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工格栅与砾性土界面特性的拉拔试验研究
1
作者 王家全 林鸿 +1 位作者 韦林邑 唐毅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11-1720,共10页
路基工程中,长期受到上部荷载作用的加筋砾性土填料易发生细粒侵入现象,造成筋土界面力学特性劣化。基于拉拔速率、相对密实度、法向应力等因素,对土工格栅与不同细粒含量的含高塑性细粒砾性土进行拉拔试验,探讨了多因素耦合对筋土界面... 路基工程中,长期受到上部荷载作用的加筋砾性土填料易发生细粒侵入现象,造成筋土界面力学特性劣化。基于拉拔速率、相对密实度、法向应力等因素,对土工格栅与不同细粒含量的含高塑性细粒砾性土进行拉拔试验,探讨了多因素耦合对筋土界面强度特性与体变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拉拔速率下,细粒含量增加会导致拉拔阻力曲线由硬化变为软化,界面剪缩性逐渐增强。中密实度时,细粒含量0%的拉拔阻力曲线由于颗粒分布不均匀出现阶梯式下降。剪缩性在低密实度、高细粒含量时显著。法向应力相同时,细粒含量提高会导致峰值拉拔阻力和位移减少,制约剪胀性。综合摩擦因数比K与法向应力σv、细粒含量Fc呈幂函数关系。细粒含量10%为砾性土界限细粒含量,该细粒含量下的土工格栅与砾性土的拉拔界面强度与变形特性发生过渡变化,体变从剪胀向剪缩转化,界面强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细粒含量 拉拔试验 界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横肋间距的土工格栅界面特性宏细观研究
2
作者 靳静 温馨 +3 位作者 梁小勇 王迪 杨广庆 周诗广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2-1613,共12页
土工格栅与土之间界面特性是影响加筋土结构稳定的关键因素。为研究不同横肋间距土工格栅的界面摩擦特性,对3种横肋间距(28、35、50 cm)土工格栅进行室内宏观拉拔试验和离散元细观模拟,宏观层面分析不同横肋间距下拉拔力与拉拔位移的关... 土工格栅与土之间界面特性是影响加筋土结构稳定的关键因素。为研究不同横肋间距土工格栅的界面摩擦特性,对3种横肋间距(28、35、50 cm)土工格栅进行室内宏观拉拔试验和离散元细观模拟,宏观层面分析不同横肋间距下拉拔力与拉拔位移的关系、界面摩擦特性的变化规律,细观层面上研究颗粒配位数、孔隙率、位移场,以及拉拔过程中土体内部力链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拉拔力-拉拔位移关系曲线呈非线性,随着横肋间距的减小,峰值拉拔力不断增大。在法向应力为200 kPa作用下,横肋间距由50 cm减至28 cm时,峰值拉拔力提高70%,28 cm横肋间距的土工格栅抗剪强度较强。筋土界面的黏聚力和摩擦角也随横肋间距的减小而增大。在细观层面,较小横肋间距的土工格栅砂土密实性更好,土体内部颗粒分布更均匀。同时,随着拉拔位移的增加,筋土界面配位数随之减小,使得土体发生一定的剪胀现象。随着横肋间距的减小,土体整体孔隙率下降,密实性明显提高,土工格栅对土体嵌固作用增强。在拉拔过程中土工格栅横肋附近的颗粒旋转,横肋间距较大时,土体内部难以形成贯通的剪切带。较小横肋间距的土工格栅在横肋节点附近力链分布更强。研究结果可为土工格栅加筋土结构设计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横肋间距 拉拔试验 离散元法 筋土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动载作用下土工格栅筋土界面特性宏细观研究
3
作者 梁小勇 王迪 +3 位作者 靳静 温馨 杨广庆 邵明杰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2-192,共11页
为探究循环动载作用下土工格栅-砂土界面特性,通过土工格栅室内动载拉拔试验和离散元模拟,从宏细观角度对土工格栅-砂土界面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循环动荷载频率和幅值水平均与土工格栅峰值拉拔力呈现正向相关性;动荷载频率和幅值较大时... 为探究循环动载作用下土工格栅-砂土界面特性,通过土工格栅室内动载拉拔试验和离散元模拟,从宏细观角度对土工格栅-砂土界面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循环动荷载频率和幅值水平均与土工格栅峰值拉拔力呈现正向相关性;动荷载频率和幅值较大时筋土界面抗剪性能更强,界面摩擦角随荷载频率和幅值增大而逐渐增大,黏聚力与之相反,荷载频率从2 Hz增至6 Hz时界面摩擦角提升133.22%,黏聚力降低70.87%;循环动荷载幅值增大或频率减小会使砂土颗粒配位数显著增大,此时砂土内部颗粒运动也更剧烈,荷载频率为2 Hz时砂土配位数波峰与波谷的差值比6 Hz时大7倍;增大循环动荷载幅值可使砂土孔隙率明显减小,砂土颗粒的竖向位移也会得到更大限制。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揭示土工格栅的加筋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加筋土结构 循环动荷载 拉拔试验 离散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M-50端子线缆电磁脉冲压接工艺研究
4
作者 于海平 侯爽 +1 位作者 丛兰军 李昊桦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4-21,共8页
为了提高传统机械压接端子线缆的接头强度,同时减小电阻,对DTM-50端子线缆电磁脉冲压接工艺展开试验研究,重点考核了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截面形貌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放电电压的升高,电磁脉冲压接接头的径向变形量和拉脱力增加,接头... 为了提高传统机械压接端子线缆的接头强度,同时减小电阻,对DTM-50端子线缆电磁脉冲压接工艺展开试验研究,重点考核了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截面形貌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放电电压的升高,电磁脉冲压接接头的径向变形量和拉脱力增加,接头电阻减小,且变化趋势会随着线缆内部间隙逐渐填满而趋于稳定。以传统机械压接接头性能为对比基准,电磁脉冲压接的放电电压工艺窗口为8~10 kV,对应的放电能量为9.73~15.20 kJ。其中,9 kV为最优工艺参数,此时电磁脉冲压接拉脱力较传统压接提高150%,接触电阻减小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M-50端子 电磁脉冲压接 拉脱试验 电阻测试 截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岩微型抗拔桩锚固黏结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一鸿 白晓宇 +3 位作者 闫楠 孙淦 刘俊伟 王永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7-308,共12页
为研究强风化片麻岩中微型抗拔桩的锚固机理及破坏机制,采用准分布电阻应变传感器测试技术,实时监测现场极限抗拔试验过程中微型抗拔桩的应变变化,明确微型抗拔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和分布特征,揭示嵌岩微型抗拔桩的黏结破坏机制。研究结果... 为研究强风化片麻岩中微型抗拔桩的锚固机理及破坏机制,采用准分布电阻应变传感器测试技术,实时监测现场极限抗拔试验过程中微型抗拔桩的应变变化,明确微型抗拔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和分布特征,揭示嵌岩微型抗拔桩的黏结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微型抗拔桩均发生锚筋屈服破坏,MPⅡ(三筋微型抗拔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比MPⅠ(单筋微型抗拔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小3倍,说明MPⅡ内各筋材之间存在群锚效应;微型抗拔桩的锚筋轴力呈单峰型,且轴力沿锚固深度迅速衰减,锚筋轴力主要分布在3 m以内的岩层;锚筋剪应力呈快速增大后减速减小的分布形式,剪应力峰值出现在距孔口0.75 m处。微型抗拔桩锚筋-灌浆体界面、灌浆体-岩土体界面的黏结强度均比现行《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6-2015)的建议值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抗拔桩 极限抗拔试验 轴力 剪应力 界面黏结强度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基纤维复合材料界面变温微力学实验平台设计
6
作者 娄可可 贾思林 +2 位作者 康爱红 吴正光 张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0,共4页
为了探究不同条件下纤维与沥青基材料界面传荷行为,设计了沥青基纤维复合材料界面变温微力学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由微拉伸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控温系统和显微系统组成,能结合道路实际服役条件,开展不同温度下纤维-沥青胶浆界面微力学... 为了探究不同条件下纤维与沥青基材料界面传荷行为,设计了沥青基纤维复合材料界面变温微力学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由微拉伸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控温系统和显微系统组成,能结合道路实际服役条件,开展不同温度下纤维-沥青胶浆界面微力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类型、沥青种类和实验温度对界面剪切强度影响显著。相比于玻璃纤维、聚酯纤维,玄武岩纤维与沥青胶浆界面剪切强度最大,改性沥青胶浆与纤维界面剪切强度优于基质沥青胶浆;随着实验温度的升高,界面剪切强度逐渐降低。该实验平台可为沥青基纤维复合材料界面优化设计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基纤维复合材料 微力学行为 单纤维拔出实验 剪切强度 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观力学的GS-UHPCC界面黏结行为研究
7
作者 张亚芳 叶国诚 +2 位作者 曾科 许敬彬 包嗣海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70-2078,共9页
为探讨玻璃砂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GS-UHPCC)的界面黏结性能,开展了不同纤维埋深和加载速率下GS-UHPCC的纤维拉拔试验,定量表征了钢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黏结性能,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钢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力学性能,建立了钢纤... 为探讨玻璃砂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GS-UHPCC)的界面黏结性能,开展了不同纤维埋深和加载速率下GS-UHPCC的纤维拉拔试验,定量表征了钢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黏结性能,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钢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力学性能,建立了钢纤维的荷载-滑移模型。结果表明,随着纤维埋深的增加,钢纤维与GS-UHPCC的界面黏结性能显著提高。当纤维埋深达到12和18 mm时,钢纤维的拉拔峰值荷载比纤维埋深为6 mm的试件分别增大43.81%和87.56%,且拉拔能分别增大63.27%和176.36%。此外,钢纤维与GS-UHPCC的界面黏结性能表现出明显的速率敏感性,当加载速率从0.5 mm/min增加到5.0 mm/min时,钢纤维的拉拔峰值荷载和拉拔能平均涨幅分别为27.16%和127.98%。综合考虑平均黏结强度和衰减黏结强度的荷载-滑移模型,能够有效表征钢纤维与基体的界面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砂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 界面黏结性能 荷载-滑移模型 纤维拉拔试验 纤维埋深 加载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弯曲根系拉拔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丁瑜 彭博识 +2 位作者 夏振尧 刘振贤 刘楚鑫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0,共9页
天然根系具有不同弯曲形态,对根土相互作用特性影响极大。以往研究多将根系视为顺直,未充分考虑弯曲根系拉拔受力变形特征、破坏模式。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弯曲根系,开展3种根径(2.0,3.5,5.0 mm)、5种弯曲度(1.00,1.05,1.10,1.15,1.20)... 天然根系具有不同弯曲形态,对根土相互作用特性影响极大。以往研究多将根系视为顺直,未充分考虑弯曲根系拉拔受力变形特征、破坏模式。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弯曲根系,开展3种根径(2.0,3.5,5.0 mm)、5种弯曲度(1.00,1.05,1.10,1.15,1.20)的根系拉伸、拉拔试验,探索弯曲根系的拉拔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根系拉伸特性受到弯曲结构和自身材料性质共同影响,根系最大拉伸力、拉伸变形刚度随弯曲度增加而减小,随直径增加而增大;根系峰值拉拔力随弯曲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弯曲度1.15时最大,峰值拉拔位移呈类似变化趋势;弯曲根系齿肋挤压土体形成啮合作用,有助于增强根土相互作用;弯曲细根系的拉伸力和拉伸刚度低,更容易与土体协同变形承担拉拔荷载。弯曲根系受力变形与直根系差异极大,研究结果可为弯曲形态根系固土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弯曲根系 拉拔试验 根土相互作用 峰值拉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围岩刚度条件下锚杆的锚固性能与失效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薛飞 林锺钦 +2 位作者 尉伟峰 王天佐 顾旭东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6,共12页
为探究不同围岩刚度条件下锚杆的锚固性能和失效机制,采用不同规格套筒模拟硬岩、中硬岩和软岩刚度环境,开展了不同围岩刚度条件下锚杆拉拔测试,借助声发射(AE)、应变仪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进行同步监测,分析了围岩刚度对锚杆的锚... 为探究不同围岩刚度条件下锚杆的锚固性能和失效机制,采用不同规格套筒模拟硬岩、中硬岩和软岩刚度环境,开展了不同围岩刚度条件下锚杆拉拔测试,借助声发射(AE)、应变仪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进行同步监测,分析了围岩刚度对锚杆的锚固强度、刚度和锚固失效模式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拉拔过程中锚固界面声发射和剪应力分布特征以及套筒周向和轴向应变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围岩刚度降低,锚杆的锚固强度和刚度逐渐减小,低围岩刚度下锚杆锚固强度和刚度仅为高围岩刚度条件下的65%和44%,在高刚度和中等刚度围岩条件下,锚固失效模式主要表现为锚杆-锚固剂界面滑移失效;而在低刚度围岩条件下,则主要表现为锚固剂-围岩界面滑移失效。拉拔荷载作用下,试样经历弹性、峰前屈服、峰后软化以及摩擦滑移4个阶段,围岩刚度越低,峰前屈服阶段越明显。锚固界面脱粘始于峰值剪应力附近,位于锚杆中部偏下位置,且围岩刚度越小初始脱粘位置离锚杆中部越近。随着拉拔位移的增大,套筒周向应变呈先增大再减小最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套筒轴向应变呈现为下部受压上部受拉,峰值应变位于套筒两端,上部受拉区域随拉拔位移的增大逐渐向下延伸,且轴向应变量随围岩刚度降低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围岩刚度条件下锚杆的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拔试验 锚固性能 界面失效模式 声发射 应变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筋土结构筋-土界面特性和筋材位移变化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成志 路遥 +1 位作者 郑鸿 王清洲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8,共10页
基于拉拔试验研究加筋土结构筋-土界面正应力、填土压实度与含水率、拉拔速率等对筋-土相互作用特性和筋材位移变化的影响,分析筋材位移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土中筋材各点位移均不同程度滞后于加载端位移,且随与加载端的距离增加... 基于拉拔试验研究加筋土结构筋-土界面正应力、填土压实度与含水率、拉拔速率等对筋-土相互作用特性和筋材位移变化的影响,分析筋材位移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土中筋材各点位移均不同程度滞后于加载端位移,且随与加载端的距离增加而增加,筋材位移呈非线性递减趋势;增加界面正应力、压实度或含水率,相同拉拔力下同一位置处筋材位移呈减小趋势,且距加载端越远,筋材位移受影响越小;筋材拉拔以整体拔出和拉断破坏模式为主,筋材拔出破坏时拉拔力峰值与加载端位移呈近似线性关系,且格栅拉拔力峰值与界面正应力、压实度、含水率或拉拔速率呈正相关关系;增加压实度或含水率,筋-土界面相互作用增强,筋-土界面摩擦角略有增加,但筋-土界面似黏聚力增加明显,且接近填土最佳含水率时界面似黏聚力较大。拉拔特性试验表明,加筋土工程中应严格控制填土含水率,适当的筋-土界面变形有利于发挥筋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位移分布 筋土界面 拉拔试验 拉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界面摩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19
11
作者 杨广庆 李广信 张保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48-952,共5页
土工格栅与土的界面作用特性直接影响着加筋土挡墙的安全与稳定性。因此,土工格栅与填料的界面技术指标在加筋土挡墙的设计中至关重要。本文在从试验方法、加载方式、试验箱侧壁边界效应和尺寸效应、填料厚度、压实度以及筋材夹持状况... 土工格栅与土的界面作用特性直接影响着加筋土挡墙的安全与稳定性。因此,土工格栅与填料的界面技术指标在加筋土挡墙的设计中至关重要。本文在从试验方法、加载方式、试验箱侧壁边界效应和尺寸效应、填料厚度、压实度以及筋材夹持状况等几方面分析土工格栅界面摩擦特性影响因素基础上,进行了土工格栅在砂砾料和粘性土中的拉拔试验和直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土工格栅与砂砾料接触面抗剪强度较高,而与粘土接触面抗剪强度很低;对于加筋土挡墙拉拔力较大的层位,应选用刚度大的土工格栅和砂砾料为填料。直剪摩擦试验不适合确定土工格栅接触面的抗剪强度。该试验结果对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土墙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界面 影响因素 拉拔试验 直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锚围岩抗拔机制及抗拔力计算模式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张奇华 李玉婕 +2 位作者 余美万 罗荣 邬爱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0-820,共11页
在普立特大桥隧道锚现场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技术揭示了隧道锚围岩变形破坏过程:围岩破坏面从锚体底部与围岩接触面附近启裂,并逐渐向外呈圆台状扩散,破坏形式为拉剪破坏。并且,锚体前部临空岩体被拱出而发生拉破坏。破坏面... 在普立特大桥隧道锚现场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技术揭示了隧道锚围岩变形破坏过程:围岩破坏面从锚体底部与围岩接触面附近启裂,并逐渐向外呈圆台状扩散,破坏形式为拉剪破坏。并且,锚体前部临空岩体被拱出而发生拉破坏。破坏面上的应力分布随着拉拔荷载增大而发生复杂变化。基于此,通过在破坏面上建立力的平衡关系,提出了隧道锚围岩抗拔力计算模式。该计算模式与现有文献不同,体现了夹持效应以及破坏面上的复杂应力变化。破坏面上的应力分布需要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论证得到。今后,在针对不同强度、不同结构特征的岩体进行全面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对破坏面形态和应力大小进行取值建议。采用该模式验证了试验结果,估算得到大桥原型锚碇的极限抗拔力非常大。目前隧道锚设计普遍偏于保守,隧道锚在中、软岩中仍然可以使用。讨论了破坏面形态特征可能的变化、岩体结构特征对抗拔力的影响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锚 现场模型试验 抗拔机制 抗拔力计算公式 破坏面 夹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横肋与纵肋加筋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榕 郝冬雪 +1 位作者 栾茂田 赵维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4-548,共5页
通过室内格栅横、纵肋独立拉拔试验,针对不同的法向荷载和拉拔速度,分别对土工格栅横肋与纵肋的加筋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格栅纵肋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在拉拔初期迅速增大,并且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大呈线性增长趋势,拉拔速率对其影响并不... 通过室内格栅横、纵肋独立拉拔试验,针对不同的法向荷载和拉拔速度,分别对土工格栅横肋与纵肋的加筋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格栅纵肋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在拉拔初期迅速增大,并且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大呈线性增长趋势,拉拔速率对其影响并不大;格栅横肋所产生的被动阻力增长相对较缓,在达到最大值之前需要一定的筋土相对位移,并且随着有效应力和拉拔速率的增大,被动阻力变化明显,其破坏模式逐渐由冲剪破坏转为常规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拉拔试验 加筋机理 拉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气锚杆在砂土中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曹佳文 彭振斌 +2 位作者 彭文祥 何忠明 尹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57-1962,共6页
为探讨充气锚杆的承载特性,通过建立室内试验模型,改变锚杆充气压力大小、埋设深度、土体密度、橡胶膜长度、厚度等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抗拔试验,得到相应的荷载-位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充气锚杆抗拔承载力的诸多因素中,充气压... 为探讨充气锚杆的承载特性,通过建立室内试验模型,改变锚杆充气压力大小、埋设深度、土体密度、橡胶膜长度、厚度等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抗拔试验,得到相应的荷载-位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充气锚杆抗拔承载力的诸多因素中,充气压力及土体密实度与承载力成一定倍数增长关系,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橡胶膜长度,成显著线性增长关系;充气锚杆的极限位移主要来自橡胶膜的弹塑性变形,反映了充气锚杆在抗拔过程中橡胶膜的力学行为;通过与常用锚杆的对比分析,得出充气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能力约是单锚片螺旋锚的4.3倍,是双锚片螺旋锚的1.9倍,其极限侧阻力约为一般注浆扩大头锚杆的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气锚杆 抗拔试验 极限承载力 橡胶膜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对椎弓根螺钉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高明暄 周胜虎 +2 位作者 邓晓文 李旭升 雷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骨质疏松程度条件下,椎弓螺钉的稳定性,为椎弓根内固定在合并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中的选用提供力学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新鲜尸体脊柱标本,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按临床诊断标准分成骨质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和重度骨质疏松... 目的评价不同骨质疏松程度条件下,椎弓螺钉的稳定性,为椎弓根内固定在合并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中的选用提供力学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新鲜尸体脊柱标本,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按临床诊断标准分成骨质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和重度骨质疏松四个水平。然后,每个骨密度水平,植入普通椎弓根螺钉24枚,进行螺钉轴向拔出实验,测定最大拔出力、刚度和能量吸收值三项指标,对所测指标进行骨密度水平间的对比分析。结果骨密度水平从正常下降到重度疏松程度,最大拔出力、刚度均随之下降,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骨密度水平的能量吸收值显著高于骨质疏松、重度疏松(P<0.05),但与骨量减少水平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骨量减少水平的能量吸收值显著性高于重度骨质疏松水平(P<0.05),但与骨质疏松水平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反映椎体骨质质量的骨密度是决定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弓根螺钉 生物力学 拔出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超载下条带式带齿加筋界面特性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孟喜 张石磊 黄瑾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23-1629,共7页
在提出立体加筋的基础上,对条带式带齿加筋砂土进行了低超载下大量的拉拔试验来研究筋土的界面特性,分析了带齿筋的条带式加筋对拉拔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上层覆压下筋条的拉拔力与水平位移的关系以及似摩擦系数f*的变化规律。在试验... 在提出立体加筋的基础上,对条带式带齿加筋砂土进行了低超载下大量的拉拔试验来研究筋土的界面特性,分析了带齿筋的条带式加筋对拉拔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上层覆压下筋条的拉拔力与水平位移的关系以及似摩擦系数f*的变化规律。在试验成果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条带式带齿加筋与砂土的相互作用机理,建立了条带式带齿加筋砂土的拉拔力模型。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值比较,二者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式带齿加筋 拉拔试验 低超载 界面特性 拉拔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钉墙变形的实用计算方法 被引量:19
17
作者 魏焕卫 杨敏 +1 位作者 孙剑平 贾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90,共10页
本文在大量的土钉墙现场实测、模型试验、拉拔试验等资料的基础上,假定土钉轴力沿土钉轴线呈双抛物线形分布、土钉剪应力-位移关系满足理想弹塑性模型以及土钉面层不受力,推导出钉土相对位移、土钉墙坡面侧向变形和被动区土体内沿土钉... 本文在大量的土钉墙现场实测、模型试验、拉拔试验等资料的基础上,假定土钉轴力沿土钉轴线呈双抛物线形分布、土钉剪应力-位移关系满足理想弹塑性模型以及土钉面层不受力,推导出钉土相对位移、土钉墙坡面侧向变形和被动区土体内沿土钉轴线任意点土体位移的实用计算公式,给出了多根土钉及分步开挖后土钉坡面侧向位移增量的计算方法,讨论了本文提出的土钉变形计算方法中主要参数的计算模式,包括土压力、钉土间剪切变形系数、土钉整体稳定性计算等。通过三个工程的实测资料对本文计算理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了本文土钉墙变形计算理论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本文所提出的土钉墙变形计算方法可以利用工程实践中大量的土钉抗拔实测资料,比较容易地推算土钉墙开挖后的变形情况,从而为土钉墙变形的预测和控制提供了设计和施工方面的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钉墙 变形计算 数值模拟 现场实测 拉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横肋与砂土接触面的细观试验 被引量:12
18
作者 周健 唐群艳 +1 位作者 王家全 张姣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28-1134,共7页
利用拉拔模型试验设备,在不同法向压力下进行一系列的拉拔试验,应用数码可视化跟踪技术,结合土体变形无标点量测技术来研究双向土工格栅横肋与砂土界面相互作用的细观特性.以数码可视化跟踪技术跟踪拍摄土工格栅横肋与砂土界面的相互作... 利用拉拔模型试验设备,在不同法向压力下进行一系列的拉拔试验,应用数码可视化跟踪技术,结合土体变形无标点量测技术来研究双向土工格栅横肋与砂土界面相互作用的细观特性.以数码可视化跟踪技术跟踪拍摄土工格栅横肋与砂土界面的相互作用过程,并通过量化分析得到界面的运动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拉拔试验的似摩擦系数与上部法向应力相关,细观试验表明横肋与砂土接触的上下界面厚度并不一样,上界面厚度大于下界面厚度,横肋上界面运动较为剧烈.细观试验位移应变图显示,横肋刺入的破坏与Jewell提出的计算模式非常相似,但上部区域略大于下部区域,基本验证了Jewell刺入破坏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横肋 拉拔试验 界面 细观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拉拔试验及筋材受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家全 周岳富 +1 位作者 陆梦梁 李良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4-140,共7页
为了研究土工格栅的筋土界面作用特性与受力变形特征,利用自行研发的土工合成材料拉拔试验装置,对土工格栅进行不同竖向荷载的室内拉拔试验,分析格栅不同嵌固长度处的位移及应变特性,以揭示筋土相互作用的受力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拉拔... 为了研究土工格栅的筋土界面作用特性与受力变形特征,利用自行研发的土工合成材料拉拔试验装置,对土工格栅进行不同竖向荷载的室内拉拔试验,分析格栅不同嵌固长度处的位移及应变特性,以揭示筋土相互作用的受力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拉拔力的增加,土中格栅受力沿着嵌固长度方向发展,格栅前部分的应变持续明显增大;拉拔力沿格栅嵌固长度对周围土体的影响减少减弱,格栅嵌固长度越大,其相对位移与格栅应变越小;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加,土工格栅的应变总趋势是变小;在拉拔力相对较小时,25 k Pa、50 k Pa和75 k Pa竖向荷载作用下格栅应变发展趋势相近,但随着拉拔力的变大,格栅受到土体摩擦力沿嵌固长度扩展,嵌固长度越大格栅后半段变形越少,末段格栅受力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拉拔试验 界面作用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纵横肋的筋土承载特性分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王家全 陆梦梁 +1 位作者 周岳富 张亮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6-193,共8页
为研究土工格栅纵横肋与砂土的界面受力特性,进行了不同法向压力的格栅拉拔试验,分别设计了横向与纵向剪除横肋的6种拉拔试验工况,研究横肋减少对格栅受力、拉拔阻力峰值和位移及似摩擦系数的影响,并分别对比了整体剪切和刺入剪切破坏... 为研究土工格栅纵横肋与砂土的界面受力特性,进行了不同法向压力的格栅拉拔试验,分别设计了横向与纵向剪除横肋的6种拉拔试验工况,研究横肋减少对格栅受力、拉拔阻力峰值和位移及似摩擦系数的影响,并分别对比了整体剪切和刺入剪切破坏模式下的格栅拉拔阻力,揭示格栅筋土界面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横肋的减少,格栅拉拔阻力和似摩擦系数不断地变小;横肋沿横向减少的格栅最大拉拔阻力大于横肋沿纵向减少的最大拉拔阻力,完整横肋有助于筋土界面的加筋作用的充分发挥。理论计算格栅界面摩擦力约为18%-19%的试验拉拔阻力,而试验获得的格栅界面摩擦力与试验拉拔阻力的比值为29%-33%,横肋与土体挤压咬合产生的承载力分量占了总拉拔阻力的67%-71%,横肋极大提高了土工格栅的拉拔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界面作用 拉拔试验 受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