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6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建筑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空间收敛性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任晓松 梁宇琪 +2 位作者 赵敏 高彩虹 薛晓达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4-735,共12页
建筑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对中国有序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了厘清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格局与影响路径,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数据),构建了建筑业减污降碳协... 建筑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对中国有序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了厘清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格局与影响路径,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数据),构建了建筑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收敛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建筑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演变特征、收敛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12−2022年,中国建筑业减污降碳耦合协调水平持续提升,从勉强协调阶段逐渐过渡到中级协调阶段,处于中级协调阶段的省份数量占比由10%升至20%。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协同水平高于其他地区,北京市和江苏省始终保持在中级协调阶段。②2012−2022年建筑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收敛趋势,以5.7%的年均速度逐渐趋于稳定状态并呈现空间溢出特征。③建筑业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密度、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耗量、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污染治理投资额是影响建筑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核心驱动因素。研究显示,建筑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逐渐增强,区域差异趋于缩小,各影响因素表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因此,建议统筹制定多维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政策,充分发挥北京市和江苏省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建筑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 减污降碳 协同效应 收敛性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对居民消费同群效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群力 韩朝升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9,共11页
本文基于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利用家庭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居民消费基础设施对消费同群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居民消费观念受生活环境因素影响,消费基础设施完善可显著提高居民消费的同群效应;第二,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消费基础设施建... 本文基于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利用家庭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居民消费基础设施对消费同群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居民消费观念受生活环境因素影响,消费基础设施完善可显著提高居民消费的同群效应;第二,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丰富居民社会网络来提高居民消费的同群效应;第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对不同类型家庭消费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城镇家庭、中等收入家庭消费的同群效应受影响更大。因此,建议完善现代化消费基础设施体系,促进消费基础设施升级,并健全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激励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群效应 居民消费 消费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铁自养反硝化人工湿地强化农村黑臭水体深度脱氮 被引量:1
3
作者 高镜清 李煜翾 +3 位作者 张政 王世龙 王帅 张鑫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4,共6页
现阶段研究分析发现,N、S元素是导致水体黑臭的关键所在,由此构建硫-铁自养反硝化人工湿地系统治理农村黑臭水体。该自养反硝化系统以硫铁矿为电子供体、以青石为酸碱平衡调节材料,按照3∶2、1∶1的比例混合,通过分析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 现阶段研究分析发现,N、S元素是导致水体黑臭的关键所在,由此构建硫-铁自养反硝化人工湿地系统治理农村黑臭水体。该自养反硝化系统以硫铁矿为电子供体、以青石为酸碱平衡调节材料,按照3∶2、1∶1的比例混合,通过分析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湿地系统的脱氮效果、沿程脱氮变化及微生物群落情况,验证该人工湿地系统的脱氮治理效果。结果表明,在HRT为24 h条件下系统的脱氮效果最好,TN、NO_(3)^(-)-N分别从(12.88±0.4)、(7.73±0.76)mg/L降至(1.46±0.34)、(0.83±0.14)mg/L,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1.3%、91.8%;但随着HRT的下降,脱氮效果也随之降低。随取样口1~4相对高度的增加,系统脱氮效率明显上升,其中,由硫铁矿、火山岩、青石按照3∶5∶2的体积比复配而成的人工湿地系统在取样口4的TN及NO_(3)^(-)-N去除率分别为87.07%、85.88%,取样口1的TN及NO_(3)^(-)-N去除率仅为15.91%、16.88%。此外,Proteobacteria(变形门菌)、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等为该系统中的优势菌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黑臭水体 自养反硝化 人工湿地 脱氮效果 沿程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驱动政策、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军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1,共7页
文章基于2003—2022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创新驱动政策、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创新驱动政策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正向... 文章基于2003—2022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创新驱动政策、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创新驱动政策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创新驱动政策对非资源型城市、大城市、数字化水平较高城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更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创新驱动政策可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而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证实,创新驱动政策不仅能够推动本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还可赋能邻近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政策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新质生产力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HO3轨道确定及雅科夫斯基效应力探测分析
5
作者 曹建峰 满海钧 +2 位作者 刘山洪 黄皓 张宇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1-769,共9页
针对自主小行星探测任务中对历表的高精度需求,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数据处理与深入分析.构建了小行星2016HO3的高精度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在40年积分周期后与Horizons星历的偏差保持在400 m以内.利用MPC发布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定轨计算,并... 针对自主小行星探测任务中对历表的高精度需求,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数据处理与深入分析.构建了小行星2016HO3的高精度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在40年积分周期后与Horizons星历的偏差保持在400 m以内.利用MPC发布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定轨计算,并对两种不同加权策略下的定轨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在轨道解算过程中,还尝试进行了雅科夫斯基效应力的探测.结果表明,两种加权策略下的残差表现出高度一致性,但轨道偏差却接近100 km.此外,通过轨道解算成功探测到了雅科夫斯基效应,并验证了该检测方法的有效性.轨道演化分析进一步揭示,当地面设备在每年固定月份观测小行星时,该月份的轨道偏差最为稳定,而其他月份的轨道则呈现出显著的发散趋势.本研究为自主小行星探测任务后续的测量数据处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理论方法支持,有助于提升探测任务的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行星探测 历表构建 雅科夫斯基效应 轨道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科普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反思
6
作者 杨德红 王坤 +3 位作者 杨利婷 范文捷 张留学 赵尧敏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02-1009,共8页
当前我国青年学生科学素养水平仍然偏低,大学科普教育刻不容缓。同时,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科普和课程思政在大学课堂能否携手并进?论文论证了二者在育人育才目标上的一致性及其相融相通的紧密... 当前我国青年学生科学素养水平仍然偏低,大学科普教育刻不容缓。同时,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科普和课程思政在大学课堂能否携手并进?论文论证了二者在育人育才目标上的一致性及其相融相通的紧密关系,介绍了我校以科普为特色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模式,从科普理念、教学目标、科普创作、科普成果和思政成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提出科普和思政都是高等教育的有良因子,根植在大学课堂,二者可以同向同行,为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共同发力;其深度融合有助于学生践行“知行合一”,并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高阶考核模式。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提供新思维新范式,也为推动当前高校化学科普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科普 课程思政 有机化学 教学实践 科普创作 建设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维度”比对视角下的研究生课程思政质效评价及改进策略研究——基于江苏省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442份有效问卷的实证分析
7
作者 冯绍红 杨静康 高小泽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9-75,共7页
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质效评价是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重要检验,也是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改进和提升的重要依据。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调研和深度访谈等方法,探讨能够表征研究生课程思政质效特点的共性因子和表征要素,开发出研究生课... 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质效评价是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重要检验,也是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改进和提升的重要依据。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调研和深度访谈等方法,探讨能够表征研究生课程思政质效特点的共性因子和表征要素,开发出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质效评价量表,并利用442份面向江苏省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相关群体的有效问卷进行检验。研究表明:研究生课程思政质效评价有其内在的基本结构,主要包含3个因子50个要素,不同因子和要素的重要度和符合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本研究引入“双维度”差异比概念对这些差异性进行量化解释,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课程思政 质效评价 因子分析 改进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成效·制约因素与实现路径研究——以岩桥镇为例
8
作者 钱炬炬 刘英 +5 位作者 皮向红 刘小燕 曾莉姗 谭强林 刘军 雷晓峰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4期233-239,共7页
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角度,系统总结了岩桥镇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剖析当前产业发展要素支撑不强、人才短缺、公共服务保障不均衡等制约因素,提出高效益发展富民产业、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高水平提升农村环境等发展建设路... 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角度,系统总结了岩桥镇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剖析当前产业发展要素支撑不强、人才短缺、公共服务保障不均衡等制约因素,提出高效益发展富民产业、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高水平提升农村环境等发展建设路径。为推进岩桥镇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探索具有湘西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发展道路,以及为同类区域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实践参考与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示范镇 建设成效 制约因素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泽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价与对策研究
9
作者 张伟 孟应刚 +2 位作者 李炤涛 李留春 陈春祥 《绿色科技》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分析了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对会泽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并将会泽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历程分3个阶段进行了总结。应用动态分析法,对会泽县的生态文明建设从国土绿化、森林经营和管护、自然保护地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公益林... 本文分析了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对会泽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并将会泽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历程分3个阶段进行了总结。应用动态分析法,对会泽县的生态文明建设从国土绿化、森林经营和管护、自然保护地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保障机制建设、草地和湿地生态修复保护建设、宜居环境建设8个方面进行了评价。得出评价结论,一是取得的成效:国土绿化成效显著、森林经营效果明显、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缓解了保护与林农权益的矛盾冲突、制度建设和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宜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二是存在5个方面的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逐一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即继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扩绿进程;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夯实护绿行动;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精准实施森林经营,提升碳汇能力;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途径。客观反映了会泽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效果,提出的结论和建议符合实际,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建设历程 成效评价 结论与建议 会泽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粒径下的建筑垃圾路基填料破碎特性
10
作者 张军辉 刘科 +1 位作者 彭俊辉 杨豪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1-669,共9页
建筑垃圾再生料具有强度低、易破碎等特点,将建筑垃圾再生料作为路基填料,是合理利用废弃资源的有效措施。为了进一步研究建筑垃圾再生料在冲击荷载下的破碎特性,对在建筑垃圾再生料中占主要成分的再生砖,将建筑垃圾再生料作为路基填料... 建筑垃圾再生料具有强度低、易破碎等特点,将建筑垃圾再生料作为路基填料,是合理利用废弃资源的有效措施。为了进一步研究建筑垃圾再生料在冲击荷载下的破碎特性,对在建筑垃圾再生料中占主要成分的再生砖,将建筑垃圾再生料作为路基填料,是合理利用废弃资源的有效措施骨料和再生混凝土骨料在4组单一粒径下进行了不同输入能量的冲击载荷试验,并在Lade破碎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粒径效应,提出了基于输入能量的相对破碎率预估模型。结果表明:再生砖骨料和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分形行为均受到初始粒径的影响;再生砖骨料和再生混凝土骨料的竖向应变随输入能量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再生砖骨料的竖向应变受粒径影响程度远大于再生混凝土骨料;填料粒径增大会具有更高的初始破碎敏感程度和极限破碎态势,再生砖骨料的初始破碎敏感程度和极限破碎态势受粒径影响程度比再生混凝土骨料小;考虑粒径效应的破碎率预估模型的预估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分形行为 粒径效应 颗粒破碎 输入能量 相对破碎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驱动机制
11
作者 汪振双 王宇飞 +1 位作者 汪涛 赵宁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64-4079,共16页
本文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方法,对2010~2020年中国省域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演变趋势、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和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从0.51上升... 本文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方法,对2010~2020年中国省域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演变趋势、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和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从0.51上升至0.60,从勉强失调逐步过渡到初级协调状态,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协同效应空间关联网络呈现"核心-边缘"分布特征,网络密度呈上升趋势,2020年达到0.2287.网络对核心区域的依赖性较弱,但网络状态尚未达到最佳,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河南、湖南、陕西和新疆等省份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而河北、安徽、江西和河南等省份表现出显著的"虹吸效应",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省在网络中担任边缘行动者的角色;大部分网络关联关系都集中在板块内部,东部发达区域主要为"净收益"板块,中西部区域为"双向溢出"板块.湖南、陕西和湖北等省占据网络结构洞位置,在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建设中具有明显优势;建筑业产值占GDP比重因素强化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空间关联关系,地理位置邻近性有助于促进协同效应网络的形成.因此,应结合区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政策,推动区域建筑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 协同效应 耦合协调度模型 熵值法 社会网络 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老中资企业动态能力对其多元辐射效应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韩越 方俊智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7,共8页
海外中资企业是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老挝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节点,中老铁路对沿线产业发展的辐射效应日益显著,在老中资企业的辐射效应由经济领域拓展至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中资企业的资源构建、整合、利... 海外中资企业是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老挝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节点,中老铁路对沿线产业发展的辐射效应日益显著,在老中资企业的辐射效应由经济领域拓展至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中资企业的资源构建、整合、利用及创新动态能力对多元辐射效应的发挥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老中资企业的资源构建、利用和创新能力通过促进当地就业、加速技术转移及提升当地供应链效率,在辐射当地经济和社会方面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资源整合能力对在老中资企业多元辐射效应的作用尚未显现。为增强辐射效应,在老中资企业应着重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并强化风险防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挝中资企业 资源构建 资源利用 创新能力 辐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13
作者 沈静 林承憓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8-1181,共14页
智能化能够提高城市社会经济效率,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智能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升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在从理论上分析了智能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10—2020年中国... 智能化能够提高城市社会经济效率,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智能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升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在从理论上分析了智能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10—2020年中国28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熵值法和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度了城市智能化水平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再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证实了智能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智能化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劳动力技能结构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此外,研究发现智能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即智能化对东部和中部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显著,但对西部城市的影响不显著;技术创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劳动力技能结构在东部和中部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升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劳动力技能结构在西部城市没有起到中介作用。本文提出应当继续推进中国城市智能化建设并推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劳动力技能水平的提升,强化其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智能化 城市建设用地 土地利用效率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要素的搭配逻辑效应研究——以雄安新区为例
14
作者 金福子 雨静 邢畅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2-229,共8页
生态文明建设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又是构建美丽中国的重要体现。在政策搭配理论视角下,系统分析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形成逻辑和内容结构,构建政策要素的应然搭配框架,借助Nvivo软件对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实然政策进行解... 生态文明建设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又是构建美丽中国的重要体现。在政策搭配理论视角下,系统分析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形成逻辑和内容结构,构建政策要素的应然搭配框架,借助Nvivo软件对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实然政策进行解构。研究发现,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三维度的匹配逻辑与应然要求并未完全契合,政策变迁滞后,政府治理手段传统,生态问题处理缺乏战略定力。对此,从转变雄安新区政府决策模式,加强生态文明政策引导宣传,提升生态文明政策前瞻性三个层面,提出实现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效应最大化的建议,为打造绿色发展城市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政策效应 政策搭配理论 雄安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化产品高效利用与管理课程案例库构建与应用效果评价
15
作者 贺字典 高玉峰 +3 位作者 杨敏 杨娟 刘敏 曹蜢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2期99-102,共4页
案例教学法是农化产品高效利用与管理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案例的选择与构建是该方法的核心内容。本文基于国家粮食安全、国家扶贫脱贫政策、地理标志产品、地区区域特色产品的保护与发展和“减肥减药”双减政策的原则,构建了教学案例库... 案例教学法是农化产品高效利用与管理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案例的选择与构建是该方法的核心内容。本文基于国家粮食安全、国家扶贫脱贫政策、地理标志产品、地区区域特色产品的保护与发展和“减肥减药”双减政策的原则,构建了教学案例库,内容包含葡萄、草莓、生姜、北苍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9个教学案例。通过课程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和应用,推动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升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热情和家国情怀,实现了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化产品高效利用与管理 案例库构建 灰色关联分析 应用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城市公共中心建设有效性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服务设施与人群活动匹配关系的数据分析视角
16
作者 高文秀 易敏仪 +1 位作者 王洁 刘泉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7,共8页
文章利用手机信令和POI等多源数据分析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区域和人群公共活动集聚区域的空间协同性,甄别深圳市公共中心的建设有效性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深圳市公共中心的建设有效性具有较为显著的地理区位差异,且在服务设施构成、... 文章利用手机信令和POI等多源数据分析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区域和人群公共活动集聚区域的空间协同性,甄别深圳市公共中心的建设有效性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深圳市公共中心的建设有效性具有较为显著的地理区位差异,且在服务设施构成、到访人流规模和实际服务覆盖范围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公共中心周边居住人口规模、公共交通可达性、各类服务设施实际服务效用对公共中心建设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中心 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区 公共活动集聚区 建设有效性 多源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琼 李扬 +1 位作者 李茂林 单妮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40,共12页
基于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多种计量模型考察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推动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且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更换计量模型后仍成立。异质性... 基于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多种计量模型考察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推动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且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更换计量模型后仍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建设可通过促进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市场化对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关系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提出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实施差异化数字发展举措、深化市场化改革进程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业产业链韧性 中介效应模型 调节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分析的湿证诊断标准比较研究及湿证疗效评价量表条目池构建
18
作者 郭星池 张会永 +4 位作者 于莉 朱昱林 刘竞男 邵天赐 陈智慧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0-709,共10页
目的对于临床研究中湿证的诊断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并构建湿证条目池,为湿证相关量表的研制提供理论支持,进而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1960-2023年被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文献,查找并筛选出湿证临床研究文献,对湿证... 目的对于临床研究中湿证的诊断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并构建湿证条目池,为湿证相关量表的研制提供理论支持,进而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1960-2023年被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文献,查找并筛选出湿证临床研究文献,对湿证诊断标准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从上述数据库中检索出文献7651篇,最终纳入52篇,结合教材筛选得出诊断标准9种,分别为《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751.2—1997)、《证素辨证学》、《中医证候规范》、《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第五版、第六版、新世纪第二版、人卫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诊断方式可以分为叙述法、主次症(或见症)分级诊断法、赋分法3种。症状组成共有36个,可分为蕴积肌腠组、痹阻经络骨节组、内蕴脏腑组和湿邪蒙窍组4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751.2—1997)被引用次数最多为22次,覆盖病种16个。结论《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在临床研究中应用最广泛,2021年新版国标更适用于目前湿证诊断与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证 量表 疗效评价 条目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建能否实现促环保与稳增长兼得——基于成本效应与创新效应的视角
19
作者 刘欣雨 许长新 宋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103,共12页
剖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否实现促环保与稳增长兼得,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促环保与稳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使新基建实现二者兼得的条件与机制变得更为复杂。该研究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 剖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否实现促环保与稳增长兼得,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促环保与稳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使新基建实现二者兼得的条件与机制变得更为复杂。该研究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将促环保与稳增长纳入统一分析框架,首先总结了新基建的连通、融合与科技属性,从“成本效应”与“创新效应”梳理了新基建实现促环保与稳增长兼得的理论机理。并利用中国2007—2021年282个地级市的匹配数据,运用加速遗传算法投影寻踪模型对城市新基建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进一步实证考察了新基建实现二者兼得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样本期内中国新基建发展水平逐年攀升,减污、扩绿稳步推进,降碳仍面临一定挑战,增长动能衰减。②新基建显著降低了工业污染排放综合指数、CO_(2)排放量,显著提升了绿色化程度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其连通、融合与科技属性是实现该过程的基础。③机制检验发现,新基建通过发挥“成本效应”和“创新效应”实现促环保与稳增长兼得。“成本效应”体现在新基建降低了环保成本对经济增长的“挤出效应”,同时提升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创新效应”体现在新基建提升了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推动科技创新转化。④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地区,以数据要素为主要产出形态的新基建更能实现二者兼得。该研究提出正确认识新基建在实现促环保与稳增长兼得中的作用、强化其连通、融合与科技属性等建议,以助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 促环保 稳增长 成本效应 创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对微塑料去除及其影响研究进展
20
作者 郭培勋 许兵 +1 位作者 杨晓彤 姚兴洁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9,共8页
水体中微塑料(MPs)的存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有效去除水中的MPs是目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人工湿地(CWs)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水处理系统,已逐步应用于水体中MPs的去除。综述了MPs的来源分布及利用CWs中植物、基质、... 水体中微塑料(MPs)的存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有效去除水中的MPs是目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人工湿地(CWs)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水处理系统,已逐步应用于水体中MPs的去除。综述了MPs的来源分布及利用CWs中植物、基质、微生物、动物等去除MPs的研究进展,并详细评估了MPs对CWs中碳、氮、磷等元素去除的影响。MPs能调控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并对微生物的生长、群落组成和氮转化相关酶的活性造成影响,从而改变CWs中氮去除效率;MPs会对磷的去除产生负面影响,而对碳的影响较小,影响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微塑料 去除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