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of new EVA graft copolymer and its pour point depressa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Daqing crude oil 被引量:4
1
作者 伍丽娟 张帆 +1 位作者 关中原 郭淑凤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488-491,共4页
EVA was widely used as the pour point depressant for waxy oil.In order to improve its effect,some graft copolymerization methods should be used to modify EVA's property.EVA has long side chains and nitrogen polar ... EVA was widely used as the pour point depressant for waxy oil.In order to improve its effect,some graft copolymerization methods should be used to modify EVA's property.EVA has long side chains and nitrogen polar groups to enforce its adaptability and effect of waxy oil.The pure amine,maleicanhydride and their reaction product were tested using infrared spectra and the NMR spectral.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modified EVA is added into oil,the wax deposits not only on the main chain but also on the side chains.And the polar groups have the function to avoid and resist the wax crystals connection each other to form the net.Using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maleicanhydride and high carbonic amine(C12,C16,C18 amine) as the graft component,the toluene as the solvent and BPO as the initiator,the series of new EVA graft copolymer with special side chains are prepared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A series of cylmaleimide exist indeed in modified EVA and the highest grafted percentage is 18.8%.EVA-16,the new graft copolymer,is better than EVA about 3 ℃ more in depressant the pour-point of Daqing waxy crude 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FICATION EVA COPOLYMER pour point depressants performance evolution DAQING cru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添加剂桐油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能
2
作者 丁丽芹 张彦平 +3 位作者 钟又皆秀 梁生荣 钟汉斌 徐海升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2-552,共11页
以桐油酸(EA)为原料,引入第二单体甲基丙烯酸苄酯(BzMA),采用Schlenk技术合成了桐油酸-甲基丙烯酸苄酯共聚物(PEBz)和桐油-甲基丙烯酸苄酯共聚物(PTBz),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共聚物的结构,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定共聚物的相... 以桐油酸(EA)为原料,引入第二单体甲基丙烯酸苄酯(BzMA),采用Schlenk技术合成了桐油酸-甲基丙烯酸苄酯共聚物(PEBz)和桐油-甲基丙烯酸苄酯共聚物(PTBz),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共聚物的结构,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定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多分散性指数,采用热重分析仪测定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并对共聚物的抗磨和降凝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单体质量比m(EA)∶m(BzMA)为2∶8、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质量分数1.5%、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0 h的条件下,PEBz收率为52.98%,相对分子质量为3.388×10^(4),多分散性指数为1.5。在润滑油馏分(350~395℃)中添加质量分数1.0%的PEBz后,磨斑直径降低0.584 mm,凝点降低14℃。PEBz抗磨和降凝效果均优于PTBz,可作为一种兼有抗磨和降凝双重功能的润滑油添加剂代替传统石油基润滑油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油 桐油酸 甲基丙烯酸苄酯 共聚物 抗磨 降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蜡、高凝点油藏用降凝驱油微乳液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孟勇 张卫东 +1 位作者 郭榕 李应成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3-908,共6页
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硬脂醇聚醚羧酸钠(SEC)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OTAB)的混合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酸酯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混合物(聚合物型降凝剂RD 5120T)和去离子水混合,制备了降凝驱油微乳液。考察了n(SEC)∶... 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硬脂醇聚醚羧酸钠(SEC)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OTAB)的混合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酸酯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混合物(聚合物型降凝剂RD 5120T)和去离子水混合,制备了降凝驱油微乳液。考察了n(SEC)∶n(OTAB)对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增溶能力、m(RD 5120T)∶m(SEC+OTAB)对降凝驱油微乳液平均粒径的影响;采用凝固点测试、相态实验、增溶组分分析、界面张力测试、物模实验测试了降凝驱油微乳液的性能,并评价了其在东部某油田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在n(SEC)∶n(OTAB)=7∶3〔n(SEC)+n(OTAB)=1.0 mol〕、m(RD 5120T)∶m(SEC+OTAB)=1∶10、SEC(610.7 g,0.7 mol)、RD 5120T+SEC+OTAB质量浓度为200 g/L的条件下,制备的降凝驱油微乳液(微乳液-1)的平均粒径为83.64 nm,其对3种高凝原油凝固点平均降低34%以上,对原油中的长链脂肪烃(C_(18)~C_(30))具有更强的增溶能力,可将原油与水的界面张力降至6×10^(-3)mN/m。物模实验中,注入孔隙体积倍数(PV)0.2、质量浓度5 g/L的微乳液-1可提高原油采收率12.1%;现场试验中,微乳液-1可对高含蜡、高凝点油藏起到降水增油的效果,平均综合含水率(质量分数)从94.8%最低降至89.1%,平均日油从4.5 t最高提升至7.7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油 降凝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微乳液 提高采收率 油田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杂化碳球-聚十六烯降凝防蜡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4
作者 严东寅 李龙 +4 位作者 冯泉 戚亚明 尹宇寒 宗郡桓 颜学敏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34,42,共6页
以葡萄糖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含有羟基的纳米碳球,利用甲基丙烯酰氯与羟基发生酰化反应将纳米碳球进行杂化,再将纳米杂化碳球与十六烯进行自由基聚合,得到纳米杂化降凝防蜡剂CS-H,利用FTIR、1HNMR和TG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其降凝防... 以葡萄糖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含有羟基的纳米碳球,利用甲基丙烯酰氯与羟基发生酰化反应将纳米碳球进行杂化,再将纳米杂化碳球与十六烯进行自由基聚合,得到纳米杂化降凝防蜡剂CS-H,利用FTIR、1HNMR和TG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其降凝防蜡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对其降凝防蜡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S-H的杂化率约为92.3%;当CS-H浓度为100mg·L^(-1)时,含蜡原油WCO-1和WCO-2的倾点分别降低了11℃和6℃,析蜡点分别降低了6℃和4℃;CS-H在WCO-1和WCO-2中均表现出良好的降凝防蜡性能,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球 杂化 聚合 降凝防蜡剂 含蜡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用植物绝缘油冷流特性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郑含博 蓝泓策 +5 位作者 姚德贵 李毅 蔡胜伟 李婧祺 杨涛 王阳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99-2609,共11页
植物绝缘油作为一种液体介质,因其优异的环保、防火和可再生性,被普遍认为是变压器矿物绝缘油的良好替代品。但由于植物绝缘油存在高黏度、高倾点等冷流特性缺陷,使得植物绝缘油变压器低温运行可靠性不高,这已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瓶颈... 植物绝缘油作为一种液体介质,因其优异的环保、防火和可再生性,被普遍认为是变压器矿物绝缘油的良好替代品。但由于植物绝缘油存在高黏度、高倾点等冷流特性缺陷,使得植物绝缘油变压器低温运行可靠性不高,这已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瓶颈。因此,首先系统梳理了植物绝缘油冷流特性的研究成果,聚焦植物绝缘油的微观分子结构,论述了植物绝缘油分子的脂肪酸种类、碳链长度、不饱和度和分子几何构型与冷流特性方面的关系。然后,着重论述了提升植物绝缘油冷流特性的改进方法,总结了不同改进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并展望了变压器用植物绝缘油冷流特性的后续研究动态和发展前景。该研究总结将为植物绝缘油在冷流特性改善和变压器绝缘系统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植物绝缘油 冷流特性 倾点 运动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溶性超长碳链防蜡降凝剂的制备及作用机理
6
作者 但波 马喜平 +2 位作者 黄钰 肖万鑫 郑存川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5-361,共7页
为预防塔里木油田H原油中高碳数石蜡的析出,改善原油低温流动性。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二十二酯、马来酸酐和1-十八烯为原料研制出一种超长碳链的油溶性防蜡降凝剂PDM,对加剂前后防蜡降凝性能、普适性、析蜡特性、微观形貌以... 为预防塔里木油田H原油中高碳数石蜡的析出,改善原油低温流动性。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二十二酯、马来酸酐和1-十八烯为原料研制出一种超长碳链的油溶性防蜡降凝剂PDM,对加剂前后防蜡降凝性能、普适性、析蜡特性、微观形貌以及碳数分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PDM加量为2000 mg/L时,静态防蜡率可达74.79%,动态防蜡率为50%以上,H原油的凝点可从26℃降至9℃,并对同区块的三种原油表现出良好的普适性。PDM主要是通过长碳链烷基与蜡晶的共晶吸附来改变蜡晶聚集的形态结构,分子中的极性酸酐基团将持续增强蜡晶在原油中的分散性,两者协同作用实现预防高碳数石蜡沉积的目的。PDM的加入减弱了蜡晶间的相互作用,降低了H原油凝点,显著改善了H原油低温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数石蜡 防蜡降凝剂 动态防蜡 蜡晶结构 防蜡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低碳型植物绝缘油及变压器低温特性研究进展
7
作者 姚德贵 杨涛 +5 位作者 王飞鹏 郑含博 景冬冬 蔡胜伟 王吉 董大磊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8,共8页
本文阐述了植物绝缘油及植物绝缘油变压器低温特性与植物绝缘油低温性能改善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同时也指出开展植物绝缘油及变压器低温特性的系统研究对扩大植物绝缘油变压器的应用条件与应用范围和推动我国植物绝缘油变压器产业链的进... 本文阐述了植物绝缘油及植物绝缘油变压器低温特性与植物绝缘油低温性能改善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同时也指出开展植物绝缘油及变压器低温特性的系统研究对扩大植物绝缘油变压器的应用条件与应用范围和推动我国植物绝缘油变压器产业链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绝缘油 倾点 运动黏度 低温流动性 低温冷态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蜡原油聚合物共混物高效降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8
作者 宋京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2-327,共6页
高含蜡原油多具有高密度、高黏度和高凝点等特点,导致在开采、运输及储存过程中都需要克服较高的成本。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研究合成了两种聚合物及其共混物作为降黏剂以提升高含蜡原油的流动性。分别以丙烯酸壬酯、乙酸乙烯酯和丙烯酸十... 高含蜡原油多具有高密度、高黏度和高凝点等特点,导致在开采、运输及储存过程中都需要克服较高的成本。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研究合成了两种聚合物及其共混物作为降黏剂以提升高含蜡原油的流动性。分别以丙烯酸壬酯、乙酸乙烯酯和丙烯酸十二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出两种共聚物P1和P2,以两种共聚物及其共混物P3作为降凝减阻剂,研究了在不同添加含量下对高含蜡原油黏度、倾点和剪切稳定性指数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P1、P2和P3均具有显著的降凝减阻性能,其中P3效果最佳,在加量为4%时原油样品的倾点可由28.3℃降低至4.4℃,黏度最大降幅可达75.293%,剪切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P3高速剪切后的降凝幅度回升值为2.1℃,降黏率回升值为5.76%,并且在所有浓度下的PVL和PSSI值均较小,表现出良好的机械剪切稳定性。在管道运输原油的过程中,P3作为一种高效降凝减阻剂可有效降低高含蜡原油的黏度及输油阻力,减少管道输油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共混物 降凝减阻 流动性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低温液压油的开发研究
9
作者 李波 邓娟 +3 位作者 曾海燕 张红文 林白银 张豪元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6-180,共5页
液压油低温性能包括低温流动性及低温运动黏度,而对于低温流动性及低温运动黏度等指标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基础油、黏度指数改进剂、降凝剂。研究相同黏度等级的环烷基、加氢精制Ⅱ类基础油和合成Ⅲ类基础油的倾点和低温运动黏度等指... 液压油低温性能包括低温流动性及低温运动黏度,而对于低温流动性及低温运动黏度等指标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基础油、黏度指数改进剂、降凝剂。研究相同黏度等级的环烷基、加氢精制Ⅱ类基础油和合成Ⅲ类基础油的倾点和低温运动黏度等指标性能,探讨聚甲基丙烯酸酯(PMA)、聚乙烯丙烯共聚物(OCP)和氢化苯乙烯及丁烯或异戊二烯聚合物(HSD)3种黏度指数改进剂对液压油低温运动黏度的影响,以及聚α烯烃803B、烷基萘及聚甲基丙烯酸酯V248等降凝剂对液压油倾点和低温运动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Ⅲ类基础油具有最低的低温运动黏度,且倾点也相对较低;添加黏度指数改进剂后,会造成低温运动黏度的增加,其中PMA型黏度指数改进剂对液压油低温运动黏度影响较小;3种降凝剂对液压油低温性能均能有效改善液压油低温性能,其中V248降凝剂对倾点和低温运动黏度改善效果最佳。将优选出的Ⅲ类合成基础油、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和V248降凝剂进行复配,制成的低温液压油的综合低温性能优异且超越进口品牌的低温液压油,且在极端低温环境下满足液压系统的润滑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液压油 倾点 低温流动性 低温运动黏度 黏度指数改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蜡原油聚烯烃降凝防蜡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翔 张国欣 +5 位作者 陆原 胡廷 魏强 陈严飞 陈小敏 曾喆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2-910,928,共10页
以丙烯酸十八酯(ODA)、十八烯(ODE)和苯乙烯(SM)为单体合成三元共聚物P(ODA-co-ODE-co-SM),以其为主剂合成了聚烯烃降凝防蜡剂POOS,对三元共聚物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加剂前后原油流变性、析蜡特性、微观形态以及降凝防蜡效果进行... 以丙烯酸十八酯(ODA)、十八烯(ODE)和苯乙烯(SM)为单体合成三元共聚物P(ODA-co-ODE-co-SM),以其为主剂合成了聚烯烃降凝防蜡剂POOS,对三元共聚物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加剂前后原油流变性、析蜡特性、微观形态以及降凝防蜡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元共聚物最优的合成工艺条件为n(ODA)∶n(ODE)∶n(SM)=5∶3∶2、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含量(以丙烯酸十八酯、十八烯和苯乙烯总质量为基准,下同)为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8h。当POOS质量浓度为200mg/L时,原油流变性与未加POOS原油相比变化明显,15℃下加剂前后屈服应力为50.30和2.95 Pa,屈服应力降幅为94%,析蜡温度由31.33℃降至24.94℃,凝点由25℃降至15℃,加剂后冷指测试防蜡率为88.00%,环道测试防蜡率为83.70%,蜡晶形态由针状转变为圆状结晶,加剂后蜡晶析出分布不均匀,多个微小蜡晶聚集析出形成单个聚集体,POOS的加入有效改善了蜡晶分散形态,抑制网状结构形成,显著改善了原油低温流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 降凝防蜡 流变性 析蜡特性 微观结构 油田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羧酸酯-马来酸酐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翔 张国欣 +3 位作者 陆原 胡廷 魏强 陈严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129,共6页
为了改善海上原油管输流动效果,以甲基全氟烷基乙基羧酸酯(GMA)和马来酸酐(M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聚(甲基全氟烷基乙基羧酸酯-马来酸酐)(GM),以其为主剂与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复配形成含氟羧酸酯-马来酸酐原油降凝... 为了改善海上原油管输流动效果,以甲基全氟烷基乙基羧酸酯(GMA)和马来酸酐(M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聚(甲基全氟烷基乙基羧酸酯-马来酸酐)(GM),以其为主剂与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复配形成含氟羧酸酯-马来酸酐原油降凝剂,并对GM合成条件、降凝剂降凝效果影响因素、加剂前后原油流变性和微观形态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GM合成优化工艺条件为:GMA与MA摩尔比为5∶1、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6%、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8 h;GM与EVA间存在协同作用,当w(GM)∶w(EVA)=6∶4、加剂量为400 mg/L时,原油凝点为5.5℃,降凝幅度为13℃;在温度为10℃时,加剂前后原油黏度从562.9 mPa·s降至93.1 mPa·s,降黏率达83.5%,原油屈服值从986.6 Pa降低至68.02 Pa,屈服值下降率达93.1%;加剂前后蜡晶形态由棒针状大聚集体堆叠变为小聚集体分散,加剂对改善原油低温流动状态具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共聚物 降凝剂 协同降凝 流变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CO_(2)改善河南双河油田低渗储层注水能力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宜丽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3,共9页
针对双河油田低渗储层注水能力差、注水水质不达标和高凝原油蜡沉积等问题,通过自主设计的水-CO_(2)储层注入能力评价装置,开展流动性实验、CO_(2)驱油实验,结合岩心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明确双河低渗储层注水能力差的主要机制,探索CO_(2... 针对双河油田低渗储层注水能力差、注水水质不达标和高凝原油蜡沉积等问题,通过自主设计的水-CO_(2)储层注入能力评价装置,开展流动性实验、CO_(2)驱油实验,结合岩心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明确双河低渗储层注水能力差的主要机制,探索CO_(2)改善低渗储层注入能力的主要机理。结果表明,产出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油中蜡晶等组分的沉积可导致孔隙堵塞,从而降低储层的注水能力。CO_(2)对产出水中无机悬浮颗粒及岩石碱性矿物、碳酸盐岩矿物有明显溶蚀作用,是显著提高储层注水能力的主要机理。CO_(2)可溶解在岩石表面的原油蜡质组分沉积,有效改善储层注水能力。同时,CO_(2)驱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采收率提高13.01%~21.51%,后续水驱进一步提高5.40%~6.04%。研究表明:注CO_(2)可显著改善双河油田低渗储层注入能力,为CO_(2)增注驱油技术在现场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高凝原油 蜡沉积 注水水质 CO_(2)增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孔径和酸性分子筛的催化剂异构反应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若兰 杨清河 +2 位作者 黄卫国 毕云飞 卢玉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2-391,共10页
分别以2种不同孔径和酸性的一维十元环结构分子筛ZIP-1(小孔)和BCM-168(大孔)为酸性组分制备了2种贵金属临氢异构化催化剂A200和B350,采用微型反应装置考察其对正十六烷的异构化反应性能,并对其产物进行倾点与收率的计算以模拟实际油品... 分别以2种不同孔径和酸性的一维十元环结构分子筛ZIP-1(小孔)和BCM-168(大孔)为酸性组分制备了2种贵金属临氢异构化催化剂A200和B350,采用微型反应装置考察其对正十六烷的异构化反应性能,并对其产物进行倾点与收率的计算以模拟实际油品的切割效果。结果表明,孔径较大且Bronsted酸强度较弱的BCM-168分子筛制备的B350催化剂对正十六烷的异构化选择性更好,且在高转化率下A200与B350的选择性差距增大。通过对正十六烷异构产物进行模拟切割,发现2种催化剂反应产物的组成结构不同,B350催化剂异构化产物支化度更高。在实际油品评价中,通过分析产物烃组成与碳数分布,发现B350催化剂使烷烃断键生成碳数较接近的产物;而由孔径较小且Br?nsted酸强度较高的ZIP-1分子筛制备的A200催化剂,易促进烷烃多次裂解生成碳数较少的短链烷烃。同时发现,催化剂的过度异构化会使产物裂解为沸点较低的组分,使得目的产物大分子异构烃类收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异构化 孔径 酸性 倾点 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PMMA杂化改性降凝剂对长庆含蜡原油流变性的影响机理
14
作者 刘峻峰 石磊 +3 位作者 杨飞 闫锋 李其抚 聂超飞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0-1725,共6页
基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良好的有机相容性,通过熔融共混法将PMMA微球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28)降凝剂复合制备了EVA/PMMA杂化改性降凝剂;以长庆含蜡原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流变实验评价了EVA/PMMA杂化改性降凝剂对原油流变... 基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良好的有机相容性,通过熔融共混法将PMMA微球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28)降凝剂复合制备了EVA/PMMA杂化改性降凝剂;以长庆含蜡原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流变实验评价了EVA/PMMA杂化改性降凝剂对原油流变性的改善效果,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偏光显微镜法考察了添加降凝剂前后原油的结晶特性和蜡晶形貌变化。结果表明:与纯EVA28降凝剂相比,加入质量分数20 mg/kg EVA/PMMA杂化改性降凝剂使长庆含蜡原油的凝点从8℃降低到5℃,5℃时的黏度从40.96 mPa·s减小到35.56 mPa·s,屈服值从0.527 Pa减小到0.224 Pa。EVA/PMMA杂化改性降凝剂可以进一步降低长庆含蜡原油的析蜡点,增溶石蜡的正向作用更加显著,利于改善原油的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降凝剂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流变性 黏度 蜡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D-112∕PHU-301催化剂级配生产国Ⅵ低凝柴油的首次工业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超群 范鸣 +3 位作者 杨乾坚 侯远东 赵翔 王培全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1,共5页
为灵活调整柴汽比,在兼顾冬季多产石脑油的同时生产低凝柴油,中国石油玉门油田炼油化工总厂柴油加氢改质装置选用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的新一代加氢精制催化剂PHD-112与新一代加氢裂化催化剂PHU-301级配生产国Ⅵ低凝柴油。此为该... 为灵活调整柴汽比,在兼顾冬季多产石脑油的同时生产低凝柴油,中国石油玉门油田炼油化工总厂柴油加氢改质装置选用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的新一代加氢精制催化剂PHD-112与新一代加氢裂化催化剂PHU-301级配生产国Ⅵ低凝柴油。此为该催化剂级配的首次工业应用。装置稳定运行3个月后开展了标定工作,结果表明:采用PHD-112 PHU-301催化剂级配处理催化裂化柴油、焦化石脑油和直馏柴油组成的混合原料,在标定工况下原料油经处理后硫质量分数由4260μg g降至3.6μg g,氮质量分数从96μg g降低至0.32μg g,多环芳烃质量分数降低至6.2%,十六烷指数提高1.6,凝点降至-28℃,冷滤点降至-20℃,同时增产石脑油10百分点左右(相对进料量)。说明PHD-112 PHU-301催化剂级配的使用性能良好,具有优异的脱硫、脱氮性能以及降凝和增产石脑油的能力,能够满足柴油加氢改质装置生产国Ⅵ低凝柴油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精制 加氢裂化 低凝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M-5P降凝剂对高凝原油降凝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曲虎 孙丽娜 +3 位作者 宋义伟 王永虎 解茗雅 刘钊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78-2683,2689,共7页
为了解决高凝原油在采油、集输过程中能耗高和易凝堵的问题,以巴彦油田高凝原油为例,研究了BEM-5P降凝剂对高凝原油的降凝效果,探讨了降凝剂浓度、原油含水率、加药温度、重复加热、高速剪切、原油静置等因素对原油降凝和降黏效果的影响... 为了解决高凝原油在采油、集输过程中能耗高和易凝堵的问题,以巴彦油田高凝原油为例,研究了BEM-5P降凝剂对高凝原油的降凝效果,探讨了降凝剂浓度、原油含水率、加药温度、重复加热、高速剪切、原油静置等因素对原油降凝和降黏效果的影响,以及降凝剂对原油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BEM-5P降凝剂对高凝原油具有显著的降凝效果,降凝剂浓度越大,原油凝点和黏度越低;原油含水率越大,降凝效果越差;加药温度75℃时,降黏效果最好,原油温度低于55℃时,原油温度对降黏效果起正面影响,在超过55℃时,原油温度对降黏效果起负面影响。重复加热、高速剪切对凝点和黏度影响较小;72 h原油静置对凝点影响较小,对黏度影响较大;降凝剂脱水效果起负面作用,相对于热化学沉降,降凝剂对电化学沉降效果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 集输 降凝剂 BEM-5P 高凝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凝原油降凝剂的制备及其降凝机理 被引量:33
17
作者 张拂晓 方龙 +1 位作者 聂兆广 张晓东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1-806,共6页
以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和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的胺解改性物(MAVA)和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EVA)为原料,通过复配制备了1种高凝原油降凝剂(PPD),并对其降凝效果和降凝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高凝原油降凝剂对凝点为43... 以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和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的胺解改性物(MAVA)和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EVA)为原料,通过复配制备了1种高凝原油降凝剂(PPD),并对其降凝效果和降凝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高凝原油降凝剂对凝点为43℃的胜利原油具有明显的降凝效果,在加剂质量分数为400μg/g时,原油的凝点降低了11℃;由原油中的沥青质和胶质所形成的聚集体结构是原油的蜡晶成核剂,降凝剂可以同原油中的沥青质和胶质结合形成新的沥青质-降凝剂-胶质聚集体结构,该聚集体结构作为加剂原油的蜡晶成核剂,可以改变蜡的结晶方式,延缓蜡晶的析出速率,大幅地降低了原油的凝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凝剂 凝点 蜡晶 成核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Ⅰ.低温流动性改进剂对柴油的感受性 被引量:28
18
作者 商红岩 王洛秋 +1 位作者 江少明 韩哲茵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3-66,共4页
在分析胜利石化总厂 0 #柴油和齐鲁石化 0 #柴油的烃族组成、蜡碳分布的基础上 ,进行分子设计 ,研制出一种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它主要由具有一定粘度的三元共聚物组成。实验结果表明 ,这种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能十分有效地提高胜利... 在分析胜利石化总厂 0 #柴油和齐鲁石化 0 #柴油的烃族组成、蜡碳分布的基础上 ,进行分子设计 ,研制出一种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它主要由具有一定粘度的三元共聚物组成。实验结果表明 ,这种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能十分有效地提高胜利石化总厂 0 #柴油的低温使用性能 ,而胜利石化 0 #柴油对目前国内外其它低温流动性改进剂的感受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流动 改进剂 柴油 冷滤点 燃料油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凝剂对蜡油中蜡析出与溶解影响的物理化学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传宪 张春光 +1 位作者 孙德军 孙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451-1455,共5页
用 DSC热分析仪研究了合成蜡油的加热与冷却过程 ,测定了蜡油在不同蜡浓度下 ,添加降凝剂前后的平衡蜡溶点和析蜡点以及溶解度和饱和度 ,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结果表明 ,含蜡油的平衡蜡溶点高于平衡析蜡点 ,降凝剂使平衡蜡溶点进一步升... 用 DSC热分析仪研究了合成蜡油的加热与冷却过程 ,测定了蜡油在不同蜡浓度下 ,添加降凝剂前后的平衡蜡溶点和析蜡点以及溶解度和饱和度 ,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结果表明 ,含蜡油的平衡蜡溶点高于平衡析蜡点 ,降凝剂使平衡蜡溶点进一步升高 ,析蜡点进一步降低 ,导致含蜡油凝点较大幅度降低 .在实验浓度和温度范围内 ,该过程符合 Van′t Hoff方程 ,降凝剂使蜡的溶解焓和溶解熵增大 ,析出焓和析出熵减少 .降凝剂提高了蜡晶析出的临界半径 ,增大了成核位垒 ,使蜡晶析出困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凝剂 蜡油 蜡析出 溶解 物理化学 原油 管道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组分与降凝剂相互作用 被引量:19
20
作者 蒋庆哲 宋昭峥 +2 位作者 葛际江 柯明 赵密福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4,共6页
利用红外光谱探讨了原油中各组分与降凝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由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降凝剂的极性基团与沥青质的极性基团形成氢键,降凝剂和沥青质分子结合在一起,降凝剂高分子链转动和扭曲,减少沥青质平面分子结构的重叠,减少堆叠体的... 利用红外光谱探讨了原油中各组分与降凝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由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降凝剂的极性基团与沥青质的极性基团形成氢键,降凝剂和沥青质分子结合在一起,降凝剂高分子链转动和扭曲,减少沥青质平面分子结构的重叠,减少堆叠体的形成;另一方面,降凝剂中的极性基团也可以与胶质的极性基团发生氢键作用,降凝剂高分子分子链转动和扭曲,减少胶质本身的氢键结合,减少胶质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形成密集胶束的趋势。由于沥青质堆叠体和胶质密集胶束的减少,原油的粘度的降低,达到了降低原油粘度的目的;原油的凝点主要由蜡的含量和组成决定的,胶质和降凝剂能够参与使蜡的结晶,使蜡晶的形态和尺寸发生改变,达到降低凝点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凝剂 原油组分 降凝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