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辩证法
1
作者 王岩 张星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0,I0002,共10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的重点突破和多方面的协调推进,需要正确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自觉运用辩证思维推动生产力向“新质”跃升:确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基调,坚持“稳”与“进”的动态平衡;把握新质生产...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的重点突破和多方面的协调推进,需要正确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自觉运用辩证思维推动生产力向“新质”跃升:确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基调,坚持“稳”与“进”的动态平衡;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次序,坚持“立”与“破”的衔接贯通;明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主线,坚持“长”与“短”的齐头并进;谋划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布局,坚持“上”与“下”的联动统一;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格局,坚持“内”与“外”的互补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实践辩证法 发展基调 发展次序 发展主线 发展布局 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性研究的形塑:认识历程、价值选择与实践旨趣
2
作者 王霞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0-204,208,共16页
质性研究不仅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是一种蕴含哲学基础和理论体系的方法论。通过对多种社会理论的批判与继承,质性研究的知识图景和研究规范得以形塑。在认识论的发展历程中,质性研究面对客观本质和非客观本质的不同本体... 质性研究不仅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是一种蕴含哲学基础和理论体系的方法论。通过对多种社会理论的批判与继承,质性研究的知识图景和研究规范得以形塑。在认识论的发展历程中,质性研究面对客观本质和非客观本质的不同本体论前提,先后形成了以发现、非理性参与、意向性获得和自我建构为核心的不同获知方式;在与社会运动和社会理论的密切联系中,质性研究表现出关注微观群体、注重个体体验、解构权威、追求解放的价值偏好;在实践层面,质性研究体现出经验取向、情境分析和建构实质理论的规范性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性研究 认识历程 价值选择 实践旨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学的另一版本:马克思和恩格斯笔下的康德形象
3
作者 莫斌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49,共7页
百余年以来对康德及其思想的注目,形成了一片星罗棋布的康德思想研究镞。这种研究镞所产生的著述学说、思想流派、话语形态构成康德学的基本表征。马克思和恩格斯笔下的康德形象呈现了康德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程中的图景。通过... 百余年以来对康德及其思想的注目,形成了一片星罗棋布的康德思想研究镞。这种研究镞所产生的著述学说、思想流派、话语形态构成康德学的基本表征。马克思和恩格斯笔下的康德形象呈现了康德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程中的图景。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眼中的“看”,可体现另一种对康德的“近”。以亲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方式,可体现一种“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康德”。康德的星云假说不仅在天文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辩证法在自然界的运用提供了例证。要理解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必须运用辩证法,而康德哲学在这方面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学 自然哲学 马克思 恩格斯 辩证法 实践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四水四定”重要原则的系统辩证法及其创新意义
4
作者 李映红 吴超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7,共8页
“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是新时代水资源管理的必然要求,治水遵循存在与演化、过程与实在的普遍规律,水生态的系统之本性决定了系统观念作为水治理实践的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以系统思维推进水利建设,揭示了治水护水与治... “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是新时代水资源管理的必然要求,治水遵循存在与演化、过程与实在的普遍规律,水生态的系统之本性决定了系统观念作为水治理实践的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以系统思维推进水利建设,揭示了治水护水与治国理政的内在关系。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水利思想、中华文明治水用水的生态智慧以及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治水情怀,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定量的、局部的描述来表征水治理的关系结构及其功能耦合,在辩证的时空观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中把握新时代水治理的科学方法论。从“四水四定”的核心内涵以及“城地人产”的耦合协同阐述了系统辩证法在水利发展中的重要性,习近平“四水四定”重要原则中所谋划的“自上而下”的系统规划、“自下而上”的系统实施、“差异协同”系统功能耦合、“纵向贯通”的系统动态调控治水方略,体现了水生态治理过程中的时间调配和空间调控,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时间统筹和空间布局上系统治理的方法论导向,内含了系统辩证法的整体性、层次性、自组织性、边界性、实践性等特征,形成了新时代治水兴邦的重要战略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四定” 治水 系统辩证法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型科学教学:理论框架、设计原则与教学过程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冠中 张红霞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2,共8页
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真实的科学实践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然而,现实的科学课堂尚未实现这一愿景,教学活动仍多囿于帮助学生理解有关自然世界的知识,而非参与认识自然的科学实践。在充分吸收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教育相关研... 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真实的科学实践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然而,现实的科学课堂尚未实现这一愿景,教学活动仍多囿于帮助学生理解有关自然世界的知识,而非参与认识自然的科学实践。在充分吸收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教育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践型教学模式应从教学情境、认知冲突、决策机会和认知情感等方面考虑设计原则,并基于这些原则做好情境、研究、成果与新情境四个环节的教学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实践 实践型教学模式 科学认识论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问题的探析及方法论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邵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3,共8页
“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马克思哲学阐释论域中的核心议题。马克思始终主张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统一,强调有限的人能够通过自由、有意识的生产劳动创造出无限的类生活。这里的无限不是那种永远“在途中... “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马克思哲学阐释论域中的核心议题。马克思始终主张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统一,强调有限的人能够通过自由、有意识的生产劳动创造出无限的类生活。这里的无限不是那种永远“在途中”而无法达到的遥远目标或另行设置的彼岸存在物,而是一种内在于现实之中的目的,是可以通过人的实践活动逐步实现的。这展现出来的是一种“面向现实可能性的实践的辩证法”,它既区别于黑格尔式事后的理论反思法,亦非康德哲学的二元界分法。由此出发再去阐释马克思哲学,方可避免陷入教条主义、神秘宿命论以及庸俗实证主义之“窠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有限性 人的无限性 实践活动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实践辩证法对虚无主义的克服
7
作者 刘雄伟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3,I0003,共10页
基于19世纪的思想史语境可以发现,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意在回应黑格尔以来德国辩证法运动的虚无主义宿命。德国的辩证法运动在反叛基督教神学和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片面夸大了“自我”的主体性,从而不可避免地陷入虚无主义的窠臼。马克思... 基于19世纪的思想史语境可以发现,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意在回应黑格尔以来德国辩证法运动的虚无主义宿命。德国的辩证法运动在反叛基督教神学和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片面夸大了“自我”的主体性,从而不可避免地陷入虚无主义的窠臼。马克思则通过对辩证法载体的改造,即将抽象的“自我”改造为“现实的人”,真正切入现实历史的本质性向度之中。马克思认为,人的生命是在人自己的感性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的,是自足的,一旦以生命以外的尺度衡量,生命自身就会被扭曲为需要外部力量拯救的存在,虚无主义就会变得不可避免。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专注于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人的解放,成为克服虚无主义的内生力量。回到马克思所生活的思想史语境中澄清实践辩证法的思想原貌,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辩证法 虚无主义 马克思 黑格尔 尼采 德勒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教金师“功夫”品质生成的三重向度:本体论、认识论与实践论
8
作者 董晓璇 唐锡海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91-97,共7页
职教金师作为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支撑,其“功夫”品质与内在特性和外在表现相耦合。本体论从历史和现实逻辑回答了职教金师“功夫”品质的本质要义和价值体现,对建设教育强国、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增强教师职业效能感和学生发展力具有... 职教金师作为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支撑,其“功夫”品质与内在特性和外在表现相耦合。本体论从历史和现实逻辑回答了职教金师“功夫”品质的本质要义和价值体现,对建设教育强国、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增强教师职业效能感和学生发展力具有重大意义。认识论阐释了职教金师“功夫”品质生成的内在理路:强化意志力是持续“工夫”的前提;培塑学习力是优化“功法”的关键;掌握反思力是提升“功力”的核心。实践论回答了职教金师“功夫”品质生成的实践路径:涵养教育家精神,遵循精粹实践伦理;立足实践锤炼,汲取理性实践智慧;依托场域规则,创设优质实践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教金师 “功夫”品质 本体论 认识论 实践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证法的理论思维、实践智慧和学说体系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正聿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共10页
辩证法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源于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但只有“进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并“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才能真实地掌握辩证法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对于辩证法的最大误解,就是把思想的内容和形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哲... 辩证法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源于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但只有“进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并“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才能真实地掌握辩证法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对于辩证法的最大误解,就是把思想的内容和形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割裂开了,把辩证法变成了没有思想内容、概念规定、理论内涵的纯粹的“工具”或“方法”。辩证法的实践智慧,不仅是如何看待和对待“人生”的智慧,也是如何看待和对待“历史”的智慧,还是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智慧。把辩证法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升华为学理化、体系化的概念系统就是辩证法的理论或学说。自觉地掌握和运用辩证法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需要学习和研究学理化、体系化的辩证法理论。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就要在总结辩证法史的基础上,创建具有新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文明内涵的当代中国辩证法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生活基础 理论思维 实践智慧 学说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教材编写:理论与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政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4,共8页
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是由工作任务转化而来的、体现岗位(群)核心内容和行动逻辑的课程。专业核心课的“核心”体现在它是其他类型课程的内容源泉,是内容体系化和课程化的核心。专业核心课教材的编写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如何在教材中实现... 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是由工作任务转化而来的、体现岗位(群)核心内容和行动逻辑的课程。专业核心课的“核心”体现在它是其他类型课程的内容源泉,是内容体系化和课程化的核心。专业核心课教材的编写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如何在教材中实现理实一体化、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如何选择和呈现、实践要素在教材中如何表达。基于知识论和学习论的视角分析发现,专业核心课教材主要承载的是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教材要为任务学习和能力形成提供有意义的情境,根据知识特点选择教材中理实一体化的模式,基于学习规律优化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呈现方式,同时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评价工具。因此在教材内容的开发上,应组建校企编写团队并选择合适的开发策略;在内容的组织上,应确保教材最小构成单元的独立性;在教材的内容的呈现上,应基于知识特点优化内容的排布、表达和信息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教材 专业核心课 学习论 知识论 理实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释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质
11
作者 刘同舫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3,204,共10页
马克思在论述辩证法的“合理形态”时明确指出,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然而,关于“批判”本质的本体论根基、理论指向以及在现实运用中的表现形式,学界还尚未达成共识。在特定的叙述语境中,马克思论述了“社会存在”为辩... 马克思在论述辩证法的“合理形态”时明确指出,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然而,关于“批判”本质的本体论根基、理论指向以及在现实运用中的表现形式,学界还尚未达成共识。在特定的叙述语境中,马克思论述了“社会存在”为辩证法的“批判”功能发挥本质性作用奠定根基,使得辩证法的批判性在社会存在的本体论根基上获证自身的本质地位;马克思在深入社会历史总体以揭示资本主义生成逻辑的过程中,呈现了辩证法“批判”本质的理论指向在于历史总体的批判性思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实运用中,马克思揭露了劳动与资本之间的本质对立,并在审视人与人之间差异性统一关系中形成了应然批判的现实运用方式。只有回到马克思的“批判”理论与实践语境中,才能获得对辩证法“批判”本质的充分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辩证法 “批判”本质 批判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拳“耍拳”文化要义:认识、实践与主体性关怀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全海 金玉柱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80,共11页
以太极拳《耍拳论》《耍拳解》为基础,结合“耍拳”生活的文化实践,解释其文化现象、特性与自然意向,揭示太极拳“耍拳”的认识论要义、实践论要义及其主体性关怀。指出:太极拳“耍拳”不仅有外在的形式,更有内在的理法,使人在“耍”中... 以太极拳《耍拳论》《耍拳解》为基础,结合“耍拳”生活的文化实践,解释其文化现象、特性与自然意向,揭示太极拳“耍拳”的认识论要义、实践论要义及其主体性关怀。指出:太极拳“耍拳”不仅有外在的形式,更有内在的理法,使人在“耍”中消除位分、彼此交感、互相成就、技艺同长,具有安放身心、技艺双修、步向超验的文化特性;它游戏般展开,让人渐生敬意,端正态度,并为之奋进逐渐走向完满,是习练者自我实现的过程。太极拳“耍拳”是日用即道的文化体现、生活世界哲学的话语表达、体育生活化的身修方式。它不仅是太极拳的习练之法,更是一种中国式的身体修行,且始终以一种往复循环的主体实践导引着“耍拳”者走向生命之完满,具有人文化成和生命治疗的作用与意义,可为人之身心健康与生命幸福增福祉,为人之本真回归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耍拳 文化要义 认识论 实践论 主体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内蕴与价值重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凯亚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116,共8页
恩格斯辩证法思想是在推动“哲学现实化”、批判思辨唯心主义的“观念拜物教”并对黑格尔“思辨哲学”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在人类改造自然、从事社会历史实践活动并指导人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恩格斯辩证法思维具有很强的实践特性。... 恩格斯辩证法思想是在推动“哲学现实化”、批判思辨唯心主义的“观念拜物教”并对黑格尔“思辨哲学”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在人类改造自然、从事社会历史实践活动并指导人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恩格斯辩证法思维具有很强的实践特性。恩格斯的辩证法不但扬弃了唯心主义辩证法,实现了辩证法理论范式的革命,还立足于有机整体的大历史观和人类史观,帮助人们认清人类社会运动的发展规律,引领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哲学对现代科学的反思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心主义辩证法 实践特性 方法论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实践理性自然法之不证自明性
14
作者 胡悦 史彤彪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8,157,共11页
面对近代事实与价值二分法对自然法理论的冲击,当代自然法学家约翰·菲尼斯试图以自然法不证自明性跨越自然法认识论困境。然而,菲尼斯所提出的自然法不证自明性概念既继承了中世纪典范自然法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自明性传统,... 面对近代事实与价值二分法对自然法理论的冲击,当代自然法学家约翰·菲尼斯试图以自然法不证自明性跨越自然法认识论困境。然而,菲尼斯所提出的自然法不证自明性概念既继承了中世纪典范自然法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自明性传统,又包含了现代希尔伯特几何公理的自明性概念,二者在形而上学实在论立场上相互对立。这使菲尼斯的自然法不证自明性概念面临着本体论实在论与非实在论之间的张力,其对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回应以及自然法伦理学的构建也因此受到质疑。一种对自然法不证自明性的自洽理解可以从理论理性判断与实践理性判断的同一性之中得出,自然法原则作为理论理性判断是可推导的,但作为实践理性判断是无源出且不证自明的,这种理解也为弥合事实与价值之间的鸿沟提供了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法认识论 不证自明性 事实与价值二分法 实践理性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理解恩格斯的辩证法及其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俊强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9,共9页
恩格斯提出了哲学现实化的时代任务,开启了哲学通达社会现实的思想道路,冲破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唯心主义的思想束缚,破除了其神秘主义的体系外观,批判性地吸收了其哲学中蕴含的改变世界的辩证法精神,将之改造为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 恩格斯提出了哲学现实化的时代任务,开启了哲学通达社会现实的思想道路,冲破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唯心主义的思想束缚,破除了其神秘主义的体系外观,批判性地吸收了其哲学中蕴含的改变世界的辩证法精神,将之改造为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唯物辩证法承载了这一新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功能与使命。它不是机械形而上学和非批判的实证科学,而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发展的历史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恩格斯将辩证法、唯物主义与认识论统一起来,扩展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空间和历史性内涵,开创了具有鲜明实践批判性特质的唯物辩证法,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是洞察资本主义本质和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武器。恩格斯的辩证法立足“自然—生命—劳动—人类”有机整体的大历史观和人类史观,澄清了观念范畴得以生成的感性前提,澄明了社会现实乃是过程的集合体,提高了人们理解事物矛盾运动本质的思维能力,把辩证法作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在人类认识史和社会科学研究范式方面引发了重要的方法论革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与哲学社会科学范式的方法论革新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辩证法 哲学现实化 实践唯物主义 理论范式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转向科学”:马克思学说性质问题再探讨
16
作者 崔昆 韩汶轩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4,共7页
马克思是从对哲学的批判走向对自身学说的科学定位的,但后世始终对此存有一定争议。科学是以客观经验存在为对象产出的“描述、知识”,哲学则是以人的思想为对象产出的“理解、构想”。以此为标准,结合马克思对自身研究对象与方式的表述... 马克思是从对哲学的批判走向对自身学说的科学定位的,但后世始终对此存有一定争议。科学是以客观经验存在为对象产出的“描述、知识”,哲学则是以人的思想为对象产出的“理解、构想”。以此为标准,结合马克思对自身研究对象与方式的表述,可知其总体学术追求是科学而非哲学。至于被认为最具哲学色彩的实践唯物主义,其本质是将主客观关系纳入一个更大的客观框架的客观辩证法,这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解。而某些无法进行科学解答的哲学内容,则以本体论承诺的形式潜藏于其学说之中,故马克思学说总体上是科学。此定位面临的最大拷问依然是主客观关系问题。这本质上是一个从理论客观(主观被纳入客观)到实践主观(超脱客观的主观,无法理论化)的过程:理论同时包含事实与价值,是抽象性、客观性、必然性的,其在实践中面临向具体性、主观性、自由性的转化。这有助于把握马克思学说的总体本质:一种从客观性出发的理性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与科学 辩证法 实践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理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关于知识管理的“融知—发酵”模型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承宏 和金生 唐建生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4-88,共5页
“融知—发酵”模型是知识管理领域一个新的理论 ;该理论建构的一个基础问题涉及了知识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本质问题。该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 ;与以往的单纯逻辑分析、一般的社会学、哲学的解释有所不同 ;它的建立是基... “融知—发酵”模型是知识管理领域一个新的理论 ;该理论建构的一个基础问题涉及了知识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本质问题。该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 ;与以往的单纯逻辑分析、一般的社会学、哲学的解释有所不同 ;它的建立是基于组织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 ,历史和现实地剖析了组织知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并建设性提出了知识管理的基础问题和模式。本文主要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解释这个理论的合理性、逻辑性、实践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组织知识 知识管理 认识论 方法论 合理性 实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而上学”的憧憬或拒斥:赫钦斯与杜威论争之实质 被引量:5
18
作者 唐斌 施盛威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9,共7页
基于古典形而上学及其真理观,赫钦斯批判了当时美国高等教育的混乱状态,即职业主义、孤立主义与反理性主义等。杜威赞同赫钦斯所提出的旨在改变现状的教育计划,但并不认可他为推行这一计划所找寻的理论基础,即一种具有形而上学倾向的关... 基于古典形而上学及其真理观,赫钦斯批判了当时美国高等教育的混乱状态,即职业主义、孤立主义与反理性主义等。杜威赞同赫钦斯所提出的旨在改变现状的教育计划,但并不认可他为推行这一计划所找寻的理论基础,即一种具有形而上学倾向的关于知识与实在关系的论说。受工业革命与现代科学影响,杜威坚信,实在源于实践的型塑,并随着实践深化而发展。人的努力可以改变实在,同时也改变着"真理"与人生,而具备了这种意识与能力的人才堪称智慧而又自由的人,教育所要做的就是依据新的自由观与智慧观来培养人。从现实出发还是从原则出发,理论、经典是被看作教条还是行动的工具,在这些问题上,杜威与赫钦斯有了鲜明的分歧从而引发了学术史上一场有名的论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钦斯 杜威 形而上学 认识论 实践实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法范式变革的哲学思辨——从认识论迈向实践论 被引量:9
19
作者 杜辉 陈德敏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16-121,共6页
"主客一体"范式是当下环境法范式变革的主流话语,它试图通过伦理基础、人性假设和法学调整观的相关改变为环境法提供新的方法。它与"主客二分"一样,仅具有认识论意义。环境法需要建立一种以人为逻辑起点,以社会世... "主客一体"范式是当下环境法范式变革的主流话语,它试图通过伦理基础、人性假设和法学调整观的相关改变为环境法提供新的方法。它与"主客二分"一样,仅具有认识论意义。环境法需要建立一种以人为逻辑起点,以社会世界为发生场域,以社会技术为媒介工具,以系统性思维为实践论范式。实践论范式的核心理念是承认并坚持环境与人、社会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 范式变革 主客一体 认识论范式 实践论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性实践:一种职业教育认识论 被引量:6
20
作者 肖冰 卢晓中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9,共5页
受技术理性认识论的影响,当前职业教育过多地关注技能培养,忽视职业情境和学生主体。美国教育学者舍恩提出了"反思(反映)性实践"的概念,替代技术理性的实践认识论。这一概念也可作为以应用和实践为特征的职业教育的认识论,因... 受技术理性认识论的影响,当前职业教育过多地关注技能培养,忽视职业情境和学生主体。美国教育学者舍恩提出了"反思(反映)性实践"的概念,替代技术理性的实践认识论。这一概念也可作为以应用和实践为特征的职业教育的认识论,因为本体意义才是实践的根本属性,而反思作为学生主体建构经验的思维品格,最能使职业教育回归其人本关怀的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性实践 职业教育 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