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禁食处理和宰后时间对鸡肉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思丹 李春保 +2 位作者 温思颖 徐幸莲 周光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70-274,共5页
目的:探讨宰后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并研究宰前禁食和宰后时间对鸡肉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三黄鸡随机分为3组:未禁食、禁食12h和禁食24h组。宰杀后立即剥取胸大肌并将其分切成3块。1块肉样作为宰后0h样品,... 目的:探讨宰后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并研究宰前禁食和宰后时间对鸡肉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三黄鸡随机分为3组:未禁食、禁食12h和禁食24h组。宰杀后立即剥取胸大肌并将其分切成3块。1块肉样作为宰后0h样品,另外2块肉样在0℃条件下存放3h和10h,分别作为宰后3h和10h的样品。将一维电泳和Pro-Q Diamond染色结合起来分析其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禁食12h组的肌浆蛋白磷酸化水平最高,而肌原纤维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则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P<0.05)。此外,禁食组与未禁食组中的绝大多数蛋白均在宰后3h时达到最大值(P<0.05)。结论: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都会受宰前禁食和宰后时间的影响,且禁食可能通过改变肌肉中蛋白质的磷酸化程度而影响宰后肌肉僵直的进程,进而影响肌肉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化 肌浆蛋白 肌原纤维蛋白 禁食 宰后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时间和斩拌时间对低盐牛肉丸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程佳佳 胡胜杰 +4 位作者 马汉军 余小领 赵改名 张春月 常冠红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4,共6页
以牛后腿肉为原料制作牛肉丸,采用均匀设计探讨宰后成熟时间、斩拌时间和食盐添加量对肉丸质构特性、出品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牛肉丸的质构特性、出品率和感官评分均有显著影响(P<0.05)。牛肉丸的弹性随宰后成熟... 以牛后腿肉为原料制作牛肉丸,采用均匀设计探讨宰后成熟时间、斩拌时间和食盐添加量对肉丸质构特性、出品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牛肉丸的质构特性、出品率和感官评分均有显著影响(P<0.05)。牛肉丸的弹性随宰后成熟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牛肉丸的回复力随着宰后成熟时间的延长或食盐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变大,随着斩拌时间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牛肉丸的硬度随着宰后成熟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后上升,随着斩拌时间的增加逐渐下降,随着食盐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增大。牛肉丸的出品率和感官评分均随宰后成熟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低盐条件下下降尤为明显。因此,对于低盐牛肉丸的生产,宰后越早加工,牛肉丸的品质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丸 成熟时间 斩拌 食盐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宰后放置时间和冷冻对中式香肠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余小领 李学斌 +1 位作者 赵辉 马汉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9-113,共5页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以宰后放置时间和是否冷冻为考察因素,以猪肉为原料进行香肠加工,探讨宰后放置时间和是否冷冻对香肠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宰后放置时间和是否冷冻对中式香肠的感官评分没有显著影响;对pH值、原料肉系水力、生香...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以宰后放置时间和是否冷冻为考察因素,以猪肉为原料进行香肠加工,探讨宰后放置时间和是否冷冻对香肠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宰后放置时间和是否冷冻对中式香肠的感官评分没有显著影响;对pH值、原料肉系水力、生香肠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值和出品率有显著影响,且均呈非线性关系。进行优化计算得到:当所选用的原料为冷冻肉时,暂未找到共同解;当所选用的原料为未经冷冻的肉样时,宰后冷冻时间越早,出品率越大,生香肠的TBARS值越小。因而以鲜肉为原料制作香肠,所选原料越新鲜,香肠品质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 冷冻 不同宰后时间 香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宰后不同时间冷冻和冻结速率对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萌 马长明 +4 位作者 余小领 程佳佳 侯俐楠 马汉军 赵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321-325,共5页
采用均匀实验设计,以宰后时间和冻结速率为考察因素,以牛背最长肌为原料,探讨宰后放置不同时间进行冷冻和不同冻结速率对解冻后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宰后时间和冻结速率对冻结肉样的蒸煮损失、p H、a*值和剪切力值均有显... 采用均匀实验设计,以宰后时间和冻结速率为考察因素,以牛背最长肌为原料,探讨宰后放置不同时间进行冷冻和不同冻结速率对解冻后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宰后时间和冻结速率对冻结肉样的蒸煮损失、p H、a*值和剪切力值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肉样的L*值、b*值影响不显著(p>0.05)。当保持冻结速率一定时,肉样解冻后的蒸煮损失和p H均随着宰后时间的增加而增加,a*值和剪切力随宰后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宰后时间对肉样的解冻汁液流失无显著影响(p>0.05);当保持宰后时间一定时,冻结肉样的解冻汁液流失、蒸煮损失、p H、a*值和剪切力值均随着冻结速率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宰后不同时间冷冻 冻结速率 食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宰后放置时间对牛肉匀浆物热诱导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萌 余小领 王紫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90,共5页
通过对宰后1、2、3、4、5d的牛肉匀浆物的可溶性蛋白质浓度、凝胶的保水特性、凝胶强度及质构特性等指标的测定,研究宰后放置不同时间对牛背最长肌匀浆物热诱导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匀浆物的蛋白质浓度与凝胶保水性随放置时间呈... 通过对宰后1、2、3、4、5d的牛肉匀浆物的可溶性蛋白质浓度、凝胶的保水特性、凝胶强度及质构特性等指标的测定,研究宰后放置不同时间对牛背最长肌匀浆物热诱导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匀浆物的蛋白质浓度与凝胶保水性随放置时间呈现相同的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而凝胶强度、脱水率、硬度、粘性与咀嚼性则呈现相反的先升后降趋势。宰后放置时间较短时(1~3d),凝胶弹性呈现先升后降的显著变化,当放置较长时间(≥4d),弹性值有所回升,但变化并不显著。宰后放置较短时间(1~3d),内聚性随宰后时间的增加显著降低,宰后放置较长时间(≥4d),内聚性增加并趋于稳定。由此可知,宰后放置不同时间对牛肉匀浆物的凝胶特性影响较大,且各指标随宰后时间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为凝胶类肉制品生产的原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匀浆物 凝胶特性 宰后放置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足黑山羊宰后成熟过程中感官与理化性质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聪聪 王晓香 +1 位作者 王亚娜 尚永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89-95,共7页
本实验以大足黑山羊后腿肉股四头肌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在成熟过程中的感官及理化指标(滴水损失、色泽、剪切值、蒸煮损失、pH值、糖原含量、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MFI)、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本实验以大足黑山羊后腿肉股四头肌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在成熟过程中的感官及理化指标(滴水损失、色泽、剪切值、蒸煮损失、pH值、糖原含量、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MFI)、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和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滴水损失、pH值、糖原含量、TBARS值等发生明显变化,并且主要变化在宰后前72 h内基本完成,而滴水损失、pH值在24 h后变化不显著(P〉0.05);MFI值在成熟24 h后变化差异显著(P〈0.05);TVB-N含量在0~72 h时,符合一级鲜肉的标准。羊肉的成熟时间依感官、色泽、pH值、TBARS值等指标的变化判断,以72 h为宜;从TVB-N含量的变化看,成熟时间应小于72 h。综合考虑,确定大足黑山羊的最佳成熟时间为7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黑山羊 感官 理化性质 宰后成熟 成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宰后冷却时间对鹅肌肉僵直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宇宁 何淑清 +3 位作者 孟质文 张瑞红 安玥 俞龙浩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51-55,63,共6页
为比较冰水冷却时间对东北白鹅宰后僵直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影响,随机捕获同一批草原放牧饲养100日龄的东北白鹅80只,随机分为两组。宰后胴体,一组冰水中冷却0.5 h后移入4℃冷库中继续冷却至宰后24 h,另一组在冰水中冷却1.5 h后移入4℃冷... 为比较冰水冷却时间对东北白鹅宰后僵直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影响,随机捕获同一批草原放牧饲养100日龄的东北白鹅80只,随机分为两组。宰后胴体,一组冰水中冷却0.5 h后移入4℃冷库中继续冷却至宰后24 h,另一组在冰水中冷却1.5 h后移入4℃冷库中继续冷却至宰后24 h。在宰后0、3、6、9、24 h分别测定胸脯肌肉和腿肌肉的pH、僵直值、糖原含量、肌节长度和MFI结果显示,宰后6 h,胸脯肌肉和腿肌肉0.5 h处理组的糖原含量和pH降低速度比1.5 h处理组快,0.5 h处理组的胸脯肌肉僵直值升高速度比1.5 h处理组快,胸脯肌肉和腿肌肉0.5 h处理组的MFI值显著大于1.5 h处理组。胸脯肌肉在僵直过程中0.5 h处理组的肌节长度比1.5 h处理组大;与此相反,腿肌肉在僵直过程中冰水冷却0.5 h处理组的肌节长度比1.5 h处理组小。这一结果提示,鹅宰后对胸脯肌肉和腿肌肉分别进行冰水冷却处理为宜。即胸脯肌肉冰水冷却0.5 h,腿肌肉冰水冷却1.5 h处理,对提高嫩度等肉品质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水冷却时间 宰后僵直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振华 侯诗夏 +4 位作者 李兴艳 夏杨毅 尚永彪 李洪军 彭增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0-85,共6页
本实验以兔后腿和背最长肌为材料,研究兔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理化品质的变化,为兔肉成熟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依pH值和色泽指标变化判断,兔肉成熟时间以72 h为宜;依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MFI... 本实验以兔后腿和背最长肌为材料,研究兔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理化品质的变化,为兔肉成熟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依pH值和色泽指标变化判断,兔肉成熟时间以72 h为宜;依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MFI)和剪切力指标判断,兔肉成熟时间以96 h为宜;依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变化判断,兔肉成熟时间应≤72 h。从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兔肉的最佳成熟时间为7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肉 宰后成熟 理化品质 成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宰后贮藏过程中羔羊肉食用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17
9
作者 肖雄 侯成立 +6 位作者 李欣 郑晓春 张德权 任驰 摆玉蔷 颜统晶 刘登勇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3-58,共6页
研究宰后不同时间羔羊肉食用品质的差异。以羔羊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测定4℃贮藏条件下,宰后不同时间(1、6、12、24、72、120、168 h)羔羊肉中心温度、菌落总数、pH值、肌节长度、剪切力、肉色、肌红蛋白相对含量和蒸煮损失的变化。结... 研究宰后不同时间羔羊肉食用品质的差异。以羔羊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测定4℃贮藏条件下,宰后不同时间(1、6、12、24、72、120、168 h)羔羊肉中心温度、菌落总数、pH值、肌节长度、剪切力、肉色、肌红蛋白相对含量和蒸煮损失的变化。结果表明:宰后羔羊肉的pH值从宰后1 h的6.45下降到宰后120 h的5.40左右;宰后1 h和6 h羔羊肉的肌节长度无显著变化(P>0.05),宰后12 h最短,宰后24 h后开始变长,而宰后120、168 h变化不显著(P>0.05);羔羊肉亮度值(L^*)随宰后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红度值(a^*)和黄度值则先升高后降低,且氧合肌红蛋白相对含量与a^*变化规律一致;羔羊肉剪切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宰后12 h达到最大;宰后1 h羔羊肉的蒸煮损失最低,随后不断增加,168 h时达到最大。综上,宰后6 h前的羔羊肉处于僵直前期,宰后6~24 h时处于僵直期,宰后24~120 h处于解僵期,宰后120 h时解僵过程完成;僵直前和解僵后羔羊肉的食用品质存在差异,僵直前羔羊肉的保水性较高,成熟后羔羊肉的嫩度较高,L^*和a^*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羔羊肉 宰后时间 僵直 色泽 嫩度 保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宰后不同时间蒙寒杂交羔羊霖肉的营养品质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雄 侯成立 +5 位作者 李欣 陈丽 张德权 任驰 摆玉蔷 刘登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9-106,共8页
研究了宰后不同时间羊肉的营养品质差异,以蒙寒杂交羔羊霖肉为试验材料,对低温条件下(4℃)宰后羊肉7个时间点(1 h、6 h、12 h、1 d、3 d、5 d、7 d)的水分、总脂肪酸、总氨基酸以及矿物质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宰后初期(1~6 h)羊肉的... 研究了宰后不同时间羊肉的营养品质差异,以蒙寒杂交羔羊霖肉为试验材料,对低温条件下(4℃)宰后羊肉7个时间点(1 h、6 h、12 h、1 d、3 d、5 d、7 d)的水分、总脂肪酸、总氨基酸以及矿物质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宰后初期(1~6 h)羊肉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宰后1 d的羊肉(P<0.05);随着宰后时间的延长,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逐渐降低,宰后1 h的羊肉更接近我国营养协会推荐比值;矿物质质元素的含量(干基)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其原因可能与部分矿物质元素随滴水损失流失有关;总氨基酸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因此,从营养物质的含量角度分析,宰后1~6 h以内羊肉的营养水平(水分、矿物质、脂肪酸)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寒杂交羊 羊肉 宰后时间 霖肉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牛和部位肌肉在成熟过程中品质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文轩 梁荣蓉 +6 位作者 罗欣 杨啸吟 张一敏 毛衍伟 马伟民 钱占宇 朱立贤 《肉类研究》 2021年第9期7-12,共6页
为探究肌肉部位和成熟时间对鲁西黄杂交牛和安秦杂交牛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分别选取2种牛宰后的背最长肌、腰大肌和半膜肌3个部位肉,在成熟5、7、14、21 d时测定其嫩度、肌节长度、肉色和蛋白降解程度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成熟时间的延... 为探究肌肉部位和成熟时间对鲁西黄杂交牛和安秦杂交牛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分别选取2种牛宰后的背最长肌、腰大肌和半膜肌3个部位肉,在成熟5、7、14、21 d时测定其嫩度、肌节长度、肉色和蛋白降解程度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2种牛腰大肌剪切力值较低,肌节长度较长,肉色更好,而背最长肌和半膜肌剪切力更高,肌节长度更短(P<0.05);所有样品的肌间线蛋白和肌钙蛋白-T在整个成熟过程中均显著降解,安秦杂交牛各部位肉的肌间线蛋白降解程度相似,但是,鲁西黄杂交牛不同部位间存在差异,牛腰大肌的肌间线蛋白降解程度显著低于背最长肌和半膜肌(P<0.05);2种牛腰大肌肌间线蛋白和肌钙蛋白-T降解程度存在差异。由此说明,不同品种、不同部位肉在成熟期间的嫩化进程不同,其肌间线蛋白和肌钙蛋白-T的降解程度不同。因此,针对不同部位肉的宰后成熟特点应采取不同的成熟措施来改善其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黄杂交牛 安秦杂交牛 部位肉 食用品质 嫩度 成熟时间 蛋白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