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0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ismic Inversion Technical Scheme and Application for Tight Clastic Reservoirs
1
作者 Liu Zhenfeng Dong Ning Zhang Yonggui Wang Jianbo Shi Lei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98-105,共8页
关键词 石油 地球物理勘探 地质调查 油气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atively Weighted Least Square Inversion of 3D Seismic Data Regularization under Constraints of Local Plane Wave Model
2
作者 Liu Yujin Li Zhenchun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41-47,共7页
关键词 石油 地球物理勘探 地质调查 油气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ochastic Techniques of Seismic Inversion and Reservoir Properties Prediction
3
作者 Denis Kashcheev Dmitry Kirnos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F07期93-96,108,共5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煤层屏蔽下储层预测研究
4
作者 王贤 习宇霄 +3 位作者 陈勇 徐亚楠 苏艳丽 党志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31-634,共4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裂带侏罗系储层以湖相砂泥岩沉积体系为主,储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受到煤层界面的强反射屏蔽作用影响,砂岩储层没有明显地震反射特征。通过正演模型,发现该区屏蔽现象与反射系数的干涉效应有关。由于地震数据主...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裂带侏罗系储层以湖相砂泥岩沉积体系为主,储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受到煤层界面的强反射屏蔽作用影响,砂岩储层没有明显地震反射特征。通过正演模型,发现该区屏蔽现象与反射系数的干涉效应有关。由于地震数据主频较低,受到强阻抗界面的影响,弱反射系数无法显示。通过提频技术,并采用了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实现了高频成分的井震联合反演,消除了煤层界面强阻抗界面的影响,有效解决了研究区煤层强屏蔽下的储层预测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屏蔽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 干涉效应 相控反演 薄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泊松比—杨氏模量联合反演的裂缝预测技术——以四川盆地自215井区龙马溪组为例
5
作者 王丽丽 宋文礼 +3 位作者 曾凡成 皮雄 费娥 唐亮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4-706,共13页
裂缝的发育情况对页岩储层的储集空间、页岩油气的保存条件、页岩气井产能、水力压裂效果等都有影响。因此,页岩裂缝预测对研究页岩油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震资料进行反演是目前有效的裂缝预测方法之一,笔者等以四川盆地自215井区为例... 裂缝的发育情况对页岩储层的储集空间、页岩油气的保存条件、页岩气井产能、水力压裂效果等都有影响。因此,页岩裂缝预测对研究页岩油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震资料进行反演是目前有效的裂缝预测方法之一,笔者等以四川盆地自215井区为例,通过将测井数据与地震资料进行结合,充分发挥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较高、测井资料纵向分辨率较高的优点。利用与岩石的内部结构、矿物组分、孔隙度等有关,可定量地表征岩石的抗形变能力,进而用于描述裂缝发育特征的杨氏模量、泊松比两项参数。将其与连续小波变换提频处理后的地震资料结合起来,进行联合反演,得到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的区域特征,进而对自215井区的裂缝发育特征进行预测。在实际应用中,两种参数单独反演的结果对裂缝的预测并不全面,甚至可能出现部分区域预测结果相悖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自215井区裂缝预测的精度。该文通过建立泊松比与杨氏模量两个参数单独反演得到的数据体进行相干运算,建立自215井区的裂缝发育概率模型,实现了全区的高精度裂缝发育预测。并结合该区微地震监测资料对裂缝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发现裂缝预测结果吻合率达80%以上。证明了该方法在裂缝预测中的适用性,可为其他地质条件相似地区的页岩裂缝预测提供借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氏模量 泊松比 地震反演 裂缝预测 龙马溪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层礁下滩薄储层沉积模式与预测——以元坝西区长兴组礁下滩储层为例
6
作者 徐守成 高博乐 +3 位作者 丁蔚楠 刘远洋 郑公营 张小青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2-454,共13页
四川盆地环开江—梁平海槽两侧台缘带生物礁油气藏勘探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关于生物礁之下的生屑滩研究尚浅,且礁下滩储层埋藏深度大,厚度薄,纵横向变化快,因而储层的精细预测较为困难,效益开发难度大。为了破解上述难题,以元坝西区... 四川盆地环开江—梁平海槽两侧台缘带生物礁油气藏勘探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关于生物礁之下的生屑滩研究尚浅,且礁下滩储层埋藏深度大,厚度薄,纵横向变化快,因而储层的精细预测较为困难,效益开发难度大。为了破解上述难题,以元坝西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为例,经过地层精细划分和古地貌的研究,认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的沉积模式为在长兴早期形成高能滩体,在长兴中晚期继承发育了生物礁,从而在纵向上形成了“上礁下滩”的独特沉积特征。在深入认识礁下滩储层沉积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井震结合识别礁下滩储层的方法并指导了研究区礁下滩开发评价井Y203H_C井的部署和实施,取得了礁下滩开发评价的重大进展。研究结果表明:①元坝西区长兴组早期为远端变陡碳酸盐岩缓坡沉积模式,礁下滩储层主要沿着变陡带发育;②应用混合相位反褶积和F-X去噪技术,提升了地震数据质量,采用波形指示反演提高了储层纵向预测精度,结合GR波形指示模拟技术,有效避免了碳质泥岩陷阱,实现了礁下滩薄储层的定量预测;③研究结果支撑了首口礁下滩开发评价井的部署,钻探结果证实了上述地质认识及储层预测结果的正确可靠,表明礁下滩薄储层沉积模式和预测方法有助于四川盆地礁下滩储层的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坝西区 礁下滩 沉积模式 地震反演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动谱反演的我国场地效应经验模型
7
作者 温瑞智 李辉 +2 位作者 王宏伟 任叶飞 刘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102,共11页
为探讨场地效应的区域差异特征,同时给出经验性场地效应经验模型,本文利用我国强震动观测台网在2007~2020年间收集的强震动观测记录,基于地震动广义谱反演方法,给出了南天山西部、龙门山断裂带、云南地区的211个强震动观测台站的场地效... 为探讨场地效应的区域差异特征,同时给出经验性场地效应经验模型,本文利用我国强震动观测台网在2007~2020年间收集的强震动观测记录,基于地震动广义谱反演方法,给出了南天山西部、龙门山断裂带、云南地区的211个强震动观测台站的场地效应,分别建立了场地类别、地表以下30 m深度内的平均剪切波速(VS30)相关的场地效应经验模型,并探讨了场地效应的区域相关以及场地分类指标(覆盖层厚度H和等效剪切波速VSe)与场地效应的相关性。研究表明:Ⅰ、Ⅱ、Ⅲ类场地的平均放大效应经验模型可以在整个频段上体现不同类别场地的场地效应的整体差异;同类别场地的场地效应区域性差异十分明显,尤其是南天山西部和云南地区III类场地表现出场地效应的显著差异;我国规范的场地分类指标(H和VSe)与场地效应的相关性并不明显,且可能存在区域性的差异;与VS30相关的场地效应的经验模型整体上能够体现场地条件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化地震动预测模型的构建、地震风险评估精度的提升提供依据,可指导区域场地放大效应的应用,并为探索更优场地分类指标、制定区域差异化场地分类标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 谱反演 场地效应 经验模型 区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资料计算断层滑动矢量的四维搜索区域古应力计算方法
8
作者 杨宇 吉礼东 +3 位作者 刘芳 颜平 徐春阳 吴昌荣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1-439,共9页
区域古应力控制断层与裂缝的发育,因此准确了解区域古应力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Wallace-Bott假设,采用断层滑动矢量结合四维搜索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区域古应力。目前,一般使用地面露头的断层擦痕表示断层的滑动矢量,但... 区域古应力控制断层与裂缝的发育,因此准确了解区域古应力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Wallace-Bott假设,采用断层滑动矢量结合四维搜索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区域古应力。目前,一般使用地面露头的断层擦痕表示断层的滑动矢量,但是地面擦痕反映的地面应力状态与地下应力状态存在差异。因此,引入一种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直接计算断层滑动矢量的方法。首先,构建垂直或水平地震剖面并读取视走向滑移与视倾斜滑移,并通过数学方法计算断层滑动矢量;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四维搜索法计算区域古应力。以新场须二气藏M区块为例,计算了两条断层的18个断层滑动矢量,并将其随机分为5组,采用四维搜索法分别计算每一组的区域古应力,并评价区域古应力张量在断面上的剪切应力方向与实际断层滑移方向的偏差(RUP值)。结果显示,5组方案平均RUP值均小于50%,表明该方法计算区域古应力的结果准确,可以推广应用于类似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 断层滑动矢量 古应力反演 四维搜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化U⁃Net的高效地震速度反演方法
9
作者 张岩 王海潮 +3 位作者 姚亮亮 陈柏汉 李新月 孟德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7-827,共11页
智能地震速度反演是当前地震勘探中的热点、难点,然而复杂的深度学习网络结构对硬件设备的算力要求较高,限制了模型在数据量大和时效性要求高的场景中的应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特征工程和模型轻量化的思想改进了U‑Net,提出适用于GP... 智能地震速度反演是当前地震勘探中的热点、难点,然而复杂的深度学习网络结构对硬件设备的算力要求较高,限制了模型在数据量大和时效性要求高的场景中的应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特征工程和模型轻量化的思想改进了U‑Net,提出适用于GPU的反演网络U‑Net vG和适用于CPU的反演网络U‑Net vC。首先分析速度反演网络的特点,得出卷积神经网络的轻量化原则;然后通过对多尺度模块、注意力门模块及特征提取模块进行轻量化处理得到轻量级速度建模卷积神经网络,在保持预测准确性的同时减小网络体积。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该网络训练过程对高性能硬件资源的需求更低,可以实现高效速度反演,具有更高的地震速度反演精度,具有较高的抗噪性。该方法可为解决地震数据反演中的算力瓶颈问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速度反演 深度学习 U‑Net 轻量化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井条件下深层单河道内部结构地震综合表征技术
10
作者 王健伟 雷蕾 +3 位作者 孙莉 刘梦颖 吴文雯 刘舒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0,共9页
海上A气田花港组为大型复合河道沉积,河道横向迁移、纵向叠置,目的层埋深大、已钻井少、地震资料品质差,河道砂体地震识别难度大,难以满足开发精度需求。结合经典河道沉积样式及已钻井特征,利用正演模拟技术明确不同河道沉积样式地震响... 海上A气田花港组为大型复合河道沉积,河道横向迁移、纵向叠置,目的层埋深大、已钻井少、地震资料品质差,河道砂体地震识别难度大,难以满足开发精度需求。结合经典河道沉积样式及已钻井特征,利用正演模拟技术明确不同河道沉积样式地震响应。在此基础上利用地层切片技术刻画复合河道带,综合中小角度叠加数据体、大角度叠加数据体等精确追踪单河道边界,最后在河道内部优选泊松阻抗反演定量预测优势砂体,形成逐级约束的少井条件下深层单河道内部结构地震综合表征技术。根据表征结果在不同河道优势砂体部署调整井位4口,实钻证实不同河道均存在不同的气水界面,表明发育多条河道形成的岩性-构造气藏且具有不同的气水系统,证实了单河道刻画的可靠性。4口井投产后获得平均日产气量20×104m3/d的高产,进一步证实了优势砂体刻画的准确性。该方法有力支撑了A气田的开发调整,天然气地质储量及日产气量均实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响应特征 复合河道沉积 分角度叠加数据体 单河道识别 泊松阻抗反演 优势砂体定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土层速度结构的贝叶斯反演方法及其应用
11
作者 李小军 张誉潇 +1 位作者 荣棉水 倪萍禾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7-2252,共16页
基于散射场理论的水平竖向谱比HVSR(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正演算法建立了地表HVSR与场地土层特性的联系,通过与地震动地表观测数据的结合实现了场地土层速度结构的反演。然而,当前的HVSR大多采用传统确定性的反演方法... 基于散射场理论的水平竖向谱比HVSR(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正演算法建立了地表HVSR与场地土层特性的联系,通过与地震动地表观测数据的结合实现了场地土层速度结构的反演。然而,当前的HVSR大多采用传统确定性的反演方法,导致反演结果具有明显的不唯一性,且难以评估其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针对土层速度结构的贝叶斯反演方法,可以实现反演参数不确定性的评估。该方法将贝叶斯原理与地震动的水平竖向谱比(earthquake 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简称EHV)正演算法相结合,以强震动观测记录的S波成分作为数据源,实现了场地土层结构的反演。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贝叶斯反演方法能有效地识别场地土层速度结构,并能够对反演模型中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竖向谱比(HVSR) 强震动观测记录 贝叶斯反演方法 土层速度结构 井上井下谱比(SBSR) 正演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相控波形指示反演技术及其在煤系地层薄砂岩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童姜楠 孙雄伟 +7 位作者 王峰 李忠百 黄力 常益行 陈彤 张艺馨 金国钰 陈彦虎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7,共9页
针对煤系地层薄砂岩预测的难题,在精细分析地震波形与测井曲线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地震波形横向相似性分析的智能相控波形指示反演技术。首先,按照相似性原理建立了不同的地震波形样本组,建立表征不同地震相类型的多个贝叶斯反演模... 针对煤系地层薄砂岩预测的难题,在精细分析地震波形与测井曲线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地震波形横向相似性分析的智能相控波形指示反演技术。首先,按照相似性原理建立了不同的地震波形样本组,建立表征不同地震相类型的多个贝叶斯反演模型。其次,对每个样本组的测井曲线进行滤波,提取低频共性结构作为贝叶斯反演的先验信息,建立地震反演高分辨率初始模型。最后,通过不断修正初始模型,并利用实际地震数据进行验证,获得高分辨率的反演结果。正演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智能相控波形指示反演技术能够准确预测厚度为3 m的煤系地层薄砂岩,证明了该反演方法的合理性和反演结果的准确性。鄂尔多斯盆地D地区煤系地层薄砂岩反演实例表明,智能相控波形指示反演技术对煤系地层薄砂岩预测精度达到了2~4 m,后验井反演符合率达到86.96%,为煤系地层薄砂岩预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相控 波形指示反演 地震波形 煤系地层 薄砂岩预测 贝叶斯反演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储层地震预测与评价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13
作者 吴海波 张平松 +6 位作者 许时昂 黄亚平 董守华 程彦 李东会 张生 张敏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3-245,共13页
【背景】煤层气储层地震预测与评价技术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在煤层气勘探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方法】回顾了煤层气储层地震预测与评价技术体系内煤层气储层地震岩石物理测试、建模与反演,煤层气储层地震波场模拟,煤层气地震... 【背景】煤层气储层地震预测与评价技术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在煤层气勘探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方法】回顾了煤层气储层地震预测与评价技术体系内煤层气储层地震岩石物理测试、建模与反演,煤层气储层地震波场模拟,煤层气地震AVO反演与地震属性反演,以及煤层气储层资源与工程“甜点区”综合地震预测等多项核心技术方向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剖析了煤层气储层吸附气、双重孔裂隙系统、黏弹性和薄层等特性对该型储层地震预测与评价技术精度及分辨率的影响与限制。从煤层气储层开发目标的转变、地震勘探关键环节的技术迭代两个视角,展望了煤层气储层地震预测与评价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展望】未来,煤层气地震预测与评价技术将紧跟深部煤层气开发与煤系多气一体化共采的发展方向,在储层岩石物理精细刻画、数值建模与模拟、高精度探测数据采集、目标导向型精细化处理、多参数高精度智能反演以及“甜点区”综合识别等多项技术方向上形成突破,助推实现煤层气勘探领域新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超声波测试 岩石物理建模 地震波场数值模拟 地震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波形反演与走时层析的分步高精度速度建模技术及其在涠洲油田复杂构造成像中的应用
14
作者 刘苗 陈琳枝 +2 位作者 牛华伟 赵秀莲 李亚清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6,共9页
南海北部湾涠洲油田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地层破碎,因此速度结构非均匀性强。为了满足生产要求,该地区进行了多轮走时层析速度建模,包括双方位拖缆数据融合建模,但成像效果较差。全波形反演(full waveform inversion,FWI)利用地震波场的... 南海北部湾涠洲油田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地层破碎,因此速度结构非均匀性强。为了满足生产要求,该地区进行了多轮走时层析速度建模,包括双方位拖缆数据融合建模,但成像效果较差。全波形反演(full waveform inversion,FWI)利用地震波场的振幅和走时信息构建更准确的速度模型,但通常要求地震数据含有(超)长偏移距成分。针对涠西探区拖缆地震数据偏移距有限的实际情况,文章发展了一种FWI与走时层析的分步高精度速度建模技术流程,先采用从低频到高频的多尺度FWI,由高信噪比的回转波与折射波信号反演浅、中层的速度模型,然后利用反射波走时层析更新深层的速度模型。该项技术应用于涠洲油田复杂构造区域中,处理结果显示:与常规反射波走时层析建模相比,该项技术获得的速度模型精度得以提升,目标区域构造成像效果得到显著改善,断层结构更加清晰,为该油田增储扩产、实现效益开发奠定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时层析 全波形反演 偏移成像 涠洲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梯度约束的地震走时与重力联合反演方法研究
15
作者 谭智 姜金钟 +1 位作者 石磊 李永华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0-560,共11页
不同地球物理数据参与的联合反演,可有效减少反演的多解性,为地球内部结构研究提供多参数约束。重力与地震联合反演的开展常基于速度-密度经验关系,但由于地下结构复杂,部分地区岩石物理关系难以准确确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 不同地球物理数据参与的联合反演,可有效减少反演的多解性,为地球内部结构研究提供多参数约束。重力与地震联合反演的开展常基于速度-密度经验关系,但由于地下结构复杂,部分地区岩石物理关系难以准确确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梯度约束的地震走时与重力联合反演方法。该方法将频率域重力反演和近震体波走时反演相结合,采用优化的顺序策略,实现了速度模型与密度模型的相似性耦合。理论模型和青藏高原东北缘实际观测数据试验都显示,联合反演有效提高了密度结构的垂向分辨率。重力数据的引入,更好地约束了地壳浅层(地下5 km以内)P波速度结构,明显改善了体波射线分布稀疏地区的横向分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震联合反演 结构耦合 交叉梯度 顺序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南江地区须家河组四段砂砾岩体储层预测--基于正反演结合的概率体岩相建模储层预测方法
16
作者 龙涛 刘明 +1 位作者 张玉玺 孙均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2-371,共10页
川东北山前带南江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大规模典型砂砾岩含气储层,勘探程度低、潜力巨大,其中须四段是重要的含气储层,构造与岩性复杂、地球物理参数敏感性较差、多解性强,储层表征难度大,有利储层分布特征与规律认识不清。鉴于此,... 川东北山前带南江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大规模典型砂砾岩含气储层,勘探程度低、潜力巨大,其中须四段是重要的含气储层,构造与岩性复杂、地球物理参数敏感性较差、多解性强,储层表征难度大,有利储层分布特征与规律认识不清。鉴于此,针对勘探初期的砂砾岩储层预测方法进行攻关研究,将地震正演、反演与序贯高斯模拟的岩相建模方法相结合,形成了正反演结合的概率体岩相建模储层预测方法,即应用地震正演确定储层边界、地震反演初步预测储层空间分布、测井与反演协同建模精细预测岩相空间概率分布,最终实现储层精细预测。研究表明:基于正反演结合的概率体岩相建模储层预测方法,以岩相建模为桥梁,将测井数据与地震反演结果相结合,实现了储层厚度定量预测;结合地震正演精细刻画的储层边界,有效提高了储层的预测精度。应用该方法精细刻画了南江地区须四段砂砾岩体储层的分布,其中有利储层主要位于砂砾岩相辫状河道,地震上表现为中—弱振幅和微幅下切的特征,砂质含量越高、泥质和砾质含量越低,地震振幅越弱,储层越好;从北向南有利储层逐渐增厚,呈条带状分布,厚度主体介于15~30m。该研究既为目标区后续井位部署提供了可靠地质依据,又为相似区块的储层预测提供技术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正演 地震反演 概率模型 砂砾岩储层 须家河组 上三叠统 川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TGCN时空建模的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
17
作者 王泽峰 赵海波 +3 位作者 杨懋新 王团 许辉群 毛伟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3,共11页
现今,深度学习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通常是通过低维度的时序建模,忽略了空间构造拓扑结构信息,导致反演精度较低。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TGCN(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时空建模的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该方法考虑到地震数据的空间构造拓... 现今,深度学习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通常是通过低维度的时序建模,忽略了空间构造拓扑结构信息,导致反演精度较低。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TGCN(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时空建模的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该方法考虑到地震数据的空间构造拓扑结构及互相关性,使用马氏距离对地震数据进行空间邻近度的加权处理建立邻接矩阵;进一步通过切比雪夫多项式扩大空间感受野的同时减少参数量,高效地提取地震数据的空间构造特征,同时利用门控循环单元捕获其时序相关性;最后构建时空图卷积单元实现基于STGCN的地震数据与波阻抗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映射。模型测试及实际资料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高反演精度的同时对噪声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并可以很好的体现地层的横向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阻抗反演 深度学习 时空建模 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断控缝洞型储集体高产井目标优选
18
作者 高利君 李海英 +2 位作者 龚伟 杨威 李弘艳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9-489,共11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经过多年勘探开发,形成了适用于1号带和5号带的超深断控缝洞体目标预测评价与井位设计系列技术。随着油气田勘探对象从1号和5号主干断裂带逐步转向东部北东向和西部北西向断裂带,其地下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勘探成本...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经过多年勘探开发,形成了适用于1号带和5号带的超深断控缝洞体目标预测评价与井位设计系列技术。随着油气田勘探对象从1号和5号主干断裂带逐步转向东部北东向和西部北西向断裂带,其地下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勘探成本大幅度提升。现有储集体描述、目标优选及井轨迹设计技术已无法满足超深断控缝洞体精细描述和高产井轨迹优化设计需求。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区域、不同样式走滑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和地震响应特征差异,结合实钻井井震标定统计和模型正演分析,建立了“通源断裂+串珠+纵深杂乱强背景”的高产稳产井地震识别模式,为储层预测和目标优选提供了依据;通过攻关形成的Q补偿地震资料解释性处理技术提高了沙漠区低信噪比资料中断控缝洞体的成像精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相控反演”为核心的储集体量化雕刻和靶点空间定位技术,提高了断控储集体描述精度和靶点优选的精准性;针对顺北地区上覆地层和奥陶系目的层复杂的地质条件以及钻井过程面临的漏失、溢流和井壁垮塌等难题,建立了一套以钻井风险预测为主的地质工程一体化关键技术流程,形成井轨迹优化、井口优选、钻前地层压力预测及井壁稳定性预测方法,提高了钻井安全性和作业效率。顺北4号带和8号带钻探结果表明,断控储集体高产井目标优选设计技术能够精准预测超深非均质性缝洞体目标,指导和优化钻井轨迹设计,规避和减少钻井路径上各类工程风险,提高规模储集体钻遇率和高产井建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识别模式 相控反演 地质工程一体化 断控储集体 顺北油气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狐海域细粒沉积物水合物储层的地球物理特征研究
19
作者 姬梦飞 王吉亮 +3 位作者 王伟巍 张杰城 刘雪芹 吴时国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9,共14页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水合物储层以粉砂质细粒沉积物为主,其饱和度达30%,远高于其他许多地区的细粒水合物储层饱和度。研究该区内细粒沉积物水合物储层特征对于认识水合物富集规律、资源评价和水合物试采开发方案设计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水合物储层以粉砂质细粒沉积物为主,其饱和度达30%,远高于其他许多地区的细粒水合物储层饱和度。研究该区内细粒沉积物水合物储层特征对于认识水合物富集规律、资源评价和水合物试采开发方案设计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神狐海域叠前地震数据进行精细处理获得地层速度模型以及角道集数据,进而开展叠前地震反演,获得包括纵横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和泊松比等多弹性参数剖面,结合测井数据对水合物和游离气分布进行精细地球物理描述。通过研究发现:(1)研究区内BSR反射振幅随入射角增大而减弱,BSR在小角度叠加剖面上更易识别;(2)BSR之下发育具有低速异常特征的烟囱构造,可能是深部游离气的向上运移通道;(3)研究区内水合物储层具有较强的横向非均质性,较高饱和度水合物下部一般赋存游离气,表明水合物再循环可能在细粒沉积中的水合物富集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地震成像 叠前地震反演 储层刻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减岩石物理模型驱动的流体饱和度地震反演方法
20
作者 胡华锋 张立强 孙振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1-482,共12页
基于地震数据的饱和度定量预测是储层评价和效益开发的关键,但饱和度变化对弹性参数影响较小,使基于弹性岩石物理模型驱动的饱和度反演精度通常较低。基于此,提出了一种衰减岩石物理模型驱动的流体饱和度地震反演方法。首先,通过衰减岩... 基于地震数据的饱和度定量预测是储层评价和效益开发的关键,但饱和度变化对弹性参数影响较小,使基于弹性岩石物理模型驱动的饱和度反演精度通常较低。基于此,提出了一种衰减岩石物理模型驱动的流体饱和度地震反演方法。首先,通过衰减岩石物理模型正反演分析,确定流体饱和度敏感参数;然后,优选高精度时频分析方法,构建基于叠前地震数据的饱和度敏感属性;最后,采用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岩石物理多参数联合反演方法,实现储层孔隙度和饱和度参数联合反演。以中国西部某致密含气碎屑岩储层为例,量化分析不同参数对饱和度的敏感程度,优选峰值能量随入射角的变化梯度为叠前流体敏感属性。实际资料应用表明,基于衰减岩石物理模型的饱和度地震反演方法可以实现固液有效解耦,有效提高饱和度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度 贝叶斯理论 地震反演 岩石物理模型 地震波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