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越道路之争——基于人的需求视角的西部山地贫困地区城镇化模式探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陆枭麟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5-82,共8页
新常态下西部山地贫困地区城镇化路径的探索引发了"异地城镇化"还是"本地城镇化"的争论。在厘清"异地城镇化"和"本地城镇化"相关理论要点、适用条件以及利弊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述。以贵州省... 新常态下西部山地贫困地区城镇化路径的探索引发了"异地城镇化"还是"本地城镇化"的争论。在厘清"异地城镇化"和"本地城镇化"相关理论要点、适用条件以及利弊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述。以贵州省山地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丹寨县为实证案例,结合乡村调研和问卷分析,深入剖析农村人口转移特点:人口分层迁移明显、贫困程度与迁移意愿"负相关"、外出人口回流现象突出、异地城镇化不稳定,以及本地县城、乡镇人口迁移和集聚规律:以县城为主体进行集聚,农村人口本地迁移根据富裕程度呈阶梯性递进。最后,从人的需求的视角,建立西部山地贫困地区"本地脱贫、外出积累、回流创业"的"本地+异地+再本地"的三阶段城镇化解释框架,并基于需求层次以及要素自由流动视角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山地贫困地区 异地城镇化 本地城镇化 人的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部山区生态经济重建论西部山区生态经济重建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凌燕 义旭东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9-51,共3页
中国西部贫困山区具有经济发展水平低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双重特点,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与生态环境重建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环境的改善涉及的是相对简单的生态技术,而真正复杂、难于解决的是在一个落后地区如何发展经济、摆脱旧体制和... 中国西部贫困山区具有经济发展水平低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双重特点,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与生态环境重建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环境的改善涉及的是相对简单的生态技术,而真正复杂、难于解决的是在一个落后地区如何发展经济、摆脱旧体制和封闭思想的束缚等问题。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进行生态经济重建,对西部贫困山区的经济繁荣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山区 生态经济重建 西部地区 中国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贫困山区农户家庭经济发展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探析——基于陕南商洛山区农村的调查 被引量:2
3
作者 段塔丽 梁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53,共7页
农户家庭是贫困山区基本的生产单位,特别是在集体经济名存实亡的情况下,农户家庭经济实际上已成为新时期推动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现阶段贫困山区农户家庭经济发展面临着资金、技术、信息、人力资源及环境保护等诸多制约因... 农户家庭是贫困山区基本的生产单位,特别是在集体经济名存实亡的情况下,农户家庭经济实际上已成为新时期推动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现阶段贫困山区农户家庭经济发展面临着资金、技术、信息、人力资源及环境保护等诸多制约因素。要加快贫困山区农户家庭经济的发展,需构建一个良好的制度与政策支持环境,让贫困山区广大农户家庭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当地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经营模式,实现农户家庭经济发展与区域资源环境保护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问题 西部贫困山区 农户家庭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山区城镇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贺东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共6页
中国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实质是实现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换过程,也是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过程。中西部山区城镇化必须依靠现有条件,发挥好"三好三特"的山区优势,做好顶层设计,实现"双轮驱动"战... 中国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实质是实现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换过程,也是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过程。中西部山区城镇化必须依靠现有条件,发挥好"三好三特"的山区优势,做好顶层设计,实现"双轮驱动"战略,需要在"地、财、人、治、路"等五个方面实现"破题",创新户籍制度、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产业发展机制、镇村治理机制等,创造山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以外力促内生型发展,实现城镇功能定位和产业调整的统筹规划,走一条有中西部山区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山区 城镇化 农村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贫困山区农村家庭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陕西商洛地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段塔丽 李梦洁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136-140,154,共6页
以陕西省商洛地区农村为例,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家庭经济在退耕还林前后的变化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以来,农村家庭收入有所增长,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由以种植业为主变为以外出... 以陕西省商洛地区农村为例,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家庭经济在退耕还林前后的变化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以来,农村家庭收入有所增长,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由以种植业为主变为以外出打工收入为主;家庭生产经营仍然是分散的个体方式,市场率和生产效益较低;传统的副业生产多为零散经营;山区农村家庭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最后,从当地贫困山区自然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几种农村家庭经济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贫困山区 农村家庭经济 发展模式 商洛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模式探讨——遵义市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情况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103-108,共6页
武陵山片区涉及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的11个地(市、州)、71个县(区、市),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为积累以跨省片区为单元组织大规模扶贫攻坚... 武陵山片区涉及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的11个地(市、州)、71个县(区、市),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为积累以跨省片区为单元组织大规模扶贫攻坚的经验,党中央决定在武陵山片区率先开展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并决定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为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试点工作的联系单位,为全国其他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工作的推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对遵义市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完成情况的调研,梳理目前已采取的扶贫措施和存在的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旨在探讨少数民族集中连片特困区脱贫致富,加快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片区 西部少数民族 扶贫攻坚 产业扶贫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