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i-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effect of dopamine D3 receptor antagonist
1
作者 SONG Da-ke GUO Liang-kun +2 位作者 LU Guan-yi SONG Rui LI Jin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18-719,共2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ti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 effects and its probable mechanism of YQA14,a dopamine D3 receptor antagonist.METHODS Two PTSD animal models,the rat 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 model...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ti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 effects and its probable mechanism of YQA14,a dopamine D3 receptor antagonist.METHODS Two PTSD animal models,the rat 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 model and the mouse pre-shock model,were used in this experiment.In the SPS model,adult male Sprague-Dawley(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model group,positive group and YQA14 groups with different dosages.In the mouse pre-chock model,dopamine D3 receptor knockout(KO) and wild type(WT)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model group,positive group and YQA14 group.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animal models,the saline,sertraline(ig) and YQA14(ip)were administered to the animals in the control,model,positive control and test groups respectively.The open field test(OFT)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locomotor activity while the contextual freezing(CF) measurement and elevated plus maze(EPM) test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TSD-like behaviors.RESULTS In the rat SPS model,neither SPS nor drug treatment affected the locomotor activity in rats.However,SPS rats showed significant PTSD-like behaviors with enhanced freezing time in CF(P<0.01) and decreased percentage of entries into open arms and time spent in open arms in EPM(P<0.05,P<0.01).Moreover,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the repeated administration of YQA14(3.125,6.25 and 12.5 mg·kg-1)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freezing time(P<0.01)and increased the percentages of entries into open arms and time spent in open arms(P<0.05).In the mouse pre-shock model,when both model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higher freezing time compared with the respective control groups(P<0.05,P<0.01),YQA14 selectively alleviated the freezing time on WT mice(P<0.05) while had no effect on KO mice.In the EPM tests,the WT mice model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percentage of entries into open arms and time spent in open arms(P<0.05) while D3 R KO mice model group didn′ t show any reduction,compared with respective control groups.Furthermore,daily administration of YQA14 at 12.5 mg·kg-1 both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percentages of entries into and time spent in open arms(P<0.05) but not D3 R KO mice.None of the locomotor activity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CONCLUSION YQA14 could significantly alleviate the PTSD-like behaviors in rodents and the effects were mediated by the blockade of brain D3 recep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DOPAMINE D3 RECEPTOR ANTAGONIST YQA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ison between cannabidiol and sertra⁃line in modulation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like behaviors and fear memory in mice
2
作者 HAN Xiao SONG Xian-kui +4 位作者 SONG Da-ke XIE Guan-bo GUO Hong-yan WU Ning LI Jin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80-681,共2页
OBJECTIV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is characterized by poor adapta⁃tion to a traumatic experience and disturbances in fear memory regulation,and currently lacks effective medication.Cannabidiol(CBD)is the p... OBJECTIV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is characterized by poor adapta⁃tion to a traumatic experience and disturbances in fear memory regulation,and currently lacks effective medication.Cannabidiol(CBD)is the primary component of the Cannabis sativa plant;it does not have any psychoactive effects and has been implicated in modulating fear learning in mammals.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CBD on PTSD-like behaviors in a mouse pre-shock model,the effect of CBD in the modulation of trauma-related fear memory,a crucial process leading to core symptoms of PTSD.METHODS Pre-shock model was applied in which mice were submitted to training with two days of 0.8 mA×12 times of foot-shock,and PTSD-like behaviors was evaluated during 3 and 26 d,including freezing time to the conditioned context,open field test,elevated plus maze test and social interaction test.RESULTS CBD(10 mg·kg^(-1))administration alleviated main PTSD-like symptoms in the mouse pre-shock model by attenuating trauma-related fear memory,decreasing anxiety-like behavior,and increasing social interaction behavior.However,sertraline(15 mg·kg^(-1))was only effective when adminis⁃tered throughout the test period.Furthermore,CBD reduced the formation,retrieval,and recon⁃solidation of trauma-related fear memory,whereas sertraline only reduced fear-memory retrieval.Neither CBD nor sertraline influenced the acquisi⁃tion of trauma-related fear memory.CONCLU⁃SION CBD produced anti-PTSD-like actions in mice,and could disrupt trauma-related fear mem⁃ory by interfering with multiple aspects of fear memory processing in mice.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BD may be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treating PT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an⁃nabidiol SERTRALINE trauma-related fear memory processing endocannabinoid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多发伤青少年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丽青 陈震 +4 位作者 董子倍 李航博 吴艳梅 闫倩倩 张亚琴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多发伤青少年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现状及潜在类别,并分析不同类别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征差异。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收治的304例多发伤青少年病人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多发伤青少年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现状及潜在类别,并分析不同类别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征差异。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收治的304例多发伤青少年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清单-平民版(PCL-C)在转出ICU 1个月时对病人进行评估。对ICU多发伤青少年病人的PTSD症状特征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并通过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其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ICU多发伤青少年病人PTSD发生率为51.6%,PCL-C得分为(48.26±4.73)分,PTSD症状特征分为3个潜在类别,即应激低发组(31.2%)、症状高发组(38.9%)和警觉性应激组(29.9%)。症状高发组与应激低发组相比,未采用机械通气(OR=0.040,P=0.032)和未使用镇静药物(OR=0.049,P=0.043)的病人归于应激低发组概率更高,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OR=1.220,P=0.040)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OR=1.997,P=0.001)越高,归于症状高发组的概率越高。警觉性应激组和应激低发组相比,男性病人(OR=0.020,P<0.001)归于应激低发组概率更高,APACHEⅡ评分(OR=1.622,P=0.007)越高,归于警觉性应激组的概率越高。结论:ICU多发伤青少年病人PTSD症状存在异质性。性别、机械通气、使用镇静药物、ISS评分、APACHEⅡ评分是ICU多发伤青少年PTSD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ICU多发伤青少年病人PTSD症状特征的异质性,对不同类别的病人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青少年 创伤后应激障碍 潜在剖面分析 影响因素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治疗的研究热点——基于美国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庞焯月 席居哲 左志宏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82-1196,共15页
为了解近10年(2006~2016)来美国18岁及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治疗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利用Bicomb 2.0软件和IBM 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对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查询到的363篇论文进行了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结... 为了解近10年(2006~2016)来美国18岁及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治疗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利用Bicomb 2.0软件和IBM 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对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查询到的363篇论文进行了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美国儿童青少年PTSD治疗研究可分为两个大的研究领域。领域一为儿童青少年PTSD的精神科和神经生物学相关的治疗,包括了两个小的研究热点:(1)儿童青少年PTSD精神科药物治疗相关的研究;(2)儿童青少年PTSD眼动脱敏再加工治疗等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疗法。领域二为儿童青少年PTSD的心理学治疗,包括了两个小的研究热点:(1)家庭暴力导致的儿童青少年PTSD心理学治疗研究;(2)儿童青少年PTSD的认知行为治疗研究。其中关于儿童青少年PTSD的认知行为治疗研究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领域,但关于儿童青少年PTSD治疗效果的长期纵向研究还较为缺乏,未来研究者应加强对儿童青少年PTSD治疗效果的追踪研究,并开展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疗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治疗 知识图谱 信息可视化 儿童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过渡期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霄 卢惠娟 +2 位作者 张玉侠 潘文彦 蔡诗凝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9-948,共10页
目的探索心脏外科术后过渡期患者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23年9月至2023年11月住院的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PTSD清单、抗... 目的探索心脏外科术后过渡期患者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23年9月至2023年11月住院的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PTSD清单、抗逆力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分析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PTSD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267名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PTSD评分为(16.51±12.31)分,PTSD高风险患者为29人。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低、术中使用体外循环、ICU住院时间长、疼痛评分高、心理弹性水平与社会支持水平低、抑郁评分高的心脏术后患者PTSD评分高(P<0.05)。结论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PTSD症状的情况普遍,程度不一,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文化程度、术中使用体外循环、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疼痛、患者的抑郁评分、心理弹性水平和社会支持。医护人员对高风险患者应加强关注其心理健康水平,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 术后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心理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小鼠焦虑和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孙丽娜 张晓晓 +1 位作者 金硕 刘敬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8,共8页
目的:探讨运动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焦虑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促进海马神经再生的中枢调控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PTSD建模组(PTSD)、建模后低强度运动组(PTSD+LE)和建模后高强度运动组(PTSD+HE)。... 目的:探讨运动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焦虑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促进海马神经再生的中枢调控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PTSD建模组(PTSD)、建模后低强度运动组(PTSD+LE)和建模后高强度运动组(PTSD+HE)。采用条件性足部电击(CF)和单次-持续应激(SPS)相结合的方法,构建PTSD复合应激模型。利用旷场实验和悬尾实验分别评估小鼠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通过免疫荧光双标实验观察小鼠海马DG区新生成熟神经元和增殖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脂联素受体1(AdipoR1)的表达情况。结果:旷场实验结果表明PTSD+HE组小鼠在中央区域的活动距离以及逗留时间明显长于PTSD组及PTSD+LE组(P<0.05);悬尾实验结果显示与PTSD组小鼠相比,不同程度运动训练组小鼠的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5),而且PTSD+HE组更显著(P<0.05)。此外,PTSD+HE组小鼠海马DG区的BrdU+、BrdU+/NeuN+与MCM2+细胞密度明显升高(P<0.05)。PTSD+HE组小鼠海马AdipoR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PTSD小鼠焦虑和抑郁样行为与海马神经再生水平下降有关。运动可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样行为,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AdipoR1表达、促进海马神经再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强度 海马神经再生 脂联素受体1 创伤后应激障碍 焦虑抑郁样行为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小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的NLRP3表达增加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吉鑫 邢文龙 +3 位作者 姜俊秀 李斌 张子维 张桂青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9-557,共9页
目的:探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小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PTSD组。PTSD组采用条件性足部电击(CF)和单次-持续应激(SPS)来制备PTSD动物模型。通过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 目的:探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小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PTSD组。PTSD组采用条件性足部电击(CF)和单次-持续应激(SPS)来制备PTSD动物模型。通过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来检测小鼠模型焦虑和抑郁反应。通过避暗实验系统建立记忆和记忆能力测试。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的形态学变化,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TSD小鼠组的体质量下降,出现焦虑和抑郁样行为,学习记忆能力下降(P<0.05)。HE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TSD小鼠海马CA1区和前额叶皮质出现组织损伤。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TSD刺激3 d后小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的NLRP3炎症小体被激活(P<0.05)。结论:PTSD模型小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NLRP3炎症小体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NLRP3 认知障碍 海马 前额叶皮质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冲 石佐林 +1 位作者 王振 董玉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研究米诺环素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单次延长应激(SPS)方法制备大鼠PTSD模型,通过灌胃方法给予大鼠米诺环素治疗(PTSD+Mino group)或者生理盐水(PTSD group)。通过黑白箱穿梭实验检测大鼠的行... 目的:研究米诺环素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单次延长应激(SPS)方法制备大鼠PTSD模型,通过灌胃方法给予大鼠米诺环素治疗(PTSD+Mino group)或者生理盐水(PTSD group)。通过黑白箱穿梭实验检测大鼠的行为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部位离子钙结合适配分子1(Iba-1)的表达,ELISA检测脑海马IL-1β和TNF-α的含量,实时定量RT-PCR(RT-qPCR)方法检测海马部位IL-1β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SPS刺激后大鼠3 d后,大鼠焦虑样行为明显,海马Iba-1表达增加,海马组织中IL-1β和TNF-α含量增加。而米诺环素治疗明显减少PTSD大鼠焦虑样行为,降低海马中Iba-1的表达,同时米诺环素治疗还可以降低海马IL-1β和TNF-αmRNA和蛋白的水平。结论:米诺环素治疗可以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改善PTSD大鼠的焦虑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创伤后应激障碍 神经炎症 小胶质细胞 海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小鼠初级体感皮质神经元异常敏化的研究
9
作者 袁滋铎 解进祎 +3 位作者 柳俊宇 郭保霖 武胜昔 白占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3-451,共9页
目的: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小鼠胡须触觉刺激后初级躯体感觉皮质(S1)神经元的激活情况及PTSD小鼠S1皮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变化。方法:使用神经元细胞骨架相关蛋白(Arc)标记策略,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PTSD小鼠与对照组小鼠胡须刺激... 目的: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小鼠胡须触觉刺激后初级躯体感觉皮质(S1)神经元的激活情况及PTSD小鼠S1皮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变化。方法:使用神经元细胞骨架相关蛋白(Arc)标记策略,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PTSD小鼠与对照组小鼠胡须刺激后S1皮质神经元Arc进行标记并观察,通过分析Arc标记神经元的空间表达位置和阳性细胞数量差异,对比分析两组S1皮质神经元的激活水平。利用病毒稀疏标记方法标记S1皮质的锥体神经元,比较两组小鼠神经元树突数量及树突棘的形态与数量分布。结果:胡须刺激两组小鼠后发现Arc阳性神经元在S1浅层至深层均有分布,其中在Ⅱ/Ⅲ与Ⅴ层分布更密集。与对照组小鼠相比,PTSD组在不同层的阳性神经元数目均明显增多。细胞形态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神经元相比,PTSD组小鼠树突棘密度在Ⅱ/Ⅲ层异常增高,其中蘑菇型树突棘数量增多,丝状伪足型树突棘数量减少;而S1Ⅴ层蘑菇型与细长型的树突棘数量均较多,但树突棘总数没有明显差异。结论:PTSD小鼠胡须刺激后S1神经元过度激活,神经元结构及形态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初级躯体感觉皮质 胡须刺激 ARC 稀疏标记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社区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1
10
作者 赵高锋 杨彦春 +16 位作者 张强 张树森 邓红 朱燕 任正伽 兰科 刘传新 陶庆兰 王梅 刘善明 张倬秋 陈颖 李海民 耿婷 刘宇 张伟 孙学礼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78-483,共6页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后,极重灾区社区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灾后心理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安县京安小区、什邡红白镇两个临时安置点社区居民2685人中,随机抽取820名社区居...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后,极重灾区社区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灾后心理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安县京安小区、什邡红白镇两个临时安置点社区居民2685人中,随机抽取820名社区居民登记人口学背景、受灾状况,并使用PTSD检查量表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进行评估,依据DSM-Ⅳ中PTSD的诊断标准确诊PTSD患者。结果:在完成的820份调查评估资料中,785份PCL—C和PSSS问卷有效。男女比例为1:1.41;平均年龄(43±18)岁;26.0%患有躯体疾病,28.4%有地震前饮酒习惯,23.6%有震后饮酒行为。不同年龄居民PSSS总分及2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SD的临床检出率为12.4%(97/785),女性PTSD发生率高于男性(15.3%vs.8.3%,P=0.003),地震中有曾被掩埋经历者PTSD发生率高于无被掩埋经历者(26.3%vs.11.6%,P=0.018),有丧亲者的FFSD发生率高于无丧亲者(18.7%vs.11.1%,P=0.015)。以PTSD诊断是否成立为因变量,一般资料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070,95%CI:1.274—3.365)、有曾被掩埋经历者(OR=2.806,95%CI:1.249~6.306)、亲人丧失(OR=1.537,95%CI:1.087—2.173)及PSSS评分偏低(OR=0.960,95%CI:0.941~0.979)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灾后社区重建过程中,临时安置点社区居民存在较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女性、有曾被掩埋经历、亲人丧失及个人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偏低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检查量表平民版 发生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分离症状及其认知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赵冬梅 申荷永 刘志雅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5-900,共6页
创伤性分离是具有心理创伤经历的人常表现出来的典型症状,它包括记忆缺失、幻听、人格解体等,它主要表现在分离性障碍中,在其他精神疾病中也常见,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症等。该文阐释了创伤性心理、创伤性分离的基本概念,介绍了... 创伤性分离是具有心理创伤经历的人常表现出来的典型症状,它包括记忆缺失、幻听、人格解体等,它主要表现在分离性障碍中,在其他精神疾病中也常见,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症等。该文阐释了创伤性心理、创伤性分离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创伤性分离症状的几种理论:人格结构性分离理论,背叛创伤性理论,回避加工假设与警戒-回避假说等。其中人格结构性分离理论主要是以临床治疗为取向,采用EMDR技术,侧重于研究创伤性分离对人格结构产生的影响;而背叛创伤性理论,回避编码假说以及警戒-回避假说是通过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探讨创伤性分离的症状与记忆。通过对几种理论的比较分析。发现后三种认知理论对创伤性分离症状的解释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一“是否存在回避警戒”,二“是否存在回避加工”,三“是否存在回避记忆”,而关于这几方面问题发生的条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分离 创伤后应激障碍 回避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康复期患者神经质人格、心理弹性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创伤后成长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66
12
作者 孙继伟 李佳欢 +1 位作者 王艳荣 曹枫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目的:了解烧伤康复期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创伤后成长(PTG)的发生状况,并探讨其与神经质人格、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设计,共纳入110例烧伤康复期患者,选用PTSD检查表-平民版(PCL-C)、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 目的:了解烧伤康复期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创伤后成长(PTG)的发生状况,并探讨其与神经质人格、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设计,共纳入110例烧伤康复期患者,选用PTSD检查表-平民版(PCL-C)、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FFI-N)、Connor-Davidson弹性量表简化版(CD-RISC)等进行评估。结果:烧伤康复期患者PTSD症状在已婚(F=5.66,P=0.019)、低家庭年收入(F=7.97,P=0.006)、高神经质人格水平(F=34.24,P<0.001,Partial η~2=0.259)的个体中水平较高;PTG得分在女性(F=6.44,P=0.013)、高心理弹性水平(F=14.87,P<0.001,Partial η~2=0.132)中水平较高;神经质人格与心理弹性对PTG存在交互作用(F=4.47,P=0.037,Partial η~2=0.044)。结论:烧伤康复期患者中,已婚、较低家庭年收入、高神经质水平者的PTSD症状的程度较重,女性、高心理弹性水平者的PTG水平较高,心理弹性可以调节神经质人格与PTG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患者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成长 神经质人格 心理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中文版筛查地震受灾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信效度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宁 向虎 +11 位作者 王荣科 何鸣 程章 崔立军 梁光明 杨磊 刘永桥 严保平 张燕 李凌江 马弘 何燕玲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43-646,共4页
目的:评价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中文版诊断地震受灾者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信度和效度。方法:以定式临床访谈患者版(Structured Clinical Inte... 目的:评价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中文版诊断地震受灾者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信度和效度。方法:以定式临床访谈患者版(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ⅣPatients,SCID-P)的PTSD诊断作为"金标准",评估MINI-PTSD中文版的效标效度。方便选取193名直接经历汶川地震的受灾者,选择其中8人进行研究者内部一致性评定,另选择185人进行MINI和SCID-P中文版PTSD模块的访谈,完成率为98.4%(182/185)。评估后20天对其中50名调查对象再次进行MINI-PTSD访谈,以评价MINI-PTSD的重测一致性。结果:MINI-PTSD中文版的研究者间一致性和重测一致性Kappa值均为0.63。MINI诊断PTSD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79.3%,阳性预测值为54.7%,阴性预测值为94.1%。结论:MINI-PTSD中文版对诊断地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有较好的信效度,适合作为灾后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性筛查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 创伤后应激障碍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知功能缺陷与执行控制——5·12震后创伤恢复的认知基础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文锋 禤宇明 +2 位作者 刘烨 傅小兰 付秋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0-615,共6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通常伴随着明显的认知功能损伤。例如,存在注意保持缺陷,对与创伤相关的信息表现出更多的注意偏向和应激反应;并存在对创伤信息的记忆偏向,在陈述性记忆和自传体记忆中表现出一...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通常伴随着明显的认知功能损伤。例如,存在注意保持缺陷,对与创伤相关的信息表现出更多的注意偏向和应激反应;并存在对创伤信息的记忆偏向,在陈述性记忆和自传体记忆中表现出一定的缺陷。近年的研究积累了更多类似的证据,表明PTSD的认知损伤可能与执行功能缺陷密切相关,但这一解释是否正确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综述对5·12汶川大地震后长期的心理干预工作,尤其是认知功能损伤人群的筛选、恢复以及相关科学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执行功能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震后一个月受灾者心理应激状况 被引量:13
15
作者 赵玉芳 胡丽 +2 位作者 汤永隆 李哲 张静秋 《中国健康教育》 2009年第5期356-358,共3页
目的研究地震一个月后受灾者心理应激状况,分析心理应激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自评量表及自编社会支持问卷、安全感问卷对受灾者进行调查。结果所调查的受灾群体中,创伤后应激反应符合轻度诊断标准的比率... 目的研究地震一个月后受灾者心理应激状况,分析心理应激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自评量表及自编社会支持问卷、安全感问卷对受灾者进行调查。结果所调查的受灾群体中,创伤后应激反应符合轻度诊断标准的比率为17.65%,符合中重度诊断标准的比率为0.84%,男性均多于女性。获取社会物质支持、信息支持和心理支持越少,创伤后应激反应越严重;生活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和归属感越缺乏,创伤后应激反应越严重;暴露程度越高,创伤后应激反应越严重。结论汶川地震是强烈的应激事件,创伤后应激反应强烈,社会信息支持、生活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得分与创伤后应激反应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反应 创伤后应激障碍 社会支持 安全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追踪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燕 徐勇 +1 位作者 张克让 杨红 《中国健康教育》 2005年第8期572-575,共4页
目的追踪研究'非典'患者出院后3个月、12个月两个阶段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对有PTSD的'非典'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作干预后评价.方法采用经修订的事件影响量表(IES-R)、自编的应激源、认知问卷等量表对114名'... 目的追踪研究'非典'患者出院后3个月、12个月两个阶段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对有PTSD的'非典'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作干预后评价.方法采用经修订的事件影响量表(IES-R)、自编的应激源、认知问卷等量表对114名'非典'患者进行测试,并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本调查30.7%的'非典'患者在事件结束后3个月被精神科医生确诊为PTSD,其中27人IES-R总分超过19分,闪入症状出现的频率较高;12个月后这些'非典'患者经1~4次电话心理干预后PTSD症状减轻.结论部分'非典'患者在事件结束后PTSD症状持续存在,临床应该持续评估其心理状态,并进行及时干预;电话心理干预有效,经干预后'非典'患者症状减轻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 患者 ptsd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创伤后应激反应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吕遥迪 吴恺君 张雨青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24-1330,共7页
采用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编制的"中国自然灾难幸存者创伤后应激反应量表(CPI)",对芦山地震灾区某大学1057名学生进行测试,考察CPI在地震后大学生人群的应用,并探讨PTSD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性别、主观害怕体验和D型人格等因素... 采用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编制的"中国自然灾难幸存者创伤后应激反应量表(CPI)",对芦山地震灾区某大学1057名学生进行测试,考察CPI在地震后大学生人群的应用,并探讨PTSD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性别、主观害怕体验和D型人格等因素能够预测PTSD症状的发生。CPI在地震受灾的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PTSD症状严重程度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信度 效度 大学生 中国自然灾难幸存者创伤后应激反应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后未成年人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心理救助的启示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秀丽 王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1-137,共7页
灾难的多发性对人类身心造成的伤害是现代灾害学、社会学、生态学和心理学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相对于成年人而言,灾难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伤害尤为严重,但不同的未成年人面对同样的灾难其心理反应各不一致,主要是因为灾难并非是影响心... 灾难的多发性对人类身心造成的伤害是现代灾害学、社会学、生态学和心理学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相对于成年人而言,灾难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伤害尤为严重,但不同的未成年人面对同样的灾难其心理反应各不一致,主要是因为灾难并非是影响心理反应的唯一因素。笔者试图从个体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灾难本身刺激性因素四个方面全面分析灾后未成年人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因素分析提出灾后心理救助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心理问题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创伤后应激障碍反应指数(儿童修订版)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付琳 程锦 +1 位作者 吴苏曼 刘正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检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创伤后应激障碍反应指数(儿童修订版)(UCLA PTSD-RI)在灾后儿童中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辽宁省抚顺市受灾地区的6所中小学(4~9年级)学生1593人[年龄8~16岁,平均(11±2)岁],将其随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 目的:检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创伤后应激障碍反应指数(儿童修订版)(UCLA PTSD-RI)在灾后儿童中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辽宁省抚顺市受灾地区的6所中小学(4~9年级)学生1593人[年龄8~16岁,平均(11±2)岁],将其随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n=796)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另一部分(n=797)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使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版(DASS-21)评估效标效度。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共有3个因子,累计可解释的方差为50%;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三因素结构各项指标拟合良好(χ~2/df=3.87,GFI=0.93,RFI=0.96,CFI=097,NNFI=0.97,IFI=0.97,RMSEA=0.06)。量表的3个维度得分与DASS-21的3个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52~0.70,均P<0.001)。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分别为0.90和0.87。结论:本研究提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创伤后应激障碍反应指数(儿童修订版)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可用于灾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创伤后应激障碍反应指数(儿童修订版) 儿童 创伤后应激障碍效度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14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文献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杨燕 韦国永 黄永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89-693,共5页
目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相关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贵州数字图书馆等数据库,收集2004年1月-2014年9月关于PTSD的相关文献。由3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编码和制作类目表,并根据类目表进行内容分析... 目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相关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贵州数字图书馆等数据库,收集2004年1月-2014年9月关于PTSD的相关文献。由3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编码和制作类目表,并根据类目表进行内容分析。结果:最终确定54篇硕士论文,10篇博士论文和710篇期刊文献为内容分析样本。2010年PTSD研究论文数量达到顶峰,共118篇;关注研究对象的文献共531篇、研究症状345篇、创伤类型408篇、影响因素528篇、发病机制136篇、治疗方法198篇。其中,以社会人员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占72.13%,多方面综合症状的文献占55.36%,创伤类型为自然灾害的文献占46.81%,影响因素为综合因素的文献占26.89%,发病机制为生理机制的文献占74.27%,治疗方法为心理治疗的文献占45.96%。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对象范围广、影响因素多,研究注重多方面综合症状、自然灾害创伤类型、生物学发病机制以及心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内容分析法 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