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grated spatial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ing for forest fire prediction:a case study in Fujian Province,China
1
作者 Chunhui Li Zhangwen Su +4 位作者 Rongyu Ni Guangyu Wang Yiyun Ouyang Aicong Zeng Futao Guo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25年第3期208-223,共16页
The increasing frequency of extreme weather events raises the likelihood of forest wildfires.Therefore,establishing an effective fire prediction model is vital for protecting human life and property,and the environmen... The increasing frequency of extreme weather events raises the likelihood of forest wildfires.Therefore,establishing an effective fire prediction model is vital for protecting human life and property,and the environment.This study aims to build a prediction model to understand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piecewise effects of forest fire drivers.Using monthly grid data from 2006 to 2020,a modeling study analyzed fire occurrences during the September to April fire season in Fujian Province,China.We compared the fitting performance of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LRM),the generalized additive logistic model(GALM),and the spatial generalized additive logistic model(SGALM).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GALMs had the best fitting results and the highest prediction accuracy.Meteorological factors significantly impacted forest fires in Fujian Province.Areas with high fire incidence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west and southeast.SGALMs improved the fitting effect of fire prediction models by considering spatial effects and the flexible fitting ability of nonlinear interpretation.This model provides piecewise interpretations of forest wildfire occurrences,which can be valuable for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will assist forest managers in refining prevention measures based on 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fire prediction Logistic regression spatial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Spline functions Piecewise effec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ttlement Prediction for Buildings Surrounding Foundation Pits Based on a Stationary Auto-regression Model 被引量:3
2
作者 TIAN Lin-ya HUA Xi-she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1期78-81,共4页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buildings surrounding foundation pits, a study was made on a settlement monitoring and trend prediction method. A statistical testing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stability of a settlement monitori...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buildings surrounding foundation pits, a study was made on a settlement monitoring and trend prediction method. A statistical testing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stability of a settlement monitoring datum has been discussed. According to a comprehensive survey, data of 16 stages at operating control point, were verified by a standard t test to determine the stability of the operating control point. A stationary auto-regression model, AR(p), used for the observation point settlement prediction has been investigated. Given the 16 stages of the settlement data at an observation point,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model was analyzed. Settlement of last four stages was predicted using the stationary auto-regression model AR (1); the maximum difference between predicted and measured values was 0.6 mm, indicating good prediction results of the model. Hence, this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settlement predictions for buildings surrounding foundation p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ndation pit BUILDING settlement monitoring datum stability stationary auto-regression model settlement predi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ualization of uncertainty associated with spatial prediction of continuous variables using HSI color model:a case study of prediction of pH for topsoil in peri-urban Beijing,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檀满枝 陈杰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19-322,共4页
Hue-Saturation-Intensity (HSI) color model, a psychologically appealing color model, was employed to visualize uncertainty represented by relative prediction error based on the case of spatial prediction of pH of to... Hue-Saturation-Intensity (HSI) color model, a psychologically appealing color model, was employed to visualize uncertainty represented by relative prediction error based on the case of spatial prediction of pH of topsoil in the peri-urban Beijing. A two-dimensional legend was designed to accompany the visualization-vertical axis (hues) for visualizing the predicted values and horizontal axis (whiteness) for visualizing the prediction error. Moreover, different ways of visualizing uncertainty were briefly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is case study indicated that visualization of both predictions and prediction uncertainty offered a possibility to enhance visual exploration of the data uncertainty and to compare different prediction methods or predictions of totally different variables. The whitish region of the visualization map can be simply interpreted as unsatisfactory prediction results, where may need additional samples or more suitable prediction models for a better prediction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e-Saturation-Intensity color model spatial prediction UNCERTAINTY VISUAL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geographical similarity-based sampling method of non-fire point data for spatial prediction of forest fires 被引量:1
4
作者 Quanli Xu Wenhui Li +1 位作者 Jing Liu Xiao Wang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195-214,共20页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and risks of forest fires by building a spatial prediction model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controlling forest fires.Non-fire point data are important training data for constructing a model,...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and risks of forest fires by building a spatial prediction model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controlling forest fires.Non-fire point data are important training data for constructing a model,and their quality significantly impacts the predi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However,non-fire point data obtained using existing sampling methods generally suffer from low representativeness.Therefore,this study proposes a non-fire point data sampling method based on geographical similarit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on-fire point samples.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the less similar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between a sample point and an already occurred fire point,the greater the confidence in being a non-fire point sample.Yunnan Province,China,with a high frequency of forest fires,was used as the study area.We compared the prediction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sampling methods and the proposed method using three commonly used forest fire risk prediction models:logistic regression(LR),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and random forest(RF).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ing and prediction accuracies of the forest fire prediction model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proposed sampling method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traditional sampling method.Specifically,in 2010,the modeling and prediction accuracies improved by 19.1%and 32.8%,respectively,and in 2020,they improved by 13.1%and 24.3%,respectively.Therefore,we believe that collecting non-fire point sample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geographical similarit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rest fire samples,and thus enhance the prediction of forest fire ris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prediction of forest fires Data-driven models Geographic similarity Non-fire point data Data confid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空间土壤推测与土壤模型构建研究进展
5
作者 解宪丽 夏成业 +3 位作者 殷彪 李安波 李开丽 潘贤章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8,共15页
土壤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复合体。早期的数字土壤制图研究主要关注水平方向的土壤空间变异和制图,对垂直方向空间变异和土壤三维制图考虑较少。近年来,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和对地观测与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土壤三维空间数据获... 土壤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复合体。早期的数字土壤制图研究主要关注水平方向的土壤空间变异和制图,对垂直方向空间变异和土壤三维制图考虑较少。近年来,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和对地观测与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土壤三维空间数据获取、三维空间推测、三维数据模型、三维模型构建和可视化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对三维空间土壤推测与土壤模型构建的已有方法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期为三维数字土壤制图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建议。以三维土壤制图、三维GIS、三维数据模型、三维地质建模、三维可视化、土壤空间变异、空间推测、克里格插值、土壤-景观分析、深度函数、机器学习、地统计学、随机模拟等为关键词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基于相关度、引用率和文献来源等因素进一步筛选出重点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了土壤空间变异性、三维空间土壤推测、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和三维模型构建等关键技术的现有研究体系,对各种三维推测和建模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作出评价。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垂直方向土壤数据稀少、土壤三维推测精度低、三维模型质量待提高等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空间 土壤空间变异性 土壤空间推测 三维数据模型 三维模型构建 数字土壤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的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预测
6
作者 赵萍 阮旭东 +4 位作者 刘亚风 赵思逸 孙雨 常杰 周俊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896,共8页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和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的复合模型——GABP模型,以安徽省池州市某矿区及其周边为研究区,预测了土壤中p H和7种重金属元素(Cd、Pb、Cr、Cu、Ni、Hg、As...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和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的复合模型——GABP模型,以安徽省池州市某矿区及其周边为研究区,预测了土壤中p H和7种重金属元素(Cd、Pb、Cr、Cu、Ni、Hg、As)含量的空间分布,并与BPNN和反比距离权重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IDW)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受采矿活动影响,研究区土壤p H和重金属含量呈显著的空间分异性;GABP复合模型的数据扩增能够有效弥补BPNN对样本数量的依赖,同时结合了地理位置和高程属性,精度评价结果显示GABP模型的平均R^(2)、r、RMSE、MAE分别是IDW和BPNN的3.03倍、2.56倍,2.93倍、2.39倍,0.85倍、0.61倍,0.79倍、0.62倍,预测精度更高。模型解决了传统空间插值方法结果中可能出现负值和边界无法插值的问题,为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 GABP模型 空间分布预测 重金属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遗留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输入输出平衡研究
7
作者 赵归梅 吴秋梅 +4 位作者 胡文友 黄标 祖艳群 李元 湛方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92-1502,共11页
为探究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输入与输出通量特征,本试验以长江下游某典型遗留硫铁矿区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分析研究区土壤重金属(Cd、Pb、Cu、Zn、Cr)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设置监测田块,核算研究区土壤重金属输入与输出通量及构建含量预测模型... 为探究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输入与输出通量特征,本试验以长江下游某典型遗留硫铁矿区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分析研究区土壤重金属(Cd、Pb、Cu、Zn、Cr)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设置监测田块,核算研究区土壤重金属输入与输出通量及构建含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硫铁矿区小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主要是Cd、Cu、Zn,分别有5.88%、33.99%和13.07%的土壤样品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水稻籽粒中Cd和Cr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限量值的点位比例分别为36.00%和13.33%;土壤Cd、Cu、Zn的空间分布呈现上游矿坑周边及下游水库入口处含量高的趋势,且三者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Pb和Cr的空间分布与之不同,其中Cr与其他元素呈现负相关关系;根据监测田块核算,研究区Cd、Cu、Pb、Zn、Cr的年输入通量分别为15.62、86.63、292.92、325.89、90.30 g·hm^(-2)·a^(-1),年输出通量分别为2.85、0.32、37.20、196.15、5.94 g·hm^(-2)·a^(-1),土壤重金属呈现不断累积的特征;预测Cd和Cu在未来20 a间含量会明显增加,Pb、Zn、Cr反之。综上,加强上游矿区的水源治理,提倡下游农田科学灌溉,减少灌溉水中Cd等重金属输入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铁矿区 重金属 空间分布 输入-输出通量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水县彩林观赏期预报模型构建及时空变化研究
8
作者 邹雨伽 李淑静 +1 位作者 张玉芳 王鑫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79,共9页
利用黑水县2008—2020年彩林物候期观测和同步气象资料,筛选影响彩林变色日序的关键气象因子,通过多元回归等数理方法建立月尺度的彩林观赏期短期气候预测模型和未来10 d的彩林观赏期中期气象预报模型并进行检验,依托GIS平台及多年平均... 利用黑水县2008—2020年彩林物候期观测和同步气象资料,筛选影响彩林变色日序的关键气象因子,通过多元回归等数理方法建立月尺度的彩林观赏期短期气候预测模型和未来10 d的彩林观赏期中期气象预报模型并进行检验,依托GIS平台及多年平均气象数据模拟黑水县彩林变色日序时空分布。结果表明:黑水县彩林平均于9月28日、10月16日分别进入始红、盛红状态;彩林始红日序与7月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显著正相关,与7月累计降水量显著负相关;彩林盛红日序与7月累计降水量显著负相关,与8月平均最低气温显著正相关;彩林进入始红及盛红状态日序与前10 d各气象要素均不显著相关;彩林观赏指数与前10 d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累计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平均气温日较差、累计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彩林观赏期日序整体随海拔高度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攀升而提前,在10月10日前全县彩林均进入始红状态。本研究通过相关气象因子建立黑水县彩林短期气候预测模型及中期气象预报模型,检验认为彩林观赏期短期气候预测模型在彩林始红及盛红状态预测中具有较高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中期气象预报模型仅适用于彩林始红状态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县 彩林 观赏期 温度 时空变化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城市热岛效应趋势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苏慧怡 卞玉霞 褚永彬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28-333,共6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裂变式影响的热岛效应成为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对热岛效应进行预测研究成为颇受重视的学术议题。通过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2013-2020年7期landsat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裂变式影响的热岛效应成为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对热岛效应进行预测研究成为颇受重视的学术议题。通过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2013-2020年7期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对城市地表温度进行反演研究,通过分析影响因子与地表温度空间变化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所占权重,构建适用于呼和浩特市城区的热岛效应预测模型,并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进行验证,进一步验证所构建模型的准确性。通过计算趋势预测方程,表明新城区的热岛效应会继续加重,但增长速度将逐渐趋于平缓。该预测模型一方面可以预测城市地表温度的变化趋势,另一方面可以为制定预防和减缓热岛效应加剧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地表温度 空间变化分析 因素分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河南省1960—2020年降水时空特征分析与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兆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190-194,200,共6页
基于河南省1960—2020年117个气象站点的降水数据,采用GIS技术、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Kriging插值法对近61 a河南省的降水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根据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预测河南省2025、2035年的降水情况。... 基于河南省1960—2020年117个气象站点的降水数据,采用GIS技术、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Kriging插值法对近61 a河南省的降水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根据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预测河南省2025、2035年的降水情况。结果表明:1960—2020年河南省年降水量自北向南逐步递增,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规律,呈现出北少南多的特征;近61 a河南省年降水量第一主周期为55 a,降水周期为1971—2008年,降水具有周期时间长的特点;近61 a河南省降水量的时间变化趋势呈现出持续波动的状态,年降水量平均为584.7 mm;河南省1964、1985、2003年降水量明显增加,1993、1996、2002、2019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河南省2025、2035年降水空间分布与过去61 a降水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各地降水量仍然存在由北向南递增的纬度地带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时空特征 预测模型 GIS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馈机制的城市道路短时交通流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益 《交通科技》 2024年第3期120-125,共6页
交通精细化管理对掌握交通流规律提出了更高要求,交通流量预测是提高交通控制与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针对城市道路短时交通流量预测忽视运用实时检测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反馈的问题,文中提出由反馈模块和预测模块2部分组成的预测方法,并... 交通精细化管理对掌握交通流规律提出了更高要求,交通流量预测是提高交通控制与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针对城市道路短时交通流量预测忽视运用实时检测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反馈的问题,文中提出由反馈模块和预测模块2部分组成的预测方法,并运用上海市数据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方法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均小于基于反馈机制的单一模型及没有反馈机制的单一模型或组合模型,有效地提高了城市道路短时交通流量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城市道路 混合预测模型 反馈机制 时空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河北省降水量空间分布预测研究
12
作者 申亚飞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4年第5期36-39,共4页
基于河北省近年来降水的观测资料,在使用地形、海陆位置、区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等环境变量的基础上,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的降水量预测回归模型,预测生成河北省500 m分... 基于河北省近年来降水的观测资料,在使用地形、海陆位置、区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等环境变量的基础上,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的降水量预测回归模型,预测生成河北省500 m分辨率的降水量分布图。结果显示:就河北省全省来看,区域年平均降水量为506.72 mm,属半湿润区;BP神经网络驱动的降水量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其验证精度R^(2)达0.82,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为55.27、69.47 mm;预测结果显示区域降水量呈现自东部向西北减少趋势,降水量中心位于秦皇岛、唐山,次中心为沧州、衡水;该模型产生的空间误差为随机分布,表明BP模型可作为预测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BP模型 空间残差 空间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特性的交通自由流短时预测状态空间模型 被引量:7
13
作者 董春娇 邵春福 +1 位作者 诸葛承祥 孟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1-118,共8页
结合交通流时间和空间特性,建立了自由流状态下交通流短时预测状态空间模型实现道路网交通流预测。首先采用自相关函数法,基于交通流实测数据,判断交通流率、占有率和速度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其次,研究自由流状态下交通流参数空间传递特... 结合交通流时间和空间特性,建立了自由流状态下交通流短时预测状态空间模型实现道路网交通流预测。首先采用自相关函数法,基于交通流实测数据,判断交通流率、占有率和速度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其次,研究自由流状态下交通流参数空间传递特性。在此基础上,从交通流守恒方程入手,借鉴偏微分方程迎风格式时空离散的思想,对道路网交通流守恒方程组进行离散,建立自由流状态下交通流短时预测模型,进而考虑进出口匝道、车道数变更以及道路坡度等影响因素,将交通流短时预测模型转化为交通流短时预测状态空间模型,并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标定模型参数。实证研究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实现自由流状态下道路网范围内交通流短时预测,预测平均绝对偏差为1.73veh/2min,同等条件下,经典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和Elman模型的预测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3.19veh/2min和2.14veh/2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预测 自由流状态 交通流时空特性 状态空间模型 ARM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类树方法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制图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斌 许红卫 王人潮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01-808,共8页
以浙江省龙游县研究区为例 ,提供了一种推断和表达土壤有机质 (OM)含量空间分布信息的方法 ,通过一种数据挖掘方法———分类树建模方法将土壤OM含量与一些易于广泛观测的景观属性 ,包括地形、地质、土地利用和遥感影像建立联系 ,从而... 以浙江省龙游县研究区为例 ,提供了一种推断和表达土壤有机质 (OM)含量空间分布信息的方法 ,通过一种数据挖掘方法———分类树建模方法将土壤OM含量与一些易于广泛观测的景观属性 ,包括地形、地质、土地利用和遥感影像建立联系 ,从而将有关土壤OM含量分布的知识转入一种清楚的、定量的、与景观因子相关联的规则系统中 ,并以此来预测研究区土壤OM水平的连续空间分布。树分析选取了高程、岩石类型、土属类型、PC4 、PC2 、土地利用类型、PC3、PC1、上坡贡献面积、坡度、坡向、平面曲率和剖面曲率来预测研究区土壤OM等级的分布。其中 ,高程、岩石类型、土属类型和反映植被覆盖度的PC4 、PC2 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对于研究区土壤OM等级预测更为重要。从分析结果来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树方法 土壤有机质 空间制图 数据挖掘方法 建模方法 景观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应力变化率法的空间杆系结构鲁棒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国光 武志玮 +1 位作者 刘慧源 谭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77-83,共7页
为研究空间杆系结构鲁棒性及结构失效模式预测方法,将杆件关键系数引入应力变化率法用于结构失效模式预测和结构可靠度分析以考虑悬链线作用对杆件失效模式的影响。利用ANSYS数值模拟分析了静力阶跃荷载和竖向地震荷载作用下单层星型穹... 为研究空间杆系结构鲁棒性及结构失效模式预测方法,将杆件关键系数引入应力变化率法用于结构失效模式预测和结构可靠度分析以考虑悬链线作用对杆件失效模式的影响。利用ANSYS数值模拟分析了静力阶跃荷载和竖向地震荷载作用下单层星型穹顶结构杆件失效模式,对比了考虑杆件关键系数前后应力变化率曲线。作为对比分析,应用有限元软件ALGOR分析了一种新型张弦桁架结构在7种局部构件损坏工况下剩余构件内力变化的敏感性系数,分析了结构可靠度的鲁棒性并同传统张弦桁架结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考虑杆件关键系数后显著提高了临界破坏发生前若干荷载步的应力变化率,从而可利用该方法在结构失效前进行预警。通过改变下弦拉索的数量和布置方式可有效降低其对构件内力变化敏感性的影响,从而有效提高结构可靠度。在断索工况下,该高冗余度张弦桁架结构可提高结构抗连续性倒塌能力,延长结构从局部破坏到全部倒塌的过程,增加了结构安全储备,增强了结构抵抗灾变荷载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性 应力变化率法 空间杆系结构 失效模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预测的神经网络方法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启权 王昌全 +5 位作者 张文江 余勇 李冰 杨娟 白根川 刘泳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51-2458,共8页
土壤性质空间分布信息的准确表达是土壤资源优化利用和土壤环境保护的需要。为模拟川中丘陵区县域尺度上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格局,构建了以地理坐标、地形和植被因子为网络输入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RBFNN_E),并将该方法与普通克... 土壤性质空间分布信息的准确表达是土壤资源优化利用和土壤环境保护的需要。为模拟川中丘陵区县域尺度上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格局,构建了以地理坐标、地形和植被因子为网络输入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RBFNN_E),并将该方法与普通克里格法(OK)、多元回归模型(MLR)和仅以地理坐标为网络输入的神经网络模型(RBFNN_C)相比较。结果表明:RBFNN_E对479个验证点模拟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RE)和均方根误差(RMSE)较MLR分别降低了1.74%、1.45%和2.64%,较OK分别降低了7.77%、12.76%和3.92%,较RBFNN_C分别降低了8.89%、9.81%和7.68%。从模拟的空间分布图来看,RBFNN_E能较好地刻画环境变化引起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细节信息。因此,融合环境因子的神经网络模型(RBFNN_E)不仅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还能更好地揭示复杂地形下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使模拟结果更符合区域地学规律与实际情况,可为复杂环境条件下土壤管理、精准农业的实施以及区域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植被 模型 地形因子 丘陵区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空间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坡面土壤侵蚀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丁文峰 张平仓 +1 位作者 王爱娟 王一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18,共5页
坡面侵蚀产沙信息的获取对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开发和相关参数获取至关重要。采用如下方法:放水冲刷法和人工模拟降雨法,通过不同的放水流量、雨强,在5 m坡长坡面上利用REE示踪法;在4 m长坡面和3 m长沟坡组成的坡沟系统上,用地形测针板法... 坡面侵蚀产沙信息的获取对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开发和相关参数获取至关重要。采用如下方法:放水冲刷法和人工模拟降雨法,通过不同的放水流量、雨强,在5 m坡长坡面上利用REE示踪法;在4 m长坡面和3 m长沟坡组成的坡沟系统上,用地形测针板法和坡面侵蚀沟量算法;在8 m长坡面和5 m长沟坡组成的坡沟系统上,用地形测针板和HDS3000高精度扫描仪测量法等,对不同空间尺度、不同侵蚀测量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几种方法的测量精度高低依次为HDS3000扫描仪法>REE示踪法>地形测针板法>侵蚀沟量测法;工作效率高低依次为HDS3000扫描仪法>侵蚀沟量测法>地形测针板法>REE示踪法。在坡面侵蚀空间分布上几种方法都可实现,但精度各有不同,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需求选用不同的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侵蚀 预报模型 土壤侵蚀测量方法 精度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石亭江中下游土壤铅和镍含量预测建模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苹 张东 +2 位作者 张世熔 徐小逊 李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5-102,共8页
为了快速高效地获取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数据,利用石亭江流域中下游Landsat 7 ETM+遥感影像及70个样点土壤表层(0~20 cm)重金属铅镍含量和地面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了空间反演。结果表明,仅用波段像元灰度值建立的土壤铅镍含量预测模... 为了快速高效地获取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数据,利用石亭江流域中下游Landsat 7 ETM+遥感影像及70个样点土壤表层(0~20 cm)重金属铅镍含量和地面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了空间反演。结果表明,仅用波段像元灰度值建立的土壤铅镍含量预测模型均达极显著水平(P=0.000),表明遥感图像的波段光谱信息能用于土壤铅镍含量的预测建模。在分别引入成土母质、海拔高度或pH等地面辅助因子后,铅镍含量预测模型确定系数R2明显增大(P=0.000),铅预测模型R2从0.276分别提高到0.571和0.606,镍预测模型R2从0.304分别提高到0.513和0.551,表明地面辅助因子能有效改善模型精度。与实测值分布图比较,最优模型预测反演图能较好地表现区域土壤铅镍含量分布的基本格局,但对于个别特殊值区域的反演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预测建模 GIS 空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分布模型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挤压边墙变形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新瑞 黄耀英 +2 位作者 左全裕 邓伟军 袁斌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9-33,49,共6页
基于挤压边墙多测点变形监测资料,通过引入监测点的空间坐标标量,结合场理论建立了挤压边墙变形时空分布模型。结合建设中的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挤压边墙的实测变形资料,验证了本文建立的挤压边墙变形时空分布模型。结果表明,该混凝土面... 基于挤压边墙多测点变形监测资料,通过引入监测点的空间坐标标量,结合场理论建立了挤压边墙变形时空分布模型。结合建设中的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挤压边墙的实测变形资料,验证了本文建立的挤压边墙变形时空分布模型。结果表明,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挤压边墙的监测区域上部仍处于发展状态,尚不适合面板混凝土的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边墙 时空分布模型 填筑分量 时效分量 变形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技术在岩溶塌陷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0
作者 胡成 陈植华 +1 位作者 丁国平 陈学军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17-119,共3页
专业化的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 ,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阐明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 ,论述了利用GIS技术进行岩溶塌陷定量预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并结合桂林西城区岩溶塌陷预测的实例 ,提... 专业化的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 ,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阐明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 ,论述了利用GIS技术进行岩溶塌陷定量预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并结合桂林西城区岩溶塌陷预测的实例 ,提出了通过发展接口程序技术将岩溶塌陷预测模型与GIS技术有机结合以快速、准确地完成预测工作的思想 ,为科学预测重大的自然地质灾害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岩溶塌陷 预测模型 空间分析 接口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