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庆油田聚驱后油层无碱中相自适应堵调驱实验
1
作者
韩培慧
曹瑞波
+2 位作者
姜国庆
陈文林
韩旭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7-156,共10页
大庆油田聚驱后弱碱复合驱扩大现场试验取得了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13.5百分点的较好效果,但体系中碱的存在导致管线、泵产生腐蚀、结垢和采出液出现严重乳化破乳难等问题。同时,由于优势渗流通道的存在,流度控制难,致使体系中聚合物...
大庆油田聚驱后弱碱复合驱扩大现场试验取得了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13.5百分点的较好效果,但体系中碱的存在导致管线、泵产生腐蚀、结垢和采出液出现严重乳化破乳难等问题。同时,由于优势渗流通道的存在,流度控制难,致使体系中聚合物质量浓度高达2500 mg/L。为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更大幅度提高采收率,需研发出适用于大庆油田聚驱后油层的高效中相微乳液驱油体系。通过对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界面张力进行测量,初步筛选出能够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产品,然后进行中相微乳液体系水溶性评价,并开展了较为完善的油水相态评价,进一步确定中相微乳液体系的最佳盐度(盐的质量分数)及其与油水比的关系,从而研发出无碱中相微乳液配方,并加入预交联颗粒凝胶(PPG)组成无碱中相自适应堵调驱体系。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聚驱后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23.3百分点,比常规弱碱复合驱多提高采收率10.1百分点,降低聚合物用量28%。研究成果为大幅提高大庆油田聚驱后油层的采收率提供了理论及实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驱后油层
相行为测试
中相微乳液
预交联颗粒凝胶(PPG)
自适应堵调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种低黏度交联聚合物调驱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
19
2
作者
鲁娇
彭勃
+2 位作者
李明远
林梅钦
董朝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6-111,共6页
详细综述了三种低黏度、高流动度交联聚合物驱油剂即胶态分散凝胶(CDG)、交联聚合物溶液(LPS)、(预)交联聚合物微球(PCPP)的研究进展,包括技术发展、调驱机理、制备方法、评价方法、形态和尺寸、流变性及在国内外油田的应用。
关键词
化学驱油剂
低黏度
胶态分散凝胶(CDG)
交联聚合物溶液(LPS)
(预)交联聚合物微球(
pcpp
)
深部调剖剂
相对渗透率调整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水化性能分析
被引量:
24
3
作者
韩秀贞
李明远
+4 位作者
林梅钦
郑晓宇
郭继香
董朝霞
吴肇亮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2-165,共4页
采用动态光散射法(DLS)、微孔滤膜过滤法和岩心封堵实验法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水化后的粒径变化、封堵性能和压缩变形性能。所研究的交联聚合物微球是一种预交联聚合物颗粒,由丙烯酰胺、丙烯酸及交联单体通过反相微乳液聚合制成,...
采用动态光散射法(DLS)、微孔滤膜过滤法和岩心封堵实验法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水化后的粒径变化、封堵性能和压缩变形性能。所研究的交联聚合物微球是一种预交联聚合物颗粒,由丙烯酰胺、丙烯酸及交联单体通过反相微乳液聚合制成,经过破乳、沉淀分离及萃取精制提纯。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浓度为200 mg/kg、氯化钠浓度为5000 mg/kg的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40℃下的水化时间由3天增至15天时,微球的水化动力学直径(Dh)由244.3 nm增至278.4 nm,15天时粒径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水化时间的继续延长,微球Dh逐渐变小;聚合物浓度为200 mg/kg、NaCl浓度由0 mg/kg增至10000 mg/kg时,交联聚合物微球Dh由2090 nm减至229.6nm,但随着NaCl浓度的继续增加,Dh却逐渐增大。微孔滤膜实验表明,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可对0.4μm的核孔膜形成有效封堵,但是长时间水化后的交联聚合物微球封堵性能降低。岩心封堵实验进一步说明水化后的微球具有很好的变形性和注入性。图3表1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微球
预交联聚合物颗粒
水化性能
粒径
水分散液
过滤性
注入性
岩心封堵能力
调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濮城油田沙二上2+3油藏条件下体膨剂与聚合物混合调驱实验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龚保强
许振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2,共4页
报道了4个平行双岩心组合的体膨剂与聚合物混合调驱结果。所用体膨剂为工业品,代号HLP-02,为一种预交联凝胶颗粒,平均粒度200目,在自来水中24小时膨胀倍数80-90,在矿化度120 g/L的模拟地层水中配成5g/L的悬浮液。1.8 g/L聚合物HPAM溶液...
报道了4个平行双岩心组合的体膨剂与聚合物混合调驱结果。所用体膨剂为工业品,代号HLP-02,为一种预交联凝胶颗粒,平均粒度200目,在自来水中24小时膨胀倍数80-90,在矿化度120 g/L的模拟地层水中配成5g/L的悬浮液。1.8 g/L聚合物HPAM溶液,黏度25 mPa·s。实验用储层洗油岩心表面弱亲水至中性,直径2.5cm、长7-8 cm,驱替温度80℃,0.1 PV体膨剂悬浮液与0.2 PV聚合物溶液混合注入,候凝12小时。kg0.330/0.0627μm^2双岩心组合,水驱至含水100%时原油采收率为74.0%/37.9%,注入混合调驱剂后采收率增值0/2.7%;kg0.345/0.0783μm^2双岩心组合上,水驱采收率为62.0%/45.7%,调驱增值为1.0%/2.9%。kg为0.0953/0.0512和0.0903/0.0280μm^2两个双岩心组合,水驱至含水80%时的采收率分别为32.0%/27.0%和30.3%/25.8%,调驱增值分别为34.0%/33.6%和37.2%/19.4%。对于所研究的濮城油藏,在目前含水80%条件下实施体膨剂/聚合物混合调驱较好,在水驱至残余油状态时调驱效果很差,高渗油层基本不出油,低渗油层出油很少,达不到应有的采收率。讨论了油层产水率与含水率的关系。图4表1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交联凝胶
体膨剂
聚合物溶液
深部调剖/驱油
岩心驱替
平行双岩心
注入时机
中原濮城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庆油田聚驱后油层无碱中相自适应堵调驱实验
1
作者
韩培慧
曹瑞波
姜国庆
陈文林
韩旭
机构
国家能源陆相砂岩老油田持续开采研发中心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提高油气采收率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决策中心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7-156,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石油化工联合基金项目“中低渗油藏自适应聚合物驱油体系的研究”(U1762218)。
文摘
大庆油田聚驱后弱碱复合驱扩大现场试验取得了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13.5百分点的较好效果,但体系中碱的存在导致管线、泵产生腐蚀、结垢和采出液出现严重乳化破乳难等问题。同时,由于优势渗流通道的存在,流度控制难,致使体系中聚合物质量浓度高达2500 mg/L。为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更大幅度提高采收率,需研发出适用于大庆油田聚驱后油层的高效中相微乳液驱油体系。通过对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界面张力进行测量,初步筛选出能够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产品,然后进行中相微乳液体系水溶性评价,并开展了较为完善的油水相态评价,进一步确定中相微乳液体系的最佳盐度(盐的质量分数)及其与油水比的关系,从而研发出无碱中相微乳液配方,并加入预交联颗粒凝胶(PPG)组成无碱中相自适应堵调驱体系。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聚驱后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23.3百分点,比常规弱碱复合驱多提高采收率10.1百分点,降低聚合物用量28%。研究成果为大幅提高大庆油田聚驱后油层的采收率提供了理论及实验支撑。
关键词
聚驱后油层
相行为测试
中相微乳液
预交联颗粒凝胶(PPG)
自适应堵调驱
Keywords
reservoirs after
polymer
flooding
phase behavior test
middle-phase microemulsion
precrosslinked
particl
e gel(PPG)
self-adaptive plugging and profile control flooding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种低黏度交联聚合物调驱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
19
2
作者
鲁娇
彭勃
李明远
林梅钦
董朝霞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6-111,共6页
文摘
详细综述了三种低黏度、高流动度交联聚合物驱油剂即胶态分散凝胶(CDG)、交联聚合物溶液(LPS)、(预)交联聚合物微球(PCPP)的研究进展,包括技术发展、调驱机理、制备方法、评价方法、形态和尺寸、流变性及在国内外油田的应用。
关键词
化学驱油剂
低黏度
胶态分散凝胶(CDG)
交联聚合物溶液(LPS)
(预)交联聚合物微球(
pcpp
)
深部调剖剂
相对渗透率调整剂
综述
Keywords
flooding fluids for EOR
low viscosity
colloidal dispersion gel(CDG)
linked
polymer
solution (LPS)
precrosslinked polymer particles (pcpp)
indepth profile modificators
relative permeability modificators
review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3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水化性能分析
被引量:
24
3
作者
韩秀贞
李明远
林梅钦
郑晓宇
郭继香
董朝霞
吴肇亮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中心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2-165,共4页
基金
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交联聚合物溶液性质研究"(项目编号2000013)
文摘
采用动态光散射法(DLS)、微孔滤膜过滤法和岩心封堵实验法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水化后的粒径变化、封堵性能和压缩变形性能。所研究的交联聚合物微球是一种预交联聚合物颗粒,由丙烯酰胺、丙烯酸及交联单体通过反相微乳液聚合制成,经过破乳、沉淀分离及萃取精制提纯。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浓度为200 mg/kg、氯化钠浓度为5000 mg/kg的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40℃下的水化时间由3天增至15天时,微球的水化动力学直径(Dh)由244.3 nm增至278.4 nm,15天时粒径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水化时间的继续延长,微球Dh逐渐变小;聚合物浓度为200 mg/kg、NaCl浓度由0 mg/kg增至10000 mg/kg时,交联聚合物微球Dh由2090 nm减至229.6nm,但随着NaCl浓度的继续增加,Dh却逐渐增大。微孔滤膜实验表明,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可对0.4μm的核孔膜形成有效封堵,但是长时间水化后的交联聚合物微球封堵性能降低。岩心封堵实验进一步说明水化后的微球具有很好的变形性和注入性。图3表1参6。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微球
预交联聚合物颗粒
水化性能
粒径
水分散液
过滤性
注入性
岩心封堵能力
调驱剂
Keywords
linked
polymer
micro-ball
hydration properties
particl
size
precrosslinked
polymer
particles
aqueous dispersion
filterability
injectivity
core plugging capability
profiling /flooding agent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3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濮城油田沙二上2+3油藏条件下体膨剂与聚合物混合调驱实验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龚保强
许振波
机构
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濮阳三力化工总厂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2,共4页
文摘
报道了4个平行双岩心组合的体膨剂与聚合物混合调驱结果。所用体膨剂为工业品,代号HLP-02,为一种预交联凝胶颗粒,平均粒度200目,在自来水中24小时膨胀倍数80-90,在矿化度120 g/L的模拟地层水中配成5g/L的悬浮液。1.8 g/L聚合物HPAM溶液,黏度25 mPa·s。实验用储层洗油岩心表面弱亲水至中性,直径2.5cm、长7-8 cm,驱替温度80℃,0.1 PV体膨剂悬浮液与0.2 PV聚合物溶液混合注入,候凝12小时。kg0.330/0.0627μm^2双岩心组合,水驱至含水100%时原油采收率为74.0%/37.9%,注入混合调驱剂后采收率增值0/2.7%;kg0.345/0.0783μm^2双岩心组合上,水驱采收率为62.0%/45.7%,调驱增值为1.0%/2.9%。kg为0.0953/0.0512和0.0903/0.0280μm^2两个双岩心组合,水驱至含水80%时的采收率分别为32.0%/27.0%和30.3%/25.8%,调驱增值分别为34.0%/33.6%和37.2%/19.4%。对于所研究的濮城油藏,在目前含水80%条件下实施体膨剂/聚合物混合调驱较好,在水驱至残余油状态时调驱效果很差,高渗油层基本不出油,低渗油层出油很少,达不到应有的采收率。讨论了油层产水率与含水率的关系。图4表1参4。
关键词
预交联凝胶
体膨剂
聚合物溶液
深部调剖/驱油
岩心驱替
平行双岩心
注入时机
中原濮城油田
Keywords
precrosslinked
gel
swellable
particl
ated agent
polymer
solution
indepth profile modification /flooding
core flooding
double cores in parallel
time choise
Pucheng oil field in Zhongyuan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庆油田聚驱后油层无碱中相自适应堵调驱实验
韩培慧
曹瑞波
姜国庆
陈文林
韩旭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三种低黏度交联聚合物调驱剂研究进展
鲁娇
彭勃
李明远
林梅钦
董朝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水化性能分析
韩秀贞
李明远
林梅钦
郑晓宇
郭继香
董朝霞
吴肇亮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濮城油田沙二上2+3油藏条件下体膨剂与聚合物混合调驱实验研究
龚保强
许振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