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全球肝移植研究年度盘点——技术突破、精准管理与未来挑战
1
作者 蒋勇 冯啸 +1 位作者 刘炜 杨扬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0-358,共9页
近年来肝移植领域在供者扩展、技术创新及围手术期管理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机械灌注技术通过动态修复与评估供肝质量,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边缘供肝利用率。劈离式肝移植技术的优化与常温灌注技术结合,进一步缓解供者短缺问题,但其... 近年来肝移植领域在供者扩展、技术创新及围手术期管理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机械灌注技术通过动态修复与评估供肝质量,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边缘供肝利用率。劈离式肝移植技术的优化与常温灌注技术结合,进一步缓解供者短缺问题,但其推广仍受技术门槛的限制。异种移植在基因修饰猪肝脏领域取得临床前突破,但伦理与免疫屏障问题亟待解决。肝癌肝移植领域聚焦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新辅助治疗及复发预测模型的开发,推动精准治疗。对于围手术期管理,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人工肝支持及血管并发症防控策略的优化显著提升患者生存率。针对儿童、高龄及合并多重疾病受者的个性化治疗为特殊人群的肝移植治疗提供新思路。未来,肝移植研究应聚焦多学科交叉、个体化治疗和新兴技术的融合,推动全球肝移植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供肝来源 机械灌注 劈离式肝移植 异种移植 肝癌肝移植 围手术期管理 并发症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23年上海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后肺炎发病率调查
2
作者 朱丹 王丹 +1 位作者 王晓颖 邹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2-517,共6页
目的分析上海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后肺炎(POP)发生情况,为加强目标人群POP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7—2023年医院感染实时监测数据,对所有手术患者(包括微创介入手术)POP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有701例手... 目的分析上海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后肺炎(POP)发生情况,为加强目标人群POP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7—2023年医院感染实时监测数据,对所有手术患者(包括微创介入手术)POP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有701例手术后患者发生POP,POP发病率为0.30%。男性POP发病率高于女性(0.48%VS 0.15%),≥65岁人群POP发病率高于<65岁人群(0.58%VS 0.17%),择期手术POP发病率高于急诊手术(0.35%VS 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01例POP患者术后至发生POP的时间为6(4,10)d,急诊手术患者发生POP时间晚于择期手术[7(4,11)d VS 6(3,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P发病率位于前5位的科室为神经外科(5.84%)、心外科(4.01%)、胸外科(1.92%)、腹部外科(0.74%)和微创介入(0.17%)。神经外科急诊手术POP发病率高于择期手术(9.71%VS 2.14%),而心外科、胸外科择期手术POP发病率均高于急诊手术(分别为5.09%VS 2.93%、2.46%VS 0.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01例POP患者共检出675株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20株,77.04%);检出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119株)、铜绿假单胞菌(1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8株)、肺炎克雷伯菌(104株)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7株)。结论在围手术期感染防控中,POP防控的重点手术人群应为男性和≥65岁人群,重点科室应为神经外科、心/胸外科、腹部外科;微创手术亦有POP风险,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肺炎 围手术期 手术后感染 感染防控 医院感染 P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发挥护理在感控中的作用,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被引量:4
3
作者 蔡虻 孙众 +1 位作者 王霞 刘娜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旨在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并改善患者体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和重要措施,护理管理者应提升认识,发挥其领导力,推动护理人员落实感控措施,在降低导管相... 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旨在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并改善患者体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和重要措施,护理管理者应提升认识,发挥其领导力,推动护理人员落实感控措施,在降低导管相关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方面取得成效,提升护理专业影响力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防控 护理 患者安全 护理质量 手术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营养评价方法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曾藜 王惠惠 +2 位作者 王晓宇 龚渭轶 胡纯秋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49-1355,共7页
背景腰椎退行性疾病(LD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营养不良密切相关,而目前缺乏能有效、客观、全面评估LDD患者营养状态并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营养评价方法。目的比较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营养控制状态评分(CONUT)、那不勒斯预后评分(NPS... 背景腰椎退行性疾病(LD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营养不良密切相关,而目前缺乏能有效、客观、全面评估LDD患者营养状态并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营养评价方法。目的比较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营养控制状态评分(CONUT)、那不勒斯预后评分(NPS)和高敏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HS-mGPS)四种营养评价方法对LDD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预测价值,以便制定精准营养干预方案,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脊柱外科确诊为LDD且接受开放手术的患者201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PNI、CONUT、NPS及HS-mGPS四种营养评价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前营养状况评估,观察患者术后至出院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根据术后有无并发症发生分为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资料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不同营养评价方法的最佳截断值,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预测效能,运用MedCalc软件进行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营养评价方法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有60例,发生率为29.8%。临床特征资料比较发现,并发症组与非并发症组年龄、性别、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PNI、CONUT及N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计算PNI、CONUT、NPS、HS-mGPS预测LDD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7.5、2分、1分、1分,依据截断值将不同营养评价方法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低PNI、高CONUT评分和高NPS评分与术后并发症相关(P<0.01),而高HS-mGPS评分与术后并发症无关(P=0.815)。AUC结果显示CONUT与HS-mGPS(Z=4.961,P<0.0001)、CONUT与NPS(Z=2.534,P=0.0113)、CONUT与PNI(Z=3.455,P=0.0006)、HS-mGPS与NPS(Z=3.349,P=0.0008)、NPS与PNI(Z=2.025,P=0.0429)AUC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S-mGPS与PNI(Z=1.594,P=0.1109)AUC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NUT(OR=2.431,95%CI=1.376~4.295,P=0.002)、手术节段(OR=11.924,95%CI=5.491~25.893,P<0.001)是LDD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用于预测LDD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四种营养评价方法中,CONUT效能最高,可作为LDD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营养评价方法 预后营养指数 营养控制状态评分 那不勒斯预后评分 高敏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38例经腹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金小顺 耿小平 +4 位作者 朱立新 熊奇如 候辉 刘念 王国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腹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38例经腹全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手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是9.49%和1.23%,D0... 目的探讨经腹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38例经腹全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手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是9.49%和1.23%,D0/D1和D2/D32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60%和8.80%(P>0.05)。2组手术死亡率分别为1.26%和1.18%(P>0.05)。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部感染(20.54%,30/146),影响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肿瘤Ⅳ期、术前合并症、姑息性切除、联合脏器切除(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清除范围不是影响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胃癌晚期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对胃癌Ⅳ期患者行姑息性手术时应避免施行广泛性淋巴结清除及联合脏器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外科学 胃切除术/方法 手术后并发症/预 防和控制 手术后并发症/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行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10例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陈舒晨 林若柏 +3 位作者 康明强 郑炜 陈椿 林培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2-204,212,共4页
目的:分析肺癌术后如何预防和治疗支气管胸膜瘘。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1年1月~2008年2月以来收治的727例支气管肺癌行肺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中均采用周围有生机组织包埋支气管残端,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同时细心保护支气管... 目的:分析肺癌术后如何预防和治疗支气管胸膜瘘。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1年1月~2008年2月以来收治的727例支气管肺癌行肺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中均采用周围有生机组织包埋支气管残端,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同时细心保护支气管残端血运,支气管残端均送术中冰冻无一例切端癌细胞残留。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的10例病人患者分别采用胸腔闭式引流、胸腔冲洗、经纤维支气管镜医用耳脑胶(EC胶)封堵、带膜支气管支架封堵瘘口、瘘口修补加肋间肌包埋以及胸廓成形术等方法治疗。结果:预防肺癌行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727例中有10例并发支气管胸膜瘘,发生率1.4%;5例治愈,治愈率50.0%;3例因严重感染死亡,死亡率30.0%;2例瘘口未愈合长期引流,好转率70.0%。1例单纯胸腔闭式引流保守治疗治愈,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下瘘口医用耳脑胶(EC胶)封堵治愈,1例采用支气管残端修补、肋间肌瓣填塞并改良胸廓成形术治愈。10例均获随访,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结论:提高支气管残端闭合技术、注重围手术期高危因素的防治是预防肺癌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关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一般情况、瘘口大小、感染严重程度等设计治疗方案是治疗肺癌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支气管胸膜瘘 预防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死亡供者肝移植受者胆道并发症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俞军 谢尚奋 +5 位作者 夏伟良 程龙宇 张武 俞松峰 张珉 郑树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4-669,共6页
目的:分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DCD)肝移植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施行的109例DCD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供者因素对受者胆道并发症的影响。结果:109... 目的:分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DCD)肝移植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施行的109例DCD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供者因素对受者胆道并发症的影响。结果:109例DCD肝移植受者术后共24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22.0%。单因素分析显示胆道并发症组与对照组间的热缺血时间( P<0.001)及ICU住院天数( 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O血型是否相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使用升压药及患者脂肪肝有增加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趋势。多因素分析显示热缺血时间(P=0.001,OR=1.328,95%可信区间为1.124~1.526)和ICU住院天数( P=0.012,OR=0.840,95%可信区间为0.732~0.963)是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道并发症仍然是DCD肝移植术后的主要难题,热缺血时间和ICU治疗是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供肝紧缺的情况下,使用ABO血型不相容的供肝不失为拯救生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疾病/预防和控制 胆道疾病/病因学 肝移植/副作用 手术后并发症 组织供者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手术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文生 陈晓冬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眼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手术器械的不断发展使得眼科手术变得越来越安全,同时眼科麻醉的方式和选择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但目前仍没有绝对安全的眼科麻醉方法,临床上眼科手术麻醉的并发症仍有发生。眼科手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主要取... 眼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手术器械的不断发展使得眼科手术变得越来越安全,同时眼科麻醉的方式和选择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但目前仍没有绝对安全的眼科麻醉方法,临床上眼科手术麻醉的并发症仍有发生。眼科手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手术方式、医生的需要、患者的期望及配合程度,大多数眼科手术在局部麻醉下即可完成,但是眼科局部麻醉过程中注射针接近血管、视神经和脑干等重要结构时,可增加相关组织结构损伤的风险,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干麻醉,麻醉师和眼科医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些并发症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可能。为了避免麻醉过程中药物意外注射到周围的血管、眼球和脑脊液中而造成神经组织的损伤,需要麻醉师和眼科医师对相关区域的解剖结构进行精确评估,特别是注射部位、深度以及眼球位置的判断。因此,应强调眼科医师提高对眼科手术麻醉并发症,特别是脑干麻醉等严重并发症预防及合理处理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不良反应 局部麻醉/不良反应 眼科手术 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预防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畸形矫正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7
9
作者 廖可国 张红 +4 位作者 郑光峰 宋红翠 吴越 李叶红 石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1998年第2期34-35,共2页
1990~1995年,我们对50例脊柱畸形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治疗结果。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如何从护理方面预防或减少脊柱畸形矫正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经验。作者从病室准备、伤口负压引流、术后绝对卧床期和下床活动期等几个重要环节... 1990~1995年,我们对50例脊柱畸形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治疗结果。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如何从护理方面预防或减少脊柱畸形矫正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经验。作者从病室准备、伤口负压引流、术后绝对卧床期和下床活动期等几个重要环节,谈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矫正 并发症 术后护理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诊断与治疗(附54例报告) 被引量:4
10
作者 卫勃 陈凛 +4 位作者 唐云 吕伟 张大伟 何志国 郝璐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9-411,共3页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54例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患者,根据术前肠系膜血管的CTA检查和术中探查情况,采取全身抗凝、血管支架、插管溶栓等序贯治疗方案,出现急性腹膜炎作为...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54例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患者,根据术前肠系膜血管的CTA检查和术中探查情况,采取全身抗凝、血管支架、插管溶栓等序贯治疗方案,出现急性腹膜炎作为手术探查的适应证。结果本组6例患者放弃治疗,9例全身抗凝治疗后病情好转,6例血管腔内支架治疗后治愈或好转,13例通过肠系膜上动脉行插管溶栓治疗。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9例采用了损伤控制外科方法(包括术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肠管远近端外置,补片暂时性关腹等),11例常规手术治疗。本组总死亡率18.5%(10/54),手术死亡率20%(4/2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5%(9/20),损伤控制外科组和常规治疗组死亡率分别为1/9和3/11(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和10/11(P<0.05)。结论CTA可作为大多数病例确诊的首选检查和诊断依据,序贯性治疗可降低本病的死亡率,而损伤控制性手术可有效减少其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 损伤控制外科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矿井冲击地压分析及防治 被引量:16
11
作者 苗素军 牟宗龙 +1 位作者 窦林名 彭蓬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3-46,共4页
针对深部复杂地质条件矿井开采过程中的动压显现问题,采用综合指数法确定出赵楼煤矿首采1302工作面具有强(偏中等)冲击危险性,冲击危险指数为0.79。通过对赵楼煤矿1302工作面地质及生产技术条件的分析,得出煤层开采深度、煤层的强冲击... 针对深部复杂地质条件矿井开采过程中的动压显现问题,采用综合指数法确定出赵楼煤矿首采1302工作面具有强(偏中等)冲击危险性,冲击危险指数为0.79。通过对赵楼煤矿1302工作面地质及生产技术条件的分析,得出煤层开采深度、煤层的强冲击倾向性、坚硬顶板、岩浆岩侵入和断层等地质构造是影响冲击的主要因素。基于此,对该工作面划分了5个重点防冲区域,并提出了巷道底板钻孔、底板爆破、煤体钻孔、煤体爆破及顶板爆破预裂等防冲措施。工程实践表明:通过先期对冲击危险区域进行科学分析,并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实施防冲措施,将有效降低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煤层开采过程中的冲击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矿井 复杂地质条件 冲击地压 冲击危险指数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区高混凝土坝关键技术难题与解决途径 被引量:35
12
作者 刘毅 杜雷功 +5 位作者 钱文勋 任炳昱 王进廷 万连宾 李曙光 严驰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52,共8页
随着小湾、锦屏一级等300 m级特高混凝土坝的陆续建成,我国混凝土筑坝技术水平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相对而言,高寒区混凝土筑坝技术是我国坝工技术的短板,世界上高寒区混凝土坝也出现了较多严重事故。未来,我国即将在高寒地区建设QBT、... 随着小湾、锦屏一级等300 m级特高混凝土坝的陆续建成,我国混凝土筑坝技术水平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相对而言,高寒区混凝土筑坝技术是我国坝工技术的短板,世界上高寒区混凝土坝也出现了较多严重事故。未来,我国即将在高寒地区建设QBT、叶巴滩等特高混凝土坝,面临挑战。为此,基于典型工程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高寒区的气象、水文特点,结合当前混凝土坝的技术进展评述,提出了高寒区混凝土筑坝亟待攻克的诸如高强高抗冻高抗裂大坝混凝土的制备与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坝施工运行全过程防裂、大坝表面耐久防护与安全监控三大关键难题,阐明了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技术难题、总体技术路线和近期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为实现高寒区高混凝土坝高质量建设与长期安全运行指明了技术路径,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复杂条件 高混凝土坝 高强高抗冻混凝土 温控防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高危部位肿瘤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莉 邹英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647-650,共4页
经皮射频消融(RFA)已广泛应用于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疗效肯定。目前,RFA的术后并发症倍受关注,其发生风险与肿瘤的位置密切相关。肝脏高危部位恶性肿瘤行RFA治疗的难度大、风险高,对于临床医师是个挑战。回顾了肝脏高危部位肿瘤RFA治疗... 经皮射频消融(RFA)已广泛应用于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疗效肯定。目前,RFA的术后并发症倍受关注,其发生风险与肿瘤的位置密切相关。肝脏高危部位恶性肿瘤行RFA治疗的难度大、风险高,对于临床医师是个挑战。回顾了肝脏高危部位肿瘤RFA治疗的并发症,并对其防治策略做了整理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导管消融术 手术后并发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漏斗胸Nuss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晨 金海燕 +1 位作者 李建华 胡智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2-236,共5页
漏斗胸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先天性胸壁畸形,而Nuss术是目前最先进的矫形术式。其优点是避免了过去Ravitch术带来的巨大创伤,但所造成的术后疼痛的严重程度却不亚于开胸术。因此,合理有效的术后镇痛就显得十分重要。文中就影响儿童漏斗胸Nus... 漏斗胸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先天性胸壁畸形,而Nuss术是目前最先进的矫形术式。其优点是避免了过去Ravitch术带来的巨大创伤,但所造成的术后疼痛的严重程度却不亚于开胸术。因此,合理有效的术后镇痛就显得十分重要。文中就影响儿童漏斗胸Nuss术后疼痛的因素、镇痛方式和相关并发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外科学 疼痛 手术后 预防和控制 镇痛 方法 NUSS术 不良反应 多模式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增加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评分 被引量:10
15
作者 姚美芳 孙雪 +8 位作者 韩珏 屠伊娜 何洁 赵一鸣 楼寒钰 庞晓红 曾文衡 张松照 单鹏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8-274,共7页
目的:采用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评分(FRS)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对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方法:入选1708例于2008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人体形态学和生化指标... 目的:采用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评分(FRS)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对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方法:入选1708例于2008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人体形态学和生化指标。采用ATPm2005亚洲标准诊断代谢综合征,按不同性别分为未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和合并代谢综合征组。结果:男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腰围、体质量、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c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未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未合并代谢综合征组(P〈0.01)。合并代谢综合征组FRS男性[13.0(10.0,15.0)与11.0(9.0,13.0)]、女性[15.0(12.0,18.0)与12.0(6.0,14.8)]和10年心血管风险男性[12.0%(6.0%,20.0%)与8%(5.0%,12.0%)]、女性[3.0%(1.0%,6.0%)与1.0%(0.0%,2.8%)]均高于未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均P〈0.01)。FRS和10年心血管风险随代谢综合征组分增加而增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加,进一步增加FRS和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流行病学 代谢综合征X/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控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狭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夏仁鹏 邹婵娟 +6 位作者 赵凡 马体栋 肖咏 彭琨 许光 李碧香 周崇高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20-324,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肠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NEC肠狭窄患儿(肠狭窄组)及同期收治的无肠狭窄NEC患儿(无肠狭窄组)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肠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NEC肠狭窄患儿(肠狭窄组)及同期收治的无肠狭窄NEC患儿(无肠狭窄组)的临床资料。统计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生产方式、呼吸机使用情况、喂养情况、血液制品输注情况、检验及检查结果、预后等;同时收集母亲受孕方式,孕期宫内窘迫、胎膜早破,母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是否使用激素等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2例NEC患儿,其中肠狭窄组65例,无肠狭窄组67例。两组在一般情况、母亲受孕方式、母孕期情况、是否手术以及检查结果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狭窄组患儿起病日龄[8.0(6.0,14.0)d]大于无肠狭窄组[5.0(3.0,8.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0.486);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g/L)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283、0.632)。肠狭窄组C反应蛋白[(71.54±39.14)mg/L]高于无肠狭窄组[(48.95±49.61)mg/L],P=0.004;降钙素原[(11.91±14.60)ng/mL]高于无肠狭窄组[(6.14±8.38)ng/mL],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起病日龄[OR值=1.115、95%CI(1.035~1.200)]、C反应蛋白[OR值=1.014,95%CI(1.005~1.024)]及降钙素原[OR值=1.039,95%CI(1.001~1.078)]是NEC肠狭窄相关因素。结论新生儿一般情况、母亲受孕方式、母孕期因素及是否手术与NEC肠狭窄无相关性。NEC起病日龄越大,发生肠狭窄的可能性越大;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升高是NEC肠狭窄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诊断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外科学 缩窄 病理性 手术后并发症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立井掘凿综合防治水技术 被引量:6
17
作者 景继东 程久龙 +2 位作者 毛仲玉 杜炳启 张士同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16,共3页
探讨了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立井掘凿井内综合防治水技术,在检查钻孔与电磁法探测结果指导下,采用“追、截、围、堵”及超前预注浆等系列井内综合防治水技术方法。
关键词 立井掘凿 注浆 综合防治水 复杂水文地质条件 电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0型与P200型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对开角型青光眼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韩光杰 周和政 +2 位作者 张文强 江文珊 刘川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6-249,共4页
背景 目前国外对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性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效果已有报道,在中国临床上使用的Ex-PRESS引流器有内径分别为50μm和200μm的P50型和P200型,但2种类型引流器的临床效果是否有所不同,目前国内外报道较少. 目的 对比观... 背景 目前国外对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性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效果已有报道,在中国临床上使用的Ex-PRESS引流器有内径分别为50μm和200μm的P50型和P200型,但2种类型引流器的临床效果是否有所不同,目前国内外报道较少. 目的 对比观察P50型与P200型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纳入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行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9例8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基线特征匹配的2个组,分别实施P50型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35例40眼)和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34例40眼),比较2个组患者的病种构成比、最佳矫正视力恢复时间、理论住院天数、手术前后的眼压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P50组和P200组术眼手术前后眼压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21.19±11.22)和(24.35±12.27)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1,P>0.05).P50组患者的理论住院天数和最佳矫正视力恢复时间分别为(3.65±0.92)d和(2.85±0.95)d,明显少于P200组的(4.90±0.81)d和(3.40±0.9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44,P<0.01;t=-2.584,P<0.05).P50组和P200组术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6%和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00,P<0.05),P50组术眼发生低眼压和浅前房的跟数少于P200组.结论 P50型和P200型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对开角性青光眼的降眼压作用接近,与P200型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比较,P50型Ex-PRESS引流器植入后早期患者的视力恢复快,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手术 青光眼引流植入物 微型化 眼压 治疗效果 术后并发症 Ex-PRESS引流器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卜战云 郑嵩山 +1 位作者 柳晓辉 李晓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29-833,共5页
背景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OCH)是成人常见的原发于眼眶的良性肿瘤,术前准确的定性、定位诊断是安全、有效摘除肿瘤的重要前提. 目的 探讨OCH的临床特点、术前诊断、不同手术进路的适应证选择、治疗效果及并发症预防.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 背景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OCH)是成人常见的原发于眼眶的良性肿瘤,术前准确的定性、定位诊断是安全、有效摘除肿瘤的重要前提. 目的 探讨OCH的临床特点、术前诊断、不同手术进路的适应证选择、治疗效果及并发症预防.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OCH患者117例117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接受视力、眼球突出度、眼球运动、眼眶扪诊、眼眶A型和B型超声、CDI、CT和MRI检查,并根据肿瘤在眼眶中的位置分别接受前路开眶术、外侧开眶术或外侧联合内侧开眶术.比较手术前后视觉功能和眼眶的形态学改变. 结果 OCH以渐进性眼球突出和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117眼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100%.采用结膜入路者占52.14% (61/117),外侧开眶术者占30.77% (36/117),前路开眶皮肤切口术者占16.24% (19/117),外侧结合内侧开眶术者占0.85% (1/117).随访3个月~5年,影像学检查未见肿瘤残留和复发.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占30.77% (36/117),下降者占8.55% (10/117),视力不变者占60.68% (71/117).术后一过性并发症为瞳孔改变者占14.53% (17/117),眶内大出血者占1.71%(2/117),眼球运动障碍者占16.24% (19/117),上睑下垂者占4.27% (5/117);术后永久性并发症为瞳孔向心性扩大3眼及视力丧失和永久性外展运动受限各1眼. 结论 OCH术前定性和定位诊断主要根据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助于手术进路的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熟练的技巧对于OCH的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诊断 海绵状血管瘤/手术 眼眶肿瘤 眼科手术方法 术中并发症/预防和治疗 医学影像学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重细节管理 提升静脉治疗安全性 被引量:32
20
作者 赵林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6期566-569,共4页
静脉导管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静脉治疗的效果,而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医务人员的操作、维护和管理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导管冲管及封管、敷料的更换、输液接头的消毒、导管的拔除等操作细节进行了解读... 静脉导管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静脉治疗的效果,而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医务人员的操作、维护和管理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导管冲管及封管、敷料的更换、输液接头的消毒、导管的拔除等操作细节进行了解读,为进一步提升患者静脉治疗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并发症 预防和控制 护理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