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6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弹性介质中的快慢纵波联合逆时偏移方法
1
作者 李振春 陈飞旭 +3 位作者 王九拴 杨静 张琦 李一凡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27-2636,共10页
逆时偏移作为一种高精度成像方法,在勘探地震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的逆时偏移算法大多是针对声学或弹性介质的,缺乏在孔弹性介质中的研究与应用;孔弹性介质中复杂的多波耦合也给高精度成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在孔弹性介质中分离了... 逆时偏移作为一种高精度成像方法,在勘探地震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的逆时偏移算法大多是针对声学或弹性介质的,缺乏在孔弹性介质中的研究与应用;孔弹性介质中复杂的多波耦合也给高精度成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在孔弹性介质中分离了快纵波和慢纵波并使用它们进行联合逆时偏移.首先基于孔弹性介质波动方程,本文根据不同波型之间的偏振关系使用一种双外积算法将总波场解耦并产生完全分离的快纵波与慢纵波.随后,利用分离后的快纵波和慢纵波,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快慢纵波联合的孔弹性逆时偏移方法用于高孔隙度区域进行成像.数值实验发现,快纵波和慢纵波对地下介质速度和孔隙度变化的成像敏感性不同:使用快纵波能够准确成像与速度变化相关的反射层,而慢纵波对孔隙度具有非常好的刻画能力.本文分别通过多层模型和部分Marmousi2模型的成像结果证明了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偏移 孔弹性介质 波场分离 孔隙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阶速度-应力方程的起伏地表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2
作者 李振春 卫二祥 +2 位作者 黄建平 王九拴 杨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最小二乘逆时偏移(least-squares reverse time migration,LSRTM)具有更高的成像分辨率、振幅保真性及均衡性等优势。然而,目前的LSRTM算法大多基于水平地表假设,在面对复杂地形时无法很好地适应剧烈的起伏地表。基于二阶常密度声波方程... 最小二乘逆时偏移(least-squares reverse time migration,LSRTM)具有更高的成像分辨率、振幅保真性及均衡性等优势。然而,目前的LSRTM算法大多基于水平地表假设,在面对复杂地形时无法很好地适应剧烈的起伏地表。基于二阶常密度声波方程的LSRTM算法忽略了密度变化对振幅的影响,很难在变密度介质中取得保真的成像结果。为此,从一阶速度-应力方程出发,在曲线坐标系下推导相应的扰动方程和伴随方程,并通过伴随状态法给出梯度更新公式,最终实现基于贴体网格的起伏地表LSRTM算法。模型试算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对复杂地表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消除起伏地表的影响、压制低频噪声、恢复高频成分、均衡成像振幅,实现地下变密度介质的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度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体网格 起伏地表 一阶速度-应力方程 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动倾角约束的逆时偏移
3
作者 范旭 马军茂 +2 位作者 王晨 马凯 李亦航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3,共7页
基于双程波动方程的逆时偏移是一种高精度偏移成像方法,适用于复杂构造的成像,但是该方法对偏移速度模型较敏感。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倾角约束逆时偏移,将正传和反传波场分解为不同角度分量,进而利用倾角约束成像条件,显著提升了逆时偏... 基于双程波动方程的逆时偏移是一种高精度偏移成像方法,适用于复杂构造的成像,但是该方法对偏移速度模型较敏感。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倾角约束逆时偏移,将正传和反传波场分解为不同角度分量,进而利用倾角约束成像条件,显著提升了逆时偏移在速度不准确情形下的成像质量。同时,即使在速度准确情形下,由于其他非一次反射波能量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成像假象,而提出的倾角约束逆时偏移可以利用菲涅尔带内的反射信息明显压制此假象。此外,为了提高效率,进行震源正传波场的分解时,可以利用对高频波场成分计算入射角来实现。复杂模型数值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在存在速度误差的情况下,改善了成像质量,并且在速度正确的情况下,压制非一次反射波导致的假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偏移 倾角约束成像条件 速度误差 倾角道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度下生态防护黄土边坡水分迁移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文铎 包含 +4 位作者 兰恒星 郑涵 晏长根 王俊田 敖新林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35,I0002,共16页
黄土边坡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在强降雨条件下极易发生失稳灾害。生态防护已成为保护黄土边坡的有效手段,但不同坡度的生态防护黄土边坡,会导致其内部水分迁移特征及防护效果的差异。因此,为研究不同坡度对生态防护黄土边坡水分迁移... 黄土边坡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在强降雨条件下极易发生失稳灾害。生态防护已成为保护黄土边坡的有效手段,但不同坡度的生态防护黄土边坡,会导致其内部水分迁移特征及防护效果的差异。因此,为研究不同坡度对生态防护黄土边坡水分迁移与演化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45°和60°两个坡度的生态防护黄土边坡模型为基础,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和Hydrus-2D水分迁移模拟软件,解释了生态防护黄土边坡的水分动态演化规律,揭示了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和植物生长周期对含水率响应模式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防护阶段和不同坡度下边坡土壤水分迁移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监测期间,60°边坡的整体含水率略低于45°边坡,且60°边坡的土壤水分在坡面下部随土层分布的差异性更加显著,而45°边坡在坡顶时表现更明显;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坡体内部水分对降雨事件响应的滞后时间显著缩短,而边坡内部水分响应的滞后时间及其达到最强响应的滞后时间则随着降雨事件历时的延长而相应增加,植被防护能够有效增大边坡水分对降雨响应的滞后时间,60°边坡内部对所研究降雨事件响应的滞后时间均慢于45°边坡;针对强降雨事件,生态防护可以有效降低水分入渗速率,不同防护时期水分迁移速率表现为:防护前期>防护中期>防护后期,同时植物对60°边坡的水分迁移速率影响更为显著,且60°边坡水分入渗响应速率比45°边坡更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护坡 坡度 水分迁移演化 时间序列分析 Hydrus2D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波分离的起伏地表逆时偏移成像
5
作者 卫二祥 李振春 +2 位作者 黄建平 王九拴 杨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0,共9页
传统的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对起伏地形的适应性不强,无法对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地下构造准确成像。而全波场互相关成像条件会在偏移结果中产生低频噪声,以及在地下构造速度变化剧烈的区域,还可能产生偏移假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基于行波... 传统的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对起伏地形的适应性不强,无法对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地下构造准确成像。而全波场互相关成像条件会在偏移结果中产生低频噪声,以及在地下构造速度变化剧烈的区域,还可能产生偏移假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基于行波分离的起伏地表逆时偏移成像算法。在这种算法中,首先推导曲线坐标系下的声波方程,采用贴体网格和Lebedev网格实现了起伏地表下的高精度数值模拟;然后利用Poynting矢量对地震波场进行行波分离,并推导相应的互相关成像条件;最终选择合适的波场成分进行互相关成像。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消除起伏地表的影响、压制低频噪声和偏移假象,从而获得高信噪比的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分离 Poyting矢量 贴体网格 起伏地表 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形扩散滤波的逆时偏移低频噪声压制方法
6
作者 姜大建 李振春 +3 位作者 徐凯 张宏 李梦洁 李金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2-922,共11页
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因其不受成像角度的限制,可以对复杂构造进行成像而备受青睐。但逆时偏移方法却存在着固有的低频噪声,严重影响了偏移成像的效果,如何压制逆时偏移的低频噪声以获得高质量的偏移成像结果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拉普拉斯滤... 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因其不受成像角度的限制,可以对复杂构造进行成像而备受青睐。但逆时偏移方法却存在着固有的低频噪声,严重影响了偏移成像的效果,如何压制逆时偏移的低频噪声以获得高质量的偏移成像结果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拉普拉斯滤波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低频噪声压制方法,但它依旧保留着一部分低频噪声,且改变了地震数据的振幅信息。为此,从常规逆时偏移方法出发,对逆时偏移的低频噪声产生的机理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基于X形扩散滤波的低频噪声压制方法。该方法为一种全局非线性迭代滤波方法,将热力学领域的扩散函数引入逆时偏移噪声压制中,将含有低频噪声的逆时偏移数据体作为输入;然后引入针对复杂倾斜构造的X形补充去噪算子,通过调节扩散系数和迭代次数,并设置扩散的阻尼函数以灵活地调控扩散的程度,在相对保幅的条件下将有效信号与低频噪声分开。通过对简单模型和复杂模型的数值测算,验证了基于X形扩散滤波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压制逆时偏移中的低频噪声,获得高质量的偏移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偏移 低频噪声 噪声压制 X形扩散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相控阵雷达孔径渡越与距离徙动联合校正
7
作者 张亮 杨静 +2 位作者 陈浩 周必雷 杜庆磊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宽带相控阵雷达探测高速运动目标时,目标回波快时间频率与空、时二维耦合,容易出现孔径渡越和距离徙动双重问题。针对该情况,提出一种联合校正方法:当雷达工作于窄发模式时,通过频域补偿和一维时间尺度(TS)进行解耦;当雷达工作于宽发模... 宽带相控阵雷达探测高速运动目标时,目标回波快时间频率与空、时二维耦合,容易出现孔径渡越和距离徙动双重问题。针对该情况,提出一种联合校正方法:当雷达工作于窄发模式时,通过频域补偿和一维时间尺度(TS)进行解耦;当雷达工作于宽发模式时,通过二维TS进行解耦。针对雷达工作模式界定问题给出了明确条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解决孔径渡越、距离徙动引起的目标回波跨阵元、跨脉冲问题,联合校正后目标有效检测临界信噪比较理想状态损失不超过3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雷达 相控阵 孔径渡越 距离徙动 联合校正 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工时区间的可重入混合流水车间调度方法
8
作者 王鑫峰 张峰 +1 位作者 汪海 秦红斌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5-1094,共10页
为了精确求解在工时区间约束下的可重入混合流水车间调度问题(IRHFSP),构建了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区间为目标的调度模型,并设计基于产品重入阶段的编码方式,采用针对问题特性提出的改进候鸟优化算法IMBO进行求解。该算法通过启发式种... 为了精确求解在工时区间约束下的可重入混合流水车间调度问题(IRHFSP),构建了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区间为目标的调度模型,并设计基于产品重入阶段的编码方式,采用针对问题特性提出的改进候鸟优化算法IMBO进行求解。该算法通过启发式种群初始化和基于基因模式的禁忌邻域搜索等方式减少了重复解,并通过多种算法的大规模实验对比,验证了该算法在求解该问题上的有效性与优越性。此外针对工时区间进行优化,并引入基于多轮随机仿真结果的区间精准度指标,以评估不同工时区间边界调整策略在实际加工环境中的表现。最后采取IMBO进行一系列实验求解,结果表明进行工时区间优化后所得的最大完工时间区间,其区间长度仅有改进前长度的28.1%;区间精准度从0.24363增加至0.76469,提高了0.52106;且优化的后调度方案比优化前更优。这证明了结合工时区间优化策略及IMBO的求解方法,在求解IRHFSP上更为有效且利于精准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入混合流水车间调度 生产调度 工时区间 候鸟优化算法 区间调整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声介质逆时偏移相速度校正方法
9
作者 许璐 刘国峰 +2 位作者 李博 王小青 徐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6,共8页
地震波在黏声介质中传播时会引起振幅衰减与相位频散,影响成像剖面的分辨率与成像精度。考虑黏声介质吸收衰减补偿作用的逆时偏移成像方法(QRTM)是改善沙漠地表以及气囱等强衰减区域成像精度与分辨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基于广义标准线性... 地震波在黏声介质中传播时会引起振幅衰减与相位频散,影响成像剖面的分辨率与成像精度。考虑黏声介质吸收衰减补偿作用的逆时偏移成像方法(QRTM)是改善沙漠地表以及气囱等强衰减区域成像精度与分辨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基于广义标准线性体的黏声波动方程可实现数值的高效求解,但相速度与理论解的不一致会造成构造成像位置的变化,降低成像聚焦性与成像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黏声介质逆时偏移成像相速度校正方法。在方程中引入校正系数并通过反演进行求解,基于求解的校正系数实现对相速度的校正,从而保持相速度频散关系不变的条件下实现振幅衰减补偿,使成像得到正确归位,提高成像精度。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基于黏声介质逆时偏移相速度校正成像方法可以补偿振幅衰减与校正相位频散,该方法适用于超深层勘探中消除吸收衰减作用对中深层成像的影响,提高剖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声介质 逆时偏移 振幅衰减 相位频散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浸入吸收边界的起伏地表逆时偏移方法
10
作者 陈汉明 陈柯吉 +2 位作者 王玲谦 韩己航 周辉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9-1086,共18页
对起伏地表的地震数据直接进行逆时偏移是避免常规静校正不准对偏移成像影响的有效手段.准确模拟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地震波场需要考虑起伏的自由边界,但对于逆时偏移而言,为避免与自由地表相关多次波的干扰,需要采用吸收边界条件.然而,由... 对起伏地表的地震数据直接进行逆时偏移是避免常规静校正不准对偏移成像影响的有效手段.准确模拟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地震波场需要考虑起伏的自由边界,但对于逆时偏移而言,为避免与自由地表相关多次波的干扰,需要采用吸收边界条件.然而,由于矩形网格阶梯近似的问题,适用于水平地表的吸收边界并不能直接用于起伏地表.当考虑起伏地表时,通常将波动方程转换到曲线坐标系下求解,但该方法将成倍地增加计算量,且当地表剧烈起伏时还存在数值求解不稳定的问题.为此,本文基于平面波透射边界条件提出了一种高效的适用于起伏地表的浸入吸收边界条件,实现了声波方程有限差分数值模拟中波场沿地表法向的吸收衰减,有效避免了来自地表的边界反射.浸入吸收边界基于传统的矩形网格剖分,无需网格映射,其实现过程仅涉及少量非整数网格节点的波场插值,计算效率高.以浸入吸收边界为基础,本文进一步发展了起伏地表逆时偏移方法,实现了对起伏地表地震数据的直接偏移成像.二维和三维波场数值模拟算例证实浸入吸收边界条件能有效地吸收来自地表的边界反射,即使当地表存在不可导的奇异点时,浸入吸收边界条件仍能获得良好的吸收效果,且能在长时间的模拟过程中保持稳定.二维合成数据的逆时偏移测试证实基于浸入吸收边界的逆时偏移方法能对地表采集的地震数据直接偏移成像,获得准确的地下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偏移 起伏地表 浸入边界法 吸收边界条件 有限差分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TI介质VSP数据地震干涉成像方法
11
作者 丁泽政 曲英铭 +1 位作者 李振春 任一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2-509,共8页
高陡构造及盐下构造成像是当前油气勘探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采用地表激发竖直井接收的数据采集方式可获取高陡构造信息。此外,井间地震数据包含的有关高陡构造的信息更为丰富,但是在实际采集中井间地震成本较高。为实现复杂各向异性... 高陡构造及盐下构造成像是当前油气勘探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采用地表激发竖直井接收的数据采集方式可获取高陡构造信息。此外,井间地震数据包含的有关高陡构造的信息更为丰富,但是在实际采集中井间地震成本较高。为实现复杂各向异性介质高陡构造的精确成像,首先基于互易定理推导了VTI介质下的垂直地震剖面干涉公式,然后根据互相关原理去除两个炮记录中传播路径重合的地震波,得到虚拟源数据,使观测系统更接近成像目标、高陡构造信息更丰富,再将虚拟源数据与井中激发井中接收的地震数据进行比对,以验证虚拟源数据的正确性,最后将地震干涉得到的虚拟源数据作为逆时偏移的输入炮记录,完成地震数据成像处理。对比基于各向异性介质和各向同性介质假设的逆时偏移成像结果发现,考虑介质的各向异性时,虚拟源数据对高陡构造的成像更连续,成像结果噪声更少,证明了干涉成像方法在VTI介质的可行性,可以有效提升高陡构造及盐下构造的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I介质 VSP 互相关 地震干涉 虚拟源数据 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梯度约束的全方位逆时偏移成像技术研究及应用
12
作者 肖建恩 秦宁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4-501,共8页
随着"两宽一高"采集技术规模化应用,地震数据蕴含的介质信息愈发丰富,常规成像算法已难以满足宽方位地震数据的高精度成像需求。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约束的全方位逆时偏移成像技术,实现地下有效信息的充分利用与复杂构造... 随着"两宽一高"采集技术规模化应用,地震数据蕴含的介质信息愈发丰富,常规成像算法已难以满足宽方位地震数据的高精度成像需求。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约束的全方位逆时偏移成像技术,实现地下有效信息的充分利用与复杂构造的精确成像。该技术首先通过引入波场空间梯度与时间梯度构建约束方程,利用能量目标泛函最小化迭代求解波场传播矢量,有效解决常规波前矢量方法的局部计算不稳定与不准确问题;进而利用局部传播角度几何关系准确提取地下方位角与反射角信息;最终依据角度信息归约成像值,实现全方位角度道集映射。模型和实际资料测试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波场传播角度信息,输出高质量成像剖面和全方位角度道集,为偏移速度分析和油藏描述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场梯度 逆时偏移 角度域成像条件 局部成像矩阵 全方位角度道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照明高信噪比隧道三维地震超前预报方法研究
13
作者 肖玉兰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2-794,共13页
为实现隧道超前方向不良地质体真三维精细探测成像,提出宽照明高信噪比隧道三维地震超前预报方法,设计3D对称观测系统(symmetric observation system,STSP),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地震照明分析和3D逆时偏移方法评价观测系统的合理性和优... 为实现隧道超前方向不良地质体真三维精细探测成像,提出宽照明高信噪比隧道三维地震超前预报方法,设计3D对称观测系统(symmetric observation system,STSP),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地震照明分析和3D逆时偏移方法评价观测系统的合理性和优势。不规则空洞体模型和软弱夹层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STSP的优势为:1)3D STSP的炮点呈线性排列,有利于使用方向滤波方法提取超前方向的反射波,数据信噪比高;2)对于目的层的照明能量和照明范围而言,3D STSP要优于3D TRT(3D true reflection tomo-graphy);3)3D STSP的偏移成像精度较高,而3D TRT对地质体倾向和走向的成像明显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三维地震超前预报 3D对称观测系统 地震照明分析 3D逆时偏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频干扰下基于奇异值熵的跳频信号检测
14
作者 齐雨 张晓林 孙溶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5-362,共8页
针对现有跳频信号检测算法在低信噪比下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本文利用定频信号、跳频信号和噪声时频图像的特征差异,提出基于奇异值熵的跳频信号盲检测算法。该算法经过时频对消方法剔除时频图中的定频干扰分量,通过时频迁移及奇异值分... 针对现有跳频信号检测算法在低信噪比下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本文利用定频信号、跳频信号和噪声时频图像的特征差异,提出基于奇异值熵的跳频信号盲检测算法。该算法经过时频对消方法剔除时频图中的定频干扰分量,通过时频迁移及奇异值分解计算奇异值熵反映时频图的能量分布特征,采用奇异值熵作为跳频信号的检测量,实现了定频干扰下跳频信号的准确检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在信噪比高于-14 dB时保持100%的检测概率,在定频干扰的频率与信号重叠时也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还可用于高斯白噪声背景下定频信号和跳频信号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频信号 短时傅里叶变换 时频对消 时频迁移 奇异值分解 奇异值熵 盲检测 定频干扰 高斯白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塑料中6种金属离子迁移量测定方法研究
15
作者 凌光耀 熊小婷 +6 位作者 刘春生 陈意光 江奋万 仇旭前 李慧勇 黄晓钢 何国山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3,I0004,共8页
本研究利用金属离子可与乙腈、甲酸形成稳定团簇离子的性质,建立了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 MS)法测定食品接触塑料中Cd^(2+)、Co^(2+)、Cu^(2+)、Mn^(2+)、Ni^(2+)、Zn^(2+)等6种金属离子迁移量。采用Ultimate Hilic amid... 本研究利用金属离子可与乙腈、甲酸形成稳定团簇离子的性质,建立了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 MS)法测定食品接触塑料中Cd^(2+)、Co^(2+)、Cu^(2+)、Mn^(2+)、Ni^(2+)、Zn^(2+)等6种金属离子迁移量。采用Ultimate Hilic amide色谱柱,以0.02%甲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ESI^(+))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高分辨(MRM HR)模式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2~0.08 mg/kg,回收率为88.6%~11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6.1%。采用本方法检测24批次食品接触塑料样品的迁移液,在4批次样品迁移液中检出Cu^(2+)、Mn^(2+)、Zn^(2+)。该方法可直接检测高乙醇比例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用于食品接触塑料中钴、铜、锰、锌元素的合规性筛查,对食品接触塑料中未知风险物质的分析有着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 MS) 金属离子 食品接触塑料 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分迁移探究高粱米微波快熟机理
16
作者 武东轶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3期24-29,共6页
以白粱8和晋糯3为高粱米研究对象,采用浸泡及微波技术制备快熟高粱米,并对高粱米的表皮及微观结构、糊化度、吸水率、水分迁移状态及非自由水含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粱8和晋糯3均在35℃下浸泡2 h,白粱8微波处理5 min,最佳蒸煮时间... 以白粱8和晋糯3为高粱米研究对象,采用浸泡及微波技术制备快熟高粱米,并对高粱米的表皮及微观结构、糊化度、吸水率、水分迁移状态及非自由水含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粱8和晋糯3均在35℃下浸泡2 h,白粱8微波处理5 min,最佳蒸煮时间由50 min缩短为28 min;晋糯3微波处理7 min,最佳蒸煮时间由45 min缩短为23 min。微波处理后的高粱米内部均产生裂纹,并具有一定的糊化度,白粱8微波样品糊化度为40.91%,晋糯3微波样品糊化度为55.62%;经处理后的高粱米吸水能力增强,浸泡120 min时,晋糯3吸水率由50.90%增加为63.35%,白粱8吸水率由29.76%增加为40.24%,且吸水过程中非自由水含量增加。浸泡及微波处理的高粱米具有一定糊化度,且其吸水能力增强,使得微波高粱米能够有效缩短蒸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泡与微波 糊化度 最佳蒸煮时间 微观结构 水分迁移 非自由水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生物迁徙算法的双资源柔性作业车间节能调度问题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璐 宋海草 +2 位作者 姜天华 邓冠龙 巩庆涛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25-3141,共17页
节能调度是面向绿色制造的车间调度问题,已成为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具有机器和工人双资源约束的柔性作业车间,综合考虑工人学习效应和工件运输时间的影响,以最小化车间能耗为目标,提出一种改进的生物迁徙算法(MBMA)。该算法采用基... 节能调度是面向绿色制造的车间调度问题,已成为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具有机器和工人双资源约束的柔性作业车间,综合考虑工人学习效应和工件运输时间的影响,以最小化车间能耗为目标,提出一种改进的生物迁徙算法(MBMA)。该算法采用基于工件-机器-工人的三段式编码方法表示调度解,并设计了一种种群初始化方法,以改善初始调度解的质量。考虑到基本生物迁徙算法无法直接应用于离散车间调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交叉操作的离散迁徙算子,使算法能够直接在离散调度空间内进行搜索。此外,在迁徙算子中引入转换概率动态调整策略,以平衡算法探索与开发能力,另外增加了一种记忆池机制,避免算法过早收敛。对于个体更新算子,设计了一种局部搜索算法嵌入其中,以增强算法局部搜索能力。大量实验结果表明,MBMA算法的计算结果优于其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资源约束 工人学习效应 工件运输时间 柔性作业车间 节能调度 生物迁徙算法 绿色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I介质中的纯qP波衰减补偿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成像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振春 张闪闪 +2 位作者 秦宁 谷丙洛 丁奕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5,共12页
为有效提高衰减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成像剖面的质量,实现稳定的TTI介质中的衰减补偿成像,提出一种基于黏声TTI纯qP波方程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方法。在最小二乘偏移框架的基础上,推导相应的Born正演方程、伴随算子和梯度敏感核。由于伴... 为有效提高衰减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成像剖面的质量,实现稳定的TTI介质中的衰减补偿成像,提出一种基于黏声TTI纯qP波方程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方法。在最小二乘偏移框架的基础上,推导相应的Born正演方程、伴随算子和梯度敏感核。由于伴随算子是衰减的,可以避免衰减补偿引起的数值不稳定性。通过同时考虑各向异性和吸收衰减的影响,衰减补偿最小二乘逆时偏移可以提供高分辨率、更少假象和振幅均衡的偏移结果。最后,通过模型试验和实际数据的测试及分析,验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黏声TTI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成像在衰减区域可进行高质量成像,丰富成像剖面中的波数成分,拓宽成像剖面中的频带宽度,提高地下介质成像剖面的分辨率及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补偿 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TTI介质 纯qP波 近似常Q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染色算法的地震干涉成像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振春 刘畅 +3 位作者 曲英铭 苏琳淞 丁泽政 陶同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3,共7页
为了提高基于染色算法的逆时偏移计算效率,提出基于染色算法的地震干涉成像技术(CC-STRTM)。地震干涉技术作为一种炮记录的处理手段可以消去两个炮记录中相同的信号。该技术将观测系统从地表下移到人为选取的地下校准面,将研究区域缩小... 为了提高基于染色算法的逆时偏移计算效率,提出基于染色算法的地震干涉成像技术(CC-STRTM)。地震干涉技术作为一种炮记录的处理手段可以消去两个炮记录中相同的信号。该技术将观测系统从地表下移到人为选取的地下校准面,将研究区域缩小到校准面下侧。再分析干涉成像结果,选出染色区域。最后完成复数域的逆时偏移处理,输出虚部偏移结果。通过复杂模型对该方法进行测试,对比分析成像结果和计算效率。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高成像精度的同时不降低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干涉成像 染色算法 逆时偏移 盐下构造 计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QTOF-MS对物理回收的食品接触用再生高密度聚乙烯中迁移物的非靶向筛查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浩然 曾少甫 +2 位作者 刘宜奇 王志伟 胡长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26-232,共7页
以3家企业提供的21?种食品接触用再生高密度聚乙烯(recycled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rHDPE)样品在60℃条件下与两种代表性食品模拟物(95%乙醇、4%乙酸溶液)接触10 d作为迁移实验条件,利用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检测迁移... 以3家企业提供的21?种食品接触用再生高密度聚乙烯(recycled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rHDPE)样品在60℃条件下与两种代表性食品模拟物(95%乙醇、4%乙酸溶液)接触10 d作为迁移实验条件,利用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检测迁移到食品模拟物中的物质。被筛查出的161种物质根据其毒性进行分级(由低至高分为Ⅰ~Ⅳ级),其中毒性Ⅲ和Ⅳ级的有59种,且其预测辛醇/水分配系数大于毒性Ⅰ、Ⅱ级的物质。被筛查的物质中苯及取代衍生物占比最高。邻苯类增塑剂、抗氧剂降解产物以及多环芳烃等物质需要特别关注。使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迁移物在不同阶段样品中的迁移量变化,发现终产品相较母粒样品中物质的迁移量有所提升。该研究可以为食品接触用r HDPE中迁移物的分析及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高密度聚乙烯 迁移 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