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modeling of acetone and toluene on activated carbon 被引量:3
1
作者 唐琳 李立清 +2 位作者 邢俊东 刘峥 姚小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0期2781-2790,共10页
A five steps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process was designed for acetone and toluene mixtures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Dynamic distributions of gas phase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theory o... A five steps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process was designed for acetone and toluene mixtures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Dynamic distributions of gas phase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ret and Dufour, a non-isothermal mathemat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PSA process. Effect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were studied. The coupled Soret and Dufour effects were also evalu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has little effect on mass transfer in adsorption stage. However, it has some impacts in desorption stage. The maximum value of C/C0 increases by about 25% as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decreases.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 is less than 0.05 K with the change of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so that the effect of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on heat transfer can be ignored. It is also concluded that the Soret and Dufour coupled effects are not obvious in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compared with fixed-bed adsor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heat TRANSFER mass TRANSFER SORET and Dufour effects ACTIVATED carb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pen Adsorption的乙醇变压吸附脱水工艺模拟 被引量:2
2
作者 薛才红 郑娆 +2 位作者 赵鹏翔 张秋翔 李双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07-1111,共5页
以84.2%(x)的乙醇蒸气为原料,基于Aspen Adsorption软件,研究了乙醇变压吸附脱水工艺,得到不同时刻吸附剂水吸附量轴向分布,并通过求解吸附塔利用率确定了乙醇变压吸附脱水工艺的操作周期,考察了吸附压力、吸附剂体积对乙醇变压吸附脱... 以84.2%(x)的乙醇蒸气为原料,基于Aspen Adsorption软件,研究了乙醇变压吸附脱水工艺,得到不同时刻吸附剂水吸附量轴向分布,并通过求解吸附塔利用率确定了乙醇变压吸附脱水工艺的操作周期,考察了吸附压力、吸附剂体积对乙醇变压吸附脱水工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乙醇变压吸附脱水的吸附周期与吸附塔在不同时刻水的吸附量有关,确定乙醇变压吸附脱水的操作周期为15 800 s;吸附塔的利用率为1时,吸附塔吸附饱和,出口气组成和原料气组成相同;提高乙醇变压吸附脱水的操作压力可增加吸附塔的气体处理量,但同时增加了原料气预热的能耗;吸附剂体积增大时,扩散对传质系数的影响增大,需减少模拟所用传质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脱水 ASPEN adsorption软件 变压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级双回流的变压吸附捕碳工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姚佳逸 张东辉 +1 位作者 唐忠利 李文彬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4-754,共11页
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而火电厂烟气是工业碳排放主要来源之一。变压吸附是常用的烟气捕碳工艺之一,已有的研究表明常规真空变压吸附难以获得满足指标的二氧化碳产品,双回流变压吸附可获得两种高纯度和回收... 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而火电厂烟气是工业碳排放主要来源之一。变压吸附是常用的烟气捕碳工艺之一,已有的研究表明常规真空变压吸附难以获得满足指标的二氧化碳产品,双回流变压吸附可获得两种高纯度和回收率的产品,但生产能力较低。对此,基于文献数据对组成为N_(2)/CO_(2)=85%/15%的烟气进行了二级耦合工艺的模拟,探究了进料位置,吸附时长,空塔气速和轻、重回流量对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压力为一级200 kPa,二级105 kPa,解吸压力为一级30 kPa,二级2 kPa,进料位置距塔底与塔高比0.4,吸附时长90 s,空塔气速0.07 m/s,轻回流量5.5×10^(-3)mol/s,重回流量1.1×10^(-2)mol/s时,能得到96.42%的CO_(2)和99.93%的N_(2),回收率96.22%和99.47%。此外,与文献对比,提出的二级工艺具有高生产能力和较低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回流 变压吸附 二氧化碳捕集 硅胶 烟道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煤制备成型活性炭及其PSA浓缩CH_4/N_2中CH_4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辜敏 刘克万 +2 位作者 鲜学福 曾来 姚伟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4-207,共4页
以重庆烟煤为原料,采用碳化-活化-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变压吸附(PSA)浓缩CH4/N2中CH4用的成型活性炭,考察了制备工艺条件对活性炭浓缩CH4/N2中CH4效果的影响。用低温液氮吸附方法对活性炭的孔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成型活... 以重庆烟煤为原料,采用碳化-活化-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变压吸附(PSA)浓缩CH4/N2中CH4用的成型活性炭,考察了制备工艺条件对活性炭浓缩CH4/N2中CH4效果的影响。用低温液氮吸附方法对活性炭的孔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成型活性炭在单循环五步PSA过程的抽真空步骤可使CH4的浓度较原料气提高20.0%(体积分数)左右。对浓缩效果为20%(体积分数)的AC-1活性炭进行了表征,其BET比表面积为580m2/g,微孔孔容为0.14cm3/g,孔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4.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型活性炭 烟煤 CH4 CH4/N2 浓缩 变压吸附(p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制氢及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瑜 马长宁 +3 位作者 王秀林 姜伟丽 聂锁府 周树辉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5,共5页
工业大规模制氢以煤和天然气为主,其中天然气制氢的产品中主要杂质为甲烷、CO、CO_(2)、甲酸、甲醛等,为得到高纯氢气必须将这些杂质深度脱除。氢气的纯化技术主要包括变压吸附法、膜分离法及固定床吸附法,主要针对天然气制氢固定床吸... 工业大规模制氢以煤和天然气为主,其中天然气制氢的产品中主要杂质为甲烷、CO、CO_(2)、甲酸、甲醛等,为得到高纯氢气必须将这些杂质深度脱除。氢气的纯化技术主要包括变压吸附法、膜分离法及固定床吸附法,主要针对天然气制氢固定床吸附提纯氢气技术中脱甲烷、CO、CO_(2)、甲酸、甲醛吸附剂研究进展综述分析,为天然气制氢及氢气纯化技术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制氢 纯化 变压吸附 膜分离 固定床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回收及CH_4/N_2分离PSA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6
作者 杨江峰 赵强 +2 位作者 于秋红 董晋湘 李晋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93-801,共9页
我国煤层气蕴藏丰富,在面临能源危机时代煤层气可作为天然气能源的有效补充。本文介绍了低浓煤层气回收即CH4/N2分离几种常见技术:低温技术、水合物技术、溶解技术、膜分离和变压吸附技术(PSA)的分离原理、技术开发和研究的现状,并分析... 我国煤层气蕴藏丰富,在面临能源危机时代煤层气可作为天然气能源的有效补充。本文介绍了低浓煤层气回收即CH4/N2分离几种常见技术:低温技术、水合物技术、溶解技术、膜分离和变压吸附技术(PSA)的分离原理、技术开发和研究的现状,并分析了各项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多孔材料,如活性炭、碳分子筛、沸石分子筛和新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等对CH4/N2吸附分离效果的研究进展,由于MOFs材料的吸附性能随温度或压力的改变出现飞跃,预示了其在PSA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CH4/N2分离 变压吸附 吸附材料 金属有机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4-N2在自支撑颗粒型Silicalite-1上的吸附分离及PSA模拟 被引量:12
7
作者 尚华 白洪灏 +2 位作者 刘佳奇 杨江峰 李晋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88-2098,共11页
纯硅分子筛Silicalite-1原粉(Si/Al>470)在6 MPa压力下制成自支撑颗粒状吸附剂,经XRD和77 K氮气吸脱附表征表明自支撑颗粒型的Silicalite-1保留了原粉的晶体结构和比表面。静态重量法测试了273/298/313 K下CH4和N2在其上的吸附等温线... 纯硅分子筛Silicalite-1原粉(Si/Al>470)在6 MPa压力下制成自支撑颗粒状吸附剂,经XRD和77 K氮气吸脱附表征表明自支撑颗粒型的Silicalite-1保留了原粉的晶体结构和比表面。静态重量法测试了273/298/313 K下CH4和N2在其上的吸附等温线,利用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法计算了吸附剂对CH4/N2的选择性。动态气体穿透实验测试了颗粒型Silicalite-1吸附剂对不同浓度CH4/N2混合气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该吸附剂更适合于低浓度甲烷(20%/80%CH4/N2)的富集脱氮。通过总传质模型利用数值模拟预测了颗粒型Silicalite-1吸附剂的变压吸附分离(PSA)富集低浓度煤层气中甲烷的效果。模拟结果显示20%/80%的CH4/N2混合气经一次提浓,CH4浓度可以提升至37%~41%,回收率达到60%~92%;30%/70%的CH4/N2混合气经一次提浓,CH4浓度可以提升至50%~53%,回收率达到58%~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氮气 变压吸附 纯硅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A 法分离空气的基本理论和模型 被引量:6
8
作者 冯晋哲 张玉文 +2 位作者 陈流芳 王世驹 吴裕远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7-32,共6页
综述了用变压吸附(PressureSwingAdsorption,PSA)法分离空气的基本理论,建立了描述变压吸附过程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各种吸附平衡理论,认为混合Langmuir模型和理想溶液模型最适于本... 综述了用变压吸附(PressureSwingAdsorption,PSA)法分离空气的基本理论,建立了描述变压吸附过程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各种吸附平衡理论,认为混合Langmuir模型和理想溶液模型最适于本问题,为进一步用数值方法进行PSA空分的设计计算打下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吸附 空气分离 制氧 p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氨反应器尾气变压吸附氨分离工艺的模拟与分析
9
作者 贾晶宇 孔德齐 +3 位作者 沈圆辉 张东辉 李文彬 唐忠利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8-730,共13页
氨的分离和回收在工业中有着广泛应用,但传统的氨分离方法往往伴随着较高的能耗。变压吸附技术作为一种低能耗、设备简单、操作灵活的气体分离方式,在气体分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对于变压吸附氨分离工艺缺乏详细的分析研究。基于... 氨的分离和回收在工业中有着广泛应用,但传统的氨分离方法往往伴随着较高的能耗。变压吸附技术作为一种低能耗、设备简单、操作灵活的气体分离方式,在气体分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对于变压吸附氨分离工艺缺乏详细的分析研究。基于此,以简化的合成氨反应器尾气为研究对象,以实验室自制的高硅铝比分子筛HS-1为吸附剂,测定了NH_(3)、N_(2)和H_(2)三种气体在该吸附剂上的吸附数据,为仿真模拟提供了相关参数。提出了一种两塔真空变压吸附工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针对合成氨反应器尾气的氨分离变压吸附工艺,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下工艺分离的性能,探究了操作参数对工艺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吸附压力5 bar(1 bar=105 Pa),吸附时间250 s,进料量1.2 mol·min^(-1)的条件下,该工艺分离得到的NH_(3)纯度可达89.30%,回收率可达94.67%,分离能耗为38.02 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氨 氨分离 真空变压吸附 吸附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VPSA制氧流程反吹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华 刘应书 +1 位作者 刘文海 张德鑫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49,55,共6页
对微型VPSA制氧反吹流程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反吹气量、节流阻力、产品气量对产品气纯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有反吹流程的VPSA流程制氧效果明显优于无反吹流程;恒压反吹流程的制氧效果优于增压反吹流程。相同条件下,随着反吹气量的... 对微型VPSA制氧反吹流程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反吹气量、节流阻力、产品气量对产品气纯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有反吹流程的VPSA流程制氧效果明显优于无反吹流程;恒压反吹流程的制氧效果优于增压反吹流程。相同条件下,随着反吹气量的增加,产品气纯度先增加后减小,存在一个最佳值;节流阻力越小,产品气中氧气体积分数越高,对应的最佳反吹气量和最佳反吹比越大;VPSA流程的最佳反吹气量和最佳反吹比远远小于PSA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 真空变压吸附 Vpsa反吹气量 节流阻力 氧气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最大单井常温提氦装置关键指标考核评估
11
作者 徐文强 马悦 +7 位作者 刘波 郭霄雄 黄娅 刘泽军 党世皓 陶哲学 邱奎 陈历波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2,共7页
目的国内最大的单井常温提氦装置采用两级膜分离耦合两级变压吸附工艺,对其运行性能的评估可为我国贫氦天然气提氦技术发展提供关键实践数据。该装置采用简易孔板流量计导致测量误差,关键指标的考核面临重大挑战。方法基于氦气(He)与二... 目的国内最大的单井常温提氦装置采用两级膜分离耦合两级变压吸附工艺,对其运行性能的评估可为我国贫氦天然气提氦技术发展提供关键实践数据。该装置采用简易孔板流量计导致测量误差,关键指标的考核面临重大挑战。方法基于氦气(He)与二氧化碳(CO_(2))的物料平衡,建立了:①利用可测组分数据反推原料气流量的计算方法;②无须流量数据的一级膜分离氦收率与一级变压吸附氦损失率计算公式。结果①产品气组分远超设计标准:φ2(He)=98.50%,φ2(H2)=1.50%,φ2=1.14×10^(−6),φ2(CO_(2))<0.10×10^(−6);②关键指标优于设计值:装置氦收率为82.25%,一级膜分离氦收率为93.21%,一级变压吸附氦损失率为0.17%,二级膜分离一段氦提浓倍数为14.5。结论所提出的评估方法有效解决了孔板流量计测量误差导致的考核难题,为单井提氦装置性能评价提供了可靠框架。装置运行的优异表现证实了该膜分离耦合变压吸附工艺的工业化应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氦 膜分离 变压吸附 氦收率 单井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烟煤制备颗粒活性炭及其PSA分离CH_4/N_2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辜敏 刘克万 +1 位作者 鲜学福 冯砚艳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2-87,共6页
为高效利用矿井煤层气,以重庆无烟煤为原料,采用简单的空气预氧化-碳化工艺制备了变压吸附(PSA)分离CH4和N2混合气体(CH4/N2)所用的颗粒活性炭(GAC)吸附剂,采用穿透和PSA实验研究了制备工艺条件对GAC分离CH4/N2的效果及其影响,利用低温... 为高效利用矿井煤层气,以重庆无烟煤为原料,采用简单的空气预氧化-碳化工艺制备了变压吸附(PSA)分离CH4和N2混合气体(CH4/N2)所用的颗粒活性炭(GAC)吸附剂,采用穿透和PSA实验研究了制备工艺条件对GAC分离CH4/N2的效果及其影响,利用低温液氮吸附和透射电镜(TEM)方法对GAC进行孔结构表征,利用傅立叶红外(FTIR)方法进行表面性质的表征.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范围制备的GAC对低浓度CH4的CH4/N2分离效果较好;采用单循环五步PSA过程可使CH4的体积分数较原料气提高20%~30%;制备的GAC孔结构以微孔为主,对CH4/N2的选择性高的有效孔径占较大比例,其表面形成的含氧官能团有利于CH4/N2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活性炭 无烟煤 CH4/N2 分离 CH4 变压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A空气分离吸附过程中的压降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龚建英 张玉文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23,共4页
根据PSA分离空气制氧的基本理论 ,通过对我们自行研制的产氧量为Q =( 1~ 5)L/min的双吸附柱的小型PSA分离空气制氧系统进行的吸附过程的压力降的计算 ,分析了影响空气流经多孔吸附介质压降特性的操作参数、分子筛结构参数等重要因素 ,... 根据PSA分离空气制氧的基本理论 ,通过对我们自行研制的产氧量为Q =( 1~ 5)L/min的双吸附柱的小型PSA分离空气制氧系统进行的吸附过程的压力降的计算 ,分析了影响空气流经多孔吸附介质压降特性的操作参数、分子筛结构参数等重要因素 ,结果表明 :( 1 )空气流经PSA吸附柱多孔吸附介质的压降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 ,在较低流速范围内 (v=0 0 5m/s~ 0 1m/s) ,流速对压降的影响较小。在流速较高时 ,流速对压降的影响较大 ;( 2 )压降随空隙率的增大而减小。对于较高流速 ,低空隙率范围内 (ε =0 32~ 0 4 )空隙率对压降影响很大 ,是影响压降的最主要因素 ;( 3)压降随多孔吸附介质颗粒直径的增大而减小 ,在吸附介质颗粒直径较小的范围内 (d =1 6mm~ 2 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a 空气分离 压降特性 空隙率 流速 吸附介质 颗粒直径 氧气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冲洗增强再生的变压吸附工艺用于焦炉煤气制氢
14
作者 徐俊杰 武文玲 +3 位作者 郭伟东 张东辉 李文彬 唐忠利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8-460,共13页
为提高变压吸附法制氢工艺性能,提出了一种热冲洗增强再生的八塔二十四步变压吸附工艺。该工艺采用活性炭和5A分子筛作为吸附剂,基于原料气中各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数据,利用商业软件Aspen Adsorption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分... 为提高变压吸附法制氢工艺性能,提出了一种热冲洗增强再生的八塔二十四步变压吸附工艺。该工艺采用活性炭和5A分子筛作为吸附剂,基于原料气中各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数据,利用商业软件Aspen Adsorption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吸附塔内部温度、压力、组分等状态参数对工艺性能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操作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缓冲罐的引入显著提高了氢气的回收率和生产能力;热冲洗则增强了吸附塔的再生效率,从而提升了氢气产品的纯度,最佳冲洗气温度为333 K。与传统工艺相比,热冲洗增强再生制氢工艺将纯度由98.781 6%提升至99.345 6%、回收率由85.36%提升至86.01%,生产能力和能耗分别为2.05 mol·(kg_(ads)·h)^(-1)和16.80 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吸附 焦炉煤气 制氢 数值模拟 热冲洗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甲醇裂解气中由PSA法提取纯H_2与CO_2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莉 龚肇元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4-37,共4页
介绍了变压吸附法用于甲醇裂解气制氢并联产液体CO2的工艺原理和过程,列举了该工艺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 变压吸附 甲醇裂解气 氢气 二氧化碳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装置中PSA制氮机的尾气利用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露 甘海龙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为了降低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装置中变压吸附(PSA)制氮机的能耗,提高单位压缩空气的产氮率,对目前常用的PSA制氮机的工艺流程进行了改进。根据制氮工序的放空尾气具有余压的特点,增设尾气回收罐,将制氮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储存在尾气回收... 为了降低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装置中变压吸附(PSA)制氮机的能耗,提高单位压缩空气的产氮率,对目前常用的PSA制氮机的工艺流程进行了改进。根据制氮工序的放空尾气具有余压的特点,增设尾气回收罐,将制氮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储存在尾气回收罐内,然后将回收罐内的尾气通入干燥塔,利用尾气代替干燥空气来反吹前端干燥塔,实现干燥塔的再生,将干燥空气全部用作制氮的原料气。制氮工艺流程改进后,尾气的余压得到了充分利用,在同样的空气进气量的情况下可以生产更多的氮气,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吸附 制氮 干燥塔 尾气回收 再生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生物质燃气和电转气耦合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优化调度
17
作者 崔世超 杨海柱 +4 位作者 白亚楠 刘森 张鹏 李忠文 刘琨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6,共11页
为了推动生物质能的利用,解决沼气发电给综合能源系统带来较高碳排放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生物质燃气和电转气耦合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优化调度策略。首先,构建沼气生产模型,引入改进变压吸附技术提纯沼气并回收二氧化碳;其次,引入电转气... 为了推动生物质能的利用,解决沼气发电给综合能源系统带来较高碳排放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生物质燃气和电转气耦合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优化调度策略。首先,构建沼气生产模型,引入改进变压吸附技术提纯沼气并回收二氧化碳;其次,引入电转气并与生物质燃气耦合,利用回收的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天然气,进一步减少系统碳排放;然后以设备运维成本、系统购售能成本和系统碳排放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在MATLAB上调用Cplex进行优化求解;最后设置不同场景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引入改进变压吸附技术提纯沼气使系统碳排放降低了21.7%,解决了沼气发电给系统带来过高碳排放的问题;电转气与生物质燃气耦合使系统碳排放和调度成本分别降低了7.6%和4.4%,提高了系统的低碳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燃气 电转气 综合能源系统 改进变压吸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工艺对褐煤基颗粒活性炭PSA分离CH_4/N_2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刘立恒 辜敏 冯砚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0-654,共5页
以褐煤为原料,可溶淀粉作粘结剂,采用不同工艺制备PSA分离CH4/N2用颗粒活性炭,探讨了制备工艺及粘结剂添加比例、升温速率和活化水用量对样品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原料碳化/水洗脱灰、添加碱式碳酸镁可以提高样品的分离性能;原... 以褐煤为原料,可溶淀粉作粘结剂,采用不同工艺制备PSA分离CH4/N2用颗粒活性炭,探讨了制备工艺及粘结剂添加比例、升温速率和活化水用量对样品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原料碳化/水洗脱灰、添加碱式碳酸镁可以提高样品的分离性能;原料碱洗脱灰、预氧化及添加KOH不利于PSA分离CH4/N2用颗粒活性炭的制备;当碳化温度和活化温度一定时,制备PSA分离CH4/N2用GAC的最佳粘结剂添加比例、升温速率和活化水用量分别为0.15~0.2、5℃/min和1.9~0.2mL/min;优化工艺制备的GAC浓缩效果可达28.2%,优于商业活性炭和烟煤基活性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颗粒活性炭 制备工艺 变压吸附 CH4/N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吸附氢气纯化装置爆炸事故定量风险研究
19
作者 刘迪 王雅真 +1 位作者 邝辰 顾蒙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7,共9页
目的为合理确定变压吸附(PSA)氢气纯化装置爆炸风险及其周边建筑物的抗爆设防荷载,有效进行抗爆设计及防护。方法以某变压吸附氢气纯化装置为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构建40个爆炸计算场景,获取氢气纯化装置爆炸风险三维分布,及... 目的为合理确定变压吸附(PSA)氢气纯化装置爆炸风险及其周边建筑物的抗爆设防荷载,有效进行抗爆设计及防护。方法以某变压吸附氢气纯化装置为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构建40个爆炸计算场景,获取氢气纯化装置爆炸风险三维分布,及其对人员集中建筑物的影响。结果根据10^(-4)次/年的风险可接受准则和风险可接受范围内爆炸超压最大化准则,距离氢气纯化装置吸附塔橇85 m范围内人员集中建筑物应进行抗爆改造或设计;典型PSA装置北侧的人员集中建筑物墙的爆炸冲击波峰值入射超压为9.4 kPa,最大爆炸冲量为318 Pa·s,需要进行抗爆改造。结论基于CFD的爆炸风险定量分析,考虑了装置实际布局、阻碍物等对氢气泄漏扩散、爆炸超压的影响作用,且滤除高后果低概率场景对最终爆炸设防荷载的影响,为PSA装置安全间距设置及周边人员集中建筑物抗爆改造或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吸附装置 氢气爆炸 定量风险评估 抗爆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提氦工艺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20
作者 谢福寿 杨迪 +1 位作者 陈兵 韩泽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5-169,共15页
中国氦气资源匮乏,如何从天然气中高效、低成本提取氦气是缓解氦气资源紧张的主要途径。为此,全面系统梳理归纳了从天然气中提取氦气最常用的3种技术,即低温法、变压吸附法和膜分离法,并介绍了各技术的特点。天然气提纯氦气的方式有很多... 中国氦气资源匮乏,如何从天然气中高效、低成本提取氦气是缓解氦气资源紧张的主要途径。为此,全面系统梳理归纳了从天然气中提取氦气最常用的3种技术,即低温法、变压吸附法和膜分离法,并介绍了各技术的特点。天然气提纯氦气的方式有很多,工艺设计时需要针对不同原料气组成以及参数对不同的提氦工艺技术进行筛选、集成和具体论证,在保证氦气回收率和纯度前提下,亟需形成提取氦气成本最低的工艺流程。研究结果表明:①低温法是通过沸点差异来实现与其他气体的分离,考虑天然气组分及经济性,通常应用在初步的提纯并得到液化天然气;②变压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对气体的选择性吸附进行分离,通常使用在最终提纯;③膜分离法是利用膜根据气体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由于其能耗低、纯度相对较低等特点通常与其他技术耦合使用,具体选择与实际相结合。结论认为:①结合天然气液化联产提出的主动式+被动式新型氦气提取技术,其粗氦回收率超过99%,后续集成其他技术进行纯化,可得到纯度超过99.99%的高纯氦气,该技术既采用了BOG提氦(即被动式提氦)技术,又避免了由于环境影响造成的提氦不连续;②通过归纳总结3种提氦工艺的适用范围和阶段,同时提出的主动式+被动式新型天然气提氦耦合天然气液化工艺技术,可以为中国提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提氦 低温法 变压吸附法 膜分离法 BOG 主动式+被动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