河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地震资料处理的几项关键技术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小卫 吕磊 +2 位作者 刘伟方 郄树海 田彦灿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4期109-112,共4页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是典型的岩溶储集体,因碳酸盐岩内部地层界面波阻抗差异小,奥陶系内幕反射明显较弱。岩溶缝洞的发育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串珠状"反射,这个特征有助于识别岩溶。针对研究区的特点,在资料处理中,注重...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是典型的岩溶储集体,因碳酸盐岩内部地层界面波阻抗差异小,奥陶系内幕反射明显较弱。岩溶缝洞的发育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串珠状"反射,这个特征有助于识别岩溶。针对研究区的特点,在资料处理中,注重资料的相对保幅处理、去噪方法的优选,采用合理的反褶积技术,以提高奥陶系内幕资料的分辨率。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的合理应用是突出塔中工区奥陶系内幕反射特征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岩溶圈闭 串珠状反射 保幅处理 分辨率 叠前时间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U计算平台的三维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5
19
作者 匡斌 杜继修 +2 位作者 王华忠 郭见乐 单联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5-709,836+661,共5页
GPU/CPU协同并行计算是一项全新的、具有革命性的技术,将对地震资料处理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充分发挥GPU存储带宽宽、多寄存器和多处理器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地震成像并行计算模块的核心函数,形成一套波动方程地震成像GPU... GPU/CPU协同并行计算是一项全新的、具有革命性的技术,将对地震资料处理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充分发挥GPU存储带宽宽、多寄存器和多处理器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地震成像并行计算模块的核心函数,形成一套波动方程地震成像GPU高效并行算法,并取得理想的加速比和可扩展性。所形成的一套GPU/CPU平台下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软件,已投入地震资料处理实际应用。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的处理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处理器 统一计算设备架构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及其在三江盆地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于明德 王璞珺 +3 位作者 铁映春 杨云飞 胡艳莎 田云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6期637-642,共6页
三江盆地前进坳陷XDLZ地区构造较复杂,以往开展的二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精度低且空间位置不够准确,为此进行了二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研究。首先分析了K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中关键技术和参数(如叠前去噪、振幅补偿、反褶积、静... 三江盆地前进坳陷XDLZ地区构造较复杂,以往开展的二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精度低且空间位置不够准确,为此进行了二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研究。首先分析了K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中关键技术和参数(如叠前去噪、振幅补偿、反褶积、静校正、均方根速度建模和偏移孔径选取)对研究区复杂构造成像的影响及处理技巧;然后对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后时间偏移在该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结果包含的地震信息更加丰富,深层复杂构造成像得到改善,同相轴的连续性和断层及断点空间位置更趋合理,成像相位和振幅误差较小,构造成图精度较高(约提高了4%);最后,指出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盆地 叠前时间偏移 KIRCHHOFF积分法 地震数据处理 振幅 地震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