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山名茶蒙顶甘露和蒙山毛峰特征香气成分的GC-MS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许靖逸 陈昌辉 +1 位作者 周方勇 杜晓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57,共9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 GC-MS)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蒙山茶原产地保护区域内蒙泉、后盐、陇西3个产地及保护区外合江产地蒙顶甘露和蒙山毛峰香气成分的特征与差异.结果表明,在鉴定...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 GC-MS)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蒙山茶原产地保护区域内蒙泉、后盐、陇西3个产地及保护区外合江产地蒙顶甘露和蒙山毛峰香气成分的特征与差异.结果表明,在鉴定的63种香气成分中,醇类和醛类占一半以上(59.16%~71.42%).在蒙顶甘露和蒙山毛峰的香气组分中均以植醇、香叶醇、L-芳樟醇、壬醛和正庚醛这5个成分所占比例较高;保护区内蒙顶甘露和蒙山毛峰最重要的香气特征是植醇和壬醛含量显著高于保护区外,其总量分别占保护区中心内甘露的29.95%和毛峰的40%、保护区外甘露的0%和毛峰的11.27%,同时也是区别于其他名优绿茶的最主要的香气成分.由保护区中心向外延伸,蒙顶甘露和蒙山毛峰的香型有相似的变化规律:由保护区中心的板栗香型经中间的铃兰类鲜爽花香型逐渐过渡至边沿的蜜糖香、花香型.总体上,原产地保护区域内蒙顶甘露和蒙山毛峰的香气品质优于其他非原产地保护区域的蒙顶甘露和蒙山毛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顶甘露 蒙山毛峰 香气 气相色谱 质谱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八角挥发油的提取研究与GC-MS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刘红星 阳小勇 +1 位作者 黄初升 齐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149-151,共3页
In this paper,the Illilium verum Hook.f.grow at mountain of Dayao of Jinxiu in Guangxi,Volatile oil was extracted by soxhet method and steam distillation.All the volatile oil was analyzed by GC-MS,the result show the ... In this paper,the Illilium verum Hook.f.grow at mountain of Dayao of Jinxiu in Guangxi,Volatile oil was extracted by soxhet method and steam distillation.All the volatile oil was analyzed by GC-MS,the result show the ingredients and rate of product were change greatly,The major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trans-anethole,estragole and anisaldehyde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am distillation Volatile oil ANETHOL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EXTRA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甘肃蚤缀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雷宁 马萍 +3 位作者 许本善 吕亚丽 杜树山 张以善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0-134,共5页
研究藏药甘肃蚤缀的脂溶性成分,进一步揭示该药材的化学成分,为这一传统藏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甘肃蚤缀全草,滤液浓缩后用石油醚萃取,得到脂溶性部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结合计算... 研究藏药甘肃蚤缀的脂溶性成分,进一步揭示该药材的化学成分,为这一传统藏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甘肃蚤缀全草,滤液浓缩后用石油醚萃取,得到脂溶性部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及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化合物谱库检索进行鉴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从甘肃蚤缀石油醚部位共分离鉴定出25个化合物,相对含量占总含量的91.31%,包括脂肪类、甾体、三萜及芳香化合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蚤缀 脂溶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Arenaria kansuensis MAXIM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FID、HS-SPME-GC-MS与电子鼻技术评价不同水果发酵酒的香气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徐康 路遥 +2 位作者 宋英珲 张召全 郭萌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9-236,共8页
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gas chromatography with hydrogen 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GCFID)、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 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gas chromatography with hydrogen 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GCFID)、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分析6种果酒中的挥发性成分,评价果酒风味轮廓特征的差异性。结果表明,GC-FID定量测定樱桃李酒,其中异戊醇、活性戊醇、β-苯乙醇含量最高,乙酸乙酯含量最低;木瓜酒中正丙醇、2,3-丁二醇、癸酸乙酯、乙酸含量最高; 3-羟基-2-丁酮含量在樱桃李酒中最高,山楂酒、甜橙酒中最少。HP-SPME-GC-MS鉴定果酒中挥发性物质94种,其中醇类23种,酯类43种,醛酮类10种,酸类8种,酚类2种,苯环类5种,烷烃类3种。山楂酒、菠萝酒、木瓜酒、甜橙酒、无花果酒和樱桃李酒中香气物质数量分别为34、44、45、45、33、47种。其中山楂酒、木瓜酒和无花果酒中未检出酚类、烷烃类物质。电子鼻对不同果酒香气的区分效果无重叠,W5S传感器区分果酒香气能力最强。比较而言,菠萝酒和樱桃李酒的口感更圆润,香气更愉悦,感官得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酒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 with hydrogen 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 GC-FID) 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电子鼻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姜黄挥发油化学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强悦越 韦航 +4 位作者 方灵 吴妙鸿 谭索 曾绍校 傅建炜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0年第1期147-153,共7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福建姜黄挥发油,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进样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姜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姜黄挥发油含有量为7.2%(mL/g),从姜黄挥发油中共分出62个色谱峰,初步鉴定出了其中的5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福建姜黄挥发油,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进样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姜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姜黄挥发油含有量为7.2%(mL/g),从姜黄挥发油中共分出62个色谱峰,初步鉴定出了其中的51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总量的98.41%。在鉴定的化合物中,主要为单萜类化合物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其中新发现一种主要成分为β-柏木烯,相对含量占比高达26.58%,这可作为福建姜黄挥发油的特征成分和主要品质指标。本研究结果将为福建姜黄植物药材的品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挥发油 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ead 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法测定黄酒和食用酒精中的氨基甲酸乙酯 被引量:8
6
作者 华颖 茅佩卿 刘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96-202,共7页
建立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快速测定黄酒和食用酒精中氨基甲酸乙酯(ethylcarbamate,EC)的分析方法。以黄酒和食用酒精为研究对象,样品经过碱性硅藻土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后,用GC-MS进... 建立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快速测定黄酒和食用酒精中氨基甲酸乙酯(ethylcarbamate,EC)的分析方法。以黄酒和食用酒精为研究对象,样品经过碱性硅藻土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后,用GC-MS进行测定,同位素内标法定量。氨基甲酸乙酯在10~600μg/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 3。加标水平为5、100、250μg/kg 3个浓度条件下,在黄酒中的加标回收率为81.2%~89.5%,每个加标水平测定6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7%~5.0%;在食用酒精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1.2%~99.4%,每个加标水平测定6次的RSD为3.1%~4.1%。方法的检出限为1.0μg/kg,方法的定量限为3.0μg/kg。该方法定量准确、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黄酒和食用酒精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食用酒精 氨基甲酸乙酯(ethylcarbamate EC)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姜黄及姜黄浸膏中提取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红星 陈福北 +1 位作者 黄初升 何冬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146-148,共3页
The volatile oil was extracted from Curcuma longa and Turmeric oleoresin by Soxhelt method with petroleum ether.All the volatile oil was analyzed of chemical component by the method of GC-MS,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t... The volatile oil was extracted from Curcuma longa and Turmeric oleoresin by Soxhelt method with petroleum ether.All the volatile oil was analyzed of chemical component by the method of GC-MS,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calculated using square peaks to normalization.On the volatile oil of Curcuma longa 35 peaks were separated and 21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which accounted for 89.10%,the ma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was (-)-Zingiberene(22.12%),β-Sesquiphellandrene(15.24%),α-Turmerone (11.30%),β-Turmerone (8.87%),Ar-turmerone(8.20%),but on the volatile oil of Turmeric oleoresin 32 peaks were separated,of which 21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which accounted for 90.12% the ma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was (-)-Zingiberene(23.92%),β-Sesquiphellandrene(15.73%),Ar-turmerone(12.89%),β-Turmerone(1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cuma Longa Turmeric oleoresin Volatile oil Chemical component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Soxhel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乳化炸药及其残留物中特征组分的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周红 孙玉友 徐建中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74-275,277,共3页
The emulsible explosives and its post-blast residues were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A sensitive analysis method has been established.
关键词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emulsible EXPLOSIVE RESIDU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木屑催化热解及热解油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志超 仲兆平 +1 位作者 丁宽 张波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94,共4页
以松木屑为原料,选取无水Na2CO3、无水Al2O3、凹凸棒土、ZSM-5共4类催化剂,利用管式炉实验及色质联用(GC-MS)分析仪进行热解特性研究,探索了热解产物产率和组分特性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松木屑在热解温度为550,℃时,产油率达到最大... 以松木屑为原料,选取无水Na2CO3、无水Al2O3、凹凸棒土、ZSM-5共4类催化剂,利用管式炉实验及色质联用(GC-MS)分析仪进行热解特性研究,探索了热解产物产率和组分特性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松木屑在热解温度为550,℃时,产油率达到最大值51.47%(质量分数);无催化剂条件下松木屑热解油主要成分为酸类化合物,加催化剂条件下松木屑热解油主要成分为酸类和酮类化合物,催化剂的加入主要影响了呋喃类、醇类、糖类和含氮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ZSM-5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佳,其能够提高热解油产率,其对应的热解油中酯类、呋喃类和芳香族类等能够提高热解油品质的化合物质量分数均较高,而糖类、含氮类等化合物质量分数较低,能够提高热解油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木屑 催化热解 热解油 色质联谱(gc-m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烯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质测定 被引量:13
10
作者 郝静梅 孙志高 +2 位作者 盛冉 方明 于奉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3-179,共7页
以柠檬烯为原料,利用乙醇注入法制备柠檬烯纳米脂质体。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胆固醇添加量、柠檬烯添加量、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的温度为影响因素,以包封率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 以柠檬烯为原料,利用乙醇注入法制备柠檬烯纳米脂质体。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胆固醇添加量、柠檬烯添加量、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的温度为影响因素,以包封率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柠檬烯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得到柠檬烯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胆固醇的添加量为8.8 mg、柠檬烯添加量为12.7 mg、PBS温度为51℃,在此条件下柠檬烯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为(67.44±0.58)%,与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为0.4%,重现性良好,平均粒径为(165.4±2.08)nm,PDI为(0.185±0.011),Zeta电位值为(-16.23±0.569)m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烯 纳米脂质体 乙醇注入法 包封率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等级金华火腿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赵冰 张顺亮 +6 位作者 李素 乔晓玲 陈文华 李家鹏 曲超 艾婷 王守伟 《肉类研究》 2014年第9期7-12,共6页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thermal desorption-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TD-GC-MS)检测不同等级、不同部位金华火腿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的金华火腿挥发性风味物质具有很大的差异,相同等级金华火腿不同...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thermal desorption-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TD-GC-MS)检测不同等级、不同部位金华火腿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的金华火腿挥发性风味物质具有很大的差异,相同等级金华火腿不同部位之间差别也很大。特级火腿第一签中甲苯、苯甲醛和壬醛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1.74%、9.93%和8.64%;第二签中γ-丁内酯、壬醛和甲苯相对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0.49%、10.23%和8.76%;第三签中壬醛、异戊酸、2-戊基呋喃相对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4.12%、8.69%和8.01%。一级火腿第一签中2-戊基呋喃、己醛和壬醛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7.85%、14.70%和12.07%;第二签中苯酚、四氢香叶醇和甲苯相对含量最高,分别达到44.81%、17.43%和4.04%;第三签中己醛、四氢香叶醇、α-蒎烯相对相对含量最高,分别达到25.75%、13.89和6.90%。二级火腿第一签中壬醛、己醛和反式-2-癸烯醛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4.91%、12.71%和6.89%;第二签中己醛、2,3,5,6-四甲基吡嗪和正丁酸相对含量最高,分别达到23.74%、15.82%和6.58%;第三签中壬醛、己醛、δ-壬内酯相对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9.27%、15.28%和5.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华火腿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风味物质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芝松口蘑与红菇蜡伞子实体香气成分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薛蓓 罗章 +3 位作者 刘振东 李梁 扎罗 王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5-230,共6页
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联合气质联用技术分别对松口蘑和红菇蜡伞子实体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和比较分析,以期建立准确、快速、高效的鉴别方法。结果显示,松口蘑检测到74种香气成分,红菇蜡伞检测到72种香气成分,松口蘑相较红菇蜡伞... 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联合气质联用技术分别对松口蘑和红菇蜡伞子实体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和比较分析,以期建立准确、快速、高效的鉴别方法。结果显示,松口蘑检测到74种香气成分,红菇蜡伞检测到72种香气成分,松口蘑相较红菇蜡伞检测到特有的香气成分14种,包括乙醛、庚醛等6种醛类,2(5H)-呋喃酮1种酮类,3-苯丙醇1种醇类,正己酸乙酯、丙位戊内酯2种酯类,萜品烯和异松油烯等4个烯烃类;红菇蜡伞相较松口蘑,检测到特有的香气成分16种,包括2-丁基-2-辛烯醛1种醛类,3-羟基-2-丁酮、甲基庚烯酮等4种酮类,丁醇等5种醇类,(1-羟基-2,4,4-三甲基戊-3-基) 2-甲基丙酸酯1种酯类,异丁酸、丁酸等3种羧酸类,邻甲酚1种酚类,乙二醇单丁醚1种醚类,N-甲基吡咯烷酮1种含氮化合物。经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红菇蜡伞中的主要特征性香气成分为:己醛、3-羟基-2-丁酮、3-辛烯酮、2-甲烯基丁内酯、异戊酸;松口蘑中为:异戊醛、庚醛、壬醛、2,5,2-三甲基吡嗪、2,6,2-三甲基吡嗪。同时对松口蘑与红菇蜡伞干品挥发性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对比发现,松口蘑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关系为醛类>烯烃类>醇类>酯类,红菇蜡伞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关系为醛类>醇类>烯烃类>酯类。通过松口蘑与红菇蜡伞子实体干品香气成分的比较分析可为市售的2种产品的快速检验鉴别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口蘑 红菇蜡伞 挥发性香味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香蜂草精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峰 董明辉 +3 位作者 高梦园 舒方 孙冬冬 汪维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9-113,共5页
该文采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steam distillation,SD)对柠檬香蜂草提取精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精油成分,制备成不同体积分数稀释液,通过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测定柠檬香蜂草精油对... 该文采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steam distillation,SD)对柠檬香蜂草提取精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精油成分,制备成不同体积分数稀释液,通过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测定柠檬香蜂草精油对3种食源性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四联球菌)的药物敏感性,筛选敏感菌株,最后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 50)。测得柠檬香蜂草精油中脂肪族占25.91%,芳香族占20.16%,萜类占53.93%。且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弱,对四联球菌抑制作用最强,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抑制强度随精油浓度升高而升高,经计算,柠檬香蜂草精油对四联球菌的IC 50为457μg/mL。最终判断柠檬香蜂草精油对四联球菌有较好抑制作用,且起抑菌作用的物质为β-石竹烯、香茅醇和柠檬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香蜂草精油 四联球菌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代谢组学用于羽扇豆醇干预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机理探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史栋栋 况媛媛 +3 位作者 王桂明 彭章晓 王彦 阎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8-283,共6页
应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结合细胞周期实验,研究羽扇豆醇体外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作用机理。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正交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OPLS-DA)可以很好地区分羽扇豆醇作用的MCF-7细胞代谢... 应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结合细胞周期实验,研究羽扇豆醇体外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作用机理。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正交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OPLS-DA)可以很好地区分羽扇豆醇作用的MCF-7细胞代谢谱与对照组细胞代谢谱,模型参数为:R2 Ycum=0.988,Q2 Ycum=0.964。VIP(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值大于1的差异代谢物进一步用t检验进行单位分析,选择t<0.05(VIP>1)的代谢物作为羽扇豆醇作用组的生物标志物,得到琥珀酸、磷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11种代谢差异物。结合羽扇豆醇将细胞周期抑制在G1期这一现象,推测羽扇豆醇可能是主要抑制了三羧酸循环中的琥珀酰辅酶A的生成和底物磷酸化生成ATP的反应来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本实验从代谢组学角度为乳腺癌抗肿瘤机制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羽扇豆醇 MCF-7 细胞 乳腺癌 抑制机理 正交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 细胞代谢组学 细胞周期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制时间对中式烤五花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薇 陈敏 +4 位作者 徐雅倩 周虔 乔兴 周晓燕 朱文政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4-58,共5页
以猪五花肉为研究对象,利用万能蒸烤箱,研究恒定温度160℃条件下,不同烤制时间(5,10,15,20,25 min)对中式烤五花肉挥发性物质的影响。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 以猪五花肉为研究对象,利用万能蒸烤箱,研究恒定温度160℃条件下,不同烤制时间(5,10,15,20,25 min)对中式烤五花肉挥发性物质的影响。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仪进行分析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中式烤五花肉在烤制时间下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醛类化合物7种、酯类化合物4种、醇类化合物8种、烃类化合物14种、其他化合物7种。从不同时间段来看,中式烤五花肉在烤制过程中,随着烤制时间的变化,在烤制25 min的条件下产生的挥发性物质数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式烤五花肉 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吸附同步净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产品中痕量的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 被引量:5
16
作者 丁立平 蔡春平 +2 位作者 林永辉 吴文凡 方祥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9-313,共5页
为了考察水产品中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的残留量,建立了水产品中痕量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测定的多重吸附同步净化(MASP)-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以乙腈高速匀浆提取样品,应用 MASP 方法对样品同时进行提取、盐析和净化,并采用... 为了考察水产品中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的残留量,建立了水产品中痕量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测定的多重吸附同步净化(MASP)-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以乙腈高速匀浆提取样品,应用 MASP 方法对样品同时进行提取、盐析和净化,并采用 GC-MS 在选择离子监测( SIM)模式下测定水产品中的痕量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以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选用 DB-5 MS 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采用电子轰击电离源,二甲苯麝香的选择监测离子为 m / z 282、297、265,酮麝香为 m / z 279、294、191。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在1~100μg / kg 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不低于0.999,检出限(S / N =3)为0.30μg / kg。明虾、花蛤和鳗鱼空白样品中1.0、2.0、10.0μg / kg 3个添加水平下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的加标回收率为79%~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13.3%。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可用于水产品中痕量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的日常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吸附同步净化 气相色谱-质谱 二甲苯麝香 酮麝香 水产品 multiple adsorption synchronous purification( MASP)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进出口水产品中氟乐灵残留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晓玉 付建 +3 位作者 隋涛 曹鹏 池连学 娄喜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15-317,共3页
采用液液萃取的前处理方式,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水产品中氟乐灵的残留量。水产品经过匀质,丙酮提取,正己烷进行液液分配,弗罗里硅土柱净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和确认,... 采用液液萃取的前处理方式,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水产品中氟乐灵的残留量。水产品经过匀质,丙酮提取,正己烷进行液液分配,弗罗里硅土柱净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和确认,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在5~1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相关系数R2为0.99996,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均为1.0μg/kg。分别在鳗鱼、梭子蟹、黄花鱼、印度虾和蛤蜊5种水产品中添加1~4μg/L氟乐灵,回收率在82.0%~93.6%之间。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以满足水产品中氟乐灵的定性定量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水产品 氟乐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法对菌体蛋白氨基酸分离鉴定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凤柱 谭之磊 +3 位作者 时艺翡 宋富 钟其顶 贾士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分别采用氮吹法、烘干法和真空冷冻干燥法对淀粉酶产色链霉菌的菌体蛋白氨基酸进行干燥处理,使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对相应氨基酸衍生物的出峰时间及峰面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氮吹法和烘干法,经真空冷冻干燥法预处理后,所需的16... 分别采用氮吹法、烘干法和真空冷冻干燥法对淀粉酶产色链霉菌的菌体蛋白氨基酸进行干燥处理,使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对相应氨基酸衍生物的出峰时间及峰面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氮吹法和烘干法,经真空冷冻干燥法预处理后,所需的16种氨基酸衍生物均可被检出,因此,真空冷冻干燥法是淀粉酶产色链霉菌中菌体蛋白氨基酸的可靠制备方法。该方法的建立为今后开展13C同位素代谢通量分析,深入阐明ε-聚赖氨酸生产机制,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酶产色链霉菌 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联用 氨基酸 干燥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小麦粉加热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美婷 王缤晨 +3 位作者 肖琳 柴多 姜雨萌 董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21-228,共8页
热加工是面食制品风味形成的主要过程。该文以发酵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应用气质联用技术探究了其在热加工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发酵小麦粉在加热过程中,共发现88种挥发性化合物,分别为醛类19种、醇类15种、酮类11种、含... 热加工是面食制品风味形成的主要过程。该文以发酵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应用气质联用技术探究了其在热加工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发酵小麦粉在加热过程中,共发现88种挥发性化合物,分别为醛类19种、醇类15种、酮类11种、含苯衍生物15种、呋喃类11种、酸酯类10种和杂环类化合物7种。当加热温度高于110℃时,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开始明显增加,温度达到120℃时,各挥发性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变化最为显著。该文测定了各挥发性成分的形成温度,在60~100℃时,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由C6~C10挥发性醛类和醇类组成。而在超过100℃,特别是在120℃时,形成了许多长碳链的醛类和醇类、呋喃类、酸类、酯类和含氮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小麦粉 发酵 热加工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e-dependent categorization of volatile aroma compound formation in stewed Chinese spicy beef using electron nose profile coupled with thermal desorption GC–MS detection 被引量:25
20
作者 Hui Gong Zhen Yang +4 位作者 Meng Liu Zhijia Shi Jiapeng Li Wenhua Chen Xiaoling Qiao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2017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In the present study,flavor profiles of Chinese spiced beef in the cooking process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by electronic nos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with a thermal desorption system(TDS),and ... In the present study,flavor profiles of Chinese spiced beef in the cooking process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by electronic nos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with a thermal desorption system(TDS),and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A total of 82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and 3-methyl-butanal,pentanal,hexanal,-xylene,heptanal,limonene,terpinene,octanal,linalool,4-terpinenol,-terpineol,and(E)-anethole were identified as the characteristic flavor compounds in Chinese spiced beef.Variation in the content of volatile components produced by different cooking processes was observed.In general,a cooking time of 4 h resulted in optimal flavor quality and stability.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lectronic nose could profile and rapidly distinguish variation among different cooking time.The volatile profiling by TDS-GC–M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electronic nose,in combination with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are a promising tool for control the cooking process of spiced be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ef flavor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Electronic nose Thermal desorption system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