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7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ble attenuation-compensated reverse time migr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land seismic data 被引量:2
1
作者 Xin-Ru Mu Qiang Mao Jian-Ping Hu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SCD 2023年第5期2784-2795,共12页
Intrinsic attenuation of the earth causes energy loss and phase distortion in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To obtain high-resolution imaging results,these negative effects must be considered during reverse time migration(... Intrinsic attenuation of the earth causes energy loss and phase distortion in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To obtain high-resolution imaging results,these negative effects must be considered during reverse time migration(RTM).We can easily implement attenuation-compensated RTM using the constant Q viscoacoustic wave equation with decoupled amplitude attenuation and phase dispersion terms.However,the nonphysical amplitude-compensation process will inevitably amplify the high-frequency noise in the wavefield in an exponential form,causing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become unstable.This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amplitude of the compensation grows exponentially with frequency.In order to achieve stable attenuation-compensated RTM,we modify the analytic expression of the attenuation compensation extrapolation operator and make it only compensate for amplitude loss within the effective frequency band.Based on this modified analytic formula,we then derive an explicit time-space domain attenuation compensation extrapolation operator.Finally,the implementation procedure of stable attenuation-compensated RTM is presented.In addition to being simple to implement,the newly proposed attenuation-compensated extrapolation operator is superior to the conventional low-pass filter in suppressing random noise,which will further improve the imaging resolution.We use two synthetic and one land seismic datasets to verify the st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ttenuationcompensated RTM in improving imaging resolution in viscous me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attenuation Reverse time migration Stability strategy Pseudospectral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t least-squares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via accelerating the explicit calculation of Hessian matrix with dip-angle Fresnel zone
2
作者 Bo-Wu Jiang Jiang-Jie Zhang +1 位作者 Hao Zhang Wen-Kai Lu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031-1047,共17页
Amplitude versus offset analysis is a fundamental tool for determin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eservoirs but generally hampered by the blurred common image gathers(CIGs).The blurring can be optimally corrected usi... Amplitude versus offset analysis is a fundamental tool for determin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eservoirs but generally hampered by the blurred common image gathers(CIGs).The blurring can be optimally corrected using the blockwise least-squares prestack time migration(BLS-PSTM),where common-offset migrated sections are divided into a series of blocks related to the explicit offsetdependent Hessian matrix and the following inverse filtering is iteratively applied to invert the corresponding reflectivity.However,calculating the Hessian matrix is slow.We present a fast BLS-PSTM via accelerating Hessian calculation with dip-angle Fresnel zone(DFZ).DFZ is closely related to optimal migration aperture,which significantly attenuates migration swings and reduces the computational cost of PSTM.Specifically,our fast BLS-PSTM is implemented as a two-stage process.First,we limit the aperture for any imaging point with an approximated the projected Fresnel zone before calculating the Hessian matrix.Then,we determine whether a seismic trace contributes to the imaging point via DFZ during calculating the Hessian matrix.Numerical tests on synthetic and field data validate the distinct speedup with higher-quality CIGs compared to BLS-PST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Fresnel zone HESSIAN Least squares migration migrated gath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 based seismic source wavefield reconstruction for finite element reverse time migration
3
作者 Wen-Zhuo Tan Bang-Yu Wu +1 位作者 Rui Li Bo L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99-211,共13页
The large storage requirement is a critical issue in cross-correlation imaging-condition based reverse time migration(RTM),because it requires the operation of the source and receiver wavefields at the same time.The b... The large storage requirement is a critical issue in cross-correlation imaging-condition based reverse time migration(RTM),because it requires the operation of the source and receiver wavefields at the same time.The boundary value method(BVM),based on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FDM),can be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source wavefield in the reverse time propagation in the same way as the receiver wavefield,which can reduce the storage burden of the RTM data.Considering that the FDM cannot well handle models with discontinuous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rough interfaces,we develop a source wavefield reconstruction strategy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using 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to enhanc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In this method,we divide the whole time period into several segments,and construct the POD basis functions to get a reduced order model(ROM)for the source wavefield reconstruction in each segment.We show the correspond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torage requirement of the POD-FEM.Numerical tests on the homogeneous model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while the layered model and part of the Marmousi model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POD-FEM can keep an excellent balance between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memory usage compared with the full-stored method(FSM)and the BVM,and can be effectively applied in im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erse time migration Seismic wavefield reconstruction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of amplitude-preserved processing and migration for carbonate reservoir prediction in the Tarim Basin,China 被引量:6
4
作者 Sam Zandong Sun Yang Haijun +4 位作者 Zhang Yuanyin Han Jianfa WangDan Sun Wenbo Jiang Sha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406-414,共9页
Conventional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 based on post-stack data usually fails to identify the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d and caved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he Tarim Basin,so the rich pre-stack information should be ap... Conventional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 based on post-stack data usually fails to identify the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d and caved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he Tarim Basin,so the rich pre-stack information should be applied to the prediction of carbonate reservoirs.Amplitude-preserved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is the foundation.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feature of desert seismic data (including weak reflection,fast attenuation of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strong coherent noises,low S/N and resolution),a set of amplitude-preserved processing techniques is applied and a reasonable processing flow is formed to obtain the high quality data.After implementing a set of pre-stack amplitude-preserved processing,we test and define the kernel parameters of amplitude-preserved Kirchhoff PSTM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and subsequent gathers processing,in order to obtain the amplitude-preserved gathers used to the isotropic pre-stack inversion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caved reservoirs.The AVO characteristics of obtained gathers fit well with the synthetic gathers from logging data,and it proves that the processing above is amplitudepreserved.The azimuthal processing techniques,including azimuth division and binning enlargement,are implemented for amplitude-preserved azimuthal gathers with the uniform fold.They can be used in the anisotropic inversion to detect effective fractures.The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flows are applied to the field seismic data,and are proved available for providing the amplitude-preserved gathers for carbonate reservoir prediction in the Tarim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itude-preserved processing amplitude-preserved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azimuth carbonate reservoir Tarim 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动倾角约束的逆时偏移
5
作者 范旭 马军茂 +2 位作者 王晨 马凯 李亦航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3,共7页
基于双程波动方程的逆时偏移是一种高精度偏移成像方法,适用于复杂构造的成像,但是该方法对偏移速度模型较敏感。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倾角约束逆时偏移,将正传和反传波场分解为不同角度分量,进而利用倾角约束成像条件,显著提升了逆时偏... 基于双程波动方程的逆时偏移是一种高精度偏移成像方法,适用于复杂构造的成像,但是该方法对偏移速度模型较敏感。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倾角约束逆时偏移,将正传和反传波场分解为不同角度分量,进而利用倾角约束成像条件,显著提升了逆时偏移在速度不准确情形下的成像质量。同时,即使在速度准确情形下,由于其他非一次反射波能量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成像假象,而提出的倾角约束逆时偏移可以利用菲涅尔带内的反射信息明显压制此假象。此外,为了提高效率,进行震源正传波场的分解时,可以利用对高频波场成分计算入射角来实现。复杂模型数值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在存在速度误差的情况下,改善了成像质量,并且在速度正确的情况下,压制非一次反射波导致的假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偏移 倾角约束成像条件 速度误差 倾角道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波分离的起伏地表逆时偏移成像
6
作者 卫二祥 李振春 +2 位作者 黄建平 王九拴 杨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0,共9页
传统的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对起伏地形的适应性不强,无法对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地下构造准确成像。而全波场互相关成像条件会在偏移结果中产生低频噪声,以及在地下构造速度变化剧烈的区域,还可能产生偏移假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基于行波... 传统的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对起伏地形的适应性不强,无法对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地下构造准确成像。而全波场互相关成像条件会在偏移结果中产生低频噪声,以及在地下构造速度变化剧烈的区域,还可能产生偏移假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基于行波分离的起伏地表逆时偏移成像算法。在这种算法中,首先推导曲线坐标系下的声波方程,采用贴体网格和Lebedev网格实现了起伏地表下的高精度数值模拟;然后利用Poynting矢量对地震波场进行行波分离,并推导相应的互相关成像条件;最终选择合适的波场成分进行互相关成像。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消除起伏地表的影响、压制低频噪声和偏移假象,从而获得高信噪比的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分离 Poyting矢量 贴体网格 起伏地表 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相控阵雷达孔径渡越与距离徙动联合校正
7
作者 张亮 杨静 +2 位作者 陈浩 周必雷 杜庆磊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宽带相控阵雷达探测高速运动目标时,目标回波快时间频率与空、时二维耦合,容易出现孔径渡越和距离徙动双重问题。针对该情况,提出一种联合校正方法:当雷达工作于窄发模式时,通过频域补偿和一维时间尺度(TS)进行解耦;当雷达工作于宽发模... 宽带相控阵雷达探测高速运动目标时,目标回波快时间频率与空、时二维耦合,容易出现孔径渡越和距离徙动双重问题。针对该情况,提出一种联合校正方法:当雷达工作于窄发模式时,通过频域补偿和一维时间尺度(TS)进行解耦;当雷达工作于宽发模式时,通过二维TS进行解耦。针对雷达工作模式界定问题给出了明确条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解决孔径渡越、距离徙动引起的目标回波跨阵元、跨脉冲问题,联合校正后目标有效检测临界信噪比较理想状态损失不超过3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雷达 相控阵 孔径渡越 距离徙动 联合校正 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声介质逆时偏移相速度校正方法
8
作者 许璐 刘国峰 +2 位作者 李博 王小青 徐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6,共8页
地震波在黏声介质中传播时会引起振幅衰减与相位频散,影响成像剖面的分辨率与成像精度。考虑黏声介质吸收衰减补偿作用的逆时偏移成像方法(QRTM)是改善沙漠地表以及气囱等强衰减区域成像精度与分辨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基于广义标准线性... 地震波在黏声介质中传播时会引起振幅衰减与相位频散,影响成像剖面的分辨率与成像精度。考虑黏声介质吸收衰减补偿作用的逆时偏移成像方法(QRTM)是改善沙漠地表以及气囱等强衰减区域成像精度与分辨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基于广义标准线性体的黏声波动方程可实现数值的高效求解,但相速度与理论解的不一致会造成构造成像位置的变化,降低成像聚焦性与成像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黏声介质逆时偏移成像相速度校正方法。在方程中引入校正系数并通过反演进行求解,基于求解的校正系数实现对相速度的校正,从而保持相速度频散关系不变的条件下实现振幅衰减补偿,使成像得到正确归位,提高成像精度。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基于黏声介质逆时偏移相速度校正成像方法可以补偿振幅衰减与校正相位频散,该方法适用于超深层勘探中消除吸收衰减作用对中深层成像的影响,提高剖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声介质 逆时偏移 振幅衰减 相位频散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浆岩覆盖的深部煤层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设计及研究
9
作者 王晶 韩万围 刘兴金 《山东国土资源》 2025年第2期38-43,共6页
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提高数据采集密度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地震信号的信噪比及纵横向分辨率。山东济宁地区岩浆岩高度发育,对下伏地层反射有屏蔽作用,以及形成多次波对煤层有效波具有干扰作用;煤层埋藏较深,普通三维地震勘探煤层... 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提高数据采集密度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地震信号的信噪比及纵横向分辨率。山东济宁地区岩浆岩高度发育,对下伏地层反射有屏蔽作用,以及形成多次波对煤层有效波具有干扰作用;煤层埋藏较深,普通三维地震勘探煤层反射波能量弱、信噪比低。济宁研究区通过宽频、宽方位、高密度高精度三维地震设计精细记录地震波场,提高纵横向分辨率,确保小构造的解释精度,总结出一套适合岩浆岩覆盖的深部煤层地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 三维地震 高密度采集 层析静校正 叠前时间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多水电站鱼道内鱼类通过性研究
10
作者 梁洁 徐生平 +4 位作者 阳水雄 芦海 赵智新 魏云华 张杰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15,共6页
为了解班多水电站鱼道设计的合理性,选用7种土著鱼类进行鱼类通过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通过率与折返率方面,鱼类通过率范围为14.3%~72.7%,折返率范围为2.0%~28.6%,整体通过率为45.8%,整体折返率为15.5%。在上溯时间方面,整体表现为... 为了解班多水电站鱼道设计的合理性,选用7种土著鱼类进行鱼类通过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通过率与折返率方面,鱼类通过率范围为14.3%~72.7%,折返率范围为2.0%~28.6%,整体通过率为45.8%,整体折返率为15.5%。在上溯时间方面,整体表现为鮈亚科>条鳅亚科>裂腹鱼亚科。在上溯速度方面,整体表现为裂腹鱼亚科>条鳅亚科>鮈亚科。在过鱼规格方面,表现为随着鱼类体长的增加,鱼类通过的比例呈递增趋势。在鱼类活动昼夜分布方面,表现为白天下午活动频率显著高于夜间活动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多水电站 竖缝式鱼道 通过率 折返率 上溯时间 速度 检测率 PIT标记 过鱼规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ime偏移机制的移动传感网数据中继节点感知优化算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煜栋 郝平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75,共7页
为解决移动传感网数据传输过程中中继节点转发数据能力较弱,且难以降低数据链路的拥塞水平,易导致网络拥塞的难题,提出了基于time偏移机制的移动传感网数据中继节点感知优化算法.首先,通过感知节点拟碰撞过程中的time偏移因素,采取级联... 为解决移动传感网数据传输过程中中继节点转发数据能力较弱,且难以降低数据链路的拥塞水平,易导致网络拥塞的难题,提出了基于time偏移机制的移动传感网数据中继节点感知优化算法.首先,通过感知节点拟碰撞过程中的time偏移因素,采取级联判断机制,计算最佳数据传输成功率,实现对网络传输链路的筛选;然后根据节点数据成功传输率,通过分析节点的数据接收-发过程,计算数据转发投递阈值,降低了数据转发过程中的时延;随后基于节点自适应感知的方式,在节点存在多条数据传输路径时,通过定义节点缓存拥塞控制规则,优化传输节点的缓存拥塞控制,降低数据链路抖动对传输的影响.仿真实验表明:与CS_WSN算法、PR_CARA算法相比,此算法具有更高的下一跳传输节点的成功投递概率与数据分组传输水平,以及更低的链路拥塞程度,且有效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时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传感网络 time偏移 中继节点感知 节点缓存拥塞控制 投递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QTOF-MS对物理回收的食品接触用再生高密度聚乙烯中迁移物的非靶向筛查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浩然 曾少甫 +2 位作者 刘宜奇 王志伟 胡长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26-232,共7页
以3家企业提供的21?种食品接触用再生高密度聚乙烯(recycled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rHDPE)样品在60℃条件下与两种代表性食品模拟物(95%乙醇、4%乙酸溶液)接触10 d作为迁移实验条件,利用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检测迁移... 以3家企业提供的21?种食品接触用再生高密度聚乙烯(recycled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rHDPE)样品在60℃条件下与两种代表性食品模拟物(95%乙醇、4%乙酸溶液)接触10 d作为迁移实验条件,利用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检测迁移到食品模拟物中的物质。被筛查出的161种物质根据其毒性进行分级(由低至高分为Ⅰ~Ⅳ级),其中毒性Ⅲ和Ⅳ级的有59种,且其预测辛醇/水分配系数大于毒性Ⅰ、Ⅱ级的物质。被筛查的物质中苯及取代衍生物占比最高。邻苯类增塑剂、抗氧剂降解产物以及多环芳烃等物质需要特别关注。使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迁移物在不同阶段样品中的迁移量变化,发现终产品相较母粒样品中物质的迁移量有所提升。该研究可以为食品接触用r HDPE中迁移物的分析及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高密度聚乙烯 迁移 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生成对抗网络的逆时偏移成像结果优化
13
作者 黄建平 刘博文 +6 位作者 黄韵博 孙加星 李亚林 雷刚林 段文胜 陈飞旭 侯中根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45,共10页
在常规逆时偏移方法基础上,通过引入循环生成对抗网络(CycleGAN)发展一种基于循环生成对抗网络的逆时偏移成像结果优化方法。首先构建包含两个生成器和两个判别器的CycleGAN。在对抗损失、循环一致性损失函数的基础上,添加身份损失函数... 在常规逆时偏移方法基础上,通过引入循环生成对抗网络(CycleGAN)发展一种基于循环生成对抗网络的逆时偏移成像结果优化方法。首先构建包含两个生成器和两个判别器的CycleGAN。在对抗损失、循环一致性损失函数的基础上,添加身份损失函数,以避免训练过度;然后,组建样本集来训练网络,使其学习常规逆时偏移成像结果和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成像结果之间的映射关系;最后,利用其他合成数据和实际资料测试网络效果。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循环生成对抗网络的逆时偏移成像结果优化方法在获得高精度、高信噪比成像结果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生成对抗网络 残差网络 逆Hessian 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染色算法的地震干涉成像技术
14
作者 李振春 刘畅 +3 位作者 曲英铭 苏琳淞 丁泽政 陶同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3,共7页
为了提高基于染色算法的逆时偏移计算效率,提出基于染色算法的地震干涉成像技术(CC-STRTM)。地震干涉技术作为一种炮记录的处理手段可以消去两个炮记录中相同的信号。该技术将观测系统从地表下移到人为选取的地下校准面,将研究区域缩小... 为了提高基于染色算法的逆时偏移计算效率,提出基于染色算法的地震干涉成像技术(CC-STRTM)。地震干涉技术作为一种炮记录的处理手段可以消去两个炮记录中相同的信号。该技术将观测系统从地表下移到人为选取的地下校准面,将研究区域缩小到校准面下侧。再分析干涉成像结果,选出染色区域。最后完成复数域的逆时偏移处理,输出虚部偏移结果。通过复杂模型对该方法进行测试,对比分析成像结果和计算效率。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高成像精度的同时不降低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干涉成像 染色算法 逆时偏移 盐下构造 计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I介质中的纯qP波衰减补偿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成像方法
15
作者 李振春 张闪闪 +2 位作者 秦宁 谷丙洛 丁奕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5,共12页
为有效提高衰减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成像剖面的质量,实现稳定的TTI介质中的衰减补偿成像,提出一种基于黏声TTI纯qP波方程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方法。在最小二乘偏移框架的基础上,推导相应的Born正演方程、伴随算子和梯度敏感核。由于伴... 为有效提高衰减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成像剖面的质量,实现稳定的TTI介质中的衰减补偿成像,提出一种基于黏声TTI纯qP波方程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方法。在最小二乘偏移框架的基础上,推导相应的Born正演方程、伴随算子和梯度敏感核。由于伴随算子是衰减的,可以避免衰减补偿引起的数值不稳定性。通过同时考虑各向异性和吸收衰减的影响,衰减补偿最小二乘逆时偏移可以提供高分辨率、更少假象和振幅均衡的偏移结果。最后,通过模型试验和实际数据的测试及分析,验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黏声TTI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成像在衰减区域可进行高质量成像,丰富成像剖面中的波数成分,拓宽成像剖面中的频带宽度,提高地下介质成像剖面的分辨率及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补偿 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TTI介质 纯qP波 近似常Q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深部地热岩体的弹性波逆时偏移成像方法
16
作者 黄建平 杨秀金 +3 位作者 张鑫 王扬州 陈亮 高建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正受到全世界的日益关注,因此对于深部地热岩体的高精度成像格外重要。传统的弹性波逆时偏移方法是利用耦合纵横波直接成像,从而得到耦合波场的成像结果;然而这种方法可能会出现串扰假象,导致成像结果不够清晰;... 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正受到全世界的日益关注,因此对于深部地热岩体的高精度成像格外重要。传统的弹性波逆时偏移方法是利用耦合纵横波直接成像,从而得到耦合波场的成像结果;然而这种方法可能会出现串扰假象,导致成像结果不够清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基于解耦的弹性波方程,实现纵横波场的分离;通过利用内积成像条件,对两个典型的干热岩模型进行数值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耦合波场成像结果,基于解耦方程分离得到的弹性波成像剖面具有更清晰的同相轴,深部能量更加均衡,该方法能够实现对深部地热岩体的高质量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地热岩体 弹性波成像 纵横波分离 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波逆时偏移成像的海上风电基础冲刷坑监测方法
17
作者 杨开端 张成 +2 位作者 张宁 孙怀凤 王晓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6-476,共11页
海上风电基础冲刷是目前海上风电基础面临的普遍问题,冲刷坑的探测与监测对保障桩基安全十分重要。针对现有探测方法存在成本高、无法准确描述冲刷坑发展和形态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声波逆时偏移的监测方法,首先采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声... 海上风电基础冲刷是目前海上风电基础面临的普遍问题,冲刷坑的探测与监测对保障桩基安全十分重要。针对现有探测方法存在成本高、无法准确描述冲刷坑发展和形态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声波逆时偏移的监测方法,首先采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声波方程模拟在海上风电桩基上布置震源的声波传播过程,分析冲刷坑界面反射波的波场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线性观测系统用于监测冲刷坑发展过程,并提出基于逆时偏移的冲刷坑表面成像方法,通过多组数值模拟试验验证该方法对不同规模和形态的冲刷坑都有良好的成像效果,最大冲刷深度误差均在10%以内。最后采用沙坑模型试验进一步证明提出冲刷坑监测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基础 冲刷 实时监测 逆时偏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磁场辅助冻结时间对猪肉理化特性、水分迁移及流变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李慧杰 宗家星 +4 位作者 胡燕燕 赵圣明 王慧 朱明明 马汉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20-228,共9页
本实验以鲜肉和传统冰箱冻结(-18℃,36 h)为对照,探究低频交变磁场辅助冻结(low-frequency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 assisted freezing,LF-MFF)、-18℃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12、24、36 h和48 h)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分析不同条件冻结处... 本实验以鲜肉和传统冰箱冻结(-18℃,36 h)为对照,探究低频交变磁场辅助冻结(low-frequency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 assisted freezing,LF-MFF)、-18℃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12、24、36 h和48 h)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分析不同条件冻结处理后肉样冻结速率、保水性、嫩度、色泽、pH值等理化特性、水分迁移及流变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冰箱冻结相比,在3 mT低频交变磁场处理条件下,肉样的冻结速率更快,猪肉的品质得到明显改善(P<0.05);所有冻结方式处理中,LF-MFF 36~48 h可提高样品的保水性、色泽和嫩度(P<0.05),维持了更好的理化品质;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结果显示,与冰箱冻结相比,LF-MFF 36~48 h后显著提高了样品不易流动水的比例,降低了自由水比例(P<0.05);动态流变结果也表明,LF-MFF 36~48 h后样品G’值较高,蛋白质变性程度较低,形成了较好的黏弹性蛋白凝胶。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冻结处理后猪肉理化特性与水分迁移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LF-MFF 36~48 h可作为最佳的猪肉冻结条件,可较好地维持猪肉理化特性,降低水分子的迁移率,延缓蛋白变性,改善冻结猪肉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磁场 猪肉 冻结时间 理化特性 水分迁移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水区基准面延拓驱动的反射波形反演成像
19
作者 王璇 王腾飞 +3 位作者 程玖兵 武泗海 朱峰 刘玉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0-799,共10页
远离大陆架的海洋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征,对构造成像和储层预测精度要求很高,传统的基于射线理论的速度建模方法难以满足精细成像的需求。超深水探区地震观测受巨厚水层的影响,导致记录时间较长、数据规模和模型空间巨... 远离大陆架的海洋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征,对构造成像和储层预测精度要求很高,传统的基于射线理论的速度建模方法难以满足精细成像的需求。超深水探区地震观测受巨厚水层的影响,导致记录时间较长、数据规模和模型空间巨大,因此难以大规模应用基于波动理论的速度建模方法。为此,提出基准面延拓驱动的反射波形反演成像技术。该技术利用基准面延拓剥离水层影响,消除地震波在水中的传播效应,降低数据规模、压缩模型空间、缓解速度—深度多解性,使全波形反演在深海区的实际应用成为可能。考虑到超深水探区有限炮检距难以记录到穿透较深的初至波,无法利用初至波进行波形反演更新速度,因此选用反射波形反演对延拓后数据进行速度建模,以便得到高精度速度模型和成像结果。理论模型合成数据和南海A区块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大规模缩减数据量,并提高高精度速度建模的效率,可在超深水油气勘探中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水 拖缆 基准面延拓 反射波形反演 逆时偏移 速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管井超声弯曲波测井逆时偏移数值实验研究
20
作者 李萌 肖梦想 +3 位作者 陶爱华 王华 石少鹏 汪强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2-1312,共11页
在套管井复杂测量环境中,水泥-地层界面的反射波幅度弱且易受多次波与散射波的干扰,使得基于走时信息的处理方法难以有效确定地层界面的位置与产状。该文将综合运用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的叠前逆时偏移技术引入套管井固井质量评价领域,基... 在套管井复杂测量环境中,水泥-地层界面的反射波幅度弱且易受多次波与散射波的干扰,使得基于走时信息的处理方法难以有效确定地层界面的位置与产状。该文将综合运用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的叠前逆时偏移技术引入套管井固井质量评价领域,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了水泥类型、套管尺寸、水泥胶结质量和II界面产状对套管井超声弯曲波逆时偏移成像结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套管井逆时偏移方法适用于各种尺寸的套管,其成像质量与水泥和地层的波阻抗之差呈正相关,具备识别I界面和II界面水泥缺失的潜力。此外,由于目前缺乏对水泥和地层介质的有效速度分析方法,需要综合多种偏移速度模型的逆时偏移成像结果来确定II界面的构造产状与几何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测井 套管井 逆时偏移 固井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