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纾困点、动力源与突破口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凤平 郝思宇 +1 位作者 宋妍 黄蕊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2,共9页
水利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着重探讨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面临的主要发展困境、存在的发展动力以及如何着力突破等问题,以科技、效能、质量、绿色四个维度为主线,分析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需要面对的主要纾困点... 水利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着重探讨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面临的主要发展困境、存在的发展动力以及如何着力突破等问题,以科技、效能、质量、绿色四个维度为主线,分析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需要面对的主要纾困点;分析科技维度中的“智慧水利建设+数字技术应用”、效能维度中的“资源优化配置+资源高效利用”、质量维度中的“国家水网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绿色维度中的“倡导多元共治+绿色金融政策”等对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动力;提出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水利智能化水平、以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科学决策能力、以加强标准执行保障工程质量和供水安全、以推进绿色施工和完善监测网站为突破口,化解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瓶颈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新质生产力 智慧水利建设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内涵特征与发展重点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晓璇 郑垂勇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水利新质生产力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资源的高效管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其内涵特征与发展重点以及它在水利领域的具体体现,有助于促进水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得出新质生产... 水利新质生产力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资源的高效管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其内涵特征与发展重点以及它在水利领域的具体体现,有助于促进水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得出新质生产力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发展路径,结合水利行业特点,对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六大特征和五大发展重点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阐释了水利新质生产力对现代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揭示了科技创新在推动水利产业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通过前沿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发展等手段实现水资源管理的优化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演进 高质量发展 水利新质生产力 水利行业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新质生产力评价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卓媛 黄宇云 +2 位作者 夏函 周利 王艺蒙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8,169,共8页
为定量衡量区域的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在梳理其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科技生产力、数字生产力、绿色生产力为准则的评价方法,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熵权-TOPSIS的评价模型,并量化了区域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等级。利用评价模... 为定量衡量区域的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在梳理其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科技生产力、数字生产力、绿色生产力为准则的评价方法,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熵权-TOPSIS的评价模型,并量化了区域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等级。利用评价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及其11个省市开展了水利新质生产力评价,结果表明:2018—2022年,长江经济带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逐步从中等提升至中高等;东部地区的水利新质生产力总体高于中西部地区,科技生产力、数字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东、中、西部11个省市的政策导向、经济规模、资源配置等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新质生产力 科技生产力 数字生产力 绿色生产力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法治挑战与制度回应
4
作者 贾宸妍 晋海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3,共9页
为推动现代水利行业革新,需全方位、多维度推进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其中法治保障是核心内驱力。法治在培育新质水利劳动者、革新新质水利生产资料、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当前水利新质生产力的革命性发展引发了多重... 为推动现代水利行业革新,需全方位、多维度推进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其中法治保障是核心内驱力。法治在培育新质水利劳动者、革新新质水利生产资料、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当前水利新质生产力的革命性发展引发了多重法治挑战,主要体现在水利新兴领域立法不足、执法整体效能低下、司法资源配置不合理、水利市场主体守法意识淡薄等方面。应健全动态水利立法体系,构建水利智慧执法配套制度,创新流域司法协同治理机制,完善守法激励机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链条回应法治挑战。通过将法治与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既能保障水利新质生产力在法治保障下高效高质发展,又能为水利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筑牢制度根基,最终实现水安全、水生态与水利经济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新质生产力 数字化转型 法治保障 制度构建 技术创新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我国水利经济技术创新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
5
作者 陈积志 李秀菊 张文坤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4,共5页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的新型生产力形态,可以加速我国水利经济技术创新步伐,为我国水利经济技术创新提供发展新机遇。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新质生产力赋能是促进...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的新型生产力形态,可以加速我国水利经济技术创新步伐,为我国水利经济技术创新提供发展新机遇。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新质生产力赋能是促进我国水利经济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方法。从新质生产力赋能视角出发,根据新质生产力在技术创新发展过程中的机制作用和动态变化,提出新质生产力赋能我国水利经济技术创新的价值逻辑,分析新质生产力、水利经济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引领创新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深化专业供给,对我国水利经济企业技术创新有发展赋能、转型赋能、专业赋能的赋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技术创新 水利经济 价值逻辑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水土保持监测融合在江玉高速中的应用
6
作者 岳焕丽 邓肯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7-193,共7页
近年来,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时代要求。有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单位,还存在监测手段不丰富、监测信息化水平不高、监测效率低等问题。在水土保持加强监管的大背景下,应积极运用新质生产力与传统水土保持监测业务融合,提升监测... 近年来,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时代要求。有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单位,还存在监测手段不丰富、监测信息化水平不高、监测效率低等问题。在水土保持加强监管的大背景下,应积极运用新质生产力与传统水土保持监测业务融合,提升监测手段,提高监测水平。铜仁市江口至玉屏高速公路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过程中构建遥感技术、无人机监测、视频监控、地面监测、大数据平台等多方法及多维度的监测体系。该监测体系发挥遥感影像的范围广、历史可追溯,无人机技术的精准化识别、视频监管的实时性、地面监测的直观性,大数据平台分析、预警功能等多种技术手段的各自优势,形成“组合拳”式监测体系,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通过对比分析遥感技术和无人机监测的精度,验证数据准确性。结果表明,遥感监测及无人机监测精度均达到95%以上,满足《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水土保持监测 遥感技术 无人机航拍 视频监控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领新时代水土保持之科技前瞻 被引量:7
7
作者 姜德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对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新时代水土保持攻坚的目标与任务。新时代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支撑十分重要和紧迫...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对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新时代水土保持攻坚的目标与任务。新时代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支撑十分重要和紧迫,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快科技创新和应用: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减量降级目标与评价,实行水土保持率不同阈值的区域水土保持分类指导,构建水土保持功能分析指标体系,探索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提升技术;建立水土保持重点区域空间管控制度,实施差别化管理,探索并推广不同类型农林开发活动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智慧管理,水土流失风险评价与智能预警,建立绿色设计绿色施工标准,探索视频监控与跟踪管理;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技术支撑,以生态清洁小流域促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探索水土流失治理中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提升技术,推进水土流失科学治理智慧指导与智能管理;加快水土保持碳汇研究与市场交易,建立水土保持生态损害价值评估体系,深化水土流失测报与动态监测等基础研究。以创新理论、技术、机制的新探索,全面提升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服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科学技术 新质生产力 创新 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长江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
8
作者 许全喜 许继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共7页
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是破解长江新老水问题、提升流域安全保障能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结合长江治理保护新阶段特征和面临的挑战,基于新质生产力概念,从生态水利科技创新、生产要素数字智能化、产业绿... 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是破解长江新老水问题、提升流域安全保障能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结合长江治理保护新阶段特征和面临的挑战,基于新质生产力概念,从生态水利科技创新、生产要素数字智能化、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等方面,探讨长江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路径和原则要求,并提出加强近自然水工程、数字孪生、节水减污降碳、流域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建议,以促进长江生态化、智慧化、绿色化和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长江流域 水利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南水北调中线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
9
作者 段春建 王哲 +1 位作者 张铁财 杨治国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46-152,共7页
聚焦新时代背景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面临的挑战,系统阐述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理念、特性、发展路径及其对国家战略发展的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并提出水利新质生产力驱动其高质量发展的... 聚焦新时代背景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面临的挑战,系统阐述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理念、特性、发展路径及其对国家战略发展的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并提出水利新质生产力驱动其高质量发展的多维路径策略: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作为根本基石,确保调水安全;围绕空间均衡原则,构建高效利用体系,优化资源配置;依托科技创新引擎,推进水资源治理现代化,提升治理能力;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以管理水平提升为基石,健全水资源管理与调度体系,增强系统运营效率。本研究成果丰富了南水北调中线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为其未来实践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水利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 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技术在我国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史明昌 李智广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4,共4页
随着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无线通讯技术、3S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水土保持工作日益自动化、数字化和高效化。围绕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技术框架,阐述了新技术在水... 随着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无线通讯技术、3S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水土保持工作日益自动化、数字化和高效化。围绕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技术框架,阐述了新技术在水土保持调查、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监理、监测等各个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基于新技术应用体系,把水土保持工作各项内容纳入统一的空间信息管理系统之中的思想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技术 水土保持 空间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5
11
作者 郑学东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7-173,共7页
精细化、智能化是当今科技发展的大趋势,空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水利现代化进程。综合论述了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场景和发展现状;分析了传统“3S”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全面总结了长江科... 精细化、智能化是当今科技发展的大趋势,空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水利现代化进程。综合论述了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场景和发展现状;分析了传统“3S”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全面总结了长江科学院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20年来在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在防汛抗旱减灾、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监测与评价、河湖管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典型案例。探讨了进一步围绕水利全要素立体感知、水利大数据综合利用、人工智能与水利业务深度融合等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 水利现代化 智慧水利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能力视角下水利新技术推广的管理机制设计
12
作者 杨晨 潘宏亮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26,共5页
水利新技术推广的管理机制是增强需求方吸收能力,提高推广率,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解决方案。本文以吸收能力理论为指导,以提高推广率为目标,挖掘了水利新技术推广管理机制内涵,推演出吸收能力视角下水利新技术管理机制组成部分... 水利新技术推广的管理机制是增强需求方吸收能力,提高推广率,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解决方案。本文以吸收能力理论为指导,以提高推广率为目标,挖掘了水利新技术推广管理机制内涵,推演出吸收能力视角下水利新技术管理机制组成部分——激励机制、服务标准化机制、协调机制,并探讨了三个机制支撑水利新技术需求方吸收能力提升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能力 水利新技术推广 管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装配式渠槽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长顺 张景奎 +1 位作者 郑继 吴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1期194-197,229,共5页
为响应和贯彻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精神,引领装配式结构更快更广的服务农田水利建设。从材料选用及性能、结构设计、模具制作与生产、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新型装配式渠槽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技术,以期为新型渠系装... 为响应和贯彻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精神,引领装配式结构更快更广的服务农田水利建设。从材料选用及性能、结构设计、模具制作与生产、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新型装配式渠槽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技术,以期为新型渠系装配式建筑物应用技术革新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 装配式渠槽 农田水利 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工程联合调度在2020年长江洪水防御中的作用 被引量:26
14
作者 金兴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14,共7页
2020年汛期长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干流先后出现5次编号洪水过程,长江上游寸滩站还原计算后的洪峰和洪量达到100 a一遇,超过1981年7月的洪水。长江水利委员会强化监测预报预警,统筹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等防洪需求,充分发挥水库群拦洪... 2020年汛期长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干流先后出现5次编号洪水过程,长江上游寸滩站还原计算后的洪峰和洪量达到100 a一遇,超过1981年7月的洪水。长江水利委员会强化监测预报预警,统筹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等防洪需求,充分发挥水库群拦洪削峰作用,科学有序实施了水库群、洲滩民垸、排涝泵站等水工程联合调度。通过对长江流域水工程调度体系、水库群防洪调度目标进行系统介绍,结合2020年水工程调度实践,分析了调度成效,并思考了调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2020年汛期,通过实施水工程联合调度,降低长江干流川渝河段洪峰水位2.9~3.3 m,降低中下游干流宜昌至大通河段最高水位0.3~3.6 m,避免了宜昌至石首河段水位超保证水位,缩短中下游干流各站超警时间8~22 d。上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措施的应用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经过2020长江流域性大洪水考验,深刻认识到在实时调度中使用水文气象预报可以更好地发挥水工程的防洪减灾等综合效益。提出今后要引进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新技术,采用机理模型与数据驱动模型相结合,突破传统预报调度技术瓶颈,建设以全流域模拟为基础的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综合调度支持系统,提升预报调度能力和水平,为建设安澜长江提供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程联合调度 2020年长江洪水 流域性大洪水 预报调度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治”工程区坡耕地治理技术创新与推广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正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97-101,共5页
在长期的坡耕地治理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如:在土多石少,石料短缺的地方,用混凝土预制件筑坎;在实施坡改梯的同时,按照分段拦蓄、除害兴利的原则,在坡面上布设截水沟、排洪沟、引水渠、沉沙池、蓄水池等,形成从坡顶... 在长期的坡耕地治理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如:在土多石少,石料短缺的地方,用混凝土预制件筑坎;在实施坡改梯的同时,按照分段拦蓄、除害兴利的原则,在坡面上布设截水沟、排洪沟、引水渠、沉沙池、蓄水池等,形成从坡顶到坡脚的蓄、引、排、灌系统;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每隔一定坡间距,种植一行或多行速生、萌生力强、经济价值较高的灌木或灌草,形成一条条生长茂密的灌丛或灌草丛,即植物篱等。实施这些措施后,不仅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对长治工程20 a来积累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坡耕地 技术推广 “长治”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型拦河坝在水利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
16
作者 王福星 《现代农业研究》 2016年第10期65-65,共1页
本文介绍了拦河坝工程的重要性,并根据新型拦河坝在水利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分析了目前新型拦河坝工程发展现状,并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及建议.
关键词 新型拦河坝 水利工程 推广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