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3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SiC Power Devices in Power Grid 被引量:42
1
作者 SHENG Kuang GUO Qing ZHANG Junming QIAN Zhaoming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I0001-I0001,3,共1页
碳化硅作为一种宽禁带材料,具有高击穿场强、高饱和电子漂移速率、高热导率等优点,可以实现高压、大功率、高频、高温应用的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该文对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最新发展进行回顾,包括碳化硅功率二极管、MOSFET、IGBT和... 碳化硅作为一种宽禁带材料,具有高击穿场强、高饱和电子漂移速率、高热导率等优点,可以实现高压、大功率、高频、高温应用的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该文对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最新发展进行回顾,包括碳化硅功率二极管、MOSFET、IGBT和晶闸管,对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进行展望。高压大容量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迅速发展,将对电力系统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器件 电网 SiC 电力电子系统 可再生能源资源 展望 半导体开关 能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REALISTIC TECHNOLOGY OF 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FAULT DIAGNOSTIC SYSTEM FOR SHIPPING POWER DEVICES
2
作者 温熙森 李岳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6-32,共7页
STUDYONREALISTICTECHNOLOGYOFCONDITIONMONITORINGANDFAULTDIAGNOSTICSYSTEMFORSHIPPINGPOWERDEVICESWenXisen;LiYue... STUDYONREALISTICTECHNOLOGYOFCONDITIONMONITORINGANDFAULTDIAGNOSTICSYSTEMFORSHIPPINGPOWERDEVICESWenXisen;LiYue;TangBingyang(D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监测 故障诊断 轮船 动力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专用横向单向隔离装置安全加固中间件设计及应用
3
作者 马瑞瑞 何清 +3 位作者 杨国栋 王大鹏 王毅 杜保华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6-162,共7页
为了提高电力监控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设计了一种电力专用横向单向隔离装置安全加固中间件。该中间件集成了兼容性适配、文件格式矫正、加密认证、负载均衡及权限控制等功能,在业务系统所在管理信息大区和生产控制大区间构建了一道... 为了提高电力监控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设计了一种电力专用横向单向隔离装置安全加固中间件。该中间件集成了兼容性适配、文件格式矫正、加密认证、负载均衡及权限控制等功能,在业务系统所在管理信息大区和生产控制大区间构建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解决了隔离装置在升级加固过程中面临的业务系统兼容性、硬件故障及明文通信等安全问题,强化了电力监控系统数据传输通道的安全管控,实现了隔离装置的“高效无感知”和“标准化”安全升级加固。该中间件已成功应用于中国华能集团所有火电、水电和新能源电站,提升了电力监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边界防护能力,保障了电力生产的信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装置 安全加固 中间件 电力监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可控的功率半导体器件仿真工具研发进展(一):二维计算的精度
4
作者 庄池杰 石清元 +11 位作者 林波 彭晞雨 吴丹 刘志成 李立 施连军 任李鑫 纪瑞朗 余占清 吴锦鹏 魏晓光 曾嵘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0,I0002,I0003,共12页
功率半导体器件是电力电子装备电流开断和电能转换的核心。作为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消费国,中国功率器件自给率低,严重依赖进口,亟需自主化突破。功率半导体器件仿真软件作为器件多物理场分析、设计优化的必备工具,研发难度大、周期长... 功率半导体器件是电力电子装备电流开断和电能转换的核心。作为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消费国,中国功率器件自给率低,严重依赖进口,亟需自主化突破。功率半导体器件仿真软件作为器件多物理场分析、设计优化的必备工具,研发难度大、周期长、见效慢。国内使用的功率半导体TCAD软件几乎全部由Synopsys、Silvaco等国外公司垄断。作为国产替代的第一步,自2019年以来,团队按照“先追赶、再并跑、最后超越”的思路,开展功率半导体器件国产仿真工具的研发工作。该文在分析功率器件物理模型、求解难点的基础上,介绍了自主可控的功率半导体器件二维仿真工具的初步研发进展,与垄断商业软件Synopsys TCAD Sentaurus Device计算结果开展了详细比对,在测试的算例和物理模型上,自研软件二维计算的精度向国际垄断商业软件看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半导体器件 仿真工具 二维 漂移扩散模型 国产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功率器件封装缺陷实时检测
5
作者 谭会生 吴文志 张杰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48-1056,共9页
针对基于机器视觉的功率器件封装缺陷检测技术实时性差、计算资源消耗较高的问题,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设计了一种功率器件封装缺陷实时检测器。首先,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DSConv)的轻量化Mini-DSCNet卷积网络,使用深度卷... 针对基于机器视觉的功率器件封装缺陷检测技术实时性差、计算资源消耗较高的问题,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设计了一种功率器件封装缺陷实时检测器。首先,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DSConv)的轻量化Mini-DSCNet卷积网络,使用深度卷积和逐点卷积代替标准卷积。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浮点运算量(FLOPs)和参数量(Params)分别约为MobileNetV1的4.375%和0.021%,准确率约为91.80%。其次,采用定点量化算法将浮点数权重量化为有符号定点数,测试结果表明,其平均误差约为0.483%。最后,采用多通道并行流水线架构优化设计,降低了系统的资源消耗,提高了系统的处理速度。实验结果显示,在100 MHz时钟频率下,该检测器的推理速度分别约为CPU的17.10倍、GPU的2.47倍,显著提升了功率器件封装缺陷检测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器件 封装缺陷检测 Mini-DSCNet卷积网络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硬件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蒸馏改进轻量级神经网络的光伏最大功率追踪
6
作者 张智娟 沈哲平 薛琦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781-6788,共8页
针对神经网络最大功率追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算法由于缺乏实用性改进而难以应用于工程实践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轻量级神经网络MPPT算法。其通过知识蒸馏算法减小神经网络复杂度及内存占用率,得到轻量级神经网络模型,... 针对神经网络最大功率追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算法由于缺乏实用性改进而难以应用于工程实践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轻量级神经网络MPPT算法。其通过知识蒸馏算法减小神经网络复杂度及内存占用率,得到轻量级神经网络模型,并结合优化变步长扰动观察法来修正模型精度问题所带来的预测误差;算法前期通过轻量级模型预测最大功率点电压范围并快速追踪进入范围,后期通过优化扰动观察法不断更新范围上下限,最终使上下限收敛至最大功率点。之后在MATALB/Simulink中建立仿真模型,最后搭建实物模型并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追踪效率更高,纹波电压抑制更稳定,并且在嵌入式设备中资源占用率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功率追踪(MPPT) 光伏组件 知识蒸馏 嵌入式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韧一体Cu/Sn/Ag致密三维网络状接头结构设计与制备
7
作者 张宏辉 徐红艳 +1 位作者 张炜 刘璇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5-632,共8页
为满足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耐高温、高可靠性芯片焊接需求,解决Cu/Sn/Ag体系瞬态液相扩散焊接(TLPS)接头脆性大、韧性不足、孔隙率高等问题,通过电镀高纯度Cu@Sn核壳结构复合粉末和物理气相沉积镀覆Ag层,研究了Sn镀层厚度对接头强度和孔... 为满足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耐高温、高可靠性芯片焊接需求,解决Cu/Sn/Ag体系瞬态液相扩散焊接(TLPS)接头脆性大、韧性不足、孔隙率高等问题,通过电镀高纯度Cu@Sn核壳结构复合粉末和物理气相沉积镀覆Ag层,研究了Sn镀层厚度对接头强度和孔隙率的影响以及镀覆Ag层厚度对TLPS接头抗氧化性能和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n镀层厚度为2~3μm时接头本体相孔隙率最低,抗拉强度达到86 MPa;Cu/Sn/Ag体系中Sn镀层厚度为2μm且镀覆Ag层厚度为1μm时,Cu_(3)Sn/Ag3Sn包覆Cu颗粒的三维网络状结构致密接头的弹性模量由Cu@Sn体系中的83 GPa降至Cu@Sn@Ag体系中的75 GPa;通过在Cu基板表面镀Sn和镀Ag等改性处理,提高了Cu/Sn/Ag预成型焊片与直接键合铜(DBC)基板的共面性,实现了焊接界面致密互连。以上结果为Cu/Sn/Ag系统TLPS制备耐高温接头技术提供了研究依据和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器件 瞬态液相扩散焊接(TLPS) Cu@Sn@Ag复合粉末 三维网络状结构 耐高温接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医疗设备无线供电技术综述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浩 丘东元 +2 位作者 张波 肖文勋 陈艳峰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8-199,共12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植入式医疗设备IMD(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由于传统的电池供电方式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组织损伤和手术成本,采用无线电能传输WPT(wireless power transfer)技术对IMD供电将成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植入式医疗设备IMD(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由于传统的电池供电方式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组织损伤和手术成本,采用无线电能传输WPT(wireless power transfer)技术对IMD供电将成为今后的趋势。然而,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出高效率的IMD-WPT系统具有较大的挑战性。为此,对比了5种适用于IMD的WPT技术的性能特点;然后以磁谐振式WPT技术为例,具体介绍了磁谐振式IMD-WPT系统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最后结合部分磁谐振式WPT技术在一些典型IMD中的应用现状,讨论了IMD-WPT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植入式医疗设备 磁谐振 电磁兼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素蛋白压电纤维毡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宁 陈杰 +1 位作者 范苏娜 张耀鹏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7,共8页
首先采用甲酸/氯化钙溶剂体系制备丝素蛋白(SF)溶液,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结合乙醇-拉伸后处理工艺得到SF纤维毡。然后以SF纤维毡作为压电层,采用铝电极作为正负电极,并用聚酰亚胺(PI)胶带对其封装,构筑了性能优异的SF纤维基压电发电机(S... 首先采用甲酸/氯化钙溶剂体系制备丝素蛋白(SF)溶液,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结合乙醇-拉伸后处理工艺得到SF纤维毡。然后以SF纤维毡作为压电层,采用铝电极作为正负电极,并用聚酰亚胺(PI)胶带对其封装,构筑了性能优异的SF纤维基压电发电机(SF@PENG)。采用示波器和静电计测试了SF@PENG的压电性能,并对比后处理前后的性能差异。同时,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分析了SF在后处理前后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后处理后的SF@PENG在25 N的外力作用下,可产生20.8 V的输出电压和8.2μA的输出电流;在恒定外力(21 N)作用下可循环稳定运行超过9500次。同时,证实了提高SF的β-折叠结构含量和结晶度可显著提升SF@PENG的压电输出和力学性能。该SF@PENG能够监测人体的不同运动状态,为其在自供电器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凝聚态结构 静电纺丝 自供电器件 压电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压配电网多台区柔性互联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皓靖 郭佩乾 +2 位作者 时珊珊 方陈 袁志昌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3,共11页
基于电力电子设备(PED)的柔性互联装置(FID)能够整合有功功率或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无功功率动态补偿和故障隔离等功能,是实现多台区间潮流柔性互济、负载率均衡和新能源友好并网的有效手段。尽管FID应用潜力巨大,现阶段在其应用于不... 基于电力电子设备(PED)的柔性互联装置(FID)能够整合有功功率或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无功功率动态补偿和故障隔离等功能,是实现多台区间潮流柔性互济、负载率均衡和新能源友好并网的有效手段。尽管FID应用潜力巨大,现阶段在其应用于不同场景的组网特性、运行特性、需求特性、典型功能模式等方面缺乏系统性总结与分析。首先,文中对国内外典型柔性互联工程的系统架构、电气参数与运行特点进行了梳理。然后,计及配电网多端柔性互联系统和含有重要交流负荷/新型直流负荷的交直流互联系统特点,归纳了相应的典型应用场景、互联网架形态、典型功能模式、组网方案和运行特性与技术需求。最后,结合中压配电网多台区柔性互联技术应用现状与问题,对系统设计与应用方案、关键设备研发以及系统运行与控制保护多个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台区 电力电子设备 柔性互联 新能源并网 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潮流调控与电能质量治理的混合式柔性合环装置多模态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力颖 杨泽斌 +3 位作者 易皓 慕小斌 徐玮韡 宁昕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3-183,共11页
混合式柔性合环装置在调节精度、过载能力与经济性上综合了电力电子式与电磁式合环装置的优点,具备较强的工程适用性。针对混合式柔性合环装置在电网稳态互联下的潮流调控与背景谐波问题,以及失电转供下的负载电压偏差与谐波电压问题,分... 混合式柔性合环装置在调节精度、过载能力与经济性上综合了电力电子式与电磁式合环装置的优点,具备较强的工程适用性。针对混合式柔性合环装置在电网稳态互联下的潮流调控与背景谐波问题,以及失电转供下的负载电压偏差与谐波电压问题,分析2种工况下的线路潮流及谐波分布特性,提出相应的潮流调控与多模态电能质量治理策略,并通过仿真验证了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混合式柔性合环装置 潮流调控 电能质量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双向变流装置设计方案及综合效益 被引量:3
12
作者 康崇皓 周文卫 胡剑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7-272,共6页
[目的]目前双向变流装置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牵引供电系统中处于推广阶段,存在多种配置方案且有实际应用,需综合评估各方案优劣,统一技术标准,同时进行全生命周期效益分析,为工程应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双向变... [目的]目前双向变流装置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牵引供电系统中处于推广阶段,存在多种配置方案且有实际应用,需综合评估各方案优劣,统一技术标准,同时进行全生命周期效益分析,为工程应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双向变流装置在设备功能、直流牵引供电能力、综合节能、电能质量等方面的优势,从用房面积、设备投资、电能质量、经济效益及可靠性等方面,对我国现有的5种双向变流装置配置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给出推荐配置方案。以某城轨正线为例,分析了双向变流装置在节能、无功补偿、杂散电流防护等方面的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结果及结论]经综合比选,双向变流装置推荐采用1套二极管整流机组+1套双向变流机组方案,其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预计该城轨正线20年全生命周期总成本减少256.8万元/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牵引供电系统 双向变流装置 设计方案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跟网/构网型混联多馈入系统协调优化配置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余光正 胡越 +4 位作者 刘晨曦 汤波 辛焕海 马骏超 崔葛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8-600,I0016,共14页
随着传统同步机组被电力电子设备逐步取代,电力系统由原来的“物理同步”逐渐转变为“控制同步”。因此,由变流器控制环节引发的稳定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含跟网/构网型设备的混联多馈入系统中构网型设备能够抑制弱电网下由... 随着传统同步机组被电力电子设备逐步取代,电力系统由原来的“物理同步”逐渐转变为“控制同步”。因此,由变流器控制环节引发的稳定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含跟网/构网型设备的混联多馈入系统中构网型设备能够抑制弱电网下由跟网型设备并网引起的次同步振荡,然而其在强电网下容易导致系统出现低频振荡现象。而目前电力系统仍处于向“双高”系统转变的过渡阶段,关于不同电网强度下混联多馈入系统中跟网/构网型变流器对电网电压支撑能力的量化评估及其在多频段下的协调优化配置方法仍不清晰。为此,该文首先对单馈入跟网/构网型变流器并网系统进行模态分析,探究不同电网强度下跟网/构网型变流器对应的主导振荡模态在多频段下的分布特性,并形成混联多馈入系统的协调优化配置原则。其次,基于模态解耦的思想对混联多馈入系统的稳定性进行等效近似,揭示多频段下系统主导振荡模态阻尼比与跟网/构网型支撑能力量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由此,提出一种面向系统小干扰稳定性提升的跟网/构网型协调优化配置方法。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所提混联多馈入系统等效近似方法的正确性和协调优化配置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网/构网型设备 混联多馈入系统 模态解耦 电网电压支撑能力 协调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功耗腕式个人剂量计设计及测试
14
作者 陈嘉航 倪宁 +5 位作者 高飞 侯金兵 杨静 赵旭 王澎卫 刘佳瑞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99-1206,共8页
针对当前个人剂量监测领域中的智能化、低功耗、便携性及多种健康数据融合监测的需求,提出一种腕式个人剂量计的电路结构设计方案。系统采用低功耗器件并辅以佩戴监测机制,实测辐射探测模块功耗为3.6 mW。集成健康监测芯片,实现对佩戴... 针对当前个人剂量监测领域中的智能化、低功耗、便携性及多种健康数据融合监测的需求,提出一种腕式个人剂量计的电路结构设计方案。系统采用低功耗器件并辅以佩戴监测机制,实测辐射探测模块功耗为3.6 mW。集成健康监测芯片,实现对佩戴者心率及血氧的数据监测功能。实测数据表明,本论文研制的个人剂量计在0.1μSv/h~12 mSv/h的有效测量范围内,相对固有误差、统计涨落及量值的一致性等关键性能指标均满足JJG 1009-2016规程的要求,未来可广泛应用于辐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烁体 硅光电倍增管 低功耗设备 个人剂量当量监测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新电压毛刺(Power Glitch)攻击与防御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段晓毅 李莉 +1 位作者 武玉华 靳济芳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0期428-431,共4页
电压毛刺(Power Glitch)攻击是通过快速改变输入到芯片的电压,使得芯片里的某些晶体管受到影响,引起一个或多个触发器进入错误状态,从而导致处理器会跳过或实施错误的操作,使芯片内隐藏的信息随着产生的错误而泄露出来。对电压毛刺攻击... 电压毛刺(Power Glitch)攻击是通过快速改变输入到芯片的电压,使得芯片里的某些晶体管受到影响,引起一个或多个触发器进入错误状态,从而导致处理器会跳过或实施错误的操作,使芯片内隐藏的信息随着产生的错误而泄露出来。对电压毛刺攻击与防御技术的最新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在攻击方面,针对攻击目的的不同,详细介绍了RSA-CRT签名运算、RSA非CRT签名运算、对非易失存储器的攻击技术。防御技术分别介绍了电压毛刺检测电路和掩码,并分析了各种防御方案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毛刺攻击 智能卡 硬件安全 RSA攻击 存储器攻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负荷时空特性的铁路电能质量混合治理装置及控制策略研究
16
作者 杨宏钧 刘俊良 +3 位作者 杜雄 杜程茂 陈斌 郑连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633-4644,I0008,共13页
既有研究中,铁路电能质量混合治理装置的设计及验证仅考虑了机车负荷的牵引工况,适应负荷时空特性的治理装置及控制策略尚不明确。为更好实现铁路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该文针对V/v型牵引系统提出考虑时空特性的“RPC+TSC+TCR”混合治理装置... 既有研究中,铁路电能质量混合治理装置的设计及验证仅考虑了机车负荷的牵引工况,适应负荷时空特性的治理装置及控制策略尚不明确。为更好实现铁路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该文针对V/v型牵引系统提出考虑时空特性的“RPC+TSC+TCR”混合治理装置,设计基于供电臂电压电流相位判别的铁路功率调节器(railway static power conditioner,RPC)控制策略以及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hyristor controlled reactor,TCR)、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hyristor switched capacitor,TSC)控制方式,实现机车在多工况下的电能质量治理;此外,采用实际机车模型替换传统谐波源等效模型,能更准确地体现负荷特性;针对Scott型牵引系统进行应用分析,证明治理装置及控制策略具有通用性。最后,基于PSCAD搭建仿真平台验证所提治理方案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实际工程中的电能质量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v牵引供电系统 Scott牵引供电系统 混合治理装置 铁路功率调节器控制策略 电能质量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构单元的多功能有源消弧装置拓扑结构及调控策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红文 钱信君 +3 位作者 郭祺 陈饶 施从新 黄继盛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51,共14页
单相接地故障的高质量调控是支撑新型配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针对有源消弧装置AASD(active-type arc suppression device)功能单一、成本高昂等问题,提出1种基于异构单元的有源消弧装置HU-AASD(AASD based on heterogeneous unit)拓... 单相接地故障的高质量调控是支撑新型配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针对有源消弧装置AASD(active-type arc suppression device)功能单一、成本高昂等问题,提出1种基于异构单元的有源消弧装置HU-AASD(AASD based on heterogeneous unit)拓扑结构及调控策略。首先,HU-AASD利用第四桥臂为虚拟中性点提供电压支撑,使得三相桥臂的耐压需求被降低至相电压,从而降低了AASD的器件成本与体积;其次,所提方案兼具容性和感性无功补偿能力,且接地故障发生后HU-AASD可不间断地向电网提供无功补偿,从而为配电网提供不间断的电压支撑;最后,仿真及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拓扑及调控策略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单相接地故障 有源消弧装置 无功补偿 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陡电压上升率下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用有机硅凝胶击穿特性研究
18
作者 苏大智 曾福平 +3 位作者 黄萌 钟恒鑫 陈日荣 唐炬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70,共8页
现有研究表明,功率器件封装用有机硅凝胶的绝缘强度受脉冲电压边沿时刻的电压上升率影响较大,为此本文聚焦有机硅凝胶在陡电压上升率下的击穿特性开展研究。基于电气设备的典型绝缘结构搭建陡电压上升率击穿实验平台,重点研究不均匀电... 现有研究表明,功率器件封装用有机硅凝胶的绝缘强度受脉冲电压边沿时刻的电压上升率影响较大,为此本文聚焦有机硅凝胶在陡电压上升率下的击穿特性开展研究。基于电气设备的典型绝缘结构搭建陡电压上升率击穿实验平台,重点研究不均匀电场下有机硅凝胶在不同电压上升率的陡波击穿特性,并围绕有机硅凝胶的击穿过程展开初步讨论。结果表明:场致电离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有机硅凝胶的击穿过程,气隙缺陷的产生将导致碰撞电离加强,促使缺陷区域逐步扩展,并最终击穿;在稍不均匀电场和极不均匀电场下,有机硅凝胶的击穿场强均随着电压上升率的上升而呈下降趋势,对于绝缘介质的破坏作用也随之增加,但因气隙缺陷内空间电荷的调制作用使击穿场强逐渐趋于稳定;稍不均匀电场下存在明显“面积效应”,使得有机硅凝胶在稍不均匀电场下试样的击穿场强小于极不均匀电场下的击穿场强。研究结果可为IGBT等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封装可靠性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凝胶 陡电压上升率 击穿特性 功率器件 封装绝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原生技术的大田土壤墒情采集系统——节点案例研究
19
作者 张嘉英 尹飞虎 +2 位作者 石磊 屈英 温艳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09,共10页
为提高田间智能灌溉系统工作效能,实现精准监测土壤墒情,保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利用LORA无线通讯、墒情传感器、网关等技术构建了基于云原生技术的墒情采集系统,选择适当数量节点作为案例,测试了该系统的带载能力、功耗及通讯距离,并通... 为提高田间智能灌溉系统工作效能,实现精准监测土壤墒情,保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利用LORA无线通讯、墒情传感器、网关等技术构建了基于云原生技术的墒情采集系统,选择适当数量节点作为案例,测试了该系统的带载能力、功耗及通讯距离,并通过田间试验对该墒情采集系统在时空上的数据进行了实测验证。结果表明:墒情采集系统静态功耗220μA左右,在不充电、采集时间间隔30 min、各土层传感器续航能力不低于30 d时可实现3 km稳定通讯,表明该墒情采集系统在空间和时间上墒情数据准确可靠,能够实现长时间序列下的持续观测。本研究为开发与优化基于云原生技术的大田土壤墒情采集系统提供了借鉴,并为实现智能灌溉施肥决策提供了技术保障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RA 土壤水分 土壤盐分 监测装置 低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电吸附机理的光伏组件无水化除尘方法研究
20
作者 李浩义 刘云鹏 +3 位作者 李乐 王悦如 吴欣玥 尹晓萱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6-613,共8页
为解决光伏组件表面积尘引起的发电效率降低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静电吸附机理的光伏组件无水化除尘方法。在给出除尘机理、灰尘颗粒荷电参数并进行除尘装置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分析除尘区域的电场、电势分布及... 为解决光伏组件表面积尘引起的发电效率降低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静电吸附机理的光伏组件无水化除尘方法。在给出除尘机理、灰尘颗粒荷电参数并进行除尘装置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分析除尘区域的电场、电势分布及不同粒径的灰尘颗粒在除尘区域中的运动情况,并搭建光伏组件静电吸附式除尘实验平台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大粒径的灰尘颗粒更易被清除,静电除尘率最高可达99.56%,除尘后光伏组件发电效率可达表面无尘状态的97.73%,所提方法能够实现光伏组件表面有效且高效的除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装置 除尘设备 光伏效应 光伏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