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珊·巴斯内特文学翻译思想述评 被引量:24
1
作者 段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8-92,共5页
苏珊.巴斯内特的文学翻译思想经历了文学翻译、文化翻译到翻译的文化研究的嬗变,其文学翻译思想包含了文学翻译的诗学研究和文学翻译的文化研究,表现了将文学翻译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相结合的文化诗学精神。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文化翻译 文化转向 后殖民翻译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的选择人性的阐释——从后殖民译论视角分析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原因 被引量:10
2
作者 严晓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51,共4页
梁实秋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是中国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的外在因素是特定历史背景下其理性选择的结果,内在因素是对其文学思想的阐释,前提条件是翻译策略的精心选择。从后殖民译论视角分析梁实秋翻译《莎士比... 梁实秋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是中国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的外在因素是特定历史背景下其理性选择的结果,内在因素是对其文学思想的阐释,前提条件是翻译策略的精心选择。从后殖民译论视角分析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原因,对于正确理解译本生成的历史条件、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译本对目标文化的影响等问题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翻译批评提供了新的思维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人性 后殖民译论 《莎士比亚全集》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殖民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论建设 被引量:1
3
作者 易小斌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7-129,共3页
20世纪后半叶,后殖民理论由西方蔓延到全球。在后殖民理论语境下,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问题成为国内理论界十分关注的研究课题。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下产生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该超越表象、立足现实、植根传统、加... 20世纪后半叶,后殖民理论由西方蔓延到全球。在后殖民理论语境下,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问题成为国内理论界十分关注的研究课题。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下产生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该超越表象、立足现实、植根传统、加强对话、融汇中西,努力寻找中国当代文论建设的出路,切实建立一个适应当前形势的,既具开放精神,又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当代文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当代文论 现实 实践 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性的盛宴:美国汉学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亮点和拐点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点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3-117,共5页
美国汉学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关注始于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尔后经李欧梵、Julia Lin(林明晖)诸人的努力而成为"合法"的但仍然是零星学者辛勤耕耘的学术领域。自八十年代开始,美国的现当代中国文学研究发展迅速,逐渐成... 美国汉学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关注始于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尔后经李欧梵、Julia Lin(林明晖)诸人的努力而成为"合法"的但仍然是零星学者辛勤耕耘的学术领域。自八十年代开始,美国的现当代中国文学研究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汉学中的"显学"之一。新一代学者受益于理论的爆炸和拓展的文本,贡献了许多引人注目的亮点和拐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汉学 现实主义 后殖民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批评 文化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殖民语境与翻译中的民族身份构建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景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99-104,共6页
20世纪80年代末期兴起的后殖民理论,以其鲜明的政治色彩契合了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翻译研究的文化范式,因而推进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给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翻译是文化身份的再现,以后殖民理论解析翻译的政治、翻... 20世纪80年代末期兴起的后殖民理论,以其鲜明的政治色彩契合了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翻译研究的文化范式,因而推进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给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翻译是文化身份的再现,以后殖民理论解析翻译的政治、翻译的典律和翻译的伦理,以及它们与构建民族文化身份的关系,指出它们对居于弱势文化的译者避免自我殖民和重新书写民族文化身份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民族身份 翻译政治 翻译典律 翻译伦理 自我殖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后殖民批评”论析
6
作者 章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6,共4页
中国后殖民批评以臆想的中西对抗代替对中国当前文化矛盾的深入分析,既背离了后殖民理论的基本精神,也失却了后殖民知识分子的伦理责任。中国后殖民批评的理论建设需在吸收后殖民理论真精神的基础上,直面本土现实问题,以业余知识分子态... 中国后殖民批评以臆想的中西对抗代替对中国当前文化矛盾的深入分析,既背离了后殖民理论的基本精神,也失却了后殖民知识分子的伦理责任。中国后殖民批评的理论建设需在吸收后殖民理论真精神的基础上,直面本土现实问题,以业余知识分子态度关注文化政治,祛除意识形态蔽障,行走在自由思想和纯粹知识的道路上,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颐武 后殖民理论 后殖民批评 第三世界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殖民理论的多维性视角和批判性策略
7
作者 张鹿鹿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10-113,共4页
西方对东方进行的从经济到文化的控制和支配,激发了主要以具有东方血统的知识分子为主的后殖民理论家从意识形态、两性平权、劳动价值和民族特性的角度对殖民主义及后殖民主义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和批判。后殖民主义理论揭露了西方殖民... 西方对东方进行的从经济到文化的控制和支配,激发了主要以具有东方血统的知识分子为主的后殖民理论家从意识形态、两性平权、劳动价值和民族特性的角度对殖民主义及后殖民主义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和批判。后殖民主义理论揭露了西方殖民者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曲解和对第三世界女性的妖魔化塑造,反思后殖民地国家人民惯于作宗主国的附属而缺少身份意识,强调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里的平等对话,以杂糅策略解构殖民者的霸权意识。呼吁人们重新建构对当今东西方文化关系的批判视角,摆脱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多维度地审视世界各国各民族平等共存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理论 批判 反思 劳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后殖民语境下的《逃生》
8
作者 潘守文 《山东外语教学》 2005年第5期105-108,共4页
阿特伍德的<逃生>与其说是阐明了加拿大民族为求生存所做的积极努力,不如说是揭露了加拿大文化在英美殖民主义压迫下出现的自卑、焦虑和恐惧等病态.然而阿特伍德将民族病态当作民族的文化和文学的本质特征,却在客观上表明了对殖... 阿特伍德的<逃生>与其说是阐明了加拿大民族为求生存所做的积极努力,不如说是揭露了加拿大文化在英美殖民主义压迫下出现的自卑、焦虑和恐惧等病态.然而阿特伍德将民族病态当作民族的文化和文学的本质特征,却在客观上表明了对殖民文化的认可和屈从.从阿特伍德本人的文学创作来看,构建后殖民时代真正具有加拿大民族自身特点的文学和文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逃生,加拿大民族似乎仍然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伍德 《逃生》 后殖民理论 文化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后现代哲学精神的近期扩展
9
作者 刘宏勋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3-61,共9页
国际性的后现代文化思潮势衰之后 ,西方后现代哲学精神并没有从而减弱其复杂的影响 ,相反 ,却仍在继续扩展之中。据初步考察 ,近期以来的后现代哲学精神 ,一直在向西方社会科学领域广泛冲击和渗透 ,同时 ,还在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中变应... 国际性的后现代文化思潮势衰之后 ,西方后现代哲学精神并没有从而减弱其复杂的影响 ,相反 ,却仍在继续扩展之中。据初步考察 ,近期以来的后现代哲学精神 ,一直在向西方社会科学领域广泛冲击和渗透 ,同时 ,还在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中变应着 ,又对马克思主义学派引起理论解构反应 ,并在女权主义中有力地表现着 ,而后现代哲学本身内部的交流则呈现为互动变异之态。因此 ,对于西方后现代哲学精神的近期动态仍有给予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哲学精神 后现代社会科学 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 后马克思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 女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