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ethod of line spectrum extraction based on target radiated spectrum feature and its post-processing 被引量:2
1
作者 DAI Wenshu ZHENG Enming BAO Kaika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6期1381-1393,共13页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etecting underwater targets under strong wideband interference environment,an efficient method of line spectrum extraction is proposed,which fully utilizes the feature of the target spectrum...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etecting underwater targets under strong wideband interference environment,an efficient method of line spectrum extraction is proposed,which fully utilizes the feature of the target spectrum that the high intense and stable line spectrum is superimposed on the wide continuous spectrum.This method modifies the traditional beam forming algorithm by calculating and fusing the beam forming results at multi-frequency band and multi-azimuth interval,showing an excellent way to extract the line spectrum when the interference and the target are not in the same azimuth interval simultaneously.Statistical efficiency of the estimated azimuth variance and corresponding power of the line spectrum band depends on the line spectra ratio(LSR)of the line spectrum.The change laws of the output signal to noise ratio(SNR)with the LSR,the input SNR,the integration time and the filtering bandwidth of different algorithms bring the selection principle of the critical LSR.As the basis,the detection gain of wideband energy integration and the narrowband line spectrum algorithm are theoretically analyzed.The simulation detection gain demonstrates a good match with the theoretical model.The application conditions of all methods are verified by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 and experimental data from Qiandao Lake.In fact,combining the two methods for target detection reduces the missed detection rate.The proposed post-processing method in2-dimension with the Kalman filter in the time dimension and the background equalization algorithm in the azimuth dimension makes use of the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adjacent frames,could further remove background fluctuation and improve the display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wed linear array sonar target radiated noise spectrum line spectra level ratio(LS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 post-process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lation behaviour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ZrB_(2)-ZrC-SiC modified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prepared by vacuum infiltration combined with reactive melt infiltr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ZHANG Jia-ping SU Xiao-xuan +2 位作者 LI Xin-gang WANG Run-ning FU Qian-gang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3-644,共12页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aircraft relies on high performance thermal-structural materials,and carbon/carbon com-posites(C/C)composited with ultrahigh-temperature ceramics are ideal candidates.However,the traditiona...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aircraft relies on high performance thermal-structural materials,and carbon/carbon com-posites(C/C)composited with ultrahigh-temperature ceramics are ideal candidates.However,the traditional routes of compositing are either inefficient and expensive or lead to a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of ceramics in the matrix.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C-ZrC-SiC composites prepared by the reactive melt infiltration of ZrSi_(2),C/C-ZrB_(2)-ZrC-SiC composites prepared by the vacuum infiltration of ZrB_(2) combined with reactive melt infiltration have the higher content and more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the introduced ceramic phases.The mass and linear ablation rates of the C/C-ZrB_(2)-ZrC-SiC composites were respectively 68.9%and 29.7%lower than those of C/C-ZrC-SiC composites prepared by reactive melt infiltration.The ablation performance was improved because the volatilization of B_(2)O_(3),removes some of the heat,and the mo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ZrO_(2),that helps produce a ZrO2-SiO2 continu-ous protective layer,hinders oxygen infiltration and decreases ab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 composites ZrB_(2)-ZrC-SiC Vacuum filtration Reactive melt infiltration Ab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Oxidation Behavior of ZrB_(2)-SiC Ceramics Fabricated by Tape Casting and Reactive Melt Infiltration
3
作者 TAN Min CHEN Xiaowu +5 位作者 YANG Jinshan ZHANG Xiangyu KAN Yanmei ZHOU Haijun XUE Yudong DONG Shaoming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5-964,共10页
ZrB_(2)-based ceramics typically necessitate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for sintering,whereas ZrB_(2)-SiC ceramics can be fabricated at 1500℃using the process of reactive melt infiltration with Si.In comparison to... ZrB_(2)-based ceramics typically necessitate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for sintering,whereas ZrB_(2)-SiC ceramics can be fabricated at 1500℃using the process of reactive melt infiltration with Si.In comparison to the conventional preparation method,reactive synthesis allows for the more facile production of ultra-high temperature ceramics with fine particle size and homogeneous composition.In this work,ZrSi_(2),B4C,and C were used as raw materials to prepare ZrB_(2)-SiC via combination of tape casting and reactive melt infiltration herein referred to as ZBC ceramics.Control sample of ZrB_(2)-SiC was also prepared using ZrB_(2)and SiC as raw materials through an identical process designated as ZS ceramics.Microscopic analysis of both ceramic groups revealed smaller and mo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particles of the ZrB_(2)phase in ZBC ceramics compared to the larger particles in ZS ceramics.Both sets of ceramics underwent cyclic oxidation testing in the air at 1600℃for a cumulative duration of 5 cycles,each cycle lasting 2 h.Analysis of the oxidation behavior showed that both ZBC ceramics and ZS ceramics developed a glassy SiO_(2)-ZrO_(2)oxide layer on their surfaces during the oxidation.This layer severed as a barrier against oxygen.In ZBC ceramics,ZrO_(2)is finely distributed in SiO_(2),whereas in ZS ceramics,larger ZrO_(2)particles coexist with glassy SiO_(2).The surface oxide layer of ZBC ceramics maintains a dense structure because the well-dispersed ZrO_(2)increases the viscosity of glassy SiO_(2),preventing its crystallization during the cooling.Conversely,some SiO_(2)in the oxide layer of ZS ceramics may crystallize and form a eutectic with ZrO_(2),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ZrSiO_(4).This leads to cracking of the oxide layer due to differences in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s,weakening its barrier effect.An analysis of the oxidation resistance shows that ZBC ceramics exhibit less increase in oxide layer thickness and mass compared to ZS ceramics,suggesting superior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ZBC ceram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high temperature ceramic ZrB_(2)-SiC oxidation behavior reactive melt infilt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陕北煤矿区采动地裂缝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及其侵蚀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宋世杰 成星 +4 位作者 王双明 刘露 李源红 张家杰 陈宝灯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4-1248,共15页
破解黄河中游煤矿区采动地裂缝的水土流失效应,对于陕北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柠条塔井田北翼典型采动地裂缝发育区内宽度0~10、10~20、20~30 cm的采动地裂缝周围土壤(水平距离80 cm以内、垂直深度20 cm以... 破解黄河中游煤矿区采动地裂缝的水土流失效应,对于陕北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柠条塔井田北翼典型采动地裂缝发育区内宽度0~10、10~20、20~30 cm的采动地裂缝周围土壤(水平距离80 cm以内、垂直深度20 cm以浅)为研究对象,利用定水头法和仪器分析法分别测定土壤入渗速率、累积渗透量、饱和导水率(K_(s))、有机质、机械组成、>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揭示了采动地裂缝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RUSLE2模型计算阐明了考虑入渗特性的采动地裂缝小空间尺度上的土壤侵蚀效应。结果表明:①采动地裂缝周围土壤的入渗速率随时间变化而呈现出瞬变(0~3 min)、渐变(3~60 min)及稳定(60~110 min)3个阶段的动态变化过程;②采动地裂缝发育提高土壤K_(s)的效应最显著,平均增幅为60.63%,该效应随采动地裂缝宽度的增大和距裂缝水平距离的减小而增强;③土壤累积入渗量和K_(s)与极细砂粒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黏粒、有机质则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也呈显著负相关(p<0.05);④考虑入渗特性计算的可蚀性K值变化幅度比不考虑时增大了1.12~2.13倍;基于指数函数构建了不同宽度采动地裂缝影响周围土壤入渗速率和可蚀性K值作用范围的预测模型,发现当距采动地裂缝水平距离分别超过226、157 cm时,采动地裂缝增大周围土壤入渗速率及可蚀性的效应基本消失,其可作为黄河中游陕北黄土采动地裂缝发育区水土流失效应的精准防控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地裂缝 土壤入渗特性 土壤侵蚀效应 RUSLE2模型 陕北煤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中ADGRG5表达与临床预后及肿瘤免疫应答的关系
5
作者 钟江鸣 李德育 +3 位作者 张桂枫 陈巧 林莉 刘振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2,共6页
目的:探讨ADGRG5在胰腺癌(PAAD)中的表达与临床预后及肿瘤免疫应答的关系。方法: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ADGRG5在PAAD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ROC曲线评估ADGRG5在PAAD中的诊断价值,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评估预后因素。GSEA和免... 目的:探讨ADGRG5在胰腺癌(PAAD)中的表达与临床预后及肿瘤免疫应答的关系。方法: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ADGRG5在PAAD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ROC曲线评估ADGRG5在PAAD中的诊断价值,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评估预后因素。GSEA和免疫浸润分析对ADGRG5的生物学功能进行注释。结果:ADGRG5在PAAD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2.8e-32),对PAAD具有显著诊断和预后预测能力(AUC=0.866)。高ADGRG5表达预测患者有更好的无进展间隔(PFI)(P=0.01),ADGRG5的表达与PFI独立相关(HR:0.656,95%CI:0.433~0.972,P=0.035)。ADGRG5表达与免疫通路调节和某些类型免疫浸润细胞的功能有关。结论:ADGRG5表达升高可能是PAAD诊断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影响PAAD患者预后,且与免疫浸润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ADGRG5 诊断 预后 免疫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降雨-浸矿条件下离子型稀土矿滑坡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钟群 刘琪琪 +3 位作者 刘凌峰 汪浩轩 刘颜硕 王晓军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离子型稀土矿边坡稳定性是制约矿山安全开采的关键问题。基于自制模拟试验装置,开展了不同降雨-浸矿条件下离子型稀土滑坡模拟试验,刻画了坡体形态破坏和坡面形貌破坏特征,揭示了土体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运用COMSOL多场耦合... 离子型稀土矿边坡稳定性是制约矿山安全开采的关键问题。基于自制模拟试验装置,开展了不同降雨-浸矿条件下离子型稀土滑坡模拟试验,刻画了坡体形态破坏和坡面形貌破坏特征,揭示了土体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运用COMSOL多场耦合软件进行了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模型试验发现,边坡破坏模式主要为浅层滑塌和冲蚀滑移形成的综合破坏;降雨入渗过程中,坡面和坡脚处的土体含水率都是先增大后趋于稳定,饱和含水率41%~44%;坡面处的孔隙水压力先上升后趋于稳定,坡体内部孔隙水压力则由稳定到突增再趋于稳定。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当降雨强度增大时,降雨量的变化对边坡的安全系数影响较大,下降4.26%;对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很小,下降约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降雨入渗 原地浸矿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三个转向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腾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4,共6页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语境中,课程思政同样需要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和技术变革,在整体架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多个维度推进转向,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多维整合,思政教育在学校与社会场...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语境中,课程思政同样需要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和技术变革,在整体架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多个维度推进转向,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多维整合,思政教育在学校与社会场域的全面浸润,传统教学与数智教学的融合贯通,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政育人的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质量发展 思政育人 全面浸润 教育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及硅钼合金常压反应烧结碳化硅基础研究
8
作者 曹祥薇 李世建 +6 位作者 赵小康 杨光远 熊枫 杨怡婷 芮茂强 叶菁 邓腾飞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6,共8页
对氩气气氛下不同熔体参与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硅熔体对烧结样品的浸润作用及其所导致的物理性能变化对实验温度具有高度敏感性,其中在1530℃时抗折强度为58.6 MPa,而在1570℃时则大幅提升至317.0 MPa。硅与炭... 对氩气气氛下不同熔体参与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硅熔体对烧结样品的浸润作用及其所导致的物理性能变化对实验温度具有高度敏感性,其中在1530℃时抗折强度为58.6 MPa,而在1570℃时则大幅提升至317.0 MPa。硅与炭黑之间的接触角是影响浸润深度的关键因素,而浸润深度与浸润温度呈正相关。硅钼合金浸润烧结样品在1530℃成功烧结,相对密度达到94%以上,这主要归因于钼硅合金较高的极化率,该特性有效降低了接触角。不同样品的物理性能随温度的变化改变不大,相对密度随温度升高最大增幅不超过2%,样品力学性能变化趋势相似。由于MoSi_(2)的偏析以及MoSi_(2)和SiC并不相容,样品的抗折强度和硬度低于在1570℃温度下被Si熔体反应烧结后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烧结 碳化硅 保护气氛 浸润 MoSi2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致密碎粉岩富水地层的高强丙烯酸盐注浆材料研发及渗透加固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磊 宓祥云 +4 位作者 李召峰 屠文锋 谢云鹏 胡浩 王康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5-534,共10页
针对富水致密软弱围岩致灾性强、常规注浆材料适用性弱的问题,开展了新型高强丙烯酸盐注浆材料研发,分析了其聚合反应机理及工作性能影响规律,研究了该新型材料对致密碎粉岩的渗透加固特性。基于有机-无机互穿网络方法,研发了高强丙烯... 针对富水致密软弱围岩致灾性强、常规注浆材料适用性弱的问题,开展了新型高强丙烯酸盐注浆材料研发,分析了其聚合反应机理及工作性能影响规律,研究了该新型材料对致密碎粉岩的渗透加固特性。基于有机-无机互穿网络方法,研发了高强丙烯酸盐注浆材料,由主剂、无机改性剂、引发剂、促进剂、交联剂等原料组成,具有高强、高渗的显著特点;高强丙烯酸盐材料两组分混合后聚合反应充分,无机网络结构均匀穿插于丙烯酸盐有机凝胶网络中;基于正交试验获得了不同组成的新型材料胶凝时间、凝胶体抗压强度及吸水膨胀率特征指标及组分影响规律,浆液胶凝时间范围为45~201 s,凝胶体单轴抗压强度范围为1.2~2.1 MPa、吸水膨胀率范围为16%~51%,并进一步阐明了新型材料主要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敏感性排序;基于室内试验及微观分析,研究了浆液在致密碎粉岩中的渗透加固特性,结果表明高强丙烯酸盐浆液与纯丙烯酸盐浆液的渗透扩散能力接近,远大于水泥浆液,且高强丙烯酸盐材料对碎粉岩颗粒起到明显的包裹强化作用,加固体强度达2.31 MPa,是纯丙烯酸盐材料加固强度的5.4~11.0倍,可为隧洞灾害注浆治理与安全掘进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软弱围岩 碎粉岩 注浆材料 高强丙烯酸盐 有机-无机网络穿插技术 渗透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气条件下湿润锋气阻效应试验研究
10
作者 张华 尚苗苗 +2 位作者 初巍 胡康成 汤艳春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79,共8页
在积水入渗试验中,气阻效应会阻碍渗流并影响湿润锋的形态.针对不同通气条件下湿润锋的气阻效应,进行了无通气、中部通气10k Pa、20k Pa以及底部通气20k Pa 4种不同工况下的土柱入渗试验,通过埋设传感器以及外部拍照两种方式,动态监测... 在积水入渗试验中,气阻效应会阻碍渗流并影响湿润锋的形态.针对不同通气条件下湿润锋的气阻效应,进行了无通气、中部通气10k Pa、20k Pa以及底部通气20k Pa 4种不同工况下的土柱入渗试验,通过埋设传感器以及外部拍照两种方式,动态监测了湿润锋运移过程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温度传感器和外部监测对湿润锋位置的捕捉吻合度良好,湿度传感器对湿润锋的响应略早,而体积含水率传感器的响应则滞后;通气气压大小对湿润锋有显著影响,相同通气压力下,通气位置不同对初期入渗影响较大,对湿润锋达到底部总体时间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对湿润锋动态监测以及揭示通气阻渗机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锋 通气 积水入渗 气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G1通过调控c-Myc磷酸化促进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11
作者 王鹏 许军英 +7 位作者 黄浩 姜欣玉 卜令明 朱令懿 陈秋月 赵晓颖 吴向未 陈雪玲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6-386,共11页
目的 分析发育调控型GTP结合蛋白1(Developmentally regulated GTP-binding protein 1,DRG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研究抑制DRG1基因对肝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通过R软件进行DRG1基因的表... 目的 分析发育调控型GTP结合蛋白1(Developmentally regulated GTP-binding protein 1,DRG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研究抑制DRG1基因对肝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通过R软件进行DRG1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ssGSEA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软件进行GSEA基因集富集分析,公共数据库分析癌症中DRG1表达水平与预后、分级、EMT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小干扰RNA技术抑制肝癌细胞中DRG1表达水平,qRT-PCR法、Western Blot法、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中DRG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DRG1表达水平在肝癌组织中上调且发生转移的肝癌组织中高于未发生转移肝癌组织,同时DRG1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和EMT相关基因表达呈正相关。细胞实验表明,抑制DRG1表达水平可通过降低c-Myc磷酸化水平从而抑制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此外,DRG1表达水平与肝癌免疫抑制性微环境呈正相关。结论 DRG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可通过调控c-Myc磷酸化水平来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DRG1可能成为治疗肝癌的1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G1 肝细胞癌 迁移和侵袭 C-MYC 免疫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症伴脑桥周围血管强化症5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孙桂芳 袁志浩 +5 位作者 胡文涛 高远 李新强 白蓉 田德才 卢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7-731,共5页
目的:总结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症伴脑桥周围血管强化症(CLIPPERS)的临床、影像学及神经病理特征。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至2023年诊治的5例CLIPPER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和结论:5例均表现为头晕、共... 目的:总结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症伴脑桥周围血管强化症(CLIPPERS)的临床、影像学及神经病理特征。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至2023年诊治的5例CLIPPER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和结论:5例均表现为头晕、共济失调等症状,头部MRI均见典型的胡椒盐样强化病灶,病理可见大量T淋巴细胞在血管旁形成围管样浸润,其中3例临床和病理均符合诊断标准。5例在类固醇激素冲击治疗后症状及影像学均明显好转,其中3例停药后复发。CLIPPERS具有独特的临床、影像学及神经病理特征,不能排除肿瘤时可考虑脑活检明确诊断。激素冲击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但过早停用易复发,需长期规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PPERS 类固醇激素冲击治疗 胡椒盐样强化灶 T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降雨条件下层状离子型稀土边坡稳定性分析
13
作者 郭钟群 刘颜硕 +3 位作者 林校明 刘强强 吴建奇 王晓军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2-644,共13页
降雨是离子型稀土矿山滑坡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层状边坡的渗流机制和滑坡特征与均质边坡有显著不同。基于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程背景,设置降雨强度为10 mm/h与20 mm/h,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强降雨条件下层状边坡的孔隙水压力与体积含水率... 降雨是离子型稀土矿山滑坡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层状边坡的渗流机制和滑坡特征与均质边坡有显著不同。基于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程背景,设置降雨强度为10 mm/h与20 mm/h,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强降雨条件下层状边坡的孔隙水压力与体积含水率变化规律。应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得到不同土层次序边坡的安全稳定性系数,分析了不同土层次序对矿山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降雨强度和时长显著影响层状边坡的水力行为及其稳定性,尤其在暴雨工况下,砂-粉质黏土层状坡体内部的土层交界面处更易形成饱和滞水区,导致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进而显著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加滑坡风险;粉-砂质黏土层状坡体由于上层粉质黏土的低渗透性,限制了水分垂直渗透速度,导致层间形成滞水带,产生软化效应,进而增加了边坡失稳风险;在大雨和暴雨2种工况下,粉-砂质黏土层状边坡安全系数均低于砂-粉质黏土层状边坡,由于砂-粉质黏土层状坡体滞水现象严重,导致安全系数突变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降雨入渗 层状边坡 数值模拟 边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
14
作者 王更芳 李婷 +3 位作者 贺崇芳 庄少华 陈颖婷 程羽青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57-564,共8页
目的:探讨伴有淋巴样间质的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cinoma with lymphoid stroma,EGCL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根治性胃切除术的连续27例EGCLS,随机选取69例相同T分期的早... 目的:探讨伴有淋巴样间质的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cinoma with lymphoid stroma,EGCL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根治性胃切除术的连续27例EGCLS,随机选取69例相同T分期的早期胃癌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53、错配修复蛋白、PD-L1、E-cad、HER2的表达。对HER22+病例行FISH检测,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直径、溃疡、脉管侵犯、神经侵犯、肿瘤出芽级别、P53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EGCLS侵犯SM2(88.9%)、低分化(70.4%)、推挤式浸润(48.1%)、PD-L1阳性(59.3%)、EBER阳性(55.6%)、E-cad异常表达(48.1%)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59.4%、46.4%、18.8%、24.6%、1.4%、23.2%,均P<0.05),而淋巴结转移率(7.4%)、隆起型比例(14.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0.4%、40.6%,均P<0.05)。脉管侵犯、肿瘤出芽、非EGCLS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其中脉管侵犯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GCLS是早期胃癌的少见亚型,具有较低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较高的EBER阳性或错配修复蛋白缺陷率,不适合外科手术的患者可考虑内镜下切除或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淋巴结转移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内镜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超声深度学习模型诊断腰部多裂肌慢性损伤
15
作者 闫龙涛 毛鹏 +5 位作者 朱谦 张超 陈伊葶 郑锐 张明博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3-448,共6页
目的:多裂肌作为稳定脊柱的核心肌群,其慢性退行性改变导致腰痛。本研究通过三维超声成像解析多裂肌纹理,探索人工智能无创评估腰部慢性损伤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24年5月至2025年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就诊的46例腰痛病人,采用三维... 目的:多裂肌作为稳定脊柱的核心肌群,其慢性退行性改变导致腰痛。本研究通过三维超声成像解析多裂肌纹理,探索人工智能无创评估腰部慢性损伤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24年5月至2025年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就诊的46例腰痛病人,采用三维容积探头采集L2~S1节段双侧多裂肌共368个三维超声容积数据。同步记录病人临床资料。以MRI脂肪浸润诊断为金标准,分别构建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机器学习模型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DCNN)模型进行特征分析,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比较模型性能。结果:DCNN模型诊断多裂肌脂肪浸润的准确率达69%(AUC=0.76),显著优于RF模型的62%(AUC=0.68)(P=0.032)。结论:基于三维超声的深度学习技术能有效评估多裂肌慢性损伤,为腰痛的精准诊疗提供了新型无创影像学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多裂肌 深度学习 脂肪浸润 慢性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表-地下水相互作用的石川河径流时空演变及归因
16
作者 王宗志 张婷婷 +1 位作者 王坤 白莹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80,共13页
为定量解析河道下渗强烈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径流变化及影响因子贡献率,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有序聚类法分析水文气象时间序列演变特征并划分时期,在构建考虑河道下渗的MIKE SHE水文模型基础上,建立了高时空分辨率的径流变化贡献率... 为定量解析河道下渗强烈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径流变化及影响因子贡献率,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有序聚类法分析水文气象时间序列演变特征并划分时期,在构建考虑河道下渗的MIKE SHE水文模型基础上,建立了高时空分辨率的径流变化贡献率分析方法,并应用于石川河流域。结果表明:(1)1972—2020年石川河流域上游柳林站径流序列上升趋势显著,而流域出口断面径流呈下降趋势,流域降水序列突变年份不明显,蒸发量序列突变年份为1979年,柳林站径流量序列突变年份为1976年和2009年;依据水文气象时间序列的突变点综合分析,将研究期划分为基准期(1972—1979年)、变化期Ⅰ(1980—2009年)和变化期Ⅱ(2010—2020);(2)相对于基准期,变化期Ⅰ和变化期Ⅱ的桃曲坡水库以上河段径流变化主要由气候变化导致,桃曲坡水库-富平段和富平-流域出口段径流演变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其中取用水占主导地位,贡献率高达146.4%~183.1%;(3)3个时期河道下渗量逐渐增大,单位河长年均下渗量最大的河段为桃曲坡水库-富平段。研究结果可为石川河及产汇流特性类似流域径流演变特征与归因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水文模型 河道下渗 石川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cfDNA联合IL-10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张媛 王莉华 +3 位作者 郭燕 吕国庆 吴隼 张景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3-1068,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游离DNA(cf DNA)联合白介素10(IL-10)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枢神经系统浸润(CNS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6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NSI将患者分为CNSI组...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游离DNA(cf DNA)联合白介素10(IL-10)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枢神经系统浸润(CNS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6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NSI将患者分为CNSI组(15例)和non-CNSI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nn Arbor分期、ECOG评分、IPI风险、CNS-IPI风险、累及的结外站点数量、骨髓受累、肥大性疾病、B症状、来源细胞、葡萄糖定量、潘氏试验、脑脊液氯、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外周血cf NDA、IL-10的情况。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cf DNA、IL-10与脑脊液蛋白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f DNA、IL-10对DLBCL患者继发CNSI的预测价值。末次随访时间为2023年11月30日,Kaplan-Meier法计算non-CNSI组患者继发CNSI的时间。结果:CNSI组的IPI风险、CNS-IPI风险、累及的结外站点数量、脑脊液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non-CNSI组(均P<0.05)。CNSI组患者外周血cf DNA、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non-CNSI组(均P<0.01)。外周血cf DNA、IL-10与脑脊液蛋白均呈正相关(r=0.4024,0.315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f DNA、IL-10对CNSI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0.742,二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10,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93.70%,诊断效能明显高于二者单独检测。中位随访时间20(6-31)个月,以外周血cf DNA联合IL-10阳性或阴性对non-CNSI患者分组,阳性组患者继发CNSI的时间明显短于阴性组的患者(P<0.05)。结论:DLBCL合并CNSI患者外周血cf DNA、IL-10的水平显著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对CNSI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循环游离DNA 白介素1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陕北煤矿区黄土沉陷坡面土壤入渗特性变化规律及其侵蚀效应
18
作者 宋世杰 成星 +4 位作者 白莉 刘露 李源红 张家杰 陈宝灯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3-646,共14页
破解黄河中游煤矿区沉陷坡面引发的水土流失问题,是支撑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突破点。以陕北柠条塔井田北翼典型沉陷坡面(坡顶、坡中、坡脚)周围不同深度土层(0~10、10~20、20~30、30~40 cm)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仪... 破解黄河中游煤矿区沉陷坡面引发的水土流失问题,是支撑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突破点。以陕北柠条塔井田北翼典型沉陷坡面(坡顶、坡中、坡脚)周围不同深度土层(0~10、10~20、20~30、30~40 cm)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仪器分析法和定水头法分别测定土壤的入渗速率、累积渗透量、饱和导水率(Ks)、孔隙度、含水率、有机质、机械组成、>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揭示了沉陷坡面不同部位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基于RUSLE2模型计算,阐明了在小空间尺度上,考虑入渗特性的沉陷坡面土壤侵蚀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沉陷坡面部位土壤入渗速率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瞬变阶段(0~3 min]、渐变阶段(3~60 min]及稳定阶段(60~110 min]3个阶段的动态变化过程;(2)沉陷坡面会产生显著提高坡顶、坡中、坡脚部位土壤入渗速率、累积渗透量、饱和导水率(K_(s))、可蚀性K值的效应,平均增幅分别介于13.41%~52.51%、22.25%~26.84%、21.86%~26.67%、15.78%~21.63%,该效应随着土层深度的减小而增强,沉陷坡面该效应的大小为坡顶>坡中>坡脚;(3)沉陷坡面周围土壤考虑入渗特性计算的可蚀性K值变化幅度比不考虑时放大了33.42%~44.99%;(4)沉陷坡面土壤可蚀性K值均与粉粒、孔隙度、饱和导水率(K_(s))显著相关,该结果可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矿区绿色转型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陷坡面 土壤入渗特性 土壤侵蚀效应 RUSLE2模型 陕北煤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水入渗中氮迁移转化特征与氧化还原分带规律
19
作者 苏小四 赵禹尧 +1 位作者 李宁飞 马锋敏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3-702,734,共11页
基于富营养湖水向地下水的补给极易对湖周地区地下水水质安全造成威胁,以东北平原腹地的查干湖为研究区,在查明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湖水、地下水和含水介质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研究查干湖湖水入渗补给地下水过程中氮的迁移转化... 基于富营养湖水向地下水的补给极易对湖周地区地下水水质安全造成威胁,以东北平原腹地的查干湖为研究区,在查明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湖水、地下水和含水介质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研究查干湖湖水入渗补给地下水过程中氮的迁移转化特征与氧化还原分带规律。结果表明:控制湖水补给地下水过程中氮迁移转化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包括混合作用、吸附–解吸作用、硝化–反硝化作用和矿化作用;湖水入渗过程中发生顺序氧化还原反应,依次形成有氧呼吸作用和硝化作用带、反硝化作用带、锰铁还原溶解作用带、硫酸盐还原作用带。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湖水入渗补给地下水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保障湖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水入渗 氧化还原分带 硝氮 氨氮 迁移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和骨髓活检对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
20
作者 胡斌 何柳 +3 位作者 李洋 顾程 张晓明 郑立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7-441,447,共6页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和骨髓活检(BMB)对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NHL患者的资料,比较PET/CT和BMB对骨髓浸润的诊断效能,比较PET/CT阳性与阴性患者以及BMB阳性与阴性患者PET/CT参数和血清...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和骨髓活检(BMB)对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NHL患者的资料,比较PET/CT和BMB对骨髓浸润的诊断效能,比较PET/CT阳性与阴性患者以及BMB阳性与阴性患者PET/CT参数和血清学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PET/CT和BMB检出骨髓浸润的灵敏度分别为90.5%和66.7%,特异度分别为95.1%和100.0%;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中,PET/CT和BMB检出骨髓浸润的灵敏度分别为63.6%和81.8%,特异度分别为98.1%和100.0%;T细胞淋巴瘤(TCL)患者中,PET/CT和BMB检出骨髓浸润的灵敏度分别为60.0%和80.0%,特异度分别为88.0%和100%。DLBCL、TCL患者中,PET/CT阳性与阴性患者比较,血小板计数和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评估DLBCL骨髓浸润,PET/CT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对于FL和TCL骨髓浸润,PET/CT灵敏度偏低,可作为BMB的补充手段。血小板计数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可辅助诊断DLBCL、TCL的骨髓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技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 ^(18)F-FDG 骨髓活检 骨髓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