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PITT与EIS技术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中锂离子扩散系数 被引量:15
1
作者 曲涛 田彦文 翟玉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55-1259,共5页
采用恒电位间歇滴定法(PITT)和电化学阻抗谱技术(EIS)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中Li+扩散系数。结果表明:随着嵌锂量的变化,锂离子的扩散系数(D Li+)先出现一个极大值,然后出现一个极小值,随后随嵌锂量的增加而增大;扩散系数在10-1... 采用恒电位间歇滴定法(PITT)和电化学阻抗谱技术(EIS)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中Li+扩散系数。结果表明:随着嵌锂量的变化,锂离子的扩散系数(D Li+)先出现一个极大值,然后出现一个极小值,随后随嵌锂量的增加而增大;扩散系数在10-13 cm2/s^10-16 cm2/s数量级范围内变化;2种方法计算得到的扩散系数在数量级上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 扩散系数 pitt E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锂在饱和硝酸锂溶液中的电极过程动力学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可龙 杨赛 +1 位作者 刘素琴 王海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9-133,共5页
利用循环伏安法(CV)、充放电测试和恒电位间隙滴定技术(PITT)研究了LiFePO4在饱和LiNO3溶液中的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LiFePO4在饱和LiNO3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可逆性,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16.2mAh·g-1,首次充放电效率达92... 利用循环伏安法(CV)、充放电测试和恒电位间隙滴定技术(PITT)研究了LiFePO4在饱和LiNO3溶液中的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LiFePO4在饱和LiNO3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可逆性,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16.2mAh·g-1,首次充放电效率达92%.CV法估算出氧化峰和还原峰处锂离子在LiFePO4中的扩散系数分别为4.3×10-11和3.8×10-11cm2·s-1.采用PITT测定出锂离子在LiFePO4中的扩散系数随电位的变化规律,其在充电平台附近达到最小值5.5×10-11cm2·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液锂离子电池 LIFEPO4 循环伏安法 恒电位间隙滴定技术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Li_4Ti_5O_(12)中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和解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旭 郑少伟 +1 位作者 徐云龙 张皝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36-1738,1741,共4页
以纳米Li4Ti50诬正极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恒电位间歇滴定法(PITT)测定固相材料LiTiO5O12中u+的扩散速率,解析u+在纳米Li4Ti5O12充放电过程中的扩散行为。结果表明:测得的锂离子在活性材料中的扩散系数为10-12~10-12cm2/s数量... 以纳米Li4Ti50诬正极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恒电位间歇滴定法(PITT)测定固相材料LiTiO5O12中u+的扩散速率,解析u+在纳米Li4Ti5O12充放电过程中的扩散行为。结果表明:测得的锂离子在活性材料中的扩散系数为10-12~10-12cm2/s数量级,主要集中在10-11,cm2/s附近。嵌锂过程中。Du+先出现极小值,然后出现极大值;脱锂过程中,阱先出现极大值,然后出现极小值。在同一电位下,充电过程(脱锂)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大于放电过程(嵌锂)的锂离子扩散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4Tis012 扩散系数 pi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方法测定电极材料的扩散系数 被引量:3
4
作者 邵素霞 朱振东 +1 位作者 王蓉蓉 彭文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7-581,共5页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恒流间歇滴定技术(GITT)和恒电位间歇滴定技术(PITT),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LiNi_(0.65)Co_(0.15)Mn_(0.2)O_(2)及负极石墨的表观化学扩散系数D。通过dU/dQ及阻抗,研究充放电过程中材料相变对D的影响。3种方法测得...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恒流间歇滴定技术(GITT)和恒电位间歇滴定技术(PITT),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LiNi_(0.65)Co_(0.15)Mn_(0.2)O_(2)及负极石墨的表观化学扩散系数D。通过dU/dQ及阻抗,研究充放电过程中材料相变对D的影响。3种方法测得的正、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D变化趋势一致。正极的D随脱锂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过充时,D逐渐降低。负极的D随着嵌锂量的增加,出现两个最小值,整体表现为“W”形。正极LiNi_(0.65)Co_(0.15)Mn_(0.2)O_(2)的D大于负极石墨。3种方法测得的正、负极的D,数量级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PITT测得的最大,EIS测得的最小。正极材料在充电过程中,c轴先增加、后减小,D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负极材料单相区的D较大,两相共存区的D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扩散系数 电化学阻抗谱(EIS) 恒流间歇滴定技术(GITT) 恒电位间歇滴定技术(pi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