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cial media use and employee innovation performance:The roles of work engagement and traditionality
1
作者 Wenjing Chen Bowen Zhen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31,20,66,共13页
Since social media increasingly infiltrates the workplace,it may affect employee innovation.However,how so-cial media use(SMU)affects employe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remains controversial.Therefore,this study explores... Since social media increasingly infiltrates the workplace,it may affect employee innovation.However,how so-cial media use(SMU)affects employe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remains controversial.Therefore,this study explore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MU and employee innovation performance.The research model was tested through a survey of 221 Chinese employees.The results show that SMU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employee innovation performance,with work engagement acting as a mediator in this relationship.Employee tra-ditionality positively moderates the positive impact of work-related SMU on work engagement,while traditionality has no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related SMU and work engagement.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MU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based on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offering insights into the intrinsic mechanism by which SMU affects employee innovation.Furthermore,this study considers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employee traditionality based on social cognitive theory,enriching the knowledge of how traditionality influences the impacts of SMU.This study has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enterprises regard-ing the proper use of social me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media use employee traditionality work engagement employe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内在逻辑、理论支点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彪 陈智睿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共8页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在进入新阶段后的整体谋划,事关主流媒体重新获得舆论主导权的核心问题,是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最新表征。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不是突然出现的顶层设计,而是具备战略流、政策流、问题流和主体流四...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在进入新阶段后的整体谋划,事关主流媒体重新获得舆论主导权的核心问题,是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最新表征。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不是突然出现的顶层设计,而是具备战略流、政策流、问题流和主体流四个层次的应然概念。文章系统梳理了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理论支点,包括对我国主流媒体相关研究议程进行梳理,以及对系统性变革从分散性到系统性、层次性到生态性、依赖性到自主性的理论逻辑进行阐述,展现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紧迫性与必然性。最后,从全局性站位、系统化思维、精准化传播以及智能化技术四个方面探讨了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媒体 系统性变革 多源流理论 全媒体传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媒介引入文艺研究——“媒介文艺史”研究论纲 被引量:1
3
作者 曾军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媒介文艺史”不只是“媒介艺术的历史”,更是“媒介视角下的文艺史”。把媒介引入文艺研究,需要重新思考“成为文艺的媒介”问题。“媒介”一词有“作为中介”“作为工具”“作为制度”三重含义。约翰·费斯克和罗杰·菲德勒... “媒介文艺史”不只是“媒介艺术的历史”,更是“媒介视角下的文艺史”。把媒介引入文艺研究,需要重新思考“成为文艺的媒介”问题。“媒介”一词有“作为中介”“作为工具”“作为制度”三重含义。约翰·费斯克和罗杰·菲德勒提供的思路为分析文艺的媒介类型及其演变提供了理论支撑。数字技术“不仅仅是另一种技术”,基于控制论的赛博文艺和文化的兴起,呈现了数字媒介文艺创新的潜能。其对文艺的影响可分为三个不断累积而非相互替代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文艺研究 媒介文艺史 数字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精神生产资料的媒介:意识构序与社会意识筑模 被引量:1
4
作者 束秀芳 胡建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2,共9页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论看到了物质实践对于精神观念的基础性。以马克思的历史现象学为路径,进一步指认媒介作为生产资料对于精神生产的重要意义。作为精神生产资料的媒介是意识塑形与对象化的义肢,是精神符号物相化构序的编码装置,并通过...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论看到了物质实践对于精神观念的基础性。以马克思的历史现象学为路径,进一步指认媒介作为生产资料对于精神生产的重要意义。作为精神生产资料的媒介是意识塑形与对象化的义肢,是精神符号物相化构序的编码装置,并通过从对象到现象的方式实现精神生产的上手。精神生产的内容通过媒介进行意识投流,从而引发社会意识的次级精神生产,并造就人们的精神交往关系构式。进而,媒介构式的社会意识逐渐筑模为一种精神先验架构,人们在此媒介架构之中去实现自我的精神存在,但同样也受其制约,形成一种对于媒介的物之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产 社会意识 媒介生产 媒介现象学 历史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而不群:数媒时代大学生“孤独社交”现象的生成逻辑与教育反思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爽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37,共7页
伴随着数媒科技的持续发展,数字化媒介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形态、时空次序和心理经验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嵌入”作用。一方面,数字化媒介为当代大学生创造了一个更自由的交往空间,能够在不同的网络空间中自由穿梭;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在... 伴随着数媒科技的持续发展,数字化媒介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形态、时空次序和心理经验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嵌入”作用。一方面,数字化媒介为当代大学生创造了一个更自由的交往空间,能够在不同的网络空间中自由穿梭;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在一起”的情景错觉,使其情绪转化能力和精神融合能力不断降低,最后形成“身心分离”的社会孤立现象。由于媒介技术的诸多特性造成了大学生社交的表面化,进一步引发了依赖性社交与亲密关系的商品化,最后使大学生在自我表现与数字形象完善化的追求中陷入了孤独“循环”。为此,需在指导方向上引导学生转变关注以降低依赖,提供支持以增强自信;进一步优化管理,规范网络平台以缓解群体性孤独;创建和谐生态,提供社会支持,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以缓解和弱化孤独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社交 数字媒体 孤独感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流新闻媒体走向系统性变革的道路及挑战 被引量:3
6
作者 蔡雯 汪惠怡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0,共6页
文章基于系统论的理论视角,在主流媒体、中国新闻业、中国式现代化社会这三个由微观到宏观的层面,从行动主体、以资源配置为纲的行动策略两个方面,分析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经验与对策。中国主流新闻媒体在通过优化内部资源的配置而走... 文章基于系统论的理论视角,在主流媒体、中国新闻业、中国式现代化社会这三个由微观到宏观的层面,从行动主体、以资源配置为纲的行动策略两个方面,分析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经验与对策。中国主流新闻媒体在通过优化内部资源的配置而走向繁荣、突破行业边界实现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系统性变革,在微观层面应处理好新闻舆论“四力”之间的关系,中观层面应处理好四级媒体之间的关系、行政扶持与市场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宏观层面应处理好党和政府对媒体的治理和媒体参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新闻媒体 系统性变革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平台信息交流能否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来自“互动易”和“e互动”的数据证据 被引量:3
7
作者 尹海员 查茹娜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100,共14页
本文利用2012—2023年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的交流数据,分析互动平台信息交流行为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规律。研究发现,网络互动平台的信息交流可以发挥外部治理效应,从互动数量和互动质量两个维度... 本文利用2012—2023年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的交流数据,分析互动平台信息交流行为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规律。研究发现,网络互动平台的信息交流可以发挥外部治理效应,从互动数量和互动质量两个维度衡量的平台信息交流行为都能显著提升上市公司内控质量,其中互动质量的提升效应相较于互动数量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媒体报道关注度在这一影响效应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并且以声誉机制和市场压力两种形式体现。对目标导向的内控分项指数回归发现,网络互动平台信息交流主要显著正向作用于战略指数与资产安全指数。对规模较小、董事会秘书更为尽责的样本公司来说,互动平台信息交流所产生的内控质量提升效应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论对于透视交易所互动平台的公司治理效应,以及拓展上市公司内控质量提升路径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者互动平台 内控质量 信息交流 媒体关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辑进化”: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下的内容生产与角色转变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林容 田园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7,共10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下,图书编辑工作正经历着智能化迭代。文章从“补偿性进化”视角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出版业底层逻辑的重塑,即在效率维度上,实现选题策划、编辑加工、排版设计、营销发行全流程的效率跃迁;在职能维度上,推动编辑角... 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下,图书编辑工作正经历着智能化迭代。文章从“补偿性进化”视角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出版业底层逻辑的重塑,即在效率维度上,实现选题策划、编辑加工、排版设计、营销发行全流程的效率跃迁;在职能维度上,推动编辑角色从内容加工向意义构建的变迁。但技术补救的背后潜藏着“进化悖论”,过度追求效率会导致数据依赖与质量塌缩的恶性循环,职能畸变会引发算法殖民与认知降维的主体性危机,最终形成系统性的递归困境。基于此,文章提出“人性化再平衡”策略,主张通过数据理性运用与质量管控升级来破解效率陷阱、通过维护编辑主导权与提升人机协作层次来矫正职能的畸变、通过优化效率补偿机制与构建职能协同体系来突破系统性异化。文章通过剖析技术补偿带来的编辑工作范式的转变,探索了编辑主体在技术浪潮中的定位与价值重构路径,为图书编辑在数字时代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编辑进化” 内容生产转变 补偿性媒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媒体监督与企业环境责任行为的“多言寡行”——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技术分类测度 被引量:1
9
作者 习明明 李婷 张卢千漪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176,共18页
在中国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是否履行环境责任日益受到关注。网络新闻媒体作为监督力量,在推动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2014—202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网络新闻媒体监督对企业环境责任行为的影... 在中国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是否履行环境责任日益受到关注。网络新闻媒体作为监督力量,在推动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2014—202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网络新闻媒体监督对企业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网络新闻媒体监督能够促进企业履行环境责任,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网络新闻媒体主要通过加剧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环境关注度将企业的环境外部性内部化,从而实现对企业环境责任行为的促进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网络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在规模较大、位于东部地区、产权性质为国有的企业中表现更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网络新闻媒体监督促使企业在环境责任行为上表现出“多言寡行”的特征,而政府外部规制可以有效缓解企业环境责任的“敷衍”行为,纠正企业生产的负外部性,推动企业实现“言行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新闻媒体 环境责任行为 政府环境规制 大语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工具在高校食品工艺学类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杨 王俊国 +1 位作者 张美莉 韩育梅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4期134-136,共3页
食品工艺学类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跨学科课程,学习者需要将不同学科原理运用于食品加工的过程,解决食品加工中的问题,提高这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是该专业教学改革的焦点。新媒体是基于互... 食品工艺学类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跨学科课程,学习者需要将不同学科原理运用于食品加工的过程,解决食品加工中的问题,提高这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是该专业教学改革的焦点。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移动通讯技术和数字技术等新型媒体平台进行信息传播和互动的新兴信息传输形式,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人的社会生活,也影响了高校的课堂教学活动。新媒体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效率高、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并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强的学习参与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活动改革过程。基于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和食品工艺学类课程的目标要求,探讨了新媒体教学工具应用于高校食品工艺学类课程教学的途径,以期为提升此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食品工艺学类课程 混合式教学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听装置的人机协商机制与媒介记忆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世华 朱美林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0-208,共9页
在媒介化社会中,记忆通过视听装置,在仿真声音和图像的基础上形成记忆编码,经过人机协商转化为大脑之外储存和传播的数据,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媒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记忆不仅是政治认同建构和集体历史书写的工具,还蕴含着日常器... 在媒介化社会中,记忆通过视听装置,在仿真声音和图像的基础上形成记忆编码,经过人机协商转化为大脑之外储存和传播的数据,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媒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记忆不仅是政治认同建构和集体历史书写的工具,还蕴含着日常器物的禅意凝视与社群营销的深层动因,昭示了艺术与技术联动下的人机情感协作,表征了新物质主义下数字恋物的重访。然而,记忆以工业化的方式外化,数字资本对记忆来源、铭记与遗忘的宰制日益加深,记忆本真的存在状态逐渐被遗忘,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正趋向异化。为了摆脱记忆之痛,需要重建“附近”的记忆,实现脱域再嵌入,借助数字记忆遗忘与铭记再调试,通过数字仪式调动数字记忆情感可视化再刻写,重夺人机协商记忆生产中人的主体地位,找回人类的记忆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装置 人机协商 媒介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媒体“网红记者”的数字劳动与职业认同建构——基于对微博平台传统媒体从业人员账号的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秀军 刘梦琪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104,共13页
随着媒介环境的变迁,大众传播场景中的传统媒体机构面临平台化的转变,“网红记者”作为诞生于互联网场域的一种复合身份概念,成为传统媒体机构试图争夺受众与话语权的一种途径,也为供职于媒体机构的记者带来重构自我职业身份的空间。传... 随着媒介环境的变迁,大众传播场景中的传统媒体机构面临平台化的转变,“网红记者”作为诞生于互联网场域的一种复合身份概念,成为传统媒体机构试图争夺受众与话语权的一种途径,也为供职于媒体机构的记者带来重构自我职业身份的空间。传媒从业者如何在“网红记者”身份认同的建构中,于不同角色之间找到平衡,映射出传统媒体行业在媒介环境变迁下的关键痛点与症结。文章引入埃蒂纳·温格实践共同体理论中身份形成的双重机制作为分析框架,对7家传统媒体机构的9位在微博平台上拥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红记者”进行了深度访谈,探讨供职于主流机构的媒体人如何在一种边界身份的实践中建构对于“网红记者”的身份认同。研究发现,被访对象分别形塑了“暧昧推拉下的认证‘媒体人’”与“摇晃价值坐标系中的‘破局者’”的角色。一方面,“网红记者”的身份实践有助于重构传统媒体从业者的角色标签,另一方面,传统媒体机构需要进一步在社交媒体内容生产、资源归属、利益分配等维度完善相应的配套体系,与从业者协同实现认知迭代,探寻相融互补的行业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红记者 媒体人 边界 实践共同体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范式·向度:媒介可供性视角下运动健康传播的阐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芳 姜亚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6,共11页
数智技术迭代重塑健康管理应用新场景,助推运动健康传播理论与实践从传统到现代的跃迁。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耦合、范式和向度三个维度展开,探究媒介可供性理论关照下的运动健康传播理论互构、多维转... 数智技术迭代重塑健康管理应用新场景,助推运动健康传播理论与实践从传统到现代的跃迁。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耦合、范式和向度三个维度展开,探究媒介可供性理论关照下的运动健康传播理论互构、多维转向和实践创新的内在规律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得出,媒介三维可供性与运动健康传播具有较高耦合性,体现为:个体健身内容智创与主体健康意识觉醒,数字健身社群互动与大众运动行为转变,健身场景破圈重构与“生成健康”促进。媒介可供性视域下运动健康传播范式主要体现为权力下沉——从“权威中心”到“多维共创”的格局转向;价值升维——从“工具理性”到“情感联结”的文化转向;决策科学——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健康干预。研究从个体赋权、群体动员与社会治理三层面提出运动健康传播的新向度,以期为我国运动健康传播实践提供本土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可供性 运动健康传播 范式 传播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技术与资本耦合:数字媒介时代健身直播秀传播的内在逻辑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磊 王庆军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7,共9页
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数字媒介时代健身直播秀传播的内在逻辑、现实问题和优化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为推动健身直播秀的高效发展、助力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快速实现提供镜鉴。研究发现,健身直播秀作为互联网... 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数字媒介时代健身直播秀传播的内在逻辑、现实问题和优化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为推动健身直播秀的高效发展、助力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快速实现提供镜鉴。研究发现,健身直播秀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对于身体技术、媒介技术和资本具有天然的依赖性。在数字媒介时代下,身体技术规训成为健身直播秀传播的仪式化表征,媒介技术赋能为健身直播秀传播创设了便利的平台基础;平台技术资本化为健身直播秀传播提供了内在驱动力,传播技术资本化为健身直播秀传播提供了外在诱导力。同时,数字媒介时代健身直播秀传播也导致产生了传播受众思考判断力不佳、传播平台隐蔽性剥削变强、传播主体内容生产低俗化增多、传播环境狂欢跟风化凸显、传播走势不确定性增加等现实问题。基于此,该研究提出了针对性优化策略:提高网民体育媒介素养,提升受众思考判断能力;发挥数字政府引领功效,形成多主体性协同治理格局;打破传播内容生产内卷化,引导健身直播秀理性传播;借力区块链技术优势,完善体育网络情绪引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介 健身直播秀 秀场直播 云健身 身体技术 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愿报偿体系行动逻辑下乡村社会治理的网络化呈现——以东岛刘家村的传统社群与云端社群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成良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51,共13页
乡村治理是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与普及,加速了乡村媒介虚拟空间浸润社会现实空间的速度与力度。通过实地考察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山东半岛沿海村庄新媒体参与乡村治理现状,从而分析志愿报偿体系建... 乡村治理是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与普及,加速了乡村媒介虚拟空间浸润社会现实空间的速度与力度。通过实地考察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山东半岛沿海村庄新媒体参与乡村治理现状,从而分析志愿报偿体系建构的新行动逻辑以及基于此所形成的新的乡村社会治理空间。志愿报偿体系建构本质上是在志愿报偿、乡村治理和新媒体技术协同下,从想象到实践的乡村社会行动。志愿报偿体系是乡村媒介空间转型的一种具体叙事呈现。认同基础与推广逻辑,均可以看作源于新媒体“再地方化”的现实精神性活动,这反映出未来乡村治理的趋势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志愿报偿体系 云端社群 媒介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通性权力:新质生产力视野下的媒介平台
16
作者 姬德强 李喆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3,共9页
数字平台的崛起重构了传媒业的生产关系并改造着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方式。基于流通性权力法则,以社交网络为代表的媒介平台为传媒业生产力提升打破了行业壁垒,并搭建起生产资料的数据化流通网络。文章沿循平台研究的进路,探究传媒业新... 数字平台的崛起重构了传媒业的生产关系并改造着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方式。基于流通性权力法则,以社交网络为代表的媒介平台为传媒业生产力提升打破了行业壁垒,并搭建起生产资料的数据化流通网络。文章沿循平台研究的进路,探究传媒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进程,从技术、市场、社会三个层面阐释何谓媒介平台的流通性权力,及其如何通过建构和控制具有高联通性和强流通性的渠道网络,反向推动传媒业传统供需关系、生产模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此外,文章从新生产要素、流通框架、价值转移三个维度详细解析了媒介平台的流通性权力如何对新质生产力形成机制进行改造。就流通性权力在传媒业全流程改造过程中渐显的数据垄断和算法霸权现象及其衍生问题,文章进行了理论反思,对初露端倪的平台中心主义势头和中国本土治理特征进行了关联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平台 传媒业 新质生产力 流通性权力 平台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融媒体中心引领型”体育非遗数字化传播路径——闽西清流县的个案启示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丽芳 倪军 涂传飞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8,共12页
在智媒体时代背景下,探寻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非遗数字化传播路径,对于推动体育非遗高质量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等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了闽西清流县融媒体中心数字化传播灵地村游龙灯的实践历程,从理论层面提炼... 在智媒体时代背景下,探寻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非遗数字化传播路径,对于推动体育非遗高质量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等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了闽西清流县融媒体中心数字化传播灵地村游龙灯的实践历程,从理论层面提炼出“县级融媒体中心引领型”体育非遗数字化传播路径,并深入剖析其内涵、运作逻辑及独特优势。研究表明,1)“县级融媒体中心引领型”体育非遗数字化传播路径呈现出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核心、个人和市场媒体为辅助的“一体两翼”内涵特征;2)其运作逻辑主要体现为思想引领是前提逻辑、多元协同是主体逻辑、项目驱动是组织逻辑、资源整合是融合逻辑;3)“县级融媒体中心引领型”路径根植于中国体育非遗传承与发展的适应性变革,同时具有区域独特性和普遍适用性。研究建议,平衡文化真实性与技术效能;强化价值引领,推动差异化传播;构建开放协同生态,激发多元主体创新潜力;整合区域资源,优化项目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 体育非遗 数字化传播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增值评价的构建路径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艳婷 李继林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1-287,323,共8页
增值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价值判断,采用纵向比较而非横向对比的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轨迹与进步幅度,有利于形成动态反馈机制,提高教育质量,人工智能技术凭借数字优势能为其提供落实抓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贯穿产学研不同环节,是综合... 增值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价值判断,采用纵向比较而非横向对比的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轨迹与进步幅度,有利于形成动态反馈机制,提高教育质量,人工智能技术凭借数字优势能为其提供落实抓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贯穿产学研不同环节,是综合性、长期性的人才培养过程,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增值评价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多层面出发,在厘清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增值评价的理论内涵基础上,分析其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实践困境,进而提出构建路径:育人为本,强化发展性增值评价;采集数据,构建全景式增值评价;善用技术,形成协同式增值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增值评价 算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甲恶唑和卡马西平在孔隙介质中的吸附行为与影响因素研究
19
作者 张威 张书缘 +5 位作者 孔祥科 许瑞峰 韩梅 刘圣华 曾少坚 吴林 《岩矿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5-657,共13页
磺胺甲恶唑(SMX)和卡马西平(CBZ)作为水环境中被广泛检出的药用活性化合物,其进入水土环境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为探究SMX和CBZ进入不同类型土壤后的吸附行为,本文研究了SMX和CBZ在粉土及细砂两种典型孔隙介质中的吸附动... 磺胺甲恶唑(SMX)和卡马西平(CBZ)作为水环境中被广泛检出的药用活性化合物,其进入水土环境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为探究SMX和CBZ进入不同类型土壤后的吸附行为,本文研究了SMX和CBZ在粉土及细砂两种典型孔隙介质中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特征及溶液pH值、可溶性腐植酸(DHA)和土壤矿物组分三种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SMX和CBZ在孔隙介质上的吸附均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具有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特点,属于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孔隙介质对SMX的吸附属于自发的放热反应,而对CBZ的吸附则是吸热反应。在实验条件下,粒径小、有机质含量高和比表面积较大的粉土对SMX和CBZ的最大吸附量分别是细砂的3.0倍和2.3倍。SMX的吸附主要受矿物表面静电引力和有机质分配作用影响,而CBZ更多受分配作用控制。随溶液pH值升高(pH=5.0~9.0),孔隙介质对主要以阴离子态存在的SMX的吸附量明显下降,而对分子态CBZ的吸附量变化不明显。溶液中DHA(8~50mg/L)的共存对孔隙介质吸附SMX和CBZ具有竞争抑制作用。孔隙介质中蒙脱石和铁氧化物的含量越高,其对SMX和CBZ的吸附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甲恶唑 卡马西平 孔隙介质 吸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工业社会到平台世界:论马克思主义传播学的理论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翼青 余晓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3,共10页
在贝尔纳·斯蒂格勒看来,媒介是当代最为重要的工业生产体系。然而,这种观点只是工业社会理论的一种系谱性延伸。19世纪初,许多伟大社会学家都发现了工业带来的社会转型,马克思更是深刻揭示了工业社会运作的逻辑:为资本增殖服务的... 在贝尔纳·斯蒂格勒看来,媒介是当代最为重要的工业生产体系。然而,这种观点只是工业社会理论的一种系谱性延伸。19世纪初,许多伟大社会学家都发现了工业带来的社会转型,马克思更是深刻揭示了工业社会运作的逻辑:为资本增殖服务的社会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法兰克福学派逐渐发现,文化领域也发生了工业化的转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学者认为我们已经告别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然而即使是最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依然是资本增殖的产物。围绕马克思的工业社会理论及后续学者的不断拓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成熟和活跃的研究传统,这一理论视角有着完整的理论脉络。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和技术哲学的卓越阐释力,为建立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对于理解和阐释数字基础设施时代人的生存境况,人与机器装置的关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社会 文化工业 媒介工业 资本 马克思主义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