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参数优化变分模态分解的信号降噪方法
1
作者 何玉洁 李新娥 贺俊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6,共7页
针对心电信号中肌电干扰噪声难以去除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参数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MD)的信号降噪方法。通过设计动态边界策略和反向种群生成方式,对白鲸优化(BWO)算法进行改进;采用改进白鲸优化算法对VMD参数自适应寻优,确定分解层数K与... 针对心电信号中肌电干扰噪声难以去除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参数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MD)的信号降噪方法。通过设计动态边界策略和反向种群生成方式,对白鲸优化(BWO)算法进行改进;采用改进白鲸优化算法对VMD参数自适应寻优,确定分解层数K与惩罚因子α;对含噪心电信号进行分解,得到k个本征模态函数(IMF)分量,同时采用相关系数法进行有效模态和含噪模态识别;对噪声主导的模态分量采用小波阈值降噪,并重构信号主导模态与降噪后模态。对仿真信号与含真实肌电干扰的心电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去噪效果优于小波阈值去噪法、EMD法、EMD-小波阈值去噪法,真实含噪的心电信号经该方法去噪后自相关系数可达0.9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模态分解 信号降噪 参数优化 改进白鲸优化算法 心电信号 IMF分量 小波阈值降噪 肌电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变化规律研究
2
作者 王长军 李凤霞 吴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26-129,共4页
以盐碱荒地和不同生长年限的苜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调查与室内分析化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研究了盐碱地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苜蓿生长5~7 a时,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 以盐碱荒地和不同生长年限的苜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调查与室内分析化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研究了盐碱地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苜蓿生长5~7 a时,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生长年限为2、3、6 a的苜蓿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与盐碱荒地相比显著增加;生长年限为7 a的土壤缓性有机碳含量、微生物量碳含量与生长年限为2、3、4、6 a的相比显著提高。因此,当地通过种植苜蓿改良盐碱地以持续生长7 a以上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苜蓿 生长年限 土壤有机碳 组分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闽地区野生毛花猕猴桃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3
作者 应俊辉 刘永胜 王英珍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4-180,共7页
为了解野生毛花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变异特征,建立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以浙江、福建境内收集到的75份野生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了单果质量、纵横径、可溶性固形物、酸度、维生素C含量、干物质含量等9个品质指标,并开展了变异分... 为了解野生毛花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变异特征,建立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以浙江、福建境内收集到的75份野生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了单果质量、纵横径、可溶性固形物、酸度、维生素C含量、干物质含量等9个品质指标,并开展了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维生素C含量、干物质含量、单果质量等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大,而纵横径、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小;浙江境内的野生毛花猕猴桃多样性H′指数略高于福建境内的野生毛花猕猴桃;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8.14%,可以反映浙闽两地野生毛花猕猴桃的综合品质。本研究建立了浙闽两地野生毛花猕猴桃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评分前五的种质资源为FJ-34、ZJ-35、ZJ-10、FJ-13和FJ-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花猕猴桃 果实品质 变异系数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期土壤分离能力年内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肖海 朱鸿宇 +5 位作者 张伦 刘德玉 向瑞 洪焕 杨悦舒 夏振尧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2,共7页
为探索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期土壤分离能力的年内时空变化特征,本文在三峡水库消落带2019年出露期内的不同时间采集不同出露高程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植物生物量信息及土壤分离能力(Dc),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PCR)... 为探索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期土壤分离能力的年内时空变化特征,本文在三峡水库消落带2019年出露期内的不同时间采集不同出露高程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植物生物量信息及土壤分离能力(Dc),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PCR)、SEM结构方程模型以及PLS-PM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明确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物量对土壤分离能力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结果表明:Dc随时间的增加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随高程的增大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在高程为165~170m时达到最小;Dc与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有机质含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黏粒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CR分析表明对Dc负向贡献度依次为MWD>有机质含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作为外生变量,通过调节次级因子(黏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对关键因子MWD施加间接影响,进一步作用于Dc,MWD在路径中起到核心的中介作用,是Dc的核心影响因子.本文可为三峡水库消落带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对三峡水库的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分离能力 三峡水库消落带 时空变化 结构方程模型 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 主成分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分布水松叶挥发性成分差异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晓娟 刘世男 +3 位作者 邓必玉 卢志海 黄安书 梁永延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0-446,共7页
为探究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叶挥发性成分的地理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GC-MS方法测定广西6个地理分布(宾阳县、天等县、雁山区、苍梧县、平乐县和覃塘区)的野生水松叶挥发物成分。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分布水松叶挥发性成分共检测出... 为探究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叶挥发性成分的地理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GC-MS方法测定广西6个地理分布(宾阳县、天等县、雁山区、苍梧县、平乐县和覃塘区)的野生水松叶挥发物成分。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分布水松叶挥发性成分共检测出139种化学成分,其中,萜烯类的α-蒎烯和D-柠檬烯在各地理分布中的相对含量均较高,分别为18.61%~28.32%、16.80%~49.02%。通过对比6个地理分布水松叶挥发性成分发现,覃塘区水松叶挥发物种类最少,宾阳县的最多;雁山区的醇类、芳香烃类、醚类、醛类、萜烯类、酮类和酯类相对含量均最低,而天等县的芳香烃类、酚类、醚类、醛类、酸类、萜烯类和烷烃类相对含量均最高。不同地理分布水松叶挥发性成分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7.53%,可以反映大部分成分信息,其中,醚类、萜烯类、烷烃类、芳香烃类、酸类、烯烃类、酚类、酯类、酮类、醇类和其他类的特征向量绝对值较大,是区分不同地理分布水松的差异性物质。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覃塘区、苍梧县和雁山区聚为一组,平乐县和宾阳县聚为一组,天等县单独为一组。挥发性成分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经度和海拔对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最大。本研究结果可为水松的培育和资源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挥发性成分 GC-MS 地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香型白酒基酒贮存期风味成分平衡过程的解析
6
作者 祝云飞 林培 +3 位作者 吴生文 谢芳迁 曾婷婷 蔡珊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2,共8页
以40个陶坛贮存的特香型白酒新基酒为研究对象,每3个月进行检测,跟踪检测2年。基于Pearson相关性分析,从化学反应平衡角度解析基酒总酸/总酯、乳酸/乳酸乙酯、乙酸/乙酸乙酯、己酸/己酸乙酯、丁酸/丁酸乙酯、乙醛/乙缩醛共6组风味成分... 以40个陶坛贮存的特香型白酒新基酒为研究对象,每3个月进行检测,跟踪检测2年。基于Pearson相关性分析,从化学反应平衡角度解析基酒总酸/总酯、乳酸/乳酸乙酯、乙酸/乙酸乙酯、己酸/己酸乙酯、丁酸/丁酸乙酯、乙醛/乙缩醛共6组风味成分在贮存期的相互平衡过程,同时通过配制平衡前后的模拟酒样,分析平衡对基酒感官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酒酸酯比值各异,但在贮存过程中差异逐渐变小,酸与对应乙酯的线性相关系数(R2)不断增大,贮存2年相关系数(R2)可达到0.9以上,酸酯比值接近同一数值,达到化学反应平衡。贮存2年白酒酯化浓度商减小量与新酒浓度商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表明新酒酸酯比值与平衡比值相差越大,平衡速度越快。乙醛与乙缩醛在贮存过程中同步增长,始终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风味成分化学平衡作用可提升酒体的闻香、绵甜感、醇厚感与爽净度。特香型基酒陶坛贮存2年主要风味成分可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老熟 风味成分 变化规律 酸酯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形段拉矫力数据突变特征提取方法
7
作者 代超 容芷君 +3 位作者 但斌斌 都胜朝 刘洋 肖浩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4-263,共10页
多维时序拉矫力的幅值突变表征着扇形段机组的故障,多维时序数据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对突变特征提取方法的准确率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多维时序数据的时间和空间相似性,提出小波相关滤波结合主成分分析的多维时序突变特征提取方... 多维时序拉矫力的幅值突变表征着扇形段机组的故障,多维时序数据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对突变特征提取方法的准确率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多维时序数据的时间和空间相似性,提出小波相关滤波结合主成分分析的多维时序突变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将每一维时域含噪拉矫力分别变换到小波域,利用拉矫力的自相似性进行降噪;然后,将去噪后的拉矫力映射到正交空间中,利用多维拉矫力之间的互相似性,通过线性变换将多维拉矫力映射到一维,再根据一维特征曲线的统计特征确定阈值,提取突变特征;最后,应用基于时间的滑动窗口动态更新数据,实现状态的连续在线识别;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分析表明,小波相关滤波-主成分分析模型对多维时序数据的突变特征提取的准确率和效率分别达到90.39%和97.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形段 多维时间序列 主成分分析 突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63份世界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表型变异分析
8
作者 郭文慧 周虹宇 +3 位作者 张梓 王瑞森 姚祥坦 蒋立希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0-251,共12页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是世界重要的油料作物。在充分了解世界油菜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表型变异的基础上鉴定基因资源,是进一步开展油菜分子育种或基因操纵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研究以963份世界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观察对象,对...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是世界重要的油料作物。在充分了解世界油菜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表型变异的基础上鉴定基因资源,是进一步开展油菜分子育种或基因操纵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研究以963份世界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观察对象,对其19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测定,进而对遗传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内大部分性状(超过70%)的表型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性状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尤其是株型、产量、品质性状三者之间关系密切。通过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到7个主成分因子。通过聚类分析,将这些种质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类群Ⅳ在产量和品质方面具有优势,类群Ⅱ在紧凑型株型方面表现较好,类群Ⅲ抗倒伏能力较强。本研究结果为充分利用已有基因组数据平台,鉴定与发掘调控主要农艺性状的关键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表型变异 遗传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OT算法的VMD-HPCA-GRU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9
作者 何星月 杨靖 +2 位作者 朱兆强 杨斌 覃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16-1725,共10页
为了提高超短期风电功率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COOT算法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VMD)、分层主成分分析(hierarchical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HPCA)与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GRU)的组合预测模型。首先,利用能量差值法确定变分模... 为了提高超短期风电功率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COOT算法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VMD)、分层主成分分析(hierarchical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HPCA)与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GRU)的组合预测模型。首先,利用能量差值法确定变分模态分解子模态数,从而将具有强非线性的原始功率序列分解为一组相对平稳的子模态。其次,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计算高维气象特征与功率序列的关联度值并进行排序分层,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各分层特征变量的第一主成分,实现对高维气象特征的降维。最后,引入COOT算法对门控循环单元预测模型的超参数进行优化,加速模型收敛速度,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对贵州某风电场的实测数据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GRU模型的预测结果,所提方法的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下降了67.41%、72.25%、45.69%,且预测精度高于其他4种组合预测模型,有效提高了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功率预测 变分模态分解 分层主成分分析 COOT算法 门控循环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4种典型公益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
10
作者 吴思政 李小英 +2 位作者 王毅雯 陈晓琴 朱腾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3,215,共10页
【目的】云南省阔叶林面积远低于针叶林,阔叶林的生态功能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因此探究滇中地区不同公益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和碳储量,为西南山地森林土壤碳汇管理以及生态效益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滇中地区4种主要林分... 【目的】云南省阔叶林面积远低于针叶林,阔叶林的生态功能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因此探究滇中地区不同公益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和碳储量,为西南山地森林土壤碳汇管理以及生态效益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滇中地区4种主要林分(旱冬瓜、元江栲、锥连栎和云南松)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有机碳、DOC、ROC、MBC含量和碳储量在不同坡向0~60 cm土层的分布状况,以及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基本性质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1)研究区3种阔叶树种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碳储量在不同坡向上表现为阴坡>阳坡;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碳储量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均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2)元江栲林各坡向0~20 cm土层的SOC、DOC和MBC含量显著高于其余3种林分(P<0.05),而ROC含量均值的最大值则出现在旱冬瓜林;3)4种林分土壤碳储量阴坡为116.37~327.10 t·hm^(-2),阳坡为97.49~263.81 t·hm^(-2),元江栲林固碳能力最佳,营造人工林或碳汇林可适当考虑增加该树种;4)4种林分SOC与DOC、ROC、MBC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3种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与TP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今后森林培育过程中可补充磷肥以促进其生长发育。【结论】滇中地区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受树种影响显著,研究区内元江栲林土壤固碳能力最佳,今后建设碳汇林或公益林时可优先考虑选择阔叶树种元江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碳组分 碳储量 垂直变化 公益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色彩空间抗照度变化的心率检测方法
11
作者 田会娟 张亚静 +2 位作者 钱胜 黄玉彬 栾晨光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5,共8页
针对基于非接触式的心率检测方法受光照变化干扰难以准确估计心率的问题,提出一种抑制光照变化的远程心率估计方法。首先采用YCbCr颜色空间的肤色模型,并建立皮肤掩膜,将该皮肤掩膜与原图像相乘提取面部肤色图,可以从复杂背景中过滤掉... 针对基于非接触式的心率检测方法受光照变化干扰难以准确估计心率的问题,提出一种抑制光照变化的远程心率估计方法。首先采用YCbCr颜色空间的肤色模型,并建立皮肤掩膜,将该皮肤掩膜与原图像相乘提取面部肤色图,可以从复杂背景中过滤掉大部分非肤色区域,得到稳定的面部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肤色图像,减轻面部运动伪影干扰。其次,为抑制光照变化影响,将该区域的RGB颜色空间转换到LAB和YCbCr颜色空间,选取描述血容量变化的G、A、Cr 3种颜色信号,并将这3种颜色信号采用改进的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ICEEMDAN)进行去噪,并使用主成分分析(PCA)分离出与血容量变化相关的脉搏波信号。最后,对该脉搏波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根据0.7~3.0 Hz频段内最高峰值所对应的频率来估计心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正常眨眼时计算出的心率与同时用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测出的心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823,Bland-Altman统计上下限分别为3.1788次/min和-1.8805次/min,证实了使用多色彩空间从面部视频进行准确和可靠的心率监测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心率检测 多色彩空间 抗照度变化 去噪 主成分分析(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蛤和斧文蛤的形态差异及判别分析
12
作者 张林浩 姚子航 +2 位作者 陈振国 朱蝉 王庆恒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147-151,共5页
为快速、准确地鉴别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斧文蛤(M.lamarckii),利用t检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文蛤和斧文蛤的贝壳形态性状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文蛤和斧文蛤的壳长、壳高、壳宽和韧带长之间... 为快速、准确地鉴别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斧文蛤(M.lamarckii),利用t检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文蛤和斧文蛤的贝壳形态性状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文蛤和斧文蛤的壳长、壳高、壳宽和韧带长之间均为极显著相关(P<0.01),2个物种间的3个壳形比例性状(壳高/壳长、壳宽/壳长、韧带长/壳长)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主成分分析构建了2个主成分,主成分1(PC1)和主成分2(PC2)的贡献率分别为56.44%和32.55%,主成分散点图显示,文蛤与斧文蛤在PC1轴上的分布有明显差异;利用逐步判别法建立了2个物种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_(1)为93.13%~96.24%,P_(2)为93.43%~96.06%,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4.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斧文蛤 形态差异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设施栽培厚皮甜瓜品种种质资源评价
13
作者 王利霞 王淑枝 +4 位作者 韩瑞华 张自启 田永恒 常高正 段爱菊 《蔬菜》 2025年第7期62-70,共9页
为筛选出适宜河南地区生态环境栽培的优质厚皮甜瓜品种,对12个厚皮甜瓜品种的生育期、长势、果实品质、抗病性、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进行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甜瓜品种中,667 m^(2)产量的... 为筛选出适宜河南地区生态环境栽培的优质厚皮甜瓜品种,对12个厚皮甜瓜品种的生育期、长势、果实品质、抗病性、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进行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甜瓜品种中,667 m^(2)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27.00%),其次是株高(21.97%),表型变异较为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667 m^(2)产量与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肉厚度呈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的5个主成分包含了营养品质、商品品质、抗病性、农艺性状和产量指标,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7.066%,可以较好地反映全部指标信息;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前3的品种为众天9号、兰蜜30和中原1095,其中,众天9号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16.1%),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14.4%)且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口感酥甜、细腻、水分足,小果型,可作为高端产品种植;兰蜜30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8%)较高,口感脆甜、爽口,中果型,可满足大众消费需求;中原1095品种667 m^(2)产量最高(3643.36 kg),口感脆甜,大果型,可满足高产的种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皮甜瓜 品种 品质 适应性 丰产性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口水质时空变化分布特征及污染源辨析
14
作者 温昌麒 涂德贵 +1 位作者 林琰 廖志鸿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1-539,共9页
闽江口是福建省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过去对闽江口水质环境调查研究数据已不能反映其近期的变化趋势和污染来源。为给闽江口污染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根据2015—2022年闽江口近岸海域国、省控海水监测点位监测数据,应用海水质量... 闽江口是福建省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过去对闽江口水质环境调查研究数据已不能反映其近期的变化趋势和污染来源。为给闽江口污染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根据2015—2022年闽江口近岸海域国、省控海水监测点位监测数据,应用海水质量状况评价系统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评价,探讨闽江口水环境时空变化分布特征,进而分析污染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上,近年来闽江口水质年际变化不一,2019年后总体呈向好趋势发展,其中,夏季水质最好,秋季次之,春季最差;空间上,水质整体呈现河口区沿岸水质差、离岸水质好的空间分布特征,优良水质主要分布在闽江口东北部和东部海域;12个监测因子提取出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解释率达79.87%,主导因子为无机氮;结合污染源通量变化趋势分析可知,入海河流污染物总量与闽江口优良水质面积占比呈现负相关关系,间接说明陆源污染排放对闽江口水质存在重要影响,经计算城镇、农村生活污染源贡献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水环境 时空变化 污染源 闽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安徽段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15
作者 冯家成 曹学康 +2 位作者 陶理 华飞 吴康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6,共8页
长江安徽段作为长江下游的初始河段,其水质变化状况一直备受关注。基于2021—2023年长江安徽29个国考断面逐日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水质指数法结合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方法探究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长... 长江安徽段作为长江下游的初始河段,其水质变化状况一直备受关注。基于2021—2023年长江安徽29个国考断面逐日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水质指数法结合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方法探究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长江安徽段水质指数整体平均值为71.65,水质状况较好。其中,COD_(Mn)、NH_(3)-N和TN为影响地区河流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②从空间上看,上游流域断面(除XK断面外)水质较下游流域更优,造成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上下游湖泊水系连通程度、矿产资源利用开发程度以及农业种植规模等有所差异。③从时间上看,受温度以及降水等气象因素影响,水质指数在4个季度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冬春季节水质优于夏秋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指数 综合水质评价法 主成分分析 时空变化 长江安徽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个油茶品系的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16
作者 吴雪惠 沈爱民 +1 位作者 游晓庆 于宏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112-117,共6页
[目的]探究上饶市主栽的12个品系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在当地生长的表型性状多样性。[方法]对12个油茶品系的表型特征进行测定,并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变异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表型性状的统计与分析。... [目的]探究上饶市主栽的12个品系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在当地生长的表型性状多样性。[方法]对12个油茶品系的表型特征进行测定,并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变异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表型性状的统计与分析。[结果]12个品系油茶表型变异丰富,其15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在11.28%~16.31%,其中赣无1、赣兴48、长林4号、长林53号和长林23号的鲜籽百粒重和干籽百粒重变异系数均较小,稳定性强,长林40号、长林166号和赣无2的稳定性为中等。在差异性分析后,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鲜果出干籽率高,分别为70.60%和72.54%,鲜果含水量低,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经主成分分析,获得5个主成分因子,其中茶果实质量贡献率最大,以茶果表型性状为依据,将长林40号、长林166号、长林4号、长林53号和赣无1分为一类。[结论]12个品系油茶中表型变异丰富,其中长林53号最优,长林166号、长林4号、赣无1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表型性状 主成分分析 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城区东部PM_(2.5)中水溶性离子变化特征——基于2021年自动监测数据
17
作者 祖彪 赵焕 《绿色科技》 2025年第6期96-101,158,共7页
为探究沈阳市城区东部地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针对2021年区域大气样本进行连续采集,运用离子色谱技术对各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进行测定,从而分析点位水溶性离子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市2021年PM 2.5... 为探究沈阳市城区东部地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针对2021年区域大气样本进行连续采集,运用离子色谱技术对各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进行测定,从而分析点位水溶性离子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市2021年PM 2.5的年均质量浓度是42.76μg/m^(3),水溶性离子的年均质量浓度为31.36μg/m^(3),在沈阳市PM 2.5中的月均占比范围为58%~95%,是PM 2.5的重要组成部分。沈阳市大气颗粒物略呈碱性,在春夏季大气中发生较强的二次转化。各离子年均质量浓度比较为:NO_(3)^(-)>SO_(4)^(2-)>NH_(4)^(+)>Cl^(-)>Na^(+)>Ca^(2+)>K^(+)>F^(-)>Mg^(2+),其中,二次无机气溶胶(SNA)年均质量浓度为22.54μg/m^(3),在PM_(2.5)中占比53%。结合研究结果,提出通过加强秸秆燃烧的管控力度,加强对交通尾气、工业排放和化石燃料燃烧等主要污染源的管控以及强化施工现场扬尘源管控、加强对城市道路的清扫和保洁等措施改善沈阳市大气细颗粒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 2.5组分特征 水溶性离子 变化特征 沈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濮豆561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及适应性评价
18
作者 刘婷 李江涛 +4 位作者 郭海悦 胡珍珍 王晓莲 杨彩云 于会勇 《大豆科技》 2025年第2期16-21,共6页
为明确提高濮豆561产量的目标性状,文章对濮豆561区域试验中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通径、主成分分析及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11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71%~34.13%,底荚高度变异系数最大,为34.13%;... 为明确提高濮豆561产量的目标性状,文章对濮豆561区域试验中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通径、主成分分析及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11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71%~34.13%,底荚高度变异系数最大,为34.13%;其次为单株粒重,变异系数为28.37%。产量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有效荚数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粒重对产量正向直接效应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2.784。在濮豆561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中提取3个主成分,分别为产量因子、生长势因子和品质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3.273%;适应性分析综合得分前5名的试验点分别是潍坊市、邯郸市、运城市、郑州市和濮阳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豆561 变异分析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主成分分析 适应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图像组合与改进ResNet-18的电能质量扰动识别方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逸 欧杰宇 +1 位作者 金涛 毕贵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31-2544,I0003,共15页
针对传统电能质量扰动(power quality disturbance,PQD)识别体系中单一图像特征信息受限与算法识别能力不足等问题,依据特征融合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图像组合与改进ResNet-18的PQD识别方法。首先,对PQD信号进行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 针对传统电能质量扰动(power quality disturbance,PQD)识别体系中单一图像特征信息受限与算法识别能力不足等问题,依据特征融合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图像组合与改进ResNet-18的PQD识别方法。首先,对PQD信号进行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得到一系列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s,IMFs)与残差分量;其次,将IMFs、残差分量、原始扰动信号与Subtract分量纵向拼接成分量矩阵,利用信号-图像转化方法生成特征分量彩色图;再次,对原始扰动信号进行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CWT)生成小波时-频图;最后,将特征分量彩色图与小波时-频图组合输入改进的六通道ResNet-18中训练学习并完成扰动识别。通过仿真对PQD识别方法进行分析并将其与目前常用识别体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抗噪性能并且能够更好地提取PQD特征信息,达到更高的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扰动 变分模态分解 特征分量彩色图 小波时-频图 残差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个草莓品种在山东烟台的果实品质差异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慈志娟 贾明 +6 位作者 隋秀奇 刘聪 于文英 张今泽 刘少青 牟红梅 段小娜 《中国果树》 2024年第8期44-50,共7页
为了全面地对山东省烟台地区草莓种质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筛选关键评价指标,提高育种效率,采集20个烟台地区草莓品种的果实样本,通过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与综合评价,对测定的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1... 为了全面地对山东省烟台地区草莓种质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筛选关键评价指标,提高育种效率,采集20个烟台地区草莓品种的果实样本,通过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与综合评价,对测定的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11个品质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11个品质指标中,单果重变异程度最高,变异系数为22.64%,果实横径变异程度最低,变异系数为9.75%。由变异系数大小可知,草莓品种对11个指标影响顺序为单果重>硬度>固酸比>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果形指数>维生素C含量>纵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横径。不同品种各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单果重与横径、纵径与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与固酸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形指数与横径、可滴定酸含量与糖酸比、可滴定酸含量与固酸比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从11个品质性状中提取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7.425%,能综合反映草莓品质性状的大部分信息。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相结合,筛选出固酸比、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单果重和果形指数5个草莓品质评价核心指标。排名前6位的品种依次为香野、章姬、香蕉、红颜、天使8号、黑珍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变异系数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