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新能源随机性的新型电力系统图深度学习稳定指标概率分布评估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管霖 陈鎏凯 +1 位作者 陈灏颖 李永哲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8-128,138,共12页
新型电力系统的新能源大规模随机性出力特点导致目前在线暂态稳定扫描结论面临失效风险,这一问题从元件建模精度、系统拓扑适应性和计算速度三个方面同时对现有方法提出挑战。因此提出了基于重概率化改进的置信带方法和图深度学习的稳... 新型电力系统的新能源大规模随机性出力特点导致目前在线暂态稳定扫描结论面临失效风险,这一问题从元件建模精度、系统拓扑适应性和计算速度三个方面同时对现有方法提出挑战。因此提出了基于重概率化改进的置信带方法和图深度学习的稳定指标概率分布及置信带评估模型,通过图深度学习模型快速评估少量采样点,再由重概率化置信带方法扩增结果,利用标签共现知识引导时域仿真对准确率进行增强,最后使用置信带方法给出随机出力下的稳定概率分布和区间形式的评估结论。该方法优点在于利用了图深度学习的拓扑适应能力和快速计算特点,且不受元件建模精度限制,置信带计算结论具有可靠的理论背景,能够评估稳定概率分布。在IEEE-39和IEEE-300节点系统上的评估精度验证表明,所提方法能够高精度地预测指定方式暂态稳定指标,并给出可靠的概率评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随机性 新型电力系统 暂态功角稳定 概率评估 图深度学习 置信带 重概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右岸电站励磁调节器检测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涛 周济 +7 位作者 濮钧 苏为民 谢欢 霍承祥 邓小君 姚谦 袁亚洲 张剑云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共6页
基于RTDS(实时数字仿真)软件建立与三峡电厂机组接近的实验室测试环境,分析查找出三峡右二电站机组功率波动的起因,即西门子励磁调节器与PSS(电力系统稳定器)系统集成软件中用于计算发电机转子转速的一个内部参数整定错误,并提出了相应... 基于RTDS(实时数字仿真)软件建立与三峡电厂机组接近的实验室测试环境,分析查找出三峡右二电站机组功率波动的起因,即西门子励磁调节器与PSS(电力系统稳定器)系统集成软件中用于计算发电机转子转速的一个内部参数整定错误,并提出了相应的整定措施。通过对西门子励磁调节器(AVR)2种PSS模型在0.18~1.10 Hz频率范围内阻尼特性的对比以及反调特性的检查,验证了该参数设置为负的发电机交轴电抗方案可以保证在仿真试验工况下系统稳定运行。现场的测试试验验证了实验室测试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稳定器(PSS) 角速度 摇摆电抗 实时数字仿真(RT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端柔性直流接入对交流系统功角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付强 杜文娟 王海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4-40,共7页
针对多端柔性直流电网(multi terminal direct current network based on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MTDC)接入对交流电力系统小干扰功角稳定性影响的问题。通过建立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线性化互联模型,采用分解的思想得到了VSC-MTD... 针对多端柔性直流电网(multi terminal direct current network based on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MTDC)接入对交流电力系统小干扰功角稳定性影响的问题。通过建立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线性化互联模型,采用分解的思想得到了VSC-MTDC接入主要在2个方面影响交流系统小干扰功角稳定性:一是改变了交流系统的潮流,二是与交流系统的动态交互作用。采用阻尼转矩分析的结果表明:交直流系统之间动态交互的影响一般很小,直流系统接入主要是改变了交流系统的潮流,可等效为恒功率源进行研究。针对"潮流"部分的影响,进一步分解为直流电网的注入功率和接入地点2个部分,提出并研究了以下2个猜测:1)输入功率变化等效于发电机出力改变,二者对交流系统小干扰功角稳定性的影响是一致的;2)直流电网接入地点在平衡机附近时对交流系统小干扰功角稳定性造成的影响是较小的。以新英格兰系统为例,通过计算和仿真演示验证了上述猜测,并可借此避免多端柔性直流电网接入对交流电力系统小干扰功角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功角稳定性 VSC-MTDC 阻尼转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复控制器在单轴角振动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振 刘向东 +1 位作者 张宇河 修春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4,共5页
高频角振动台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对周期参考输入信号的跟踪精度以及如何提高对周期性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由于机械振动和台体结构的限制,系统很难满足角振动台的加速度和带宽的指标。为减少对角加速度陀螺动态指标测试... 高频角振动台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对周期参考输入信号的跟踪精度以及如何提高对周期性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由于机械振动和台体结构的限制,系统很难满足角振动台的加速度和带宽的指标。为减少对角加速度陀螺动态指标测试的干扰误差,该文根据重复控制理论提出了高频单轴角振动台的双重复控制器的设计,并推导出该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和跟踪误差的相关结论,同时给出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参数选取的条件。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双重复控制器在高频角振动台中的应用,很好地提高了周期信号的跟踪精度,同时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角振动台 控制系统 机械振动 双重复控制器 重复控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态稳定分析中的角加速度同调识别法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如琦 杭乃善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73-377,共5页
根据对影响机组摇摆的角加速度的讨论,将同调识别进行初始角加速度分组、同调机组群相互影响和非同调机组的影响三步筛选,得出复杂系统中的同调机组群。以算例说明了本文所提出的同调识别法的步骤并验证了该方法是正确有效的。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 角加速度 同调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主动转向功能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H_∞控制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树恩 李玉玲 刘文文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33-1237,共5页
针对传统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不能在车辆极限工况行驶时实施主动转向,也不能对驾驶员的转向误操作进行主动补偿的问题,建立了融合主动转向功能的EPS整车操纵动力学模型,并以转向轻便性、灵敏性、回正特性及整车操纵稳定性为系统评价输... 针对传统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不能在车辆极限工况行驶时实施主动转向,也不能对驾驶员的转向误操作进行主动补偿的问题,建立了融合主动转向功能的EPS整车操纵动力学模型,并以转向轻便性、灵敏性、回正特性及整车操纵稳定性为系统评价输出,运用H∞鲁棒控制策略对基于整车操纵稳定性控制的汽车EPS系统控制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集成主动转向功能的EPS控制系统,既能够实现EPS系统的传统控制特性,又能够根据汽车极限运行工况时整车操纵稳定性的要求实施主动转向,从而有效降低车身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并最大程度地发挥EPS的功能调节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操纵稳定性 电动助力转向 主动转向 H∞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开线齿轮传动齿面滑动摩擦耗散功率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宝锋 崔亚辉 +1 位作者 刘凯 李厚新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74-1579,共6页
基于齿轮系统的功能传递原理和摩擦耗散机理,分析了齿轮传动过程中单齿和双齿啮合的特性,求解了齿面滑动速度和齿面法向正压力分配系数,建立了齿轮系统瞬时啮合耗散功率计算的数学模型,并以某NGW型行星齿轮减速器为例计算了组成系统的... 基于齿轮系统的功能传递原理和摩擦耗散机理,分析了齿轮传动过程中单齿和双齿啮合的特性,求解了齿面滑动速度和齿面法向正压力分配系数,建立了齿轮系统瞬时啮合耗散功率计算的数学模型,并以某NGW型行星齿轮减速器为例计算了组成系统的各对齿轮传动的瞬时摩擦耗散功率和传动效率。结果表明:单齿啮合区齿面滑动摩擦耗散功率较小,双齿啮合区齿面滑动摩擦耗散功率较大;齿面滑动摩擦耗散功率和啮合传动效率具有周期性和时变性,并且具有很大的突变性;外啮合齿轮副齿面摩擦耗散功率大于内啮合齿轮副;各行星轮和中心轮的啮合状态之间的相位关系对瞬时摩擦耗散功率和传动效率影响很大,对行星轮系传动的平稳性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啮合 耗散功率 传动效率 周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距离送电发电厂稳定运行的多级智能控制
8
作者 张友 张涛 +2 位作者 杨奇逊 左长春 王建华 《现代电力》 2000年第2期1-7,共7页
介绍了对于远距离送电的发电厂当电力系统发生危及其稳定运行故障时 ,利用其发电机感受到的角加速度及其变化率、有功功率及其在电力系统故障时的突变量等特征量进行多级智能控制的方法 ,及其在相关工程实践中计算、试验结果。通过此控... 介绍了对于远距离送电的发电厂当电力系统发生危及其稳定运行故障时 ,利用其发电机感受到的角加速度及其变化率、有功功率及其在电力系统故障时的突变量等特征量进行多级智能控制的方法 ,及其在相关工程实践中计算、试验结果。通过此控制原理实现的控制过程具有一定的实时性 ,且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稳定 智能控制 远距离送电 发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FIG无功/电压控制影响机电振荡模式的近似判定指标 被引量:9
9
作者 杜文娟 陈骁 +5 位作者 王海风 宋云亭 王青 丁剑 陈得治 魏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20-726,共7页
并网风电场无功控制可以采用定无功功率或定端电压控制,其对电力系统小干扰功角稳定性的影响不同。该文针对等效为单台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的风电场,提出了一种可以判定风电场采用定无功功率还是定端... 并网风电场无功控制可以采用定无功功率或定端电压控制,其对电力系统小干扰功角稳定性的影响不同。该文针对等效为单台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的风电场,提出了一种可以判定风电场采用定无功功率还是定端电压控制更加有利于电力系统小干扰功角稳定性的近似计算指标。指标的计算不需要获知风电场动态模型(包括定无功功率和定端电压控制器)的参数。这样,在规划风电场并网时,提出的指标可以指导其无功控制方式的选择,以使其更加有利于电力系统小干扰功角稳定性。文中给出了基于模式控制理论推导判定指标的详细过程,并通过一个算例电力系统,演示和验证了判定指标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规划 双馈感应风机(DFIG) 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 机电振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发电机转速实时识别两群暂态功角失稳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志文 孙华东 +2 位作者 易俊 赵兵 徐式蕴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634-2641,共8页
针对特高压直流配套电源存在的两群暂态失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发电机转速数据识别暂态功角稳定性的新方法。首先,在单机无穷大系统中发现了暂态功角失稳时发电机转速的特征,并证明该特征与暂态失稳的严格对应关系,提出了易于工程实现... 针对特高压直流配套电源存在的两群暂态失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发电机转速数据识别暂态功角稳定性的新方法。首先,在单机无穷大系统中发现了暂态功角失稳时发电机转速的特征,并证明该特征与暂态失稳的严格对应关系,提出了易于工程实现的失稳判据;然后,基于互补群惯量中心变换,将该失稳判据用于识别多机系统的两群失稳模式。在实际大电网中对所提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甄别暂态功角失稳,具备量测信息少、计算简便快速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暂态功角稳定 在线监测 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