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rmogravimetric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 kinetic models for medical wast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polyvinyl chloride-transfusion tube 被引量:2
1
作者 邓娜 王维维 +2 位作者 崔文谦 张于峰 马洪亭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1034-1043,共10页
Thermogravimetric study of medical transfusion tube (MTT) waste containing polyvinyl chloride (PVC)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er (TGA) with N2, at different heating rates of 5, 10, 20, 30... Thermogravimetric study of medical transfusion tube (MTT) waste containing polyvinyl chloride (PVC)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er (TGA) with N2, at different heating rates of 5, 10, 20, 30, 50 ℃/min. The purpose is to obtain 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and kinetic parameters of medical wast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yrolysis behavior of the MTT sample is in agreement with its main ingredient of PVC, appearing two stair stepping stages. The influence of the additives in MTT on pyrolysis behavior was also revealed, which could improve MTT pyrolysis at lower temperature in the first stage, and cause obvious unsmoothness and asymmetry of the second DTG peak. Four n-order kinetic models of Coats-Redfern, Ozawa, Kissinger and Freeman-carroll were used to get the kinetic parameters. Furthermore, a novel "two-step four-reac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the whole continuous process. The different methods and the kinetic parameters thus obtained we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in literatures. The reasons of deviation among kinetic values were tried to be elucidated. The new established model could more satisfactorily describe the pyrolysis process of MTT, being more mechanistic and conveniently serving for the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cal waste polyvinyl chloride (pvc medical transfusion tube (MTT) 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中乙酰柠檬酸三丁酯添加量、残留量与迁移量关系研究
2
作者 陈湘颖 谢苍昊 +4 位作者 秦简 周建安 潘迎春 阿文伟 李丹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77-183,共7页
目的通过自行制备阳性样品的方式,研究聚氯乙烯塑料(PVC)塑料中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ATBC)添加量、残留量和迁移量三者间的关系,为有效控制PVC中ATBC的安全风险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为准确测试PVC垫片中ATBC的残留量,首先建立溶解-沉淀-气... 目的通过自行制备阳性样品的方式,研究聚氯乙烯塑料(PVC)塑料中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ATBC)添加量、残留量和迁移量三者间的关系,为有效控制PVC中ATBC的安全风险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为准确测试PVC垫片中ATBC的残留量,首先建立溶解-沉淀-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四氢呋喃溶解后,加入乙腈沉淀溶液中的大分子化合物,再将清液用GC-MS法测定,得到PVC中ATBC的残留量,并对ATBC残留量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PVC中ATBC迁移量的测定采用已有文献的方法。对自行制备的分别添加了2%、5%、10%、20%、30%、40%、50%ATBC的PVC塑料垫片分别进行残留量和迁移量测试,研究添加量、残留量和迁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新建立的ATBC残留量检测方法在0.20~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达0.998,方法检出限为5 mg/kg,定量限为20.0 mg/kg,加标回收率为95.6%~102%,相对标准偏差(n=6)为3.7%~6.8%。对自行加工的阳性样品进行残留量和迁移量测试,发现ATBC残留量和迁移量均与添加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当添加量处于相同水平时,ATBC在4%乙酸和20%乙醇中的迁移水平较低,而在橄榄油和异辛烷中的迁移水平较高。当ATBC的添加量达到30%时,其在橄榄油和异辛烷中的迁移风险已接近超标水平,需引起关注;当添加量达到50%时,在橄榄油和异辛烷中的迁移量超过限量要求。结论本研究将为瓶盖用PVC垫片的生产企业科学控制ATBC添加量,做好ATBC迁移量的合规管控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pvc)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 添加量 残留量 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膜参数对PVC中空纤维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新宇 张凯 +5 位作者 王露 程亮 魏永明 杨虎 马晓华 许振良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4,共8页
以聚氯乙烯(PVC)和醋酸纤维素(CA)为膜材料,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通过改变纺膜参数制备了PVC中空纤维膜.结果表明:所制得的中空纤维膜具有致密皮层,断面为海绵孔与指状孔共存结构,纯水通量可达314 L/(m^(2)·h),BSA截留率可... 以聚氯乙烯(PVC)和醋酸纤维素(CA)为膜材料,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通过改变纺膜参数制备了PVC中空纤维膜.结果表明:所制得的中空纤维膜具有致密皮层,断面为海绵孔与指状孔共存结构,纯水通量可达314 L/(m^(2)·h),BSA截留率可达95.0%,断裂强度22 MPa.此外,细中空纤维膜可在0.6 MPa压力以下稳定运行,并可对自来水中的有机物深度脱除49.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pvc) 中空纤维膜 NIPS法 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纹-孔洞缺陷下PVC涂层织物类膜材的撕裂行为 被引量:1
4
作者 生凌宇 张兰兰 +3 位作者 张营营 徐俊豪 陈培见 周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3,共8页
膜结构节点和边界处往往需要通过膜面开孔来实现关键部位的连接,孔洞边缘的应力集中会影响膜面的撕裂行为。为探究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涂层织物类膜材中孔洞对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开展了含有裂纹-孔洞缺陷的PVC涂层织物类... 膜结构节点和边界处往往需要通过膜面开孔来实现关键部位的连接,孔洞边缘的应力集中会影响膜面的撕裂行为。为探究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涂层织物类膜材中孔洞对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开展了含有裂纹-孔洞缺陷的PVC涂层织物类膜材的单轴拉伸试验,分析了裂纹扩展全过程和撕裂机理,提出了适用于含裂纹-孔洞多缺陷PVC涂层织物类膜材撕裂强度的预测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含裂纹-孔洞缺陷的PVC涂层织物类膜材在中心撕裂过程中存在裂纹端扩展和孔端再扩展两阶段;定义了裂纹端临界撕裂荷载、裂纹端峰值撕裂荷载、孔端临界撕裂荷载和孔端峰值撕裂荷载4项撕裂特征指标,以衡量含裂纹-孔洞缺陷膜材的抗撕裂性能;孔洞的存在导致试样在孔端再扩展阶段的承载力提升,但随着孔洞尺寸增大,孔端的承载力提升效应减弱,裂纹端峰值撕裂荷载逐渐变为控制试样破坏的极限荷载;所提出的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应力场模型能有效地预测膜材的裂纹端临界撕裂应力和孔端临界撕裂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pvc)膜材 孔洞 单轴拉伸 裂纹扩展 多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MOF对软质PVC材料的阻燃及抑烟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徐瑶 沈文涛 许苗军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将含钼离子的有机框架材料(Mo-MOF)添加到软质聚氯乙烯(PVC)材料中,利用极限氧指数(LOI)测试仪、NBS烟箱、锥形量热仪、拉伸强度测试仪等研究了材料的阻燃、抑烟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软质PVC相比,当Mo-MOF的...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将含钼离子的有机框架材料(Mo-MOF)添加到软质聚氯乙烯(PVC)材料中,利用极限氧指数(LOI)测试仪、NBS烟箱、锥形量热仪、拉伸强度测试仪等研究了材料的阻燃、抑烟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软质PVC相比,当Mo-MOF的添加量为3%时,材料的LOI值由26.8%提高至30.3%,最大烟密度由918.5降低至471.2,总烟释放量(TSP)由25.23 m^(2)降低至12.02 m^(2),分别降低了48.7%及52.3%。此外,与PVC/MoO_(3)对比可知,当钼离子含量相同时,PVC/3%Mo-MOF材料的最大烟密度由774.0降低至471.2,TSP值由17.55 m^(2)降低至12.02 m^(2),分别降低了39.1%与31.5%。与MoO_(3)相比,Mo-MOF在PVC中的相容性及分散性更佳,在燃烧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纳米级氧化钼,对PVC材料的阻燃及抑烟性能更佳。同时,随着Mo-MOF含量的增加,PVC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钼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MOF) 抑烟性能 软质聚氯乙烯(pvc) 阻燃性能 力学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La离聚体的制备、表征及其对PVC的热稳定性能
6
作者 何志荣 温桦浩 +2 位作者 罗越峰 王志强 廖正福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5,87,共6页
采用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自由基溶液聚合,结合水解、碱化中和共聚物再离子交换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镧离子(La^(3+))含量的苯乙烯-co-马来酸镧离聚体(SMA-L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对SMA-La离聚体结构... 采用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自由基溶液聚合,结合水解、碱化中和共聚物再离子交换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镧离子(La^(3+))含量的苯乙烯-co-马来酸镧离聚体(SMA-L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对SMA-La离聚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EDTA滴定法测定了离聚体分子链上实际的La^(3+)含量,发现,进行离子交换时,滴加的溶液中,La^(3+)并未完全连接到SMA分子链上。利用刚果红变色试验分析了SMA-La离聚体对硬质PVC的静态热稳定作用及其与钙锌稳定剂的协同效应,同时研究了相应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含SMA-La离聚体是一种潜在的PVC热稳定剂,SMA-La离聚体通过配位、取代、消除及吸收等综合效应协同提高PVC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镧苯乙烯-co-马来酸离聚体(SMA-La) 聚氯乙烯 热稳定剂 制备 表征 稳定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降解PVC薄膜的研究——Ⅰ.接枝淀粉的制备和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建青 黄涛 +3 位作者 王敏 庞纯 陈松茂 沈家瑞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3-25,33,共4页
采用接枝淀粉填充PVC的方法制备微生物可降解PVC薄膜。对接枝单体的选择、混合接枝单体的配比量以及接枝率对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验证了淀粉上接枝聚合反应的存在。结果表明,在... 采用接枝淀粉填充PVC的方法制备微生物可降解PVC薄膜。对接枝单体的选择、混合接枝单体的配比量以及接枝率对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验证了淀粉上接枝聚合反应的存在。结果表明,在淀粉与PVC的重量比为40/100时,选用重量比为2/3~3/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的混合单体接枝到木薯淀粉上,在接枝率为13~23%(重量)时,可以得到力学性能优良的微生物可降解PVC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塑料 聚氯乙烯 微生物 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O_4晶须在PVC复合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书华 王锦成 +3 位作者 沈攀 杨晓丹 李翔 汪翊堃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546-2549,2553,共5页
用红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光学显微镜对CaSO4晶须A、B和C进行结构表征和形貌观察。结果表明,晶须A、B和C的长径比为5.2、9.1和3.3,经改性的晶须B晶体结构规整,缺陷最少。分别制备了以3种晶须为补强材料的PVC复合体系,讨论了... 用红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光学显微镜对CaSO4晶须A、B和C进行结构表征和形貌观察。结果表明,晶须A、B和C的长径比为5.2、9.1和3.3,经改性的晶须B晶体结构规整,缺陷最少。分别制备了以3种晶须为补强材料的PVC复合体系,讨论了晶须结构对CaSO4晶须/PVC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绝缘电阻和200℃静态热稳定时间的影响。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仪分析了晶须在复合体系中的分散形态和体系的热稳定性。研究发现,长晶须A和B对复合材料的增强增韧和热稳定作用好于短晶须C、CaCO3和气相法白炭黑。经改性的晶须B与PVC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和界面结构,体系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热稳定时间分别达到了23.20MPa、380.85%和95min,可以看出,长径比大,结晶性良好,且经过改性的CaSO4晶须能明显提高复合体系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CASO4晶须 改性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s)对聚氯乙烯(PVC)阻燃抑烟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郑秀婷 吴大鸣 +1 位作者 刘颖 朱复华 《塑料》 CAS CSCD 2004年第3期62-65,31,共5页
总结了聚氯乙烯(PVC)塑料燃烧时产生烟雾的机理及其阻燃抑烟原理,并且在已开发出的常用无机阻燃抑烟剂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无毒环保型无机纳米级阻燃抑烟剂———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s)。分析了其对PVC的阻燃抑烟机理,并... 总结了聚氯乙烯(PVC)塑料燃烧时产生烟雾的机理及其阻燃抑烟原理,并且在已开发出的常用无机阻燃抑烟剂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无毒环保型无机纳米级阻燃抑烟剂———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s)。分析了其对PVC的阻燃抑烟机理,并且试验证实了它的阻燃抑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阻燃剂只需少量添加就有明显的阻燃抑烟效果,并且克服了以往由于大量添加无机阻燃剂而造成的力学性能下降的缺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型阻燃抑烟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LDHS 聚氯乙烯 pvc 阻燃 抑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水滑石热稳定剂对PVC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庆艳 杨占红 易师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3-370,共8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镁铝水滑石和锌铝水滑石,采用XRD、FT-IR对其进行表征,同时将其按不同比例进行复配应用到聚氯乙烯(PVC)中。利用静态热老化法研究复合水滑石稳定剂在聚氯乙烯中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镁铝水滑石和锌铝水滑石结...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镁铝水滑石和锌铝水滑石,采用XRD、FT-IR对其进行表征,同时将其按不同比例进行复配应用到聚氯乙烯(PVC)中。利用静态热老化法研究复合水滑石稳定剂在聚氯乙烯中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镁铝水滑石和锌铝水滑石结晶度高,结构规整;镁铝水滑石和锌铝水滑石复配物的热稳定性能优于单一镁铝水滑石、锌铝水滑石,其最佳复配摩尔比为x(MgAl-CO3-LDH):x(ZnAl-CO3-LDH)=1:0.7。当该复配物与同样金属含量的ZnMgAl-CO3-LDH(x(Zn):x(Mg):x(Al)=0.7:1:1.7)相比时,前者热稳定性能更好。另外,制备该复配物的工艺较制备ZnMgAl-CO3-LDH的工艺更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水滑石 热稳定剂 p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SPES共混膜的制备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俊 王军 +1 位作者 蒋淑红 陈银川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9-34,共6页
为提高聚氯乙烯(PVC)膜的亲水性及其耐污染性,将聚醚砜(PES)磺化得到磺化聚醚砜(SPES),然后利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将PVC与SPES共混,通过溶剂-非溶剂扩散诱导相分离的方法制备了PVC-SPES共混膜。在此基础上对PVC-SPES共混膜的性能进行了测试... 为提高聚氯乙烯(PVC)膜的亲水性及其耐污染性,将聚醚砜(PES)磺化得到磺化聚醚砜(SPES),然后利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将PVC与SPES共混,通过溶剂-非溶剂扩散诱导相分离的方法制备了PVC-SPES共混膜。在此基础上对PVC-SPES共混膜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包括膜的断面和表面微观结构电镜扫描、水通量、截留率、机械强度、含水率和表面接触角的测试及膜表面化学成分的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同时对PVC膜与PVC-SPES共混膜在对生化降解后的污水过滤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VC-SPES共混膜为典型的非对称多孔膜;PVC-SPES共混膜水通量、机械强度和亲水性较PVC膜有显著提高,截留率略有下降;PVC-SPES共混膜比PVC膜具有更优良的耐污染性能,共混比(PVC和SPES的质量比)为8/2时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聚醚砜(SPES) 聚氯乙烯(pvc) pvc-SPES共混膜 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稀土热稳定剂的制备及其对PVC热降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康洁 李侃社 陈创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2-277,共6页
以正已胺、马来酸酐、氯化镧、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了N-正已基马来酰胺酸镧(Ⅲ),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方法表征其结构与性能;通过刚果红实验、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TGA研究了其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 以正已胺、马来酸酐、氯化镧、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了N-正已基马来酰胺酸镧(Ⅲ),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方法表征其结构与性能;通过刚果红实验、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TGA研究了其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作用。结果表明,N-正已基马来酰胺酸镧(Ⅲ)为白色粉末,熔点为195℃,化学组成为LaL3·2H2O,N-正已基马来酰胺酸根中的羧基氧、酰胺氮与镧离子发生配位,形成螯合物。刚果红试验结果表明:加入LaL3·2H2O后PVC的热稳定时间从4min提高到19min;UV数据表明PVC在降解过程中,LaL3·2H2O的加入抑制了多烯的生成。TGA分析证明,LaL3·2H2O大幅提高了PVC热降解的活化能,当热稳定剂添加量为3.0%时,在空气气氛中活化能从115.94kJ/mol提高到154.23kJ/mol,在氮气气氛中由123.46kJ/mol提高到168.82kJ/mol,PVC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高,LaL3·2H2O可作为PVC热稳定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正已基马来酰胺酸根 镧(Ⅲ) 聚氯乙烯 热稳定剂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PVC微喷灌管喷水量的分布特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德晖 方文熙 +2 位作者 吴传宇 王学銮 何金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在5种不同的工作压力下,采用直径为40 mm,壁厚为2.4 mm,孔径分别为0.9、1.1、1.3、1.5 mm的PVC微喷灌管,进行单孔流量及近似射程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近似射程最远的孔径为1.3 mm的微喷灌管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VC微喷灌管单孔喷水... 在5种不同的工作压力下,采用直径为40 mm,壁厚为2.4 mm,孔径分别为0.9、1.1、1.3、1.5 mm的PVC微喷灌管,进行单孔流量及近似射程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近似射程最远的孔径为1.3 mm的微喷灌管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VC微喷灌管单孔喷水量分布的基本特征与旋转式喷灌有本质区别,但与微喷带相似.为此,采用微喷带的评价指标来描述PVC微喷灌管的喷水量分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喷水特性 微喷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包装用PVC中的物质在5种介质中总迁移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君 许超 +3 位作者 杨学军 刘丞 申丽霞 张智力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79-84,共6页
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对PVC食品包装材料进行了鉴定分析,并通过蒸发残渣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条件下PVC中物质的总迁移规律。结果表明,PVC产品中含有较高含量的邻苯(脂肪族)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等非挥发性化学物,极易在高温下迁移到脂类食品模... 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对PVC食品包装材料进行了鉴定分析,并通过蒸发残渣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条件下PVC中物质的总迁移规律。结果表明,PVC产品中含有较高含量的邻苯(脂肪族)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等非挥发性化学物,极易在高温下迁移到脂类食品模拟液中。其物质总迁移量大小顺序为:95%乙醇≥正己烷>水≈4%乙酸≈20%乙醇。PVC中物质的总迁移量在高温下是相对较高的,且随迁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模拟液 总迁移 食品包装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PVC合金国内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际帆 周少奇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16,共5页
介绍了ABS/PVC合金在国内的研究进展。主要综述了ABS/PVC合金的共混组成、共混影响因素和国内科研现状,提出了我国在ABS/PVC合金研究领域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 聚氯乙烯(pvc) ABS/pvc合金 进展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用于食品包装的PVC保鲜膜中作为增塑剂加入的二-(2-乙基己基)己二酸酯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丽凤 叶海雷 +2 位作者 邬蓓蕾 俞雄飞 华正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03-1104,共2页
聚氯乙烯(PVC)保鲜膜与作为增塑剂加入的二-(2-乙基己基)已二酸酯(DEHA)一起用环已酮溶解后于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使PVC生成沉淀而与DEHA分离,将滤液用无水乙醇定容为100 mL供气相色谱测定。用HP-5毛细管柱(15 m×0.32 mm,0.25μm)... 聚氯乙烯(PVC)保鲜膜与作为增塑剂加入的二-(2-乙基己基)已二酸酯(DEHA)一起用环已酮溶解后于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使PVC生成沉淀而与DEHA分离,将滤液用无水乙醇定容为100 mL供气相色谱测定。用HP-5毛细管柱(15 m×0.32 mm,0.25μm)作为色谱柱,按预定程序从140℃升温至270℃(气化温度),并记录输出色谱信号。用色谱峰的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分析,用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9 mg·L^(-1),测得方法的回收率在96.8%~101.4%之间,测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增塑剂 二-(2-乙基己基)己二酸酯 聚氯乙烯 食品保鲜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对木粉/PVC复合材料热解和燃烧过程中烟释放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白晓艳 王清文 隋淑娟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39,共5页
采用热重分析法、锥形量热仪测试及Py-GC-MS联机方式研究了CuO对木粉/PVC复合材料(WF-PVC)热解和燃烧过程烟释放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F-PVC热解过程具有PVC热解的特性;与WF-PVC相比,用CuO处理WF-PVC能明显提高第1阶段质量损失,降低... 采用热重分析法、锥形量热仪测试及Py-GC-MS联机方式研究了CuO对木粉/PVC复合材料(WF-PVC)热解和燃烧过程烟释放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F-PVC热解过程具有PVC热解的特性;与WF-PVC相比,用CuO处理WF-PVC能明显提高第1阶段质量损失,降低第2阶段的质量损失,提高成炭量;WF-PVC燃烧过程中烟释放速率和总烟量低于PVC,用CuO处理WF-PVC总烟量降低更显著;Py-GC-MS分析结果表明,与PVC相比,WF-PVC以及用CuO处理的WF-PVC,燃烧气相组分中芳香族化合物含量分别降低52.29%和49.34%;加入CuO,抑制了气相组分中多环化合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粉/pvc复合材料 锥形量热仪 Py—GC—MS 燃烧 热解 烟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稀土热稳定剂的制备及其对PVC热降解反应动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康洁 李侃社 陈创前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3-467,共5页
针对PVC加工过程中热稳定性差的问题,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稀土热稳定剂N-十六烷基马来酰胺酸根合镧(Ⅲ)。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熔点等表征了其结构与性能;同时利用刚果红实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热重(TGA)对聚氯乙... 针对PVC加工过程中热稳定性差的问题,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稀土热稳定剂N-十六烷基马来酰胺酸根合镧(Ⅲ)。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熔点等表征了其结构与性能;同时利用刚果红实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热重(TGA)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作用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十六烷基马来酰胺酸合镧(Ⅲ) 聚氯乙烯 热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PVC和CaCO_3/PVC复合材料的热降解动力学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海 汪杰 +3 位作者 文胜 龚春丽 郑根稳 熊传溪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5-48,52,共5页
首先采用液态高分子改性剂对纳米CaCO3进行改性,然后将其与PVC(聚氯乙烯)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CaCO3/PVC复合材料,采用Friedman和Kissinger动力学分析方法对纯PVC和CaCO3/PVC复合材料的热降解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降解第一阶段,... 首先采用液态高分子改性剂对纳米CaCO3进行改性,然后将其与PVC(聚氯乙烯)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CaCO3/PVC复合材料,采用Friedman和Kissinger动力学分析方法对纯PVC和CaCO3/PVC复合材料的热降解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降解第一阶段,纯PVC及CaCO3/PVC复合材料的降解机理是一致的,它们的热降解均具有温度和时间依赖性;改性CaCO3颗粒的加入只改变了PVC的热降解速率,并未改变它的热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pvc) 活化能 热降解动力学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材料与产品对环境影响及其废物管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陶梅 李爱国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259-261,共3页
分析了PVC材料的生产过程、添加剂的使用情况以及PVC材料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期间可能导致的各种环境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措施来减少PVC材料与产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并对各类方法进行了分析,对PVC材料与产品的生产和过程和PVC废物... 分析了PVC材料的生产过程、添加剂的使用情况以及PVC材料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期间可能导致的各种环境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措施来减少PVC材料与产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并对各类方法进行了分析,对PVC材料与产品的生产和过程和PVC废物的管理提出了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pvc) 稳定剂 增塑剂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