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半岛连续两天高架对流降水相态差异的形成机制分析
1
作者 万夫敬 孙继松 +2 位作者 李博 罗江珊 孙露文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共19页
2024年2月19—20日山东半岛连续2d高架对流造成的降水存在显著的相态差异(19日为暴雪、20日为冻雨),文中利用常规观测、闪电定位仪、雷达探测及ERA5再分析等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给出了概念模型。结论如下:(1)19和20日降水过程是在相... 2024年2月19—20日山东半岛连续2d高架对流造成的降水存在显著的相态差异(19日为暴雪、20日为冻雨),文中利用常规观测、闪电定位仪、雷达探测及ERA5再分析等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给出了概念模型。结论如下:(1)19和20日降水过程是在相似环流背景下发生的:即低层存在气温低于0℃的深厚楔形冷垫,700 hPa南支槽前西南暖湿急流在冷垫上爬升,不仅为暴雪和冻雨的形成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动力条件,其强度的变化也是形成不同厚度融化层和导致降水相态变化的重要因子。(2)本次过程多种不稳定机制并存:低层,冷、暖空气交界面附近存在条件对称不稳定,暖湿气流在冷垫上倾斜上升;中层,对称不稳定区之上伴随着西南急流两次阶段性北推,500 hPa附近建立了条件不稳定区,低层弱倾斜上升进入该区域后触发高架对流。对流层中-下层局地动力锋生引起的次级环流上升支也是重要的影响机制。(3) 19日暴雪是典型的锋生动力学过程造成的,暴雪带平行于锋生带;由于仅存在微弱且浅薄的暖层,绝大多数水凝物以雪花相态落到地面。20日中、低层暖平流造成对流层中层(700 hPa附近)锋消,而低层暖锋锋生,这一过程不仅造成了冷垫厚度变薄,并且形成了更厚更强的融化层,大部分冰相水凝物融化为雨滴和小冰粒,造成大范围冻雨;降水相态分布与低层暖锋锋生的位置关系密切:低层暖锋锋生区附近为冻雨带,其北侧为降雪带,二者之间为冰粒带。(4)降水相态差异是环境场差异和云微物理结构差异共同造成的,融化层及冻结层的厚度、强度和维持时间及云中降水粒子微物理特征,融化层液态水含量等对降水相态均有重要影响。19日对流发展高度高,30 dBz回波扩展到-20—-10℃层高度之上,多个降雪云团持续作用且降雪效率高,短时降雪量大,期间的雷达偏振特征表现为:Z_(DR)为-1—0.5 dB,CC>0.98,K_(DP)不超过1°/km,呈现出均一性强降雪的特征。20日冻雨期间,雷达反射率上存在显著的融化层亮带,该区域对应的CC小于0.9(0.7—0.9)且梯度较大,而该高度以下Z_(DR)显著增大到1—3 dB,对应为粒径较大的冻雨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相态 极端暴雪 低温雨雪冰冻事件 高架对流 条件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复合极端气候事件指标及识别方法综述
2
作者 冯扬 秦鹏程 +2 位作者 胡一阳 牛自耕 夏智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5,共11页
为全面系统地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流域复合极端气候事件的历史特征和变化趋势,对复合事件的定义与类型、指标体系、识别算法以及历史复合事件识别结果等进行了文献综述。研究表明:①复合事件具有两个或多个事件同时或相继发生,导致... 为全面系统地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流域复合极端气候事件的历史特征和变化趋势,对复合事件的定义与类型、指标体系、识别算法以及历史复合事件识别结果等进行了文献综述。研究表明:①复合事件具有两个或多个事件同时或相继发生,导致影响放大,并造成极端影响等特征,分类方式多样;根据时空分布组合,长江流域可确定4类复合极端气候事件,其中时空同步复合事件(高温干旱、低温雨雪冰冻)、同地继发事件(旱涝急转、洪水热浪)研究相对较丰富,而异地同发和异地继发复合事件文献研究相对较少。②目前国内外复合事件识别常基于某种指标运用绝对阈值法或者相对阈值法实现,常用指标共计有26种,识别方法30余种。③长江流域是复合事件的高发区,21世纪以来,长江流域频率增加最明显的是洪水热浪复合事件,其次是高温干旱和旱涝急转复合事件,低温雨雪冰冻虽然发生频次变化不明显,但极端性逐渐增强。④未来长江流域复合事件的研究和业务应继续完善监测评估体系,深入探究复合事件各因子的相互作用和关联关系,以及事件背后的天气气候系统、驱动因子和物理机制,增强未来变化预估能力;同时,加强跨学科研究以及复合事件对敏感行业和领域(如水资源、电力)的影响机理和评估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极端气候事件 高温干旱 低温雨雪冰冻 旱涝急转 洪水热浪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词性语义扩展信息的事件检测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严海宁 余正涛 +2 位作者 黄于欣 宋燃 杨溪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7,共9页
事件检测是事件抽取中的关键步骤,依赖于触发词进行事件类型分类。现有主流事件检测方法在稀疏标记数据上性能较差,模型过度拟合密集标注的触发词,在稀疏标记的触发词或者未见过的触发词上容易失效。改进方法通常通过扩充更多训练实例... 事件检测是事件抽取中的关键步骤,依赖于触发词进行事件类型分类。现有主流事件检测方法在稀疏标记数据上性能较差,模型过度拟合密集标注的触发词,在稀疏标记的触发词或者未见过的触发词上容易失效。改进方法通常通过扩充更多训练实例来缓解这一问题,但扩充后的数据分布不平衡,存在内置偏差,仍然表现不佳。为此,建立一种融合词性语义扩展信息的事件检测模型。对词粒度扩展信息进行分析,在不增加训练实例的条件下缩小候选触发词的范围,并对候选触发词进行语义扩展,挖掘候选触发词的上下文中蕴含的丰富语义,缓解了标记数据稀疏造成模型训练不充分的情况。通过词性筛选模块寻找候选触发词并对其进行语义扩展挖掘词粒度语义信息,融合句子粒度语义信息提升语义表征的鲁棒性,最终利用Softmax分类器进行分类完成事件检测任务。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ACE2005和KBP2015数据集上的事件检测任务中的F1值分别达到79.5%和67.5%,有效提升了事件检测性能,并且在稀疏标记数据实验中的F1值达到78.5%,明显改善了标记数据稀疏带来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检测 稀疏标记 词性筛选 语义扩展 语义融合 动态多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折返构造及折返机制 被引量:106
4
作者 许志琴 张泽明 +9 位作者 刘福来 杨经绥 李海兵 杨天南 邱海峻 李天福 孟繁聪 陈世忠 唐哲民 陈方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3-450,共18页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折返构造是由韧性剪切叠覆构造岩片组成,具NWW—SEE向剪切矢量及SEE向NWW的剪切指向,与折返构造伴随的高压和超高压退变质反应过程与石英从高温—中温—低温的组构模式吻合。150~100 Ma期间的伸展事件包含了...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折返构造是由韧性剪切叠覆构造岩片组成,具NWW—SEE向剪切矢量及SEE向NWW的剪切指向,与折返构造伴随的高压和超高压退变质反应过程与石英从高温—中温—低温的组构模式吻合。150~100 Ma期间的伸展事件包含了北界韧性伸展转换性剪切带及莱阳盆地的形成、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北部花岗岩侵位、折返面理弯曲形成背形构造及伴随的韧-脆性正滑构造。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表明,240~220 Ma扬子板块巨量物质往北深俯冲于北中国板块之下,220~200 Ma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整体快速折返,折返板片中保存的自上而下变质岩石单元序列与剪切叠覆构造岩片的物质组成序列基本一致。提出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折返板片呈上拱的舌形体,变形分解表明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板片是在“挤出”机制下折返及受后期伸展事件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变质带 折返构造 折返机制 后折返伸展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pReduce的海量事件日志并行转化算法 被引量:11
5
作者 窦蒙 闻立杰 +1 位作者 王建民 闫志强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84-1793,共10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了高性能地转化海量分布式日志,提出事件日志在云平台上基于MapReduce架构的分布式转化算法。提出基于案例拆分的改进算法,以转化单机上的日志,使其变得可行;进一步提出基于MapReduce的并行转化算法。这是在过...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了高性能地转化海量分布式日志,提出事件日志在云平台上基于MapReduce架构的分布式转化算法。提出基于案例拆分的改进算法,以转化单机上的日志,使其变得可行;进一步提出基于MapReduce的并行转化算法。这是在过程挖掘领域中首次实现从海量原始日志到可扩展事件流事件日志的并行转化,极大地提高了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事件日志 过程挖掘 映射归约 可扩展事件流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事元及其传导概率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日华 张金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08-1111,共4页
通过建立随机事件的可拓模型,给出了随机事元、随机事元的概率和随机事元集的概念.在对随机事元可拓性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随机事元的传导概率的概念.利用随机事元的多特征性,讨论了当随机事元的某一个或若干个特征的量值改变时,由可... 通过建立随机事件的可拓模型,给出了随机事元、随机事元的概率和随机事元集的概念.在对随机事元可拓性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随机事元的传导概率的概念.利用随机事元的多特征性,讨论了当随机事元的某一个或若干个特征的量值改变时,由可拓变换的传导性,将导致随机事元其它特征的量值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随机事元概率的改变,进而为依赖于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矛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途径.最后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为例,利用随机事元集与可拓变换对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进行了初步的可拓研究,给出了传导概率分布的概念,并讨论指出了概率论中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是传导概率分布的特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问题 随机事元 可拓性 可拓变换 传导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密断裂带白垩纪两期重要的变形事件 被引量:9
7
作者 孙晓猛 张旭庆 +4 位作者 何松 王璞珺 郑涵 万阔 李多姿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4-1128,共15页
本文报道了敦密断裂带糜棱岩中黑云母^(40)Ar/^(39)Ar定年结果和大规模走滑-逆冲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其形成时代,以便揭示断裂带两期变形事件的构造属性。黑龙江省密山市花岗质糜棱岩中黑云母^(40)Ar/^(39)Ar加权平均年龄为132.2... 本文报道了敦密断裂带糜棱岩中黑云母^(40)Ar/^(39)Ar定年结果和大规模走滑-逆冲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其形成时代,以便揭示断裂带两期变形事件的构造属性。黑龙江省密山市花岗质糜棱岩中黑云母^(40)Ar/^(39)Ar加权平均年龄为132.2±1.2Ma,它是敦密断裂带经历伸展事件的冷却年龄,也是东北亚大陆边缘在早白垩世Hauterivian期-Albian期发生强烈区域伸展作用的产物。密山市至辽宁省清原县系列大型走滑-逆冲断层和断层相关褶皱揭示出在晚白垩世晚期-末期发生右旋走滑-逆冲事件,该事件规模大,影响范围广,导致整个断裂带遭受到强烈改造,形成对冲式断裂系统。将研究区走滑-逆冲断裂与山东省郯庐断裂带中段挤压构造对比,认为郯庐断裂带北段和中段在晚白垩世末期都发生了强烈的走滑-逆冲事件,它们具有相同的构造特征和构造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化-密山断裂带 白垩纪 40Ar/39Ar测年 伸展事件 走滑-逆冲事件 郯庐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异步调用的WebKit浏览器的JavaScript事件扩展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硕 孙鹏 +1 位作者 郭志川 胡琳琳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6年第1期226-229,共4页
在嵌入式浏览器中,很多应用场景都需要进行JavaScript扩展,JavaScript代码和本地组件之间的异步调用是一个难点。针对这种情况,基于业界普遍采用的Web Kit内核浏览器,提出一种扩展JavaScript对象的方法。首先研究WebKit中WebCore和JavaS... 在嵌入式浏览器中,很多应用场景都需要进行JavaScript扩展,JavaScript代码和本地组件之间的异步调用是一个难点。针对这种情况,基于业界普遍采用的Web Kit内核浏览器,提出一种扩展JavaScript对象的方法。首先研究WebKit中WebCore和JavaScript引擎的绑定机制,然后提出扩展JavaScript对象和自定义JavaScript事件的方法,并给出相应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扩展方法的有效性,特别适于解决JavaScript和本地组件的异步调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KIT JavaScript扩展 JavaScript事件扩展 异步调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牌赛事对城市创意产业拓张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卢长宝 孙慧乾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8,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从市场需求、资源共享、产业关联和产业链延伸4个层面,对品牌赛事带动城市创意产业拓张的内在机制进行论证。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实践表明,品牌赛事对城市创意产业具有极大的拉动作用;品牌赛事的市场拓张... 运用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从市场需求、资源共享、产业关联和产业链延伸4个层面,对品牌赛事带动城市创意产业拓张的内在机制进行论证。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实践表明,品牌赛事对城市创意产业具有极大的拉动作用;品牌赛事的市场拓张促进城市品牌的形成,以此带动创意产业要素的聚集;强化城市创意相关产业的内在关联,在体育与创意产业相互延伸过程中,促进城市创意产业的拓张。政府部门应制定更积极的品牌赛事发展政策,充分发挥其产业集聚能力,带动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赛事 城市创意产业 市场拓张 要素集聚 产业链延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感设备电压暂降故障水平的多不确定性评估 被引量:29
10
作者 肖先勇 陈武 杨洪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6-42,共7页
敏感设备电压暂降故障水平评估的最大困难在于各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和评估建模。根据相关因素的内涵和外延不确定特征,对电压暂降强度、设备电压耐受能力、设备故障状态的不确定性进行研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模糊安... 敏感设备电压暂降故障水平评估的最大困难在于各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和评估建模。根据相关因素的内涵和外延不确定特征,对电压暂降强度、设备电压耐受能力、设备故障状态的不确定性进行研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模糊安全事件隶属函数的建立原则与模糊事件概率计算模型,构建能同时反映各影响因素不确定性的敏感设备电压暂降故障水平评估模型,并对相应算法和评估过程进行较详细的研究。对个人计算机进行评估,结果证明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该方法不需专家经验或主观假设,能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并可方便地推广应用于相关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暂降 敏感设备 故障水平 多不确定性 内涵不确定 外延不确定 模糊安全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大范围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与欧亚大陆大型斜脊斜槽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1
作者 布和朝鲁 彭京备 +1 位作者 谢作威 纪立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6-676,共21页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我国冬季大范围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EPECE)及其对应的欧亚大陆大型斜脊斜槽系统的研究成果。EPECE和普通寒潮是冬季影响我国的两类不同时间尺度大型冷空气活动,对它们的异同点进行梳理和深入理解是非常必要的。最...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我国冬季大范围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EPECE)及其对应的欧亚大陆大型斜脊斜槽系统的研究成果。EPECE和普通寒潮是冬季影响我国的两类不同时间尺度大型冷空气活动,对它们的异同点进行梳理和深入理解是非常必要的。最新研究进展可概括为如下:(1)基于极端低温站点的范围和极端低温过程的持续性特点,客观界定了我国冬季EPECE。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欧亚大陆大型斜脊斜槽系统是冬季EPECE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关键环流系统。同时,鉴于大型斜脊斜槽系统的重要应用意义,建立了客观识别方法。(2)从前兆信号、环流演变、阻塞高压和反气旋式波破碎活动的角度,揭示了EPECE和普通寒潮事件之间的关键区别。全国类EPECE的发生具有一周之前的前兆信号,而普通寒潮并不存在这么早的前兆信号。EPECE以从乌拉尔山到东北亚的广阔区域的阻塞高压活动为关键特征,而普通寒潮则主要以区域性阻塞高压为其主要特征。这两类事件对应的阻塞高压活动的差异可由天气尺度波破碎活动的差异加以解释。(3)最新的研究解释了大型斜脊斜槽系统形成和维持的动力学机理。基本流场对位涡扰动的正压作用是大型斜脊斜槽系统的形成和维持最重要的动力学机制。基本流场通过变形场作功和线性平流使大型扰动维持和向下游发展。与阻塞高压不同,非线性作用并非大型斜脊斜槽系统维持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 大型斜脊斜槽 寒潮 阻塞高压 波破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涠洲岛滨珊瑚骨骼生长率变化对气候变暖和极端事件增加的响应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天然 郑兆勇 +2 位作者 莫少华 周雄 陈特固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84,共6页
较高纬度海域的珊瑚礁能否成为气候变暖背景下珊瑚物种的"避难所"仍不明确,在南海的相关研究更是稀少。文章通过X光照相的方法,测定了采自涠洲岛的滨珊瑚Porites样品的骨骼生长率;利用涠洲岛表层水温(SST)资料,分析了SST上升... 较高纬度海域的珊瑚礁能否成为气候变暖背景下珊瑚物种的"避难所"仍不明确,在南海的相关研究更是稀少。文章通过X光照相的方法,测定了采自涠洲岛的滨珊瑚Porites样品的骨骼生长率;利用涠洲岛表层水温(SST)资料,分析了SST上升速率,并计算出周热度指数和正、负水温异常值,清晰地展现历史上该海域的极端高、低温事件;结合滨珊瑚骨骼生长率和水温参数的变化,研究涠洲岛滨珊瑚对全球变暖以及历史极端事件的响应和记录,并以此为例探讨南海北部较高纬度海域珊瑚对气候变暖和极端事件增加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采集的滨珊瑚年龄覆盖27年,即1984—2010年,其平均骨骼生长率为6.3mm·a-1,变化于3.1—9.9mm·a-1之间。所有滨珊瑚的骨骼生长率一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在1997年后比之前下降了26%。气候变暖、SST快速上升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增加导致了涠洲岛乃至全球范围内珊瑚生长率的下降。较高纬度海域的珊瑚应对气候持续、快速变暖的能力表现得较弱,尤其是面对极端事件频发的情况时其脆弱性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珊瑚 骨骼生长率 全球变暖 极端事件 涠洲岛 南海北部 相对高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范围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的一类平流层前兆信号 被引量:17
13
作者 施宁 布和朝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0-220,共11页
本文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中国大范围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EPECE)的平流层前兆信号及其对对流层环流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2个EPECE中,有17个EPECE具有一类共同的平流层前兆信号:(1)在EPECE发生前10天左右,在巴伦... 本文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中国大范围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EPECE)的平流层前兆信号及其对对流层环流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2个EPECE中,有17个EPECE具有一类共同的平流层前兆信号:(1)在EPECE发生前10天左右,在巴伦支海一带的100 hPa位势高度场呈现较强的正距平特征;(2)随后,该正异常环流逐渐向东移动,并在EPECE发生的前5天左右,使贝加尔湖西北侧200 hPa纬向风显著减弱.本文据此提出了关于EPECE平流层前兆信号的两个判别条件,并以这两个判别条件对1949~2009年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所有逐日低频场进行了后查和检验.结果表明,上述两个判别条件对EPECE的发生日期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本文进一步通过位涡(PV)反演探讨了平流层前期异常环流如何影响EPECE发生的物理机制.分析表明,巴伦支海附近的平流层中低层PV异常有利于该地区对流层中上层正高度异常的维持,后者强度的25%来源于前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信号 大范围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 位涡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件式多核并行仿真引擎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年乐 吕建军 +1 位作者 王维平 朱一凡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597-2602,2622,共7页
并行离散事件仿真经过多年的研究,在时间同步、模型划分、状态保存等方面涌现了大量的协议和算法。在开发运行于多核计算机上的并行离散事件仿真引擎时,为了有效支持各种协议和算法,提出了插件式仿真引擎体系结构。介绍了插件的开发、... 并行离散事件仿真经过多年的研究,在时间同步、模型划分、状态保存等方面涌现了大量的协议和算法。在开发运行于多核计算机上的并行离散事件仿真引擎时,为了有效支持各种协议和算法,提出了插件式仿真引擎体系结构。介绍了插件的开发、组合、使用方法及仿真引擎的运行时结构,开发了命名为P-SMP2的多核并行仿真引擎,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插件机制具有灵活性高、耦合性低、开发效率高、可维护性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件 扩展点 扩展 并行离散事件仿真 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皖赣相邻区加里东期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29
15
作者 余心起 张达 +2 位作者 汪隆武 颜铁增 邓国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6-684,共9页
浙皖赣相邻区在加里东时期受到华南加里东构造事件的影响,前震旦纪基底及早古生代早期盖层强烈隆升并褶皱变形,皖浙赣邻接部位早—中石炭世地层直接覆盖在中元古代浅变质岩系之上,东端清凉峰一带的中石炭统覆盖在上寒武统之上,但尚未见... 浙皖赣相邻区在加里东时期受到华南加里东构造事件的影响,前震旦纪基底及早古生代早期盖层强烈隆升并褶皱变形,皖浙赣邻接部位早—中石炭世地层直接覆盖在中元古代浅变质岩系之上,东端清凉峰一带的中石炭统覆盖在上寒武统之上,但尚未见到有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证据。同时,古陆南侧及东侧震旦纪—早志留世盖层向南(东)滑脱,接触带附近与基底一并形成倒转产状及倒转褶皱;北侧向北滑脱形成滑覆褶皱及临溪盆地、兰田残留向斜盆地。印支、燕山事件对加里东构造形迹产生了不可忽略的改造,最终形成了基本延续至今的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构造事件 基底隆升 滑脱伸展 倒转褶皱 滑覆褶皱 后期叠加改造 浙皖赣相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事件驱动的流程建模方法与系统实现 被引量:4
16
作者 贾艳 李世其 李晋航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05-909,共5页
在仿真建模中,为了使建模工具简单易用、仿真运行高效,建立了三层仿真元模型体系结构,并在流程定义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扩展有向图建模方法,针对模型层研究了离散事件驱动的流程建模方法。基于该流程建模方法及XML文档形式化描述及数据传... 在仿真建模中,为了使建模工具简单易用、仿真运行高效,建立了三层仿真元模型体系结构,并在流程定义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扩展有向图建模方法,针对模型层研究了离散事件驱动的流程建模方法。基于该流程建模方法及XML文档形式化描述及数据传递技术,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开发了适用于离散事件驱动的流程建模系统。该系统提供了简单的可视化流程建模工具,简化了建模流程,易于对模型的理解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有向图 离散事件驱动 流程建模 元模型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高原训练中强度训练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广才 韩佐生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3-75,共3页
以我国体能类项目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提出在高原训练中加强高速持续跑能力和冲刺跑能力训练的客观依据,使高原训练平原化,从训练理念上纠正因高原PO2降低带来的训练强度难以达到平原训练相似强度的观念,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高原训练&q... 以我国体能类项目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提出在高原训练中加强高速持续跑能力和冲刺跑能力训练的客观依据,使高原训练平原化,从训练理念上纠正因高原PO2降低带来的训练强度难以达到平原训练相似强度的观念,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高原训练"耐力是基础,速度是关键,素质是保证"的总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能项目 高原训练 强度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不确定性XML数据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艳 乐嘉锦 +1 位作者 姜久雷 张云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23期91-94,131,共5页
不确定海量数据存储与记录的广泛应用及其在XML上的扩展,使XML的关联事件概率的数据模型研究成为研究热点,以描述复杂事件的概率数据模型为目标,在当前已有概率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维不确定概率模型空间的概念,基于多个概率模型进行... 不确定海量数据存储与记录的广泛应用及其在XML上的扩展,使XML的关联事件概率的数据模型研究成为研究热点,以描述复杂事件的概率数据模型为目标,在当前已有概率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维不确定概率模型空间的概念,基于多个概率模型进行统一建模,并把单维XML概率节点引申到多维空间,进而定义了统一的空间查询方式,为复杂概率数据建模和查询优化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扩展标示语言(XML) 不确定性 多维空间 概率模型 关联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山东胶东金矿形成的挤压-伸展构造环境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逸凡 李洪奎 +3 位作者 陈国栋 耿科 曹丽丽 梁太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7-1132,共16页
胶东地区沉积-岩浆-构造-成矿事件序列的时空演化,是在侏罗纪-白垩纪时期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作用的影响,而造成的挤压-伸展构造交互转换环境中形成的,金成矿作用发生在挤压与伸展转换过程中的伸展阶段。这一挤压-伸展联合作用... 胶东地区沉积-岩浆-构造-成矿事件序列的时空演化,是在侏罗纪-白垩纪时期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作用的影响,而造成的挤压-伸展构造交互转换环境中形成的,金成矿作用发生在挤压与伸展转换过程中的伸展阶段。这一挤压-伸展联合作用过程表现在:①构造方面,表现为四期六阶段不同力学性质和方向的挤压-伸展特征:第一期近S-N向挤压及NW-SE向挤压,第二期NE-SW向挤压与NE-SW向引张,第三期NW向引张,第四期近E-W向挤压与近S-N向引张。②地层方面,在胶东各断陷盆地内发育的莱阳群、青山群和王氏群,以区域不整合、沉积间断和正常地层单元交互出现展现出挤压-伸展的过程。③侵入岩方面,分为三个侵入岩浆构造幕和四次岩浆侵入事件:第一幕(早期)为晚侏罗世玲珑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组合,SHRIMP锆石U-Pb年龄值集中在160~150 Ma,是区域构造挤压导致地壳增厚引起地壳重熔的产物,其后的伸展引张形成了各种密集分布的脉岩群;第二幕(中期)是早白垩世早期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组合,SHRIMP锆石U-Pb年龄集中在130~126Ma,之后的沉积岩建造组合代表构造应力体制由挤压为主向伸展为主转换;第三幕(晚期)包括两次岩浆侵入事件,一是伟德山花岗岩组合,指示了挤压向伸展转换环境,二是崂山A型晶洞过碱性正长花岗岩组合,形成于典型的后造山伸展构造环境。④火山岩方面,分为三个喷发亚旋回和七个喷发期,各亚旋回间均具有较长的时间间隔,代表了区域性挤压环境;各期次之间虽有短暂喷发间隔,但总体表现为伸展环境,火山喷发事件显示了挤压-伸展不同构造环境的交替发生。⑤岩石学方面,玲珑花岗岩中的片理、片麻理构造和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中的钾长石旋转眼球体、σ构造、S-C组构、压力影构造等,代表了挤压剪切的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岩石特征;而崂山晶洞碱性正长岩组合,则反映了典型的伸展构造环境。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胶东地区地层沉积、岩浆侵入、火山喷发建造、构造活动及成矿作用过程所表现出的挤压-伸展相互转换过程,构筑了手风琴式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方式,这是胶东地区形成大型、超大型金矿的动力学条件。根据胶东金矿的产出环境和有关年代学资料,将金矿成矿划分为早期成矿事件、主成矿期和晚期叠加成矿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浆事件 岩石组合 挤压-伸展 构造环境 金矿形成 胶东地区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拓事件、可拓概率及其在预测学上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蔡国梁 姜殿玉 李日华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4期90-94,共5页
在n维物元可拓集合的基础上,建立了可拓事件A(R)的概念利用n维物元可拓集合的关联函数,定义了可拓事件的可拓概率P{A(R)}借助于n维可拓集合的物元变换,得到了A(R)的可拓增概变换讨论了可拓事件。
关键词 预测学 可拓事件 可拓概率 物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