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协同扩散模型的PPGs溶胀动力学
1
作者 魏志毅 范海明 +4 位作者 王杰祥 张金泽 刘佳音 杨留洋 张玲可儿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173,共9页
预交联凝胶颗粒(PPGs)是一种有高吸水特性的聚合物凝胶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油田调剖堵水。PPGs的吸水溶胀特性与凝胶网络结构性质紧密相关,溶胀动力学方法是一种简便的评价PPGs凝胶网络结构特性的方法。对比分析Voigt模型与THB协同扩散... 预交联凝胶颗粒(PPGs)是一种有高吸水特性的聚合物凝胶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油田调剖堵水。PPGs的吸水溶胀特性与凝胶网络结构性质紧密相关,溶胀动力学方法是一种简便的评价PPGs凝胶网络结构特性的方法。对比分析Voigt模型与THB协同扩散模型的特点,通过合理的等效球形假设与公式简化得到r-THB模型溶胀动力学公式。利用协同扩散系数(D_(c))作为表征凝胶的网络结构的特性参数,由混合项D_(mix)、弹性项D_(el)和离子项D ion三个分量组成,分析D_(c)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D_(c)随着交联剂的含量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交联剂浓度增加了D_(el);D_(c)随矿化度的增加而减小,这主要是由于盐浓度增加减小道南平衡渗透压,减小D ion分量;基于r-THB模型的凝胶溶胀动力学研究方法为表征凝胶网络结构性质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交联凝胶颗粒 溶胀动力学 Voigt模型 THB协同扩散模型 协同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响应型预交联凝胶颗粒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2
作者 邓佳男 郑昊 +5 位作者 高源鲜 毕文良 赵鸿浩 贺甲元 卢贵武 张潇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6,共7页
针对在CO_(2)驱替过程中,地层水形成酸性环境后导致凝胶颗粒(PPG)降解脱水的问题,以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乙烯基咪唑(VIZ)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3种CO_(2)响应型单体为主要原料,添加有机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和纳米... 针对在CO_(2)驱替过程中,地层水形成酸性环境后导致凝胶颗粒(PPG)降解脱水的问题,以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乙烯基咪唑(VIZ)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3种CO_(2)响应型单体为主要原料,添加有机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和纳米交联剂VSNPs,通过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具有三重交联网络的CO_(2)响应型凝胶颗粒(CR-PPG),并开展了体系优化、CO_(2)响应性测试、电导率测试、流变测试和岩心驱替实验。研究表明:单体DMAA、VIZ、NVP的最佳配比为2∶2∶1;CR-PPG具有优异的CO_(2)响应特性和力学强度,其在CO_(2)驱替过程中具有高效的封堵调剖能力;CR-PPG的CO_(2)响应机理为其结构中叔胺基团在CO_(2)酸性环境下的质子化效应。该研究为CO_(2)驱替过程中的调堵作业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非均质储层 三重交联 预交联凝胶颗粒 纳米交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采出液中黏弹性颗粒驱油剂PPG的检测新方法
3
作者 祝仰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1-555,共5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检测油田采出液中聚合物含量的最简便灵敏的方法,但该方法只能对聚合物的总量进行检测。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驱油效率,常常会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黏弹性颗粒驱油剂PPG进行复配使用,为了实现含有HPAM的油...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检测油田采出液中聚合物含量的最简便灵敏的方法,但该方法只能对聚合物的总量进行检测。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驱油效率,常常会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黏弹性颗粒驱油剂PPG进行复配使用,为了实现含有HPAM的油田采出液中PPG液相色谱的检测,提出了一种新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即利用HPAM和PPG结构上的差异,在样品中分别加入交联剂和破胶剂,使HPAM从溶液中沉淀出来,而PPG仍然保留在溶液中,以排除液相色谱检测PPG时HPAM的干扰。结果表明,样品中加入硝酸铝交联剂(硝酸铝、聚合物总量比=10:1)3 min后,加入破胶剂H_2O_2(H_2O_2、聚合物总量比=150:1),可以实现HPAM的完全沉淀,进而实现PPG的液相色谱检测。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精确度和加标回收率,线性范围:10~200 mg/L,最低检测限为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黏弹性颗粒剂 交联剂 破胶剂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驱后B-PPG与HPAM非均相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18
4
作者 任亭亭 宫厚健 +2 位作者 桑茜 李亚军 董明哲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58,84,共6页
通过单填砂管流动实验中阻力系数的测量,对聚驱后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与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复配的非均相体系的封堵性能进行了评价,优选出了封堵能力最佳的BPPG、HPAM非均相体系;通过渗透率不同的双填砂管驱油实验和微观驱油实... 通过单填砂管流动实验中阻力系数的测量,对聚驱后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与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复配的非均相体系的封堵性能进行了评价,优选出了封堵能力最佳的BPPG、HPAM非均相体系;通过渗透率不同的双填砂管驱油实验和微观驱油实验,研究了聚驱后非均相体系的调剖与驱油能力。单管封堵实验结果表明:B-PPG与HPAM复配的非均相体系,能够对填砂管进行有效封堵,显著提高聚驱后填砂管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HPAM与B-PPG按质量比例6∶4(干重)配制时封堵效果最好。双管调驱实验结果表明:非均相体系调驱能够明显改善聚驱后高渗管和低渗管的分流比,使剩余油动用程度较低的低渗管采收率大幅提高。微观实验表明:非均相体系提高聚驱后采收率方式主要靠增大驱替液的波及系数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非均相体系 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 阻力系数 调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视化实验和分形维数的B-PPG微观驱油特征研究
5
作者 姜祖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1-156,共6页
黏弹性颗粒驱油剂(B-PPG)调驱是高含水老油田进行剩余油挖潜、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高效驱替方式之一。结合可视化驱油实验和分形维数理论对B-PPG微观驱油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增强其油藏适应性和矿场增油效果。结果表明,B-PPG驱相对于水... 黏弹性颗粒驱油剂(B-PPG)调驱是高含水老油田进行剩余油挖潜、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高效驱替方式之一。结合可视化驱油实验和分形维数理论对B-PPG微观驱油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增强其油藏适应性和矿场增油效果。结果表明,B-PPG驱相对于水驱分形维数更低、驱替前缘更均匀、突破时间更长,能够有效扩大波及范围;B-PPG驱提高采收率值随孔喉比的增大和配位数的减小而增大,即非均质性较强、连通关系较差时,B-PPG驱能够大幅改善水驱开发效果;B-PPG颗粒的粒径与孔喉结构之间存在匹配关系,对于配位数为3、孔喉比为3.0的可视化模型,50~70目的B-PPG驱突破时分形维数最小、提高采收率值最大,矿场实施B-PPG驱时应合理优选B-PPG粒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实验 分形维数 黏弹性颗粒驱油剂调驱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聚驱后油层无碱中相自适应堵调驱实验
6
作者 韩培慧 曹瑞波 +2 位作者 姜国庆 陈文林 韩旭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7-156,共10页
大庆油田聚驱后弱碱复合驱扩大现场试验取得了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13.5百分点的较好效果,但体系中碱的存在导致管线、泵产生腐蚀、结垢和采出液出现严重乳化破乳难等问题。同时,由于优势渗流通道的存在,流度控制难,致使体系中聚合物... 大庆油田聚驱后弱碱复合驱扩大现场试验取得了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13.5百分点的较好效果,但体系中碱的存在导致管线、泵产生腐蚀、结垢和采出液出现严重乳化破乳难等问题。同时,由于优势渗流通道的存在,流度控制难,致使体系中聚合物质量浓度高达2500 mg/L。为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更大幅度提高采收率,需研发出适用于大庆油田聚驱后油层的高效中相微乳液驱油体系。通过对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界面张力进行测量,初步筛选出能够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产品,然后进行中相微乳液体系水溶性评价,并开展了较为完善的油水相态评价,进一步确定中相微乳液体系的最佳盐度(盐的质量分数)及其与油水比的关系,从而研发出无碱中相微乳液配方,并加入预交联颗粒凝胶(PPG)组成无碱中相自适应堵调驱体系。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聚驱后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23.3百分点,比常规弱碱复合驱多提高采收率10.1百分点,降低聚合物用量28%。研究成果为大幅提高大庆油田聚驱后油层的采收率提供了理论及实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驱后油层 相行为测试 中相微乳液 预交联颗粒凝胶(ppg) 自适应堵调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弹性颗粒驱油剂的流变特性 被引量:8
7
作者 吴亚红 姜祖明 +4 位作者 李振泉 曹绪龙 宋新旺 郭兰磊 刘灵灵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7-92,共6页
粘弹性颗粒驱油剂B-PPG是一种全新的驱油剂,具有部分交联、部分支化的分子结构,分散于水中形成非均相的B-PPG悬浮液。采用稳态剪切和动态振荡实验,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不同交联度的B-PPG在不同矿化度盐水中的流变特性,并分析其产生机... 粘弹性颗粒驱油剂B-PPG是一种全新的驱油剂,具有部分交联、部分支化的分子结构,分散于水中形成非均相的B-PPG悬浮液。采用稳态剪切和动态振荡实验,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不同交联度的B-PPG在不同矿化度盐水中的流变特性,并分析其产生机理。结果表明,B-PPG悬浮液具有优异的粘弹性、耐盐性和增粘性。随着B-PPG交联度的增加,B-PPG悬浮液粘度呈下降趋势,B-PPG悬浮液粘性与弹性模量交点处频率(Fc)逐渐趋向低频;高矿化度使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的弹性减弱,而对B-PPG悬浮液模量影响较小,表明B-PPG较HPAM具有更优异的耐盐性;随着B-PPG质量分数的增大,B-PPG悬浮液线性粘弹区范围增大,且粘度明显增大,B-PPG悬浮液更加偏离牛顿流体,Fc值逐渐趋向低频;通过对其动态振荡曲线的线性拟合数据发现,B-PPG悬浮液表现出弱凝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交联 粘弹性颗粒驱油剂 流变特性 弱凝胶 非均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分散体系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11
8
作者 崔晓红 朴佳锐 +1 位作者 李明远 林梅钦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5-419,共5页
采用HAAKERS600型流变仪、膜过滤实验及激光粒度仪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分散体系的流变性能、封堵性能和颗粒的形态、大小。结果表明,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分散体系的表观黏度和弹性随溶胀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当溶... 采用HAAKERS600型流变仪、膜过滤实验及激光粒度仪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分散体系的流变性能、封堵性能和颗粒的形态、大小。结果表明,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分散体系的表观黏度和弹性随溶胀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当溶胀时间为10~15d时,体系的表观黏度达到最大值;随剪切速率增加,体系的表观黏度降低,表现出明显的假塑性体系的性质,而且为非依时性体系。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的固体特性较明显,能够对1.2um的纤维素膜形成一定的封堵,且随溶胀时间增加,其封堵能力先增加后降低。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的粒径随溶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10d之内溶胀较快,10d之后粒径基本保持不变。溶胀后的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大小是溶胀前的几倍至十几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 溶胀 流变性 封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水解的预交联凝胶型聚丙烯酰胺的水化层结构 被引量:9
9
作者 马莹 张恒 苑世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6-394,共9页
部分水解的预交联凝胶型聚丙烯酰胺在水溶液中的吸水溶胀能对油藏高渗透区域产生有效封堵,有利于提高驱油效率.分子模拟结果表明,凝胶颗粒的溶胀主要归因于侧链亲水基团在水溶液中的水化作用,这些带负电的亲水基团中心原子通过氢键和静... 部分水解的预交联凝胶型聚丙烯酰胺在水溶液中的吸水溶胀能对油藏高渗透区域产生有效封堵,有利于提高驱油效率.分子模拟结果表明,凝胶颗粒的溶胀主要归因于侧链亲水基团在水溶液中的水化作用,这些带负电的亲水基团中心原子通过氢键和静电作用在其周围极化出一层排列规整、有序而紧密的水化层,并将水分子束缚其中;同时水化层内的水分子之间依赖氢键网络促进水化层的稳定.本文从微观结构、动力学和氢键等方面比较了各亲水基团中心原子的水化能力,发现—COO-官能团具有较强的束缚水分子的能力,对水化层的稳定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交联凝胶颗粒 分子动力学模拟 溶胀 水化层结构 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张莉 崔晓红 任韶然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44-147,共4页
根据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效果分析了聚合物驱后油藏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潜力。室内驱油实验表明,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为17.6%~20.1%,提高采收率幅度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驱(3%左右)和单一聚合物驱(11%~15%),高... 根据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效果分析了聚合物驱后油藏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潜力。室内驱油实验表明,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为17.6%~20.1%,提高采收率幅度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驱(3%左右)和单一聚合物驱(11%~15%),高于表面活性剂驱和聚合物驱二者之和,优于同等经济条件下聚合物驱的效果。孤岛中一区Ng3-6和孤东六区聚合物注入完成后接着实施二元复合驱,综合含水进一步下降,日产油量明显增加。聚合物溶液中加入粘弹性颗粒PPG(Preformed Particle Gel)后,体系从偏粘性转变为偏弹性,具有较强的剖面调整能力。2009年2月在聚合物驱转后续水驱多年的孤岛中一区Ng3单元实施聚合物+PPG驱,注入压力上升了1.4MPa,油层纵向非均质性明显改善,纵向各层吸水趋于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后 二元复合驱 ppg 采收率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膨颗粒非均质裂缝封堵效果与改善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琳 张永昌 +2 位作者 吴轶君 辛军 蒲万芬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1-157,共7页
体膨颗粒已广泛应用于高温高盐裂缝性油藏控水,且其封堵效果与颗粒尺寸、颗粒分流率密切相关。采用人工造缝的碳酸盐岩露头岩芯组模拟非均质裂缝储层,在130℃、19.8×10;mg/L条件下进行体膨颗粒裂缝堵水效果评价与改善实验。结果发... 体膨颗粒已广泛应用于高温高盐裂缝性油藏控水,且其封堵效果与颗粒尺寸、颗粒分流率密切相关。采用人工造缝的碳酸盐岩露头岩芯组模拟非均质裂缝储层,在130℃、19.8×10;mg/L条件下进行体膨颗粒裂缝堵水效果评价与改善实验。结果发现,粒径过大、窄裂缝分流率过高的体膨颗粒可能加剧裂缝产液的非均质性,而粒径过小的体膨颗粒不适用于出水强度较高的储层。将可固化覆膜颗粒与体膨颗粒联用,前者在油藏高温下固化于宽裂缝内形成不可动筛网段塞,令后者从宽裂缝中突破的压力梯度显著高于窄裂缝,进而可有效改善非均质裂缝的产液剖面,并消除因体膨颗粒尺寸、分流率不当对裂缝封堵带来的负面影响。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体膨颗粒的非均质裂缝封堵行为,对提高裂缝油藏的控水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膨颗粒 可固化覆膜颗粒 裂缝 堵水 非均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设计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59
12
作者 曹绪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5-121,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聚驱后油藏采收率,针对聚驱后油藏非均质性强、剩余油普遍分布的特点,提出了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包括黏弹性颗粒驱油剂(PPG)、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通过研究黏弹性颗粒驱油剂的溶胀能力、黏弹性、滤过... 为进一步提高聚驱后油藏采收率,针对聚驱后油藏非均质性强、剩余油普遍分布的特点,提出了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包括黏弹性颗粒驱油剂(PPG)、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通过研究黏弹性颗粒驱油剂的溶胀能力、黏弹性、滤过能力和在岩心中运移性能,及其与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之间相互作用,得到了适合于胜利高温高盐油藏和聚合物驱后油藏的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1000mg/L PPG+1000mg/L聚合物+0.3%胜利石油磺酸盐+0.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709。结果表明,PPG可遇水溶胀,耐盐性能好,在油藏中具有封堵和运移性能,较单一聚合物能够更好地提高波及体积。在含水98%条件下注入0.3倍孔隙体积的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13.6%(OOIP)。该体系可应用于高温高盐油藏或聚合物驱后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HPCF) 提高采收率(EOR) 黏弹性颗粒驱油剂(ppg)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黏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交联凝胶颗粒调驱研究(英文) 被引量:5
13
作者 许洪星 蒲春生 许耀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0-165,共6页
针对延长油田地下交联凝胶调驱存在的问题,提出并开展了预交联凝胶颗粒性能评价及调驱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选择的预交联颗粒具有良好的吸水膨胀性能,在延长油藏条件下(矿化度41 811 mg/L,温度80℃),15 d后颗粒粒径可膨胀至几百纳米... 针对延长油田地下交联凝胶调驱存在的问题,提出并开展了预交联凝胶颗粒性能评价及调驱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选择的预交联颗粒具有良好的吸水膨胀性能,在延长油藏条件下(矿化度41 811 mg/L,温度80℃),15 d后颗粒粒径可膨胀至几百纳米,表明微球具有一定的耐温耐盐性;预交联颗粒对单管填砂模型具有较好的封堵效果,且能运移到模型深部,表明颗粒适合深部调驱的需要;颗粒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且能够高强度封堵高渗透层,显示出良好的剖面改善能力;预交联颗粒可分别提高高、低渗管采收率16%、26%,使并联双管总采收率最终达到75%,表明高剩余油条件下,预交联颗粒能封堵高渗透层,从而有效启动低渗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预交联颗粒 调驱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与预交联凝胶颗粒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康万利 刘述忍 +3 位作者 白宝君 郭权庆 季亮 孟令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45,共4页
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在调堵剂预交联凝胶颗粒(PPG)上的吸附和脱附特性,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型吸附,吸附在颗粒上的表面活性剂能够被后续注入水逐渐洗脱下来,仍然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利用激光粒度仪研究了Triton X-... 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在调堵剂预交联凝胶颗粒(PPG)上的吸附和脱附特性,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型吸附,吸附在颗粒上的表面活性剂能够被后续注入水逐渐洗脱下来,仍然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利用激光粒度仪研究了Triton X-100对PPG膨胀性的影响规律,发现吸附后PPG的粒径减小。稳态和动态流变性实验研究表明,随着Triton X-100浓度的增加,溶胀后的PPG逐渐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特征,储能模量逐渐降低,PPG的注入性和运移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交联凝胶颗粒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吸附 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微观驱油机理可视化实验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方剑 侯健 +2 位作者 元福卿 王代刚 刘永革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7-571,共5页
由于良好的黏弹性、耐温抗盐性和悬浮性能,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作为驱油剂已广泛应用于三次采油领域。文中将B-PPG岩心驱替实验与CT扫描技术相结合,研究了B-PPG在真实岩心驱替过程中的微观驱油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与水驱相比,驱... 由于良好的黏弹性、耐温抗盐性和悬浮性能,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作为驱油剂已广泛应用于三次采油领域。文中将B-PPG岩心驱替实验与CT扫描技术相结合,研究了B-PPG在真实岩心驱替过程中的微观驱油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与水驱相比,驱替至残余油阶段,B-PPG驱采收率提高了16.0百分点。基于CT扫描微观可视化研究,制定了剩余油赋存形态的划分标准,发现B-PPG颗粒能以暂堵—变形—运移的方式从岩石表面剥离更多连片的剩余油,使剩余油呈现更低的接触面积比,驱替至残余油阶段时,形态复杂的多孔状剩余油成为主要赋存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 微观驱油机理 剩余油分布特征 CT扫描 岩心驱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乙氧基数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对预交联凝胶颗粒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述忍 康万利 +3 位作者 白宝君 季亮 郭权庆 杨润梅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95-398,共4页
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流变仪研究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n)及其分子上乙氧基(EO)数对预交联凝胶颗粒膨胀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NPEOn使预交联凝胶颗粒的粒径减小,在剪切条件下更易破坏,储能模量降低;随着NPEOn分子上EO... 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流变仪研究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n)及其分子上乙氧基(EO)数对预交联凝胶颗粒膨胀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NPEOn使预交联凝胶颗粒的粒径减小,在剪切条件下更易破坏,储能模量降低;随着NPEOn分子上EO数的增加,预交联凝胶颗粒的粒径逐渐变大,屈服应力逐渐增加,稠度系数也逐渐变大,幂律指数反而减小,储能模量逐渐增加。NPEOn对预交联凝胶颗粒性能的影响机理主要是通过疏水缔合作用,EO数的增加使NPEOn的亲水性增强,与预交联凝胶颗粒的疏水缔合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预交联凝胶颗粒 膨胀性能 储能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相驱油体系与低中渗油藏适应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卢军 张卓 +2 位作者 杨力生 郭琳琳 张小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6期17-23,32,共8页
王集油田王17块是国内首个在低中渗油藏开展的多级非均相调驱段塞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试验,目的是形成小断块、低中渗油藏化学驱配套技术,引领示范动用河南油田剩余的3512×10^4 tⅠ类、Ⅱ类化学驱储量,油藏技术关键是驱剂与油藏的... 王集油田王17块是国内首个在低中渗油藏开展的多级非均相调驱段塞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试验,目的是形成小断块、低中渗油藏化学驱配套技术,引领示范动用河南油田剩余的3512×10^4 tⅠ类、Ⅱ类化学驱储量,油藏技术关键是驱剂与油藏的适应性、有效封堵极端耗水层、井网调整技术。从聚合物、黏弹颗粒驱油剂(PPG)与油藏相适应入手,重点研究了黏弹颗粒驱油剂的粒径分布,分析了影响黏弹颗粒吸水溶胀的因素,表征了抗盐性、抗剪切性、热稳定性,同时对形成的非均相体系颗粒数与浓度关系、注入性、驱油效率及分流率进行评价,优选的非均相驱油体系与低中渗油藏适应性较好,矿场应用取得了增油降水效果,为低中渗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中渗油藏 聚合物驱 黏弹颗粒 非均相驱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响应性预制凝胶颗粒的制备与溶胀性质 被引量:4
18
作者 毕卫宇 黎晓茸 黄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7-72,共6页
为实现CO_2驱油工艺中的深部波及控制,基于不稳定交联策略,设计了一种具有pH响应性质的预制凝胶颗粒。在同时引入酸性敏感型缩醛和稳定型双重交联剂的条件下,以丙烯酰胺为单体,通过溶液自由基聚合反应进行了制备。考察了缩醛含量、温度... 为实现CO_2驱油工艺中的深部波及控制,基于不稳定交联策略,设计了一种具有pH响应性质的预制凝胶颗粒。在同时引入酸性敏感型缩醛和稳定型双重交联剂的条件下,以丙烯酰胺为单体,通过溶液自由基聚合反应进行了制备。考察了缩醛含量、温度和介质pH值对其溶胀性质的影响,将制备的预制凝胶颗粒连续置于盐水和pH值≤3.0的酸性缓冲溶液中后,表现出两级溶胀特性,而按常规方法制备的凝胶颗粒在同样条件下仅为单级溶胀模式。当稳定交联剂用量一定时,在两种介质中的平衡溶胀度均随缩醛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制备的凝胶颗粒在中性介质中的平衡溶胀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在酸性介质中溶胀速率和平衡溶胀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这种具有pH响应性两级溶胀行为的预制凝胶颗粒对于实现CO_2驱油工艺中的深部波及控制将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凝胶颗粒 溶胀 不稳定 交联剂 缩醛PH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交联体增效聚合物驱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崔晓红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65-169,100,共5页
利用预交联体良好的耐温抗盐能力、在地层中具有变形特性和选择性进入等特点,首次开发建立了适合高温高盐和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预交联体增效聚合物驱油方法。室内高温高盐条件下双管驱油试验结果表明:预交联体增效聚合物驱油体系具... 利用预交联体良好的耐温抗盐能力、在地层中具有变形特性和选择性进入等特点,首次开发建立了适合高温高盐和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预交联体增效聚合物驱油方法。室内高温高盐条件下双管驱油试验结果表明:预交联体增效聚合物驱油体系具有极好的液流转向、扩大波及体积能力,能够同时改善层内、层间矛盾;0.3PV聚合物驱比水驱提高采收率6.7%,而同等段塞尺寸的预交联体增效聚合物驱段塞提高采收率可达23.8%,聚合物驱后0.2PV预交联体增效聚合物驱段塞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11.8%。预交联体增效聚合物驱在高温高盐、聚合物驱后具有极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是复杂苛刻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潜力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采收率 预交联体 波及体积 驱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乳剂对预交联颗粒凝胶界面扩张流变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3-168,共6页
利用界面扩张流变方法研究星型(PES)、梳型(PEC)和支链型(PEB)非离子聚醚类破乳剂以及阳离子反相破乳剂(HY01)对预交联颗粒凝胶(PPG)界面膜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醚类非离子破乳剂通过竞争吸附,顶替界面上的PPG分子,能够降低界面扩张... 利用界面扩张流变方法研究星型(PES)、梳型(PEC)和支链型(PEB)非离子聚醚类破乳剂以及阳离子反相破乳剂(HY01)对预交联颗粒凝胶(PPG)界面膜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醚类非离子破乳剂通过竞争吸附,顶替界面上的PPG分子,能够降低界面扩张模量,破坏界面膜强度;星型的分子结构对界面层结构的影响效果最强;反相破乳剂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影响PPG界面膜的性质,在适宜浓度形成界面复合物,界面膜强度较大,而高浓度的反相破乳剂仍然对界面膜产生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交联颗粒凝胶 破乳剂 界面 扩张流变 胜利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